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米手機產業鏈消費特徵
主要還是性價比,就是為那種年輕人生注重注重精緻消費的人,服務的就是學生群體,大學生還有白領,藍領普通鋼b畢業的公司人員
㈡ 小米產業鏈到底有多大,戰線拉得太長,小米最終會是什
首先回顧一下賭約內容:小米5年之內銷售額能不能超過格力電器,訂約時間是2014年12月12日。也就是說到2019年底。
下面對兩家分別分析。由於格力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善;處在傳統產業,變動不是很激烈;最重要的格力是行業龍頭,受其他競爭對手影響較小,所以我們以格力為比較基準。
董明珠2013年提出5年再造一個格力計劃,即在2012營銷1000億基礎上,每年增長200億,5年後達到2000億。前2年都嚴格完成指標,今年經濟不景氣,董明珠宣布放棄今年指標,但維持5年計劃不變。我認為以格力的能力、地位,現在又在延伸產業鏈,完成計劃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2019年格力營銷估計在2000-2500億之間。
再看小米。去年營銷700多億,今年計劃1000億,但據說遭遇頹勢,被華為趕超。由於小米國內佔有率已經很高了,我判斷增長潛力有限,也許1200億就是天花板。所以關鍵問題就是小米能否開創新業務,再造一個小米。這可能是海外市場,也可能是新產品新領域,很難預測。如果再考慮到競爭對手的出招,小米千億之後的大企業病風險,小米投資人的態度等等因素,基本沒法判斷,只能是猜測。我猜機會一半對一半。
最後想說,這兩家都是很棒的公司(如果不說偉大),是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希望他們都能發展得好。
㈢ 小米公司的主要業務
一:我們之前對小米公司的判斷
1:小米公司是一家手機硬體製造商。
2:小米公司將在手機銷量1億部/收入1000-1500億元時面臨增長天花板。
3:小米公司1年應該可以賺到20-30億凈利潤。
4:小米公司的合理估值300-500億元人民幣。
二:小米IPO招股書打了我們的臉?
1:小米2017年收入中只有70.28%是手機硬體收入,餘下30%均是高增長的新業務。2018年3月末小米活躍客戶
1.9億,日均使用時間4.5小時。小米不是手機硬體製造商。
2:小米2017年收入1146.24億,同比2016年684.34億增長67.5%;營業利潤122.15億,同比增長222.72%;稅
後凈利潤53.62億,同比2016年18.96億增長182.81%。
三:我們的問題?
1:新零售是什麼?
小米2017年手機硬體批發收入805.63億,佔比70.28%;新零售收入214.97億,佔比18.75%;互聯網廣告收
入56.14億,佔比4.9%;互聯網增值收入42.82億,佔比3.74%。
新零售就是小米109家線下店和1103家線上經銷渠道銷售的手機手環等硬體。我們的問題是:「難道手機批
發算硬體收入,手機零售就不算成硬體收入嗎?」
2015-2017年小米公司硬體批發+零售總收入2230.6億,佔3年總營業收入2498.69億的89.27%。我們總不能
把1家硬體收入89.27%的公司說成不是硬體製造商吧?
2:手機廠商調節收入和毛利率之謎?
NOKIA等大型手機行業都會通過向渠道經銷商壓貨實現資本市場對收入增幅的要求。簡單說就是渠道本來能
賣1000萬部,非得讓代理商提貨1200萬部。
大型手機通過延後1年返還經銷渠道的銷售返利(包括價格保護/提貨獎勵/終端返利/市場費用返還等),來
實現資本市場對高毛利率的要求。
我們不能判斷小米公司是不是使用了手機行業的潛規則。但我們觀察2017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長67.5%,小米
的手機批發毛利率從2016年3.45%提升至8.81%,再結合2018年小米需要IPO。我們不得不考慮行業的特
點。
3:5%凈利潤率之謎?
手機行業的其它特點,
A:競爭激烈,大部分手機廠商毛利率在3%-8%之間,稅後凈利潤率能做到2%-3%就已經很不錯了。
B:客戶粘性極差。想一想你如何扔掉NOKIA手機就知道了。
C:庫存貶值風險巨大。太多手機廠商死在存貨上。我們注意到2017年末小米的存貨163.43億,比2016年末
83.78億增加了79.65億。
雷總IPO前承諾:小米硬體稅後凈利潤永遠不超過5%。
榮耀手機領導聽完哈哈大笑。他說:「我們要是能做到那個數,就美死了。」
4:日均使用時間4.5小時?
