1. 為什麼第三產業能提高經濟競爭力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
1、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力地推進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的轉化,而且還可以促進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快現代化的進程。實現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化,就要從目前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這就要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生產社會化。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有力地促進農業生產的社會化。
2、、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我國的就業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與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第一、第二產業中的勞動力相對過剩,需要另謀出路;其二,是每年自然成長起來的勞動力,也需要安排就業。而第三產業在勞動力就業方面卻獨具優勢,第三產業具有行業多、范圍廣、就業容量大的特點。它可以用較少的資金安排較多的勞動力就業。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到本世紀末,我國人民的生活將達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一方面表現在居民收達到一定標准,另一方面還表現在社會化服務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那時,城鎮居民的家務勞動逐步趨於社會化,農村消費需求逐步趨於城市化,人們在吃提方面方便化、營養化轉變,用的方面向電器化、高檔化轉變,人們的需求人單純物質方面向精神方面轉化。這些發展趨勢要求不斷開發的消費領域,尤其是增加高層次的勞務消費,如文化教育、消遣娛樂、游覽觀光、醫療保健等。只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才能適應人們以上的需求。
2. 如何認識第三產業的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
一、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從世界經濟發展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交換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第三產業與市場的聯系最為緊密。世界經濟發展史顯示,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中心是後移的。產業結構具有從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徵,其演變重心大致為:農業—輕工業—基礎工業—輕重結合的高技術加工業—現代服務業。而第三產業、服務業恰好是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這種狀況更加明顯,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比重越來越高,對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大,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著經濟發展的水平。
依各國經驗,一國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的高低與該國的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化程度呈正相關。因此,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也是衡量一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偏低,其產值地位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低於世界經濟整體水平和經濟水平相似的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自身的發展,而且影響了整個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
2、改革開放後,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我國產業結構的演化趨勢同各國工業化過程中的一般規律基本一致,但第三產業增長滯後於第二產業,且產出佔GDP的比重也沒有明顯擴大。
經研究發現,我國於80年代曾有效地推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第三產業發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產業結構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進入90年代,第三產業比重沒有明顯增加,第三產業、餐飲業的份額也僅在8%徘徊。反映出第三產業發展相對不足,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整體偏低。
3、第三產業地位偏低的深層原因。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偏低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有直接聯系。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於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進程,這使得在經濟體制轉向市場化以後,隨著對第三產業領域控制的放鬆,各種所有制形式和各種類型的資本及勞動力大量湧入第三產業產業,其中尤以個體第三產業為甚。這種變化在推動第三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也帶來第三產業企業細小化程度加劇、規模效益低下、技術進步程度緩慢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第三產業產業內部結構優化。
另外,第三產業活動本身的特點,如第三產業資本有機構成過低,行業准入門檻不高等,也在客觀上對那些資本量小、資產專用性較弱的投資形成較強的吸引力。相對於第一、二產業,第三產業並不特別需要體力和高度專業化技術的勞動力,因而,自然成為解決社會就業的一條重要出路。結果是大量低素質的勞動力集中在數量過多、規模過小的第三產業企業中,使第三產業的發展表現出嚴重細小化、分散化的趨勢。
最後,第三產業的產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產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產者的風險,使購買者方便經濟地購買。因此,第三產業產出只有與其它產出相結合,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也決定了第三產業產出的增長要在相當程度上受制於其他產業的增長。
綜上,說明我國經濟商品化、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必須深刻認識到商品流通業對啟動市場、促進需求,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在我國現階段,第三產業作用不僅表現在產出量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上,同時第三產業發展對孕育市場關系、完善市場機制以及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均有重要作用。
1、第三產業對生產者和消費者具有銜接和協調的作用。從現實的經濟活動中發現,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障礙實際上已經成為市場供求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生產者與消費者無法在價格上達成一致,原因之一在於他們之間缺乏一個緩沖和協調的市場主體。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主體就是獨立承擔流通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第三產業組織。他們是對最終交易價格最有發言權的市場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價格趨於協調的銜接作用。
同時,市場經濟要求經濟資源的市場配置佔主要地位,各種利益主體必須通過市場交換出售產品和獲得資源。生產的發展要看市場,以需定產,市場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誰越接近於消費者,誰就越能正確了解消費者,越能捕捉准確的需求信息。因此,第三產業對生產、消費起到能動的調節作用。
從消費者角度看,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物流配送業發展,同時新的零售業態的出現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金錢成本,相應地增加了消費者的閑暇,更大程度地滿足了消費者需求。
