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棉花產業鏈及拋儲邏輯

棉花產業鏈及拋儲邏輯

發布時間:2021-03-02 05:59:48

㈠ 棉花產業鏈包括哪些

我覺得是這樣

1。棉花的:農用產品商——》棉農——》(棉花貿易商)——》紡織廠——》服裝廠等

2。棉籽的:農用產品商——》棉農——》(收購商)——》榨油廠等

㈡ 棉紡行業緊密紡壓力報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013年,對棉紡織行業來說依然是困難的一年,延續2012年國內外宏觀經濟不景氣、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旺、內外棉花價差高企等一系列影響因素,棉紡企業整體運行壓力依然較大。

但壓力帶來動力,困境逼迫棉紡行業轉型升級。繼遭遇2012年多重不利因素後,企業開始尋找突圍之路,2013年市場行情雖沒有大的好轉,但企業的應對卻更加自如。在淘汰落後產能、提升產品質量,大力研發非棉纖維新產品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實施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棉花收儲是國內棉花市場得以穩定的主要因素,而近期多方傳出的棉花政策的變化給2014年的棉花市場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目前,我國的國儲棉庫存量巨大,棉花直補政策的出台以及拋儲的持續增量,必將影響2014年的棉花價格,業內人士認為,直補政策實施後,我國棉價會緩步走低,向國際棉價靠攏,縮小內外價差,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實現市場的自由回歸和資源配置的合理。

在棉花政策的影響下,2014年的棉紡織行業的市場是否迎來轉機?企業對於2014年的形勢是否有信心?在市場多變的情況下,企業有著怎樣的規劃與目標?記者采訪了幾家棉紡織企業,或許從他們的口中可以找到答案。

南通雙弘提升質量和挖潛增效是第一要務

2013年,國內外棉價差依然高企、國內棉花收拋儲政策的影響、市場原材料價格波動、生產成本增加、人民幣持續升值、國際市場需求不旺等系列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整體運行壓力加大。對於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而言,企業的發展也同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只能是微利運行。

在宏觀形勢面前,雙弘公司始終堅持「創標桿、做精品」的企業發展戰略,圍繞生產高檔針織、色織紗線的主業目標,繼續深入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活動,始終堅持質量提升和挖潛增效雙管齊下,尋求多點突破。2013年公司實現主營業收入8.01億元,利潤1896萬元,創稅收3550萬元,公司產銷率近100%,貨款回籠率100%。

對於多方傳出的棉花直補政策,雙弘紡織公司總經理吉宜軍表示,2014年國家將不再實行棉花收儲政策,直補棉農,這意味著我國棉市將從通過政府行政手段直接干預價格的調控方式開始走向市場調控,國內棉價的政策水分最終會被擠干。該政策的實施可以降低棉紡企業原料成本,減輕國內外棉市價格長期「倒掛」導致的進口沖擊壓力,最終國產棉與進口棉價格會趨於理性,這既有利於我國棉花產業發展,又有利於棉紡織企業走出困境,也有利於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作為中國化纖混紡紗精品基地,雙弘紡織公司一直把做出高質量的精品紗線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吉宜軍說道,雙弘是一個專注、專業的紡紗企業,無論2014年的市場形勢怎麼變化,這一點是永遠不變的。

2014年,雙弘紡織公司將借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東風,創新管理體制,實行承包管理,強化責任意識,突出精細化管理。堅持提升質量和挖潛增效為第一要務,保持行業的領先優勢。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和技術改造,搶抓機遇,開發功能性、差別化高附加值產品,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市場營銷方面,針對黃金客戶實施個性化報務,力求多點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加強員工培訓力度,最大限度的釋放員工潛能與裝備效率。

浙江宏揚產品結構和能源管理不斷突破

浙江宏揚紡織有限公司目前已擁有環錠紡、渦流紡、氣流紡3大類型生產線,年產各類紗線4萬余噸。宏揚紡織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在2013年運行整體運行情況良好,超額完成在2013年年初制訂的銷售額和利潤目標。

在內部管理上,宏揚紡織公司持續深入質量目標量化考核和增強顧客滿意率工作。緊抓質量、產量、能耗、勞動生產力等7項具體量化指標考核,做到分工精細化,管理流程化等,以詳實的數據反映管理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在產品創新上,公司進一步提升研發中心在實體企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率,做到了產品供不應求,以產定銷。

因內外棉價差過大,宏揚紡織公司進口棉花配額有限,所以,近兩年公司在研發新產品時會盡量避免棉纖維含量較高的產品。宏揚紡織公司負責人表示,棉花直補政策實施後,如果國內棉花價格與國際棉價接軌,那麼公司會考慮對產品的研發方向稍做調整,加大棉花的使用量。

對於2014年的市場形勢,宏揚紡織公司負責人認為,基於2013年成果與經驗,2014年,宏揚紡織公司新產品的市場拓展會更加順利,企業對市場的選擇餘地也會更大。同時,隨著研發思路的持續理清,研發團隊的日益成熟,新產品儲備將更豐富。

2014年,宏揚紡織公司將在兩方面重點突破。一是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通過項目技改和產品研發,調整現有產品結構,減少常規品種生產,提高新產品貢獻率。二是在能源管理上持續深入,在引入相關的能源管理體系的同時,加大節能技改項目的投入,降低單位能耗,做足節能減排的文章。同時,進一步做精做優工業實體,持續增加企業技術投入與管理創新,掌握技術研發與市場營銷兩端,確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山東魏橋八個「穩樁」扎實應對市場壓力

山東魏橋集團是中國棉化纖紡織加工業最具競爭力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魏橋集團連續4年入選世界著名品牌500強,企業擁有8個生產基地。相比2012年,魏橋集團2013年銷售收入突飛猛進。

在魏橋集團日前舉行的年終總結會上,集團董事長張士平介紹,魏橋集團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2417億元、創利稅163億元、實現利潤115億元,完成自營進出口額36.6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億元,上繳各級財政稅金68.5億元,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圓滿完成了年初制訂的奮斗目標。

「一是生產經營高效運行;二是項目建設快速推進;三是財務融資成績顯著;四是技術創新成果豐碩;五是節能減排扎實有力;六是企業管理有效提升;七是安全生產保持穩定;八是職工生活持續改善。」張士平從八個方面總結了去年的工作。

