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產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
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是以創新形成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帶動新需求,另一方面是讓市場及時出清,通過杜絕低俗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淘汰過剩供給、清理僵屍供給、盤活呆滯供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簡而言之,就是「良幣驅逐劣幣」。
(一)杜絕低俗供給
杜絕低俗供給,首先要警惕封建落後文化的「沉渣泛起」,警惕自身成為西方文化糟粕的俘虜;其次要從本質上解決低俗產品和服務,在受眾層面提高大眾審美水平,從文藝工作者的角度則要培育德藝雙馨的創作者,對於管理者而言則要掌握負面清單,畫出市場紅線。杜絕低俗供給,首先要提高文化審美層次,使廣大人民能夠自覺拒斥那種以丑態「愚樂」觀眾、以病態刺激觀眾、以媚態迎合觀眾的低俗娛樂。其次應建立警示名單和黑名單制度。為市場經營劃出清晰的「紅線」和「底線」,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建立懲戒機制約束低俗供給。
(二)減少低端供給
當前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端存在的顯著問題,一是中低端產品生產過剩,企業產品積壓;二是高質量、高科技產品需求增加,卻生產不足。減少低端供給首先應當通過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等橫縱聯合,創新文化業態,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建立全產業鏈的大文化發展格局。此外,還應通過強化產業融合度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黏度,延長文化產業的價值鏈,提高文化附加值、提升文化領域供給水平。
(三)淘汰過剩供給
要化解文化產業的過剩產能,一方面要分類、分級、分步進行分別處置,另一方面需要在處理方法上運用創新,把工作重點放在消除體制性過剩和絕對性過剩、化解結構性過剩、力避周期性過剩上。一是以創新能力消化和吸收收過剩供給,不斷提升文化產業鏈各環節的附加值,通過創新帶動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制度結構和布局結構的優化,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二是以新增優勢文化產品和服務擠出過剩供給,強化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以新的有效供給帶動新需求。三是以創新政策打通供需通道消化過剩供給,完善文化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
(四)清理僵屍供給
「僵屍供給」來自於「僵屍企業」。清理僵屍供給應當從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上尋找對策。一方面要通過橫向和縱向整合,打造「文化航母」;另一方面要促進民營企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蓄動能。還需要進一步推動文化企業轉型升級。適應共享經濟、長尾經濟、零成本經濟模式和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縱向上下游並購打通鏈條,生產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五)盤活呆滯供給
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形成了不少呆滯供給、呆滯資產。可以通過梳理、分類對呆滯供給的進行盤活,制定專門方案處理。一是要減少新增呆滯供給。建立文化領域負面清單制度,更新限制類新建項目和淘汰類項目,提高社會資金形成和配置效率。二是盤活存量呆滯供給。在確保文化資源保護傳承的前提下,加強文化資源梳理和合理開發利用;充分運用創意和科技手段,實現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
2. 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這個概念由「轉型」和「升級」兩個詞復合而成。
前者又有兩層意思,一是經濟體制轉型,把資源配置由政府主導轉變為由市場決定;二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把粗放發展方式轉變為科學發展和集約化發展。
後者則有四個層次的含義:一是產品升級,通過創新,使功能更好的產品替代原來的產品;二是工藝升級,性能和效率更高的生產工藝替代原來的舊工藝;三是功能升級,即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升級,由實體性的加工、製造、裝配、生產活動向非實體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網路活動升級;四是產業鏈升級,由低級鏈條分工轉向更高級產業鏈分工。
現在很多地方把轉型升級簡單地理解為提高R&D佔GDP比重,或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這個是危害無窮的。前者加大投入浪費,後者在丟失我們的傳統產業優勢。
尤其後者,1、使我們主動輕易地放棄了幾十年來好不容易獲得的在傳統產業的競爭優勢;
2、使自己直接面對發達國家的面對面競爭,遭遇到空前打壓,如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遭遇;
3、使我們可能丟失全球40多億人口的巨大市場而轉向為全球1、2億少數人口服務的市場。這將是巨大的失策!其實,面對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迅速上升,轉型升級的真正含義和由此決定的最佳策略,是讓傳統產業提升生產率,通過生產率上升克服或消化掉成本上升因素,並通過更低成本和價格刺激市場擴大。因此轉型升級中的「騰籠換鳥」,是要為生產率上升騰出空間,鳳凰涅槃重生出生產率更高的經過新技術、新模式、新管理改造過的新產業體系,而不是簡單化地把企業趕走擠跑!以遷移或者轉移方式騰岀了籠,但引不來新鳥,即使引來了,不僅成本巨大而且新鳥因為直接面對發達國家殘酷競爭,也難以活下去。
3. 文化產業自身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速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今年,國家政策先後在文化立法、體制改革、文化「走出去」和新興數字文化等多個領域涌現出諸多閃光點。
文化「走出去」政策持續加碼
文化部正式發布了《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據悉,該行動計劃是為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所制定的,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深入開展繪就了路線圖。
