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為推動軟體產業的發展東莞

為推動軟體產業的發展東莞

發布時間:2021-03-03 06:01:48

① 東莞市莞太路34號軟體企業孵化園2C

6路車就到,還有好幾路車是到的,你自己在車站看吧,到{體育路口}站下車對面就是了,地方不是很大,經濟發展怎麼樣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

② 爭當快樂信使 傳遞東莞精彩 為題

草、他媽的、出這么難的作文讓我們做、哎~~~~~~~~

③ 如何發展東莞的信息產業

這篇文章可以參考一下啊

南方日報:東莞電子信息產業走向何方

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描述的是藍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對於《規劃》中提及的產業定位、發展重點以及扶持措施,企業和專家界是如何看待的?

針對電子信息產業當前的生存現狀,在莞的電子信息企業如何做才能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扶持和淘汰、集群和分散散中間游刃有餘?

東莞產業配套有優勢

東莞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葉春榮告訴記者,目前東莞有台商企業6000多家,其中,從事電子信息產業的占絕大部分比重,這也是外界一貫將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與在莞台商群體相聯系的原因。

葉春榮認為,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已相對成熟,雖然歷經了金融風暴,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他坦言:「東莞電子產業配套鏈的完善程度是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只要這種優勢還在,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依然大有可為。」

葉春榮說,東莞台商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2008年底的金融風暴對企業造成了一定壓力,訂單「損失」了不少,一些企業關閉、停產了,但到了2009年下半年,情況明顯轉好。「這是整體情況,電子信息企業也是一樣,但我預計今年企業的經濟狀況會有所好轉。」

葉春榮認為,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經過危機的錘煉,將變得更加成熟,尤其是台商電子企業的工作環境相對好很多,招工難問題並不十分明顯,而隨著經濟的逐步回暖,葉春榮判斷,今年的訂單量可以恢復到2007年的水平。

他特別強調的是,東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擁有全球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產業鏈優勢,「如果說用工問題還可以通過薪水待遇來解決,但要是想整合配套鏈,這就不是哪一個城市三五年能趕上來的。」

中稼半導體公司是此次《規劃》中點名扶持的重點企業。該公司的主攻方向是LED最前沿的襯底材料方面,目前LED外延片多是在藍寶石、碳化硅的基底上發展而來的,而中鎵公司則獨家研發出在氮化鎵襯底上研發外延片技術。目前,該公司的襯底材料已走向市場。

對於《規劃》的出台,中鎵相關負責人表示贊賞。此次戰略規劃極其重視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而走在LED生產技術前端的中稼公司對此表示極為贊成,「東莞產品目前在國際上缺乏還價的空間。」這位負責人說,「東莞要在國際上保持競爭力,必須進行技術創新,走到產業生產鏈的上游。」他舉例說,台灣在25年前和東莞現在的情形相似,都是「世界工廠」,但台灣現在能在國際市場上保持較強競爭力,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及時進行了產業升級,將下游產業轉移出去了。

資金扶持不可「分豬肉」

《規劃》中提到了東莞電子信息的產業定位:建設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加工製造基地,打造中國新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集聚區,爭當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做好中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試驗田。

對此,葉春榮笑言:「經貿局提出的這些定位很清晰,目前就是要更好地配合產業升級,做得更強,包括『打造新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聚集區』等,東莞目前已有相關企業在做,而且做得不錯。」

葉春榮表示,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政府、協會和企業相互配合,來解決更為實際的問題,這也是東莞此次竭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的初衷。

他透露,東莞市政府每個月都會與外資企業座談一次,了解一下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電子信息是東莞市的支柱產業,政府希望能夠均衡發展各個產業。」他說。

葉春榮認為,台資電子企業現在發展平穩,台資的電子企業落戶東莞已有20多年,目前正在尋求銷售形態上的突破,盡力配合政府,從企業的實際發展出發,開拓內銷市場。

同樣也是《規劃》中指明扶持的重點企業,東莞市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元源認為,在信息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東莞的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抓住行業技術的龍頭和發展動向,並盡快制訂相應的措施加以落實。

「對於信息產業而言,信息產品需要技術,不需要品牌,只要有新的技術,推出當天它就是品牌。」杜元源認為,在這個視技術為生命的產業中,新技術和新思想的引進將直接影響其發展態勢,甚至決定其存亡。

杜元源說,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目前台資企業遠遠地走在大陸前面,其中的原因應該引起東莞的重視和反思。首先台資企業在大陸可以受到頗為特殊的待遇,出了問題有專款救助。其次就是台資企業家普遍擁有開闊的視野,並且接觸到的專業技術領域領先於大陸企業。

對於《規劃》中提及重點發展LED產業,《規劃》扶持的重點企業———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有關負責人梁鳴娟認為其關鍵在於把政策落到實處。「《規劃》提到政府的采購招標對本地自主創新產品給予一定的加分,但是目前並沒有這么做。另外,在資金補貼方面,期待有所側重,不要像以前那樣『分豬肉』,五家企業申請把那筆錢平分,結果每家企業所得的錢都不多,事情也就無法做好。」她說。

要引智先搞好「軟環境」

對於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四個定位,梁鳴娟表示認同,但她轉而表示:「東莞要打造中國新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好是好,但是如何吸引或者培育新興電子信息企業,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發展新興電子信息企業需要高端人才,《規劃》也有相關配套政策,提出要營造有利於人才集聚的創業環境,說得很在理,但是還不夠,應該是營造良好的創業和生活環境。」

