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時尚產業發展的文化支撐

時尚產業發展的文化支撐

發布時間:2021-03-01 18:17:21

㈠ 為什麼要將文化產業發展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

文化產業來作為21世紀最後一塊可以源分割的大蛋糕,各國政府都陸續開始進軍文化產業。目前的形勢下,美國的文化產業相當發達,而且文化產業屬於第三產業,污染少,產值高。每年美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給其gdp的增長都是相當可觀的。在90年代,韓國也提出文化強國的口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韓國的文化產業已經趨於成熟,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非常突出。。中國文化資源豐富,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區域主動地位,就要著力於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這樣才能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這是個人觀點,不是很全面。我也是學習文化產業管理的。。要是想了解的更多,建議你去了解一下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精神。。要是還有其他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學術交流一番。。

㈡ 為什麼要將文化產業發展為支柱性產業

首先,要探尋和堅守中國文化的遺傳基因。中國文化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世代傳承、不斷延續,靠的就是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具有內在聯系的遺傳基因。發展繁榮中國文化,必須找到可以永遠傳承和堅守的中國文化因子,它是在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並同中國特定的優秀文化傳統結合在一起的基本元素。否則,中國文化就不會有生命力和競爭力,也很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同全球文化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
其次,建構文化本土性價值體系和話語體系。通過建構具有本土文化遺傳密碼、本體性狀特色的價值體系和話語體系,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對全球性文化進行科學的合理的選擇性接受、合己性理解、顛覆性解釋、破壞性重構和創造性發展,從而不僅可以避免被同化的命運,而且還可以在改變、逆轉和瓦解文化全球性敵意的基礎上找到中國文化重現輝煌、爭取更大發展空間的路徑。
第三,要盡快消除和打破跨文化交流的隔閡與疏離。最主要的是大力加強文化本土性的自信心、輻射力和影響力,採用靈活多樣的策略、手段和技巧,消除和打破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防範與敵意,通過各種途徑將最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從而不僅改變全球文化的語境、轉移世界傳播的重心,而且能夠以本土性文化匡正全球性文化,以異質性文化稀釋同質性文化,在交流合作中逐步將本土性文化上升到全球性文化。
第四,掌握和把度好中國文化與全球文化互動的合理張力。對抗和消解全球性的同質文化,必須站在文化平等的立場上,使本土性與全球性之間的互動關系保持著一種科學、合理的張力,站在本土性與全球性相結合的文化多元的立場上進行權利平等的文化交流,進而促進人類的相互理解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第五,要立足於科學繼承傳統文化,從容應對全球化挑戰。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應對全球化挑戰的一種根基,應該說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應該看到追究傳統文化應該是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漫長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個精華與糟粕並存的龐雜的文化積累的過程。我覺得現在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完全清除封建文化消極的影響。比如說像宗法觀念、特權思想、專製作風、人身依附關系,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加以批判,要予以摒棄。

㈢ 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文化的力量,不僅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的發展和強盛,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人民的尊嚴和幸福,都離不開強大文化的支撐。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世界上每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而這種特有的文化就成為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淵源於中華五千年文明、植根於當代偉大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身份的象徵,是最廣泛團結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旗幟,是激勵各族人民建設偉大祖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斗中,要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發展要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把億萬人民緊緊吸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旗幟下。

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實力和民族精神的競爭。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不僅帶來貨物、服務、資本、人員等在各國之間的頻繁流動,而且帶來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在世界范圍的激烈碰撞。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上面臨巨大壓力,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優勢,就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捍衛自己的戰略利益,就會處於被動守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高揚自己的文化理想,高舉自己的文化旗幟,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競爭中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僅在中國人民中間,乃至在全世界人民中間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應當有繁榮的經濟,也應當有繁榮的文化。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長足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不僅給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也使得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又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質的提高,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㈣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名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都要根據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予以推進。具體到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應該:一是加強研究學習。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學習和借鑒外國的經驗、研究自身產業發展的規律等,都做得還不夠。我們國家東部、中部、西部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要根據當地實際,尋找不同的推進方式。二是要有「文化」意識。在我們國家,文化有其特定的功能、性質和作用,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忘記文化的基本作用。三是推動產業和文化的結合。在充分認識文化的作用的基礎上研究文化和產業結合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四是克服浮躁心態。現在有的地方盲目投資做項目、建園區、建主題公園等

㈤ 為什麼說時尚創意行業是由人們巨大的熱愛撐起的

文化是一國之根,民族之魂,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和人民自信心的力量源泉,2018年上海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上海文博會)即將於盛夏6月7到9日於上海光大會展中心隆重舉辦,今年是它迎來的第十六個年頭,這將又是一個文化內涵與成果交輝呈現的文化嘉年華,喜歡文化風的朋友別忘了六月份魔都見。

