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5 15:51:00

『壹』 淺談我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動畫的哎 ,命苦啊

『貳』 從我國國情的角度談談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性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這是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第一次出現「文化產業」這個概念;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文化第一次被明確分為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和經營性的文化產業;並且,第一次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如此明確的價值判斷。

為適應文化產業在我國迅速崛起,國家統計局於2004年結合國際上文化產業的一般界定以及我國的國情,公布了我國文化產業內涵界定與統計口徑。文化產業是為社會大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製造、銷售)和服務的產業,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包括以下六大類:文化產品製作與銷售活動,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文化用品生產與銷售服務,文化設備生產與銷售服務,相關文化產品製作與銷售活動,並在每一大類中又具體細化規范為若干小類。

雖然在我國文化產業的產業形態、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政策以及相關理論研究都還處於積極探索並逐步清晰的階段,但實踐已經雄辯地證明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所具有的認知、教育、審美、娛樂等功能可以通過市場的流通而得到廣泛的實現,甚至可以說,「市場流通決定了文化的流轉」,而文化是靠流轉而實現其功能的。同時,文化產業只有通過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才可能做大做強,實現當代意義上的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文化產業之所以被譽為朝陽產業,還因為它所具有的文化資源可以反復利用、沒有環境污染、容納大量勞動力,以及高科技與文化結合的特點,使它理所當然地成為可持續發展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產業。所以,必須與時俱進地認識到文化產業的價值,從而激發我們加快建設文化產業發展體系的緊迫性。

『叄』 形勢與政策 求解 淺析我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劃

關於我國文化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

[徵文]關於我國文化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

福建省南安市蓬華鎮華美村 洪色露

文化市場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活動以商品的形式進行交換的場所及其交換關系的總和。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文化市場悄然興起,一個個文化分市場便爭先恐後地發展起來,先是文化娛樂市場以各種娛樂形式進入人們的生活;爾後,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也開始注重市場操作;隨後,戲劇、戲曲、音樂、舞蹈演出也拿起了市場的指揮棒,全國范圍內各種商業性演出層出不窮;特別令人目不暇接的是音像製品和商業美術品鋪天蓋地的蔓延,等等,各文化分市場以其獨特的方式向國人展示著自己的風采。進入新世紀,我國文化市場的建設更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國家到地方,都把文化市場建設納入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並給予高度重視。本文擬就我國文化市場的特點、現存問題和發展對策做一探討。

一、我國文化市場發展的基本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市場迅速崛起和發展,成為引人注目的文化經濟。它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各項文化事業的繁榮,調動了全社會興辦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經營者、競爭者躋身其中,開拓了發展文化事業的新途徑。特別是新興的文化娛樂活動進入市場以後,改變了過去那種單調、貧乏、落後的生活方式,為健康、科學、文化的現代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推動了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目前,文化市場呈現出以下基本特點。

(一)文化市場經營投資主體呈多元化發展

市場競爭要求有多元的利益主體和多元的經營投資主體。文化市場的建設和發展直接關繫到國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為推動文化市場建設,國家在文化經濟政策、文化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都作了一系列的調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文化市場的投資主體日益多元化。例如,電影市場中的電影製作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包括全民所有制的各大電影製片廠的投資、地方獨立製片人的投資、中外合作投資等;電影院的改建、擴建的投資,也由原來的自我投資變成社會聯合投資或吸收外資投資(但不能超過49%)等;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業投資也可以多方參與,本國人、外國人、獨資、合資均可;營業性演出活動中所有制資格限制的取消,也意味著演出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趨向,等等。以廣東為例,文化市場的形成打破了原來由政府獨家投資的模式,出現了政府、企業、私人、外商多方投資的新格局,如音像製品租賃業幾乎全為個體經營;圖書銷售市場已經形成以"新華"系為主導,社會其他資金(包括其他國有資金、私有資金等)介入競爭的多元化、多層面格局。這些,都向我們昭示國家、集體、個體等多種經濟成分已呈並存態勢,文化市場呈投資渠道多元化發展的特點。

