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有哪些
2018年4月,發改委確認汽車行業將逐步實施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計劃通過5年時間,將汽車行業的限制全部取消。
Ⅱ 國家對民族汽車產業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那幾個方面,將給汽車市場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二○○九年八月十五日 頒布的汽 車產業發展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 第 8 號 汽車工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伴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有關法律法規也頻頻出台,2003年10月3日《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施行;11月12日《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頒布並施行。進入2004年,政策出台的力度和頻度更大更快,3月15日《缺陷汽車召回管理規定》正式發布(2004年10月1日實施);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6月1日《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問世;7月《缺陷汽車召回管理規定》的配套辦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系統管理辦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專家庫建立與管理辦法》、《缺陷汽車產品調查和認定實施辦法》、《缺陷汽車產品監測與實驗監督管理辦法》出台;7月27日《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頒布(2004 年9月1日起實施);8月18日《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公布(10月1日起實施);10月28日《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准》頒布,這是政府首次以技術法規的形式,對乘用車輛(包括轎車、輕型客車和多功能運動型車輛)的燃油消耗進行控制(2005年7月實施)。9月23日,商務部推出了《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和《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而《構成整車特徵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即將出台,這使得產業政策中的「不得用進口汽車和進口車身組裝汽車替代自產產品進行認證,禁止非法拼裝和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流入市場。」與即將出台的「辦法」共同築成了保護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技術壁壘;10月25日,商務部推出了《汽車貿易政策》(徵求意見稿)。所有這些都對我國汽車工業走向成熟和汽車消費走向理性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在這一系列法律法規中,汽車產業政策的重新頒布、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的問世、《汽車貿易政策》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准》的出台影響最為強烈。 (一)新汽車產業政策問世 汽車工業一直以來隸屬於原機械部管理。其間經歷了一汽、二汽、重汽計劃單列,中汽公司被撤銷,成立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重組。到1993年,成立汽車司並入機械部,中汽總公司管理職能取消。之後,隨著機械部的撤銷,管理汽車的工業部門便徹底消失。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振興汽車工業,國家仿效日本的產業振興辦法推出了第一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1994年)。 1. 新汽車產業政策出台的必要性 首先,由於1994年汽車產業政策與我國加入WTO的相關精神和我國所做的承諾是矛盾的。其次是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外資進入的速度、力度和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合資、重組明顯加快;再次是受高利益驅使,國際國內資本紛紛進入汽車產業,甚至導致了汽車工業發展向組裝型的不良方向發展的傾向。最後是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很多相關經濟問題,比如能源問題、交通問題、環保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迫使新的產業政策盡快出台。 2. 新產業政策的主要特點 與1994年的產業政策相比,新產業政策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鼓勵扶持國內汽車產業集團化發展、堅持鼓勵生產和消費節能環保型汽車、鼓勵研究開發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新型燃料汽車、堅持合資企業50%的主體控制以及堅持同一家外商同一品牌不得建立兩家或以上的合資企業的原則沒有發生變化。二是首次提出鼓勵汽車技術的研發,增強其核心競爭能力;明確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汽車整車企業退出辦法;建立汽車生產的准入管理制度,提高准入門檻;改革以前審批式為主轉變為備案,合審兩種方式;提出了企業自主開發政策,把研發擺在重要位置;取消了外匯平衡、國產化比例等要求。三是強調了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 3. 新產業政策要點 取消了外匯平衡、國產化比例和出口實績等要求:新政策指定大連新港、天津新港、上海港、黃埔港等四個沿海港口和滿洲里、深圳(黃崗)兩個陸地口岸,以及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對符合整車特徵認定的按整車徵收關稅。 新汽車項目投資門檻大幅抬高:新建汽車生產企業的投資項目,項目投資總額不得低於20億元人民幣,其中自有資金不得低於8億元人民幣,同時要建立成品研究開發機構,且投資不得低於5億元人民幣。此外,新建乘用車、中型載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應包括為整車配套的發動機生產。而新建車用發動機生產企業的投資項目投資總額不得低於15億元人民幣,其中自有資金不得低於5億元人民幣。新建汽車生產企業投資總額下限20億元人民幣。新建投資項目的生產規模不得低於:重型載貨車1萬輛;乘用車:裝載4缸發動機5萬輛;裝載6缸發動機3萬輛。對轎車項目仍需進行最嚴格的審批,並且審批許可權上調到國務院。對除發動機外的汽車零部件基本放開。 汽車工業投資項目實行備案和核准兩種方式:新政策對新建汽車、農用車及發動機企業及跨產品類別生產汽車整車產品實行核准制,並對投資的資金規模、產能下限等給出了具體要求。對實行核準的投資項目由省級政府投資管理部門或計劃單列企業集團報國家發改委審查,其中投資生產專用汽車的項目由省級部門核准後報國家發改委備案,新建中外合資轎車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報國務院核准。 行業准入制度:建立統一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的准入管理制度。符合準入管理制度規定和相關法規、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並通過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道路機動車輛產品,予以公告。 建立行業退出機制:「對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汽車生產企業(含現有改裝車生產企業)實行特別公示。該類企業不得向非汽車、摩托車生產企業及個人轉讓汽車、摩托車生產資格」。 