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3-01 14:29:42

Ⅰ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文化產業有什麼影響

上海自貿區對文化類行業的保護意圖十分明顯,根據目前我國國情,此舉措也有較大現實意義。文化產業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有重要促進作用,「十二五」規劃中,中央政府將文化產業置於戰略性發展產業高度,為其發展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環境。在政策紅利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如破竹,然而起步晚、底子薄,相比國外文化產業仍存在較大差距。 如果在自貿區中對國外文化企業不加限制將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造成較大沖擊。尤其是圖書、影視、廣播等行業,其區域局限性較小、影響范圍廣,外資進入對國內其他公司具有嚴重破壞性。目前我國影視、出版等文化行業正處於迅速發展期,為了保持其增長速度,對外資有所限制是明智之舉。 但是在文化領域中限制外資並非長遠之計,這與自貿區的意義相違背。事實上,政府已經在娛樂性企業、游戲主機生產等方面有所開放,影視、出版等領域的開放也將是必然之勢。國內相關企業應該警惕外資的「入侵」,面對國際化市場的大環境,政府所起的保護作用十分有限。 現階段,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文化產業崛起提供了良好環境,文化行業的市場需求量達到空前高度。然而在我國文化市場蓬勃發展之際,國外市場卻進入飽和狀態。國外資本對中國市場這塊「肥肉」垂涎已久,如果我國文化產業不主動對外開放,歐美等國家或也將採取高壓政策,迫使我國文化市場對外開放。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2012年,中國文化產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比2011年得到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在我國的經濟地位日益凸顯。然而面對外資進入,我國當前依然需要保持謹慎態度,首先開放一部分影響范圍較小的文化領域,然後逐漸開放其他關鍵領域,否則將對國內文化企業產生較大沖擊。上海自貿區對與文化產業可能會是一個新的飛躍,也可能是一場災難,如果假象中國文化產業同他國文化產業競爭,我們是沒有太多優勢,可能會導致破壞中國文化產業。都是可能,只能走著看。

Ⅱ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缺乏戰略層面的全盤設計和整體規劃。
(二)缺乏有效統籌和推進合力。
(三)缺乏園區個性培育和產業鏈打造。
(四)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
(五)缺乏文化創意人才。
(六)缺乏有力的園區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Ⅲ 北京市和上海市,哪個在文化產業上實力位居第一

在2007年初中國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比較中,北京市在文化產業上實力位居第一。從文化產業總體實力看,由於上海經濟總量大,文化產業總量就大,在全國文化產業總量中所佔比重最高。但是北京作為全國首都和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資源和創意人才資源豐厚(2007年初,77所高等院校,353所科研院所,科研人員達30萬人),國家文化機構集中(全國演藝業的1/2,影視產品的1/2,圖書近1/2,音像製品的1/3,期刊的1/4,報紙的1/5集中在北京),因此文化產業在GDP中所佔比重最高。而且,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最快,將繼續保持這一優勢。總的來說,北京市在文化產業上實力位居第一。
文化產業在上海總體經濟格局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7年,上海文化產業總產出達到2718.95億元,實現增加值683.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2%。2007年,文化產業發展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0%,拉動全市生產總值增長0.8個百分點。隨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市場進一步開放,民營資本呈現出旺盛的投資熱情。截至2007年底,全市擁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有258家,其中民營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機構207家,占總數的80.2%;2007年,全市民營影視製作機構在電視劇生產上的投資總額達到28174萬元,是國有製作機構的1.86倍。2007年全市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共有103家,其中61家為民間職業劇團。
2010年上海世博會即將到來,世博會對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的綜合影響也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對接世博會,依託世博會的平台,大力發展上海文化產業,把世博會對文化產業的貢獻率提高到最大的可能,已成為上海近期文化產業發展策略的重要選擇。