她告訴記者,東莞各級政府服務企業的工作做得很周到,但是社會服務有點拖後腿。「東莞治安環境不是很理想,我晚上不敢出廠門,另外,沒有足夠的文化積淀,精神生活很枯竭,這樣是很難留住人才的,很多人都抱著賺一把錢就走的心態,我手下有3個博士生,他們都說待在東莞只是權宜之計。」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順德積聚了很多高端人才,原因有二:一是培育了一批以美的、格蘭仕為代表的知名企業;二是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創業和生活環境。「我覺得這很值得東莞借鑒。」梁鳴娟說。

上述中鎵公司那位負責人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政府除了提供諸如資金、土地等「硬體」上的優惠外,還需要在「軟體」上下功夫。他舉例說,可以為不同企業的管理人員、普通員工搭建學習交流的平台,讓企業之間加深了解,共同進步。「只有企業有了長遠發展,才能真正地留住技術人才。」

他還希望政府除了為大型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外,還能為有潛力的中小創業團體提供優惠,「有很多新技術就是通過小團體創造出來的。」除此之外,這位負責人還希望東莞的社會治安環境能進一步改善,「特別是在工業區,偷盜事件時有發生,這對員工紮根東莞的信心多少有些影響。」

■新聞延伸

規模企業如何佔領市場制高點?

雖然東莞大多數電子信息企業缺乏核心高端技術,但有些企業卻頗具規模,並正在向核心技術發起猛攻。面對《規劃》,這些企業如何看待自身的發展轉型路徑?

新興產業發展須有所側重

中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戰略規劃對不同技術層次的企業的發展方向也給出了建議,「傳統企業也可以走技術型道路,即完善產品質量,打造名牌產品,實現品牌化經營。」

對於東莞該如何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中稼公司的一位高級工程師說,政府應該敢於「吃螃蟹」,敢於引進「真正的高新技術企業」。他舉例說,有的政府官員認為只要是做電腦的,就是高新技術企業,但其實電腦行業也有技術高低之分,「因為行業的阻隔,有的官員對於其他行業的了解並不深入,這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有膽量和眼光去引進真正的高新技術企業。」

具體到東莞LED產業的發展,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東莞LED產業整體上集中於中下游的生產,從長遠看是缺乏發展空間的。「東莞LED產業的技術升級需要加快腳步。」這位負責人通過去年在東莞一年的觀察,發現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一些LED企業,已經開始從LED下游環節的生產轉向上游發展,「以前做封裝的企業,有的開始轉向做設備,而傳統的封裝生產則開始向內地逐漸轉移。」

《規劃》鎖定的電子信息產業四個發展重點包括新光源領域,而勤上光電正是新光源LED行業的佼佼者,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在LED產業發展思路上,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經理梁鳴娟有不同的見解,她提出了「曲線救國」路線。

她說:「看東莞發展LED的思路,是要完善產業鏈,長遠來看,對東莞LED產業每個環節的企業都有好處,很好,但是我想說的是,短期內應該有所側重,東莞的優勢在封裝及應用等中下游環節,應該集中精力扶優扶強,在優勢環節培育一批知名企業,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和城市升級,而不要在各個產業環節平均用力。現東莞急著要引進LED晶元企業,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馬上要實現『占據產業鏈高端』這個目標,不太現實。東莞不妨把更多力量放在中下游產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到時,有了需求,LED晶元企業引進也就水到渠成了。」

走設備自動化與品牌國際化路徑

在電子產業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東莞市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元源對東莞電子信息產業升級充滿了期待。

他認為,東莞信息產業升級有兩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製造業走向自動化,只有自動化的大規模生產才能夠節省人力資源,並且提高產品質量,保持產品質量穩定。杜元源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東莞的勞動力緊缺問題會進一步凸現,東莞製造需更多引進自動化設備,加強電子商務、管理等應對勞動力減少瓶頸;二是電子信息產品的集群品牌走向國際化,品牌國際化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抓住未來是產業升級的明智舉動,在這方面,東莞需進一步扶持相關企業,進而提升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對於信息產業行業發展動向的制高點。杜元源認為一個切入口是「三網合一」項目。據他介紹,所謂「三網合一」,即「三網融合」,就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並逐步整合成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路。

對該行業的前景,杜元源滿懷期待,他認為,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三網合一」就可以走向市場,只要監控到位,這個世界將變成一個完全透明的空間。手持終端(例如手機)和家中電腦相連,可以隨時掌控家中情況,如果鏈接好一些控制命令,甚至可以操控家中電器。這個產業未來的市場空間將是巨大的。

杜元源認為,對於該產業,東莞應該搶佔先機,先通過組織企業進行一些嘗試,進而搶占發展先機。「信息產品就是這樣,往往通過研發一個器件,就能發展一個市場,進而升級成產業,最終形成生產和銷售網路。」

賣產品不如賣服務

在發展領域的機遇選擇上,廣東易事特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思模說,今年易事特將重點投入新能源領域,目前全球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對於新能源公司來說是最好的機會,市場空間比較大。

