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都市型產業鏈

都市型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1-03-02 17:21:34

A. 京津冀都市圈的SWOT分析

1.獨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優勢首都北京作為核心區是京津冀都市圈最顯著的優勢之一。獨有的政治、信息資源,發達的總部經濟,不斷積聚的科技人才資源為都市圈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自然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
京津冀都市圈雲集了發展現代化工業所需的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建築材料等礦產資源;備有濱海新區1200多平方公里的可開發土地資源和河北省 3000多平方公里的後備土地資源;擁有渤海灣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天津港、曹妃甸港等天然優良港口。現代化的空港海港,銜接南北,貫穿東西的公路網和鐵路網讓京津冀都市圈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3.產業體系完整,初步形成了產業結構梯度
京津冀都市圈具備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信息傳媒、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文化體育等高端產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醫葯製造等現代製造業;鐵礦、煤礦、石油開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綜合化工以及農業生產等基礎產業。
京津冀都市圈內三省市產業優勢不同(京津冀都市圈內三省市各產業區位商產業區位商的計算公式為HQij=(Hij/Hi)/(Hj /H),其中,HQij表示i地區j產業的區位商,Hij表示第i個地區、第j個產業的產出,Hi表示i地區的全部產出;Hj表示全國j產業的全部產出,H表示全國所有產業的總產出。一般來講,當區位商顯示超過1時,就說明該產業在該地區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已經初步形成了較明顯的產業梯度。北京市已經形成了三、二、一的國際化都市型產業格局,處於工業化的高級階段;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工業城市產業格局,處於工業化中級階段;而河北八市的產業格局差異較大,但整體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因此,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產業結構梯度轉移由於產業梯度的存在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產業結構有著在國家、地區間梯度轉移的規律。中,已經形成了京津兩地是轉移方、河北省是接受方的格局。 1.京津空吸作用:空吸作用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是指由高速氣流所造成的低壓將產生一種吸取流體的作用。北京「空吸」是指,由於北京地區的集聚效應大於輻射效應從而導致的人才、資源逐漸向北京集中,造成周邊地區發展相對遲緩,區域二元經濟特徵明顯。
2006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50467元,天津市達到41163元,而河北省只有 16962元,過大的差距表明二元經濟特徵明顯。京津強烈的「空吸」作用和較差的輻射帶動力,可能會導致沒有經濟腹地經濟腹地與經濟中心是一個相對應的概念,其內涵是經濟中心的吸收和輻射能力能夠達到並能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地域范圍。如果沒有經濟腹地,經濟中心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就根本談不上經濟中心和中心城市現代化。的孤島型現代化的出現。都市圈內低等級城鎮數量過多,中等城市偏少,能夠接受核心經濟輻射的能力有限,無法分享中心城市的發展成果,也難以很好的承接京津兩地的產業梯度轉移。
2.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劃的差異
行政區劃和經濟區劃的不重合,是中國都市圈發展的最大障礙,京津都市圈在發展過程中也深受影響。由於區劃的不同,沒有統一規劃,再加上「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各地市都只根據自身的需求尋找合作,無法形成資源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合作模式。與其他兩個都市圈不同的是,京津冀都市圈中行政關系還具有多重性:北京與河北之間既是中央與地方的一般關系,而且又是並列的同級關系;天津與河北既是同級關系又是直轄市與地方的關系。重疊、復雜的行政關系,進一步影響到都市圈內經濟合作與一體化進程。
3.產業同構和產業鏈斷裂並存
京津冀都市圈內,北京和天津兩個核心城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產業同構。根據 2005年北京、天津工業區位商工業區位商的計算公式為HQij=(Hij/Hi)/(Hj/H),其中,HQij表示i地區j行業的區位商,Hij表示第i個地區、第j個工業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Hi表示i地區的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Hj表示全國j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H表示全國所有工業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一般來講,當區位商顯示超過1時,就說明該工業行業在該地區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大於1的行業列表可以看出,兩市主要同構產業集中在冶金、機械、電子、醫葯製造等部門。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兩地在資源、能源、項目等方面的爭奪。
區內還沒有形成有創新能力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金融、信息服務和現代製造業的產業鏈延伸方面還比較欠缺。雖然部分產業已經嵌入國際產業供應鏈,但基本都處於「微笑曲線」現代產業價值鏈研究表明,產業鏈利潤呈現一個「V」字形,即所謂的微笑曲線。在這個曲線中,一頭是研發、設計,另一頭是銷售、服務,中間是加工生產。低端,至今還沒有形成由占據高端並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本土企業建立的區域完整產業鏈。 1.全球經濟一體化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開始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並帶來了新的國際分工、生產格局和外部環境,也為位於東北亞區域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帶來了戰略發展機遇。京津冀都市圈可以在國際分工的發展和產業轉移引導下,優化產業結構並嵌入國際產業鏈;在全球資本流動加快並大量湧入中國的形勢下,充分利用外資;在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動加快的條件下,擴大國際合作的范圍並加強國際合作的力度。
2.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將京津冀地區列入優化開發區域,其國家戰略定位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區域,全國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新的規劃定位指明了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模式和方向,為其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天津濱海新區和河北曹妃甸的發展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也為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3.2008年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僅為北京帶來了發展新契機,也為京津冀都市圈帶來了新的生機。在與奧運聯系較大的高新技術、環保、旅遊、金融、商業等產業的帶動下,區域內產業升級和梯度轉移將會加快;在奧運的帶動下,區域內的合作將會增加,一體化進程將會加快;後奧運經濟也將持續為區域發展注入動力。 1.資源環境出現危機
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制約京津冀都市圈發展的一個瓶頸。區域自產水量正在不斷減少,普遍出現了超前超量開采地下水的現象。區域內生態環境也不容樂觀,尤其是天津、唐山等工業城市污染較為嚴重,區域內河流污染程度較重。
2.國內區域競爭日趨激烈
一定的區域競爭可以加速產業升級,但同時也會壓縮競爭主體的市場空間,形成對資源、資金、項目的爭奪並有可能演化成惡性競爭。區域競爭帶來的地方保護主義、政府過多地介入經濟領域尤其是市場競爭,會阻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發揮。