鼓勵汽車企業集團化發展,通過企業間的兼並重組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首次提出力爭到2010年有幾家大型汽車集團跨入世界500強的目標。國家繼續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與國外汽車集團聯合兼並重組國內外汽車生產企業。 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企業自主開發產品的科研設施建設投資凡符合國家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有關稅收規定的,可在所得稅前列支,同時承諾將盡快出台鼓勵企業自主開發的政策。鼓勵汽車企業制訂品牌發展計劃,並實行品牌經營戰略。 另外,鼓勵私人汽車消費,引導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積極開展電動汽車、車用動力電池等新型動力的研究和產業化,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技術和轎車柴油發動機技術也成為新產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業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並報國務院批准,現予以發布,並於發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頒布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根據國務院國函〔2004〕30號文件批復從即日起停止執行。 主任馬凱 二〇〇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為適應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內外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推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全面提高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對汽車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特製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通過本政策的實施,使我國汽車產業在2010年前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Ⅲ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首個配套實施細則是
為落實《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2004年第8號令)關於汽車生產回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答管理的規定,2004年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的通知》(發改辦工業[2004]1101號),提出了備案管理的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落實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2009年國務院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文件的相關規定
Ⅳ 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哪些相關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補開始發放
受今年年初「騙補核查」影響,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延遲發放,導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狀態。今日(12月2日)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已經收到「國補」發放通知,除企業提出申訴的部分外,其餘將於近期發放。
9月份,財政部通報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專項檢查情況,其中有多家車企存在虛構銷售、有車缺電、領補後閑置的情形。據媒體揭露,有些車企為了騙補,把電池重復安裝在不同的車殼上,然後「賣」給子公司,找政府反復領補助。這樣的「空殼車」,莫說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但部分車企為何忙於騙補?
作為有形的手,產業政策都有相應的著力點,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車補助思路偏向鼓勵銷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准中,對純電動客車的補助只看車身長度,車越長,補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車賣出去,就能拿補助。
這樣的著力點有些「找偏了」,容易導致企業重銷售而不重研發。對於騙補車企來說,把車「賣」出去就能賺錢,為什麼還要多花錢搞研發?而那些真正投入資金搞研發的企業,即使有政府補助,也會覺得在競爭中吃了虧。
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一個全行業、系統性的核心難題,就是動力源(11.680, -0.25, -2.10%)轉換的問題。這既包括「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的效率與安全等技術問題,也有應用場景的問題,如鋪設充電樁和換電站、充電介面統一標准等。
經驗表明,光靠鼓勵銷售,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政策著力點可以考慮向研發端和基礎設施搭建上傾斜。我們看到,2016年的純電動客車補助政策不再只以車身長度為准,而是增加了「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純電動續駛里程」等科技指標,這些改變才真正有助於那些研發型企業成長。
「當潮水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隨著我國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端的財政補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補助存活的企業必將被市場淘汰,技術才是立足市場的根本,真正致力創新的企業必將贏得競爭。
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有哪些
4月29日,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聯合下發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出台,在未來5年,補貼額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補貼額度逐年下降,享受補貼的車輛標准逐年提高,同時,政府對汽車企業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斷降低,顯示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具體的退坡辦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新能源車型補貼標准都實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補貼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貼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對象依然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但對車輛的技術要求進一步提高。其中,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門檻由之前的80公里續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對車輛的最高時速也要求不低於100公里/每小時。http://www.okeycar.com/