「近期我們的UPS銷量增長了40%,而在這個時候,很多廠商也同時面臨著等米下鍋的窘境。」據何介紹,現在UPS行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去滿足市場的銷量,而是很多廠商如何滿足自身原材料的供應。因為僧多粥少,所以原先很多不會出現的問題現在都暴露了。例如賬期,以前還可以晚些回款,而如今必須現款交易,而且有現金也未必能保證就有原材料供應。而何思模由此也真正體會到規模的重要性。

何認為,國產廠商要壯大,根本還是要走技術研發的路徑。所以現在易事特有著自己龐大的研發隊伍,在UPS行業擁有著多項技術成果,有的甚至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單從產品系列來說,易事特的UPS產品在國內廠商中肯定是最豐富的,型號也是最多的。」

「今後我們的策略是,在低端企業大量運用高端技術,並大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因此,在今後易事特的渠道體系中,系統集成商會將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此,何的看法是:「賣產品不如賣方案,賣方案其實就是在賣服務。」

日前,東莞出台了電子信息產業規劃。這是東莞市首個專門針對八大支柱產業之一,制定的全市戰略發展規劃。

去年初,中國出台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成為全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客觀上要求東莞市以電子信息產業為試點,努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截至2009年12月,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1604家,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27.47%;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總產值2402.67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0.48%,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那麼,這個產業規劃的出台,將把電子信息產業帶向何方?

這個東莞市的首個產業戰略規劃,將給電子信息產業,乃至全市產業升級轉型帶來什麼影響?

如果將規劃劃分成短期和長期效應,又該以什麼樣的時間節點來衡量其作用?

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009年初,金融危機的漩渦正深度地席捲全球。作為中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台,給這個行業在危機時刻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與此同時,正在經歷金融危機考驗的東莞,也加強了加快推動對全市信息產業升級轉型的決心。就在2009年年初,市委書記劉志庚提出,確立以電子信息產業為特色的製造業大市的城市定位。這是繼電子信息產業在21世紀初成為全市八大支柱產業之一後,再次從單純產業角度提升到整個城市戰略發展高度。

改革開放30年來,東莞充分發揮優越的區位優勢,承接國際信息產業轉移,以外向帶動起步,以製造業立市,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性信息產品製造基地。在這當中,信息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占東莞全市工業產值40%以上的龍頭支柱產業。

然而,金融危機極大地沖擊了東莞市的外向型產業結構,電子信息產業也不能倖免,增長與結構升級受到嚴峻挑戰。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炯賢說,信息產業與提升製造業附加值、實現產業升級密切相關。長期以來,東莞都在強調要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東莞製造的附加值。但這種強調容易讓業界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只有傳統產業才需要轉型,電子信息產業不需要轉型。事實上,傳統產業里也有高新技術,電子信息製造領域也存在粗放、技術落後的因素。

可見,將電子信息產業提升到城市轉型戰略高度,一方面是該產業本身規模龐大,另一方面,是希望用信息化來包裝整個「東莞製造」。

危機和機遇同時來臨,傳統和新興交錯發展,市場力量的推動,使東莞電子信息產業逐漸偏離「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傳統印象,開始在新一輪國際資本轉移中尋求新路徑。政府和企業界都逐漸認識到,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產業升級轉型的突破口,這個行業暴露出的問題,也是當下東莞各產業的瓶頸所在。

劉炯賢說,做規劃就是要進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動東莞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經市政府同意,市經信局通過政府招標,委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為全市信息產業編制發展戰略規劃。規劃的出台將對東莞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發展起到綱領性作用。

傳統和新興之間的取捨

今年2月,《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及子規劃《東莞市網路新媒體發展規劃》出台。

在制定一部大型產業規劃時,反復推敲和調整最多的部分,往往是規劃的重點所在。

劉炯賢說,電子信息產業今後的發展重點和方向,是在制訂規劃的過程中,規劃調研組和參與研討的專家、學者結合反復調整的地方。其中要綜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東莞產業結構調整戰略。

規劃篇幅100多頁,從官方的角度,對當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全貌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剖析,首次對東莞全市電子信息產業作了明確定位: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加工製造基地、中國新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集聚區、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中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試驗田。確立了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集約創新型產業發展模式的發展戰略。

在發展重點上,東莞將以新產品和新技術引進帶動3C製造業和元器件產業升級,並大力發展應用電子和關鍵電子專用設備製造業。

新興產業如新能源、平板顯示等來勢兇猛,但尚未成熟;傳統產業如IT、消費電子等規模龐大,但卻依舊處於產業鏈低端。對此現狀,東莞在傳統和新興產業間該如何取捨?

對於這個業界關注的問題,東莞選擇了兩條腿走路,在發展側重上有不同定位。即以發展新興產業為突破口,大力扶持市場潛力大、產業附加值高的創新型產業,帶動產業跨越升級,同時穩定現有支柱型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

劉炯賢說,在穩定現有成熟的傳統電子信息製造產業上,將新興電子產業作為突破口。也就是從產業存量上就地轉型升級,在增量上積極引進重大項目、積極促進產業新興領域發展兩方面為抓手。這才是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根本路徑。

劉炯賢還說,東莞將大力發展設計業,實現從製造向創造的轉變,最終形成「五新齊進、兩業並舉」的局面,實現製造業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設計業、服務業的突破發展。在這里,「五新」指的是新型平板顯示產業、新能源產業、新光源產業、新一代無線通信產業和網路新媒體產業,「兩業」指的是設計業和現代服務業。