B. 首農集團的產業鏈是怎麼形成的

重組以後,首農集團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並將集團的功能定位於「立足農業,服務首都,建設內具容有行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新集團在畜禽良種繁育、養殖、食品加工、生物制葯、物產物流等方面具有行業明顯優勢,已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條。

C. 文化產業園區的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文化產業園區有不同的劃分方法。
Hans.Mommaas在分析荷蘭5個文化產業園區時提出,文化產業園區類型的區分有7個核心尺度可以參考:園區內活動的橫向組合及其協作和一體化水平;園區內文化功能的垂直組合一設計、生產、交換和消費活動具體的混合,以及與此相關的園區內融合水平;涉及到園區管理的不同參與者的園區組織框架;金融制度和相關的公私部門的參與種類;空間和文化節目開放或封閉的程度;園區具體的發展途徑;園區的位置 」。
Walter Santagata根據功能將文化產業園區分為四種類型:產業型、機構型、博物館型、都市型。
1.產業型。這種類型的文化園區主要是以積極的外形、地方文化、藝術和工藝傳統為基礎而建立的。此類園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工作室效應」和「創意產品的差異」。
2.機構型。這種類型的文化園區主要是以產權轉讓和象徵價值為基礎而建立。其基本特徵是有正規機構,並將產權和商標分配給受限制的生產地區。
3.博物館型。這種類型的文化園區主要是以網路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尋為基礎而建立。園區通常是圍繞博物館網路而建,位於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市區。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統性效應,吸引旅遊觀光者。
4.都市型。這種類型的文化園區主要是以信息技術、表演藝術、休閑產業和電子商務為基礎而建立。通過使用藝術和文化服務,賦予社區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業經濟的衰落,並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由於文化產業園區在我國的發展還處於胚胎期,因而對其的分類很少。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本文主要從區位依附、園區性質等方面對文化產業園區的類型進行劃分。
1.按區位依附劃分為4種類型:
(1)以舊廠房和倉庫為區位依附。城市中被廢棄的舊廠房和倉庫,因其寬敞明亮的空間及廉價的租金,或面臨閑置空間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為文化產業園區的又一滋生之地。國外許多成功的文化園區就是以舊廠房和倉庫為區位依附的。我國較早出現的大山子藝術區依託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798工廠的老廠房。上海近些年成長起來的創意產業園區絕大部分也是由舊廠房和倉庫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創意產業園區,位於上海20世紀3O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廠群;建國中路l0號的「八號橋」創意產業園區,位於上海汽車制動器公司的老廠房。這些創意產業集聚區,利用現有建築創造了創意產業發展的平台,又保護了歷史文化財產,是文化產業與工業歷史建築保護、文化旅遊相結合,建築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相結合的良好典範。
(2)以大學為區位依託。大學作為技術的發生器,可以不斷開發新的科技;同時它又是各類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養人才也吸引著各領域最優秀的人才;大學也是一個開放的社區,是一個提供多元文化的場所,大學往往成為創意的中。
因此,依託大學發展文化產業園區也就成為一種重要的途徑。
如上海的楊浦區赤峰路建築設計一條街依託的就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一同濟大學,上海長寧區天山路時尚產業園依託的是東華大學和上海市服裝研究所,正在建設中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園及TCL(廣州)文化產業基地都是以大學為區位依託的。
(3)以開發區為區位依附。這類文化產業園區主要是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區位依附。因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高新技術產業發達,高校、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聚集,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的智力型人才眾多,最適宜發展文化與科技結合的文化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區都有著大量的信息產業,這些產業跟文化產業能夠實現很好的融合。屬於此類型的有位於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的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位於大連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國家動畫產業基地;位於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等等」。
(4)以傳統特色文化社區、藝術家村為區位依附。屬於這種類型的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依託一些傳統的文化區域,在這些區域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氛圍濃郁,利於開發特色文化產業產業園區。如四川德陽三星堆文化產業園、北京高碑店傳統民俗文化產業園區等等。第二種是依託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一些藝術家村,有些是屬於創作型的園區,如北京的幾個畫家村;有的則已形成產業化運作,如位於深圳特區郊邊龍崗區布吉鎮的大芬油畫村等。
2.按園區性質劃分為5種類型:
(1)產業型。一是獨立型的。園區內,產業集群發展相對比較成熟,有很強的原創能力,產業鏈相對完整,形成了規模效應。如深圳大芬村,以繪畫藝術為主,也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鏈條,及規模效應,但原創能力不強,而且這是我國此類文化產業園區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是依託型的。依託高校發展,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條。如上海虹漕南路創意產業園,同濟大學周邊的現代設計產業園區等等。
(2)混合型。這種類型的文化產業園區往往依託科技園區,並結合園區內的優勢產業同步發展文化產業,但園區內並未形成文化產業鏈條。如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香港數碼港等。
(3)藝術型。這種類型的園區也是創作型園區,原創能力強,但藝術產業化程度還較弱。目前國內最有名的藝術園區有北京大山子藝術園區、青島達尼畫家村等。
(4)休閑娛樂性。這類文化園區主要滿足當地居民及外來遊客的文化消費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長安街文化演藝集聚區等。
(5)地方特色。如北京高碑店傳統民俗文化產業園區、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區等。
此外,按照影響范圍來分又有國際型、國內型和地區型;還可按園區最初的形成分為自發形成和政府運作形成的文化產業園區。由於文化產業園區在我國還是一新生事物,發展變化快,園區類型之間的界限並不是很明晰,在這進行的類型劃分僅是根據當前的一些情況進行的劃分,今後隨著城市文化產業園區發展逐漸成熟,園區類型的劃分將會進一步完善。

D. 中國出口產品分類統計,急!調查用。

http://sms.mofcom.gov.cn/static/column/wangzhanjianjie/redianzhuizong.html/1
商務部網站有關於進出口的資料庫,每月都有主要出口山的數據公布,可以查閱.

