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財政如何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財政作為宏觀調控的工具和再分配的樞紐,與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夠提高生產要素投入的相對水平,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和效益化的目標。
運用財政政策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區域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財政政策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財政政策作為政府配置資源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可以在推進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通過發揮引導、促進和協調控制等作用,從而發揮積極的財政作用。
(一)引導作用。財政政策的引向作用就是通過調整物質利益進而對個人和企業經濟行為的調節來引導經濟的運行。
(二)促進作用。財政政策對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體現在總量驅動和結構優化驅動兩個方面。總量驅動是指財政政策通過調控措施的實施來推動經濟的適度、穩定、持續增長。結構優化促進是財政政策功能的最有效作用,財政政策可以通過預算政策和稅收政策來實現這種促進作用。
(三)協調作用。財政政策的協調作用是指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失衡狀態的制約和調節能力。
現行的財政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缺陷,制約著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效應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結構調整較為乏力;投入產業結構政策不夠合理完善;對企業(單位)人才激勵機制有待提高;財政投資管理有待加強;政府財政職能轉變不到位。
財政支持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對策思考
當前,針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財政要不斷加大「統籌城鄉、區域、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力度,支持科技創新,實施人才開發、保護戰略,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促進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一)統籌城鄉經濟持續發展。一是增加財政對農民及城鄉低收入群體的補助力度,落實好城鄉低保等各項補助政策,逐步建立保障標准與經濟增長同步提高的長效機制。二是要建立公務員正常的工資(津貼)增長機制。三是要加大就業投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促進解決失業人員就業問題,以就業促進增收。四是增加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消除城鄉居民後顧之憂,為提高城鄉居民的持續消費能力創造有利條件。五是支持落實最低工資制度,促進提高低收入者勞動報酬。六是繼續加大對農民種田的補貼力度,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優化經濟結構。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財政的宏觀調控職能,支持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優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三)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強力支持低碳產業,支持循環經濟建設,支持新能源的研發應用,用政策、經濟等手段合理控制碳排放速度,逐步推行各縣(市)區和大型企業碳排放量目標考核制度。要制定發展新興產業的財稅扶持政策,支持環保系統監測監控能力的建設以及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污染進行綜合治理。設立縣、鄉兩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專項用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並通過「以獎促治」的方式,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四)建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大力支持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使人才能夠引得進,留得住、能發揮作用。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大力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立科技貢獻獎勵機制。
(五)著力支持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途徑,要加快科技創新,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六)強化財政精細化管理。牢固樹立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進一步發揮財政職能,增強憂患意識,更加周密地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准備,推動區域經濟區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加快財政應用支撐平台建設,不斷完善「金財」工程應用模塊,提高財政應用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⑵ 如何加強財政支持推進企業科技創新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走新型經濟增長道路是中國在新世紀新階段提出的新戰略方針,財政政策與經濟發展方式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經濟方式和結構是財政政策決策和執行的基礎,同時,財政政策作為市場經濟下政府經濟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政府配置資源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在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優化結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財政支持經濟發展要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公共財政要求,通過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資金、管理和服務等手段,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形成合理的產業地區分工和生產力布局,努力壯大財政實力。本文提出如下的對策建議。
確保科技投入的增幅明顯高於其他
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使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年提高,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各級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為預算保障的重點,年初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的要求。具體來說,可以考慮加大對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性技術科技攻關、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和科學普及的支持力度,逐漸使基礎研究經費佔R&D(研究與發展)經費由現在的5%左右提高到10%~15%。也可以考慮提升企業自主研發科技投入的所得稅扣除比例等措施。
調整財政對科技創新的直接投入領域
