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總體趨勢上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但是,當前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前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們要加快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就要以風險分擔為原則,制定差異扶持金融政策,對不同類企業、不同類業務實行差異扶持。要鼓勵建立文化產業投資風險基金,制定無形資產評估質押貸款等辦法,為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文化產業類企業不良貸款呆賬自主核銷的辦法與措施。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多層次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增加文化產業類企業信貸規模。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根據文化企業特點和風險防範的要求,積極與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和文化企業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信貸業務創新。鼓勵和引導保險機構根據文化企業的特點,推動保險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開發適合文化企業需要的保險產品。
第二,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政策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策略。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有相當多的稅收優惠,但是這些稅收優惠大多散見於各個稅種,優惠范圍、手段缺乏協調配合,導向不突出、方式單一。因此,要繼續完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科技稅收政策,要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國家在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經相繼實施的一系列稅收政策。繼續強化國家對動漫產業、數字電視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大稅收優惠的范圍,支持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的稅收政策,減輕其稅收負擔,促進公益性文化產業發展。對參與公益性文化產業的社會力量實施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文化產業。對於戰略性文化產業制定專門的稅收優惠政策,用稅收支持戰略性文化產業發展,從而帶動外圍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三,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財政政策與文化改革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堅持財政政策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政策目的,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立足我國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支持和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我國財政已經通過專項基金等方式對文化產業發展給予支持,但還不能滿足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還需要繼續強化和創新財政支持政策。探索財政與現代金融工具相結合的新型財政擔保政策與模式,實現財政資金的市場化運作,緩解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的靈活性,拓寬文化產業資金投入來源,設立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建立公眾申請、專家評審、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樣化和靈活化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機制。此外,可以從政策上明確地方各級財政加大財政文化投入的長期性和階段性的量化目標,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第四,深化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持政策。文化產業作為從事精神文化產品生產的產業,對人才有著特殊的需要,其所涉及的每一個環節都與人才密不可分。能否擁有充足的高素質的文化產業人才,決定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水平和速度。而我國當前文化產業最大的發展瓶頸就是人才,缺乏懂文化產業的高端人才。鼓勵和支持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文化產業人才長期發展規劃,整合人才培養的「源流」,構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宏觀上調控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使之達到產業發展的需求。完善文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文化人才引進基金機制,解決引進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為加大文化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高層人才的引進,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根據文化產業人才的特點,建立和健全專門的文化產業人才信用和評價政策與體系,為文化產業人才的發展和流動提供可參考的標准。
第五,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政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設法制化水平。我國有關文化產業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後,現有的法律法規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的發展。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制支持,成為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要在現有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構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體系。應當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框架、原則、體制等基本制度,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法統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梳理完善現行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制度,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則性內容進行細化立法,系統構建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制度。各個地方也要對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區域立法,通過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等區域立法形式,把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法律和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進行細則化、具體化,便於基於本地的實際靈活實施,為本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2. 怎樣把文化產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首先要分析當地的文化資源優勢, 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優勢, 建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如果當地文化資源豐富, 這時要分析當地的總體發展規劃, 如文化產業對旅遊業的切入, 從文化資源利用角度切入到當地的總體規劃中.
最後, 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充分調研當地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有哪些? 針對當地文化消費需求, 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 一方面實現文化惠民, 另一方面促進文化需求的消費釋放, 拉動當地文化經濟發展.
