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態系統中屬於生產者的生物是
微生物與植物。
動物處於食物鏈的高層,不增加產出,只消耗,因此不是生產者
B. 微生物與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微生物抄是自然生態鏈中重要的襲一環,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對化學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環、高分子物的合成與降解、甚至對無機物質形成、能量物質的儲存、細胞基因儲存復制及未知的方面等具有重要貢獻。它的作用是呈兩方面的:有益於人類的和病原的。
在保護環境方面最直接的應用是污水處理,城鎮生活污水凈化的90%功勞屬於微生物,避免人類在這一活動中耗費較大能量。
C.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A.生產者和消費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食物鏈和食物網D.全部生產
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內分和非生容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可見B符合題意.
故選:B
D. 從種植業看微生物在大自然生態鏈中扮演什麼角色
(一)微生物在自然生境、動植物及人體中的生態分布、組織結構及功能 1.從宏觀上說微生物所具有的個體微小、代謝營養類型多樣、適應能力強和遷移能力強的特點,使 微生物空間分布具有極其廣泛性。 (1)在自然環境水體、土壤、大氣中的分布。 (2)在其他生物難於生存的極端環境中(高溫、低溫、低pH、高PH、高鹽、高壓及高幅射等的)分布。 (3)在動物體中的分布。 (4)在植物體中的分布。 (5)在工農業產品中的分布。 (6)在人體中的分布。 2.生境中微生物的組織層次結構及相互作用。 (1)生態環境中的微生物存在著與動物、植物相似的從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以微生物為主體 的生態系統)的組織層次。 (2)微生物具有明顯的群體性。種群是一種重要的組織層次,種群的相互作用是理解微生物相互作用 的基礎,其作用包括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協同作用、互惠共生、寄生、捕食、偏害作用和競爭 (3)群落結構、功能與相互作用。群落是一定區域內或一定生境中各種微生物種群相互鬆散結合的一 種結構和功能單位。在一個生態系統中不同群落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相互作用。 3.棲居微生物與生境的相互關系。 (1)微生物與其棲居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存在分布是歷史傳承、現實選擇及 微生物適應進化的結果,主要方面是生態位上生物和非生物環境對微生物的選擇。 (2)動物體中微生物對動物是益害共存,但更主要的是互惠共生關系,研究其互惠共生關系,有助於 對有益微生物的利用。 (3)植物體中微生物對植物也是益害共存,有些成為病原微生物,有些則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 抑害增益是利用這種相互關系的出發點。 (4)生物性霉腐是造成食品、糧食霉變的重要原因,產生大量生物毒素是重要的食品公共健康問題。 (5)人體正常的微生物區系是個體防禦病原微生物的一道屏障,但在特殊條件下也可以成為病原微生 物。 4.極端環境微生物研究中最重要的3個方面是生態分布、適應機制及開發應用。 5.聚焦生態系統,剖析微生物在系統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1)微生物主要作為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撈演重要角色。 ①微生物是有機物的主要分解者。 ②微生物是物質循環的重要成員。 ③微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 ④微生物是物質和能量的貯存者。 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鋒種類。 (2)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重要作用。 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是生態系統乃至整個生物圈物質循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命物質的主要組 成元素,少量元素和跡量元素表現出從快到慢,不同的循環速率。 ②微生物參與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是總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一部分,主要是微生物對有機物的礦化 作用。 ③微生物對有機物的礦化作用推動微生物參與碳循環、氮循環、硫循環、磷循環及鐵循環。 ④微生物在C、N、S、P循環中具有不同方式與特點。(二)微生物與環境保護是微生物生物體及其機能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1.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轉化是微生物消除污染、修復污染環境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1)生物降解是微生物對環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是傳統分解作用的拓展和延伸。 (2)質粒在微生物對污染物降解中的重要作用,降解遺傳信息主要分布在質粒和染色體上。 2.污染介質的微生物處理是通過微生物作用使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中的污染物在反應器中得到 降解,礦化成H2O、CO2及其他氧化性物質,以達到消除污染,無害化的目的。 3.工、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轉化,轉化成新的化學晶、能源及單細胞蛋白。 4.氮、磷去除技術是利用特定微生物類群在特定條件下去除污水中氮和磷。 5.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修復較大面積污染環境,特別是修復受難降解污染 物污染的環境,如土壤、水體(包括地下水)、海灘等。 6.環境污染的微生物監測是利用在污染壓迫下微生物群落結構、生理功能的變化來監測環境污染, 微生物的特殊性使微生物在監測中有特殊作用。
E. 微生物的發展前景
前景
繼續採用微生物作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材料。
微生物生產與動植物生產並列為生物產業的三大支柱。
在工業中許多產品利用微生物來生產,如各種生物活性物質(抗生素等)、化工原料(酒精等)。