在相同的科技資源條件下,政府所採取不同的資源利用政策,就會形成不同的資源利用效率。從美、英等國的實踐來看,他們把鼓勵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都放在了研究與開發階段,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促進科技創新角度出發,大幅度增加對科研機構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研究的投入,對區域科技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將大有幫助。同時,世貿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也允許政府在研究開發方面予以補貼。因此,財政資金的支出政策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可以定位在基礎研究和產業研究的R&D階段,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支持點,採取撥款和貸款貼息為主、稅收減免為輔相結合的支持政策體系。
從公共財政理論來看,財政資金的直接投入領域要根據技術應用的三個階段實施調整。首先,對在南平市從事基礎性和社會公益性研究的獨立研發機構,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其次,對於關鍵性領域的科技攻關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的同時,要逐步減少財政直接投入的比例;再次,對於生產性和競爭性的商業化科技開發項目,在規定期限內逐步減少財政的資金供給,期滿後不再投入資金,由企業或科研單位自行面向市場籌集資金。
優化財政資金的投入結構
財政對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總量要適度,結構也要優化配置,使有限的投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根據國情選擇重點,實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也是各國政府的共識。因此,在資金分配結構上,可以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原則,選擇優勢產業重點扶持。在資金分配的時間結構上,要堅持一段時間的政策連續性。這樣才能以有限的科技資源投入,取得盡可能大的創新成果。
拓寬財政對科技創新的間接投入范圍。根據公共支出的更廣泛覆蓋原則,要繼續強化財政支持公共平台建設戰略。首先要加大對科技載體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鼓勵集群創新和技術共享,使社會技術創新活動普遍受益。其次,以資金、政策和制度來培育專業性的技術創新平台,發揮好科研應用中心和擁有知識產權的獨立研發機構在技術創新中作用。再次,財政可以扶持成立區域金融合作協會和各類科技產業或企業協會,以便相互合作交流。
加強財政科技支出的管理機制建設
體制、機制的建設和完善,是促進企業保持創新活力的土壤,也是營造良好的創業發展環境的必需。為了切實保障資金使用效果,當下要務就是通過積極推進財政資金支出管理制度的建設和規范,使公共支出的職能得以貫徹到實處。同時,還要確保體制能行之有效,避免流於形式。
(1)要建立對南平市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的動態分析和指導機制。科技資金對哪些產業進行投入、扶持、引導,事關南平市對發展機遇的把握和區域競爭優勢提升的問題。科技發展資金本身也有這個職能,用於對南平市產業發展形勢進行跟蹤調研,加強對未來產業布局規劃的借鑒作用,加強對政策資源運用和研發資助計劃的指導作用,以更好地節約資源和掌控時機。
(2)探索建立促使科技資金產業投向決策程序科學化的管理機制。可以嘗試建立重點技術產業化的項目咨詢評審會制度。通過項目咨詢審議會,對科技資金的產業投向和技術項目投向進行論證評估,提出調整建議,以推進決策程序科學化。同時,還可以設計企業研發投入資助的申請操作規程,以公開、規范、透明為原則,體現社會公平性。同時,財政部門還要與科技部門每年組織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對上年度獲得研發投入資助的企業進行績效評估。對評價未取得明顯進度的企業,停止企業繼續申請資助的資格。
(3)規范科技發展資金的使用機制。要逐步改革資金使用的財務管理辦法,以建立公開透明和競爭的經費管理機制、強化科技資金的監督機制、實施促進資金良性循環使用的激勵機制。首先,要明確財政部門與科技部門各自的職責與分工。改變原先財政部門對各職能部門預算經費的管理習慣。其次,規定資助條件標准、申請審批程序、使用管理辦法。最後,規定資金監督檢查辦法,以保證資金使用效果及下年度預算安排的合理性,充分體現預算激勵機制。
(4)建立科技資金使用效果的評效機制和預算反饋機制,切實提高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益。隨著科技投入的增加,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與加大財政投入同樣重要。
(5)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補貼管理機制。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管理,其關鍵在於對進入孵化器的企業建立嚴格的畢業與淘汰機制。其次,科技部門應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實行動態管理,對科技企業孵化器進行年審考核。年審通過的孵化器可以享受財政部門給予的扶持補貼、稅收抵扣。
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作用
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作用,分擔風險作用,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企業資金進入技術進步和創新領域。具體措施可以考慮如下:
(1)充分利用現行稅制的各種優惠。我國《企業所得稅法》第31條規定,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2)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加大對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的稅收激勵。可以考慮首先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增值稅改革的嘗試,通過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政策的轉型降低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本。
(3)所得稅優惠與流轉稅優惠並重。這是因為,流轉稅和所得稅都可以作為R&D稅收優惠的稅種,都可以起到政府與企業共擔風險的作用。但從我國現行的R&D稅收優惠政策看,優惠大多集中於所得稅,而流轉稅優惠較少,這與我國雙主體的稅制結構不相符合以及R&D活動的特點不相符合。
(4)進一步拓寬企業所得稅的間接優惠方式。第一,寬稅前費用扣除范圍和標准。第二,建立科技研發准備金制度,允許企業在稅前按照銷售收入計提一定比例的諸如技術研發准備金、新產品試制准備金、新產品開發虧損准備金等,增強企業研發合力。第三,還可以試行針對企業創立之初的稅前還貸政策,對高科技企業的擴大生產還可實行再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等。第四,要健全關於鼓勵風險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
(5)科研人員稅收優惠。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說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穩定科研隊伍,調動科研開發人員的積極性,應注重個人所得稅的稅收激勵。
支持自主創新金融引導政策的設立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只有加強金融引導政策與財稅政策的配合,才能形成穩定有效的自主創新支持體系。通過政策合力才能充分發揮激勵、引導、保護和協調的政策功能和杠桿作用,調控全社會資源,改善企業自主創新環境,確保自主創新有效進行。除了政府財政、稅收政策外,還可以通過改善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金融支持,以及發展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