Ⅳ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發展政策
汽 車 產 業 發 展 政 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
第8號
《汽車產回業發展政策》答已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並報國務院批准,現予以發布,並於發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頒布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根據國務院國函〔2004〕30號文件批復從即日起停止執行。
主任馬凱
二〇〇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汽 車 產 業 發 展 政 策
為適應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內外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推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全面提高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對汽車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特製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通過本政策的實施,使我國汽車產業在2010年前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Ⅵ 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主要有什麼特點
形成完整的、覆蓋全產業鏈的戰略合作激勵政策。要改變以往側重於整車製造組裝的局面,政策著力點要向全產業鏈的戰略合作延伸,並給予相應的激勵政策扶持。例如,應鼓勵中外雙方合資成立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在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加高效和完善的融資服務外,可以適度放寬經營業務范圍,向融資租賃、保險等業務領域延伸,以有利於中方企業可以近距離地從中學習到外方在各種汽車金融業務領域里的先進經驗。深化在車聯網等智能化應用等領域的合資合作。在各地智能交通和車聯網等產業規劃中,要鼓勵外資企業全面進入,利用內資企業在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網路優勢,將車載智能系統等納入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領域,並給予財稅、研發資助等激勵政策。
鼓勵合資企業全面融入戰略聯盟,充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要鼓勵合資企業全面參與國內車身輕量化、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料汽車、車載智能系統等領域的各種技術聯盟和產業聯盟,積極發揮合資企業在技術、人才和標准等方面的優勢,使技術聯盟和產業聯盟不斷做大做強。政府可以給予戰略聯盟以資金、稅收、場地、信息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也可以戰略聯盟名義參與投標活動。要鼓勵合資企業成立獨立的研發機構,與國內汽車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科研合作,瞄準一些重要的基礎性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項目及產業化為依託,開展聯合開發活動,促進研發成果的產業化。合資企業可以在聯合開發活動發揮骨幹作用。鼓勵合資企業組建獨立研發機構(有可能是非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從事全球最先進技術的研發並為中外廣大客戶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鼓勵合資企業參與產業重組,完善外資並購審查制度。在完善產業優化重組和企業退出機制的基礎上,鼓勵合資企業全面參與汽車產業重組。國家應考慮在外匯、稅收、信貸、清算、人員安置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同時,要完善外資並購的審查制度,對於控股性的兼並收購活動,要加強從公平競爭、產業安全、債權債務和外匯管理等角度進行合理審查。
中國汽車走出去戰略處於關鍵階段。
Ⅶ 國家對汽車出台了什麼政策
市場期盼已久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正式出台。從整體政策的框架來看,國家救市的決心凸顯無疑,這對於拉到汽車市場消費者的信心,從而幫助中國汽車行業度過2009年的市場蕭條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國家公布的五項具體政策來看,對於細分市場的影響還是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同時對於此次救市的長期影響,更需要冷靜評估。
這次出台的政策第一條,就是大幅度調低1.6排量以下車型的車輛購置稅。不過,有些出乎預期的是,這次的車輛購置稅的減免,並不是區分1.0以下與1.0-1.6排量兩個細分市場而出台不同的減免政策,而統一為減免按照5%徵收。這種減免無疑對於1.6以下市場的活躍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仔細分析起來,這個政策或許促進的將是1.0-1.6排量的細分市場,而對1.0排量以下的細分市場所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因為,從中國汽車市場目前的消費結構來看,這兩個排量區間是兩個不同的消費市場,他們的消費特點、收入水平、購買能力、區域分別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目前,由於中國消費者的本來消費傾向就更傾向於1.0-1.6排量區間車型的消費,其佔到整個市場消費的比重也最大,而這次的稅收減免無疑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微型乘用車市場或許在整個市場結構中的比重更呈現下降趨勢。
不過,國家對於農民購買1.3升以下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補貼,倒是對於威客市場的一大利好。
而對於農民報廢三輪貨車以及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的補貼政策,都同時加快農民淘汰舊車購買新車的節奏,這無疑都會拉到汽車整體市場的回暖。特別是對於某些本土企業的刺激作用更為積極。
這種政策加速新車換購的過程,同時會加快二手車市場的發展,農民擁有更便捷的交通工具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而這也和國家此前對於加速農民城市化發展速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相呼應。
不過,第五條與第三條的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發展自主品牌,只是原來產業政策的再次強調和延續,目前還並不清楚國家到底如何來從資金和政策上拿出什麼具體的行動措施。
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則存在著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如何側重的問題。作為國有企業的股東,國家自然應該更傾向於支持國有企業的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但是從市場或者技術的角度,似乎有些民營企業更走在了前頭。那麼是支持民營企業更多一點,還是支持國有企業更多一點,這關乎到未來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發展的前途問題。
Ⅷ 我過出台了哪些與汽車有關的政策措施對汽車行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無非就是稅收減免,
使用補助,
結果是汽車行業畸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