剖析產業核心問題

規劃首次深度剖析了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存在幾個核心問題。業內認為,盡管這種剖析是官方視角,但觀點仍然比較尖銳。

東莞先後被評為「珠三角地區國家信息產業基地」、「信息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寮步鎮、石碣鎮、長安鎮、常平鎮、大朗鎮、石龍、企石等鎮街榮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廣東省光電產業基地」等稱號。

在這些光芒後面,隱藏著一些核心問題。根據規劃,這兩個問題是:面對依託地緣及政策的自發集聚的產業發展模式與政府主導的大產業發展趨勢之間不相適應,面對以鎮街為單位的自主推進式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與強調整體布局的大基地發展趨勢之間不相適應。

自發集聚的發展模式由於缺乏統一規劃與協調發展,產業鏈各環節各自為戰,缺乏有效統籌布局。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整體行業利潤率下滑、企業整體競爭力明顯持續下降,很難實現產業規模和市場需求的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政府主導的大產業發展趨勢日趨明顯。新興電子信息產業不斷興起,其投資大、周期長、涉及資源多等突出特點,要求必須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提升綜合環境服務能力,打造產業鏈各環節協調發展、價值鏈各環節均衡分布的新型產業態勢。

規劃還提到「社會環境建設相對滯後與產業發展綜合環境需求不斷提升之間不相適應」的問題,尤其城市品牌形象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東莞市正在努力打造國際製造業名城、生態綠城、文化新城,城市的發展前景和潛力非常看好,但長期以來外界對東莞的既有印象在短期內仍很難改變,而且城市經營意識不夠、城市建設滯後、缺少城市文化氛圍等問題亟待轉變。

■難點解讀

大項目培育要一步步來

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市八大支柱產業中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首要的支柱產業,在金融危機中,也曝露出了整個產業的最典型問題:由於缺乏大項目、大企業的支撐,普遍缺乏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總體來看,東莞電子信息企業平均規模偏小,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平均年產值只有2億元,這與全國平均值3.1億元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此外,東莞外向型產業特徵明顯。從企業來看,外資企業和港台企業產品出口比率均在80%以上。

規劃明確提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是重點培育和打造一批主營業務年收入百億元以上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

扶持大項目,這句話已經說了很多年。現在看來,這句話不僅對電子信息產業適用,其他產業也適用。隨著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多元化,以珠三角、長三角為代表的先發區域,已經失去了絕對的吸引力。

市電子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張安詳說,即使東莞不發展,其他地方一樣也要搞,這也是當前面臨的最實際問題。

他說,從全國范圍來看,東北、西北有很多軍工企業,信息產業研發技術資源雄厚。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總部資源很有優勢,東莞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多是港台的加工企業,科技含量不高,與上述地區存在一定差距。

張安詳甚至認為,在整個電子信息產業鏈中,東莞只佔有了1/4的利潤。

但培育大項目也是有難度的。劉炯賢說,即便將大項目作為培育重點,但過程還是得一步步來。只有通過精心的服務才能留住企業,吸引企業進來,形成良性循環。

光一個規劃是不夠的

根據規劃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定位,在產業布局上,東莞將整合全市資源,發揮各區鎮製造業優勢,重點根據石龍、石碣、清溪、虎門港四個片區的產業特點,按照「錯位發展、資源共享、聯動互補」的原則,打造四個示範區,對其他鎮街產生示範帶動作用。

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初期,東莞採用以鎮街為主體,自發式發展的思路,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缺乏統一規劃,所以產業布局非常分散,各鎮街產業優勢特徵也不明顯,產業同質化水平較高。

以鎮街為區劃單位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的突出特點,而各鎮街間電子信息產業缺乏統一規劃與協調發展,產業資源競爭明顯,導致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呈離散式分布,難以通過地理集聚形成不同的特色化產業集群。因此,東莞大型產業基地少。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雖然形成了較大規模,但從整體來看,真正集聚相當數量企業、形成相當產業規模的大型產業基地較少,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缺乏應由大型產業基地發揮的產業集聚和引領的作用。

不難看出,加強資源整合,實現鎮街錯位發展,是整合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資源的重要路徑。但這條路能行得通嗎?各界對此不是沒有自己的小算盤。

某鎮一位不願具姓名的官員說,東莞真正注意到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和重要性是在上世紀末。電子信息產業之所以有今天的規模,靠的還是早期資本轉移的市場自發行為。現在的問題是,雖然規模上去了,但同質化嚴重。不過,由於鎮域經濟發展的相對獨立和考評體系,很難在短期內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錯位發展。

這位官員說,電子信息產業是個很好的面子工程。短期內也很難實現利益均衡化發展。在一些優質項目的爭搶上,很難做到「聯動互補」。可見,規劃中的原則,是個理想境界。要實現規劃中的理想境界,關鍵要看市裡具體的統籌決策,光一個規劃是遠遠不夠的。

大規劃怎樣真正落地

一位經濟學者曾針對全國產業及區域產業規劃發表過這樣的觀點:看一部規劃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有兩個衡量指標,一是有沒有實實在在的資金扶持計劃,二是有沒有特殊政策傾斜。

《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專門提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人才、轉型、技術創新等)和保障措施。例如,在對大項目的保障措施上,明確提出要加大資源配置傾斜力度。存量資產、土地資源、優勢原材料優先滿足重大項目建設需要,閑置存量資產可以以參股或劃撥的方式注入,土地資源的相關費用予以優惠。加大財政對重大項目前期費用的資金支持和改造貸款貼息的支持力度,資產擔保公司優先為重大項目融資提供信用擔保。

但也有人認為,這個規劃提出的配套措施線條還是太粗。比如大項目,究竟多少以上是大項目?

