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廊坊名詞解釋
廊坊市名稱的由來及歷史變遷
新華網河北頻道 ( 2007-05-29 09:48:48 ) 稿件來源: 河北日報
從一所朱門高宅演變而來的地名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揚。一南一北龍鳳河,寶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謠,傳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來。
廊坊名字的由來,與出生在當地的一位歷史名人緊密相連。他的名字叫呂琦,曾任五代時期後晉兵部侍郎。呂琦在歷史上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卻是赫赫有名。「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中的呂端,就是呂琦的兒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呂琦在任時,在老家也就是現在的廊坊市區蓋了一所大宅院。由於房屋高大,遠近聞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這一帶的標志性建築,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時間長了,「侍郎房」變成了村名。又經過長期的口傳筆寫,慢慢地,就演變成為郎房——— 廊房——— 廊坊。
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黨史部門工作多年。老人告訴我們,廊坊在200多年前,還只是一個小村落,那時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東安縣志》(東安,現廊坊市安次區)記載:「郎房,離城(指東安縣城,現安次區光榮村)三十里;方位,縣城東北路。」那時的廊坊,只有十幾戶人家。「郎房」演變成「廊房」,源於晚清光緒年間京奉鐵路(現京山鐵路)的修建。鐵路修通後,1897年在郎房村西設立火車站,站牌為「廊房」。滕中新說,這一變化,可能是由於當時修建鐵路的勘測人員很多來自北京,在北京前門一帶有廊房頭條、廊房二條等地名,因此這些早期的鐵路修建者將「郎房」寫成了「廊房」並被沿用下來。
從「廊房」變成「廊坊」,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滕中新分析,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書寫好看、方便或者圖省事,將「房」寫成「坊」。
三角地上成長起現代小城
在廊坊人的記憶中,廊坊的成長與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晚清時期,京山鐵路修建並在廊坊設站。隨著鐵軌的延伸,在原來一片空曠的田野上,客商開始雲集,人口與日俱增。短短幾年,廊坊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小鎮,並隨著義和團「廊坊大捷」蜚聲國內。
如今,穿行在廊坊市區筆直寬闊的馬路上,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看不到半點過去村莊的影子,曾是高宅大院的「侍郎房」更是早已無跡可尋。
如今從橫跨京山鐵路的銀河大橋西行,便來到了廊坊的「原點」——— 當年的郎房村。老廊坊人將這里稱為「三角地」。如果不是當地老人的指點,我們險些與廊坊最古老的元素擦肩而過。窄窄的街道,臨街的房屋有的出租作了美容美發店,有的開成了小飯館。雖然店鋪的招牌還不算陳舊,但灰暗、破損的牆體讓人一看便知這已是有年頭的老屋。緊靠京山鐵路的,是已經被廢棄了的廊房火車站。這座晚清時期的建築,歷經百年風雨更顯寂寞,偶有列車疾馳而過,巨大轟鳴聲驚起了在鐵皮屋頂上「踱步」的幾只麻雀。
隨著1989年廊坊新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和城市的發展,這里漸漸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如今,這里的老居民絕大多數已經搬走。站在銀河大橋上向四周眺望,橋下被一片磚紅色填滿的三角地在遠處高樓大廈的映襯下,反而透出幾分滄桑與質朴。對於這片早已失去往日繁華的地方,廊坊人有著特殊的感情:開發一定要與保護並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歷史與現代交融、放飛人們懷舊思緒的一個絕好去處。
沖刺環渤海地區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廊坊建城區面積已達5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了40萬人。
廊坊人愛這座美麗的城市。他們為這座城市描繪著美好的未來:打造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區打造成為環渤海區域內「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且具有北方鮮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到2010年,廊坊城市規劃區面積將達到115平方公里,人口將達到60萬。
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要求,圍繞組團式發展布局,廊坊市加強市區主城區、萬庄新區、開發區「小三點」組團建設,一個具有綠色隔離空間的三角形組團式城市結構已具雛形。
http://cache..com/c?word=%C0%C8%B7%BB%3B%D3%C9%C0%B4&url=http%3A//www%2Exici%2Enet/b627480/d53091545%2Ehtm&p=&user=
『貳』 北京大外環最新規劃圖河北永清段
廊坊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總面積6429平方千米。總人口391萬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駐安次區。郵編:065000。代碼:131000。區號:0316。拼音:Langfang Shi。十八世紀初廊坊還是一個偏僻小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鐵路建成通車,並在此設站,之後才漸成集鎮。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軍首領西摩爾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奧八國聯軍沿京山鐵路北侵,義和團奮起迎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城區面積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及東小街、南小街。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當時城區面積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條街道(4條主街與4條背街),全部為土路,且較狹窄,全長不足3000米。城區僅有房屋3000餘間,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設鎮,隸屬安次縣。1950年安次縣政府遷駐廊坊。1958年全國農村以社代鄉,廊坊鎮遂並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復廊坊鎮建制。