目前,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全部國家簽訂政府文化協定,通過從健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完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動「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貿易合作等五個方面發力,推進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商務部在官方網站發布了《關於公示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初步認定295家企業為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108個項目為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涉及出版、影視、動漫、游戲、演藝、文化用品、藝術品等行業。
自2007年起,發布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名單可謂商務部支持文化出海的「年度常規動作」。隨著今年十九大報告中對文化自信核心地位的肯定,可以看出政府層面對「文化出海」相關配套政策實施力度和強度將持續加大。而在政策紅利大方向明朗的情況下,這份名單就顯得有更積極的意義。
自貿試驗區放寬外商投資限制
國務院印發了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等第三批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這些新晉自貿區的創新清單中,均有文化產業方面的措施,涉及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藝術品市場建設、對外文化貿易等內容。
6月份,國務院還發布了自貿區負面清單2017年版,與2016年版相比減少了10個條目、27項措施。其中,縮減的和文化產業相關的措施共4項,涉及信息技術服務,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自貿區文化產業外商投資限制再次放寬。
縱覽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的總體方案,既有從體制機制保障到搭建平台發展對外文化和版權貿易的廣度,也有就文化產業發展某一點著力展開的深度,在文化領域探索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格局。例如,河南提出要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機制,推進文化傳承和開發,完善服務鏈條,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創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的新模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則被寫進了總體方案中。
積極參與游戲規則制定
由中國主導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准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國際電信聯盟第16研究組全體會議上順利通過審議;經過6周全球公示以後,3月16日,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准,由此成為我國文化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技術標准。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主導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的通過,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在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互聯網+文化」的領域中發出了中國聲音,為全球手機動漫產業提供了中國標准。據文化部介紹,構建文化產業國際標准群,是文化部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此外,4月份,文化部發布了首個「數字文化產業」概念的政策文件——《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向社會發出國家鼓勵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明確信號,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產值規模達8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這意味著數字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高度的政策保障,未來將著眼於從人才培養、財稅金融、科技創新等多方面推動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
4. 文化產業該如何轉型
抗日劇本是提醒民眾不忘歷史、奮發圖強的文化載體,然而近來,抗日劇卻越來越變了味,「全裸女」、「手榴彈炸飛機」、「手撕鬼子」、「用鷹爪功、鐵砂掌、綉花針殺鬼子」等大尺度、滑稽、離奇的情節驚現於抗戰劇劇情中,抗日戰場儼然成了武林大比拼。電視劇粗製濫造、娛樂苦難,其程度已經令觀眾忍無可忍,央視評論稱「一部接一部抗日劇是比著看誰俗、爭著看誰二」。難道這些投資人、製片人、導演都傻了、瘋了嗎?明明滑稽搞笑的場面卻沒有覺察?筆者認為,究其原因,這乃是文化產業轉型之陣痛。正如目前國內其它很多產業一樣,只要投資回報率高,投資「短、平、快」,則「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的一窩蜂通病立即生效,抗日劇目前的井噴正是此前抗日劇高收視率、高回報率的一種延續,是文化產業產能過剩的表現。對於新興的文化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宏偉目標,並在黨的「十八大」中明確提出 「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經濟路線。透過「抗日劇事件」,拷問政府如何在文化產業市場中發揮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筆者愚見,政府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管理,避免文化市場「先天不足」,促使文化產業順利轉型升級。一是逐步建立完善的文化產業市場准入制度。摸清文化市場現狀,理順各個分支,凡是違背社會主義價值觀、不符合真善美、內容不積極健康的作品,進行清理整頓;設立一定門檻,避免此類產品進入市場。二是建立健全文化產業審查監督機制。借鑒製造業已有的經驗,建立文化產業行業規范、製作流程以及產品質量審查制度,真正實現政府審查;集思廣益、發揮公眾監督等作用。三是鼓勵文化產業適度競爭,獎優罰劣。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為行業樹立標桿企業和標桿產品,發現和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公司或產品,使其具有足夠的國內國際競爭力。
5. 加快國有文化企業轉型升級,不斷做多大做強
一要堅持解復放思想、制更新觀念,把文化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二要科學定位、整合資源,形成地方優勢特色文化產業;三要突出重點、項目帶動,提升文化產業發展層次;四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產業轉型升級基礎。
從根本上講,文化建設是人的建設,通過文化的塑造力量,塑造出具有較高文明素質和高尚人格以文化培育城市轉型發展,以文化旅遊促進環境再造,以文化構建和諧幸福社會。總之,通過文化這個切入點,通過挖掘提煉一種獨具南海特質的文化精神,使文化在與產業、城市、環境乃至社會轉型的融合中,起到引領作用。