2018年3月末那1.9億小米活躍客戶使用小米手機刷微博/上微信/京東購物/高德導航/愛奇藝看視頻,這算誰的
日軍使用時間呢?
5:小米盈利大殺器?
2015-2017年投資小米產業鏈為小米公司貢獻收入8.464億元,但貢獻稅前利潤合計119.11億元,是收入的
14.07倍。小米按投資產業鏈估值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稅前利潤。
對於長期投資有幾種記賬方法,
A: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可口可樂按成本法計入資產負債表長期投資項,將可口可樂當年分紅計入當年利潤。
B:大多數公司按成本法將投資計入長期投資項,按投資公司的凈利潤比例計入當年的利潤。
C:少數公司按權益法將投資計入資產負債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增厚凈資產但不影響利潤。
D:小米公司按估值的公允變動直接計入利潤。並通過資本市場高市盈率繼續放大倍數。
舉例說明:小米公司的記賬方式很像今年1000萬估值投資1家創業公司的天使輪,今年A輪漲到5000萬,我們
直接將4000萬記為稅前利潤,並在稅後乘上幾十倍市盈率賣給其它投資者。
2015-2017年,小米投資產業鏈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稅前利潤119.11億,佔3年總營業利潤173.73億的
68.56%。小米主營業務稅前利潤僅有54.62億,年均18.21億。
㈣ 小米產業鏈股票有哪些
2018年2月8日,華米科技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碼:HMI),成為小米生態鏈首家在美上市企業。
㈤ 小米產業鏈有什麼好處
光看這一句話,你也不符合入黨的條件!入黨能講好處么?入黨誓詞你看一下!
㈥ 小米發展前景
第一部分 手機市場已到頂,存量市場代替增量市場
2019年一季度,智能手機市場:
中國市場同比萎縮 3%,為六年來最差的市場表現,,喊了多年的手機業寒冬,已到來。
華為逆勢增長,出貨量飆升50%,超過蘋果,成為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經銷商。
小米跌幅最大,跌幅達13%。
OPPO和vivo,均小幅下滑。
來源:知乎古小帥
2018年,小米手機銷量、銷售額、利潤等都是遠低於對手的,在四大裡面是墊底的。
賽諾數據(國內出貨量)顯示,2018 年華為手機出貨量6490萬部,榮耀手機出貨量為 5427 萬部,小米為 4796 萬部,即榮耀單品牌就領先小米 13.2%。
榮耀 2018 年同比出貨量增長率也高於小米,達到 13%,小米是 7%。
榮耀銷售額達到783億,小米659億,小米銷售額也遠不如幾大競爭對手。
小米在2014年、2015年曾達到15%市場佔有率,成中國市場第一。
2016年,華為迅速成為國產手機第一,而VIVO、OPPO也趕超了小米。
意味著,小米從2015年起,雖然整體銷量是在上漲,但一直是在原地踏步或退步的(從市場佔有率上和從競爭對手看)。
2019年起,存量市場代替增量市場,存量市場意味著刀刀見血的市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市場。
柿子總是挑軟的捏,國產手機開始了群毆小米的模式。
vivo的IQOO、OPPO的realme、一加7等紛紛開始搶占性價比市場。
我們不禁想到,2011年,京東,大打圖書價格戰,直接在當當網的根據地大開殺戒,導致了當當網一路頹敗,直至被收購,此後京東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國內最大的B2C企業。
小米站在了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
第二部分 小米模式與極致性價比
「小米是誰?」
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簡單的說,小米的模式,糅合了亞馬遜+好市多+無印良品(MUJI),即以互聯網+極致性價比+科技雜貨店,用IOT(物聯網)串起來,形成了小米自己獨特的模式。
這是小米一直引以為傲的模式。
小米 IOT 生態的核心在於智能設備連接數,客戶數的增加和供應商數目的增加會大幅提升智能設備連接數,從而帶來 IOT 平台維護成本的快速降低,隨著也帶來用戶粘性的極大提高。
圖片來源:知乎羅劼
圖片來源:知乎羅劼
小米,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互聯網公司,不依靠硬體利潤的「互聯網公司」,不是手機公司。
雷軍曾在上市前表態,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
這種模式和思維下,小米不再單純靠硬體獲取主要利潤,而是通過控制硬體利潤帶來的性價比來迅速積累、擴大用戶基數,帶來高活躍度、高轉化和持續高留存率(留存在小米IOT平台)的互聯網用戶群體。
小米依靠性價比武器迅速打穿了幾個核心品類:手機等硬體、電商、互聯網服務,而且發動強悍的品類擴張,電視干到國內第一,手環、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平衡車等是全球第一。
不得不說,小米的模式,是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
小米的生態系統,已經成型,成為小米的雙基石之一,從增長勢頭和對利潤的貢獻,IOT和生活消費類業務已超過手機業務。而且未來想像力巨大。
可以說,小米目前的市值有2/3是小米生態鏈撐起來的。
但是,這個系統依賴的核心,小米手機既是AIoT戰略未來的控制樞紐,也是互聯網服務的終端載體。
手機業務之於雷軍,如搜索引擎之於李彥宏。
手機,卻成了小米模式的BUG!