1969年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遷址廊坊。1975年,將廊坊公社劃歸廊坊鎮。1982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廊坊鎮改為廊坊市(地轄),1983年安次縣並入廊坊市。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區改稱廊坊市(省轄),原廊坊市改為安次區。行政區劃2005年,廊坊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即安次區、廣陽區、三河市、霸州市、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廊坊市 面積6330平方千米,人口391萬人(2004年)。安次區 面積595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南門外大街。廣陽區 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北門外大街。霸州市 面積784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政編碼065700。三河市 面積643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065200。固安縣 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政編碼065500。縣人民政府駐固安鎮。永清縣 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政編碼065600。縣人民政府駐永清鎮。香河縣 面積458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郵政編碼065400。縣人民政府駐淑陽鎮。大城縣 面積91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900。縣人民政府駐平舒鎮。文安縣 面積98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800。縣人民政府駐文安鎮。大廠回族自治縣 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政編碼065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大廠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東方大學城是由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投資興建的高校密集型教育基地。位於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緊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計劃投資120億元人民幣,用8年時間建成一個佔地近2萬畝,78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可容納15萬學生,5萬教職工的現代化大學城。其一期工程佔地近2千畝,於2000年9月交付使用。2001年9月開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大學城提供辦學基礎設施,如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等。目前,與大學城投資方簽約合作辦學的高校有27所,近4萬學生學習生活在東方大學城(以下簡稱大學城)。東方大學城佔地2萬畝,計劃投資120億元人民幣,10年內要完成包括教學樓、科研實驗樓、現代圖書館、運動中心、教師公寓以及幼教、小學、中學、醫療、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780萬平方米,最終形成一個可容納15萬名學生和5萬名員工的教育園區。一期工程現已完成57萬平方米的建築。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等學校和北京市第25中學已入駐,近萬名學生和教職工已開始在這里學習、生活和工作。東方大學城是由企業投資、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產業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東方大學城不僅是教育城,更是人才城、科學城、產業城、生態城、旅遊城。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環京津經濟圈的中心,大北京規劃圈的腹地,位於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處,於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開始建設,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區,其中包括美國天河集團、德國魯爾集團、德國西門子、韓國LG集團、澳大利亞BHP等15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國涉及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荷蘭、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0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初步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新型建材、輕工紡織、生物制葯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被原國務院特區辦列為向海外客商重點推薦和重點聯系的九個開發區之一。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北臨京都,東與津門交界,南接滄州,西和古城保定毗連,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環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地級市,現轄廣陽、安次兩個區,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個縣。90個鄉鎮3222個行政村,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據戶籍統計,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91.6萬人。市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0萬。安次區轄2個街道、4個鎮、4個鄉:銀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鎮、碼頭鎮、葛漁城鎮、東沽港鎮、楊稅務鄉、仇庄鄉、調河頭鄉、北史家務鄉。共有27個居委會、284個行政村。廣陽區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銀河北路街道、愛民東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開路街道、南尖塔鎮、萬庄鎮、九州鎮、北旺鄉。霸州市轄6個鎮、6個鄉:霸州鎮、南孟鎮、信安鎮、堂二里鎮、煎茶鋪鎮、勝芳鎮、岔河集鄉、康仙庄鄉、東楊庄鄉、王莊子鄉、東段鄉、楊芬港鄉。三河市轄10個鎮:洵陽鎮、李旗庄鎮、楊庄鎮、皇莊鎮、新集鎮、段甲嶺鎮、黃土庄鎮、高樓鎮、齊心庄鎮、燕郊鎮。