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怎麼打造鄉村產業鏈

怎麼打造鄉村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1-03-05 09:17:59

⑴ 唯物辯證論如何成功打造產業興旺鄉村

打造產業興旺的鄉村應該堅持聯系的觀點。把握各產業之間的聯系。
應該堅持發展的觀點,推動科學創新,管理創新。
應當堅持全面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⑵ 如何迅速打造產業集群

(一)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核心方式
1、立地成佛
圍繞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區域,立足於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迅速梳理出主導產業鏈、促進要素聚集,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做強做大主導產業鏈,吸引配套產業鏈,建設支撐產業鏈,演進為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區域大循環的、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如餘姚塑料產業集群、江蘇吳江絲綢產業集群都是此類典型案例。
2、中心開花
實施先聚焦中心、後周邊開花的策略。先集中政策資源迅速引進或培育一個或兩三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形成中心;然後傾斜政策重點吸引配套,鼓勵配套技術、設備、產品投資商、配套服務商進入,逐步形成大配套產業集群。例如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拉動
通過建立或者升級專業市場,促使市場信息、銷售渠道、研發設計、裝備製造、產品製造、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產業有機地結合,形成以市場為核心的大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義烏的小商品產業集群,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相關產業大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研發驅動
圍繞研發中心,聚集創新要素,通過研發技術產業化、研發服務全球化,實現研發、製造、銷售各產業環節聚集,最終形成產業集群。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國矽谷,成為了全球最著名的創新產業集群,是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風投資金的融匯地。
5、OEM聚集
通過代工型企業的聚集,自動形成主導產業突出、配套完整的產業集群。這類集群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6、2.5產業匯聚
2.5產業,又稱生產性服務業,它像一種雙棲動物,兼有第二產業(工業)與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特性,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於生產者,它在生產過程中投入,架構了生產與服務的一體化,又具備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產品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生活中所見到的金融、保險、管理咨詢、倉儲、人力資源等等都可以被納入2.5產業的范疇。它們一般具有高技術含量、高知識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點,不僅自身創造價值,也能助力製造業再上一個台階。利用2.5產業與製造業在空間上的可分離性, 2.5產業正被北上廣深、江浙等發達地區所重視,開始專門打造2.5產業聚集中心,形成2.5產業集群,例如金融產業集群、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廣告產業集群、設計產業集群(如深圳設計之都),把發展2.5產業集群提高到了促進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高度。
(二)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主要抓手
1、「抓住牛鼻子」——促進集群要素集中化
「牽牛要牽牛鼻子」,要快速打造產業集群,關鍵是要促進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產業集聚發展中的最初階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階段。在要素集中階段,政府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產業集聚區的選址,應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規劃產業布局,並通過減免稅費、降低土地出讓金、增強政府補貼等政策措施來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場拉動為主的產業集群建設為例,關鍵就是吸引需求、匯聚商家。例如蘇州木瀆鎮的汽車商貿產業集群,最開始的時候是大力引進4S店,在匯集大量4S店後,蘇州人買車基本上都到木瀆,買賣市場開始形成,為後面的汽車用品市場、二手車市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個汽車商貿集群形成過程中,最初匯聚4S店就是整個產業集群的啟動環節,而4S店就是關鍵要素。
2、「拉長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
在找到牛鼻子、匯聚關鍵要素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逐步轉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導產業上來,通過「補鏈」,即把主導產業鏈的缺失環節補充完整、拉長主導產業鏈環節,達到「縱向成鏈」的目的。這個階段要把優惠政策的重點放在吸引與現有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具有「食物鏈」關系的商家進來,鼓勵「以商招商」,強化重點環節招商。以研發驅動的產業集群為例,例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集群,在研發科技人員關鍵要素匯集後,隨後的產業化、市場化環節就顯得尤其重要,有了研發技術,就鼓勵生廠商、貿易商大量進入,現在的中關村產業集群就是一個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集群。
3、「增粗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規模化
在「縱向成鏈「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放到「強鏈」上來,針對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鼓勵適度競爭,吸引相關企業進入,達到「橫向成群」的目的。從國內外產業集群的發展來看,各環節大量企業的相互競爭,不但不會削弱產業集群競爭力,反而會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有效擴大集群的市場規模。
4、「擴散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區域化
在完成上述三個階段後,產業集群的主導特徵已基本形成,產業集聚已基本完成,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要轉移到「大配套」上來,鼓勵各種配套企業以及其它緊密關聯、廣泛關聯的企業進入,促進集聚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推動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快速上升。最重要的是廣泛配套主導產業鏈的發展方式,能夠促進產業集群知識、技術外溢,並強力輻射周邊產業,引導該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真正實現產業集群區域化。