的人,這顯然是單純的文化部門所承載不了的。
6. 如何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一、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認識
轉型升級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在市場經濟中,消費的轉型升級是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因此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自然是轉型升級的主體。而企業也只有通過不斷的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勝出。一般而言,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是一致的,比如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會提升企業和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水平。但企業因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與產業、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要求相反的選擇,比如很多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可能更多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而不是企業的責任。對產業而言,轉型升級是在充分發揮企業主動性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業內資源,吸引新增資源,吸納其他產業轉移的資源,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自身的發展。同時符合科學發展需要的產業轉型升級也是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會增加一個地區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這種「軟化」經濟的作用對於經濟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而經濟的轉型升級,則包括不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城鄉經濟的平衡發展,對集約化發展方式強調等方面的內容,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結果的集中體現。
作為一個產業,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指依託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復合型的旅遊需求為出發點點,以提升服務質量為落腳點,通過旅遊企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新型旅遊產品的創造,通過政府部門對旅遊發展方式的引導,對旅遊經濟運行的監管,進而實現旅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旅遊市場明顯凈化、遊客滿意程度明顯增加,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作用明顯增強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得到全面體現的過程。
在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比政府更能發現和捕捉市場機會。因此對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決不能越俎代庖,試圖取代旅遊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主體地位。比如,旅遊行政部門倡導多年的汽車旅館、自駕車營地建設,旅遊企業反應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市場目前在中國還並不成熟,因而很難吸引資金的大規模進入。而先前並沒有引起旅遊行政部門注意的經濟型飯店,最近幾年卻吸引了大量的資本,並在市場上火得「一塌糊塗」。兩廂對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當然,旅遊行政部門雖然不是轉型升級的主體,但是在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遊供給涉及各個環節,其中也不乏公共產品的投入(比如景區道路的建設),因此單靠分散的企業,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有較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旅遊部門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遊公共產品投入。再比如,旅遊市場秩序會對旅遊消費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單個旅遊企業理性的選擇是根據市場來確定自己的經營行為,而很少有動力和有能力去改變市場運行的規則。因此如果市場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劣幣驅除良幣」,這無疑不利於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旅遊行政部門和其他維護市場秩序的部門一起,創新監管方式,實現旅遊經濟的健康運行。
此外,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意味著旅遊企業的有些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應該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可能會要求旅遊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會降低企業的利潤率。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必要的條件;應該引導旅遊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應該深入了解旅遊市場的發展變化,把握遊客和旅遊企業的需求,因勢利導,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來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轉型升級的主體是旅遊企業,但旅遊部門應該成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大的方面說,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伴隨著旅遊發展的全過程。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由於內外條件的變化,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明顯加快,可以說,旅遊業正在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前夜。