國內印刷市場競爭趨勢分析

印刷是信息傳播的基石。自我國發明印刷術以來印刷都是教育、娛樂、商業的主要信息傳播工具,牢不可破地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In量erne量等新興電子媒體為標志的第三次信息傳播革命對傳統印刷媒體構成了直接的競爭。與此同時,20世紀末亞洲的金融危機和全球性的通貨緊縮趨勢對印刷產業造成極大的沖擊印刷產業整體利潤率下滑,這種現象在產業之間開始蔓延。中國最近10年印刷總產值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7.66%是世界上印刷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中國印刷企業在面臨良好市場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外資印刷企業的競爭沖擊及其他方面的壓力。

根據邁克爾·波特的產業競爭理論可以建立中國印刷產業五種競爭力量模型。

大印刷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分別為9%.12%.2004年度排名第一的印刷公司—深圳勁嘉彩印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僅為16.05億元。相比之下美國最大印刷企業當納利公司2004年營業收入達82.05億美元為深圳勁嘉的42倍。

國內印刷業明顯呈現塊狀區域化發展趨勢。印刷業是一個傳統的都市型工業伴隨著以產業鏈為紐帶的三大城市群經濟圈的形成近年來,中國內地印刷業三大區域性印刷產業帶正在形成。以廣東為重點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江浙為重點的長江三角洲兩個區域性印刷產業帶已初步形成,以京、津為重點的環渤海經濟區內的印刷業亦正在快速發展成為區域印刷中心(如圖2所示)。

國內印刷市場存在大量的廠商競爭十分激烈到2003年底國內現有印刷企業92389家近300萬從業人員(見表1)。三資印刷企業是中國印刷市場領導者在2004中國百強印刷企業中.三資企業以55家的上榜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國有企業是當然主力的傳統格局已被打破。

中國印刷業是零散型產業前四、八大印刷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分別為2.90%,4.76%.而美國前四大、八圖2中國印刷市場競爭格局

1.珠三角印刷產業圈

以製造業聞名的珠三角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印刷產業圈。2003年廣東印刷業年產值達700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同行業的三分之一並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加上香港印刷業大珠三角印刷業產值已達1000億元人民幣。全廣東省擁有印刷企業逾14400家。2002年珠三角地區有1600多家印刷企業承印了世界50多個國家的印刷品全年共加工境外印刷品約4000餘宗年出口值約 200億元人民幣。基於珠三角印刷業龐大的基數和良好的發展趨勢粵港兩地正聯手打造大珠三角國際印刷中心並力爭發展成世界印刷中心。

2.長三角印刷產業圈

以上海,江浙為重點的長三角城市區域的印刷業在國內也名列前茅加中國印刷企業100強中該地區有33強年產值87億元人民幣。美國最大的印刷企業當納利已在上海落戶投產;亞洲包裝中心已定在杭州建設:一批老字型大小的國營企業如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等等通過改制和技改已重振雄風:一批民營企業如江陰聯通實業有限公司等雄心勃勃迅速成長;一批三資企業如上海紫江彩色包裝有限公司等因擁有雄厚資本、技術裝備先進、嚴格管理等優勢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最有競爭實力的企業。

3.環渤海印刷產業圈

環渤海地區目前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於珠三角和長三角印刷工業也相對落後。以出版物為例北京有出版社二百多家書報刊出版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出版大省如山東、遼寧、天津、河北的總量環渤海區在全國出版市場的份額在40%以上。可惜如此大的出版優勢並未在印刷行業中得到應有的體現,以國有企業為主的所有制結構仍是北京印刷業的特色,重量級的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一直沒有形成。目前北京市已將包裝裝演印刷發行列入全市十項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重點工程.可以預見憑借北京雄厚的印刷業基礎和環渤海地區的實力和潛在優勢,該地區的印刷業很快會有新的發展。

印刷行業的潛在進入者主要有外資印刷企業與民營印刷企業。

1.外資印刷企業

根據《設立外商投資印刷企業暫行規定》和重新修訂的《印刷業管理條例》,除允許外商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印刷企業外,還允許設立從事包裝裝滿印刷品印刷經營活動的外資企業國際資本進入我國印刷業的步伐加快。目前全國共有外商投資印刷企業2100家,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廣東有900家(獨資20。多家).港資佔90%上海200多家(獨資20多家)。加入W量O以後,2002年新批印刷三資企業98家《1999--2001年3年僅批43家),投資總額5億美元。目前三資企業已成為中國印刷的主力軍.許多國外印刷傳媒巨頭都在窺視中國印刷市場比如德國的貝塔斯曼集團等。預計外資印刷企業將成為中國印刷新進入者的一支最重要的競爭力。

2.民營印刷企業

中國民營印刷企業已達35300家是印刷行業第二種最重要的競爭力量,預計近年將有大量民營資本進軍印刷市場受其資金實力的制約,新進入的民營印刷企業主要經營專業工序與手工加工的細分市場。

外資新進入者將主要從規模、技術與市場份額幾方面構成威脅而民營企業主要在價格與低成本方向沖擊現有的市場。

自印刷術發明以采印刷沒有真正憊義上的替代品。現在印刷的替代威脅主要來自於新媒體的興起如在線媒體、攜帶型筆記本、個人頻道等(見表3)。但是基於人類對書面資訊根深蒂固的閱讀習慣新媒體一時難以動搖印刷媒體在信息傳播領域的地位,傳統的印刷媒體繼續保持印刷需求,而新興的媒體一方面在侵蝕傳統媒體市場,另一方面其增長的廣告市場亦會帶動印刷的需求。

國內的印刷品顧客對價格的敏感度高於對質量與品牌的敏感度。顧客通常手段是壓低價格.或要求更高的質量或更多的服務,為達到這一點他們可能使印刷企業互相競爭.或者不從任何單個生產者那裡訂購產品。以下因素影響印刷企業顧客的議價能力:一是競標議價通過競爭壓低價格;二是集中批量采購;三是采購人員專業化四是印刷鈴求標准化、差異化。

印刷企業是加工性行業,其技術與成本極為依賴供方.比如印刷設備。中國高檔印刷設備是印刷企業投資最大的固定資產是否擁有進口的印刷機器已成為決定性的競爭力量。高檔印刷設備目前主要依賴於德國與日本進口,價格基本上由德日兩國少數幾個印刷機生產企業所控制。2003年中國共進口各種印刷設備47113台總金額達13.5億美元.大大超國內印機生產總值進口印刷機總量位居世界前三位。印刷企業另一個最重要的供應商是造紙企業中國高檔的紙張主要依賴於向日本、韓國、芬蘭、新加坡、泰國、美國等進口.盡管國內紙業發展迅速但高品質的紙張基本由上述國家紙業巨頭如金光集團、國際造紙、歐芬匯川、日本王子等公司所控制。紙張價格風雲變幻.比如2004年上半年,高檔紙張漲幅高達20%,給印刷企業造成巨大的成本壓力。