中國投資網 2009-2012年北京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Ⅳ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及對策分析
作者:SOOLW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1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由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提出。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價值,並且還在以5%的速度遞增。
在英國、美國、丹麥、新加坡等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引領國家產業創新和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中國,目前,文化創意產業也越來越得到重視。
文化創意產業內涵及特徵
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
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但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依靠人的靈感和想像力,藉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屬於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它主要具備以下特徵: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知識性特徵。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傳播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呈現出高知識性、智能化的特徵。如電影、電視等產品的創作是通過與光電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傳媒等相結合而完成的。
其次,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特徵。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價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顯高於普通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融合性特徵。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它是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為發展新興產業及其關聯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文化創意產業在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輻射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借鑒世界各國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根據我國的行業劃分標准,可以將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分為四大類,即:文化藝術,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音樂創作等;創意設計,包括服裝設計、廣告設計、建築設計等;傳媒產業,包括出版、電影及錄像帶、電視與廣播等;軟體及計算機服務。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前瞻
當人們初級的、物質層面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目前,我國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過5000美元。從國外發展經驗看,城市人均GDP達到這一水平後,國民經濟開始進入到持續穩定增長、經濟結構快速升級、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階段。社會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相當一部分居民的消費重心開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轉移,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
我國城市結構升級功能提升對文化創意產業提出迫切需求。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功能提升的任務非常艱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盡快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已刻不容緩。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發展對於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完善城市各種服務功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而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也開始得到重視並有很大發展。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崛起,勢頭強勁,逐漸成為這些城市和地區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上海:著力打造特色創意產業基地。上海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的地區,同時也具備了相當的發展基礎。上海的影視業、出版業、時尚設計、廣告業等行業曾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2004年10月,上海市首家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正式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揭牌成立。2005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及《上海2004-2010年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發展創意產業。據統計,上海市已有18個創意產業基地,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各類設計創意企業入駐,集聚了1萬多名創意人才。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已經佔到上海全市GDP的7.5%。
北京:重點培育六大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科技和創新實力突出,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獨特優勢。《2004-2008年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點培育六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北京市「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之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據初步測算,2005年產值達960多億元,佔北京市GDP的14%以上。其中,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產業實現營業收入約780億元,總量規模佔全國的1/3。北京現有2萬多家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廣告設計等領域的文化創意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僅工業設計一項的年產值就高達110億元左右,並創造了1000億元以上的關聯效益。
深圳:積極構建「創意設計之都」。在國際、國內城市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深圳市2004年推出了《深圳市實施文化立市戰略規劃綱要》,並提出建設「創意設計之都」的目標,重點發展創意設計相關產業,包括動漫產業、建築設計、裝飾設計、印刷、服裝設計等產業。深圳市還規劃建設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具備研發、投資、孵化、製作、培訓、交易等功能。
深圳設計業發展迅速,近幾年更是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長,擁有一支2萬多人的設計隊伍,2003年設計業總產值就已達到85.06億元。深圳的平面設計全國領先,被稱作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發源地,平面設計人才達 2萬人。工業設計占居全國49%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汽車造型、IT產品、家用電器、醫療設備、儀器儀表、輕型機械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
此外,南京、青島、大連、成都、杭州等其他城市,也紛紛依託各自人才、區位及資源優勢,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或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園區,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雖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有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支持;各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特色定位不強,與城市資源特點聯系不夠密切;缺乏高層次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等等。
針對這些可提出以下發展對策:
對策一:加強文化傳創意產業的集群發展與規模效應。產業集群化發展是當今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作為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其較強的產業融合性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需要整合各種資源,集群化發展趨勢非常明顯。如美國聞名於世的曼哈頓「蘇荷(SOHO)藝術聚集地」、好萊塢影視娛樂業及群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成功範例。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剛剛起步,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聚集區建設初具規模,但特色還不明顯。未來發展需要加強對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培育,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園區,打造較為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實現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規模效應的充分釋放。
對策二: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本土化,打造優勢品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由於受經濟、科技等條件的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好相對較弱。加之我國文化創產業發展中,來自國外的資本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投資佔有重要地位,對我國本土文化創意產業構成了威脅。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我國要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本土化發展,避免出現由跨國公司引領、控制甚至壟斷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局面。
對策三: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還相對缺乏,創意人才總量、結構、素質還不能夠適應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今後應調整人才教育結構,加強對創意產業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營銷人才的培養;積極舉辦各種大型創意設計展覽,打造設計師們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發創意人才創造原創文化產品的激情和動力。
對策四:重視政策法規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作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是以市場為基礎作用的,但政府通過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規的制定,為文化創意產業營造一個適宜發展的外部環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Ⅳ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模式有什麼特徵