⑶ 鄉村振興,如何做強產業

一定要結合鄉村特色推廣具有競爭力的品牌,無論是做什麼產業,一定要本著發展的理念,發揮自身的產業特色,恪守誠信,把產業做實,做遠。

⑷ 如何打造自己的產業鏈

第一步,要打造自己的產業鏈,首先要有自己的基礎,自身要有一定的技術,無論是有形/無形的技術內容還是發明技術的人才,這些最好都要具備,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如果沒有創作的人才,那就是家有餘糧,可以沒有下廚之人,同樣難以發展。 第二步, 有了一定的基礎,要開拓自己的產業鏈,需要不斷的積累,需要有大家常說的「工匠」精神,在追求產品上不斷提高,不斷的創造出好的產品,只有好的產品才有機會衍生出其它系列,就如同不斷給一塊土地累積各種肥料,後續這塊土地有機會長出各種絢麗的花。 第三步, 有了自己的技術和積累,要想開拓自己的產業鏈,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資金籌集的方式根據不同產業的情況而定,把握一個原則,盡量不要讓資本主導產品,要保持產品本身的韻味,如果被資本裹挾,那麼後續可能成為資本博弈的犧牲品,難以衍生出健康的產業鏈。 第四步, 有技術、有資金,後續要建立自己的產品,無論是有型實物衍生產品,還是無形的文化產品,這塊需要注意的內容有很多,是否在設計產品這塊特長?是否要和第三方合作?等等,一些列的問題需要一一羅列,選擇比較優的方式。 第四步,有自己的產品後需要進行推廣,建立產業鏈,需要將其推廣出去給客戶,只有別人接受這個產品,這種文化思想,吸引到人群,引起他們的共鳴,產生消費,產生利潤鏈條,這樣才可以構成閉合循環。 第五步,產品要建立自己的產業鏈,除了不斷創新、創造出產品,還需要保持與客戶群體的互動,不斷的互動才能持續的粘附客戶,讓其產生滾雪球效應,越積越多的客戶,不斷的擴展。 第六步,最後一點是要注重產品的反饋,只有注重客戶的真實反饋,不斷的改進自己產品的情況,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產業鏈才能良性,如果出現問題,要及時以積極的態度承接,努力改進,讓客戶覺得這是成長而不是破壞。