因此,規劃出台後,企業界尤其是重點企業,對資金、幫扶的訴求各有差異,希望盡快搜集業界意見,出台細化執行方案。

對此,劉炯賢說,接下來首要的就是要重點加強宣傳。從2010年起,將連續五年,每年投放現代信息服務業專項扶持資金3000萬元,2010年將投放內貿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專項扶持資金1500萬元。

他說,市經信局還在抓緊出台《東莞市信息產業重大項目資助扶持實施細則》等配套政策,通過專家評審,篩選一批有發展前景、經濟和社會效益好、技術領先和產業帶動能力強的信息產業重大項目進行重點資助扶持,培育和扶持一批信息產業龍頭企業特別是民營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繼續跟進中興通訊等國內外信息產業重點企業的項目引進工作。

④ 廣東經濟繁榮,東莞地區的存在對廣東省得發展有何幫助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東莞,

在交通方面東莞作為一個地級城市海陸空的交通都便利

擁有8條鐵路干線,並且在百里范圍之內擁有一個4F級和4E級機場,東莞位於珠江出海口擁有一個國家一級港口名為虎門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每天都有客貨輪直達香港 ,從這海陸空三方面就可以看出東莞的交通十分便利,因此便利的交通讓廣東省出口貨物都更加方便。確保廣東省在珠江三角洲進出口貿易的便利

第三產業,以金融為主,

上述中交通便利產業集聚為東莞的金融業提供結實基礎,東莞地理位置便利離深圳,珠海市,廣東省行政區廣東省較近。發展旅遊業在交通部便利基礎有經濟支撐,離省會城市不遠,可以提供政治支持。便於吸引外資,介紹廣東省是世界了解廣東省的一道窗口。

綜上所述與其說東莞地區存在對廣東省發展有何幫助不如說,東莞地區與廣東省是相輔相成,一同促進廣東省的發展,廣東省內有東莞,東莞為廣東省走向國際經濟發展提供窗口。

⑤ 關於東莞明智科技公司

在東莞市旗峰路186號"方中電腦城"的一家軟體公司!規模不大;做圖書管理軟體的,如果想去那上班,沒什麼問題;如果想加盟.最好自己去看看!

⑥ 如何發展東莞市的電子信息產業

(一)努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逐步實現了由基礎差、底子薄、規模小到「經濟大國」的跨越式發展,但是從技術水平、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分析,我國仍處於國際產業價值鏈低端,因此目前我國經濟迫切需要進行結構調整。為有效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經濟整體素質,東莞需優先發展信息產業,推動信息化建設。

(二)把握發展機遇,持續做大電子信息產業。隨著我國產品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不斷進步,以新型顯示、新一代無線通信等為代表的新興電子信息產業快速興起,東莞市需要及時把握機遇,擴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發展。

(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加大創新研發力度。科技創新是經濟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突破點,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升,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七)找准產業定位,進一步確立產業優勢。作為珠三角地區信息產業的核心城市之一的東莞,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優越的產業基礎環境、豐富的周邊產業資源、以及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更具備進一步提升其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的良好基礎。在這些優勢下,需找准產業定位,確立產業優勢。