印刷企業的其它輔助材料如油墨PS版、CTP版材隨著國外材料廠商紛紛在中國實施本土化戰略及中國本土企業技術的進步已不再具備重要的議價能力。

環保印刷將是世界印刷業的必然發展趨勢

--------------------------------------------------------------------------------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日益繁榮,環保問題已成為近幾年來的熱門話題。這並不單純是一個潮流問題,更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問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防止污染,治理環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也是我國加入WTO以後,企業融入世界經濟潮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包裝印刷行業對環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無論從環境還是從環境所引起的經濟變化,環保問題對於包裝印刷業來說將引發一場深刻的變革。實現真正的綠色環保印刷,對於中國乃至全球的包裝印刷業來說都是挑戰和機遇。
一、印刷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環保問題
1.印前輸出過程中的污染問題
傳統印刷的印前工藝過程一般都要經過原稿的選擇,處理,然後通過激光照排機輸出菲林,進行曬版,沖版等。膠片是銀鹽感光材料,裡面含有銀離子,而定影後的廢定影液里也含有大量的銀離子,這些物質直接進入環境中,重金屬離子能污染自然水體而造成對環境的危害,同時,膠片的片基是高分子化合物,在環境中極難降解而污染土壤。
2.印刷過程中的環境污染
①油墨。目前印刷行業中廣泛使用的還是傳統的溶劑型油墨,溶劑性油墨由顏料、連接料溶劑、填充料和輔助劑組成,所用的溶劑主要是芳香烴類、酯類、酮類、醚類等有機溶劑,這些溶劑大都具有毒性,並且油墨中的重金屬等對人體有害成分還會直接污染所包裝的食品、葯品和化妝品等物品;且具有揮發性,有較濃的刺激性氣味,會污染環境並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有機溶劑易燃易爆,存在著生產安全隱患。
②潤版液。目前平版印刷中膠印機所使用大多是酒精潤版系統,異丙醇是潤版溶液的添加劑之一。由於異丙醇揮發後產生的醇蒸汽有毒,有不良的氣味,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有害的影響,異丙醇排放物還會污染環境,異丙醇是一種光化學氧化劑,它與存在地面附近的其他限量氣體一樣,受陽光照射會形成臭氧,從而導致所謂的「夏季煙霧」現象,光化學煙霧會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統,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植物的生長。
3.印後過程中的環保問題
①覆膜。對於印刷品的塑料覆膜來說,因其耐折、耐磨、可保護印刷品,增加光澤度且成本低而備受出版商和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塑料覆膜無法降解而成為白色污染,覆膜後的紙張無法回收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覆膜過程中使用的甲苯、天那水等有毒的揮發性溶劑,會危害工人的身體健康和污染環境。
②油性上光。上光工藝是印刷品後表面整理加工的一種工藝,經過上光增加印品表面的光澤度、光潔度和挺度,起到保護印刷品、增加美觀的作用。但是,油性上光材料使用的稀釋劑主要是甲苯,而甲苯是有毒性的揮發性物質,人體吸入一定量的甲苯會導致呼吸系統和血液系統病變,因此,油性上光工藝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尤其是葯品、食品等商品的包裝物,兒童玩具、兒童圖書等更不宜使用油性上光工藝。
③塑料印刷廢品。印刷廠生產的塑料印刷廢品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固體污染物,由於它們的水不溶性和在自然界中極難降解,若直接進入環境必然造成危害。如果將廢氣物就近燒毀,會產生大量的毒性很強的氣體,在極低濃度下這些氣體能使人和動物發生畸變,而且是一種強致癌物質,會嚴重污染周圍的空氣。因此,塑料印刷廢品必須經過合理的處理。
二、環保印刷的發展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以及生存發展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產品包裝市場呼籲「綠色包裝材料」,即提高環保性能,選擇節能、低耗、無毒、無污染、易降解的無公害包裝材料。「綠色包裝材料」是未來包裝印刷材料的發展趨勢,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印刷油墨是包裝材料中污染較為嚴重的原料之一,「綠色包裝材料」呼籲環保型油墨產品,以滿足高檔產品的包裝要求。包裝油墨,作為全球油墨的一個重要增長領域,而環保型產品正在大行其道,因此,如何降低油墨的環境污染和能耗就成為油墨行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在我國的軟包裝印刷行業中,目前以水性油墨、醇溶型油墨、UV油墨為代表的環保型油墨正日益受到印刷廠商們的青睞,並且柔性版印刷和絲網印刷的不斷發展,為環保性包裝印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1.在柔性版印刷市場,近年來水墨一直在飛速發展並大有趕超溶劑墨的趨勢,在易於使用和簡捷印刷等方面已具有優勢。如今柔性版印刷工業在決定是選擇水墨還是溶劑墨時,對水墨的信心已經上升,使得更多的印刷工作已由水性柔版印刷完成。目前水墨用戶要求改進的性能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PH值穩定的水墨體系即水墨製造工業必須開發出在印刷過程中PH值穩定的水墨,並且在印刷中無須再檢測和調整PH值;另一方面是改善再溶性即在水墨的印刷過程中,隨著胺的揮發,樹脂會逐漸凝固,嚴重的甚至會在印版式上發生固化。據調查,水墨製造商已改進了樹脂的性能使之易於溶解,這意味著印刷系統在清洗前能更長時間地運轉,從而增加印刷產量。
2.目前絲網印刷用油墨從產量和品種來看,揮發乾燥型油墨還占據著主流的位置。但是,UV油墨和水性油墨的產量逐年增加,且增幅較大,其產量超過揮發乾燥型油墨只是時間問題。在絲網印刷用油墨中,UV油墨和水性網印油墨已經共同占據了很大的市場。
由於UV油墨原材料中的齊聚合物、預聚合物、聚合引發劑的種類有所增加,使UV油墨的適用范圍更為廣泛,可適合各種承印材料網版印,其市場佔有率必定會增大。目前國外水性絲印墨在網印油墨中已佔據50%以上,因為全功能水性油墨表面乾燥5S,熱硬化10S;超微粒水性油墨可以用500目印刷,顏色可印8色並用電腦配出6000色;水性油墨(化妝品級)VOC含量為零,每公斤水性油墨可印50㎡。
3.在復合薄膜軟包裝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復合膜的生產工藝已較為完善,因此近期不會有大的變化。由於凹版印刷具有印刷質量精美和長期大量印刷時經濟性高的優點,現已在我國得到了大量的應用,而由於水性油墨的固有特點只能在柔版和凸版上應用,UV油墨的成本較高也使其在凹版印刷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採用低VOC排放的醇溶型油墨是目前唯一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有著很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結論
筆者認為,對於今後的包裝印刷業來說,環保應該是關注的重點,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污染降低到最低。相信在相關行業的相互協作共同努力下,通過不斷地研發新材料和改進提高工藝技術,真正的綠色環保包裝印刷會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生活,綠色環保印刷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的。