⑸ 如何打造產業鏈條完整,配套體系較完善的新興產業集群

一、構建產業體系,加強集群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的構成不是獨立的,而是產業鏈條健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競爭力強勁的產業集群,既有主導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多層次聯合發展,又有三次產業的相互促進。加強產業集聚發展,一是實現縣域內各產業的關聯、組合發展。主導產業生產技術先進,增長率高,產業關聯度強,對其它產業和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其他產業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特色,結合主導產業的導向,積極做好專業分工和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相互依託、相互支持的產業集群。二是實現各產業園區協調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基本環節,產業集聚區、專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商務中心區是集群發展的戰略重點,各產業園區的協調均衡發展能夠加強三次產業的聯系,形成互促、互動、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實現各產業園區低碳環保發展。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產業發展的首要位置,以「建設生態宜居郟縣」奮斗目標為工作要求和標准,形成優化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共識。
二、優化投資結構,提高質量效益
近年來,我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投資增速連年保持在20%以上,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由於多年的快速增長,投資總額已接近GDP總額,投資增幅的上行空間變窄,持續增長壓力日顯。因此,必須推進投資結構的調整,提高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是優化投資結構。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高新產業體系,把新興高新產業加快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工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大力發展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服務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引導社會投資向第三產業傾斜,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究與開發、電子商務、法律、資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以農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加快土地流轉,延伸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鏈條,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二是推進各集聚區內項目建設進度,緊抓建成項目的投產達產。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落實開工條件,爭取盡早動工建設,對久拖不動的項目啟動退出機制。堅持實行企業全程跟蹤服務制度,解決問題,積極支持,促進項目盡早投產、達產,盡早將投資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社會效益。
三、注重科技發展,強化創新驅動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深刻變化,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和區域之間競爭發展的關鍵。產業層次和競爭力的提升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以科技創新破解經濟發展的要素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一是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支持企業建設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培育扶持力度,落實財稅、金融等優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示範機制。積極申報由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二是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結合集聚區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依託龍頭企業,重點對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進行聯合開發,探索建立科技租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進一步面向社會搞好技術服務。三是加強專業人才培育。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合理配置教育培訓資源,研究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健全培養、引進、激勵高技能人才的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努力建設一支與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四、緊扣產城互動,發展惠及群眾
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因此,產業集聚發展應與現代城鎮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產興城、依城促產。推動產城互動融合發展需要突出抓好兩個方面,一是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平台與城市建設有機對接。按照產城一體發展思路,統籌各產業集聚發展平台和城市建設,強化功能集合構建。推進產業園區內金融、郵政、衛生醫療、生活服務區等功能設施項目的建設;推進城鎮與產業集聚園區發展規劃和設施建設的無縫銜接和功能共享,提升產業集聚園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二是以產業集聚發展帶動人民增收。產業集聚的直接效應是人口集聚,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勞動力的流向。要及時引導和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創業並且注重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⑹ 如何做大做強農村優勢特色產業

首先,你有優勢嗎?如果有就能做大。一般做大有以下幾招,一是擴展市場空間,不僅是在現有市場上轉,而是要將眼光放大放遠放廣,努力尋找新產品,產品的新用途。二是延長產業鏈,從第一產業到第二產業,再到第三產業,形成產業群體。三是研究農村發展方向,大膽進入新型領域,目前特別要注意生態、旅遊等領域。當然,一定要量力而行,還要有懂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加入。

⑺ 如何打造美麗鄉村

規劃先行重生態
在縣財政、農辦、扶貧等部門的幫扶下,利用美麗鄉村回建設資金,全面硬化了村組答道路,整修大塘、河堤,拆除危房,改造老舊房屋,新建水沖式公廁、停車場和健身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產業支撐富村民
沒有產業做支撐,沒有增收做保障,美麗鄉村無論是建設還是保持都是一句空話。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把融合發展、產業興村作為突出任務,用美麗鄉村、美麗風景來發展鄉村產業,用產業發展來支撐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創新機制保成效
漫步美麗鄉村,一幅幅「村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畫中」的景象讓人流連忘返。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財政部門要在財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是壓力也是動力。
關於質優價廉售後還好太陽能路燈廠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物力和人力。

⑻ 如何打造以民宿為載體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

最近因為工作原因走訪了一些鄉村,也思考了一點民宿產業,認識如下:

一個是當地大部分人也沒有頭緒怎麼建設鄉村旅遊,許多人就是覺得我這里安靜,風光好,有山有水……然後又幾棟老房子,就希望有人來投資開民宿了。但這有個問題,就是目前來說,僅靠一棟民宿吸引遊客過來玩的可能性很小,而到達民宿的交通是否便利和周邊是否有景點和休閑娛樂場所是很重要的投資決策因素。

第二是民宿投資的穩定性如何,在有些地方已經有了糾紛,就是租賃合同簽好了,但是發現這個民宿賺錢,原主人要漲房租,打官司也沒用,因為有糾紛必定影響生意,做生意的,誰不想和氣生財。

所以投資民宿前期還是要解決房產的使用權,並通過對當地的考察判斷周邊的業態環境。民宿本身房屋保有量並不大,地址選對不用太擔心回不了本。

⑼ 如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以下簡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2、基本原則。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不同地區、不同產業融合模式。堅持尊重農民意願,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產業鏈增值收益。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改革創新,打破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融合發展活力。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引導農村產業集聚發展。


3、主要目標。


到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二、發展多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


1、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開發,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強化產業支撐,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


2、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推廣優質飼草料種植,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加強海洋牧場建設。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林復合經營。推廣適合精深加工、休閑採摘的作物新品種。加強農業標准體系建設,嚴格生產全過程管理。


