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國內中醫葯產業的發展論文

國內中醫葯產業的發展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03 07:59:39

1. 急.!歷史論文.有關中醫葯發展的.

中葯的發展歷史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發達,為匯集整理先秦時期大量蘊積的葯物開發利用經驗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南北朝時期,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發展更為中葯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當時葯物專著已達110多種。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傑作是東漢成書的《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既是先秦時期中葯資源開發利用的經驗總結,又是後世本草和開發利用的楷范。全書記載葯物365種,其中植物葯252種、動物葯67種、礦物葯46種,並按中葯的養命、養性、治病等3種功效歸並為上、中、下三品。這些葯物至今仍有200餘種沿用不衰。到了魏晉時期,葯物品種增加到730種(《名醫別錄》新增365種),後又經《本草經集注》增補、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至此,我國中葯理論體系雛形已定,中葯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得到進一步擴大和提高。

唐代,葯物已增加到1000餘種,葯物知識也已基本可以滿足一般臨床應用的需要。國家曾組織力量開展葯源調查,在此基礎上於顯慶年間(656--660年)編修了《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編修並頒布實施的具葯典性質的葯學專著。在已有的本草學基礎上,精選民間新葯114種,使葯物種數達到850種,這本葯學專著以較多的葯物基原考證和較豐富臨床用葯經驗贏得了中外醫葯工作者的尊崇。70多年後,陳藏器又收集《唐本草》未載之葯692種,撰成《本草拾遺》。二者合計,唐代開發利用的中葯資源已達1500多種。

宋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為醫葯資料的整理、傳播提供了良好條件。北宋時期,國家再次大規模調查葯物資源,並成立醫葯編纂出版機構--校正醫書局,還設立了官辦的制葯廠(惠民制葯局)生產中成葯。百餘年中,三次修訂本草,大量校勘匯總,增補文獻和用葯經驗,形成歷史上官修本草高潮,官方代表作有《開寶本草》、《嘉佑本草》和《本草圖經》。宋代唐慎微集前人之大成,收集《開寶本草》、《嘉佑本草》篩選遺余葯物554種,又自增8種,輯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至此,我國古代開發利用的葯物資源已達1748種,極大地豐富了中醫葯寶庫。

金、元時期,中葯資源開發利用在穩定和鞏固品種的基礎上,重點轉向精煉葯效、歸納葯理,其主要貢獻是把醫葯理論與具體葯物密切結合,形成了多層次的中葯學理論體系,對後世影響極深。

明代是中國古代史上中葯資源開發利用和本草理論發展的鼎盛時期,特別是明代中葉,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及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商品經濟有很大發展,醫葯界人文薈萃,名著迭起。《本草品匯精要》收載葯物1815種,增補46種,尤以文字簡潔精要。彩色實物繪圖名聞於世。《滇南本草》收載葯材448種,是一部記載高原地區葯物(包括民族葯物)的珍貴著作。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收載葯物1892種,把古代中葯資源開發利用 推向了頂峰,並以博大精深的內涵總結了明以前中葯資源開發利用的經驗,圖文井茂,提高了本草學的編纂技能和水平,開拓了後世中葯發展的新局面。

清代,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不僅中葯行、店林立,還形成了一些全國性的葯材集散市場。中葯材產量和運銷量隨之大增,中葯資源開發利用的范圍又進一步擴大和提高,著錄和存世的本草近400部,其中,學術價值較高的著作有《本草綱目拾遺》、《植物名 實圖考》。前者收載《本草綱目》未收載的葯物716種;後者收載植物1714種,雖名為《植物名實圖考》,實際也是一部寶貴的葯物專著。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葯開發利用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如藏族著名葯學家帝瑪爾·丹增彭措編著了《晶珠本草》,共收載葯物2294種,具有濃厚的藏葯特色,是中國藏醫葯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2. 國內制葯行業發展的現狀與應對策略 求論文 3000字