(1)健全風險投資與創業擔保的社會投融資體系。財政可以通過資金補貼、貸款貼息和直接投入進行引導帶動,支持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創業擔保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的發展,逐步形成以社會資本為主體的創業擔保體系與風險投資體系,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
(2)加大對創投基金設立和投資業務的激勵。一是強化對創投基金投資業務的激勵機制。通過貸款貼息、無償補助、資本注入等方式,鼓勵其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二是鼓勵在南平市設立更多地創投基金。通過科技創業投資引導母基金,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有效提升高技術產業化管理能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三是發揮好中新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帶動作用,引導社會投資,拓寬融資渠道。
(3)鼓勵銀行加大對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和風險創投企業的貸款融資。通過財政支出政策的運用調控,為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健全貸款融資平台。一要鼓勵探索各種自主創新的金融支持方式,加大財政對銀行融資機構的激勵力度。二要積極促使政策性銀行以低息貸款、無息貸款、延長信貸周期、優惠貸款、貸款貼息等方式,對企業及科技風險創投公司給予資金支持。
(4)拓寬風險創投資本的退出渠道。應充分利用證券資本市場支持科技進步與發展。資本市場可以為創業風險投資公司的資本退出提供渠道,解決創新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直接融資問題,而且有助於建立以社會資本為主的多元化風險投融資體系。因此,不但要鼓勵高科技企業上市,對科技型創投公司也應鼓勵上市。鼓勵風險創投公司將產業投資證券化,更快地做強做大,以降低對高科技企業投資的整體風險。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財政局
⑶ 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的財政部出台十大措施助力產業發展
一、 大力支持風電規模化發展;
二、 實施「金太陽」工程;
三、 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
四、 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五、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六、 支持城鎮污水管網建設;
七、 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
八、 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九、 支持發展循環經濟;
十、 支持節能減排能力建設。
(責任編輯:liuxuejun)作者:曲燕 [責任編輯:johnsonliu]
⑷ 財政如何支持現代農業發展
政策執行以來,通過財政獎補資金的激勵作用,大力開展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現代農業生產,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向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推動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促進專業化設施栽培快速發展。扶持新建蔬菜設施栽培項目35個,兌現獎補資金1188.4萬元;新建瓜菜果工廠化育苗中心項目4個,兌現獎補資金60萬元,促進了我市蔬菜產業穩步發展。2012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36萬畝、總產80萬噸,分別比2008年增長7.5%和28.4%。
2、促進規模化養殖水平提高。扶持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33個,兌現獎補資金450萬元,拉動社會資金2億元。四年共兌現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項目33個,兌現獎補資金450萬元,提升了畜禽規模化、標准化養殖水平。2012年底,全市共發展各類畜禽規模養殖戶200多家,規模養殖比重達65%;建成省級以上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16個,其中國家級5個。
3、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倍增。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新、擴建農副產品加工項目18個,兌現獎補資金520.6萬元,帶動企業投資3.47億元,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產值101億元,比2008年增加兩倍以上。兌現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獎勵資金680萬元,有效推進農業產業化「721」提升行動和轉型倍增計劃實施,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到2012年底,全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43家,是2008年的4倍,其中省級27家,國家級1家。
4、促進農村集約化經營較快發展。扶持土地流轉項目106個,流轉土地4.93萬畝,兌現獎補資金492.9萬元;支持土地流轉信息平台建設項目27個,兌現獎補資金53萬元;兌現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獎勵資金42.5萬元。截至2012年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35.1萬畝,比2008年增加30.1萬畝,占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土地面積的24.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65家,是2008年的6.6倍。
5、促進農業標准化生產不斷加快。兌現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食品「三品」認證獎補資金139.9萬元、標准化基地創建獎勵資金73萬元,推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市認證「三品」179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建成市級農產品標准化示範基地(區)90個。
6、促進品種優質化改良大幅提升。兌現良種(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獎補資金204.1萬元、引進外省優質高產奶牛補助資金87.8萬元、新品種研發獎勵資金20萬元。全市自主研製水稻、小麥和蔬菜新品種16個,小麥、水稻良種率均達到95 %以上,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名特優水產品比重33%以上。
⑸ 財政作用如何促進教育產業的發展
這個問題太深奧了
⑹ 政府財政可以支持哪些產業
英格蘭政府在通過大學學費上漲案後,在今年下學年度的撥款計劃中撥款總體金額下降12%。其中,歷史悠久的研究型大學經費削減幅度較小,相對較新的教學型大學經費削減幅度較大。在此,有意向去英格蘭留學的洋高考同學應該注意,在以後持續的英格蘭大學高教撥款削減計劃中,研究型大學會受到特殊的照顧。
近期,英格蘭高教撥款委員會(Hefce)公布了政府下個學年度對130所英格蘭大學的直接撥款金額。和去年相比,教學經費減少了8%,研究經費減少3%,而用於購買資產和維修設備的資本支出則削減58%。如果將2.4%的通貨膨脹率考慮進去,幾乎所有大學的直接撥款都比去年減少,唯一的是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該學院的直接撥款增加了4.6%,但考慮通貨膨脹率因素,增加幅度只有2.2%。
英格蘭高教撥款委員會負責人阿蘭•朗蘭茲(Alan Langlands)表示,從2012學年度起,因為學費漲價到每年6000至9000英鎊,英格蘭大學的經費結構會有所變化。他說,下學年度的撥款是學費漲價前的最後一次撥款,學費漲價之後,政府對英格蘭大學的直接撥款會進一步減少。但是政府表示,將首先保障研究經費和科學數學等課程的撥款。
英格蘭政府對研究型大學在撥款方面的特殊照顧反映了英格蘭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對廣大有去英格蘭留學意向的英國高考同學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