3、延伸農業產業鏈。


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鼓勵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大田託管、統防統治、烘乾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擴大實施區域和品種范圍,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政策。加強政策引導,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發展,促進其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集中,加快消化糧棉油庫存。支持農村特色加工業發展。


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優勢產區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有機銜接。在各省(區、市)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輔助設施建設。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推廣農超、農企等形式的產銷對接,鼓勵在城市社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

4、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遊村鎮和鄉村旅遊示範村,有序發展新型鄉村旅遊休閑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智慧鄉村游,提高在線營銷能力。


加強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合理開發農業文化遺產,大力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校園,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農業部、旅遊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業局等負責)


5、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鼓勵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改進監測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發布等手段,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


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農田藝術景觀、陽台農藝等創意農業。鼓勵在大城市郊區發展工廠化、立體化等高科技農業,提高本地鮮活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租賃業務,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6、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完善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形成農產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銷中心。


扶持發展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加快培育鄉村手工藝品和農村土特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依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研院校和「星創天地」,培育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企業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1、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礎作用。


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直銷。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領辦農民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開展鄉村旅遊等經營活動。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優先承擔政府涉農項目,落實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形成資產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開展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土地流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2、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其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並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建設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龍頭企業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強產業鏈建設和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


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營銷網路。充分發揮農墾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墾地合作共建,示範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優勢。


推動供銷合作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健全供銷合作社經營網路,支持流通方式和業態創新,搭建全國性和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領域,由主要從事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在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


4、積極發展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作用,開展標准制訂、商業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質量檢測、信用評估等領域,將適合行業協會承擔的職能移交行業協會。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涉農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產業聯盟,支持聯盟成員通過共同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融資拆借、共有品牌、統一營銷等方式,實現信息互通、優勢互補。


5、鼓勵社會資本投入。


優化農村市場環境,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利用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修復。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對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同等對待。


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准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要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積極引導外商投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1、創新發展訂單農業。


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農產品產銷合作,建立技術開發、生產標准和質量追溯體系,設立共同營銷基金,打造聯合品牌,實現利益共享。


2、鼓勵發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訂發布本行政區域內農用地基準地價,為農戶土地入股或流轉提供參考依據。


以土地、林地為基礎的各種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均應成為股東方,並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探索形成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切實保障土地經營權入股部分的收益。


3、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


鼓勵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龍頭企業認定監測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國家相關扶持政策與利益聯結機制相掛鉤。


4、健全風險防範機制。


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規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行為,建立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分級備案制度。引導各地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制度,並探索與農業保險、擔保相結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契約意識,鼓勵制定適合農村特點的信用評級方法體系。制定和推行涉農合同示範文本,依法打擊涉農合同欺詐違法行為。加強土地流轉、訂單等合同履約監督,建立健全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保護雙方合法權益。


五、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


1、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以縣(市、區)為基礎,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台,提供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農村創業孵化平台,建立在線技術支持體系,提供設計、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定製化解決方案及其他創業服務。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其健康發展。採取政府購買、資助、獎勵等形式,引導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提供公共服務。


2、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優化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布局,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綜合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穩妥有序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堅持社員制、封閉性、民主管理原則,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鼓勵發展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鼓勵開展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融資租賃業務。積極推動涉農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資。加強涉農信貸與保險合作,拓寬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范圍。


3、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到農村創業,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


鼓勵科研人員到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任職兼職,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支持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積極開發農產品加工貯藏、分級包裝等新技術。


4、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


統籌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中低產田。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持續健康和環境友好的新農村。


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設施,逐步健全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道路、供電、供水、停車場、觀景台、遊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


5、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貧困地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農村服務業,實施符合當地條件、適應市場需求的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扶持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鼓勵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項目。


六、健全農村產業融合推進機制:


1、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扶持政策,積極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發展。


統籌安排財政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投入,中央財政在現有資金渠道內安排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創新政府涉農資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貸款貼息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產業融合領域。


2、開展試點示範。


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積極探索和總結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

3、落實地方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探索融合發展模式。縣級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產業融合集聚。


4、強化部門協作。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密切協作配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閱讀全文

與怎麼打造鄉村產業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