2、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充分就業是所有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中國是勞動力供給大國,在經濟改革中,中國社會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失業問題。在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同時城市人口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便尤為重要。
必須強調的是,第三產業對勞動力吸納的作用和能力是有邊界的。首先,過多地吸納低素質勞動力對第三產業發展不利。第二,一定時期第三產業的就業規模也是受當時的社會規模及社會化、專業化程度制約的。在制度體制尚未健全的經濟發展時期,第三產業就業規模的無限擴張容易導致第三產業流通秩序嚴重混亂,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大力促進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同時,應加強產業內部結構優化,並注重第一、二產業發展對支撐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3、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在18世紀的英國,推動工業革命的真正動力是第三產業貿易。在當時,生產規模的擴張極大地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是第三產業貿易為工業革命做好了准備。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工業化進程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隨著製造業生產規模大、相對集約的趨勢與消費購買量小、相對分散的特點,在商品空間、時間以及具體品類、特色上產生的矛盾呈日益擴大之勢。這就要求第三產業組織在規模、數量和質量上必須以一定速度增長以匹配工業、製造業高速增長的要求。
某項產業能否順暢地獲得生產要素、銷售產品,不僅關繫到自身能否正常運轉,而且還決定著相關產業鏈能否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各產業之間以及各產業與市場之間越來越需要專門的中介機構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協調機制,第三產業無疑是充當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第三產業具有促進市場體系發育和完善的作用。第三產業是反饋消費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環節,最終產品的價格也是在商品市場上形成的,各類要素市場能否清晰無誤地反應和折射需求並有效定價,在相當程度上,都取決於商品市場的價格機制是否及時性、准確性和效率性。因此,沒有發育成熟、富有效率的第三產業體系和中介組織,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體系。
3.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是什麼
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
1、為經濟社會提供各種服務,有效地提高整個社會活動的效率。
2、為人民生活提供各種服務,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3、為優化經濟結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4. 如何發展第三產業
具體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在確保優勢行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加快新興行內業的趕超容步伐,積極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擴大開放度,適應多元化供給市場。
三、採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對第三產業的投入。
四、推進城市化進程,改善城市規模結構。
五、加大第三產業企業改革力度。
六、積極培植第三產業名牌企業。
七、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進三」。
八、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提高第三產業的整體開發和管理水平。
九、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提升第三產業科技含量。
十、加快法制、規劃建設,營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環境。
5. 第三產業發展的原因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強調兩點:
1、這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從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為生產服務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一、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來源;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等五個方面論證。
2、它的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標志。
在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很大,並且繼續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這些國家最龐大的產業部門。第三產業的就業在發達國家持續上升,尤其是在二戰之後,上升趨勢更為明顯,說明發達國家工業化已趨於成熟,並開始邁進所謂「後工業化社會」。
我國第三產業的狀況: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我國第三產業相對滯後,第三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較低,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業人員在總就業人數中所佔比重比較低。與我國第一、二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的縱向比較,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間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穩中波動,無論是上升還是波動變化趨勢都不大。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改革開放20年間,上升了近9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之中,朝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這一內容是本框題的重點內容。書中從三個角度論述了我國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第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人類生產活動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第二個階段以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為標志,即所謂工業化階段;第三個階段以資本和勞動力大量湧入信息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為特徵,即現代化階段。我國現在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面臨著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雙重任務,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保證社會安定。就業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關繫到社會的穩定。我國現在一年的犯罪率高於建國後十年的犯罪率,就說明了這一問題。第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6. 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和規劃是什麼
中美嘉倫為您總結了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選擇和總體思路
在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中,應該選擇何種發展戰略、發展方法和發展路徑是各方爭論的焦點。結合我國國情和第三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確定戰略發展方向尤為重要。
是漸進發展還是跨躍式發展?
