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三五規劃對於文化建設有哪些新提法,新思路和新路徑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建設中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建議》中有六大要點值得注意。
堅持「以文化人」這條紅線
《建議》原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
《建議》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在主要目標中特別強調「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翻一番」的量化內涵其實是要求我們在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發展當中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指數的提升。我們要明確文化建設的目標理念與發展方式,始終堅持「以文化人」這條紅線,協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十三五」時期的文化發展體系建設將成為發展的重點,此次《建議》也強調了文化發展「體系」的建構與完善,這既包括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建設,也要包括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頂層設計、宏觀布局角度予以思考,更需要從市場主體、項目落地等微觀環節密切籌劃。在注重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如會展出版廣告等的基礎上,近年來我們也逐漸關注到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文化產業和新型業態之間的融合發展等問題,這都與文化發展的體系建構密切相關。同時,從社會環境到人才培育,從流通體系、金融支撐以及國際貿易等,這些要素都是「體系」中缺一不可的。
堅持文化產業支柱地位
《建議》原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十二五」時期,中央對文化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並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讓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文化法製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進行部署。
此次《建議》的目標要求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十二五」的基礎之上,中央把這個目標延長了五年,這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五年當中我們過去所強調的倍增計劃可以繼續的往前推進。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也在不斷增長,但是不能只強調文化數量上的支柱性,還要強調文化產業在質上的內涵式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融合發展
《建議》原文:指出要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發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
解讀: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要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是我國公民文化權的最基本的保障,文化產業是公共文化發展的最強勁支撐和推動力,兩者之間互相支撐,特別是在公共文化內容的提升上文化產業更是可以大有作為,公共文化的社會化當中也需要文化產業有更多的更現代化的更人性化的服務和表現。
此外,增強發展協調性也是本次《建議》的重要方面,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的協調發展在文化建設方面同樣非常重要。然而,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相一致,文化建設「東高西低」的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
不論是公共文化建設,還是文化產業發展,我國文化建設的速度與水平與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基本相同,呈現出東高西低的態勢,人才、資本、技術、規模等方面,東西部文化的發展均存在較大差距。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產值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產業、公共文化的發展都需要從全新的角度進行認識,文化建設的不平衡現象也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予以有效解決,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能級,深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全新體系。我國的文化建設處於這樣的歷史背景當中,這就決定了「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要堅持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要得到有機統一,讓文化建設更好的服務於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實現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有機統一,實現發達地區文化發展與欠發達地區文化發展的有機統一,是文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雙效統一是文化發展的基本前提
《建議》原文: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解讀: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要堅持雙效統一。文化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產值的提高、數量的增多和門類的豐富,還應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這也恰好體現了文化產業具有社會和經濟雙重屬性的特殊性。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我們要始終如一地堅持這個基本原則和底線,這在國際發展當中也是有例可循的。
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如同一個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一樣,一定會跌跤。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這個道理,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不能「唯量」說話,GDP並不是全部。我們要發揮文化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始終把文化產業的社會價值置於首位。因此,文化企業要堅持生產社會效益良好的文化產品,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基礎上獲得經濟效益,事實也證明了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文化產品往往能夠取得客觀的經濟效益,兩者並不矛盾。而政府部門則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考核體系,並加強監督,對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評價。
網路文化安全事關重大
《建議》原文: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
讀:互聯網的發展給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網路文化傳播的新形態、新內容,是「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需要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網路文化安全是事關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密切相關的大事,也是當下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矛盾最為突出、亟需解決與面對的重要領域。
互聯網技術更新快、發展普及快、信息擴散快,新型網路傳播手段不斷涌現,網路文化建設面臨的形式異常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維護網路文化安全,則成為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之一。因此,網路文化安全將成為「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過程中予以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創新有為的重要方面,要通過積極建設與有效管理維護網路文化安全,實現網路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Ⅱ 徵求對「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意見建議