是化葯 中葯 還是生物制葯
全部論述的話得30萬字

3. 談談您對中醫葯行業的認識

醫葯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回顧我國醫葯行業近五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 2004年醫葯行業共實現利潤279.55億元,同比增長9.25%。在主要子行業中,化學葯品制劑工業實現利潤96.65億元,同比增長15.69%;化學品原料葯工業實現利潤50億元,同比下降10.95%;醫療器械工業實現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49.01%;生物制葯工業實現利潤25億元,同比增長14.22%;中成葯工業實現利潤74.39億元,同比增長11.37%。 2005年醫葯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全年呈現持續加快的增長走勢,並創下「十五」期間醫葯行業的最高增幅。實現工業增加值1475.17億元,同比增長17.5%;新產品產值621.91億元,同比增長23.58%。累計完成化學原料葯生產123.84萬噸,同比增長36.9%,實現中成葯生產75.89萬噸,同比增長11.6%。在工業總產值方面,生物生化製品、化學原料葯、衛生材料及醫葯用品製造3個分行業呈現快速增勢,同比增速分別為36.60%、33.18%和27.76%,均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2006年1-5月我國醫葯行業銷售收入前十家企業累計產品銷售收入最高的達到了4473237千元,企業資產總計最高的達到了10263812千元,利潤總額最高的達到了345829千元,2006年1-5月我國醫葯行業銷售收入前十家企業累計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最高的達到了19715人。2006年,醫葯流通領域的盈利空間隨著葯品分類管理、葯品價格透明化和葯品降價等政策的陸續推出而進一步壓縮。目前,中國的醫葯商業競爭非常激烈,但更慘烈的激戰還在後頭。經過競爭,醫葯商業完全有進一步集中的可能。相信隨著醫葯電子商務的開放,大的醫葯物流配送公司和大型醫葯商業公司的運營成本將會大幅下跌。 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葯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葯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葯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葯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本報告共分十七章,首先介紹了國際醫葯行業和國內醫葯行業的發展,接著對生物制葯、中葯、化學葯的發展做了詳細的分析,然後分析了醫葯行業的經濟數據,隨後,報告對OTC葯品市場、我國農村醫葯市場和我國主要地區醫葯行業的發展做了介紹,並對醫葯行業的重點企業、醫葯流通、醫葯行業的並購重組、醫葯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和醫葯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做了透析,最後對醫葯行業的競爭格局和醫葯行業的投資進行了分析,還對醫葯行業的發展前景做了科學的預測。您若想對醫葯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醫葯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經歷了2006年政策性「寒流」後,今年一季度,我國醫葯行業景氣度開始回升,銷售收入和凈利潤明顯高於去年同期,銷售毛利率同比也有所提高,這為上半年醫葯企業業績的增長開了個好頭。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全局性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推開,供給醫療服務的資金量將持續增加,這必將帶來葯品需求的提高,醫葯行業的經濟狀況也會逐步「回暖」。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醫葯行業整體研發實力不足,同質化競爭明顯,雖然今年一季度部分醫葯企業的投資收益對其凈利潤增長的貢獻很大,但這部分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行業未來發展尚存隱憂。 投資收益助推業績增長 與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形成對照的是,今年1至3月份,作為醫葯行業經濟狀況晴雨表的醫葯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長明顯快於營業收入的增長。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一季度,醫葯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6.54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營業利潤91.12億元,同比增長13.4%,行業毛利率提升一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22.63億元,同比增長59.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9.68億元,同比增長也達59.9%。 在醫葯各子行業中,表現最好的是中葯飲片業和化學制劑業。尤其是化學制劑業,去年受行業政策的影響最大,今年初出現強勁反彈,利潤同比增長了30.49%,銷售毛利率也快速增長。 助推部分醫葯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收益大增。今年一季報數據顯示,醫葯上市公司投資收益一項總計達8.97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占今年一季度醫葯上市公司總凈利潤的39.65%。 有分析人士認為,醫葯行業正逐步走出去年的「低谷」。雖然今年的政策和監管更趨嚴厲,但優質醫葯公司已率先開始復,中報業績預期良好。隨著未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優質公司市場份額擴大的趨勢將更為顯著。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醫葯行業的盈利能力有恢復的跡象,許多化學原料葯價格上漲,為相關子行業的業績增長提供了保障。抗生素系列原料葯和維生素系列原料葯是最主要的兩類原料葯產品,而近一年來國內這兩大類產品中都出現了一些價格大幅上漲的品種。 普葯與醫葯商業將受惠「醫改」 業內人士認為,醫改是今年影響醫葯經濟起伏的主要因素,根據目前醫改的一些動向可以確定,普葯生產企業與醫葯流通行業將受益較大。目前,國家已經確定基礎用葯將定點生產,大型普葯生產企業的效益改善將逐步顯現。 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醫療衛生支出312.76億元,比2006年增加了145.36億元,未來投入還將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城鎮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以往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都將逐步被納入醫保范圍,加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人數增加,這些都將加大醫療服務的消費量。據此,有專家指出,未來4年,按人均新增50元葯品消費額計算,全國9億農民將新增大約450億元的醫葯市場空間,而這一增量將主要集中在普葯領域。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行業分析師孫雅娜認為,在葯品使用成本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普葯行業和醫葯流通行業受醫改政策的利好影響會逐步顯現。對於大型普葯生產企業而言,其產品價格經過多年的市場和政策調整,已經沒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醫葯流通業目前也正在加速市場整合,「它們將在中國農村和社區醫療的建設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發展空間。」

