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基層文化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困難應如何解決
一、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認識上不強,領導重視力度不夠。一是認識不到位。鄉鎮部分領導幹部只重視經濟建設,不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認為「文化站關一年門不會有人上訪,縣里也無人追查」,沒有認識到文化與經濟的辯證關系。二是對「大文化」的理解不夠,沒有意識到文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是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的大范疇,存在著文化建設只不過是唱唱歌、跳跳舞、逗笑搞樂、鬧著玩、尋開心的認識誤區。
(二)農村文化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難以開展。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基礎還相當薄弱,農民文化生活還十分單調,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更亟需加強,不良的文化現象有所抬頭,農村文化事業任重道遠。一是文化隊伍建設沒有加強和提高,整體文化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業務不精、事業心欠缺;二是群眾年齡結構嚴重失衡。由於農村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婦女、兒童、老年人,他們既要看孩子、做家務、還要忙田地里的農活,且居住分散,交通閉塞,通訊工具落後,無時間、無條件、無能力參加更多有益文化活動;三是工作作風與工作方式沒有與時俱進,沒有開展和創作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活動和作品來滿足發展中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三)管理體制不順,文廣站合並後不能形成合力。鄉鎮文化、廣播兩站進行了合並,目的是有利於「大文化」資源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充分發揮文化和廣播的優勢。但根據調查的情況來看,由於機構改革後,受編制與經費的約束,精簡人員數量較大,很多文化工作者易崗他就,個別鄉鎮甚至撤銷了文化廣播工作站,有些鄉鎮即使有文化站也是照顧領導的關系,安排了些非專業人員在崗,人員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工作無頭緒、目標不明確,造成了部分農村文化工作開展不力,一些封建的、落後的思想在農村有蔓延的趨勢。
(四)經費投入少,隊伍建設令人擔憂。一是全縣約60%的文化基層單位和鄉鎮文化廣播工作站陣地陳舊落後,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二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部分鄉鎮對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很少,致使文化工作舉步維艱,就根本無力開展文化活動。三是專業人員流失,後備人才匱乏。
二、抓好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一)按照「先進文化」的要求,提高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農村文化建設是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文化建設的滯後,到一定階段必將影響和阻礙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抓好農村文化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和提高農村整體發展水平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提高認識,著力解決「一手硬、一手軟,說起來需要、干起來不要」等問題。一是要通過確立和實施「大文化」理念,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繁榮是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推動農村經濟持久發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提高農村群眾整體素質、樹立新世紀農民形象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執政為民,強化發展意識;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大文化」思想的宣傳,使全社會都參與到關心、支持農村文化工作中來。
(二)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改變文化和機構體制的問題,確保政令暢通,就要調整和出台適合我縣實際的文化改革方案。撤銷文播站機構的鄉鎮應立即恢復,配齊配強鄉鎮文播站長,要定期培訓,通過各種形式的考核、評選和比賽發展和培養更多的業務骨幹。要徹底打破文化專業文化部門辦、文化產業文化人自身經營的格局,鼓勵社會辦院園,推動文藝團體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走產業化的路子。要正確處理好公益性和經營性的關系,在保證文化公益性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可適當開展有償服務,要堅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方針,逐步把文化產業辦成集教育、科技、旅遊、文化為一體的綜合產業
Ⅱ 目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市場化糧食價格機制有待形成完善。
我國自2004年全面放開糧食市場的同時,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及種糧積極性、穩定農業生產,國家又先後於2004年和2006年在主產區實施了稻穀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國家又先後於2004年和2006年在主產區實施了稻穀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這「一增一減」的變化使得我國的農產品價格政策陷入兩難的境地。
2、農民增收面臨瓶頸。
農民收入分為四部分: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這兩大支撐農民增收的傳統動能在逐漸地減弱。此外,我國涉農補貼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直接形成農民收入的總量仍然相對不足。
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步入深水區。
2015年9月,國家在29個縣開展了集體資產股份改革試點。從改革效果看,權屬問題清晰並形成了一定的激勵機制。以往農民並不了解農村集體資產,通過試點,農民開始對分紅產生預期並關心集體資產,這對幹部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監督壓力。