正因為此, 2008年,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推進轉型升級被作為國家層面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也為今後數年旅遊業的發展確定了基本的目標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認識轉型升級的一系列問題,在當前這個旅遊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顯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背景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旅遊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為下一階段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時期,旅遊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這些機遇也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一是在發展環境上,地方政府對旅遊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按照經濟學家張五常的解釋,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而以遊客流為載體,形成的服務流和物料流,帶動的資金流和人才流,拉動的信息流和商務流,創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對提升地方競爭力發揮了獨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為此,各地政府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增加消費,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把旅遊業作為促進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地方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繼四川省之後,多個省市召開黨政一把手參加的旅遊發展大會。海南提出了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宏偉目標,形成了省委書記任國際旅遊島領導小組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組織架構,這種重視程度,在中國旅遊發展史上可謂空前。受日本「觀光立國」思想的啟發,河南推出了「觀光立省」戰略,而廣東、雲南等地也在旅遊業體制機制改革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各地旅遊業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發展條件上,支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巨大的改變,生存性消費在整個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減少,發展性消費、享樂性消費的比例則會顯著增加,而旅遊消費無疑會成為這輪消費結構轉變中的一大亮點。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進一步落實,旅遊自身消費的結構也會發生進一步變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旅遊會變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遊產品,也因逐漸增加的中高收入階層,而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中央新增的4萬億投資中,有1.5萬億投入了以機場、鐵路、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當中。交通條件的改善無疑會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這標志著中國正在大步邁入「汽車王國」的時代,這意味著自駕車旅遊等相關旅遊業態的發展將面臨著巨大的機遇,這同樣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發展潛力上,推進旅遊轉型升級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釋放。醫療改革的穩步推進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居民的看病壓力,這有利於增強居民對包括旅遊在內的消費信心。而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也將會對旅遊市場的繁榮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表現
當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很多新的內容,這也構成了現階段旅遊發展的重要特徵。總體來看,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很難用單一的模式進行描述。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是從旅遊產品看,盡管觀光旅遊仍然是我國旅遊市場,特別是大眾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場的唯一主體,休閑度假旅遊、特種旅遊、康體旅遊、商務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同時像東莞等地「商務+溫泉」、「商務+高爾夫」等旅遊模式的出現,標志著各種旅遊產品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從旅遊市場看,已經完成了從入境旅遊一枝獨秀到入境、國內、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進程之中,國內旅遊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對於擴大內需的獨特作用,正在中國三大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遊不僅對於平衡貿易,緩解經濟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許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潤來源;此外,中國公民在出境旅遊之前和之後在國內發生的消費(比如為出境旅遊而在國內購買的一些旅遊用品),同樣也對擴大內需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從旅遊方式看,在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旅遊繼續穩步增長的同時,散客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方式的主體。特別是自駕車旅遊的興起,使得旅遊方式的總體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俱樂部旅遊、網上拼團旅遊等新的旅遊方式在年輕人中也是大受歡迎。
四是從旅遊運營方式看,信息化對於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可以預見,未來信息化對旅遊者的出遊方式、旅遊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管理方式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順應這一潮流,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