在總結2013年工作的同時,張士平還部署了2014年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張士平提出,2014年集團確保實現銷售收入2800億元、利稅170億元、利潤130億元、自營進出口額30億美元,其中出口10億美元。

但面對2013年紡織行業的整體形勢,魏橋集團並不是一點沒有受到影響。在2013年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營業利潤率(企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比2012年略有降低。2012年,魏橋集團營業利潤率為5.6%,而2013年則為4.76%,成本還是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但即使在利潤下滑的情況下,魏橋集團依然實現了2400億元的銷售額。對此,魏橋集團負責宣傳的黃部長表示,「集團各個產業都不錯,我們的競爭能力比較強,也是通過各方努力的結果」。

專家觀點:2014年棉花市場充滿變數卻值得期待

2013年,對於棉紡織企業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一年,進口棉與國儲棉的差價高達5000元/噸左右,可謂讓棉紡企業經歷了「生死考驗」,多數企業甚至已經把家底掏空。2014年,是企業可以寄予希望的一年,黨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經營實行市場化。另外,多方消息稱,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將出台棉農直補政策,不再實行棉花收儲政策。企業盼望已久的相對平等的競爭地位或將實現。

屆時,棉花將失去行政價格托底,我國國內的棉花價格將向國際棉價靠攏,對棉紡織行業、棉花市場影響巨大,可能帶來至今仍高位的棉價下跌,最直接影響是造成企業庫存紗線貶值。同時,受下游企業訂單價格下行的壓力,明年企業將迎接新一輪經營震盪調整期。

此外,2014年配額外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將繼續徵收滑准稅,並適當調整稅率,以保證國內棉花市場供需基本穩定。但新政下完稅價的基準價上調了1000元/噸,並且滑准稅的公式也進行了微調,起征點由14元/公斤調整到15元/公斤。滑准稅的調整,保護了國內棉花市場價格不受沖擊,2014年進口棉與國儲棉價格有逐步縮小趨勢,更有利於市場公平競爭。

可以預見,2014年新棉上市棉價跌破18000元/噸(標准棉)至少在地產棉價格上是沒有太大懸念,受進口棉價壓力,跌破17000元/噸也許時間不會太長。據了解,目前棉農手上仍有約40%新棉,這是因為棉農對政策不明造成的。到3月發改委收儲棉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後,棉花應該有一個較大的放量。

棉紡織行業屬於低門檻行業,目前市場已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的收益普遍處於低水平。那麼在2014年市場存在變數的情況下,企業該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結構調整迫在眉睫。差別化、非棉纖維的使用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首選,做純棉紗產品的企業開始策劃做高支紗,開始考慮進行緊密紡、賽絡紡技術改造,以生產當前市場熱銷的粘膠、莫代爾、天絲、竹纖維等產品。

2013年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是經歷摔打的企業,是具有活力的企業。筆者欣喜地看到,盡管棉價較國際市場高出30%以上,但在江蘇江陰紗線市場,來自中國台灣、韓國、美國等地的訂單情況較好,這是因為他們掌控了差別化纖維生產、加工秘訣,掌握了紡織產業鏈高端的市場資源。與之相反的是那些靠政策吃飯的企業,應早些開始「斷奶」,與其等待政策不如靠自己擺脫困境。2013年的困難形勢,在享受國家貸款貼息優惠政策、出疆棉移庫費用補貼、出疆棉運費補貼等的政策下,確實有一些企業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有較大贏利,說穿了就是因為有政府的支撐。但從企業長遠發展戰略上來看這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進入市場去磨練真功夫,才能經受市場風浪考驗,實現長久的繁榮發展。

