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族行業前途大嗎
水族箱行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發展迅速,每年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持續增長,家庭水族內箱容配備率已達到10%,大有趕超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勢頭。據前瞻研究預測,未來我國水族市場消費將成為世界第一,未來3-5年內水族行業將邁入1000億市場。
現階段水族市場的主要品牌都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主要銷售渠道為花鳥市場,由於大家的產品無論在外觀上還是在功能上都差不多,所以中低端市場競爭極其激烈,各品牌只能打價格戰,導致利潤極低。與此同時,山寨品牌,作為企業也對中低端市場造成極大沖擊,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客戶不滿,競爭無序。
中國不斷擴大的中高端消費群體,成為水族行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可見中國水族市場消費潛力有多大!
『貳』 怎樣認識和理解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現狀
1.海洋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我國海域遼闊,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海洋資源種類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氣、固體礦產、可再生能源、濱海旅遊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萬多種,海洋魚類3000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論蘊藏量6.3億千瓦;濱海旅遊景點1500多處;深水岸線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處;灘塗面積380萬公頃,水深0~15米的淺海面積12.4萬平方公里。此外,在國際海底區域我國還擁有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
2.海洋經濟發展的社會條件日趨完善。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把海洋資源開發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振興經濟的重大措施,對海洋資源與環境保護、海洋管理和海洋事業的投入逐步加大。為規范海洋開發活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國家先後公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全民海洋意識日益增強。沿海一些地區邁出了建設海洋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步伐。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3.海洋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近20年來,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對海洋產業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為海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九五"期間,沿海地區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累計達到1.7萬億元,比"八五"時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長16.2%,高於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據統計,2000年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2297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6%,占沿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內生產總值的4.2%。海水養殖、海洋油氣、濱海旅遊、海洋醫葯、海水利用等新興海洋產業發展迅速,有力地帶動了海洋經濟的發展。我國海洋漁業和鹽業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業世界第三,商船擁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數量及貨物吞吐能力、濱海旅遊業收入居世界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海洋經濟發展缺乏宏觀指導、協調和規劃,海洋資源開發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海洋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海洋產業仍處於粗放型發展階段,海洋科技總體水平較低,一些新興海洋產業尚未形成規模;部分海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近海漁業資源破壞嚴重,一些海洋珍稀物種瀕臨滅絕;部分海域和海島開發秩序混亂、用海矛盾突出;海洋調查勘探程度低,可開發的重要資源底數不清;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相對落後。
『叄』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已經發布。那麼,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都有哪些特點,請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的解讀。
2019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高,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取得顯著成效,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海洋經濟總體實現穩步增長
海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十年間翻了一番。海洋經濟「引擎」作用持續發力,海洋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2%,高於國內生產總值0.1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20年連續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3年穩步上升,2019年超17%。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海洋服務業「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2%、35.8%和60.0%,與上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海洋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連續9年穩步提升,拉動海洋生產總值增長近5個百分點,對海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5%。2019年濱海旅遊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8086億元,比上年增長9.3%。
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海洋油氣增儲上產態勢良好,海洋原油生產增速由負轉正,扭轉了2016年以來產量連續下滑的態勢,產量4916萬噸,比上年增長2.3%;海洋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達到16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4%。海洋交通運輸業平穩增長,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6427億元,比上年增長5.8%;海洋貨運量36億噸,增長8.4%;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92億噸,增長4.3%。海洋船舶工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國造船完工量3672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6.2%;全年實現增加值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隨著海上風電補貼政策窗口期的臨近,海上風電並網裝機容量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計並網容量達59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3.4%。
區域海洋經濟不斷壯大,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分別為26360、26570和3648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持續發力,南部海洋經濟圈持續領先,2010年以來其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名義增速達12%以上,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長到2019年的41%。
海洋經濟對民生改善的貢獻日益增強