五是從旅遊者的訴求看,由於旅遊次數的增加和旅遊經驗的成熟,其對旅遊產品、旅遊服務的要求明顯提高。過去「西遊記宮」式的產品已經不可能有市場空間,一般化的旅遊服務也更難贏得旅遊者的認同。這迫使旅遊經營者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服務質量。而這也成為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四、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要求
無論對旅遊企業還是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是滿足遊客多樣化和更高標準的旅遊需求。因此,遊客旅遊需求的滿足程度和遊客對旅遊活動的滿意程度不僅是評價旅遊企業經營好壞的重要標准,同樣也是衡量旅遊行政部門工作優劣的基本依據。
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就是要使旅遊產品的結構適應旅遊消費轉型升級的需要,而這可以通過旅遊企業的自由競爭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積極引導來實現。要增加遊客的滿意度,核心在於提高旅遊的服務質量。對旅遊業轉型升級存在的認識誤區之一,是認為旅遊業應該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實,集約化經營,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相較而言,旅遊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產業,雖然旅遊業是一些科技應用的領域(比如主題公園里的高科技游藝設備),但提高科技水平並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旅遊業的主要任務。旅遊發展的優劣與好壞,根本是體現在旅遊服務的水平上。而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旅遊從業人員的勞動素質和服務技能。因此要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像工業抓科技研發一樣抓旅遊業服務質量的提升。應該把促進旅遊服務標准化和特色化的結合,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結合作為提高旅遊服務水平的基本方向。當前,由於過分強調旅遊就業的低門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遊服務質量的總體提升。未來需要採取多種手段,加大旅遊培訓力度,使旅遊服務水平提升成為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五、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思路
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是各級旅遊行政部門今後一段時期的根本任務。當前旅遊業發展不平衡的特徵非常明顯,要把統籌發展作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在統籌的同時,還應該突出重點,努力解決與旅遊發展相關的一些新問題、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遊消費時,既要考慮旅遊需求的激發,更要把重點放在旅遊消費環境的優化上。多年來,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習慣於從增加和優化旅遊供給入手來推動旅遊業發展。這次金融危機,各地紛紛出台旅遊消費券政策,對拉動消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旅遊行政部門從需求入手推動旅遊發展的一次積極嘗試。這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不斷加以發揚。但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影響旅遊需求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收入和時間。而居民收入增長主要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分配方式的變革;從時間看,中國人的假期已處於國際中上水平,進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間有限,而落實帶薪休假,旅遊行政部門雖然在不斷呼籲,但進展如何,也很難預料。至於「旅遊進社區」之類的設想,主要應該是旅遊企業的市場行為,行政部門不宜過多介入。在收入與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潛在旅遊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現實旅遊需求,與旅遊消費環境密切相關。而一個健康的旅遊消費環境不僅有利於增加旅遊消費,同時也能夠給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無論是從工作職能看,還是從現實的旅遊消費環境看,旅遊行政部門都有必要,也應該在優化旅遊環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時,既要考慮經濟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點放到幫助中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旅遊發展上。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中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從目前中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情況,東部地區由於經濟發達,旅遊經濟也相對發達,同時已經基本具備了內生的增長能力。中西部地區雖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旅遊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未來需要從國家層面入手,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旅遊經濟的支持力度。當前,國家正在通過支持東部向中西部「產業轉移」的方式來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同樣的,旅遊行政部門也有必要積極爭取東部向中西部的「遊客轉移」來促進中西部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服務業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發達地區對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一種生態補償。可以考慮通過價格補貼等方式,加大東部地區向旅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發送客源力度。還可以借鑒汶川地震後,北京等地在公交車等媒體上免費宣傳四川旅遊,支持四川旅遊恢復振興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旅遊形象在東部地區公益性宣傳的力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區域旅遊發展之間的差距。