雷軍認為,互聯網思維+極致的性價比,手機,也自然能夠做行業第一。
的確,在2014年、2015年,小米手機達到了巔峰時刻,國產手機第一。
但,很快被華為、OPPO、VIVO、榮耀等甩在身後?
為什麼?
第三部分 手機行業本質,及偏離手機行業本質的小米手機
我們必須從手機行業的本質出發,尋找答案。
手機是什麼?
時尚電子消費品!
1、時尚、社交
手機在現代人手裡,不僅僅是一台手機,已經成為了最重要最重要的隨身之物,人類「新的器官」。
一刻不離手,隨時隨地用,而且是在公開場合、在社交的網路里用的,有很強烈的心理價值和情感訴求。
那就必須時尚、有檔次、有面子,絕對不能Low。
人賦予了手機生命、價值、理念、情感,反過來手機也給人們帶來了身份、地位乃至價值觀的象徵。
這樣的觀念在社會上一形成,不利於強調性價比的品牌。
而小米本身,不僅形象外觀一直落後,而且在品牌建設上,始終主打性價比,沒有去與消費者產生品牌共鳴。
2、電子
手機在普通消費者眼裡是一個高科技的產品。
廠家宣傳的很多技術,消費者是不知道技術含量的,只有切實的看到、感受到,才會認可這很牛、高科技。尤其在三、四、五及以下區域,這種現象更為普遍。
這也是導致即使麒麟處理器部分性能比不過驍龍處理器,但消費者還是認可華為的技術就是比小米牛的感覺。
而到了三、四、五線市場,消費者更會認為OPPO、VIVO的手機技術實力強!
消費者,並沒有因為互聯網的信息透明,而達到清晰認知!
小米這種跑分、性能比分的宣傳模式,只對一、二線年輕消費者有些用,也讓消費者忽視了更多技術和內涵。
3、消費品
大眾消費品、每個人都用是手機商品的屬性,需要讓消費者隨處可以看到、買到、有質量問題能解決掉。
2000元以上的手機,尤其對於3000左右的旗艦機,消費者,尤其對於很多年輕用戶,特別是三、四、五線城市,已經是生活中屬於大件、重要的購物。切切實實看到、感受到,手機店主推、促銷員演示、完善的售後,都是實現購買的因素。
這些都直接演化到小米的渠道之痛了!
OPPO、VIVO從2005年起進入手機行業開始,就已經用快消品的渠道模式去打造自己的手機分銷渠道,真正實現了深度分銷。
手機行業是一個綜合體,因為它結合到很多行業的屬性,比如與有時尚屬性、IT屬性以及快消品屬性。
手機,對於大多數消費者的心理而言,時尚》電子》消費品。
品牌共鳴是手機行業本質階梯最重要、最上面的一層,也是決定企業能否取得成功和持續成長的主要因素。手機行業必須建立品牌共鳴,來滿足消費者的身份認可,情感訴求。
小米在這三個方面,都無法達到最優,相反,卻向反方面滑落,偏離了手機行業的本質。
時尚,始終無法滿足消費者身份認可和情感訴求,被大眾認知為廉價!
