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1 10:11:30

Ⅰ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①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釋放創新創業活力。(專2分)
②進行科學的宏屬觀調控,為提高創新創業質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3分)
③發揮財政、稅收的作用,為提高創新創業質量提供政策支持。(3分)
④堅持創新發展理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發揮創新對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作用,培育創新創業發展新動能。
(3分)⑤發揮供求、價格和競爭機制的作用,推進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3分)

Ⅱ 怎樣發展糧食產業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在於從價值鏈低端轉向中高端,在於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而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在於創新要素質量的全面提升和結構優化。
首先,要全面推動勞動力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與過去的勞動力結構相比較,我國現在每年7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人才基礎。未來一段時期,要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把精英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加強職業技能教育體系,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工人。
其次,要推動資本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對於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來說,資本也有好壞之分,簡單地說,就是不能形成對社會的「替代效應」,金融發展不能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攫取效應」。從財政資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資金的引導作用,強化的主體地位,提高全社會研發資金使用效率。從金融體系看,要發展「創新友好型」的金融體系,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資本要素引導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
最後,要堅持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要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壟斷,強化競爭和統一市場,使土地、礦產等稀缺的公共資源能夠成為產業升級的杠桿,而不是利益輸送的手段。

Ⅲ 如何轉變觀念積極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從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抄金密集型然後轉向高新技術產業中國的產業結構 還處在 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密集型轉變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中第一、第二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比重明顯偏低 發展高新技術 促進產業的健康轉型 是我們要做的個人觀點

Ⅳ 中國糧食現狀2020

2020年夏糧面積穩定在4億畝,在田作物長勢良好,早稻面積7000萬畝,比上年增加了300多萬畝,春耕生產順利推進,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有基礎。

中國有能力保障糧食供給和糧食安全。我國穀物的凈進口量為1468萬噸,僅占國內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且進口品種主要是市場緊缺的優質強筋小麥、優質弱筋小麥和泰國大米等。因此,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4)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形成了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協同運作、政府儲備和企業庫存互為補充的糧食庫存體系,糧食總庫存處於歷史高位,成為應對突發事件、市場保供穩價的安全防線。

「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有能力應對風險挑戰,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裝中國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表示,中國糧食產能穩定,產量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

該負責人分析指出,我們國家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加強糧食市場和物流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公開透明、規范有序、高效運行、活力迸發的市場格局。

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推動糧食生產大國向糧食產業強國轉變。此外,還精心組織了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中央事權糧食政策執行和中央儲備糧管理情況「兩項考核」。

Ⅳ 如何推動農業產業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產業聚集。2,規模化。3,原生態。
前面兩點不難做到,但是現在人們更關注的健康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所以一定要原生態。
想做到原生態無公害的話成本有點高,價格和銷量起不來的話基本就很難賺到錢,建議結合旅遊來做,旅遊農業,用農業拉動旅遊業,讓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人口體驗田園風光,同時旅遊業又能為農業做很好的宣傳,並帶動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銷量。