三是在統籌城鄉旅遊一體化發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遊業的提檔升級,更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到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上。自上世紀開始,通過大規模的創建活動,已經有近一半的城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這表明城市的旅遊接待設施和旅遊服務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未來旅遊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應該是進一步完善城市的旅遊功能,增強城市旅遊的個性化、特色化,通過創新旅遊城市的評價辦法,形成促進旅遊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長效機制。最近幾年,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發展迅速,正在成為中國旅遊業,特別是國內旅遊業新的增長點。而另一方面,隨著大批鄉鎮企業的衰敗,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式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僅受到市場的制約,也受到環境的制約。因此大力發展村鎮旅遊,不僅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中國城鄉經濟和諧發展的需要。當前,伴隨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習慣的逐漸形成,以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為主體的城市休閑度假帶正在成為城市居民新增消費的匯聚之地。但是較之城市,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來應該加強對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指導,通過提高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發展水平推進城鄉旅遊的協調發展。
7. 供給側改革大潮下 文化產業怎麼做
當前,我國正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解決供需錯配的問題。對文化產業來說,雖然近年來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5%,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文化產品數量多、精品少;產業結構落後,數字類、創意類業態較少;文化消費與需求不匹配等等。因此,文化產業也迫切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發揮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樹立精品意識
我國文化市場充斥著大量同質和山寨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文化產品附加值低,文化品牌還不夠強大,文化企業的經營模式粗放。以動漫產業為例,國家自2004年開始重視動漫產業,一年批了9家動漫產業基地。政策利好期間,受益者包括以打造動漫產業園為概念的地產商和靠生產大量低質動畫來獲得國家補貼的企業。到2012年,政府補助對動漫企業利潤總額的貢獻率為42.35%。優質動漫產品和企業嚴重缺乏,動漫產業鏈不完整,產業發展乏力。
對比來看,迪士尼此前出品的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火速成為內地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鮮為人知的是,這部作品歷時5年籌備,項目啟動前花了約18個月進行研究,有近500位工作人員參與製作,共繪制了19.7萬張草圖。為了使電影中的64種動物的毛發更加形象逼真,一個幾秒的鏡頭可能耗時數月製作。
用急功近利代替精品意識,成為文化產品粗製濫造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文化供給的質量,首先要樹立精品意識,用精益求精、千錘百煉的匠人精神貫徹始末,才能真正創造出高品質的文化產品,打磨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建立市場核心
文化具有「雙重屬性」和「兩個效益」,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如果不恰當地介入往往會導致企業的專業水平低、市場能力差、產品競爭力弱、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因而,培育優質文化產品、釋放文化產業動能,必須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激活市場主體,建立公平開放、良性競爭的文化市場。
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加速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通過簡政放權、放鬆管制、減輕賦稅等,提高文化市場的開放程度和規范程度。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文化管理體制,打破長期以來文化管理職能割裂、政出多門的情況,實現文化資源跨體制的自由流動整合。
同時,維護文化市場的規范有序還需要依靠法律手段。目前,我國在文化領域的法律建設還相對滯後,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法律體系,提高文化立法內容的覆蓋面和前瞻性,加快推進依法行政。
創新要素驅動
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點。發揮文化產業創新要素的驅動作用,要重點抓好人才、科技、知識產權和資本四大要素。
文化產業是以人力資源帶來創意和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這使得人才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要素。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要求與人才儲備存在較大缺口,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要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制定文化人才戰略,建立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保障的體系與機制,落實保險、獎勵等經濟激勵制度。
在科技方面,要發揮科技對於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積極對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環節進行科技化改造,加速推動文化旅遊、工藝美術、文博會展等傳統業態的轉型升級,培育發展互聯網文化、動漫遊戲、數字出版、3D列印、虛擬現實等新興戰略科技文化業態。
