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葯產業發展未來的價值是什麼
中醫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研究和發掘古代密方驗方和臨床應用的添加方。(做成濃縮的丸劑,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醫葯走出國門,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讓世界人認識中國認識中醫葯,這就是價值,讓中醫葯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的價值。(如青蒿素)
② 迎接中醫葯博覽會中學生應該怎麼做演講稿1200字
演講稿應突出主題,簡明扼要。
③ 愛我華夏人民,振興中醫文化演講稿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踏進廣中醫的校園,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岐黃馨香了嗎?中醫葯,是國之瑰寶,是中華民族奉獻給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中國歷代醫家,通過不斷的深入觀察和反復的臨床實踐,採用與其他醫學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創造性地總結了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認識,形成了系統的理論與技術方法。
中醫葯學是數千年來,歷代醫家以無法計量的海量診療實踐為基礎,而且是以鮮活的人、並非動物實驗作為載體,所積累的臨床診療經驗,逐漸匯集、逐漸發展、逐漸完善起來的中國醫學科學,是華夏子孫繁衍生息綿延萬世的生命屏障。跟西醫相比,中醫葯學的確是一個獨特的體系。收藏,中,國,演,講,網,更多素-材,演講點考木點西恩;它以整體觀念為核心,注重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強調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體現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原創思維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
中醫學沉澱幾千年的文化,凝聚博大精深的智慧,恪守救死扶傷的誓言,抒寫歷史長河的華章。古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醫理論體系的堅厚基石,取象比類和實踐經驗是中醫漂泊在歷史激流中的兩片船槳。然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中醫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質疑聲,貶斥聲,此起彼伏。缺少可靠統計數據支持,無法重復實驗驗證,沒能建立數學模型進行量化評估——西方世界把中醫排擠到科學的邊緣。聽著國醫急促的喘息,我們岐黃驕子怎能不心急,怎能不惋惜,怎能不自覺地去肩負振興中醫的歷史使命?!
西醫精確的檢查技術和明確的治療規則,顯示了現代生物醫學模式的先進性,人們自然而然地習慣用西醫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中醫的辨證邏輯,用西醫的規范標准來評價中醫的治療方案。不可否認,在診治器質性病變上,西醫優於中醫。比如腫塊增生,手術切除的療效立竿見影。但在治療功能性疾病上,中醫卻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談到胃病,西醫一概歸咎於胃酸分泌過多,於是乎不停地發明各種各樣的制酸劑。然而,胃酸本身有錯嗎?沒有胃酸,誰來殺菌,誰來使蛋白酶原轉化為蛋白酶,誰來促進胰液、膽汁分泌?事實上,統計數據顯示,50%的胃病並非胃酸過多所致。按照中醫的觀點,是因為肝木克脾土太過,肝胃不和,用扶土抑木法治療,葯到病除。由於個體辨證的不可重復性,中醫始終無法登上世界公認的舞台。然而,正是掙脫公式化的束縛,堅持貫徹三因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中醫才得以穿越千年,依舊展現著無窮魅力。
屠呦呦說,「中國醫葯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葯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深感中西醫葯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醫葯學研究者可以從中開發新葯。中醫葯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對於自然資源的葯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平衡協調好傳承與創新的兩扇翅膀,揚長避短,中醫這橫亘千古的大鵬,定能自由翱翔於天地之間,繼續守護人類的生命健康。岐黃文化薪火相傳,保持理論特色的同時,汲取西醫有效的經驗技術,中醫才得以開創一片清輝!我們要通過開展中醫葯、民族醫葯文化科普宣傳活動,使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中醫葯及民族醫葯文化知識,使基層衛生人員進一步掌握並運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技術,更好地為百姓健康服務;探索建立中醫葯文化科普工作的長效機制,讓中醫葯惠及千家萬戶。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④ 如何促進中醫葯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首先應清楚是哪類行業所在的企業,其次要有正確認識: 節能是指盡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產品。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它在美國稱為「環境產業」,在日本稱為「生態產業」或「生態商務」。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因此,有專家提出應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後的「第五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⑤ 我國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如何
作為具有原創科技特點的產業領域,近年來,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迅速,中葯製造工業產值已近萬億規模。
肖偉為此表示憂心:「作為中醫葯的原創國,中成葯如果不能以葯品形式堂堂正正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中葯國際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國中葯產業也只能處於全球天然葯物產業鏈的低端。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距離邁向全球葯品高端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
⑥ 未來中醫如何發展