3. 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戰略和舉措是什麼
主要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專程,屬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
重大舉措: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拓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要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
4.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版經沒有權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十三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新興產業門類和新業態對文化產業進行大解構、大變革、大融合、大轉型、大升級的歷史機遇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增長比例至少每年要達到15%以上。由此可以見,未來文化產業的增長空間及發展潛力巨大。實現文化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既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也需要大的發展戰略的創新。基於以上判斷,我們應該及時地校正目標、更新思維,首先要重視縣域文化發展,進而要進行縣域文化發展的創新戰略研究。
5. 如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動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建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個要求和部署的重大意義,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有關法規政策,大力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當前必須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能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要運用各種文化形式來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其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啟迪和鼓舞。
第二,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以凈化網吧、互聯網、網路游戲為重點,加大社會文化環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動適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加強青少年網站和公益性文化場所建設,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的措施,進一步滿足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回應人們困惑的社會人生問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深入推進以「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落實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運行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要著力解決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性質和功能相混淆的弊端。國家重點藝術院團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全面推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人事制度、分配製度、保障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步伐,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文化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重組。
第四,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前重點是加強城市社區和鄉村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向城市基層和農村延伸。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工程建設,著力解決基層特別是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難、看電影難的問題。要確保廣大農村地區在2008年能無償收到看到包括中央和省級4套以上無線廣播電視節目,到2010年實現鄉鄉有文化站、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每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的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在全國建設20萬個農家書屋。全國各級具有公共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在兩年內要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第五,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抓緊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從市場准入、人才培養、出口扶持、產業基地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完善各類文化市場尤其是文化產業產權交易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升級。
第六,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以對歷史、對民族、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民族優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在城鄉建設中要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址、建築、街區和鄉土建築的保護。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各級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定工作。挖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推動開展群眾性傳統節日文化活動。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國民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七,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博大胸懷,勇於和善於吸收、融匯世界各國優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增強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鼓勵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與國際知名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樹立現代營銷理念,掌握國際市場規則,構建文化營銷網路,努力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份額。通過對外文化宣傳、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搭建與世界各國人民溝通、理解、信任的橋梁,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6. 如何提高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
首先要進行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調整.要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看到文化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效應,努力創造條件,在未來的時間里促進文化產業的高速增長,使之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努力開發創新性文化產品,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
第三要深化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的管理體制創新能夠開創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只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才能保證文化建設有大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管理體制創新應從根本上去除文化發展的體制性束縛,使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問題得到解決,解放文化生產力.文化改革可以使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文化生產力得到解放.
四要培育文化產業多元市場主體.積極改革文化產業的投資體制,在文化產業中鼓勵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堅持文化產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第五要加快文化產業國際化進程.要努力推動我國和其他國家文化產業方面的合作,努力與國際經營模式和運行機制接軌,採取有效措施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鼓勵對外文化交流中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同時要重視品牌戰略,通過品牌開拓市場.只有擁有自己的文化產業品牌,才能提高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政府要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培育我國文化品牌,並注重品牌的法律保護.
7.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國家怎麼做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的目標設計
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是當今世界文化和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潮流。它大致包括兩個過程。一是文化經濟化過程,文化要素逐步成為一種生產要素,文化活 動日益擁有經濟性質,文化產業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產業和發展方向。二是經濟文化化過程,生產要素更多與文化要素結合,經濟活動日益具有文化性質, 經濟的文化內涵和文化附加值比例逐步增加。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需要從文化和經濟發展兩個角度進行審視。
我們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中提出了我國文化產業強國戰略的目標和任務設想。它設想的目標是:在2020年左右,文化產業成為國家戰略產 業,文化產業競爭力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力爭成為文化產業的世界中等強國。在2050年前,文化產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競爭力達到世界先進水 平,成為文化產業的世界強國。為此,相應階段的任務是:我國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增長約10%,人均國際旅遊收入年增長約7%,文化產業增加值占 GDP比例年增長約5%,文化產業就業比例年增長約7%;文化產業競爭力和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管理和文化政策的現 代化等。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的戰略重點
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需要同時尊重國家利益和市場競爭兩個原則,並以市場原則為主。文化產業的發展,一要遵循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二要選擇中 國的重點文化產業,三要有合理的文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四要有健全的文化市場,五要有良好的文化政策環境,六要有合理的發展戰略。綜合考慮,文化產業強國戰 略至少可以包括三個方面內容:文化產業的現代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可簡稱為文化產業「三化戰略」.