Ⅵ 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水平關繫到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繫到社會運行的穩定。國家歷來重視農業問題,先後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扶持農業的發展。如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2012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等等,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農業各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增長、增加糧食供給,需要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資本因素
(一)我國農業資本現狀分析資本的增加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我國農業資本的投放主體是各級政府和集體經濟、農戶。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逐步轉向市場經濟,這個過程是國家逐步向地方政府放權讓利的過程,也是國家對農業投資比重下降的過程,七十年代末為百分之五左右,直到九十年代末的不足百分之三,國家財政支農支出的比例逐步萎縮。同時國家投入資本在很大程度上被各級政府單位或個人截流,造成國家對農業資本投入嚴重不足。農村集體經濟與改革開放前相比規模和實力都有下降,全國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中用於農業建設的比重也是逐年下降,有的地區甚至成為了空殼。實力較強的地方按照收益情況平衡各方面的投資情況,這樣使農業經濟更加降低,同時,由於收購的高成本與售出的低價格,使廣大農民朋友逐漸失去了對農業的興趣,甚至最後出現的放棄。這樣導致了農業資本的顯著下降。對於農業生產資料部門而言,他的生產資料主要有建築工程和商品製造決定。建築工程行業中,建設過程牽扯到土地資本,隨著建設行業的日益鼎盛,所需的土地資源逐漸增多,導致生產用地不足,對農業資本產生一定的抨擊。在商品製造過程中,與它有關的因素是原料成本、加工、營銷等部分,原料的生產又與其它生產部門的生產相關聯。現代商品製造業的快速發展,註定了需要更多的生產原料來補給。這樣對相對效率低下的農業生產而言,必然出現供不能滿足求的現象,這樣也會使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高出本身實際價值。
(二)農業資本收益效率低下的原因農民們由於缺乏知識和技術,很難有效地利用資本,或者根本無法利用資本,就是說根本沒有資本。據統計,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不足百分之四十,化肥使用約為百分之三十,水的利用率則低至不足百分之零點五這與我國農業技術的研究、推廣、應用緩慢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為什麼發達國家經濟不增長而收入卻在增長呢?這是因為發達國家人口少而且呈下降趨勢。發達國家的收入總在增長,因為知識在增長,即使資本不增長,收入也在增長。而發展中國家卻恰恰相反。 人口不斷增加,知識,資本相對增長緩慢,這是導致運作效率低的一個中要原因。據統計,1979年至1994年農業生產增長不到三分之一,年均增長1.4%,同期從業人增長達約一半左右,年均增長2.7%。同樣是相同的收入,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本和勞動。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的資本——收入比率不同,發達國家農業的資本——收入比率高於製造業,我國則相反,因為我國人口稠密,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因此,製造業幾乎成了我國的支柱產業。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會成為世界工廠的緣故。據專家估計,投入1元於農業科業,創產值77元;獲利22元;均高於投資於輕工業和機械業。製造業是資本密集型,而農業不論你化肥用的再多,再好,你總是需要那麼大的土地,加上我國機械化程度低,自然生產率低下。因此,國家政策使農業資本投入缺乏。第二、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國的總生產率就越高,所以,我國國家投資主要傾向與此,近年來,我國機關、黨政、社會團體不斷增加,以及歷年的國家投資傾向證明此點。我國的農業資本如此缺乏,本來就更需要節約,但是的不盡人意的是我國資本浪費嚴重,如水資源上,農業用水總是鋪張浪費,大水漫蓋,不能形成良好的農業灌溉系統;灌溉部門以售水為利益目標,不能有效配合;水費較低,農民由節水實現的經濟效益難以補償高度用水的較高收入;人們節水意識淡薄;節水知識和技術的普及不夠;制定政策脫離實際等。都嚴重浪費了資本。
二、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知識因素
(一)投資教育對於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意義教育具有教育有生產能力和配置能力。在當今社會教育是基礎,能夠更好的讓人實現自3身價值,理念。拿教育跟農業資本做比較,兩者雖然都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收入,但是相對而言,前者更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改變生產組織,變革社會觀念。教育作為一種理念,可以轉化為變相的消費,這種消費可以讓受教育者開闊眼界,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享受,深刻地理解事物,這種追求是無止境的。教育代表了知識,在農業領域知識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像肥料的使用,轉基因農產品的開發,及各種防止病蟲害措施都離不開知識的影子。在昆明對轉基因的無公害食品有很嚴格的要求。昆明宜良縣農業局開展農業轉基因產品標識檢查,這就表示了政府的重視,從而體現了知識的重要性。
(二)我國農村教育投資存在的問題中國現教育體制對各級教育提出了巨大要求,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要求更廣泛的中學教育和相關的高等教育,還包括成人教育,從掃盲到農業推廣。然而據統計,在農村有很大程度上仍存在嚴重的教育不足現象,高文盲率、高半文盲率比比皆是。農村的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和浪費並存,教育投資效率低等等都是影響農村教育的嚴重問題。這就要求農村掃盲工作要卓有成效,要有可操作的計劃、基本資金和有效的管理,並堅持各種類型的成人教育。在經濟迅速增長的社會里,對大學教育的需求迅速擴大,我國市場經濟機制已發揮作用,社會用人制度的改革正緩慢推進。然而,受過較高教育水平的人具有較高生產力是潛在的,要轉化為生產力須有二個前提條件:1.較高生產力能給個人帶來較高收入;2.存在競爭。這種態度和制度是互為因果的,政府應改革利益不均等分配,使農業人才在社會中有其相應的位置。農業經濟的增長和教育息息相關,良好的教育能培養人們樹立理想、有較完美的人格、好學不倦和具備相關的知識。農村教育應加強質量上的要求,中學教育也應在一定程度上與生產實踐相聯系,這樣就可以保證畢業生的高質量,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