E. 我國的六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我國的六大支柱產業是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

2008年1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發展改革會議將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列為九大支柱產業,給以大力支持,將予以編制並組織實施振興規劃。
其實枝柱產業不止6大,支柱產業就是整個工業體系的棟梁,能夠支撐、拉動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美國以往的支柱產業是鐵路、鋼鐵、石油、飛機和汽車製造業,現在是航天、信息產業。

F. 什麼是都市型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普惠金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提出背景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京指出,在召開的G20峰會上,普惠金融將被列為重要議題之一
服務意義
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但這並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發展可持續。
普惠金融需要講究市場性原則,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
社會解讀
「普惠金融這一議題符合當前國際社會經濟金融發展需求,這既包括G20國家也包括非G20國家,特別是很多發展中國家,與本次峰會主題中的『包容』很吻合。三個文件很有代表性,其中有不少內容是根據中國發展經驗提出的,數字普惠金融就是很好的例子,充分體現了峰會主題中的『創新』,這些文件通過後將能為全球普惠金融發展提供重要指引。
相關事件
2016年8月25日,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指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主辦的「2016年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4]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1]
2018年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95.99%。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74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73.1%;為1521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較2013年末增長21.7%。2017年大中型商業銀行對普惠金融客戶取消收費項目335個、對387個項目實行收費減免。[2]
2018年10月17日,從財政部獲悉,中央財政下達2018年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100億元,比2017年增加23億元

G. 常州都有哪些企業常州都有哪些工業區

常州市工業產業布局與園區建設 一、 產業布局 根據常州城市發展的目標要求以及各區域的功能定位、資源特點和比較優勢,統籌規劃,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使沿江地區產業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更加緊密結合。按照「拓展南北、充實東西、提升中心」的城市布局戰略,調整和完善產業布局,促進全市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形成「一心四翼」。 「一心」即中心城區。著力增強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城區工業企業搬遷調整,實行「騰籠換鳥」,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強化功能分區和連片改造開發,把城市做優做美做強。城市中心區除保留佔地少、運量小、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無污染和就業多的都市型工業和清潔型高新技術企業外,要統籌規劃實施化工類企業向濱江產業園集聚,高新技術類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聚,其它企業向相應的工業開發園區集聚。重點發展大企業集團總部及營銷、研發中心及各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金融保險、商貿流通、郵政電信、文化體育衛生等為生產和居民生活服務的行業。 「四翼」即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布局現狀,圍繞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目標,按照區域集中、開發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在突出濱江產業園建設的同時,加大市區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力度,實行產業發展按產業鏈聯動、園區開發以集聚特色聯動,基礎設施按功能配套聯動,在中心城區的北東南西四翼,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產業鏈配套的產業群區。北翼以濱江產業園為主體,加快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電子工業園、環保產業園建設,重點發展重化工業、新材料、醫葯等產品;南翼以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產品;東翼以東南開發區、外向型綜合開發區和戚墅堰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紡織印染服裝和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西翼以鍾樓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精密機械、新型材料等產品。 二、 園區建設 按照「產業集聚、區域集中、突出重點、錯位發展、聯動開發」的要求,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省級開發區為重點,分層次推進各類園區的建設。增加園區建設投資強度和產業關聯度,突出區域專業化相對集中布局,強化專業分工和協作,使園區成為經濟的增長極和輻射源。 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翼的同時,重點推進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的濱江產業園建設,基本形成以濱江產業園為龍頭,高新區為主體,新魏區、新龍區和空港區為支撐的現代製造業核心區和現代化新城區。 濱江產業園是沿江開發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臨江的區位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大運量、耗水型的冶金、化工、制葯等行業,做到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中進行污染治理,提高產品加工深度,全力打造重化主導、產業興港、物流帶動的產業板塊。加快建設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環保產業園和電子工業園,使之成為重化工業集聚度最高,外來投資引力最大,區域帶動能力最強的「濱江特區」。到2005年全園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30億元,年均增長118%;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94%和104%。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年均增長4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萬元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 2、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園區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外向型經濟為主體,以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建設辦公器具產業園、德國經編產業園、復合材料產業園等特色專題園區。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億元,財政收入4.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和25%。 3、東南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0.69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現有紡織印染產業的基礎和產品優勢,加強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加快產品、技術和裝備的升級步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做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重點發展新型面料、高檔服飾、產業用紡織品和非織造布等紡織印染服裝業。到2005年全區工業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 4、外向型綜合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5.2平方公里,其中紡織工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瞄準國際紡織先進技術及發展趨勢,通過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發展新型紡織材料、先進的紡織織造、印染及後整理、品牌服飾等四大類產品,逐步建成國際知名的服裝面料研發和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紡織工業園配套區,重點發展紡織配套機電產品,適度發展特種變壓器、電力開關等機電產品。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5、鍾樓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1.65 平方公里。以發展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為重點,集中建設精密機械工業園、新材料工業園、電子工業園和中小企業產業園等主題工業園。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 6、戚墅堰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3.22平方公里。依託國內外的大集團、大企業、大財團,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發展與大型投資項目配套的產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生產配套體系,重點發展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7、鄉鎮工業小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將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城市工業合理分工結合起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H. 什麼是都市型普惠金融