㈢ 棉花的下遊行業有哪些

下遊行業包括:棉油,棉粕,棉籽等。 影響棉花產業的因素: 我們棉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在過去十幾年中,我國棉花產業開放程度逐步提高,棉花上下游產品受到來自國際市場場全方位的沖擊。 1。棉花進出口貿易。從棉花貿易環節看,自1990年以來我國棉花進口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自從2003年以來,進口量增速很快,進口總量規模顯著增加。在棉花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棉花市場總體呈現絕對凈進口狀態。2005年度,棉花進口量約占國內用棉量的1/3以上,對外依賴程度高。 2.棉花下游產品進出口貿易。從棉花下游產品——紡織品和服裝市場來看,出口量逐年增加,不僅在我國外貿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也占據較大比重。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全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出口總值為1346.3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17.90%,佔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47%。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是1175.35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0.69%,佔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15.42%。2005年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僅增長5%,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了21%,在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比重達到了24%。 3.棉花流通。從棉花流通環節看,經過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我國棉花收購已基本在國內全面放開。 4.棉花產業鏈特徵。棉花產業的逐步的放開,使得從棉花種植、流通和加工等多環節都將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如圖1所示。 從理論上講,開放不是目的,終極目的應該是提高我國棉花產業的競爭力,提高棉花產業的增值能力。那麼,我國當前的開放是否真正朝著這一目標靠近?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棉花產業的開放前景並不容樂觀。 棉花產業的開放,帶來了棉花產業利益在相關主體間的重新分配。而最終結果是:我國無論是棉農還是流通企業、加工企業。都將是利益損失者。而大部分利益則轉移至國際棉花的生產國、棉花製成品的消費國以及國際棉商手中。 我國大豆產業和羊毛產業開放過程已經表明,過度開放且缺乏較為有效的應對措施,導致國內整個產業發展出現萎縮,這對於棉花產業來說,不能不說是前車之鑒。 二、棉花定價權的理論分析 在棉花產業鏈中,棉花及製成品價格的水平及其變動是決定利益分配狀況的關鍵。那麼,決定定價權的根本因素又是什麼呢?按照經濟學理論,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決定的。從這個角度似乎可以解釋我國棉花產業在定價權中處於劣勢的原因:中國是棉花需求最大的國家之一,國內需求增加,導致供求缺口,棉價必然上漲;中國是世界紡織品的最大供給國,國內紡織企業供給量過大,其價格必然下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供求定律是可以有效發揮作用的,而現實中完全競爭市場並不存在,更多的是非完全競爭市場。在非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的決定因素要復雜的多。在定價權背後隱藏著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即企業的行為。例如,在一年的期限來看,我國棉花的總體需求是增加的,但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由於用棉企業的限量采購,可以緩解其供求緊張的狀況,其價格水平也可能是平穩的。因此,在定價權問題上,企業的行為影響至關重要。 根據產業組織理論,企業的定價行為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企業數量、規模等產業組織結構特點。企業數量越多,企業規模越小,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就越弱,在價格上更多表現的是被動地接受價格。而當企業數量有限、規模較大的情況下,企業在定價中的權利就將增強; 2.產品差異化程度。產品差異化程度越大,企業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強,市場壟斷性就越強,在定價中的地位就將增強; 3.橫向,縱向一體化程度等。橫向一體化程度實際上反映的是企業規模的擴大。這實際上是通過影響企業規模和數量來影響企業的定價權。在縱向一體化中,企業通過在產業鏈中上下游環節的一體化,能夠防範由於資本專用性所引發的風險。並且在不完善市場中,縱向一體化有利於消除上下游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獲取融資便利等優勢。 4.調節企業間行為的制度等。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行為是典型的博弈行為。企業間達成的某種形式的協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協調、約束企業行為的保證。 5.交易組織。商品的價格最終是通過交易行為來實現的,而交易的組織化程度、交易方式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的形成。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存在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點價交易的慣例,實質上是期貨價格為現貨交易來定價,那麼,選擇的期貨市場的發展狀況、期貨市場參與主體的特徵會對點價交易的價格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影響我國棉花定價權的因素分析 1.我國紡織業高度競爭,企業數量眾多,橫向。縱向一體化程度普遍偏低。由於紡織業進入門檻較低、退出成本較小、技術要求不高,在我國經歷了迅速的擴張期。到2004年底,中國已擁有紡織服裝企業13,9萬家,包括紡織品企業8.7萬家,服裝鞋帽企業5.2萬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多達3萬家。紡織產業整體的市場集中度較低。根據2006年6月底統計,規模以上全國棉紡織企業6980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95戶,佔4。2%。全國規模以上棉紡織行業銷售收入2640億元,利潤總額83.65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銷售收入287.18億元,佔10.87%,利潤1.29億元,僅佔0.89%,利潤率只有0.45%,虧損面達40.68%。西部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棉紡織企業虧損面更高。產業集中度低並且普遍微利生存,是我國棉花企業嚴重缺失定價權的重要內部原因。 2.產品差異性小。在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差異性上來看,我國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還很少。據統計,中國紡織產業的出口產品中,98%是國外品牌的貼牌加工,只有2%的產品屬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缺乏自主品牌,只是不斷擴張棉花生產加工的能力,勢必導致如下的情況:當棉花市場供不應求時,出現搶購資源、哄抬價格的情況;當棉花資源充裕,棉花價格下跌時,出現設備閑置與浪費,造成經濟損失。由於棉花價格波動頻繁。這對棉農的種植決策產生不利影響。我國棉花產業「多頭在外」,受國際棉花及其製成品價格波動影響巨大,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國內棉花成本高、品質低,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劣勢地位。國內加工企業轉向大量使用進口棉花,導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萎縮,使得國內企業的定價權能力下降。 應對當前棉花產業的嚴峻形勢,關鍵要認清形勢,把握走勢,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加以應對。 1、重視棉花產業,防止棉花生產大起大落。穩定的種植面積是棉花產業穩步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市比較穩定的棉田面積約佔全部耕地的1/4,覆蓋農戶近20萬戶,這不僅是自然種植條件的要求,更是長期比較效益的選擇。據供銷部門對歷年的統計分析,種植棉花每畝的凈收益平均是水稻的2倍左右。可見,棉花產業對農民增收、擴大就業、財稅增加意義重大。因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棉花生產,防止大起大落,特別是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一方面要研究落實各項扶持措施,保護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向廣大棉農深入宣傳引導,「危機」時刻,既有「危險」,更蘊含「機遇」,一定要冷靜看待眼前困難,堅定發展信心,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同時,把工作重心放在改良品種、科學種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上。此外,要按照集約發展的要求,引導和鼓勵農民以轉包、互換、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棉大戶、種棉能手集中,優化種植布局,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是在無為東西部、含山南部、廬江北部、居巢北部打造集中聯片的棉花種植基地,推進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建設。 2、加大政策扶持,幫助棉農棉企度過難關。當前棉農、棉企面臨的困難之大、來勢之猛、影響之深、波及面之廣為歷史罕見。如何支持他們順利度過難關,各有關方面責任重大。根據目前形勢,對棉農的扶持措施建議:參照糧食收購政策,按照保護價收購棉花,目前的保護價以籽棉5.2元/公斤(種植成本)為宜;實行棉貼直補,把過去購種補貼的做法,調整為按照種植面積直接補貼方式,以保證棉農有更多的購種選擇權。對軋花企業的扶持措施建議:增加國家儲備,降低收儲門檻,在長江中下游棉花主產區定向收儲,並根據該區域氣候實際條件,將回潮率指標調整為10%,同時,建議出台實行省級棉花收儲,對紡織企業和棉花收購站等收購棉花給予貸款貼息等,鼓勵多收購,保護棉農生產積極性;減免稅費,把增值稅按照銷售額5‰計征調整為按增值額為基數計征,同時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清除所有不合理規費;實行扶優扶強,對省市級龍頭企業或加工量10萬擔以上的企業,實行政策扶持。如:企業今年在銀行延期還貸不影響信用等級,把技改貸款利率的7.48‰調整為信用貸款同等利率5.98‰,對涉棉中小企業實行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虧損和運費補貼,等等。 3、加快產業延伸,推進棉產品深度開發。一是科學規劃。要依託我市棉花產業基地分布情況,盡快編制軋花、棉紡及有關配套行業的總體規劃,使之合理布局,健康發展。當前,尤其要針對軋花企業小、亂、散,成本高、效益低,加工能力嚴重浪費的現狀,通過整頓、兼並、重組,科學合理布點,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扶大做強龍頭企業。二是招商引資。要圍繞規劃,放眼長遠,編制項目,加大推介,引進強勢企業,扶持現有企業,積極發展紡紗-織布-印染-製成品行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棉花加工增值能力。市經濟開發區應加快實施輕紡工業園區規劃,著力引進紡織、印染、服裝等相關企業,盡快實施50萬錠紡織、2000台噴氣織機及配套工程等,特別是近期紡織行業紛紛調整轉移,固定資產成本相對較低,應鼓勵引導本市紡織企業借機主動出擊,積極承接,擴大產能,早日使我市的棉花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三是優化環境。經驗表明,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導和調控可以加速棉花產業的發展。主要是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技術推廣、加大金融扶持、推進社會化服務、建立風險防範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輿論引導等方面,努力為棉花產業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狠抓力量整合,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棉花產業結構升級要求生產規模化、加工集約化、流通網路化,基於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供銷社要充分發揮產業化牽頭部門的作用,加強指導,深化服務;農業農技推廣、種子供應等單位,要進一步做好良種推廣、技術培訓等工作;棉花協會要繼續在行業內發揮服務、協調、自律、維權等作用,成為棉農、棉企和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軋花企業要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通過訂單等形式與棉農結成利益共同體;特別要加快棉花專業合作社和棉花經紀人隊伍的建設,盡快提高棉農的組織化程度和適應市場的能力,爭取通過3至5年的努力,構建起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棉花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