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據悉,由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葯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其中,題為「傳統醫葯的典範——中醫葯」的章節已完成定稿,分為「什麼是傳統醫葯」、「青蒿素等中葯發現史、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中醫葯整體觀與辨證論治」和「傳統醫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團隊的重大創新突破不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義,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中醫葯行業不斷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前景十分廣闊。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即中醫所用的葯物,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
因此,中醫葯的產業鏈也是從上游的動物養殖、礦物採集、中葯材種植,經過一次列的採收和粗加工後,我們的中葯材材料便流入中葯材專業市場或葯材批發市場,由倉儲、物流、貿易等來到中成葯企業和中葯飲片企業;後進入我們的下游醫院、葯房、超市等,從而到達消費者手中。
未來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1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達6658億元,同比增長13.3%。2014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預測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011-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1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3.3%)
中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領域研究的突破不僅能夠推動瘧疾防治的進展,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來說也具有重大的影響。未來,中醫葯行業在世界的影響將加深,對於業內的研究也具有示範意義。總體來看,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入如下:
1、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速,總體健康需求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保健意識普遍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大量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動醫療保健市場的需求。
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政策助力,進一步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活力
中醫葯是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有潛力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葯產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葯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葯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葯繼承創新。
而根據《中醫葯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葯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葯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葯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事實上,隨著中醫葯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進一步激發,相關企業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3、「互聯網+中醫葯健康產業」將成未來發展熱點
隨著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新時代、新形勢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變化,醫改攻堅帶來的醫療服務格局調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潮流的涌現發展,必將為醫療服務提升優化釋放出巨大空間。
目前互聯網+中醫葯領域的發展來看主要有幾種模式:中葯材電商、在線問診、O2O送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健康管理、中醫媒體、中醫教育及智能化設備等。從投資數量上看,中醫O2O、在線問診、中醫連鎖獲投數量最多。未來隨著5G的快速發展,中醫葯行業市場前景可觀。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⑦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⑧ 求一篇關於中醫的演講稿!
中醫不能廢!!!!
朋友們,首先很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
由於近段時間以來,不免聽到很多反對中醫,要求廢除中醫的言論。不少人視中醫為「偽科學」「迷信保守的代表」,強烈要求廢黜中醫。在這里,我要對你們說:「中醫不能廢!」
首先中醫做為一種治病救人的醫術,上千年來一直擔負著這一神聖的職責。古有扁鵲懸壺濟世,有華佗救命醫人,今也有中醫醫生每日診治成百上千的病患。從古代,到今天,中醫一直彰示著它的治療效果。
再來中醫在漫長遙遠的傳統文化熏染下,又不僅僅是一門醫學了。中醫的養生觀念講求平日的保健、調理,而不是生了病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的養生方法還成就了一種生活方式了。一種在現代這個浮雜的社會里,令不少人嚮往的生活方式。中醫里也含有深刻的哲學意味,中醫里的五行理論將人、環境、生活都聯系起來看,有著「循環統一,生生不息」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是可以很好地陶冶人的性情的。
就以上兩點看來中醫就已經有了足夠的不能廢除的理由。
因此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完善這一古老的技術,傳承這一古老的文化了。就我個人看來,最緊要的是要改變現在的教學模式,將「西化的中醫」回歸為真正的中醫。不能因古文生澀就將其列為選修,要懂中醫的經典、基礎,學習古文的必須的。要回歸到實踐上,而不是在中醫學院里整天研究中葯的有效成分到底為何,整天關注的是小白鼠而不是真正的病患。
最後我希望,不論你是否看中醫,都可以支持中醫,眼學這一中國的瑰寶,讓它既不是面臨廢黜,也不是一味頹廢。謝謝!
平凡的心,不平凡的愛!
如果感恩是一種責任,那麼我們就時刻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如果感恩是一種尊嚴,那麼我們就時刻捍衛著生命的希望;如果感恩是一種追求,那麼我們就時刻感受著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I、C、U——三個簡單並快樂著的字母在一次偶然的碰撞中擦出了愛的火花,從此醫療界就有了一個神聖而又偉大的地方——重症監護室!