固安縣轄5個鎮、4個鄉:固安鎮、宮村鎮、柳泉鎮、牛駝鎮、馬庄鎮、東灣鄉、彭村鄉、渠溝鄉、禮讓店鄉。永清縣轄5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永清鎮、韓村鎮、後奕鎮、別古庄鎮、里瀾城鎮、管家務回族鄉、曹家務鄉、龍虎庄鄉、劉街鄉、三聖口鄉。香河縣轄7個鎮、2個鄉:淑陽鎮、蔣辛屯鎮、渠口鎮、安頭屯鎮、安平鎮、劉宋鎮、五百戶鎮、錢旺鄉、鉗屯鄉。大城縣轄7個鎮、3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大尚屯鎮、南趙扶鎮、留各庄鎮、權村鎮、里坦鎮、北位鄉、大廣安鄉、臧屯鄉。文安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文安鎮、新鎮鎮、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庄鎮、灘里鎮、史各庄鎮、趙各庄鎮、興隆宮鎮、大留鎮鎮、孫氏鎮、德歸鎮、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大廠回族自治縣轄2個鎮、3個鄉:大廠鎮、夏墊鎮、祁各庄鄉、邵府鄉、陳府鄉。人口與民族2006年末總人口395.7萬人,比年初增加4.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8萬人,出生率為12.22‰,亡人口2.2萬人,亡率5.51‰,凈增人口2.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6.71‰,比上年提高0.83個千分點。全市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9.6萬元人,以回族、滿族為主體,分別有人口6.6萬人和2.2萬人,分別佔少數民族總人口68.7%和22.9%。全市有一個民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兩個民族鄉(文安縣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和永清縣管家務回族鄉),84個民族村。曾經朱門高宅處——廊坊市名稱的由來及歷史變遷從一所朱門高宅演變而來的地名「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揚。一南一北龍鳳河,寶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謠,傳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來。廊坊名字的由來,與出生在當地的一位歷史名人緊密相連。他的名字叫呂琦,曾任五代時期後晉兵部侍郎。呂琦在歷史上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卻是赫赫有名。「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中的呂端,就是呂琦的兒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呂琦在任時,在老家也就是現在的廊坊市區蓋了一所大宅院。由於房屋高大,遠近聞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這一帶的標志性建築,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時間長了,「侍郎房」變成了村名。又經過長期的口傳筆寫,慢慢地,就演變成為郎房——— 廊房——— 廊坊。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黨史部門工作多年。老人告訴我們,廊坊在200多年前,還只是一個小村落,那時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東安縣志》(東安,現廊坊市安次區)記載:「郎房,離城(指東安縣城,現安次區光榮村)三十里;方位,縣城東北路。」那時的廊坊,只有十幾戶人家。「郎房」演變成「廊房」,源於晚清光緒年間京奉鐵路(現京山鐵路)的修建。鐵路修通後,1897年在郎房村西設立火車站,站牌為「廊房」。滕中新說,這一變化,可能是由於當時修建鐵路的勘測人員很多來自北京,在北京前門一帶有廊房頭條、廊房二條等地名,因此這些早期的鐵路修建者將「郎房」寫成了「廊房」並被沿用下來。從「廊房」變成「廊坊」,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滕中新分析,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書寫好看、方便或者圖省事,將「房」寫成「坊」。三角地上成長起現代小城在廊坊人的記憶中,廊坊的成長與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晚清時期,京山鐵路修建並在廊坊設站。隨著鐵軌的延伸,在原來一片空曠的田野上,客商開始雲集,人口與日俱增。短短幾年,廊坊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小鎮,並隨著義和團「廊坊大捷」蜚聲國內。如今,穿行在廊坊市區筆直寬闊的馬路上,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看不到半點過去村莊的影子,曾是高宅大院的「侍郎房」更是早已無跡可尋。如今從橫跨京山鐵路的銀河大橋西行,便來到了廊坊的「原點」——— 當年的郎房村。老廊坊人將這里稱為「三角地」。如果不是當地老人的指點,我們險些與廊坊最古老的元素擦肩而過。窄窄的街道,臨街的房屋有的出租作了美容美發店,有的開成了小飯館。雖然店鋪的招牌還不算陳舊,但灰暗、破損的牆體讓人一看便知這已是有年頭的老屋。緊靠京山鐵路的,是已經被廢棄了的廊房火車站。這座晚清時期的建築,歷經百年風雨更顯寂寞,偶有列車疾馳而過,巨大轟鳴聲驚起了在鐵皮屋頂上「踱步」的幾只麻雀。隨著1989年廊坊新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和城市的發展,這里漸漸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如今,這里的老居民絕大多數已經搬走。站在銀河大橋上向四周眺望,橋下被一片磚紅色填滿的三角地在遠處高樓大廈的映襯下,反而透出幾分滄桑與質朴。對於這片早已失去往日繁華的地方,廊坊人有著特殊的感情:開發一定要與保護並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歷史與現代交融、放飛人們懷舊思緒的一個絕好去處。沖刺環渤海地區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廊坊建城區面積已達5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了40萬人。廊坊人愛這座美麗的城市。他們為這座城市描繪著美好的未來:打造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區打造成為環渤海區域內「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且具有北方鮮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到2010年,廊坊城市規劃區面積將達到115平方公里,人口將達到60萬。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要求,圍繞組團式發展布局,廊坊市加強市區主城區、萬庄新區、開發區「小三點」組團建設,一個具有綠色隔離空間的三角形組團式城市結構已具雛形。2006年,廊坊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叄』 廊坊是個怎麼樣的城市
哦~~
決定來了么??