三、我國農業經濟增長中的人口資源
(一)我國人口數量劇增的原因分析解放前,我國估計嬰兒死亡率約為五分之一,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左右。而到了九十年代死亡率只佔零點三個百分點,人的預期壽命為達到68.6歲。在人口眾多的我國我國,人口每增長1%,為防止由於人口增長而導致的生活水平下降,就需要4%的國民收入的投資。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人們的傳統保守,知識落後,計劃生育遭到頻頻阻礙,知道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才真正嚴厲的起作用,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醫療水平顯著提高,人均壽命突破七十歲,人口增長依然迅速,形勢很嚴峻。
(二)人口增長經濟增長的關系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正和國家醫療福利事業的發展,那些守老傳統,生兒養老,多多生育開枝散葉的道德觀,逐漸失去活力。人們對老了以後的擔心逐漸減少,拿出更多的資本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和提高自身知識文化水平,因此,近年來我國人口素質不斷增長,因此,對於農村勞動生產率來講,人口增長對其有促進作用。而人們傳統的道德向計算、方便和長遠目標轉移,最終是較高經濟增長的結果。在農村實習過程中,就當地的農業情況,人口分布情況做個一個觀察。現在的農業種植面積可以說在成一定趨勢的遞減,二人口情況則相反。當地的一位老大爺像我透露,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的大人小孩差不多誰是誰認識,而且就那麼幾個人,但現在這個人口數量與那時候比,多的不是一點半點啊。聽到這些話,我就明白了,在農產品種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人口的呈幾何時增長,無一不透漏了現在所面臨的問題。這就要求農業技術等各方面的進步,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物質的需求。
四、我國農業經濟增長中的經濟制度因素
(一)制度變化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加速制度的變化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它的變化加大了人活動的自由度,減少稅收,制定保護生產和經營的法律,增強社會、地區、職業的流動,加強政治參與能力,改善投入,加強教育等。制度的改變可以影響身邊的大小企業,拿昆明的斗南花卉來說,就是因為改革開放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其有1999年成立以來的小規模,單一化逐步趨於完善,並加強與其他地方交流、合作,其公司商標已經發展成為目前我國第一個花卉類「中國馳名商標」。現在花卉市場現每天約有20000餘人次進場交易,日均上市鮮切花上百個大類,1000多個品種,500--1500萬枝鮮花,日成交額600--1200萬元,每天約有300-500噸鮮花通過航空、鐵路、公路運往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2008年,斗南花卉市場銷售花卉種苗(球)8000餘萬株,鮮切花交易量突破41.2億枝,交易額達29.9億元;2009年,鮮切花交易量突破44.3億枝,交易額達32.1億元。促進合理的制度變化取決於制度本身和物質條件,其中對制度的理解尤為重要。現在許多地方存在嚴重的社會弊端,例如個別政府部門從自己收益出發,將許多額外負擔加在農民頭上,而農民由於經濟地位低下,缺少統一組織,教育的不發達和地區的封閉性,使得政治目標有限,處在社會的從屬地位,這樣就更加劇了弊端的嚴重性。因此,制度的變化必須符合實際要求,著重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二)農業生產專業化和農業經濟組織的完善農業經濟的增長要求農業生產專業化和農業經濟組織的完善,以及組織協調。政府通過市場的形式為農民們提供農產品的需求,為農民提供農產品的信息,保障其運輸銷售,並通過大規模的經濟活動為農產品的經營產生經濟影響,使家庭經營的經濟效益最大化。農業經濟組織的性質可以是各級政府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各種聯合組織、以及合作組織。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自給自足的經濟還佔主導地位,市場經濟依然處於從屬地位,市場機制還不完善。因此在面對變幻莫測市場中,其服務依然是有限的。在同等程度上使每個人平均受益,如果有的收益比他人明顯增多,或者收益歸為主要人物,要讓人們為保證經濟增長而多做貢獻是困難的。農民對待集體經濟的利益態度取決於比較報酬,以及集體經濟能為他們帶來的利益。五、結語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無論是資本、知識、人口還是經濟制度方面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在國民經濟比重中占很大一部分,同時也在一定方面體現國家整體水平的高低。我國是人口大國同時也是農業大國,這要就要求我們在農業上必須集中精力,不斷地創造來滿足人們日子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所有的種種無一不在體現農業的重要性,因此,其經濟的增長勢在必行。當然,國內的各種行業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彼此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同時,像工業,建築業等行業也有一定的提升。在本地,農業的增長影響著眾多領域,像花卉、蔬菜、農作物等之類的弄產品都直接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昆明的農業經濟增長在眾多行業中起著基礎性作用。要想加快我國的農業經濟的增長,就必須提高國民知識文化水平,鼓勵和支持城鎮下崗職工和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和創業,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必須堅決貫徹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數量;就必須加大對農業扶持和資金投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都需要大投入;必須提高土地等各方面的利用率。
引用中國農業大學現代遠程教育 畢業論文(沒有作者)
希望對您有用