當大地緩緩睜開雙眸,感受清晨第一縷溫暖的時候;當雛鳥展開雙翅,為第一次飛翔躍躍欲試的時候;當鬧鍾歡快地跳著屬於自己的「華爾茲」的時候;當輕輕推開ICU緊閉的大門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15床准備CT!」「16床准備深靜脈穿刺!」「17床准備胸腔閉式引流!」… …燕尾帽們不停地穿梭於病房之間,那輕盈的步伐,那矯健的身軀,分明透露著一種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ICU顧名思義——重症,也就是說這里的患者都有兩個去向:生與死!有些剩下的時間也許只能用天來計算了,為了使他們在
死亡背後感受別樣的關懷,每個操作,每個步驟,每個細節,我們都在盡力減輕患者痛苦的基礎上更加地加倍小心,就像似呵護襁褓中的嬰兒。有時候,我們真的很無奈,盡力了卻還是眼睜睜看著生命的枯萎。每一次的生離死別都觸動著我們身上的每一條神經,或許我們給予的微不足道,但我們始終相信愛與被愛是相等的!拉上人生帷幕的人是我們,同樣打開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我們。
曾經我們收住過那樣一位患者,年僅20歲,由於母親的突然離逝,在精神崩潰之餘喝下了農葯,記得被送進ICU時,患者面色青紫,呈現點頭樣呼吸,渾身散發著濃烈的大蒜味。「快,氣管插管!」正當醫生准備氣管插管的時候,監護儀上那原有的波浪線在剎那間化為蒼白的一直線,「快,胸外心臟按壓!」「快,腎上腺素1mg靜推!」… …在場的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瞬間都投入到了搶救中,時間在此刻「停止」。怕力度不到位,護士長「噌」一下雙膝跪在床沿進行心臟按壓,護士們有的手握簡易皮囊進行人工呼吸,有的復述口頭醫囑後執行醫囑,有的配合醫生進行氣管插管等等等等,我們知道時間就是生命,不到最後一刻我們決不輕言放棄!也許是感受到了愛的力量,那蒼白的一直線重新開始了跳躍!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為他進行了CRRT——連續血液凈化。這項治療為護理帶來了很多不便,我們不能為他翻身,怕扭折了導管,為了避免褥瘡,我們只能將他全身抬起,以此來減少受壓部位的受壓時間。特別是在患者解大便時,由於導管穿刺在股靜脈處,放便盆怕影響血液濾過,我們只能一遍遍一遍遍小心翼翼地將他抬起、放下、再抬起、再放下。CRRT需要24小時連續性進行,半小時的沖管,一小時的記錄尿量,還包括化置換液,倒廢液袋,算下來我們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在又一次為他護理大小便的時候,他的父親——一位失去妻子不久,又面臨兒子徘徊在死亡邊緣的漢子來探視,目睹了我們護理的全過程,他一直默默地站在靠兒子最近的角落裡,看著,看著,「嗵」一聲,當我們誰也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這位鬢角華發早生的中年漢子跪在了地上,時間停頓了一下,「謝謝!謝謝!」他哭泣了,我們被他的舉動嚇得手足無措,連忙要將他扶起。可是不管我們怎麼拉他,他就是不起來,我們對他說:「沒事沒事,有什麼話我們坐著說,先起來好嗎?」他抬起頭,那張經歷了多少風霜而留下歲月痕跡的臉龐掛滿著淚水,「謝謝,真的謝謝你們!」隨後他深深地磕了個響頭,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漢子用這樣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詮釋著對我們的感激!「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是的,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看著他在我們夜以繼日地照顧下漸漸好轉,慢慢康復到出院。不禁想起冰心老人曾說過的一句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花香彌漫,使穿越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 …
⑨ 醫葯的產業發展
制葯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產業、以及醫葯電子商務產業是現代醫葯產業的支柱。
制葯產業
制葯是多學科理論及先進技術的相互結合,採用科學化、現代化的模式,研究、開發、生產葯品的過程。除了生物制葯外,化學葯和中葯在制葯產業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生物醫學工程產業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包括:生物醫學材料製品、(生物)人工器官、醫學影像和診斷設備、醫學電子儀器和監護裝置、現代醫學治療設備、醫學信息技術、康復工程技術和裝置、組織工程等。
第三方醫葯電子商務平台
第三方平台是獨立於買賣雙方的中立服務組織,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所需的各種服務的數字化平台,即提供葯品信息發布、在線采購、在線交易、在線支付、葯品跟蹤、配合地面倉儲和物流等醫葯流通全程服務,是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高度協同的完整的醫葯電子商務服務模式,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網上醫葯交易市場。 得益於新醫改穩步推進的帶動作用,醫葯製造業工業增加值總體保持平穩增長趨勢。2012年上半年,在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醫葯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逐步下行。進入3季度以來,在「毒膠囊」效應趨緩和政府相繼出台《「十二五」期間衛生扶貧工作指導意見》、《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帶動下,醫葯行業市場景氣開始回升,醫葯製造業產銷增速扭轉了上半年以來持續下滑趨勢,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趨穩、產品銷售收入增速開始回升。其中,前三季度,醫葯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4.6%,比上半年回升0.3個百分點;醫葯製造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069.91億元,同比增長19.52%,比上半年提高0.45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我國累計醫葯品出口額89.58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8.4個百分點,比上半年下降1.5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醫葯品單月進口額震盪下滑,但醫葯品進口額整體仍保持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國醫葯品累計進口額102.31億美元,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8.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下降6.9個百分點。其中,單月進口額從7月的12.01億美元震盪下行至9月的11.23億美元。