海水產品保障方面,海洋漁業穩步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水產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能源供給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發現大型油氣田,探明超千億方天然氣地質儲量、超億方凝析油地質儲量,可供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總裝機規模達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塊化潮流能機組連續運行時間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滿足900戶海島居民日常生活用電。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線貫通;220千伏珠海疊泉輸變電工程海底電力隧道全線貫通。生活品質提升方面,郵輪旅遊呈回暖態勢,全國郵輪碼頭出入境旅客近413萬人次,從2019年5月起,連續8個月降幅呈現收窄趨勢。
海洋對外貿易總體向好發展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我國不斷提高涉海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提高海洋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海洋對外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持續擴大,我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海運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4.6%,其中,出口增長6.7%,進口增長1.6%。我國海運出口同比略增,海運出口貿易總額為166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趨勢向好,重點監測的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3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6%,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國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萬修正總噸,比上年下降0.6%。
海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對海洋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實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萬噸的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海洋生物醫葯業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治療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症)的海洋葯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17年來全球抗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無新葯上市的空白,成為全球第14種海洋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球首個波浪能裝機達120千瓦的養殖平台「澎湖號」交付使用,可提供1.5萬立方米養殖水體。海洋船舶領域取得新成績,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首航南極,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凱征」輪交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涉海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重點監測行業中新登記涉海企業共2.3萬個,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實有涉海企業比上年增長10.7%,連續4年增長過萬。其中,海洋旅遊業實有企業基數大、增長快,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海洋技術服務業等高技術產業實有企業數量增速較高,5年來年均增速分別為39.9%和20.4%。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效益狀況保持穩定,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1%,高於全國同期4.3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利潤略有下降,利潤總額為1439億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企業營業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為14199億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現小幅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涉海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為79元,雖低於全國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肆』 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
我國海洋開發歷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18408億元,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提高。海洋產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產業增加值為8286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4%,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隨著陸地資源逐步緊缺,人類活動進一步向海洋延伸,海洋經濟地位加速提升。2006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近年來的最高點10%;之後便在9.6%左右徘徊,海洋經濟地位得到鞏固。預計後期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其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
據數據分析顯示,2003-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到21.08%。海洋產業結構方面,第一產業比重不斷縮小,第二產業比重有較大提升。2003-2004年,海洋第三產業佔比超過40%,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平分秋色,2005年,海洋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發展加速,第一產業佔比下降為16.75%;2006-2010年,海洋第一產業佔比維持在5%-6%,第二、三產業佔比則維持在47%以上。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為38439億元,同比增長12.8%。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源需求的增長,政府適時調整了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海洋經濟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與此同時,沿海地區已經相繼提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十二五時期海洋經濟產業將會有跨越式發展。 海洋經濟產出快速增長。近10年特別是「九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一直保持在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水平。「九五」期間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年均 15.7%。其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仍高居首位,占總產值的51%,年均增長18%;海洋油氣業異軍突起,年均增長達到32.3%,產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加,占海洋經濟總產值比重位居第二,為18%。另外,海洋旅遊業因統計口徑問題,僅是國際旅遊收入項,已經超過600多億元,占海洋經濟總產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統計在內的國內濱海旅遊收入至少還有約1000億元。因此,濱海旅遊業實際上已經位居第二,並正在展現其強勁的發展後勁。預計,濱海旅遊業將迅速成長為我國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首。