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結合上海「五個中心」功能定位和經濟特點,以「立足本地、服務實體、助推城市功能」為行動宗旨,緊跟上海國際化都市發展脈絡,主動承擔「服務大眾、賦能社會」使命,用「金融」這把手術刀破解社會痛點難點問題,打造上海都市普惠金融新格局、新模式、新生態,努力為大眾安居樂業,人民美好生活而奮斗。
充分發揮上海產業鏈、經濟鏈、供應鏈集中,園區經濟、樓宇經濟、社區經濟、總部經濟集聚的特點,依託傳統以大行業、大企業為核心的「雙大」經營成果,帶動以小行業、小企業為核心的「雙小」經營戰略,圍繞平台機構和核心企業,批量化服務普惠客群。大力發展普惠貸款,以「平台經營、數據經營」為抓手,持續創新產品,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精準滴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打造普惠生態圈,通過金融與非金融產品服務、物理與電子渠道,融入互聯網思維,積極搭建線上線下、快捷便利的全方位服務網路,解決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提升金融服務獲得感。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制定「都市農業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全方位滿足「三農」的金融服務需求,努力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幫助農民獲得高品質生活。廣泛宣講金融知識,培養公民金融素養和信用守約意識,提高弱勢群體維權能力。

I. 低碳生活論文100zi

鄉鎮農業狀況調查報告
廣陳鎮位於平湖市的東北部,地處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長三角開放區,地理條件優越,經濟發達。1999年政府機構進行精簡,新廣陳鎮由原來的廣陳和前港合並成立,合並後面積54.9平方公里,人口4萬多。
廣陳鎮歷來是我市的農業大鎮,其主要特點是:
一是農業產業比重大。廣陳鎮擁有從農人員3.95萬,耕地5.64萬畝。04年廣陳鎮農業繼續保持良好的勢頭,農業總產值達1.48億元,占整個廣陳經濟總值的 73.2 %,同比增長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個百分點。
二是新興產業發展快。廣陳鎮近年來發展了以榿木、香樟、蘭花為主的花卉苗木業,總面積達2006畝;以番茄、黃瓜、茄子、葡萄、李樹為主的蔬菜水果業,常年蔬菜面積3860畝,果樹708畝;以養殖南美白對蝦、太湖白魚為主的水產養殖業,面積達4000多畝;此外還有蘑菇面積31萬平方尺,紅菱1000畝。
三是工業發展相對弱。廣陳鎮的鄉鎮工業企業主要經營針織、服裝為主,由於起步晚,行業經營分散等原因,除了悅萊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時裝有限公司等少數大規模企業外,其他的規模都普遍小,而且總體數量少,所以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外出比例相對比較高。
四是發展種養業優勢明顯。在廣成鎮現有各類種養業規模大戶400多戶,主要經營蔬菜、水產、水果、畜禽等特色產業。種養業的收入一向是廣陳鎮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收入頗豐。04年廣陳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918元,而其中光養殖業一項的收入就達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個農業收入中達到了40%以上。
近年來,廣陳鎮乘借「三農」東風,整合當地資源,大力發展兩色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雙低油菜、水產、畜牧等為特色的區域主導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有悅萊春、高新、民主三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佔地5000畝;一個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佔地1345畝;水產養殖面積4035畝,其中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達到 2800 畝;規模豬場43個,規模禽場61個;四個無公害稻米、無公害水產、雙低油菜、生豬繁殖基地正在申報立項中。總結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政府扶持,思路創新,加大投入。廣陳鎮政府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出發點,突出科技支撐,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的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路,以財政投入為導向,及時把農村工作的著力點由以往抓生產、增總量轉向抓流通、促增收上,把主要任務放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培育社會產業化經營上,加大力度扶持地方特色產業。為了更好的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科學規劃布局,鎮政府出台了《廣陳鎮人民政府關於2004年扶持發展都市型農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性優惠文件,對花卉苗木、大棚、食用菌行業進行補助,對建立現代農業園區給予一定的獎勵等,充分調動了農民、企業的積極性。近年來,廣陳鎮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規劃了悅萊春、高新、民主等三個現代化示範農業園區,建設標准農田38000多畝,農業累計投入資金達3800萬元。
二是做好「新三資」文章,廣泛吸納國內外資金的多元化投入,積極引導外資及民間工商資本投資建立農業生產基地。幾年來,先後引進新三資800多萬元,興辦各類農業「新三資」企業,建立各種綠色產業基地近千畝。例如:平湖蘭卉園藝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廣陳高新村,佔地63畝,是台商方進才、李正輝於2001年5月共同投資創建的獨資農業企業,常年以種植世界級名花——大花蕙蘭為主,主要銷往上海、蘇州等大中城市。經過幾年的發展,大花蕙蘭已在廣陳「生根開花」,成了平湖花卉產業的一枝獨秀。去年大花蕙蘭銷售了1.5萬盆,每盆平均價格150元,銷售收入達225萬元。
三是鼓勵農戶聯合建基地。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農戶以資金、土地、技術、市場等為紐帶聯合建基地,目前鎮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個。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佔地1035畝,常年以種植茄子、黃瓜、絲瓜、番茄等茄果類蔬菜為主,主要銷往平湖、嘉興、上海等農貿市場。規模經營農戶200多戶,他們憑借著交通便利、技術經驗豐富的優勢,種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戶3畝蔬菜田計算,每年每戶純收入可達4萬元以上。
四是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使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發展效益農業的有效載體。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的程度,增強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產業化進程,廣陳鎮分別在2002年與2003年組建了 「廣陳果蔬生產專業合作社」、「廣陳食用菌生產專業合作社」、「廣陳水產生產專業合作社」、「廣陳花卉苗木生產專業合作社」等四個專業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農業訂單,制定種植模式和組織農產品流通等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並在實踐中不斷規范管理,發揮其服務功能,提高合作經營和組織能力。廣陳鎮水產專業合作社長期與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農產品市場建立合作關系,年收購訂單水產1200多噸。今年上半年,水產合作社又與海寧、嘉善水產公司訂立誠信合同,銷售南美白對蝦18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300萬元。
五是爭創龍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爭取市場入場券。要真正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必須要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廣陳鎮充分認識到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中的重要性,積極鼓勵農業企業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全力打造龍頭企業。位於高新村的上海威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佔地面積80畝,總投資達500萬元,主要從事肉豬養殖、苗豬培育,是廣陳鎮最大的規模養豬場。養豬按照高科技要求,在豬場內搭建了小床、隔木門,實行環保式養殖。這家養豬場每年可出售商品豬一萬頭以上,創利100萬元。它不光解決了本村不少散戶的就業問題,還帶動周邊農戶養豬致富。今年在鎮政府的扶持下,已申報市級龍頭企業。市場的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就是品牌的競爭。廣陳鎮圍繞優勢產業,做足產品包裝,打響市場品牌。現有各類農產品注冊商標4個,蔬菜有「廣新」,水產有「廣漁」,水果有「妙農緣」,苗木有「福你家」。