電子,極致的性價比,始終是小米最大的賣點,而不是發燒、極致的科技!
消費品,極致的性價比產品,只能通過網路,及部分一二線城市門店銷售,無法做到深度分銷。
㈦ 分析小米在手機行業產業鏈中處於什麼位置
獨角獸
㈧ 小米的發展戰略
1.前言
2.上市——小米發展歷程中的轉折點
3.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一——對產業鏈發展趨勢的誤判
3.1理想中的小米模式
3.2羊毛未能出在豬身上
4.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二——對線上線下渠道發展趨勢的誤判
4.1線上市場的天花板
4.2渠道費用與風險分攤
5.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三——新零售的末路
5.1小米小店名存實亡——缺乏成體系的商業模式
5.2小米之家爆品戰略失效——Costco模式的水土不服
6.後記
1.前言
在知乎的一個相關問題下,我想嘗試著系統分析下,小米創業以來戰略戰術的成功與失敗。
然而,只寫了一小部分就已經七千多字。再寫下去,文章太長,觀看體驗並不好。
因此決定寫成系列文章發表在專欄。
欲揚先抑,文章會先討論小米模式已暴露的商業模式問題,然後分析小米僅用9年就取得輝煌成就,成為目前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是因為做對了哪些事情。
預計系列文章分為四篇,
第一篇,也就是本篇,分析小米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也是導致小米陷入困境的元兇。
第二篇,分析小米戰術上的一些失誤,以及非戰之罪的客觀原因。
第三篇,分析小米戰術上的成功,以及曾經取得輿論廣泛認同的原因。
第四篇,分析小米當前最大的軟肋,以及小米模式真正適合的領域。
2.上市——小米發展歷程中的轉折點
在知乎的相關問題下,@小蒜苗歷數了小米17年的聲譽巔峰以及18年的人設崩塌,個人也非常贊同。
這方面本人的專欄文章中已寫過相關內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現實主義理想者:從錘子科技失敗看智能手機產業發展趨勢
zhuanlan.hu.com
圖標
@小蒜苗的回答中,還提到一點:
18年小米上市,是小米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轉折點是上市,但問題的根源來源於哪裡呢?
有人認為,小米問題的根源是過分拘泥於性價比戰略,小米的困境,是其在產品打造、研發、公關等方面講性價比的結果。
但筆者認為,這屬於戰術問題而非戰略問題,是問題的一個表象而非根源。
舉例來說,小米手機也曾多次不惜血本沖擊高端市場,晶元SOC也曾多次付出高額費用流片,路由器也曾匯聚行業一流人才全力打造……
如此種種,證明小米並非一味講求性價比,並非認識不到研發的重要性。
小米被詬病的「過分追逐性價比」,大量採用ODM公模機,更多的是因缺錢不得已而為之。
小米今日的一系列問題,根源於企業的商業模式問題,根源於企業戰略層面的誤判!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之所伏。
早在小米1發布,並在隨後幾年取得高速增長時,就註定了小米今日的困局!
3.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一——對產業鏈發展趨勢的誤判
3.1理想中的小米模式
商業,從來都是要賺錢的。
絕大多數行業,一味講求性價比、價格戰,最終就會導致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
也就無法擴大生產,也無力投入研發,結果就是被同行逐漸甩開。
雷軍不是聖人,但我個人仍然相信,雷軍宣稱的「良心」、「厚道」、「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至少在最初並不是宣傳,並不是純粹立人設。
問題的關鍵,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思維。
這里涉及到強調一個概念,產業鏈利潤分配
不同行業、不同產業鏈,上下游營業額、利潤分配存在明顯差異。
㈨ 金貴夫人是小米產業鏈嗎
就是一個做晾衣架的公司。
小米生態鏈就是 投資電子高科技的。
㈩ 全球產業鏈是什麼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回聯,並依答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主要是基於各個地區客觀存在的區域差異,著眼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藉助區域市場協調地區間專業化分工和多維性需求的矛盾,以產業合作作為實現形式和內容的區域合作載體。 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 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產業鏈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 而全球產業鏈就是全球的整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