⑦ 誰知道東莞市的十一五計劃在哪裡可以找到

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是我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現代製造業名城,爭取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沖刺階段,也是實現發展與改革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劇,我國加入WTO過渡期將要結束背景下,編制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的「十一五」規劃,對於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爭取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 . .一、發展基礎
. . .「十五」計劃實施以來,我市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一網兩區三張牌」和「一城三創五爭先」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創新,加快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一)經濟呈現加速增長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預計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161億元,按現價計算,2000-2004年平均增長22.98%。預計200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9億元,財政總收入26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2577億元。
. . .(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支柱產業的帶動支撐作用突出。2004年,工業增加值641.52億元,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的54.2%,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200家,三大產業增加值比重調整為2.4:55.2:42.4,基本達到計劃預期目標。
. . .(三)城市發展面貌顯著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台階。「三位一體」的城市框架初步拉開,「一網兩區」建設初具規模,松山湖科技產業園、虎門港、東部工業園建設加速推進。建設完善了一批快速幹道和主幹公路,港口、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 . .(四)外源型經濟加快發展,民營經濟迅速崛起。2004年,外貿出口總額348億美元,繼續保持在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外商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實際利用外資預計達30億美元,增資擴產項目不斷增多,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研發機構。民營經濟經營領域進一步拓寬,民營經濟總資產1600億元,競爭能力顯著提升。
. . .(五)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效,建築和產權等有形市場進一步完善,中介服務業加快發展,環境生態惡化初步得到遏制,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改革政府機構和審批制度,完善政務公開機制,促進依法行政,政務信息化初見成效,社會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推行村(居)民自治,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和村改居工作穩步推進。
. . .(六)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大力實施各級科技計劃,加強產學研合作,引進外資研發機構超過100家。推進政府管理、社會服務和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基本普及三年學前教育,鞏固和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東莞理工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前達到並超過國家和省定2020年目標。
. .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以內。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擴大,基金調劑共濟能力顯著增強,保障群體逐年擴大,保障機製作用較好發揮。全面推進文化新城建設工作,啟動文化體制改革,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經受住「非典」疫情考驗。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加,消費結構明顯升級,人民生活跨進寬裕小康階段。
. . .二、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
. . .(一)發展環境
. . .國際環境。總體上仍然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國際形勢總體上保持穩定,世界經濟溫和復甦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新科技革命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將保持較快增長,全球產業轉移和外國直接投資好轉勢頭也將延續。但強權主義、恐怖主義、貿易摩擦、石油價格上漲等不確定性因素隨時可能威脅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 . .國內環境。多種因素支撐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內宏觀環境趨穩。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處於上升階段的內在增長動力還較強。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煤電油運緊張等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將進一步得到抑制,經濟大幅波動的風險將會明顯降低。但是,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競爭加劇及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重心向華東地區轉移,我市面臨的挑戰增加。
. . .(二)發展條件
. . .有利因素:一是改革開放20多年快速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為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提供了基本保證。二是「一城三創五爭先」發展戰略和工作思路的確立,為「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三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為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四是市場主體逐漸壯大,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已經基本成熟,經濟自主增長和市場自我調控能力不斷增強。五是CEPA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為我市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提供了廣闊和良好的前景。六是東莞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培養出來的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推動力。
. . .制約因素:一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加工型經濟增長模式沒有根本改變。二是經濟結構不協調,外向經濟佔主導地位,經濟增長對外依存度高,抗風險難度極大。三是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矛盾加劇,用地、用電、用水、用工等日趨緊張,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四是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社會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強。五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偏低。為此,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實現既快又好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協調發展作為戰略任務,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 . .(一)指導思想
. .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建設現代製造業名城、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總目標總任務,按照「一城三創五爭先」的發展戰略,堅持走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創新發展思路、增強發展動力、提高發展水平,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新城、法治社會、和諧東莞,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使東莞的經濟社會發展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 . .(二)發展目標
. . .「十一五」時期,要把東莞打造成發展快、總量大、結構優、素質高、效益好、後勁足的經濟強市,「東莞製造」的品牌更加突出,建設特色突出、富有活力的現代製造業名城,環境優美的生態綠城和具有較強文化影響力、輻射力、競爭力的文化新城,建設和諧社會、法治社會、民主社會,推動共同富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比2005年翻一番,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 .經濟實力更加雄厚。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社會進入後工業化發展階段,三次產業更加協調發展,建成經濟強市。「十一五」時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15%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調整到48%左右。
. . .產業優勢更加突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38%,信息化綜合指數達到75%以上。引進更多的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和服務項目,形成一批「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民營企業。產業本土化取得明顯成效,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和民營企業。民營經濟規模總量擴大,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 . .城市特色更加明顯。城市化水平提高到80%以上。區域協調和空間整合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以大城區為中心、中心鎮為支點的組團式城市格局。建設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全面構築起現代化城市「半小時生活圈」。建成較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體系,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綠城的特色更加突出,成為國內最適宜創業和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 . .科教文化更加繁榮。同齡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0%以上。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8%;專利申請量爭取突破12000件,年均增長20%以上;全社會信息化綜合指數達到75%以上。全社會投入的科研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5%以上。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形成學習型和創新型城市文化,市民文化素質大幅提高,形成充滿活力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科技教育體系達到國內同類城市先進水平,努力建設科技強市、教育強市、文化強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 . .社會發展更加和諧。政府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日益完善,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程度顯著提高,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形象深入人心,城鄉穩定,社會秩序良好,人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全社會形成和睦相助、友愛向善的良好氛圍,全體市民和諧相處。
. . .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以民本、民富、民享為基本方向,努力實現「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工作、家家有保障、處處有溫暖」,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更加健全,使全市人民普遍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普遍得到更多實惠,普遍過上更加富足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 . .到2020年時,經濟實力更加雄厚,生產總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 .四、發展思路
. . .「一城三創五爭先」的工作思路,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的具體實踐,也是實現「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基本思路。要緊緊抓住創新發展模式這一關鍵,堅定不移地把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區位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新路子,實現經濟發展水平的新跨越。突出抓好關系全局的幾個重大環節。
. . .(一)推進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是實現第一產業由「弱」變「強」,推進農業產業化;第二產業從「低」到「高」轉變,發展高技術,實現高增值;第三產業由「慢」變「快」,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降低社會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
. . .(二)緩解資源約束。資源的承載能力決定經濟增長的速度、結構和方式,要著力解決土地、能源、水以及人才資源的約束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 . .(三)控制人口規模。一方面,要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發展的動力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調整結構、優化配置、加強管理以及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對人口機械增長進行宏觀調控,適度控制我市的人口數量。
. . .(四)促進協調發展。一是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市化;二是統籌區域發展,解決欠發達鎮的發展問題;三是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解決人口規模大、公共安全隱患增多、利益群體多元化帶來的矛盾復雜化問題;四是統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繼續搞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 . .五、發展重點
. . .(一)突出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