(二)文化市場分類齊全

我國文化市場蓬勃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先後形成了文化娛樂市場、演出市場、書報刊市場、影視音像市場、文化交流經紀市場、文化經營服務市場、文化旅遊市場、文物工藝美術市場、文化教育市場等九大分市場。這九個分市場基本囊括了我國全部的進入市場交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滲透到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這種結構框架在今天的文化市場上依然存在,而且又增加了新的成員,使其結構多元化更趨明顯。例如,除了前面講到的九個分市場外,又興起了國人注目的網路文化市場。網路文化以迅捷的方式給文化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廣大的青年朋友。還有,原來比較弱勢的禮儀文化市場、花卉文化市場也異軍突起,令人刮目相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婚喪嫁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經濟生活中的各種慶典活動也越來越頻繁。這種種社會需求滋養了各大禮儀文化公司,致使坐落在全國各地的禮儀公司生意興隆火爆。與此相對應,各種大、中型花卉市場,各式各樣的鮮花店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在人們的眼前,花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新朋友。可見,文化市場的結構正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門類齊全。

(三)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文化市場的科技化趨向日趨明顯

現在,文化產品無論是在生產和製作方面,還是在銷售與流通方面都出現了科技化勢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例如,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與製作,注意採取了高科技的手法與技巧,特別是一些高難度的鏡頭與場面的拍攝,大多採用電腦合成或電腦製作,其效果是單靠演員演出難以達到的。電子圖書的出版,特別是文化娛樂市場中異軍突起的網路文化產品,更是高新技術的產物。消費者只要一打開網頁,便會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各地各行業的相關信息資料,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等無所不包、無奇不有,多彩的游戲軟體也令人心曠神怡。此外,文化產品的銷售與流通也出現了科技化的趨勢。例如,傳統的電影發行是通過膠片的移動傳遞來實現的,這種方式不僅銷售成本高,而且容易產生盜版。以高科技為依託的數字院線制則能避免這一問題。它是通過網上數碼來獲得放映影片的內容,從而直接在電影院上映。這種院線制,不僅發行、放映快速、便捷,而且使盜版者無縫隙可鑽,這就既降低了流通費用,又保護了知識產權,從而推動了電影市場的良性運轉。可以說,我國文化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育、發展,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有了巨大的跨越,特別是高科技的滲透越來越走進人們的生活視野,文化市場的科技化趨向日趨明顯。

二、制約我國文化市場發展的瓶頸"法制問題"

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是文化產業體制的基本支柱。文化市場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產物,然而它又是正在建立的市場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當前文化市場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但問題並不在於市場本身,而是在於缺乏規范化管理。文化市場的非法經營活動之所以屢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無法可依"和"有法不依"兩方面。真正要絕緣,管理辦法只能是法制化,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法律制度。隨著中國加入WTO,加強法規建設以克服文化市場在管理上的薄弱環節更是迫在眉睫。總的來說,當前文化市場的法制建設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文化市場法規體系不健全,文化立法工作亟待加強

文化市場的管理法規還不盡完善,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部分項目還沒有法規文件來規范。近年來,文化市場概念發展很快,新興的項目不斷出現,文化市場概念的外延在急速擴大。如:文化部於1996年發布了加強對新興文化娛樂項目管理的通知,要求把射擊、釣魚、電腦游戲等新的娛樂項目納入文化娛樂市場管理范疇,但至今還沒有出台有關這些項目的正式規范性文件。對繁榮文化市場有著重要影響的文化經紀人的管理,目前也沒有正式的法規來規范。此外,還有的項目存在交叉管理的問題,等等。這些都給管理帶來了難度。第二,缺乏有力而合理的法規條文,現有的法規條文與世貿規則有較大的差距。第三,政策界限難以把握,有的法規文件只是一些原則性的政策規定,由於其內容不夠具體,致使執法把握尺度不準,操作性不強。以娛樂市場的游戲機和游藝機為例,兩者的本質區別在哪裡,現行法規並不明確,這既給操作單位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更給那些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提供了鑽法律空子的機會。

(二)執法混亂,在管理中存在著條塊分割,分兵把守的弊端

當前的文化市場普遍存在著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導致了市場上執法的混亂現象。如娛樂市場、圖書市場、音像市場、演出市場等分別由政府幾個部門分開管理,人為地割裂了統一的市場,造成政出多門,相互掣肘,妨礙了政府執法的力度和管理職能的實施。

(三)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比較嚴重

文化市場管理法制建設雖然比其他法制建設滯後,但中央和地方還是制定了不少法規,現在的問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比較突出。如中央和各省市三令五申禁止音像製品的非法製作和發行,但是,充斥文化市場的非法書刊、音像製品大都是國家出版社及地區期刊社發行的。究其原因,一是知法犯法,出於某些利益驅動,主管人員、執法人員明知故犯;二是以權代法,某些地方單位的文化活動越過文化管理部門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而該部門既不經中央部門審批,又不尊重地方文化部門就擅自審批同意,這種權大於法的情況還大量存在;三是執法人員本身的素質不高,私心重,怕得罪人,害怕樹敵和遭受打擊報復,因此不能做到執法必嚴;四是極個別執法人員、管理人員貪贓枉法,經不起金錢誘惑囿於人情,置法規於不顧,造成了文化市場管理混亂的現象。