Ⅶ 怎樣服務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大討論發言材料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這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完成新問題的根本思想武器。二十年多年來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歷程就是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指導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探索創新,從而不斷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歷程,如果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有今天這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好局面。結合我鎮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生教育活動,縣鎮黨委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在全縣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定信心、轉變作風,加快瀘西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大討論活動,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在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舉措,它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為目的,以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提高為主體,利用一切時間認真學習相關篇目文章,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深對黨的認識,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我們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要突破前人,後人也會突破我們。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前人,後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適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要堅持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發揚革命傳統,要創新經驗,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在社會生活中充分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構建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一、解放思想,強化發展意識隨著全鎮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廣大幹部職工、克服保守思想,樹立並強化新的發展觀念,保守思想是阻礙白水跨越式發展的深層次原因。白水的發展在工作上機械地照搬別人的經驗是行不通的,只有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走出一條具有白水特色的發展之路。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發展要有新思路,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白水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走集約化道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經濟必須建立深入調查、了解,掌握情況,正確決策,反饋信息等環節,通過實踐,統籌規劃,合理發展地方特色經濟、特色品牌,發展適宜,本地經濟的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走集約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質量和效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加強基礎建設研究,穩定低生育水平,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缺水問題,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四、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小城鎮化進程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五、要在改革創新中促發展白水鎮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學習討論活動,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推進白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成果轉化為改革創新的效果在改革創新中促進發展,在促進發展之中檢驗改革創新的成敗,實現改革創新與加快發展的良性互動。通過學習教育活動,我深刻認識到,從事基層基礎工作必須堅持工作不忘學習,學習必須與工作密切結合,才能行之有效,創造性地開展好自己的全面工作。只有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的政治頭腦,正確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為構建和諧發展的瀘西社會而努力。你好,希望採納!

Ⅷ 為何要"中國好糧油"行動大力發展全穀物等新型食品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作出戰略部署。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國家糧食局局長張務鋒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當前,我國玉米等部分糧食品種高倉滿儲,需要通過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帶動糧食庫存消化。要著力增加功能性澱粉糖以及用於保健、化工、醫葯等方面的玉米精深加工產品有效供給,減少相關產品進口依賴。發展纖維素等非糧燃料乙醇,在保障糧食供應和質量安全的前提下,著力處置霉變、重金屬超標、超期儲存糧食等,適度發展糧食燃料乙醇。探索開展澱粉類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材料試點示範,適應綠色發展新要求,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同時,要積極支持地方出台有利於精深加工轉化的政策,促進玉米深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