六是傳統生產方式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實施「科教興農」。近幾年隨著廣陳鎮的蔬菜、花卉、苗木等一批高效特色農業的迅猛發展,農民群眾對種養業知識的渴求也與日俱增。鎮政府指導各村因地制宜,利用黨員電教室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教培訓,努力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營銷的農業新業主,實現以培訓促成長,育人才促發展。今年上半年由廣陳鎮農技站組織,舉辦了水產養殖、家禽管理、無公害蔬菜栽培等七期培訓,受訓人員361人。通過為農民傳授林業、果樹、蔬菜、養殖等方面的知識,大大提高了廣大種養戶科學種養的水平,有力地促進了特色農業的效益增長。
七是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力度,切實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長效管理。廣陳鎮農技站協助各村做好具有一定規模的由分散農戶組成的基地管理工作,通過示範種植、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良種良法推廣來規范基地的生產管理,並建立了完備的田間生產檔案。今年年初嚴格按照無農葯殘毒放心菜生產基地建設標准要求,引進了省定點食品安全檢測系統,定期對基地各類農產品進行檢測,確保產品質量。今年上半年共上傳72個批次,瓜果蔬菜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廣陳鎮的特色化、產業化農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不少相對薄弱的環節,主要表現在:
一、特色產業區域比較凌亂分散,給統一運作統一管理帶來一定難度,規模效益不凸現。
二、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產業鏈短缺,流通渠道相對單一。
三、現有的農業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產品檔次低,帶動和輻射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形成合力支撐效益農業。
四、抗天災能力弱,容易受自然災害的侵襲。
廣陳農業今後發展思路:
一、在思想認識上要樹立大農業大提升的意識。
所謂大農業實際上就是傳統農業與加工業的產業融合。要發展大農業首先應從思想認識上確立大農業理念,樹立大提升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正確把握「兩個趨勢」,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村會議精神,發展優質高效農業,通過深加工實現農產品增值,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流通領域的各項制度,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統攬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中心工作來抓。積極發展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經營,是發展市場農業的必由之路,是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成功之路,也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希望之路。通過這個過程,既使產業化經營的農民從種養業生產中獲益,又使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得以反 農業與農民。
二、在產業發展上要求形成生態化、規模化格局
在鞏固特色農業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內涵,走「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要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必須按照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的理論,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為主導,更加合理地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努力實現農業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在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同時進一步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在統籌規劃產業的同時,應根據各村的實際,突破過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縛,有重點地發展一至兩種優勢產業。這樣有利於經營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術的集中,容易做大規模,凸現經濟效益,推動特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三、在運行機制上向企業化合作化經營發展
發展規模經營有兩條途徑:一條是靠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能力,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區域產業;另一條是圍繞某一主導產品,統一規劃,連片開發,分戶經營,繼而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前者需要有規模大、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帶動,後者則需要農村合作社、供銷社等服務中介組織的引導與管理。所以不難看出,要發展規模經營,推進產業化進程,就必須要做強龍頭,提升合作組織。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多元化發展流通渠道。鼓勵各種經濟成分從事農產品加工,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初加工和再加工產業;摒棄傳統的農戶、市場兩點一線的單一模式,積極推導「農戶+基地+合作社+市場」或「農戶+基地+企業+市場」的多渠道流通模式。從而使整個產業鏈形成一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群體,這個產業群體是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帶,在這個產業帶中,採用集約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生產,並通過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規模化生產水平來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使之在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從而帶動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的升級換代。
四、在政策扶持上要向農業和農業大鎮傾斜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繼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積極招商引資,引導農民將特色化產業做大做強。二是繼續加強對農業龍頭的支持和培育,尤其要大力發展加工企業和培育購銷大戶。在資金上給予補助,政策上給予優惠。在扶持龍頭企業的同時,注重尋求各個突破,實現每個產業都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特色效益農業的整體發展。三是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和支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為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合作社在協調、管理、規范行為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幫助農戶了解市場,開拓市場。四是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調,積極解決農業龍頭企業以及種養業大戶貸款難問題,保證生產資金暢通到位。五是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強化科技推廣站職能。六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風險管理和保障機制,緩解自然與市場兩大風險,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確保農業生產穩定,增加農民從事效益農業的信心。