按照我國現實的農村情況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雖有法律地位,但卻無法人地位,我國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並沒有在工商機關登記注冊,並不具備法人地位。解決的辦法是應該在《民法總則》中給以確認。
4、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處於過渡階段。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分為三塊:國家征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承包地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農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後的增值收益怎麼分配。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村發展有了新的產業、新的業態,農村改革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曲折以及新的難點和風險點,正確理解和把握這些難點和風險點並科學合理地逐一攻克,在改革過程中將成本降到最低。
(2)農村產業發展較弱擴展閱讀:
新世紀以來,我國連續出台了14個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全國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在這些政策的指導下,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多年的連增且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成績面前,有一種聲音認為,農村形勢好了,就可以不用過多地關注農村發展改革了。這種錯誤觀點在我國歷史上是有過教訓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越是在農業形勢好的時候,越需要關注農業農村經濟,強調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農村發展改革面臨的主要難點和風險點
Ⅲ 當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村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差距仍
①財政可以促來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國源家對農村的投資可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4分)
②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增加對農村的投入可以促進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建立農村的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差距。(4分) ③財政能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4分) Ⅳ 農村發展很慢 為什麼
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 Ⅳ 農業與農村經濟面臨的問題主要有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面臨三大問題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陳錫文,在「清華三農論壇2016」演講中指出,中國農業農村當前面臨三大問題: 一,是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農業補貼收儲制度亟需完善。 目前國內外糧食價格差距較大,農業競爭力不足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國際糧價大幅度下跌、人民幣升值以及全球能源價格下跌導致的海運價格暴跌。新一輪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對糧農的補貼辦法及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要同時達到抑制玉米替代品進口的任意增長,不再增加庫存,活躍各類市場主體,不讓農民吃虧的四大目標。 土地產權和農產品價格是「三農」問題的核心,改革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是農村改革的當務之急。玉米作為中國最大的收購糧食品種,面臨庫存積壓嚴重、加工企業慘淡經營、國內外差價拉大、臨時收儲玉米拍賣成交率低的問題。需進一步下調玉米臨時收儲價格,同時對玉米種植者給予補貼。 中國土地不多,農民數量很多,在農村,承包土地的農戶有2.3億戶,平均農戶承包的土地大概也就是半公頃左右,所以是世界上規模最小的農業,盡管在農民流動、土地流轉的情況下,有一部分土地進入了流轉,使得一部分農民能夠擴大經營規模,但是總的來說,農業的經營規模是非常細小的,這樣也就造成了中國農業生產的成本比較高。為保護農民的利益,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了市場價格。從這幾年的情況看,國外的價格在下跌,但是在2014年以前,中國國內糧食主要品種的價格卻在上漲,這就出現了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的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市場之後,就容易導致國外的糧食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當然這對於中國農業的穩定增產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壓力。這就是農業生產上和主要農產品供求方面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 二,是農民增收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 主要是目前農產品價格大多在跌,農業增產、農民靠農業增收的難度大;同時建築業和製造業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外出務工勞動力呈減少態勢。需推動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託管,建設高標准農田,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遊,發展農村電商等拉長農業產業鏈與農產品供應鏈。 近年來,一部分農產品國內價格出現了明顯下跌的趨勢,依靠增產、依靠比較好的價格來獲得增收,這個方式現在就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另外,這幾年農民來自外出工資性收入增長比較快,2015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來自工資性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來自家庭經營的收入,大概要佔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3%。