三、加強文化市場法制建設的幾點建議

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秩序,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內在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迎接加入WTO挑戰的需要,也是凈化社會環境,保證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為此,必須從加強文化市場法制建設方面入手,努力從源頭上遏制非法經營活動,建立健全的市場規則,規范市場行為,形成比較規范的文化市場。

(一)政府要對整個文化市場實行統一規范和宏觀管理,加快文化市場的立法步伐,逐步完善文化法規,切實做到有法可依加快文化立法是實施文化市場法制化管理的基礎,必須下大力氣加快文化立法步伐。

政府行政部門要健全各類文化市場的管理規定,逐步完善立法與執法工作。由於文化市場的特殊性(門類多、覆蓋面廣、易變性強等),期望在一個法規中包含所有文化市場中的經營項目是不現實的,必須高度重視實施細則和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對於各種新興的文化娛樂市場的項目管理,可從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入手,待實施後逐步積累經驗,進而提升到法規層次。尤其要對原有的法規條文作一次全面的檢查,凡與世貿規則有抵觸的,要認真修改或重新制定,有些甚至要廢除。要把文化市場的管理納入法制軌道,使其建立在可靠的法制基礎上。

(二)必須加強執法隊伍和執法機構的建設,強化法制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應根據文化市場的發展程度和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建立和加強文化執法隊伍和執法機構的建設。

要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必須把好進人關,對執法人員的挑選應通過公開招聘、擇優錄取的方式,要注重吸收文化領域中各方面的代表加入文化市場執法隊,適當增加參與文化市場執法的機構編制,要對執法人員實行上崗前的系統的法律培訓,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和執法實績的考核制度,對做出成績的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合格或者不廉潔分子要及時、果斷地將他們從執法隊伍中清除出去,以保證文化執法隊伍的質量。文化管理部門和公安、工商等部門要密切合作,採取強有力的整治措施,嚴格管理,從各個方面堵塞漏洞,對違法者的制裁不能以罰代法。要依法打擊非法活動,保護知識產權,嚴厲打擊侵權盜版活動和其他非法活動,保護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凈化文化市場。同時,要堅決反對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禁止在文化經營上通過行政壟斷形成地區封鎖和不公平競爭,以保證文化產業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

(三)賦予人民群眾以維護秩序、維護自身利益的更大權力

從根本上說,文化市場秩序要靠社會全體成員、靠廣大人民群眾來維護。一方面,應加大地方政府及相關責任官員對打擊非法經營活動、維護合理競爭秩序的責任,但另一方面,不能把維護市場秩序的權力僅僅交付給少數人,不然就無法監督執法者的行為,防止執法者與違法者的串通。要賦予各種公眾輿論在監督執法者上更大的發言權,要進一步發揮"消協"等社會群眾團體在維護文化市場秩序、維護市場參與者權益方面的作用。要建立群眾舉報監督機制,各種社會傳播媒介和文化執法機構應為群眾舉報活動設立舉報熱線或開辟輿論陣地,可配以專門的掃黃打非機構,像110報警制度那樣24小時值班,對觸犯者的制裁量刑標准作嚴格規定,收繳的罰款一律交國庫,執行部門不允許留存。全部有關法律,讓全民通曉,對舉報屬實者,採用獎勵制度。總之,要發動全社會對文化市場和市場執法主體進行積極有效的監督。

『肆』 我國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時期面臨新時代、新階段,新矛盾、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新目標、新任務等一系列新情況,具有新的時代特徵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在國際新形勢、國內大循環的時代背景下,文化產業理應在「十四五」時期肩負重任、開拓新機。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文化和技術將繼續深度融合;文化產業能夠帶動就業,吸引眾多優秀人才的加入。國家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給文化產業的研究和從業人員帶來了更強的信心。未來可期,前途無限,文化產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美好的前景。
來自浩豐智庫的解讀

『伍』 淺析我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並結合自身實際

洋為中用從來基礎做起,先繼自承優秀的文化。既需要理論更需要實踐,還需要投入,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書太少,希望能開放科研院所的圖書館,網路圖書館開放還不夠理想。例如國家圖書館里的圖片一些大圖看不清,也不讓下載,而且館際間(含海外)資料重復太多,各家的編目方法不同從客觀上造成資源浪費。不利於進行比較研究。本來我想做一個類型的統一目錄,方法有了但是工程過於浩大個人實在沒有精力,只好割愛等我做完更重要的其他方面的基礎工作再來編。還應該注重交叉學科的理論研究。