規劃編制過程中,應把握五個方面的導向:一是突出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版邁出更大步伐的權新要求。充分銜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深入分析支撐條件,實事求是確定目標任務,明確戰略舉措,在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征程上邁出更大步伐,努力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二是突出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部署和省委對全省改革工作的具體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規劃的一條主線貫穿始終,細化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落實好、完成好各項改革任務。三是突出體現經濟提質增效的要求。在優化產業結構、壯大主導產業、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等方面,提出切實管用的新思路和硬舉措,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加快推動我省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四是突出體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統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五是突出體現以項目為支撐的要求。重點謀劃一批轉方式、調結構、管長遠,有利於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大項目,爭取將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Ⅲ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版經沒有權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十三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新興產業門類和新業態對文化產業進行大解構、大變革、大融合、大轉型、大升級的歷史機遇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增長比例至少每年要達到15%以上。由此可以見,未來文化產業的增長空間及發展潛力巨大。實現文化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既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也需要大的發展戰略的創新。基於以上判斷,我們應該及時地校正目標、更新思維,首先要重視縣域文化發展,進而要進行縣域文化發展的創新戰略研究。
Ⅳ 徵求對《「十三五」規劃建議》意見和建議
規劃編制過程中,應把握五個方面的導向:一是突出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版邁出更大步伐權的新要求。充分銜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深入分析支撐條件,實事求是確定目標任務,明確戰略舉措,在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征程上邁出更大步伐,努力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二是突出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部署和省委對全省改革工作的具體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規劃的一條主線貫穿始終,細化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落實好、完成好各項改革任務。三是突出體現經濟提質增效的要求。在優化產業結構、壯大主導產業、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等方面,提出切實管用的新思路和硬舉措,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加快推動我省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四是突出體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統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五是突出體現以項目為支撐的要求。重點謀劃一批轉方式、調結構、管長遠,有利於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大項目,爭取將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Ⅳ 如何助力文化產業跨越發展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和籌謀「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各地文化產業「十三五」規劃正在緊張制定中。其中,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成為各地關注的熱點。目前,各地文化產業發展亟需哪些政策的浸潤?如何把各項文化產業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如何用文化政策杠桿撬動產業發展?近日,記者在海南省海口、儋州、東方等地進行了深入調研和采訪。
1.讓文化產業與社會事業協同並進
【案例】 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海南君海灣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翔分別在縣城和黃流鎮開了兩家3D電影院。在總共120畝的地塊中,拿出20畝地建成了一個公益性質的文化廣場。在影院和文化廣場的帶動下,市民健身、美食娛樂等行業也實現了協同發展。孫翔認為,文化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絕對不能割裂。他說,「政府要對文化產業進行高起點、系統化的規劃,為各個產業開出發展良方」。
在專家們看來,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事業發展要緊密融合在一起,例如,海南省東方市政府投入近6000萬元建成「三月三」文化生態公園,建成之後委託海南華人國際文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管理運營,服務本市居民夜晚休閑娛樂。「讓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融合發展,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的文化需求,發揮協同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河表示。
而對於文化產業的一個項目或者一個行業來說,也不可能割裂其與其他行業發展的關系,更不能割裂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財政部中央文資辦專家委員會主任張曉明在談及海口市文化產業發展時表示,對海口和很多地方來說,發展文化產業特別需要從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的角度去做文章,而不要局限於文化產業的傳統產業模式劃分。目前文化產業的業態與傳統產業的邊界越來越不清晰,適應這一形勢就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著手,用一種強有力的融合性和綜合性項目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他說:「比如海口的醫療保健和健身休閑產業對老年人十分有針對性,對這一產業發展要有戰略性考慮。海口可以與北方省份搭建橋梁,制定專項政策,把大量北方人吸引過來,這樣就可以帶動當地消費環境的改變,文化產業就有了植根基礎。這需要一個長期的戰略性考慮,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文化產業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的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需要良好的經濟社會以及體制機制的土壤,更可以參與創造這樣的土壤。專家認為,政策既要改良文化產業發展的土壤,又要找到可以成長起來的苗木,也就是項目。一個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首先要提高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質量,給居住在其中的人創造一個高質量的土壤。同時,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也參與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比如,一些地方文化產業「下鄉」,實現了在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中器物建設層面與精神文化的同步提升。