首先,加速文化產業現代化,提升文化產業戰略地位。文化產業現代化包括文化產業的創造力、生產力、競爭力、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產品質量、服務 質量、企業管理、產品營銷和產業政策等的現代化。它要求,把文化產業提高到國家戰略產業和未來支柱產業的高度來對待;明確文化產業的優先發展領域,遴選重 點支持領域,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建立現代文化企業制度,優化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促進文化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等。
其次,加速文化產業市場化,提高文化產業生產力。文化產業需要遵循市場經濟原則,文化產業發展要走市場化道路。文化產業市場化包括文化資源、文 化生產要素、文化生產、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營銷、文化供求和文化企業等的市場化。它要求,逐步有序開放文化市場准入,按市場原則配置文化資源,按市 場需求生產文化產品,按市場規律調節文化供給,按國家法規和市場經濟原理監管文化企業等。
再次,加速文化產業國際化,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充分開發兩個資源和兩個市場(國內和國際資源、國內和國際市場)。文化產業國 際化包括文化資源、文化生產要素、文化生產、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供求、文化市場和文化企業等的國際化。它要求,改善國際文化市場環境,開發國際資源 市場和產品市場,扶持文化出口型企業,鼓勵文化產品出口和國際文化貿易,鼓勵建立跨國文化企業,鼓勵向海外文化投資等。
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多層次和多角度展開
文化產業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建設者,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創造者。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可以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創造力和促進文化現代化。文化產業強國戰略的政策,可以多層次和多角度展開。
首先,關於文化產業現代化。研究制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綱要》,提升文化產業戰略地位;繼續促進重點文化產業的發展;研究實施文化創意園區 工程,培育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創造力;研究實施文化創意城市工程,培育區域文化中心,提高文化競爭力;大力發展科學文化、創新文化和創業文化;加強文 化產業的理論和戰略研究,促進文化產業政策的現代化等。
其次,關於文化產業市場化。例如,促進文化要素和文化產品的市場化,完善文化產業的市場化投資和融資體制、市場化交易和流通機制;促進文化電子 商務,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鼓勵建立文化產業的電子交易平台;研究實施網路文化精品工程,打造網路文化品牌,建設網路文化強國;研究實施休閑文化精品工程, 打造休閑文化旗艦,建設休閑文化強國;研究實施國際旅遊精品工程,打造旅遊文化旗艦,建設旅遊文化強國等。
再次,關於文化產業國際化。例如,鼓勵中國文化企業建立跨國公司,進行海外直接文化投資;鼓勵中國文化企業和文化團體等直接進軍國際文化市場;建立亞洲、亞歐、亞美和亞非文化合作中心等,推動與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文化企業的合作等。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政府管理必須適度,文化企業高度自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過度的政府管理,不僅不利於本土文化產業的 發展,反而為外國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造成外國文化產業「擠出」國內文化產業的局面。文化企業要有民族責任心,愛國愛民,生財有道,高度自律,遵紀守 法,不做有損民族精神和民族復興的任何事情。文化企業要把政府的「適度管理」作為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向全世界大力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 升中華民族的國際形象和國際競爭力。
8. 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科學發展
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能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要運用各種文化形式來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其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啟迪和鼓舞。
第二,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以凈化網吧、互聯網、網路游戲為重點,加大社會文化環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動適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加強青少年網站和公益性文化場所建設,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的措施,進一步滿足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回應人們困惑的社會人生問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深入推進以「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落實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運行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要著力解決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性質和功能相混淆的弊端。國家重點藝術院團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全面推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人事制度、分配製度、保障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步伐,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文化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重組。
第四,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前重點是加強城市社區和鄉村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向城市基層和農村延伸。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工程建設,著力解決基層特別是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難、看電影難的問題。要確保廣大農村地區在2008年能無償收到看到包括中央和省級4套以上無線廣播電視節目,到2010年實現鄉鄉有文化站、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每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的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在全國建設20萬個農家書屋。全國各級具有公共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在兩年內要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第五,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抓緊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從市場准入、人才培養、出口扶持、產業基地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完善各類文化市場尤其是文化產業產權交易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升級。
第六,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以對歷史、對民族、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民族優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在城鄉建設中要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址、建築、街區和鄉土建築的保護。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各級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定工作。挖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推動開展群眾性傳統節日文化活動。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國民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七,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博大胸懷,勇於和善於吸收、融匯世界各國優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增強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鼓勵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與國際知名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樹立現代營銷理念,掌握國際市場規則,構建文化營銷網路,努力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份額。通過對外文化宣傳、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搭建與世界各國人民溝通、理解、信任的橋梁,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出處http://www.gov.cn/2008gzbg/content_924073.htm
9. 如何推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對策有以下幾條專
一、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的要屬求,發揮文化產業對於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戰略樞紐作用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和市場格局
三、統一和規范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全面發展。
四、關注技術進步,在文化產業結構重組中實現體制和機制創新
五、加強區域協調,尋求產業發展新機遇
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新局面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