從新中國經濟發展史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這樣一個基本規律,即第二產業發展優先。這客觀上也是當時國民經濟發展和應對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的需要。反觀第三產業,建國以來雖然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其佔比很長時間沒有明顯變化,1952年佔比為28.6%,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一直徘徊在30%左右,2000年才達到40.7%。這種比例變化顯示出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政策抑制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再按常規路徑,而應該採取傾斜政策,釋放第三產業的發展潛能,實現第三產業在現有基礎上的跨躍式發展。
是全面提升還是局部突破?
由於政策資源的有限和現實經濟條件的制約,實行產業傾斜政策,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應避免全面出擊,最好是整合現有資源,找准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局部突破。首先,應鼓勵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率先實現第三產業的提升,實現區域突破。目前,各大城市都比較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提升第三產業的具體要求。應順應這些要求,鼓勵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積極改善產業結構,實現第三產業的優先發展。其次,應加快推進第三產業的支柱行業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實現行業突破。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近些年來金融業在第三產業中的佔比不斷下降,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應及時調整有關政策,鼓勵金融業加快發展,從而帶動第三產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
是依靠行政還是依靠市場?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市場化應是第三產業發展的主流。但考慮到第三產業中某些行業的公共服務屬性和目前行業主管的現實格局,筆者認為,當前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應以市場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關鍵在於降低第三產業的准入門檻和稅收負擔,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兼顧這兩方面,目前最迫切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稅收體制改革。通過適當降低稅賦解決第三產業整體稅負過高和中外資企業稅負不一致問題,利用稅收調節的手段,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中美嘉倫認為,我國發展第三產業要選擇「跨躍發展、局部突破、市場為主」的戰略,並以此為基礎確立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即: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強化市場機制,改善第三產業發展環境,加大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力度,全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7. 第三產業的發展方向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又稱第三次產業) .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我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我國就業壓力。(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
第三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分為15個門類即自F類到T類計48個大類,為分類最多的產業。
三次產業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第三產業
F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可以認為是現代物流業)
51 鐵路運輸業
52 道路運輸業
53 城市公共交通業
54 水上運輸業
55 航空運輸業
56 管道運輸業
57 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
58 倉儲業
59 郵政業
G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60 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
61 計算機服務業
62 軟體業
H 批發和零售業
63 批發業
65 零售業
I 住宿和餐飲業
66 住宿業
67 餐飲業
J 金融業
68 銀行業
69 證券業
70 保險業
71 其他金融活動
K 房地產業
72 房地產業
L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3 租賃業
74 商務服務業
M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5 研究與試驗發展
76 專業技術服務業
77 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78 地質勘查業
N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79 水利管理業
80 環境管理業
81 公共設施管理業
O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82 居民服務業
83 其他服務業
P 教育
84 教育
Q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85 衛生
86 社會保障業
87 社會福利業
R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88 新聞出版業
89 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
90 文化藝術業
91 體育
92 娛樂業
S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93 中國共產黨機關
94 國家機構
95 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
96 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
97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T 國際組織
98 國際組織
8.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
涉及范疇非常廣泛,除了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之外的,從百姓的衣食住行到精神需求方面的文化創意、娛樂產業等都屬於第三產業。
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已有的回答——「第三產業在我國當前的經濟中主要有三重作用:一是推助一二產業的發展;二是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調適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速度;三是擴大就業門路,疏導就業需求,緩解就業壓力。」
應該說這個答案也都回答到點子上了。
不過在這里我做一些補充說明:第三產業是目前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
目前容納的就業人口量應該說要高於第一和第二產業。
其次,第三產業是推動人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方式,很多人是靠第三產業自主創業、商業服務等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作為國家經濟的增長點,第三產業因為不像第一、二產業等受土地和資源等制約因素,發展是有很多外部限制向因素,第三產業幾乎是沒什麼制約因素,甚至通過創新可以完全開創新的經濟形態和服務模式,比如,現在的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信息服務業,互聯網、IT服務等均屬於第三產業,包括很多的高端服務,律師、審計、金融資本市場等均屬於第三產業。當今世界的競爭,更多的是來自第三產業的競爭,金融屬於最高端。
最後,從國內的最新情況來看,
目前中央在2010年12月份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是第一次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到如此高度。可見政府將下大力氣抓第三產業的發展。
以上信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