「要打造城市文化綜合體,重塑城市的定位,完善綜合設施,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張曉明指出,要統籌文化產業與社會事業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及地方社會建設相結合,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要統籌文化產業發展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發揮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和共振效應。
Ⅵ 十三五文化產業政策謝謝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重申,到2020年要將「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表明中央在「十三五」時期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文化產業發展目標的決心和信心。「十三五」是文化產業發展新的歷史機遇期,且呈現出諸多新的發展趨勢。抓住機遇、把握趨勢、依照中央頂層規劃、結合自身發展實際適時調整發展策略,對於推動文化產業提質提效、變革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一、「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十三五」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全方位拓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在此背景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許多新機遇。
1.「互聯網+」為文化產業的全方位創新、集約化經營提供了新機遇。「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以移動和泛在的網路、龐大的資料庫和超強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推動了諸多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跨界融合,引發了社會生產、生活、思維方式的變革。文化產業是以知識和創意為主要資源的新興產業,「互聯網+」為文化產業的創新提供了便捷、低成本、多渠道的技術平台;同時,便於對傳統信息傳播方式進行深度改造,從根本上推動文化產業實現高層次的集約化經營、科學化管理和專業化發展。
2.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文件已經和即將出台,為文化產業進一步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煥發活力提供了新機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對文化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了諸多具體要求,並連續下發諸多與之配套的政策文件。按照中央深改辦的部署,今後還會有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文件陸續出台,如《關於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傳媒企業開展特殊管理股試點的指導意見》《國有控股上市文化企業股權激勵試點辦法》等。可以預見,這將為文化產業的發展釋放新的活力。
3.文化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為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新機遇。「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也是人民群眾多層次的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但是第三產業的消費佔比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文化消費的佔比還亟待提高。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必將使潛在的文化消費大市場拓展更大空間,推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4.「一帶一路」建設為文化產業跨地區融合並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機遇。「一帶一路」既包含經濟交流,也包含文化交流。「一帶一路」的發展空間是一個立體化全方位發展的產業格局,文化產業可以在此戰略格局下突破傳統區域環狀分布而代之以線性帶狀分布,突破行政區劃的阻隔和產業門類的分割,以國際化的視野,整合國際化資源,開拓國際化市場。「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二、「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十三五」乃至今後更長的一段時期,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呈現出互聯互通的諸多新趨勢。
1.文化生產跨界化。文化資源的跨時空整合、文化人才的跨領域聚合、文化元素的多樣化重組更為便捷和可能,文化生產可以突破在地文化生產(裝備製造、印刷包裝等)、在場文化生產(表演、放映、會展等)、在線文化生產(數字內容、互動娛樂等)等不同的門類,形成開放、包容、立體、多元的鏈條和系統。這種企業,突破了過去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與各類科研中心、網站、院線、開發公司等形成智能型聯接,高密度地交換信息、創意、技術和其他要素,並進行合作聯盟,重新打造文化資源的供應鏈、文化生產的價值鏈、文化服務的品牌鏈,推動了文化生產力的高速成長。同時,在互聯互通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並不局限於文化產業內部的跨界融合,而正在和工業、數字內容產業、城市建設業、現代農業等相關行業跨界融合。從全球范圍看,製造業和服務業向科技型、創意型升級是一個歷史性的潮流,也是我國製造業、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服務平台信息化。信息技術的全方位滲透和大數據處理能力的全方位應用,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支撐平台,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服務形式,並幾乎覆蓋了文化產業中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協同創新平台、多元化投融資平台、信息集成平台、信息發布平台、在線交易和消費評價平台等的諸多服務平台,能夠發揮更多的功能,如資源集聚和交易配對功能、企業孵化和產業培育功能、跨業融合和集成創新功能、國際交流和貿易功能等,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加速了資源的集聚、整合和流動。
3.科技研發迭代化。迭代是通過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採用可量化的精確市場定位技術,重復反饋過程的活動,其目的是為了更快地逼近預定的目標。每一次對過程的重復稱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在螺旋形的上升中達到一個更高的技術和商業層次,如實現用戶的廣泛分布、信息的海量選擇、隨機消費和可度量、可調控的服務對接。隨著現代技術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迭代反饋的頻率越來越高。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企業正在不斷地迭代更新,大量整合新的科技創新資源,形成一個可持續化的迭代生態系統。
4.文化消費體驗化。在網路時代,新技術的應用極大推動了全新個性化體驗形式的出現,如電子游戲、移動式景觀、虛擬世界和擴增實境等。消費者角色發生了轉換,即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成為主動感受者、體驗者,甚至是參與文化生產的創造者,獲得了參與創新的體驗樂趣。在文化產業領域已經出現了「消費即生產」的態勢,必將引發「大批量定製」和「個體創造」時代的到來,引起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一輪變革。