(一)從整體規模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體量大、數量多、分布廣。
(二)從園區類別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多形態、多類型、開放度高。
(三)從運作經營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空間大、附加值高、市場需求大。
(四)從產業布局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品牌企業多、主導企業集聚度高。
(五)從園區管理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運行規范、服務完善。

Ⅵ 想知道上海的旅遊發展的如何

一、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現狀
上海國際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發展起來的。1993年上海共接待入境旅遊者124.84萬人,其中外國人85.28萬人,比上年增長9.2%,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與外國人來滬旅遊人數變化相反,來滬台胞93年僅為21.5萬人,比上年下降25%,按來滬旅遊人數多少排列,前四位國家依次是日本39.97萬人,增7.3%,美國8.44萬人,增9.7%,韓國4.39萬人,增48.5%,法國4.22萬人,增27.9%。1993年上海旅遊外匯收入45.41億元外匯人民幣(合7.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7%。其中涉外飯店宿費14.28億元,比上年增6.43億元。民航客運外匯收入10.54億元,增加6.40億元,但是旅遊商品銷售的外匯收入比上年減少32.2%,旅遊商品銷售的外匯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7.6%下降為16%。去年上海涉外賓館客房全年平均出租率達到77.8%,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到1993年底為止,上海共有涉外飯店101家,客房2.6萬余間,其中星級飯店89家,(5星級7家,4星級9家,3星級34家,2星級29家,1星級10家)。上海現有一類旅行社13家,二類旅行社13家,有通曉24種語言並經考試合格的導遊人員1480名。旅遊涉外定點商店41家,旅遊涉外定點餐館95家,旅遊涉外娛樂場所352處(涉外飯店中310處、涉外餐廳中35處、社會涉外娛樂場所7處)。上海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旅遊城市。

二、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1.上海歷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
從1979年到1988年,從1989年到1991年這兩段時間內,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都呈線性增長。1989年上海旅遊業跌入低谷,但只經過兩年,這兩項重要指標均已超過1988年水平,恢復期比當時預料的要短。說明上海對各國旅遊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來,上海旅遊創匯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增長率。從1990年到1993年,上海每年旅遊創匯增長率都超過30%,特別是1992年達到103.8%,1993年達到43.7%,這樣的增長率在全國是少見的。另外1989年上海入境旅遊者人數下降28.4%,而旅遊創匯僅下降21.5%。這說明上海旅遊業結構比較合理,管理水平較高,經濟效益較好。
1993年上海接待入境旅遊者比上年下跌0.4%,這是一個需要十分重視的信號,它提醒我們,上海必須加倍重視旅遊市場促銷,否則有可能進入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徘徊期,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2.上海歷年客房數與客房出租率
上海1993年接待境外旅遊者比1979年增長5.8倍,而涉外飯店客房數增長5.7倍,1979年每間客房平均接待47.1名入境旅遊者,1993年每間客房平均接待48.0名入境旅遊者,這說明近年來上海飯店業的發展與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是基本協調的。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從1989年的最低點52.9%逐年上升,1993年達到77.8%,表明上海的飯店業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與香港飯店業相比,1993年上海每間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遊者48人,而香港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為77.8%,而香港為82%,表明上海飯店業的潛力還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國(地區)歷年來滬人數
日本是上海最主要的客源市場,日本客人幾乎要佔來滬外國旅遊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日本全年出國旅遊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次,來上海的日本人僅占日本出遊人數的3%左右,這說明日本市場潛力還很大。
美國客人歷來占來滬外國旅遊者人數的第二位。美國來華旅遊者大多居中上層收入者,消費水平高。美國是世界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源發生地,近年來每年出國旅遊人數都超過4000萬。隨著中國恢香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和中美經濟合作的加強以及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美國來華人數還應有所增長。從長遠觀點看,美國和日本應同是上海大力開發的一級客源市場。
法、德、英等西歐市場近年恢復較快,1993年已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西歐市場將日趨成熟穩定。但由於西歐與上海交通相對不便,再加上西方經濟仍處於不景氣狀態,西歐來滬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將會放慢。
隨著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關系的改善與這些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周邊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上海新興的客源市場。這是一個與中國有著血緣和悠久文化淵源的特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值得大力開發的客源市場。這個市場如果開發成功,將有可能成為上海第二個「港澳台」市場。
港澳台市場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場,也是近年來穩步發展的傳統市場。雖然93年台灣來滬人數有所減少,但客源結構變得更加合理,這已是一個市場逐漸成熟的表現。盡管「千島湖」事件暫時會影響台胞來滬旅遊,但港澳台市場必將仍然穩步向前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已基本具備了大量接待各國旅遊者的能力,上海國際旅遊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三、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幾大因素