相反,來自家庭經營的收入去年只有39.4%,這是第一次出現工資性收入的絕對額,超過了家庭經營的收入。 在整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背景下,非農業能給農民提供的就業機會相對來說也不像以前增長得那麼快,在一定程度上大家也能看到,去年外出農民工數量增長方面進入了新世紀以來最慢的一次,增長只有0.4%,也就是說外出農民工的數量只增長六十幾萬人,和世紀之交時每年增長一千多萬人的態勢相比,也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所以,面對農民增收這兩個主要的動因都在減弱的背景下,下一步怎麼去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是我們必須破解的第二大難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要讓更多的具備條件已經在城市長期居住和穩定就業的這部分農民工在城鎮落戶,這樣實際上就可以不僅僅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而且會給城市發展帶來更多的消費性的支出,這是一個重要的政策,國務院前些日子已經在研究。 2,在農業經營方式上進行創新,也就是更多地去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來提高農業的效益。 3,政府要助力農民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大規模地推廣先進適用的良種和各種各樣的技術,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的效率。 4,要在農村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農民不僅僅賣農產品,而且讓農民能夠通過介入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這樣一個產業鏈條,來提升農業自身發展的價值鏈,讓農民從中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 5,在進行的一系列農產品價格體制的改革中,注意保障農民的合理收益,通過其它的補貼方式,來保證農民的合理收益。 6,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之間的均等化步伐,包括醫療、教育、養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大家已經看到,這些年都有明顯的提高。這樣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去增加農民的收入。 三,是脫貧工作已到攻堅階段,確保實現國家2020年脫貧攻堅目標。 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全國仍有5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從客觀情況看,可以用兩句話概括。一句是貧困人口依然龐大。按現行貧困標准,2014年底有農村貧困人口7017萬,貧困發生率7.2%。現有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西部一些省區貧困群體規模仍然較大。貴州、雲南、河南、廣西、湖南、四川六省區的貧困人口均超過500萬。另外一句是脫貧難度越來越大。經過多年的努力,容易脫貧的地區和人口已經基本脫貧,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尚未脫貧的人口大多致貧原因復雜,自身發展能力較弱,越往後脫貧攻堅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從工作層面看,面對繁重的扶貧開發任務,當前還存在認識跟不上、工作不適應的突出矛盾。一是部分地方領導幹部思想認識還不到位。部分扶貧任務比較重的地方主要領導還沒有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領導幹部的政治責任還沒有落到實處。二是工作考核機制不健全。中央對省(區、市)的考核機制還沒有建立,部分省(區、市)對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還不完善。三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夠清晰。不少地方還停留在「大水漫灌」的傳統觀念和工作方式上,一些地方表面上建立了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但實際上還是縮小版的「大水漫灌」。四是投入力度還不夠。政府扶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不相適應,財政扶持投入渠道分散,未形成合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總書記反復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長治久安。解決全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將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人民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就能更加鞏固。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我國扶貧開發取得的偉大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准下貧困人口脫貧,就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減貧目標,將有力地向世界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資料來源——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業部):http://www.farmer.com.cn/jjpd/hyyw/201601/t20160114_1172253.htm 人民網: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5/0412/c1008-26830472.html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8/c_1117292150.htm 全國人大網: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01/06/content_1958323.htm Ⅵ 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
農村經濟,不容樂觀。農村人口,可分為三,其一務農,其二經商,其三打工,前一專事農業,後二兼顧之。務農者苦不堪言,皆中老年男子及婦女為之,增產不增收,甚者投入大於產出,亦即入不敷出,有置地不種讓於他人者,反倒貼補費。適今歲奇旱,民爭相澆水施肥,致電能奇缺,二十一世紀而電能不足,不多見也。經商者盡不喜勞作之士,東奔西波,居無定所。然苦於有精明之頭腦,無高新之科技,賠本者常見,贏利者蓋鮮。打工者長年於外,出賣苦力,極似西方自由勞動力,數眾價廉,苦於社會行騙多多,以雙手掙錢糊口亦困難極矣。聞有此一事,縣勞動局簽字畫押,薦民工於東北打工,即民工往,先交押金七百,旋即攆回,又有往新疆築水塔者,勞累月余,分文無得,傳信於家寄得路費,方得以歸。 與農村產業發展較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