5.文化產品虛擬化。文化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除了能夠提供有形的文化產品外,還提供大量具有象徵意義的無形產品,如文本、聲音、圖像和符號等。在大眾媒介和新媒體營造的模擬社會下,這些無形產品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傳播,在契合大眾消費心理的同時引發新的消費熱點,它能讓人們在缺席於某種場景時,獲得臨場的感官享受和神經的快感,擴大了人們的視聽和娛樂空間,從而加劇了社會的虛擬特性。文化產品的虛擬化總體看是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產物,而由虛擬現實等技術帶來的任何「不適應」的現象,則應置於時代大環境和多種文化角度下加以審視,這也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6.文化貿易國際化。我國藉助文化貿易推動「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斷加快。總體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明顯提升,文化產業的國際貿易有望進入新的歷史節點和快速增長期。這意味著本土文化得到保護和發揚光大的機會增加了,本土的文化、習俗、藝術、風格、文學、觀念和思想等將更多參與全球化。這為中國文化產業在全球的市場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結論與應對策略文化產業在「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內,都將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詮釋了一系列最新的前沿問題和產業現象,也清晰地顯示出,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揮二者協同創新,仍將是未來中國文化產業和科技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面對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大而不強、多而不精、原創不足、活力不夠等諸多問題,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中,既要抓住機遇、把握趨勢,還應充分考慮當下的困境及原因,謀劃合適的發展策略。一是要樹立全局觀念,不斷提升前瞻性戰略研判能力;二是要推進與文化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數字、網路等核心關鍵技術突破;三是要推進制度創新和政策配套;四是要培育消費市場,不斷拉動新興領域文化消費;五是要加強包括素質型、創新科技型、跨界復合型、貿易經營型等多類型人才的培養,不斷提升內容原創及其轉化能力,提升產業能級,促進產業融合。
Ⅶ 如何助力企業"十三五"規劃有效落地提出建議
一是創新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創新發展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過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由大到強。如果說,黨的十八大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那麼五中全會則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和基點地位。內涵也大為拓展,由過去強調的科技創新,發展為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創新,涉及到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等諸多層面。 二是協調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以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包括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協調發展等。五中全會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協調發展理念,除了城鄉區域協調、經濟社會協調,還提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從字面看,統籌指的是統一籌劃,與兼顧相連,有主次之分,兼顧部分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視,而協調指的是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各種關系處於同等重要地位,沒有主次之分。協調發展與五個統籌相比,范圍更廣,要求更高。 三是綠色發展。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作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包括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五中全會公報將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並成為基本國策,生態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標,美麗中國寫入五年規劃。 四是開放發展。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中國是現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的參與者、建設者、維護者和貢獻者。五中全會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問題,制度性話語權,就是起草、參與制訂游戲規則。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峰會上邁出了制度性話語權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亞投行。亞投行是中國為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也是制度性話語權的最好嘗試。目前亞投行的簽署國已有53個。中國作為創始國和發起方,首任行長由中方委派,並享有規劃制訂的權力。制度性話語權的成果之一,就是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什麼是利益共同體?通俗地講,雙方簽協議,把各自利益捆綁到一起,互利共贏。中國率先提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一帶一路」是不帶硝煙味的合作共贏,是和平崛起的生動實踐。總體來看,「十三五」將呈現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提供更多市場機會,開啟「制度性話語權」的新模式。 五是共享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享發展,這是黨的全會第一次提出,作為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原則。共享發展的本質是發展的均衡、公平與普惠。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是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的全面進步。共享發展是為了進一步強調發展的公平性,讓人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對於解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種種問題,如經濟與社會失衡、城鄉失衡、東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是1995年以來中共歷次五中全會公報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詞,首次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目標,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動社會公平的意志與決心。
Ⅷ 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了四個「體系」。其中,除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外,其他三個都是「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所沒有的,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體系的建立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在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進行全方位的統籌顯得十分必要,以期更好的發展。
而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系統布局和籌劃。從社會環境到人才培育,從流通體系、金融支撐到國際貿易等,這些要素都是「體系」中缺一不可的。
重視「網路文化」建設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新增了「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這一表述。隨著互聯網的快速
發展,網路文化成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就專門提到大力發展網路文藝,推動網路
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劇、微電影、網路演出、網路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由此可見,網路文化必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同時,互聯網的發展給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因此,「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對網路文化安全予以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