㈣ 誰有關於新疆棉花的論文

新疆棉花產業鏈的增值效應及拓展優化
摘要:棉產業是新疆重要的支柱產業,但新疆棉花產業鏈過短,急需延伸和改造。從分析棉花產業鏈的內涵與結構上入手,指出新疆棉花產業鏈存在的制約因素,並結合新疆棉花產業鏈發展的現狀,提出拓展優化新疆棉花產業鏈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新疆;棉花產業鏈;增值效應;拓展 2007年新疆棉花總產高達270萬噸,超過全國棉花總產750萬噸的三分之一;而世界棉花產量減產至2 610萬噸,這使得新疆棉花超過了世界產量的十分之一。毋庸置疑,新疆棉花生產關系著中國棉花的安全。 一、棉花產業鏈的內涵與結構 產業鏈即是一種或幾種資源通過若干產業層次不斷向下游產業轉移直至到達消費者的路徑,建立在產業內部分工和供需關系基礎上,以若干個企業為節點、產品為小節點縱橫交織而成的網路狀態系統。它包含四層含義:一是產業鏈是產業層次的表達。二是產業鏈是產業關聯程度的表達。產業關聯性越強,鏈條越緊密,資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產業鏈是資源加工深度的表達。產業鏈越長,表明加工可以達到的深度越深。四是產業鏈是滿足需求程度的表達。 棉花產業鏈是與棉花生產密切相關的所有相關產業的集合,它反映了棉花生產部門與外部相關產業之間的關聯關系,按時間和技術經濟順序,棉花產業鏈為:良種繁育部門→棉花生產→棉花加工流通→棉紡織廠(紡紗、織布、染色)→服裝製造→服裝批發和零售→服裝消費[2],棉籽→棉油→精細化工,棉籽→棉粕→精飼料加工等三大產業鏈,為了簡化研究,將鏈最長的那條產業鏈定為本文的研究重點。 棉花產業深度與棉花產業鏈長度成正比,延長產業鏈代表棉花產品的深度開發,附加價值增加。棉花產業鏈的寬度即指在對棉花的綜合利用:皮棉經過加工後產生的棉籽可以用來榨油和精細加工;棉籽殼可作為培養食用菌的原料;棉籽餅(粕)可用作養殖業的重要蛋白質飼料資源。棉花產業鏈的厚度即棉花產業鏈的規模,原則上來說產業鏈存在規模效應,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充分發揮產業鏈的作用。 二、棉花產業鏈的增值效應 1.增加棉花產業產品附加值。棉花作為產業鏈最長的大田類經濟作物,其產業鏈上的增值非常明顯。隨著棉花產業鏈長度的延伸,籽棉逐步轉化為皮棉、棉紗、坯布、色布直至服裝,棉花就可以通過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逐步生產出附加值越來越高的加工產品,從而提升棉花的產品附加價值,增強棉花產業的競爭力。經專家測算,棉花加工成棉紗可增值50%~300%,棉紗織成坯布又可增值30%~100%,印染加工製成成衣、生活家用品還能再增值100%~300%,再進入流通領域銷售,還可增值30%~100%[3]。 2.帶動棉花相關產業的建立與發展。棉花產業鏈中某些環節的加強可以帶動與其密切相關的產業發展[1]。延伸棉花產業鏈,可促進棉花良種繁育技術的產業化,促進棉紡成套技術與裝備進步, 並可帶動棉花加工廠、巾被廠、印染廠、漿紗廠及運輸、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大量人員的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大增強了非農領域的就業機會,對穩定社會治安,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有明顯的積極影響。 3.改變棉農的弱勢地位,利於棉農增收。棉花產業鏈的完善有利於保護棉農的生產積極性,穩定棉農的收益預期,保護棉花產業的長期生產力。當農民並不局限於產業鏈的生產環節,而是可以進入到產業鏈的下游環節,從農產品深加工和貿易中分得利益,這種在雙贏模式下形成農戶與企業間穩定的購銷關系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穩定途徑。 三、新疆棉花產業鏈的特點及制約因素 目前,棉花已成為新疆最大宗的經濟作物,新疆雖然在棉花生產上兼具生產效率優勢和規模優勢,是中國的重點棉花產業基地,但其產業鏈尚不完善,運行效率一直很低,在經濟全球化和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實踐表明,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演化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 1.新疆棉花產業鏈過短,原棉初級產品過重、紡織業過輕,缺少龍頭企業牽動,這直接影響到棉花產業吸納轉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削弱了新疆棉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更容易受到國際市場的沖擊,使棉花生產經營者陷於被動境地。而且由於產業鏈太短,造成了大量的附加值流失,棉農辛苦大半年種出的棉花送到軋花廠,經過粗略加工,就直接賣到內地,而把棉花紡成紗、織成布、做出成衣的內地企業卻一層層吃盡了棉花的利潤,可見新疆只是具有資源優勢,還未充分將其轉換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 此外,新疆棉紡企業的產品除棉紗外,棉布、印染和成衣比重很小,服裝幾乎是空白,大多數棉紡企業產業延伸度很低,只限於紡紗,自辦或有長期合作關系的軋花廠寥寥無幾,能完成紡紗、織布再到成衣的企業更是少見,這不僅很容易造成棉紡企業在棉花緊俏時收購不到足夠的原料,而且容易造成與市場需求的脫節、生產出過時的紗布,形成庫存壓力,造成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 2.新疆是產棉大區,但並不是紡織強區,棉花產業鏈條中的種植與棉紡兩個環節多年以來一直被割裂。鏈上生產、加工、紡織、銷售各環節互不銜接,缺乏產業聯動功能,一方面容易造成信息的流失、失真,另一方面造成交易費用較高。