盡管增速有所放緩,海洋經濟依然保持相對較強勁的發展勢頭。據國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15年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27303億元,同比增長6.94%。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8億元,同比增長2.8%;海洋第二產業增加值11690億元,同比增長5.3%;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14455億元,同比增長8.8%。 海洋產業成為沿海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90年代興起的海洋開發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海洋開發已然成為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跨世紀的地區發展戰略,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從2000年情況看,海洋產業增加值3000多億元,占沿海省區市GDP總量5.5萬億元的 6.88%。海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海洋產業增加值總量)排列依次為廣東、山東、福建、遼寧、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海南、廣西、河北。最高的廣東省海洋產業增加值超過750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處於成長階段。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算得上是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海洋經濟強國。我國海岸線總長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之比小於0.3,低於世界沿海國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系數(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國海洋資源絕對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線長度、大陸架面積、200海里水域面積、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資源絕對量在世界范圍內排位較前,是優勢資源,但是,海洋資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國的海洋產業正處於成長期,產業結構正從傳統海洋產業為主向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崛起與傳統海洋產業改造相結合的狀態發展。
『伍』 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海洋生物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海洋生物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這種生物活性物質是陸生生物不可比較的。由於海洋生物含有人類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從而提高了人體內的天然氧化系統。因此對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促進細胞代謝、抗癌防癌、保護體內細胞的正常功能、延緩腦的衰老,都有很好的作用。
自20世紀60年代初,海洋生物資源便成為醫葯界關注的新熱點,海洋葯物研發引起了各國關注。進入20世紀90年代,許多沿海國家都加緊開發海洋,把利用海洋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美、日、英、法、俄等國家分別推出包括開發海洋微生物葯物在內的「海洋生物技術計劃」「海洋藍寶石計劃」「海洋生物開發計劃」等,投入巨資發展海洋葯物及海洋生物技術。
2006年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18408億元,增加值82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7%,相當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4%,與上年持平。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14∶42∶44。2006年海洋生物醫葯業總產值94億元,增加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浙江省海洋生物醫葯業產值佔全國海洋生物醫葯業產值的38.3%,居全國首位。2006年,沿海地區繼續加強對近海漁業資源的保護,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和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全年實現總產值4533億元,增加值1902億元,比上年減少6.1%。
2007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24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達10.11%。我國約有50%以上的大城市,4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都聚集在沿海地區。全國涉海就業人員達到3151萬人。
2008年上半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13241.63億元,同比增長14.4%,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14%。其中,海洋產業增加值7840.36億元,海洋相關產業增加值5401.27億元。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5∶46∶49。
中國「十一五」規劃已將海洋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設置立項,並設置了海洋安全環境監測保障技術、海底資源的開發技術、海洋生物技術三大板塊。單獨立項將對國內海洋生物技術的研發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國內海洋生物產品生產廠家進一步擴大規模。
未來20年,中國將以深海和遠洋捕撈為重點,突破捕撈與養殖的技術瓶頸,加速海洋產業的發展,大幅度提高海洋生產能力,同時從海洋生物中克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未來20年,中國還將在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並形成新的產業。隨著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中國海洋葯物已由技術積累進入產品開發階段,未來20年將形成一批海洋葯物與保健品,在抗艾滋病、抗腫瘤、衛生保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海洋生物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陸』 水族產業前景如何國內外水族行業有哪些知名企業,有上市公司嗎
關注國內外水族產業發展現狀;
2、剖析國內外水族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3、促進國內外水族企業之間的發展與合作;
4、了解本行業的前沿
『柒』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老齡領域關於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的公共政策區分不明確,缺乏獨立的產業支撐政策體系,養老產業發展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
發展趨勢
從需求和供給層面看,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曾給出這樣的答案:我國未來養老產業的市場價值蘊藏量極大,對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有效應對老齡化加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必須盡早著 手謀劃,釐清政府與市場責任,充分調動政府與市場"兩個積極性",興辦養老事業與發展養老產業"雙策並舉",合力應對"銀發"沖擊,積極迎接健康穩定的" 銀發社會"。
『捌』 目前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國務院《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後,我國沿海地區立足區位、海洋資源和科技優勢,相繼制定了符合各地區特點的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紛紛提出了大力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構想及發展目標。如遼寧省、山東省分別要建設「海上遼寧」「海上山東」,浙江省和廣東省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等等。可以說,目前我國的海洋經濟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據初步核算,「十五」期間,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由2001年的9302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8026億元,年均增長速度13.6%,高出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4.2個百分點,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8%。200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再創新高,達2095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突破1/10,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18.2%。同時,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有力地拉動了沿海地區就業的持續增長,2005年我國涉海就業人員2780萬人,比2001年增加了約670萬個就業崗位。因此,總體來說,我國海洋經濟逐漸顯現出增長快速、貢獻突出、輻射力強、新增就業潛力大等特點。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海洋產業發展缺乏宏觀指導、協調和規劃,海洋資源開發管理體制不夠完善;二是海洋總體開發不足與局部開發過度矛盾突出,近岸海域開發過度、資源環境損害嚴重,而大片管轄海域開發還遠遠不足;三是傳統海洋產業增長方式粗放,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海洋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產業趨同現象嚴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