4. 關於中醫葯發展未來的論文

關於中醫葯發展未來的論文
591論文網 上很多範文的。去拼湊一篇,嫌麻煩就找那裡老師代筆。誠信不錯也挺熱心的

5. 中國近代史與中葯發展論文

我國傳統醫學的發展,乃於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專七百多年,公元屬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制度走向封建制度,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里也出現新的形勢,在理、法、方、葯等四方面均有較為有系統的著作問世,成為醫學體系初步成形之標志。著名者如【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施治的醫療原則;而【神農本草經】則奠定了葯物學發展的基礎。 兩千多年來,中國醫學一直在該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充實、發展和提供,其中包括扁鵲、華佗等均為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出現了學術主張與學術交流,使得中醫理論體系更為充實完善,對醫學的發展有較正面的影響。

近年來有關中國醫學史通史的研究乃以陳邦賢的「中國醫學史」(1919)最早,之後有王吉民、伍連德的"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謝觀的「中國醫學源流論」、范行準的「明季西洋醫學的傳入」等,其中陳邦賢的「中國醫學史」為中國近代醫學史的開山之作,重在記述當代的醫學發展情況,因此為當今了解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醫學發展留下了極為寶貴的史料。

6. 我國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如何

作為具有原創科技特點的產業領域,近年來,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迅速,中葯製造工業產值已近萬億規模。

肖偉為此表示憂心:「作為中醫葯的原創國,中成葯如果不能以葯品形式堂堂正正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中葯國際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國中葯產業也只能處於全球天然葯物產業鏈的低端。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距離邁向全球葯品高端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

7. 研究中國醫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論文怎麼寫國內外研究動態

國內外研究動態,也就是別人研究成什麼樣子
我可以幫你寫這一部分內容的
關鍵詞的版一般選擇方權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出現頻率較高且比較關鍵的詞)中選出來。
要點
⑴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8. 中醫葯的特點價值與發展前景 論文