一、集思廣益,從靈感到創意

二、結構性創意,讓萌發的種子力道更足

三、節約型創意,變廢為寶是一種情懷

四、營銷需要技巧,交友需要有「目的性」

㈥ 如何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近年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內各個城市競相追逐的熱點。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13個城市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雖然國內眾多城市提出要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到目前為止,對於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外部環境?國內各地的認識並不清楚,如何去發展就更不知道了。因此,一些基本問題需要首先弄清。第一,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依據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說法,創意產業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創意產業活動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某種形式的"創意";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活動被視為與象徵意義的產生與溝通有關;第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智能財產權"。目前在國際上,有"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與"創意產業"(Creative Instry)之說,但兩種說法無論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極為相近。國內部分城市如上海就接受了"創意產業"這一提法,並出台了"十一五"期間《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而北京、香港、台灣等地都採用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說法。2002年,中國台灣借鑒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其定義為"源自於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提升之行業。"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一定義,仍然沿用了文化產業的概念。這種現狀顯然不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種類與服務按英國的劃分,創意產業包括13個行業: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場、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時尚、電影與錄像帶、休閑軟體游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計算機服務業、電視與廣播。在每一大類中,都有進一步的細致劃分。我國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包括13個產業: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字休閑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創意生活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在日本,創意產業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以創造潛在財富和從業機會的活動。包括十個部門:(1)廣告;(2)建築設計;(3)藝術、古董市場、手工藝品;(4)時尚設計;(5)數碼技術(電腦游戲、電視游戲);(6)電影與錄像;(7)音樂;(8)表演藝術;(9)出版業;(10)電腦軟體、電視廣播等等。在缺少准確的概念和定義的情況下,中國談文化產業的內涵時,必然與國際上一些先行國家和地區存在差異。初步比較,中國的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內涵主要有三點差別:一是英國等國的創意產業包括整個設計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在設計業方面只包括"工藝美術設計服務、美術圖案設計服務、展台設計服務及其他與文化有關的設計服務",而不包括"工業產品設計服務,包裝裝潢設計服務,模型設計服務,其他專業設計服務";二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產業不包括旅遊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則包括"旅遊文化服務";三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相關文化服務"中還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顯然,國內的文化產業概念不足以表述創意產業的內涵。國內亟需統一概念及其含義。第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環境?國內多個城市都在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哪些條件和環境,很少有人能說得出來。在國內城市中,北京提出理念一向是先鋒(但在行動上則很遲緩),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也不甚了了。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相關講話中也只是提到,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資金投入,努力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吸引境外有實力的文化創意企業到北京落戶,並通過他們打通與國際市場的聯接"。要指出的是,這是一種相當有代表性的看法--從傳統的產業角度來看待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無非就是資金、人才、政策支持等環境。換句話說,在國內的認識中,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與建一個外資汽車製造廠的環境沒什麼不同。200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佛羅里達教授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來說明創意活動所需的環境。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松愉悅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謂"3T")排名很高的城市。為此,城市要從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創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樂的環境,即時尚的文化生活環境就是創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來,文化產業就自然地和創意產業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說在3T因素的第三個T(寬松愉悅的環境)就離不開創意的文化產業。在我們看來,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最重要的並不是資金、人才這些"硬"環境,因為資金與人都是可以流動的,而是"軟"環境――鼓勵各種創意的、充滿寬容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環境。沒有這種環境做保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只能又是政府牽頭搭檯子,但是沒有市場來唱戲,根本無法鼓勵本土的文化創意產業在落後的環境下發展。安邦分析師過去曾分析提出,"搞文化產業,靠放不靠抓",就是指的文化環境要包容,要寬松。從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的做法來看,相當一部分沿襲了過去搞工業區、搞招商引資的做法,如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這實際上是將文化創意產業當作一個土木工程項目來做。這種理解上的不到位將導致未來發展上的偏差。在中國特有的復雜性在於,文化創意產業中涉及內容的部分,往往需要受到額外的管制,如黨的宣傳部門的管理等。如果一旦這種管理摻入了意識形態的色彩,那麼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抑制可能是致命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由顧問波尼·阿斯科魯德曾說過"中國創造"面臨的症結:"有的時候,政府並沒有意識到創意產業作為整體的存在,因此不能夠正確做出政策和投資的決定,就無法切實地得到落實。" 政府做什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府的推動能夠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在面臨英國創業環境中關鍵的金融及投資問題時,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冊,指導相關企業或個人如何從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獲得投資援助。逐步推動完整的創意工業財務支持系統,包括以獎勵投資、成立風險基金、提供貸款及區域財務論壇等作為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務支持。英國政府的創意工業政策,是目前國際上產業架構最完整的文化產業政策。日本的創意產業主要由民間自發形成,但政府對創意產業的整體振興起了重要的培育和扶持作用。創意產業主要由日本通商產業省負責管理,文化、媒體、體育省在電影、音樂方面提供協助,相關財團成立社團組織對廣告、建築、土木服務、時尚設計、出版等產業進行協調管理。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推進管理機制,實施不同的振興政策,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大綱,培育非盈利性社會機構等。在韓國,政府對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強勢推動,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如韓國文化部有計劃地扶植影音產業,不但提供融資機制,同時也透過基金會模式,實際投資電視、電影公司,此外,韓國政府也以租稅減免等各種政策手段,大量引進民間創投資金挹注在本土影視文化產業。對外,即使面臨美國好萊塢片商頻頻抗議的外交壓力,韓國政府還是堅持採取進口影音產品配額制度,撐了十年,為本國業界留下了發展的空間。中國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府由上自下的推動也很明顯。在政府支持上,需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做好政府該做的事,同時給市場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留下足夠的寬松空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從國際上的先例看,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極佳的發展前景。根據英國政府的官方統計報告,其13項文化創意產業2001年產值達1120億英鎊,佔英國GDP的8.2%,僱用4.3%的就業人口。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創意產品生產國。1997年至2001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都在6%以上,平均年增長率為8%,而整體經濟增長率則為2.8%;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平均為5%,而整體經濟就業增長率則為1.5%。1997年至2005年,英國已培育了12萬家創意企業。創意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竟佔全英就業人口的一半。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政府推動經濟增長與降低失業率的有效發展策略。從世界范圍看,目前全世界的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並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達到14%,英國達到12%。早在2000年,創意產業就已經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佔GDP的7.9%,僅次於金融服務業。對於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逐漸增強的中國經濟(尤其是大城市經濟體)來說,文化創意產業既能有效地解決經濟發展,又能規避在資源和環境方面的硬約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㈦ 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支撐企業的發展