J. 如何構建太原都市圈

為啥要建太原都市圈? 我省現有11個地級城市和14個縣級城市,除了省會太原這個擁有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個別大城市外,其他城市規模偏小,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功能普遍較弱,而且全省大多數城市由資源開采型的工礦區發展而來,城市職能雷同,從而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各城市之間盲目競爭,資源浪費,引發一系列「城市病」,不利於城市的發展。比如某個城市有教育園區、工業園區,而相鄰不遠的另一個城市也有類似的大學城、開發區等。 以太原為中心的晉中經濟區是山西城鎮與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也是山西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構建太原都市圈就是要利用太原是山西省省會,也是華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優勢,將太原作為都市圈的核心,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提升太原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力,推動山西產業和人口空間集聚和產業鏈、產業群的形成,加速城市規模的擴張,增強城市間的空間聚合度,優化經濟活動的空間配置。 太原都市圈有多大? 太原都市圈的合理范圍擬確定為:太原市市域全部、陽泉市域全部、晉中市的榆次區、壽陽縣、太谷縣、平遙縣、祁縣、介休市、忻州市的忻府區、定襄縣、原平縣、靜樂縣、呂梁市交城縣、文水縣、孝義市和汾陽市。國土面積3.1萬平方公里,人口965.8萬,GDP945億元。 太原都市圈的功能定位 太原都市圈的功能定位確定為:中國北部地區東西聯結帶上重要的節點型都市圈,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與技術創新基地,山西省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帶和組織中樞,具有晉陽文化特色和強大輻射作用的綜合型、生態型、現代化都市圈。 太原都市圈的發展目標 經濟社會目標——推動都市圈的經濟、市場發展一體化,培育平等、互利的發展環境;針對市場、產業、基礎設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制定相應策略,擴大區域合作,創造多種靈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都市圈區域可持續發展;培育科教文化和技術創新基地、信息生產和信息服務中心;構建生態屏障體系和景觀廊道,體現歷史文化特色。 城市化目標——5年後,城市化水平達到60%,2020年達到75%左右;城市人均公共綠地2010年達到10平方米,2020年達到12平方米;遠期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強化核心城市太原市的主導地位,加快都市圈內各城市的規劃建設和整體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完善都市圈和城鎮體系結構,將太原都市圈建成國內經濟社會發達的區域之一。 環境目標——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重點進行以自然地理界限為主的生態屏障區和景觀廊道的生態建設;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加強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太原都市圈的空間結構 太原都市圈的總體結構為:一個核心、兩個圈層、指狀發展軸的空間形態。 ●一個核心:由太原市區和晉中市榆次區構成,規劃發展為太原都市圈核心區。 核心區是高科技產業和高等級城市功能的集中發展區。以現狀建成區為主,控制人口規模,有計劃地促進 人口外遷,發展以現代化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它將聚集商業、物流業、辦公職能,有著完善的公共交通網路體系,楔形綠地系統,沒有環境污染,高質量的城市空間,完善的城市形象,等等。其范圍包括太原市六區和榆次區,總面積2860平方公里。 ●兩個圈層:內圈層(緊密圈層)與外圈層(鬆散圈層)。 內圈層(緊密圈層):與核心城市聯系緊密,接受核心城市強烈輻射,城市功能、產業結構受核心城市強烈影響,城市間相互作用最強、最廣泛的區域。范圍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約50公里地域內的城市、城鎮和區域,主要包括太原市行政轄區內的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晉中市的太谷、祁縣的西部和北部以及呂梁交城縣東部的局部地域。緊密圈層緊靠都市圈核心區,與核心區有密切的聯系,將發展成為核心城市的工業生產區、都市農業區和都市功能外延區。 外圈層(鬆散圈層):核心區和緊密圈層以外的都市圈范圍,包括陽泉市、忻州市2個區域中心城市以及原平、汾陽、介休、孝義4個縣級市和若干縣城。外圈層的節點城市具有相當的發展規模和經濟實力,未來將是都市圈發展的強力支撐點。現狀與核心城市的經濟聯系並不密切,職能分工不明確,規劃外圈層除了依靠自身的資源優勢發展煤、焦、電等產業外,還將作為都市圈核心區和內圈層現有的煤焦產業的疏散地,承擔都市圈「全國能源基地」的生產和運輸職能。 ●指狀發展軸。以太原市中心區為出發點,在都市圈內共規劃建設東、南、西、北5條以高速公路為城鎮發展軸的交通走廊。即以太舊高速公路為紐帶的太原-壽陽-陽泉東線發展軸;以大運高速公路為通道的太原-祁縣-平遙-介休南向發展軸;以夏汾高速公路為紐帶的太原-交城-文水-汾陽西線發展軸線;以大運高速公路為通道的太原-忻州-原平北線發展軸線和以太長高速為通道的太原-榆次-太谷東南發展軸線。發展軸線是都市圈由內向外輻射和由外向內集聚的發展通道,也是都市圈的景觀廊道。 太原榆次一體化發展 在都市圈的發展過程中,核心城市的「輻射與帶動」作用不可代替,並在整個區域的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目前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太原-榆次分屬兩個行政區,因此要實現整個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首先要實現太原、榆次兩地的聯動。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聯合發展、共同繁榮」的原則,在城市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及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等領域實現一體化和錯位發展。從而共同推進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建設,並以此帶動整個都市圈的協調發展。 產業布局策略 都市圈產業空間布局調整的基本思路為:依據第三產業與都市型工業集中,新興工業按園區組織,特色農業按圈層配置的產業布局方式,加快都市圈核心區的步伐,同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緊密圈層依靠資源優勢發展資源開發和傳統加工業,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系統的恢復。 核心區——以第三產業和都市型工業為主的產業密集區。產業特徵: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且易於控制,能夠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口。 內圈層——都市圈核心區相關產業外遷的安置地,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工業和地方特色加工業與城郊農業、生態農業發展為主。依託中心城鎮,促進產業 集聚,構建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 外圈層——依靠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資源加工業、旅遊業,並承接都市圈核心區和核心圈層轉移出來的焦化、電力產業。以資源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為主,依託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良的中心城市形成產業集群,承擔都市圈「全國能源基地」職能。 交通發展策略 太原都市圈要承擔我國經濟發展梯度轉移中「承東啟西」的任務,須強化與東部環渤海經濟圈和西部腹地的聯系,因而必須加強以青銀高速、中衛鐵路為骨乾的東西向交通走廊的建設。完善核心城市對外輻射的通道,加強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和經濟影響。 公路——完善都市圈高速公路網路布局:建設太原—晉城高速公路,太原—古交高速公路,太原環城向南拓展,再建設經武宿立交—榆次—太谷—祁縣—大運高速的外圍高速環線,完善環都市圈核心區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建設與改造:提升二級以上公路比例,建設太原—清徐、太原—徐溝、太原—徐溝—東觀、太原—陽曲、太原—榆次—太谷、小店—榆次區快速路系統,根據核心圈層「公交化」發展策略加大路網密度。 鐵路——促進區域客運鐵路高速化:建設京太高速鐵路、中衛鐵路。適時建設區域快速客運軌道交通網路。與區域物流和產業布局相協調,完善一般鐵路網路:建設都市圈緊密圈層環狀貨運鐵路專線,使山西煤、焦外運繞過都市圈核心區。 航空——提高太原機場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加國際定班航線,建設都市圈其他城市與機場的快速通道,推動機場共享共用。 【專家意見】 要加強對太原和榆次關系的分析,提出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措施。同時,要明確提出都市圈的研究對太原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建議。 相關鏈接 都市圈是20世紀中葉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一種城市發展理念,形成於20世紀下半葉。它是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條件下,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帶來的城市化發展的產物。都市圈並非按照行政區劃而建置的大都市概念,而是超越行政區劃經濟協調的組織形式。是指由若干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為核心,與其衛星城市以及周邊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共同構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體,同時也是這些城市和城鎮人口、產業的密集區。■

閱讀全文

與都市型產業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