因為信息是從產業鏈的下游逆向傳遞的,即在獲得有價值的市場需求信息如對原棉品質的要求,棉花數量的需求後,反向對棉花產業鏈的各環節提出相應的要求,產業鏈的各參與者根據市場的原則加以有目的的分工和協作,用盡量少的投入盡快供應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當鏈環發生斷裂或銜接不通暢時,就極易造成信息的誤傳、滯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而在交易費用方面,因為棉花生產具有分散性和小規模,使得各環節在生產組織、質量監控、信息傳輸、價格協商等聯結方面容易各自為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交易費用居高不下,損害了產業鏈的整體運行效率。 3.產業鏈組織化程度低,行業集中度低。新疆棉農數量多,規模小,生產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專業化進程緩慢。加工企業也存在類似問題,新疆現有上千家棉花加工企業,多存在規模小、設備差的問題,據資料顯示,目前新疆棉花加工量和產能比為3.1∶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導致每年的棉花收購季節,大量的軋花廠開始搶占棉花資源,造成棉花加工行業的惡性競爭,既浪費棉花資源又降低了棉花質量。 四、棉花產業鏈的拓展優化 新疆原棉質量好,高等級品率高,但產業鏈短,各環節之間聯結不完善,這就使得整合棉花產業,延長產業鏈成為做大做強新疆棉花產業的迫切要求,只有通過優化棉花產業鏈,培養有競爭力的棉花產業鏈,才能充分發揮棉花產業鏈的優勢,規避和減少不利因素,從而發展壯大新疆棉花產業,促進新疆經濟的騰飛。 1.優化棉花產業鏈即是要全方位拓展棉花產業鏈。一是要延伸棉花產業鏈長度。從縱向角度使產業鏈向前向後延伸,並主要在棉花加工業上做文章,盡可能加深對棉產品的精深加工程度,實現價值增殖,關鍵是拓展農產品加工業。目前新疆棉花產業鏈過短,棉花的附加值太低。只有延伸棉花產業鏈條,才能提升新疆棉花產業結構,增強棉花的產業競爭力,增加棉農收入,從而有利於減緩農業的弱質性,有效解決三農問題。二是拓展棉花產業鏈的寬度。從橫向角度對每一環節進行拓寬,使得各個產業環節和產品功能得以擴充。盡可能提高綜合利用程度。如棉籽煉油—飼料蛋白—食用蛋白、棉短絨—棉漿粕—長短絲品、棉籽——醋酸棉酚等產業支鏈的形成,隨著產業鏈寬度的拓展,棉產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三是擴大產業鏈的厚度,即壯大棉花產業鏈的規模,只有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鏈,才能產生出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2.加強棉花產業鏈的整體管理,強化整鏈運作意識[1]。當產業鏈中的某一個節點的效益發生變化時,會導致產業鏈中的其他關聯產業相應地發生倍增效應,這種產業鏈的乘數效應造成產業鏈的各環節在相互協調和合作的價值創造過程中,不僅使產業鏈整體生產效率大於內部企業生產效率之和,而且使產業鏈整體交易成本小於內部企業間的交易成本之和。專門的棉花產業鏈組織機構通過協調鏈上各行為主體的協作行為,強調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產業鏈的整體利益大於各個參與主體的局部利益,使上下游各環節利益與整個產業鏈的利益緊密聯結起來,根據市場需求指導棉花產業鏈的整體運作,可節省各經營主體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中間費用,有利於提升整條產業鏈的綜合盈利能力。 3.加強棉花產業鏈的信息管理。服裝銷售商作為產業鏈的下游,從消費者那裡獲得第一手的最新的需求信息並加以總結,後向反饋給鄰環:服裝廠,向其發出訂單信息,服裝廠再向上游的棉紡廠發送棉布的訂購信息,棉紡廠根據所要生產的棉布類型向農場或植棉基地發出原棉品質、數量等需求信息,棉農再向種子公司發出所需棉種的信息,這樣信息就通過產業鏈逆向到達鏈的上游,整鏈的參與主體就完全根據市場需求組織各自的生產,提高了產業鏈的整體運作效率[3]。 4.推動棉農進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1]。長期以來,棉花被棉花加工企業或棉紡廠一次性買斷,棉農無法參與到產業鏈的下游,因而無法從棉花深加工和貿易等附加值大的環節分享利潤,這成為阻礙棉農增收和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打擊了棉農的生產積極性。通過不斷推進組織創新,對棉農開放產業鏈的其他環節,採取訂單收購、讓利、返利等利益聯結方式,讓棉農同其前向鏈環緊密聯結起來,真正進入到市場中。 總之,在新疆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質棉基地為依託,構建棉花品種育繁、種植生產、收購加工、棉紡、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並積極拓展優化棉花產業鏈,促進新疆棉花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單純的原棉生產向棉產業綜合發展轉變。
參考文獻: [1]趙緒福,王雅鵬.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效應與拓展優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107-109. [2]張潤清,李崇光.構建江漢平原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鏈的設想[J].生態經濟,2005,(4):90-94. [3]王凱.中國農業產業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㈤ 讀下圖「我國某地棉花種植及相關產業鏈圖」,回答下列各題。 小題1:產業鏈中X處的最佳利用方式是 A.