一個民族,只有文化體現出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展體現出文化的品格,才能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一個一流的企業必須有一流的文化做支撐,才能延續發展壯大。

㈧ 如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圍繞如何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民主黨派中央提交了相關提案,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
拓寬發展思路 增強原創力
【聲音】文化產業具有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耗能低、污染低等優勢和特點。大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也是當前形勢下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回應】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從總體上看,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還不足3%。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和矛盾,文化產業要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仍然任重而道遠。
【建議】民革中央提出,拓寬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與空間,關注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學習國際先進的成功經驗;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原創力;協調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區域不平衡,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並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努力構建文化產業的人才優勢;健全完善發展文化產業的保障機制,清除影響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
完善稅收政策 促進產業發展
【聲音】2009年我國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8400億元,占同期GDP初步核算總數的2.5%,但離支柱性產業所應有的比重尚有差距,需要國家在經濟政策上繼續予以扶持,尤其是在財政稅收上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回應】民建中央在提案中認為,目前我國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還存在不完善之處:現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不但稅收立法層次不高,而且相關政策之間缺乏配合協調;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優惠力度不夠;稅收征管能力尚待提高。
【建議】民建中央提出,強化戰略發展意識,完善文化產業稅收制度體系;實施差別稅率,減輕文化產業稅收負擔;完善促進高端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制定針對中小型文化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從企業所得稅方面看,為體現國家對文化產業扶持的稅收政策導向,可考慮對所有文化企業適用高新技術企業適用的15%的優惠稅率。
理順管理職能 鼓勵文化消費
【聲音】一些管理部門尚不能深刻認識文化發展與綜合國力、國家軟實力的內在聯系,認為文化投入大、見效慢,因此動力不足,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流於形式。
【回應】民盟中央在提案中認為,目前,我國文化事業發展與我國社會發展的新形勢與新需求並不適應:對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界定不清,政府管理部門職能尚未理順;國家對文化事業投入資金過少;尚未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出現浮躁、淺薄之風;農村先進文化真空現象嚴重;有利於文化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尚未建立。

㈨ 時尚產業對國民濟發展的影響,並提出你的政策建設

國內時尚產業起步較晚,但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不過在與世界其他大國比較中還是屬於小弟弟的階段,雖然我國改革開放並接納外國文化,但是由於國民建設才剛起步,人民生活水平還沒有得到全面的提高,更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的差距,人民根本接受不了大多數時尚,貴一點的東西,人民就認為那是亂花錢,而且由於我國的文化深厚,歐美時尚產業在我國根本站不住腳,雖然引領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新潮流,但是對經濟的影響還是微乎其微。

以上是從虛空方面來看的。

從實際方面來看的話,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加工國,很多時尚品牌在中國設立有工廠,每年貢獻的GDP有很多。

就這些

建議:融洽中西文化,接受純西式文化行不通。

閱讀全文

與時尚產業發展的文化支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