展望2013年,一方面,葯品招標逐步趨於良性。「基葯招標」的「超低價中標」模式逐步改善,政府通過「基本葯物試行國家統一定價」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規避低價惡性競爭和各省的比價效應,有利於提高葯企的盈利能力。同時,即將出台的新版基葯目錄的擴容將帶動基層市場的持續增長,主要是由於基本葯物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基葯品種的增加無疑將會加大政府醫葯衛生投入比例。因此,預計2013年醫葯製造業利潤增速將繼續回升。
從長遠來看,國家工信部發布的《醫葯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發展目標為形成5個以上年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企業,100個100億元企業,前100位企業銷售收入占行業50%的目標。在上述政策鼓勵及行業競爭背景下,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凸顯企業規模的重要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將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
2012年,三年新醫改結束,醫葯行業進入後醫改時代。回首三年新醫改,政府不斷加大對醫療領域的投入,中國醫葯市場整體擴容,中國醫葯產業經歷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醫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葯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1978-2011年,醫葯工業規模年均遞增均處於15%以上,規模不斷擴大,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
中國醫葯包裝的生產規模和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9年,行業銷售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1%,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402.05億元。隨著中國醫葯市場容量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預計2013年中國醫葯包裝市場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達到660億元的規模。同時,由於國家加大對醫葯行業的兼並重組力度,受此影響,醫葯包裝行業的兼並重組也將進入高發期。
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觀念的不斷提升,加之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未來,我國的醫葯包裝市場將會迎來較快的增長。資料顯示,2013-2017年,我國的醫葯包裝市場將會以11.5%的增速增長,預計到2017年,我國醫葯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991億元。
中國已成為全球化學原料葯的生產和出口大國之一,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葯物制劑生產國。中國已成為世界疫苗產品的最大生產國,國產疫苗在滿足國內居民防病、治病的同時,已開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疫苗產品,用於其他國家的疾病預防。中葯是中國醫葯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產學研各界的廣泛認同。
隨著醫葯商業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醫葯商業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醫葯商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醫葯商業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醫葯商業中的翹楚! 2013年上半年醫葯行業政策:有揚有抑,穩中求變
政策變革必然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調整,必然有揚有抑。
揚的是,扶持中醫葯、生物醫葯發展;基葯制度糾偏「質量優先、價格合理」;新版基葯目錄擴容;二三級醫院配備使用基葯;三保合一、大病保障、增加醫療衛生投入、提高報銷水平等。這些政策措施有利於民眾醫療需求的釋放,明確了對醫葯行業發展重點的扶持,對醫葯行業整體利好。
抑的是,葯品降價、限抗、對葯品質量的嚴格監管、環保帶來的成本壓力、醫保控費等。不利政策對醫葯行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尤其是廣東葯品交易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出台,令市場一度悲觀情緒彌漫。
回顧醫改以來的行業政策,我們認為,政府的政策主線明晰:以民生為導向,既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現實問題,又要推動醫葯行業的健康發展。對醫葯行業而言,政策的後果是:通過降價加劇醫葯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淘汰低水平企業,通過行業扶持政策,鼓勵企業注重研發、創新,抑揚並舉,使優秀企業在行業的分化整合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