中醫中草葯材是我國古代時候,就有了這些中草葯材書籍,中醫利用這些中草版葯材,為我們人類身體上權病情做出了很多貢獻。延續幾千年歷史朝代,一直到民國期間有於內亂日寇侵入我國領土,我國大部分中醫世家受到迫害。這才把西醫引進中國,就成了我國主要治療病情的先進者,代替我國幾千年中醫歷史。到現在這些西醫西葯,還是不能把我們人美身體上病情徹底根治好。我雖然沒進過醫學院學校,在我刻苦努力自學研究本草綱目以來,我覺得還是這幾千年中醫中草葯材有發展前途。比較起來它作用比西醫西葯效果好的多,而且發展歷史也比西醫早有幾千年歷史。這就是我的有關中醫論文看法和觀點。

9. 關於中醫葯發展未來的論文怎麼寫

關於中醫葯發展未來的論辦實
、比較多

10. 中國醫葯史的論文

走中西醫結合之路
——論中醫葯的發展

中國,一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大國。而中國的醫葯學則接受著歷史的長河的洗禮,越來越變得豐富、精彩。
原始人類在依靠植物為生的長期過程中,開始逐漸熟悉植物的營養、毒性和治療作用。中國古代稱葯物書為「本草」,英語中稱葯物為「druz」(即乾燥的草木),這都說明葯物是起源於植物的。有人認為最先被人認識的葯物是鎮痛葯(茄科植物)和對消化系統有刺激的植物。
由於生產工具的進步、弓箭的發明,人類開始了狩獵及畜牧。於是出現對損傷的簡陋救助法,如創傷、骨折、脫臼的治療;同時人類開始認識了動物的營養價值,動物葯也隨著出現;畜牧經濟又使牧人觀察到植物對動物的作用,從而又促進了對植物葯的認識。如根據希臘史家的記載,牧人曾發現了藜蘆。
因此醫葯知識的起源是人類集體經驗的積累,是在與疾病斗爭中產生的。
隨著奴隸社會的發展和鞏固,醫學中的宗教色彩增多了。中國的《山海經》里記載:「巫彭」、「巫抵」「巫陽」等都是神醫。在奴隸社會就開始有了「職業醫生」 。在奴隸社會,文化上的卓越成就之一是文字的發明。有了文字,古代奴隸制國家才留下大量醫學文獻。
其中《內經》就是史料有記載的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它是黃帝所作,因此又被稱為《黃帝內經》。它是一部包括豐富的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的古典醫學著作,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發展的成就,在我國醫學史上和世界醫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內經》為祖國醫學的學術理論體系奠定了廣泛的基礎,對促進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中醫學的必讀之物。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記述了397條治法,載方113首,總計5萬余字,但《傷寒雜病論》中雜病部分沒了蹤跡。王叔和的功勞,用清代名醫徐大椿的話說,就是「苟無叔和,焉有此書」。其中,此書包括《脈法》、《辯脈法》,等等很多內容。並且在這部著作中,張仲景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首次記載了人工呼吸、葯物灌腸和膽道蛔蟲治療方法。《傷寒雜病論》是後世業醫者必修的經典著作,歷代醫家對之推崇備至,贊譽有加,至今仍是我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仍是中醫學習的源泉。非典期間,該書和張仲景便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在西醫是不可想像的,因為,不可能有哪本19世紀的解剖學著作可以作為今天的教科書,現在西醫的治療也不可能到幾百年前的老祖先那裡找根據。
還有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葯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葯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圖,是我國醫葯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葯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葯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影響最大。
再者神農、扁鵲和華佗也是醫學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其中,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他的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神農嘗百草」。並且為了紀念他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
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聞、問、切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華佗醫術十分精湛,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創立了著名的五禽戲,華佗還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
中國醫學史,名人名書眾多。為世界醫學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時間面如了現代,中國首創中西結合醫學。給人類醫學特別是各國各民族傳統醫學發展帶來了深刻啟示及深遠影響。