---------------以文化的名義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任何行業都有好壞之分,文化產品也是這樣。例如有害的有暴力傾向的網路,視頻產品。

---------新產品的初級開發可參看台北故宮博物院。

----------應該向孔子一樣把文化事業推向基層,中國有10億農民,3000萬下崗工人,作為工農聯盟的共產黨,不應吃水忘了挖井人。

------有些事情現在已經不是秘密了。

『陸』 談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文化是屬於精神、觀念范疇。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品不僅僅再局限於物專質層面屬,而開始追求更高層面的,讓人在精神、觀念上感到滿足的文化產品。由於生活逐漸富足,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文化產業應運而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早在20世紀,當現代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產業也隨之成熟。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其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相當龐大。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在中國社會逐漸成熟, 中國的文化產業正勢不可擋地發展起來。
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較晚,但發展迅速,為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越來越大,而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該如何審時度勢,緊抓歷史機遇,做強文化產業,使文化成為引領我國新一輪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國當前的緊迫任務和重要課題。

『柒』 發展文化產業我國應採取哪些措施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體化趨勢,使文化的地位凸顯,文化從制約政治、經濟的潛在層面走到生活的前台,進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順應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潮流,我國文化產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文化產業是文化領域和經濟領域的交叉門類,這種特殊性使其既有別於單純的經濟活動而注重自身的文化品位,又使其不同於純粹的文化部門而追求經濟效益。文化產業作為經營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其最終目的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精神文化消費。就其內涵而言,文化產業通常是指依託高科技和現代傳播、流通渠道,以生產和提供具有文化內涵的商品和服務為特徵,以文化市場為導向,以文化生產和服務的經營性企業為主體,通過大規模投入和產出,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經濟門類。一般來說,文化產業不是局限於孤立的某個產業,而是形成一個相互關聯具有「同心圓」或延伸產業鏈條的一個集群。通常「文化產業經營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需要包括三個要素的全部或部分,要提供信息傳播功能、滿足體閑娛樂功能,還要具備文化藝術內涵。; L 1 ]( P77)其核心要素即內容部分是信息提供和娛樂功能,而文化藝術內涵則是內容實現的特點和方式,也就是文化藝術內涵使得娛樂的層次和境界能夠升級。
對於國外來說,我們將自己的文化產業擴張出去,一可以讓世界各國了解我國,比如通過電影、書籍等,已這樣的形式更能讓國外人接受、了解我國風土人情,歷史底蘊等,其實國外很早就注重自己本國的文化產業。如美國的好萊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這輩人,可以說大部分都沒機會去美國,但是我們卻通過好萊塢的電影對美國有著諸多的了解,而美國呢?他們大部分國民對我國的了解可能就是飲食和武術,而武術還是李小龍通過電影的形式讓美國乃至世界各國所了解。總之文化產業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對內對外都是不可忽視,至關重要的產業

『捌』 文化體制改革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文化體制改革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在這場變革中,文化建設,特別是文化產業的振興,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必須通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來落實和保障。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理解新形勢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現實意義,我體會主要應把握以下五點:
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有利於拉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利於擴大就業和創業。我們必須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大批合格文化市場主體,構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進一步擴大內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在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性、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顯著增強經濟發展中文化含量的迫切需要。當今世界,經濟與文化越來越融為一體。我們必須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力度,激發文化發展創新的活力,為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提高文化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需要。只有實現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才能為我們在文化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我們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大力推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利用先進技術培育、發展和傳播先進文化。
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拓展國際發展空間的迫切需要。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們必須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力度,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大力推動文化企業、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
以上認識是基於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實踐的經驗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過程中,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了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推進我國文化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那就是必須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的基本思路。一方面,按照「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以基層為重點,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方針,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體現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費需求。這個思路,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形成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是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結果,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出發得出的結論,充滿了辯證法。前一段有文章議論所謂「中國文化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問題」,我要明確地說,這個提法是片面的、不科學的,不存在整個文化被市場化的問題。在實踐中,我們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在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同時,大力振興文化產業,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拉動居民文化消費,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貢獻。

『玖』 我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什麼問題

體制不健全;
政府多頭管理;
資金支持不夠;
政府不夠重視;
專業人才缺乏;
科技含量低。

閱讀全文

與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