同時,盜版等侵權行為制約了文化產業主體創新創造的積極性。應當要進一步健全和強化知識產權制度,推動知識產權的保護、管理和應用。建立知識產權登記、評估、質押、交易的機制,保障和鼓勵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流通。積極實踐知識產權資本化新模式,探索知識產權登記、轉讓、交易的機制,開發探索版權金融、版權資本化等金融手段,吸引活躍的社會資本進入。
此外,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當前,文化領域與金融資本融合不足,破解金融難題、補齊金融短板,實現文化與金融的有效對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要不斷創新和豐富文化金融產品,擴大融資渠道,拓展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通過制度創新,營造寬松金融政策環境,引導各類資本參與文化領域的PPP模式。建立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加強文化產業融資擔保等瓶頸領域的建設,如推動版權資產評估、質押、登記、託管、流轉和變現機制,建立項目資料庫、投融資服務平台、技術金融孵化機構等。
8.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遇到的問題都有哪些
簡單來說就是以下幾點:步子邁太大、信心不堅定、目標不靠譜、方法太單一、老思想作怪、內部不統一、團隊搞不定、技術不強悍、體系不完善
一、戰略規劃上大多企業會存在的問題:
1)缺乏長遠發展規劃,沒有清晰的發展戰略和競爭戰略;
2)戰略決策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的決策機制;
3)對公司戰略的判斷僅僅依靠領導者和管理者個人的直覺和經驗;
4)盲目追逐市場熱點,企業投資過度多元化,導致資源分散,管理混亂;
5)戰略目標沒有進行充分分解,也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無法落實到企業的日常經 營管理活動中,成為空中樓閣;
6)缺乏有效的戰略執行手段和保障措施,在組織結構、人力資源規劃、財務政策等方面與戰略脫節。
7)戰略不能為企業運營管控服務,無法通過企業戰略保證企業利潤率
二、目標管理上大多企業會存在的問題:
1)目標管理由員工自己書寫,自己擬定,目標模糊,難易衡量
2)目標與企業戰略脫節
3)日常工作無法與目標管理相結合,目標制定過程缺少溝通與承諾環節
4)沒有形成文化習慣,員工認為擬定目標管理浪費時間,看不見收益,所以排斥目標管理的推行
5)沒有行之有效的目標設置方法,企業人員不知道該如何設置目標
6)針對目標管理的績效評估缺失
7)目標設置後沒有有效的監督措施進行保證,目標無法實施到工作中
三、結果管控上大多企業會存在的問題:
1)員工對於工作應付了事,工作都是例行公事的完成,無法提供有效的結果。
2)員工不會主動完成工作,領導交辦的事情做完了就行了
3)有些員工態度很好,工作也勤勤懇懇,但是始終無法提供出最後的結果。
4)對於工作已任務的心態思考,經常完成了任務就以為是提供給了企業結果。
5)工作沒完成或者工作出現紕漏,常常出現一大堆的借口,就是沒有解決辦法。
6)工作出現問題時,無法理清責任人,常有工作灰色地帶導致企業無法進行管控。
9. 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必要性
《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戰略》提升中國軟實力的根本途徑
表面來看,一個「文化多樣性」的世界是和諧的、合理的,但這只是一個理想的假設。每天都有許多強勢文化的符號在傳向世界各地,同時又有許多弱勢文化符號在消失。這種此消彼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無論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試圖重新崛起,還是中國文化作為一個曾經輝煌而今又明顯處於弱勢的文化再次復興,都將是充滿艱辛的逆流而上。鑒於此,在眾多的研究者把筆墨放在文化產業的集群化、集團化、整合購並、投融資體系、高科技融入等方面的時候,《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戰略》把目光投向了作為文化產業資本動力和營銷路徑以及核心價值的文化因素上,並最終提出了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的三大戰略。
10. 文化產業如何引領結構調整
作為一個製造業高地,在製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高漲正日益成為發展的瓶頸。靠什麼支撐後續發展,續寫崑山高速發展神話? 用崑山市委書記管愛國的話來說:轉型升級是破解發展瓶頸制約的必然選擇,是崑山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如何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做大做強源自強大製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無疑是崑山的一張王牌。」管愛國認為,現代服務業的核心是文化產業,其中間產品和服務是最具創造性的生產要素,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抓住了以文化產業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就抓住了調整供給結構的突破口,就從總供給方面進一步優化了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 小橋流水的周庄吸引了眾多畫家,形成「畫家村」。 崑山以花橋國際商務城為龍頭,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以文化產業為主要內容的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突破金融服務外包、區域總部、展示銷售等領域,全力打造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每年增加1-2個百分點,這些都為發展廣播影視、網路傳媒、數字動漫等都市型文化服務業提供了較好的平台。」崑山市市長路軍說道。 為此,崑山制定了《關於加快崑山市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試行)》等一系列政策。制定了文化產業10年發展規劃,確立數字印刷、創意設計、文化旅遊、網路傳媒和體育服務五大主導文化產業,以及演藝娛樂、廣播影視、數字動漫、會展廣告等7大培育和扶持產業,促進文化產業多元發展。 在財政、土地、人才等方面給予優惠,崑山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從2008年起,崑山每年設立文化產業引導資金,資助了一大批文化產業項目。去年的文化產業引導資金達1400萬元,是歷年資助力度最大的一次,共有17個項目、6家轉型升級印刷企業從中受益。 2008年以來,110個在建和竣工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總投資近120 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25個、超億元項目9個,49個文化產業項目獲省、市文化產業引導資金3827萬元。崑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崑山軟體園被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國家影視網路動漫實驗園」。金利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真彩文具、福納影視、遠洋數據邁入擬上市企業行列。 據崑山市文廣新局局長姚傳宏介紹,截至目前,崑山市共有文化企業2700多家,從業人員逾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