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基層文化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困難應如何解決
一、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認識上不強,領導重視力度不夠。一是認識不到位。鄉鎮部分領導幹部只重視經濟建設,不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認為「文化站關一年門不會有人上訪,縣里也無人追查」,沒有認識到文化與經濟的辯證關系。二是對「大文化」的理解不夠,沒有意識到文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是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的大范疇,存在著文化建設只不過是唱唱歌、跳跳舞、逗笑搞樂、鬧著玩、尋開心的認識誤區。
(二)農村文化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難以開展。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基礎還相當薄弱,農民文化生活還十分單調,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更亟需加強,不良的文化現象有所抬頭,農村文化事業任重道遠。一是文化隊伍建設沒有加強和提高,整體文化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業務不精、事業心欠缺;二是群眾年齡結構嚴重失衡。由於農村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婦女、兒童、老年人,他們既要看孩子、做家務、還要忙田地里的農活,且居住分散,交通閉塞,通訊工具落後,無時間、無條件、無能力參加更多有益文化活動;三是工作作風與工作方式沒有與時俱進,沒有開展和創作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活動和作品來滿足發展中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三)管理體制不順,文廣站合並後不能形成合力。鄉鎮文化、廣播兩站進行了合並,目的是有利於「大文化」資源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充分發揮文化和廣播的優勢。但根據調查的情況來看,由於機構改革後,受編制與經費的約束,精簡人員數量較大,很多文化工作者易崗他就,個別鄉鎮甚至撤銷了文化廣播工作站,有些鄉鎮即使有文化站也是照顧領導的關系,安排了些非專業人員在崗,人員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工作無頭緒、目標不明確,造成了部分農村文化工作開展不力,一些封建的、落後的思想在農村有蔓延的趨勢。
(四)經費投入少,隊伍建設令人擔憂。一是全縣約60%的文化基層單位和鄉鎮文化廣播工作站陣地陳舊落後,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二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部分鄉鎮對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很少,致使文化工作舉步維艱,就根本無力開展文化活動。三是專業人員流失,後備人才匱乏。
二、抓好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一)按照「先進文化」的要求,提高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農村文化建設是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文化建設的滯後,到一定階段必將影響和阻礙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抓好農村文化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和提高農村整體發展水平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提高認識,著力解決「一手硬、一手軟,說起來需要、干起來不要」等問題。一是要通過確立和實施「大文化」理念,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繁榮是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推動農村經濟持久發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提高農村群眾整體素質、樹立新世紀農民形象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執政為民,強化發展意識;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大文化」思想的宣傳,使全社會都參與到關心、支持農村文化工作中來。
(二)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改變文化和機構體制的問題,確保政令暢通,就要調整和出台適合我縣實際的文化改革方案。撤銷文播站機構的鄉鎮應立即恢復,配齊配強鄉鎮文播站長,要定期培訓,通過各種形式的考核、評選和比賽發展和培養更多的業務骨幹。要徹底打破文化專業文化部門辦、文化產業文化人自身經營的格局,鼓勵社會辦院園,推動文藝團體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走產業化的路子。要正確處理好公益性和經營性的關系,在保證文化公益性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可適當開展有償服務,要堅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方針,逐步把文化產業辦成集教育、科技、旅遊、文化為一體的綜合產業
⑵ 如何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高度重視鄉村文明在中華文明體系中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培育鄉村文化原創力。「記住鄉愁」與「實現中國夢」成為中國在守住傳統與開拓未來中展翅高飛的兩翼。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文化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培育有利於鄉村文化生產力要素,推動文化科技、文化企業、文化金融進入鄉村文化產業,積極構建鄉村文化市場的現代體系,利用PPP模式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特色工藝、節慶會展、表演藝術等傳統文化產業,推進鄉村文化藝術創作計劃,組織大地藝術、花田藝術等自然生態藝術展覽,積極拓展具有特色鄉土題材的影視、出版等現代文化產業,提升發展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的新興文化產業,實現遺產保護、藝術創作、傳媒推廣和功能創意的有機統合,打造鄉村特色文化產業。
⑶ 如何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城鄉融合、協調推進、產業融合、文化守護和改革創新的國家戰略,對於加快推進鄉村文化發展與建設具有深遠意義,應該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文化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培育有利於鄉村文化生產力要素,推動文化科技、文化企業、文化金融進入鄉村文化產業,積極構建鄉村文化市場的現代體系。
希望鄉村文化產業可以蓬勃發展!
⑷ 城鄉融合對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有哪些
一、縮小城鄉文化差距,使農村文化產業得到更多支持
二、豐富農村文化產業的內容,促使其多樣化發展
⑸ 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意義是什麼
1,結合材抄料說明我國大襲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民族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②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④有利於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⑹ 如何培養村莊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種主要還是帶動力,抓典型,鄉村愛情上
⑺ 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途徑有哪些
一方面表現為過度利用和浪費資源,使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文化資源需要開發,如果不開發利用,就只能像深埋在地下得不到開採的自然資源一樣無法實現其價值。但一哄而起、盲目殺雞取卵式的開發,過度利用資源、不計代價和不顧未來的短視發展,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和破壞。許多文化資源特別是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文化資源、自然景觀資源等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它們往往是不可再生或很難再生的,這些文化資源應該永續利用、代代共享,決不能走「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路子。但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保護不足、利用過度的傾向,這是影響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硬傷。另一方面是,無論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市場的開拓,都存在「一錘子買賣」的問題,搞短期行為。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搞一些庸俗乃至非法的東西;或是一味追求低成本高速度,粗製濫造,「假、冒、偽、劣」的文化產品泛濫。其結果必然是失去市場。為有效開發和利用文化資源,抗拒「眼球經濟」的短視和浮躁,迫切需要我們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從長計議,防止短視發展及其危害。
⑻ 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遵循哪些規律
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以下功能:
1、 可以規模化生產。即可以按照一定版的工業化標准對農村文化產品權進行批量生產,如民間 飲食、農村手工藝等。
2、 可以市場化經營。農村文化產品具有商業性,大批的農村文化產品要以市場為依託,通 過市場送達消費者手中。
3、 可以復制。農村文化產品必須進行標准化生產,確保公眾享受到符合國家或地方標准和 公眾要求的高質量服務。
4、 具有創造性。就農村文化產業及產品所承載的內容而言,它必須凝結當地人們的創造性 勞動並不斷深化與提升。
5、 具有層次性。農村文化產業具有基礎層(地方文化資源)、核心產業層(地方文化產品)、 和延伸產業層(如民族服飾設計中蘊涵的時尚文化)三個基本層次。
農村文化產業作為 一種新型產業,涉及文化和經濟兩個領域,這種邊緣性和交叉性的特點,決定了研究農 村文化產業時既要以經濟的眼光看待文化,又要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經濟。
⑼ 什麼是農村文化產業
在特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以農民為創作和生產主體,發展傳統手工藝生產、鄉村旅遊等產業,有助於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文化富民,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也具有積極作用。
⑽ 農村文化產業是什麼,具體包括什麼
在特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以農民為創作和生產主體,發展傳統手工藝生產、鄉村旅遊等產業,有助於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文化富民,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也具有積極作用。
我國農村擁有豐富的傳統手工藝遺存,作為產業資源應受到高度重視,建議立足文化生態的高度加強傳統手工藝保護,保護由手藝人、手工技藝、手工藝品、手工藝價值理念等組成的文化生態系統,這是發展當代手工藝產業的基本前提與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