唉~~!!
首先,我這個不是廊坊內人的廊容坊人歡迎你
是這樣的
什麼都是雙面的
廊坊是個比較小的城市,車少人也少,比較安靜,空氣還算可以
物價也還好~~但是廊坊比較亂哦~~聽說的
因為我一直都在學校具體有多亂我也不太清楚
聽說是什麼~~一條大街上恨不得全是黑社會呵呵有點可怕哈~~~
玩的地方很少的~~就有一個人民公園一個自然公園~~還有什麼……好像沒了………………不過你可以去北京玩哦~~~
廊坊的整體工資水平都不是很高哦~~學電視編導的,不太了解拉~~應該是電視台什麼的上班吧···不過很難哦~~~
買房的話是要分地段的,4000~5000左右吧~~應該是均價哦~~
租房的話也是要分地段哦~像我們學校附近(西小區)比較便宜的兩室一廳的也就600/月差不多~~市裡那邊要貴點哦~~~
(下面是個人的觀點)
我在廊坊呆了三年多的最大感受就是廊坊比較愛刮風~~
臟的要死~~一到秋天就不敢出門出門就洗塵土澡~~~有點誇張~~~
最大的優點就是離北京比較近,過去會比較方便,
別的沒有了…………呵呵~~~大家出門都比較不容易
互相幫助純屬應當
歡迎歡迎~~~~
『肆』 京東曉鎮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城市:北京
樓盤名稱:北京京東曉鎮
別名:2期納帕谷
公交線路:夏墊鎮政府(公交站):817路;大廠5路;金銘路口(公交站):817路;大廠6路;金銘公司(公交站):大廠5路;金華實業(公交站):大廠5路;金華路口(公交站):817路;大廠6路;燕北畜牧機械廠(公交站):816路;930路;三河3路;大廠6路;農商行(公交站):三河3路;夏墊四中(公交站):三河3路;大廠3路;夏墊信用社(公交站):大廠3路;夏墊(公交站):816路;817路;930路;三河3路;
其他交通方式:公交817,816,93 0路車,夏墊政府站下車即到。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7866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40%,共6棟樓,停車位停車位數量為100個
周邊配套:商住結合,2000米步行街滿足購物需求,夏墊中心小學100米,滿足小鎮生活,項目東側緊鄰鮑邱河溫泉度假村,南側是鎮政府,文化廣場,北側夏墊中心小學,西側是本案別墅區。 目前公交817,816,930,直達本案。商住結合,2000米步行街滿足購物需求,夏墊中心小學100米,滿足小鎮生活,項目東側緊鄰鮑邱河溫泉度假村,南側是鎮政府,文化廣場,北側夏墊中心小學,西側是本案別墅區。項目6層板樓,一梯兩戶南北通透的戶型設計,位置緊鄰102國道,交通方便,價格適宜。是自住,投資的首選。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伍』 介紹一下廊坊
哪方面呢?