小題1:B
小題2:C

㈥ 為何神奇化為腐朽:問責棉花收儲政策

1.悲觀的預測

我收到全球棉花市場未來10年預測的第一輪模型模擬的結果,計量模型專家組要求我根據世界棉花市場的運行和從棉花供給鏈的角度評價預測的結果,並特意叮囑我評估模型對2023年中國棉花生產,貿易,消費和庫存的預測。

模型模擬的初始條件是2013年末中國棉花生產,貿易,消費和庫存的現狀:

(1)總產量670萬噸;

(2)凈進口320萬噸;

(3)紗廠消費805萬噸;

(4)庫存1150萬噸。

超過年消費量1.5倍的庫存,是以「解決國產棉滯銷難題」,「穩定國內棉花市場、保護棉農」為目的,從2011年度啟動的國家對棉花「不限量」收儲在短短3年之中形成的。

政府在2011年棉花度(2011年9-2012年8月)以每噸高於世界市場均價(A指數)約34%的19800元的價格收儲了337萬噸,讓中國棉花當年庫存超過600萬噸,庫存量和消費量比達到67%,遠遠超過了過去30年平均52%的水平。

2012年9月,政府決定再次啟動棉花臨時收儲,並把每噸棉花的收儲價提高到20400元,這個價位高出A指數80%,結果當年政府買下了占當年國內總產量的90%的棉花,收儲662萬噸,並將棉花庫存增加到900萬噸以上,達到全年用量的115%。

雖然2012年棉花度(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紡織業,專家均呼籲政府關注過量收儲棉花問題,但收儲政策竟然還得以繼續,2013年再收儲500萬噸,造成2013年底中國棉花庫存量超過1150萬噸。

雖然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規模效率最高的,百萬噸級產能的紡紗和織布集群,但是當原料價格遠遠高於進口棉紗的價格,這樣的高效,巨大的產能就完全失去了競爭力。進口棉紗均價僅19850元(3250美元)/噸,比國內棉花價格低,而加工棉紗的生產成本約500元/噸,還有5-8%損耗,因此,在棉花20400元的價位,企業選擇進口棉紗而放棄生產完全是合乎「市場規律」的選擇。進口棉紗而不進口棉花,主要是因為棉花進口受政府配額限制,超出配額需繳納「滑准稅」。因此,中國加工用棉量在2010年度的950萬噸後,隨政府收儲逐年下降,2013年底僅為800萬噸,比政府棉花收儲政策推出前下降16%。

天量的庫存和不斷下降的需求,讓中國棉花生產,貿易,消費與合理庫存的平衡變得十分困難。計算機模型在中國實現合理庫存(占年消費量的50%)的假設下,得出2023年的預測結果:

(1)棉花總產量420萬噸,比2013年的670萬噸,下降38%;

(2)凈進口95萬噸,比2013年的320萬噸,減少70%;

(3)年紗廠消費650萬噸,比2013年的810萬噸減少20%;

(4)庫存降至300萬噸。

這個結果背後的邏輯演繹是:中國要拋儲備棉必須降價到世界市場價格,國內的棉紡業采購中國棉花的同時大幅減少進口。中國減少棉花進口,必然引發世界棉花價格下行,這反過來又對拋儲價格加大下行壓力。所以,中國實現合理儲備不能一次到位。盡管儲備棉降價可以刺激需求,但由於中國工人成本上漲,國內紡紗用棉需求的下降趨勢將繼續,雖然比2011-2013年的減速緩慢。棉花價格下行,必然影響棉花生產,尤其是在其他農作物比價的影響下,中國棉花生產必將下行。

按照過去10年的平均價格計算,化解目前巨量庫存政府將虧損至少200億美元。

還有一個最壞的結果:如果今後幾年,由於政府的控制,國內棉價和世界市場價格差價繼續維持,中國棉紡業生產能力將被完全摧毀,沒有了棉紡業的需求,中國的棉花業將重蹈中國大豆業沒落的覆轍,這樣,中國紡織和服裝業要麼一起衰落,要麼完全依賴進口棉紗,棉布。自我完整的生產鏈被割斷,集群規模效益消失,被進口棉花左右而完全喪失紡織服裝出口大國的優勢。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本來就是低利潤,一旦優勢喪失,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然而,可能促成中國棉花業,中國紡織業和服裝業衰落的,竟然是政府的「保護政策」。

2.拷問政府決策機制:為何「保護棉農」的政策只為少數人牟利?

在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進程中,我們有太多的以美好願望出發的政府政策和改革最終被「異化」而造成少數人獲利,政府和廣大百姓買單的悲劇。政策設計本身有局限,執行過程中人為的「修正」,歪曲,對於執行政策的後果不回應,一錯再錯,直到不可收拾。棉花收儲政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用政府收儲來「保護生產者」「穩定市場」是世界農業商品市場上,用過但證明是無效的做法。19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為穩定市場價格簽署的咖啡,橡膠協議,建立緩沖儲備等都好景不長,沒幾年就壽終正寢了。因為用收儲來穩定市場,通常是需要准確預測未來市場走向,而這對於受自然因素主導的農業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緩沖儲備最終都是以收儲成本暴增,收儲達到天量難以為繼,被迫拋售庫存,引發市場大幅波動,最終以傷害生產者告終的。對於收儲會引發的問題都是眾所周知的,甚至可以說是常識,尤其是對經濟決策者們。換句話說,大家都知道收儲是不能保護生產者,也不能穩定市場的。大概因為棉花收儲的決策者並不缺乏這樣的常識,所以在2011年出台收儲政策時,明確稱作「臨時」政策。

在建設緩沖庫存時還有一個常識問題,就是收儲的定價是保護性的,因此一般不應高於一定時期中,比如,3年,5年的市場平均價格,或者是最低價,因為一旦收儲價格大大高於市場價格,在收儲無限量時,就會被迫買下所有的生產量。但中國在決定棉花收儲價格時,決策者似乎完全沒有這樣的常識,不僅定價大大高於當時的世界市場價格,而且當A指數從3400美元/噸暴跌到1840美元後,2012年中國的收儲價格還上調600元/噸。

決策者在決策時為何忽視基本的常識?

更讓人費解的是,這樣的臨時政策,一執行就是3年,尤其是當2012年度由於收儲量暴增,大大超過合理庫存水平,專家和業內人士,還有媒體紛紛建言,質疑收儲政策之後,在世界棉花A指數從2011年度的3400美元/噸,下跌到2013年1840美元/噸之後,在明知收儲和世界市場價格之間的大差價危及中國國內消費,紡織服裝業轉向進口棉紗暴增的情況下,制定棉花收儲政策的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繼續以20400元/噸的價格推行收儲政策,在2013年度中再收購500萬噸。

既然是明正言順的「臨時政策」,完全可以隨時調整,但明知繼續實施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為何堅持要繼續執行?