. .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 . .加快結構升級。加強政府投資政策和信貸資金對產業結構的導向作用,重點扶持優勢支柱產業、特色支柱產業和新興支柱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向適度重型化和高級化發展。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積極發展為產業和生活服務的現代服務業,抓住CEPA機遇,通過兩地合作,推動我市服務業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重點促進物流、會展、金融、信息、中介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遊、娛樂服務業,快速提高服務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化做強電子信息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生物醫葯、光電材料等新興產業,積極發展裝備製造業,有選擇地發展重化工業。延長產業鏈條,掌握核心技術,培養發展自主品牌,打造區域品牌,大力扶持和發展中小企業。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 . .推動技術創新。大力培育發展「兩自」企業,實施「品牌強市」、「科技強市」戰略,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圍繞軟體、電子元器件、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關鍵技術,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著重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短缺原材料,堅持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加強對引進技術的二次開發。逐步提高出口產品的品牌、知識、資本的附加值。實施園區帶動戰略,打造松山湖、虎門港和東部工業園發展新平台。探索共建產業轉移園區。
. . .圍繞建設科技強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這一總體要求,抓住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綜合實力和產業競爭力這兩大發展重點,整合海外、大專院校和民間資本這三種科技力量,進一步健全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內外科技合作和提高科技對外開放水平,努力實現在發明創造和自主創新上有新突破,在培育「兩自」企業上有新突破,在提高產業競爭力上有新突破「四大突破」,為東莞建設現代化製造業名城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 . .實現制度創新。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產業集群戰略,培育發展專業鎮,引導產業集群發展,不斷完善集群內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以產業集群為依託,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市場潛力大的產品,提高「莞貨」的市場競爭力。實施龍頭企業發展戰略,做大做強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努力營造創立名牌、保護名牌、發展名牌的良好氛圍,打造「東莞製造」品牌。強化金融的核心地位,大力改善金融生土環境,促進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地方金融機構的改革力度,全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建立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維護地方金融穩定。
. . .(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內源型經濟和外源型經濟協調發展
. . .發揮開放優勢,形成外源型經濟和內源型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格局,增強發展後勁。
. . .做大內源型經濟。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創造公平的市場准入環境,拓寬民營經濟的發展領域,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投資我市的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積極推進民營經濟組織結構調整,推動民營企業創立自主知識產權和開展品牌經營,集中力量培育、扶持發展一批「兩自」企業,不斷增強東莞發展的原動力和競爭力。以民營企業為產業創新主體,提高企業技術進步水平,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融資體系,重點培育符合產業政策、具有發展潛力的內源型企業作為上市資源,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與服務,疏通民營經濟融資渠道,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服務。大力優化政策、政務、法制、市場、輿論等環境,努力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引導民營經濟發展與外資經濟相結合,促進民營企業為外資企業開展配套加工服務,對外資企業的技術管理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使民營經濟加入國際分工體系。完善鼓勵和引導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適應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培育汽車、教育、信息服務、衛生保健等新消費熱點。積極參與省際經貿合作,拓展國內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內需。
. . .做強外源型經濟。創新發展模式,提高外資項目准入門檻,實行招商選資,著重引進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龍頭項目、產業鏈和供應鏈長的核心項目,爭取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研發機構、采購中心和銷售中心,實現從求量到求質、從優惠到優化的戰略轉變,擇優引進外資,注重引資的效益。著力優化引資結構,努力提高利用外資得質量和水平。營造投資環境,爭取服務貿易和吸收外資有新突破和新發展。堅持以質取勝,著力推動外貿出口既從注重量的增長向又注重積極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實施科技興貿、名牌帶動戰略,重點支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品牌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通過有效的產業與外貿政策,引導外源型企業盡快完成產品的升級換代;積極引導「三來一補」企業進行規范轉制並提供政策便利,拓展融資渠道,促成企業向規模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提升加工貿易出口,擴大一般貿易出口。建立和完善預警和應訴機制,提高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實施產業本土化戰略,推進外源型企業植根本土。
. . .(三)推進城市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 . .加快城市建設和城市化進程,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以工業化為動力,把全市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
. . .加強城市規劃。以加強城市規劃為先導,加速現有市區、同沙、松山湖「三位一體」中心城區的形成,突出各鎮特色和功能互補,構築以中心城區為主體、中心鎮為支點的組團式城市發展框架。
. . .加快城市建設。圍繞提高城市競爭力,加強商業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營造商貿、旅遊、服務氛圍,增強城市的聚集力、服務力和輻射力。加強村鎮建設,基本實現農村住宅公寓化改造。
. . .強化城市管理。優化城市空間功能布局,改善城市空間結構,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做好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和使用管理,營造暢通、安全、高效的交通秩序。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建設新型社區,加強社區服務。
. . .穩步推進農村城市化。以「村改居」工作為核心推進農村城市化。加快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消除城鄉在居住、就業、社保、教育等方面的體制和政策障礙。進一步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有利於農村人口轉化成城市人口的配套制度和機制。
. . .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優化農業布局,建設農業現代示範區和現代農業園區,扶持發展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優質、高效、安全農業。加強糧食儲備工作,確保糧食安全。
促進區域平衡發展。完善區域生產力布局,加快發展以現有市區、松山湖為主體的中部經濟帶,以虎門港為依託的西部沿海經濟帶,以東部工業園為龍頭的東部經濟帶,構建「三帶聯動、全面加速」的發展格局。加大基礎設施和重大工業項目布局的傾斜力度,增強欠發達鎮村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 .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 . .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資源永續利用、環境不斷改善和生態良性循環,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 . .加強環境保護。積極實施環保規劃,以綜合整治江河海域為重點,實施以總量控制為基礎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強污水處理,強化對大氣污染、固體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全面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狠抓環保監控,實行行業集中建設、能源集中供應、污染集中治理、設施集中管理。制定和完善有利於環保投入的經濟政策,促進環保投入的多元化、社會化,大力發展環保技術和環保產業。
. . .搞好生態建設。搞好生態規劃,加強生態用地保護,重視開展爭創「全國造林綠化模範城市」活動,著力打造生態綠城。實施系列造林綠化工程建設,加快建設生態公益林體系,抓好城鄉園林綠化建設,建立並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優先抓好生態環境建設重大工程。大力開展全民植樹運動,強化對自然濕地的管理和保護,倡導生態文明。
. . .倡導循環經濟。逐步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嚴格用地管理,保護和節約土地資源。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可循環」原則,支持企業開展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推進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逐步淘汰落後的生產力,形成低開發、高利用、低排放和資源循環利用的良性發展模式。
. . .加強人口管理。進一步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政策,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優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安全,穩定低生育水平。
. . .(五)突出體制創新,促進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形成
. . .改革體制,創新機制,抓住激活市場主體、健全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三大關鍵環節,努力率先形成比較完善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體制和機制,為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 . .激活市場主體。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樣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完善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監管方式,保障集體經濟安全。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非公有經濟發展,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高。
. .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發展資本、產權、土地、人才、勞動力和技術等要素市場,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條件。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在競爭性領域的投資主體地位,大力發展金融市場主體和金融中介組織,促進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保險市場健康協調發展。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加快分配製度改革,探索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有效途徑。
. . .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培育和規范社會中介組織與行業協會,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導機制,發揮其自律發展和橋梁紐帶作用。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講求商業道德、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 .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精簡行政層級,建立起依法行政和廉潔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責權明確、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實現社會管理從政府控制到社會選擇的重構。
. . .(六)實行基礎設施適度超前發展,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
. .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推進、適度超前」的方針,加快以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為重點的基礎環境設施建設,使其總體上適應或適度超前於經濟社會的發展,率先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
. . .構建完善交通網路。完善城市交通規劃,建立客運快速化和貨運物流化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形成快捷、高效、協調的立體化交通網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以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突出主幹公路網改造升級,全力構築城市公路骨架。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強運輸大通道建設,加快構建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網路。加快港口、航道建設,加快建設虎門港,拓展港口功能,發展內河航運事業。
. . .建設現代化信息網路。建成具有寬頻、高速、大容量、多媒體等特點的信息傳輸平台,依託現有的網路資源,促進電信網路、廣播電視網路和計算機網路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網路的寬頻改造,建立以光纖接入為主的數字化、寬頻化和業務多種化的綜合接入網,基本實現光纖到樓、寬頻入戶。
. . .加快能源供應體系建設。以電力建設為中心,積極開展電源結構調整,加快地方電源新建和「以大代小」形式建設一批天然氣和水煤漿電廠。加強電網建設,形成安全可靠、適應性強、技術先進的電網。加快天然氣管道網路(LNG項目)建設。
. . .建設現代化水資源體系。要以供水和水環境安全為目標,加強政府對水資源的宏觀調控與協調,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建立人水協調的防洪除澇體系、持續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以及高質和諧的水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體系。
. . .建設現代化水利體系,加快供水系統安全建設。建設現代化的人水協調的防洪排澇體系,為我市經濟的發展提供安全保障。改革水資源管理體系,對涉水事務進行統一管理,加強政府對水資源的宏觀調控與協調。優化水資源。