概況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市區地理坐標:東經116038′07〃-44′06〃,北緯39028′42〃-32′54〃,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總面積6429平方千米。總人口395.7萬人(2006年末)。市人民政府駐廣陽區。郵編:065000。代碼:131000。區號:0316。拼音:Langfang Shi。廊坊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種,創造和延續著人類的文明。
[編輯本段]歷史上的廊坊
十八世紀初廊坊還是一個偏僻小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鐵路建成通車,並在此設站,之後才漸成集鎮。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軍首領西摩爾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奧八國聯軍沿京山鐵路北侵,義和團奮起迎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城區面積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及東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當時城區面積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條街道(4條主街與4條背街),全部為土路,且較狹窄,全長不足3000米。城區僅有房屋3000餘間,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設鎮,隸屬安次縣。1950年安次縣政府遷駐廊坊。1958年全國農村以社代鄉,廊坊鎮遂並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復廊坊鎮建制。1969年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遷址廊坊。
1975年,將廊坊公社劃歸廊坊鎮。1982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廊坊鎮改為廊坊市(地轄),1983年安次縣並入廊坊市。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區改稱廊坊市(省轄),原廊坊市改為安次區。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廊坊市面積6330平方千米,人口391萬人(2004年)。2005年,廊坊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即安次區、廣陽區、三河市、霸州市、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大廠回族自治縣。
安次區:面積595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南門外大街。區轄2個街道、4個鎮、4個鄉:銀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鎮、碼頭鎮、葛漁城鎮、東沽港鎮、楊稅務鄉、仇庄鄉、調河頭鄉、北史家務鄉。共有27個居委會、284個行政村。
廣陽區: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北門外大街。區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銀河北路街道、愛民東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開路街道、新源道街道、南尖塔鎮、萬庄鎮、九州鎮、北旺鄉。
霸州市:面積784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政編碼065700。市轄6個鎮、6個鄉:霸州鎮、南孟鎮、信安鎮、堂二里鎮、煎茶鋪鎮、勝芳鎮、岔河集鄉、康仙庄鄉、東楊庄鄉、王莊子鄉、東段鄉、楊芬港鄉。
三河市:面積643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065200。市轄10個鎮:洵陽鎮、李旗庄鎮、楊庄鎮、皇莊鎮、新集鎮、段甲嶺鎮、黃土庄鎮、高樓鎮、齊心庄鎮、燕郊鎮。
固安縣: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政編碼065500。縣人民政府駐固安鎮。縣轄5個鎮、4個鄉:固安鎮、宮村鎮、柳泉鎮、牛駝鎮、馬庄鎮、東灣鄉、彭村鄉、渠溝鄉、禮讓店鄉。
永清縣: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政編碼065600。縣人民政府駐永清鎮。縣轄5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永清鎮、韓村鎮、後奕鎮、別古庄鎮、里瀾城鎮、管家務回族鄉、曹家務鄉、龍虎庄鄉、劉街鄉、三聖口鄉。
香河縣:面積458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郵政編碼065400。縣人民政府駐淑陽鎮。縣轄7個鎮、2個鄉:淑陽鎮、蔣辛屯鎮、渠口鎮、安頭屯鎮、安平鎮、劉宋鎮、五百戶鎮、錢旺鄉、鉗屯鄉。
大城縣:面積91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900。縣人民政府駐平舒鎮。縣轄7個鎮、3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大尚屯鎮、南趙扶鎮、留各庄鎮、權村鎮、里坦鎮、北位鄉、大廣安鄉、臧屯鄉。
文安縣:面積98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800。縣人民政府駐文安鎮。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文安鎮、新鎮鎮、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庄鎮、灘里鎮、史各庄鎮、趙各庄鎮、興隆宮鎮、大留鎮鎮、孫氏鎮、德歸鎮、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大廠回族自治縣: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政編碼065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大廠鎮。縣轄2個鎮、3個鄉:大廠鎮、夏墊鎮、祁各庄鄉、邵府鄉、陳府鄉。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編輯本段]人口與民族
2006年末總人口395.7萬人,比年初增加4.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8萬人,出生率為12.22‰,死亡人口2.2萬人,死亡率5.51‰,凈增人口2.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6.71‰,比上年提高0.83個千分點。
全市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9.6萬人,以回族、滿族為主體,分別有人口6.6萬人和2.2萬人,分別佔少數民族總人口68.7%和22.9%。
全市有一個民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兩個民族鄉(文安縣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和永清縣管家務回族鄉),84個民族村。
[編輯本段]東方大學城