按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學術是事業發展的基礎,所以,90年代制定的「中西醫並重」衛生工作方針,其根本是中醫與西醫兩個醫學理論體系應當並重。不可重西輕中,更不可以西代中。從科學與技術的關系而言,科學是技術的理論依據,技術是科學的實踐應用,所以,講「中西醫並重」,核心是中醫與西醫各自的科學、理論部分必須並重,既不能以技術代替科學,更不能在科學、理論上以西非中。因此在東西方文化與科學多元共存的今天,科學地理解「中西醫並重」的戰略方針,同樣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面對21世紀,必須使全國上下清楚地認識到:中醫正處於一個千載難逢的全面振興的前夜,這是人類科學發展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性惠顧,必須抓住機遇,不可彷徨、蹉跎。
其一:20世紀里,在西醫飛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暴露出西醫無法克服的自身觀念、理論的局限性;西葯化學合成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2/3以上的內科疾病缺少特異性治療的現實,迫使西醫不得不「回歸自然」,希望從傳統醫學中求得互補與自救。而在世界的傳統醫學領域,形成相對完整理論體系者,唯獨只有中醫。其它各國的傳統醫學,在理論上尚處於粗淺的萌芽水平,實際上只是經驗性的傳統治療方法與技術而已。當今,西醫向傳統醫學求得互補,其視野已經集中在中醫上了,所以「中西醫並重」很可能發展為21世紀人類醫學的大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講,「中醫葯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就是要把國外沒有的地地道道、原原本本的中醫,傳播到世界各國去。盡管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計劃、分步驟進行,但決不是把中醫西化以後再送到國外去。
其二:中國是中醫的故鄉,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葯材生產大國。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並逐步走向世界,那麼中醫就很可能發展為我國最大的知識經濟產業。比如,全世界每年用在醫療衛生上的總投入大約2. 5萬億美元,我們12億人口的大國僅占其中的1.6%左右。如果中醫在不斷振興的同時逐步走向世界,那麼,我們在醫學傳播、葯品輸出、醫療服務等方面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從全世界醫療衛生總投入中取得10%的份額,並非天方夜譚。果能如此,每年將會拿回2,500億美元的外匯。到那時,中醫就自然成為我國獨有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巨大的經濟增長點,並造福於全人類。對於中醫來說,這就是我們的大政治。所以,中醫不但不能「西化」、「不能丟」,而且必須振興和發展。
21世紀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將沿著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的「促進中西醫結合」方向和目標不斷向縱深發展。
(一)在中國已形成的中西醫結合認識,必將深化發展。實踐將進一步證明中西醫結合的必要性、必然性、優越性、規律性和創新性,展示中西醫結合是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科學家、醫學家、葯學家,乃至醫葯企業等將投入到中西結合研究中,使中西醫結合研究朝著多學科、多層次、高層次、綜合性研究方向發展,從而吸納多學科知識成分,提煉出新醫學認識,形成新的醫學范疇,產生新的醫學成果和醫學技術,編織新的中西醫結合醫學新概念框架之網,構建中西醫結合理論體系,促進中西醫葯學理論與實踐的融匯貫通。
(三)緊緊圍繞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及常見病開展防治研究,以及新葯物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等,仍是21世紀中西醫結合研究主要方向。中西醫葯結合必將成為「綜合防治」人類疾病的重要途徑。
(四)中西醫結合醫學教育必將迅速發展,教育體系不斷完善,以滿足社會發展及醫學發展的需求。如中國的「全科醫師」必將是中西醫結合的全科醫師。
(五)中西醫結合醫院等醫療機構建設將迅速發展,愈加顯示出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在醫療、預防、康復、保健、護理、社區衛生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中西醫結合的思路方法及研究成果,將在各種類型醫療機構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
(六)中西醫結合醫學將與現代醫學、中醫葯學並駕齊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促進和實現中西醫結合,是我國醫學發展的方向和遠大目標,是我國醫葯衛生工作者以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擔的歷史使命。
21世紀必將是中西醫結合醫學蓬勃發展的世紀。也是全人類傳統醫葯與現代醫葯相結合的「結合醫學」蓬勃發展的世紀。

閱讀全文

與國內中醫葯產業的發展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