配置,適當調整供水布局,加快供水系統安全建設,大力推進節水工作,形成節水機制,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和諧的水環境及生態建設體系奠定基礎。
. . .(七)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為現代製造業名城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
. . .建設科技強市。把科技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切實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建設公共技術平台和基礎條件平台,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培育發展自有品牌、自主技術企業,推動企業成為研究開發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推動產學研聯合,完善生產力促進機構、科學服務機構和科技風險投資機構等科技中介體系,大力吸引海內外研發機構,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 . .建設教育強市。以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核心,推進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整合優化各種教育資源,高標准、高質量普及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妥善解決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推進英語教育和

⑧ 為什麼黃岡人老是喜歡去東莞打工

因為東莞有很多的人來打工

那麼可能最初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最早一批黃岡內人去了東莞,感覺還容不錯。然後他們會介紹別人,別人會找他們介紹繼續去東莞。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有人照應總是會比較好的撒,於是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了東莞。
很多人最終去了東莞,說明東莞還是個不錯的地方撒,能讓他們留下來而且繼續輻射周圍的人。

⑨ 東莞經濟如何

在這里都是以工業生產製造為主體,IT這個行業,在這里也主要圍繞工廠信息系統內發展,比起深圳容和廣州差異還是比較大。如果進工廠,也就是一個ERP\SAP等系統維護與模塊功能開發,廣州深圳有很多網路開發公司,專注提供信息平台,兩種形式對人以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工廠比較穩定,做網路和程序開發,發展前景比較大,但是也要求人的專業能力比較強

閱讀全文

與為推動軟體產業的發展東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