東方大學城是由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投資興建的高校密集型教育基地。位於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緊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總佔地近2萬畝,計劃投資120億元人民幣,10年內要完成包括教學樓、科研實驗樓、現代圖書館、運動中心、教師公寓以及幼教、小學、中學、醫療、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780萬平方米,最終形成一個可容納15萬名學生和5萬名員工的現代化教育園區。其一期工程佔地近2千畝,於2000年9月交付使用。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等學校和北京市第25中學已入駐,近萬名學生和教職工已開始在這里學習、生活和工作。2001年9月開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大學城提供辦學基礎設施,如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等。目前,與大學城投資方簽約合作辦學的高校有27所,近4萬學生學習生活在東方大學城(以下簡稱大學城)。
東方大學城是由企業投資、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產業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東方大學城不僅是教育城,更是人才城、科學城、產業城、生態城、旅遊城。
[編輯本段]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環京津經濟圈的中心,大北京規劃圈的腹地,位於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處,於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開始建設。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區,其中包括美國天河集團、德國魯爾集團、德國西門子、韓國LG集團、澳大利亞BHP等15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國涉及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荷蘭、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0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初步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新型建材、輕工紡織、生物制葯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被原國務院特區辦列為向海外客商重點推薦和重點聯系的九個開發區之一。
[編輯本段]廊坊市名稱的由來及歷史變遷
從一所朱門高宅演變而來的地名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揚。一南一北龍鳳河,寶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謠,傳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來。
廊坊名字的由來,與出生在當地的一位歷史名人緊密相連。他的名字叫呂琦,曾任五代時期後晉兵部侍郎。呂琦在歷史上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卻是赫赫有名。「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中的呂端,就是呂琦的兒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呂琦在任時,在老家也就是現在的廊坊市區蓋了一所大宅院。由於房屋高大,遠近聞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這一帶的標志性建築,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時間長了,「侍郎房」變成了村名。又經過長期的口傳筆寫,慢慢地,就演變成為郎房——— 廊房——— 廊坊。
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黨史部門工作多年。老人告訴我們,廊坊在200多年前,還只是一個小村落,那時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東安縣志》(東安,現廊坊市安次區)記載:「郎房,離城(指東安縣城,現安次區光榮村)三十里;方位,縣城東北路。」那時的廊坊,只有十幾戶人家。「郎房」演變成「廊房」,源於晚清光緒年間京奉鐵路(現京山鐵路)的修建。鐵路修通後,1897年在郎房村西設立火車站,站牌為「廊房」。滕中新說,這一變化,可能是由於當時修建鐵路的勘測人員很多來自北京,在北京前門一帶有廊房頭條、廊房二條等地名,因此這些早期的鐵路修建者將「郎房」寫成了「廊房」並被沿用下來。
從「廊房」變成「廊坊」,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滕中新分析,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書寫好看、方便或者圖省事,將「房」寫成「坊」。
三角地上成長起現代小城
在廊坊人的記憶中,廊坊的成長與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晚清時期,京山鐵路修建並在廊坊設站。隨著鐵軌的延伸,在原來一片空曠的田野上,客商開始雲集,人口與日俱增。短短幾年,廊坊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小鎮,並隨著義和團「廊坊大捷」蜚聲國內。
如今,穿行在廊坊市區筆直寬闊的馬路上,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看不到半點過去村莊的影子,曾是高宅大院的「侍郎房」更是早已無跡可尋。
如今從橫跨京山鐵路的銀河大橋西行,便來到了廊坊的「原點」——— 當年的郎房村。老廊坊人將這里稱為「三角地」。如果不是當地老人的指點,我們險些與廊坊最古老的元素擦肩而過。窄窄的街道,臨街的房屋有的出租作了美容美發店,有的開成了小飯館。雖然店鋪的招牌還不算陳舊,但灰暗、破損的牆體讓人一看便知這已是有年頭的老屋。緊靠京山鐵路的,是已經被廢棄了的廊房火車站。這座晚清時期的建築,歷經百年風雨更顯寂寞,偶有列車疾馳而過,巨大轟鳴聲驚起了在鐵皮屋頂上「踱步」的幾只麻雀。
隨著1989年廊坊新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和城市的發展,這里漸漸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如今,這里的老居民絕大多數已經搬走。站在銀河大橋上向四周眺望,橋下被一片磚紅色填滿的三角地在遠處高樓大廈的映襯下,反而透出幾分滄桑與質朴。對於這片早已失去往日繁華的地方,廊坊人有著特殊的感情:開發一定要與保護並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歷史與現代交融、放飛人們懷舊思緒的一個絕好去處。
沖刺環渤海地區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廊坊建城區面積已達5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了40萬人。
廊坊人愛這座美麗的城市。他們為這座城市描繪著美好的未來:打造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區打造成為環渤海區域內「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且具有北方鮮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到2010年,廊坊城市規劃區面積將達到115平方公里,人口將達到60萬。
