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產業鏈及其意義,以及如何完善產業鏈的發展
近年來,「產業鏈」這個名詞在報刊和文獻上頻繁出現,如:紡織產業鏈、啤酒產業鏈、生態產業鏈、服務產業鏈等,應用非常廣泛,但有關產業鏈的概念基本還未明確提出。筆者認為,產業鏈可以定義為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產業集合,這種產業集合是由圍繞服務於某種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為基礎、相互依存的產業所構成。從現代工業的產業鏈環節來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間產品生產、製成品組裝、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實際上,任何產業都能形成一條產業鏈,現實社會中存在著形式多樣的產業鏈,而且眾多產業鏈會相互交織構成產業網。
產業鏈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產業鏈包括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所有企業集合,涉及到相關產業之間的關系;
狹義的產業鏈則重點考慮直接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企業集合部分,主要關注產業內部各環節之間的關系。
經過初步研究,筆者認為產業鏈一般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徵:
①構成產業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它們在技術上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上游產業(環節)和下游產業(環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物質、價值方面的交換關系,且它們之間具有多樣化的鏈接實現形式。
②產業鏈上的各個組成部分呈現出分離和集聚並存的趨勢,它們存在著技術層次、增值與盈利能力的差異性,因而就有關鍵環節和一般環節之分,而且各個組成部分對要素條件的需求具有差異性,這就導致了產業鏈的戰略環節存在區域差異性。
③產業鏈受產業特徵及發育狀況影響,存在繁簡程度的差異性,同時產業鏈之間相互交織,往往呈現出多層次的網路結構,存在主鏈條、次鏈條的區分,而且這些鏈條都處於一定的外部支撐環境之下。
㈡ 請問「產業鏈」怎麼理解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來學中的一個概念源,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產業鏈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
(2)產業鏈鏈長辦公室擴展閱讀:
產業鏈作用
1、有利於企業成本的降低。
2、有利於新企業的出現。
3、有利於企業創新氛圍的形成。
4、有利於打造「區位品牌」。
5、有利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㈢ 為什麼產業鏈長就要集聚
產業鏈就是形成的一個關鍵領域的紐帶,他們之間是一個整體,離開一部分,另外的部分就無法運轉。
㈣ 請結合實際,闡述銅仁在「十四五」時期應該怎樣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從而推動
「十四五」時期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大意義,這個問題不能僅僅理解為一般的產業層面的中觀甚至微觀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具有宏觀意義的全局問題。一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對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有現代化經濟體系支撐,而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最為關鍵的是由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供應鏈組成的現代產業體系。因此,通過增強創新能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向高附加值延伸、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從而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就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問題。二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也是我國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確保我國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影響,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著巨大挑戰,產業鏈中斷、產業鏈外移等風險不斷加大,產業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全球價值鏈分工時代,一個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主要體現為該國企業整體上參與全球價值鏈產業分工中所處地位以及對構建全球價值鏈所擁有的治理能力或者控制能力。雖然我國產業整體規模巨大,已經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比較低,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位於中低端。在全球化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趨勢不斷強化的背景下,一系列「卡脖子」環節問題日益凸顯,這成為制約我國產業安全的關鍵原因。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沒有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也就無法真正保障產業的安全,進而無法保障國家總體安全。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產業鏈水平是體現一國經濟實力和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揮後發優勢,成功融入全球產業鏈並形成上下游完備和產業集群的優勢,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全球產業鏈趨勢看,受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部分企業意圖將產業鏈從我國轉移出去,尚還未形成明顯趨勢。但發達國家普遍進行再工業化,將使全球產業鏈布局更加註重安全可控。受技術進步和服務化的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響應速度加快且更加智慧化,產業鏈中的金融業務也會更加重要。從我國產業鏈發展態勢看,短期疫情對我國產業鏈存在一定限度的影響,中長期我國處於從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生產環節向中高技術產品環節攀升,從參與融入全球價值鏈向主動塑造和影響全球價值鏈攀升的「兩個攀升」關鍵時期。「十四五」時期我國產業鏈發展的思路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的要求,充分利用擁有全球最豐富最復雜產業鏈的優勢,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快推動產業鏈向生態化、智能化、數字化、平台化、國際化以及多業態融合的方向發展,提升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協同性,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分工體系。
我國參與全球產業鏈的進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之前,這段時期的工業化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在封閉條件下實行進口替代戰略,我國基本不參與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分工。二是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首先開放沿海城市,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的遷入。利用人口紅利等比較優勢吸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2001年加入WTO之後,進一步推動我國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我國從全球產業鏈中的邊緣角色逐漸轉化為全球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且貿易總額和貿易差額在加入WTO後也出現顯著上升,外需一度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2007年之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在下降,而世界對中國的依存度在上升。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編制的「MGI中國—世界經濟依存度指數」結果顯示,綜合考慮貿易、資本和技術三個方面,世界對中國經濟依存指數從2000年的0.4增至2017年1.2,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在2007年達到最大的0.9,到2017年下滑到0.6。得益於不斷提升的生產能力和龐大的內需市場,全球正在更加依賴中國製造和中國市場。
從經濟循環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主要環節看,目前中國經濟循環不暢的主要表現之一在於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高,造成產業供給質量不高、不能有效滿足消費者對消費品轉型升級的要求,使得生產和消費之間、供給和需求之間不能很好地實現動態匹配。因此,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定要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從而提高供給質量、打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