任何政府決策都要求基本論證,包括政策執行產生的主要影響,後果和風險。如果收儲政策經過了這樣的論證,那麼對發生天量庫存,棉紡業和棉花生產「停產」,就該是預料之中的後果,因為這可以通過簡單的邏輯演繹而得出:

收儲價格顯著高於世界市場價格,棉紡企業將拒絕國產棉轉而進口棉花,在棉花進口配額的限制下,棉紡業只有停產, 因為棉價占棉紡成本的75%,棉價高出30%必然虧本。這樣,政府必須買下所有的棉花,天量庫存。棉紡業停產了,對棉花的需求沒有了,除非政府繼續購買,棉花生產不可能繼續,結果,棉花生產也要「停產」。

政府在決定出台收儲政策時,有過簡單的邏輯論證嗎?

在2012年在「中國進口增加,世界市場棉花價格將增加,進而可能縮小世界市場價格和收儲價格間的差距,帶動消費國內的高價棉」推理的蠱惑下,政府大幅度增加進口配額。然而,在世界棉花生產過剩的情況下(由於近年印度推廣轉基因棉,帶領世界棉花總產從新世紀初的2000萬噸增長到2600-2800萬噸),中國大量進口棉花對世界市場價格的拉高影響十分有限。結果,造成了天量收儲和天量進口的怪象:政府高價收購了90%的產量,紡織企業低價進口了創紀錄的530萬噸棉花。

出台棉花收儲政策的目的是穩定市場,保護棉農利益,但是,正真受益巨大的並不是幾千萬棉農,比如,2013年政府收儲500萬噸棉花,每噸價格高於A指數8000元,即便是所有的差額對為棉農所得,3000萬棉農人均僅得1300元左右,實在是微不足道,不及外出打工一月的收入。事實上,由於農戶數量巨大,生產經營規模很小,通過價格補貼和收入補貼來刺激生產和增加收入的政策目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因為農戶實際得到的補貼金額有限。而且,由於收儲政策造成巨量庫存,而最終造成棉花生產和紡織業的衰退,這樣的「含金量」政策實在是得不償失。

然而,這個收儲政策卻為少數人帶來巨大的利益。

首先,當收儲價格固定,棉商完全可以毫無風險地通過交易獲利。2011年至2013年間,政府收儲近1500萬噸皮棉,如果棉商收購每斤籽棉獲利4分錢(收購價的1%左右),總的利潤將達20億元。當這筆「小錢」被幾百個大棉商瓜分,人均利潤是百萬,千萬。

這個收儲政策更大的利益是通過進口配額產生的。由於政府收儲價格高於世界市場棉花到岸價至少4000元/噸,而按照世界市場價格進口需要政府的配額,這樣進口配額就成了利潤源泉,一噸配額4000元,100萬噸配額就價值至少40億元。配額就直接為配額獲得者產生利潤。政策的「含金量」對大多數棉農而言,微不足道,但對於少數人卻足以暴富。

政府的政策的基本目的是保證公平與正義,但是這個棉花收儲政策由於定價失誤高於公平價格(世界價格)的40以上,與現行的進口配額政策結合,結果成為製造不公平的源頭,

誰拿到更多的進口配額,誰的獲利就越大,在進口配額僅占總用棉量15%時,政府政策就直接造成了不公平的少數人獲利,多數棉紡廠商受損。進而,收儲政策和配額政策的合力,創造了破壞市場秩序的「配額交易」,據媒體報道,棉花進口配額「商品化」後,配額指標曾被炒到3800元/噸,而在2011年棉紗收儲政策之前,黑市的價格也不過1000元/噸。

由於政府主管部門配額分配原則很模糊,在執行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公平的,一視同仁的配額分配規則,這讓政策實施的人為因素影響很強大,結果,這樣「含金量」的政策直接製造了政府主管部門和人員權力尋租的巨大空間,為從中央到地方,有配額分配權的機構和官員創造了可以尋租的可能。同時,因為配額的「含金量」太高,刺激企業和個人為獲得配額疏通關系而無所不用其極,進而促成腐敗惡化。這還不包括利用棉花收儲政策違法套利的,包括將進口配額買的,或是走私進口的,或是其他來源買的低價棉花轉賣給國家收儲牟利。「含金量」巨大的政府政策不僅製造權力尋租空間,還引發為暴利不惜上斷頭台的為非作歹。

在中國收儲中獲利的還有控制著中國棉花進口的跨國棉商。在2011年到2013年間,中國棉花進口總量達1300萬噸,按其均價計算,總額約為260億美元。這樣,即便向中國出口棉花的單位利潤為2%,棉商的利潤將達到5.2億美元。在這3年中,中國進口的棉花總量大致同中國庫存增加量相差無幾,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收儲政策是為鼓勵進口棉花,保證跨國棉商的利潤而制定的,慷概地支付近300億美元,買下世界市場上生產過剩的棉花轉為「庫存」。

這種收儲政策,在「保護棉農」的幌子下,擾亂市場,製造不公平,同時為少數人暴富,和跨國棉商穩操利潤勝卷創造機會,同時創造權力尋租的巨大空間和腐敗的環境,而且最終還損害棉農利益,摧毀中國棉紡織業,危及中國紡織和服裝業的未來,弊端十分明顯,但卻可以在中國繼續3年。這充分反映出政府進行重大決策的「隨意性」與「個人意志」,缺乏科學和系統分析,缺乏決策風險和退出機制,這樣的決策很容易被利益集團綁架,甚至左右。