上海的國際旅遊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國內外一些旅遊發達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遊創匯來講,1992年上海旅遊創匯8.8億美元,而北京為10.6億美元,廣東為10.8億美元。以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來講,上海不到1%,而美國的夏威夷達到60~70%。上海國際旅遊業要持續高速發展就必須不斷打通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舊的矛盾解決了就會出現新的矛盾。七十年代來,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旅館奇缺,外國旅遊者到了上海無處住宿。八十年代中後期,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大交通運力不足,外國旅遊者進不來、出不去。九十年代初,因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4大因素是:

1.旅遊景點建設滯後。
近幾年來,許多省市都把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把發展旅遊業與發展當地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興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旅遊新景點,吸引了眾多旅遊者,發展了當地的旅遊事業。如廣東建了錦綉中華、世界之窗,江蘇建了唐城、歐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園,但是上海卻沒有一個能與之相比的新景點。因此境外旅遊者來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灘、逛豫園、看雜技、觀玉佛,幾十年貫制。有的外國旅遊者說:到中國不到上海就象沒有到過中國,而到過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使上海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旅遊市場中拿不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成為上海擴大招攬客源的主要障礙。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也使境外旅遊者在滬人均逗留天數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遊景點建設滯後已成為當前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2.旅遊商品陳舊單一。
上海是中國工業和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是中國的購物天堂。但是多年來上海卻沒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質量的旅遊商品。因此近年來上海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逐年減少。旅遊商品收入是旅遊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國內進行的對外貿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遊發達城市都把加強旅遊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作為發展國際旅遊業的重要一環來抓,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較高,象香港佔到50~60%。旅遊商品陳舊單一,已成為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頸作用仍然嚴重製約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交通設施落後,運力不足仍然嚴重製約了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以民航為例,上海虹橋機場飛機起降約100架次/天,而香港啟德機場為1454架次/天,東京成田機場為600架次/天。由於運力不足,境外旅遊者無法大批進入上海。同樣,國內航線中,上海到黃山,上海到桂林,旅遊者也很難通達。供不應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業經營機制沒有轉換,短期行為和部門所有制更加劇了交通問題的惡化。

Ⅶ 上海文化產業有哪些

去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局問,要麼宣傳部也行。文化產業大致:娛樂場所,書店,網吧,廣告設計……都算。

Ⅷ 統計局 2016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比2015年增加多少

目前國來家統計局最新只有2015年的數據源。但根據《2016年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上海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32.68億元,同比增長8.1%,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50%,占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比重的6%。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上海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閱讀全文

與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