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要求,圍繞組團式發展布局,廊坊市加強市區主城區、萬庄新區、開發區「小三點」組團建設,一個具有綠色隔離空間的三角形組團式城市結構已具雛形。
城市創新成績顯著,成功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和「國家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兩次被評為「國家雙擁模範城市」,2007年又在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榮獲跨國公司最佳投資中國城市獎。
[編輯本段]水文氣候
廊坊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冷熱適宜。
氣溫:廊坊市年平均氣溫(1971-2000)為11.9℃。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零下4.7℃;七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2℃。
無霜期:全市早霜一般始於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於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無霜期為183天左右。
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71-2000)為554.9毫米。降水季節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三個月降水量一般可達全年總降水量的70-80%。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971-2000年)在2660小時左右,每年5-6月日照時數最多。
風力:本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年平均風速多在1.5-2.5米。
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但同時氣象災害較多,乾熱風、雷雨冰雹大風、連陰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常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廊坊自然資源豐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氣候,類型多樣的植被,蘊藏豐富的礦產。良好的自然條件,為廊坊經濟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土地資源
廊坊土地資源比較豐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為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地層深厚,土壤類型多樣,適宜種植多種作物。
水資源
廊坊處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發達,流經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條,一般平均每年可攔蓄地表水3.33億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7.74億立方米。
氣候資源
廊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年平均氣溫11.9度,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660小時左右。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礦產資源
廊坊位於燕山山脈的南側,有著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熔劑白雲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熱水、礦泉水等礦產資源。煤炭主要分布於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縣境內,根據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對大城縣地下煤田多年的勘查,大城縣地下蘊藏著一個儲量高達190.1億噸的優質煤田,煤層幾乎遍布該縣全境,在這個西南一東北走向的煤區中,煤炭資源分布在地下2000米以淺,含煤14層,厚度達27.6米,總含煤面積達1040平方公里;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安次區、永清縣、固安縣、霸州市和文安縣,已探明石油儲量2億噸,天然氣儲量186億立方米;轄區內各區、市、縣均有地下熱水分布,總面積達1007.9平方公里,出口最高溫度達93攝氏度,極具開發價值。
植物資源
全市植物資源有127科,400餘屬,920種左右。栽培植物有糧食作物、豆類、薯類、油料、棉麻、煙草、葯材、蔬菜、瓜類、林果、牧草等11大類共100多種。
被稱為
[編輯本段]印刷之鄉
的廊坊
2005年10月26日,廊坊市200餘家印刷及相關企業負責人歡聚一堂,慶祝廊坊市印刷協會成立,廊坊市副市長呂愛英到會祝賀並講話。此次加入廊坊市印刷協會的企業單位及個人共有207個。
河北省廊坊市素有「印刷之鄉」之稱,廊坊的印刷業,起步於八十年代,發展於九十年代,進入新世紀後,逐步形成了上規模、上水平的趨勢,奠定了快速發展的基礎。到 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印刷企業 155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108家,包裝裝潢印刷企業261家,出版物裝訂(含專項製版)企業339家,其他印刷企業442家,打字復印400 家。印刷業擁有固定資產27億元,從業人員6萬人,產值25億元,與京津250多家出版單位建立有穩固的業務關系,年生產能力用紙量 3000萬令;近年來,我市印刷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產值、利稅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市印刷業綜合實力在全省排位第一。市委、市政府將印刷業列入全市八大支柱產業之一。
印刷協會成產後將擔負起組織各印刷企業生產經營,引導企業加強自我管理,推廣先進技 術、交流工作經驗,抵制非法出版、印刷、發行活動,規范印刷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等職責。
[編輯本段]城市榮譽
1998年國家雙擁模範城市
2003年全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
2003年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2003年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3年5月18日,在全國中等城市中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
2004年科技強警示範城市
2005年被新華社評為中國二十佳投資區
2006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
2006年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2006年國家環保模範城
2006年國家園林城市
2006年保護臭氧層示範城市
2007年國家節水型城市
2007年首批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200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