㈦ 對紡織業的影響--棉花直補政策

棉花直補政策對紡織業的影響:
國家對棉花政策的調整,由收儲改為直補,一方面穩定棉花種植,另一方面提升棉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長期來看將維護棉紡織產業鏈的平穩運營。
棉花是我國主要農產品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只有通過流通才能實現經濟價值;作為用棉大國,我國部分棉花需求依賴進口,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全球范圍內的棉花收獲面積波動幅度大且難以預測,較長的棉紡織產業鏈放大了供需缺口的泡沫成分,從而導致棉花價格的持續波動。棉花流通體制自2001年市場化改革以來,為穩定棉花種植,我國共進行了8個年度的臨時收儲。
收儲政策能有效平穩棉價但弊端也很明顯,即國內外棉價差削弱了棉紡織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據海通測算,最近一次的收儲政策自2011/2012年度實施以來,國內外棉價差(國內棉價減去國外棉價的差額)自2011年10月份開始快速擴大,2012年5月份到達階段性的高點4700元/噸,2013年國內外棉價差基本保持在3500元/噸-5400元/噸的范圍內;2014年4月中旬國家宣布收儲政策將改為直補政策,海外棉價快速下跌,國內外棉價差再由2014年4月份的1500元/噸,快速擴大至7月份的4000元/噸,8、9月份棉價差基本保持在4000元/噸的水平上。
直補政策的根源在於國內棉花種植成本過高(相對於美國、印度等),通過補貼農民,一方面從源頭上穩定棉花種植面積,保證每年的棉花供給量,另一方面則降低棉花市場的流通價格,即降低棉紡織企業的棉花采購成本。
我們判斷未來棉價將下降至1.5萬元/噸左右。9-11月份是2014/2015年度新棉採摘期,該階段內棉花自由流通,11月份後預計國家將重啟棉花拋儲(目前仍有1000萬噸儲備棉),拋儲價格在上一輪拋儲價格17250元/噸的基礎上將明顯下降(新棉上市後,倉儲棉的等級將下降),參考目前棉花期貨價格(CF501)跌至13110元/噸(9月19日收盤價),我們判斷未來棉花價格下降至1.5萬元/噸左右的概率較大。
關注棉紡織產業2010年以來高成本運行的「困境反轉」:2010年以來,原材料、生產、融資成本大幅攀升削弱了棉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此外,匯兌損失、貿易壁壘則直接吞噬企業利潤。
棉紡織主要原材料棉花價格自2010年以來受政策、資金的影響,波動方向、幅度難測,干擾企業的運營,放大企業的業績波動幅度,直補政策的出台將明顯打壓國內外棉價差。主要受資金的影響,2010年棉花價格由1.5萬元/噸的價格,快速上漲至2011年3月份的3.1萬元/噸,後急速跌至2011年8月份的1.9萬元/噸,此輪棉價暴漲暴跌對棉紡織企業的業績影響持續了3年。棉花直補細則出台,預計棉價後續將明顯下跌,考慮到國內棉花儲備仍有1000萬噸左右,預計未來2年棉價大概率在低位窄幅震盪,國內外棉價差預計將明顯下降。
以紡織產業集群江蘇、浙江、福建的製造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漲幅為例,1995-1999年平均漲幅分別為12%、13%、14%,2000-2004年該數據分別為13%、10%、8%;2005-2009年年均漲幅分別為13%、12%、11%,但2010年後,2010-2013年三地該數據均大幅提升至18%、16%、17%;除工資的自然增長外,福利開支中的企業福利因人口就業結構的改變明顯攀升(職工的食宿休閑娛樂等開支)。我們預計,未來製造業人員的工資水平或會穩定在年均增長10%左右,與收入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但東南亞國家的人力成本在加速上漲,以越南一類地區(直轄市)的最低工資為例,2011-2014年,最低工資已由155萬盾上調至270萬盾,漲幅近80%。
除工資外,近年來生產成本中的環保成本也明顯上升,以印染產業集群浙江紹興為例,柯橋區(紹興70%以上的印染企業集中在紹興市區和柯橋區)2014年污水處理部門最新的污水處理成本為3元/噸的基準費用,噸水中污染物濃度越高費用越高,最高達到10元/噸;若印染企業選擇自建污水處理設備,成本約為1.5-2元/噸,投入規模一般在千萬級別,設備投入約占年收入規模的5%-10%。我們判斷,目前紡織企業的環保壓力也已基本見頂。
我們重申對棉紡織龍頭企業的投資邏輯,推薦華孚色紡、百隆東方、魯泰A。
短期來看,預計棉紡織龍頭企業2015年業績彈性較大:自4月份棉花直補政策公布以來,棉紡織產業鏈預期新棉上市後,棉價將明顯下行,從而產業鏈各環節的下遊客戶均謹慎下單(下單周期偏短、傾向於消化庫存、存在壓價行為),棉紡織企業的運行面臨一定的短期壓力;棉價下行有利於產業鏈回歸正常化運營,即我們認為棉紡織龍頭企業2015年的訂單量、毛利率將明顯提升,從而帶來較大的業績彈性。
中期來看,棉紡織企業自2010年以來的高成本困境,有望於2015年開始反轉:2010年以來,棉紡織企業面臨不斷攀升的高成本困境,隨著人力成本開始自然增長、環保成本見頂、主要原材料棉花價格下降,棉紡織企業有望在2015年迎來困境反轉,提升國際競爭力。調高紡織子行業評級至「增持」。
主要不確定因素。海外市場的需求不達預期,棉價下行速度過於緩慢。

㈧ 什麼是產業鏈及其意義,以及如何完善產業鏈的發展

近年來,「產業鏈」這個名詞在報刊和文獻上頻繁出現,如:紡織產業鏈、啤酒產業鏈、生態產業鏈、服務產業鏈等,應用非常廣泛,但有關產業鏈的概念基本還未明確提出。筆者認為,產業鏈可以定義為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產業集合,這種產業集合是由圍繞服務於某種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為基礎、相互依存的產業所構成。從現代工業的產業鏈環節來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間產品生產、製成品組裝、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實際上,任何產業都能形成一條產業鏈,現實社會中存在著形式多樣的產業鏈,而且眾多產業鏈會相互交織構成產業網。
產業鏈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產業鏈包括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所有企業集合,涉及到相關產業之間的關系;
狹義的產業鏈則重點考慮直接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企業集合部分,主要關注產業內部各環節之間的關系。
經過初步研究,筆者認為產業鏈一般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徵:
①構成產業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它們在技術上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上游產業(環節)和下游產業(環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物質、價值方面的交換關系,且它們之間具有多樣化的鏈接實現形式。
②產業鏈上的各個組成部分呈現出分離和集聚並存的趨勢,它們存在著技術層次、增值與盈利能力的差異性,因而就有關鍵環節和一般環節之分,而且各個組成部分對要素條件的需求具有差異性,這就導致了產業鏈的戰略環節存在區域差異性。
③產業鏈受產業特徵及發育狀況影響,存在繁簡程度的差異性,同時產業鏈之間相互交織,往往呈現出多層次的網路結構,存在主鏈條、次鏈條的區分,而且這些鏈條都處於一定的外部支撐環境之下。

㈨ 棉籽脫絨加工是什麼經濟行業

東興農場,五圖河農場都有,圩豐鎮,到那隨便找個人問問就知道哪有了。

與棉花產業鏈及拋儲邏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