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也有著多方面的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有廣泛用途,發酵食品和許多調味品都離不開微生物。
微生物是消除污染、凈化環境的重要手段。
在新興的生物技術產業中,微生物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作為基因工程的外源DNA載體,不是微生物本身(如噬菌體),就是微生物細胞中的質粒;被用作切割與拼接基因的工具酶,絕大多數來自各種微生物。由於微生物生長繁殖快、培養條件較簡易,當今大量的基因工程產品主要是以微生物作為受體而進行生產,尤其是大腸桿菌、枯草芽胞桿菌和釀酒醉母。藉助微生物發酵法,人們已能生產外源蛋白質葯物(如人胰島素和干擾素等)。盡管基因工程所採用的外源基因可以來自動植物,但由於微生物生理代謝類型的多樣性,它們是最豐富的外源基因供體。
與高等動植物相比,已知微生物種類只是估計存在數量的很小一部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物種幾乎全部為人們所掌握,被子植物已知種類達93%,但細菌已知種數僅為估計數的12%,真菌為5%,病毒為4%(Bull,1992)。目前研究的也只是已知種類的很少一部分。根據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資料,1991—1997發表的微生物學文獻大量集中在8個屬,尤其是埃希氏桿菌,其中大腸桿菌又佔主要部分(Galvez等,1998)。可以想像,既然對少數已知微生物的研究就已為人類作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對多樣性微生物的開發必然會為社會帶來巨大利益。微生物學事業方興未艾。
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將全面展開,以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其他生物、微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為主要內容的微生物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學、細胞微生物學將基因組信息在基礎上獲得長足發展。
F. 關於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一些問題。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有:
生產者:例如硝化細菌,能夠通過化能合成來生產有內機物,還有硫化細菌、容鐵細菌。
消費者:寄生細菌(正常皮膚表面寄生的細菌有小球菌、棒狀桿菌、糠秕孢子菌等,它們可
將皮脂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對皮膚表面的致病菌有抑製作用。)
分解者:真菌(一大類)
G. 某種微生物的生態分布怎麼調查
谷琴吧!這是我搜集到的,分享一下吧!我們與周圍的環境在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布置了這樣一篇作文——我們與周圍的環境,我想著文章的內容,不知不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一起到小區里散步,當入過演武池時,一股刺鼻的臭喂迎面撲來,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副景象:生活垃圾、魚全漂在池面上;水裡的魚正吃著那些生活垃圾;有人把臟水往池子里倒……「媽媽,好惡心啊!」我捏著鼻子、板著一張臉對媽媽說。「是啊,這種『大肚子』魚賣到市場上,會讓多少人生病,甚至亡。」媽媽意味深長地說。這時,我想起在去外婆家路上看到的情景。外婆家在城鄉結合部,那兒的工廠不斷地大量排放著廢氣、廢水,路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工地不斷地發出些噪音,使附近的居民不得安寧等等,都使得這里的環境變差。我們周圍環境的污染,是人類在物質文明發展過程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時所產生的問題。我們做過的問卷調查中,許多廈門市民認為廈門市區的環保工作做好了,卻忽略了城鄉結合部。還提出垃圾分類沒做好,應對市民加強宣傳力度,對市民亂丟垃圾的現象引起重視等意見。我們只有正視現實、正視危機。除此之外,任何消極退避都於事無補。只要人人都為環保獻出一份力,我深信,總有一天我們與周圍環境又會和諧起來,而且將更持久,更完美。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報告岑村小學 6 (1)梁家明 別名黑哥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珠海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海上雲天,天下珠海」就是最好的概括。珠海是美麗的,但是美麗中隱藏著一種「奇特的色彩」。因為個別市民不注意衛生,給美麗的珠海添上了不和諧的「污點」。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周圍環境進行了調查。白色污染,可怕!紙張的發明使到人類的發明迅速地發展。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張張潔白無暇的紙張讓人類的周圍環境遭到了極大的污染。浪費紙張:在我們班級里和學校的垃圾池裡,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紙張在垃圾池裡。黃的、白的、綠的……眼花繚亂。一張張色彩艷麗的作業紙揉成一團。紙張回收:我在調查中,發現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塊。「混」,原來這就是紙張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們把垃圾分開來,分門別類進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對自然環境就會大大減少,並且我們生活環境也就大大不同。一次性紙杯:現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了。一次性用品浪費資源,又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應該怎樣選擇呢?市民為了貪圖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一次性紙杯。人們說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為一次性紙杯的產生,使到我們周圍的環境受到了極度的破壞。市民們使用了一次性紙杯,就隨地亂扔,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水污染,健康當心!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地球的什麼生物都會無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魚在游」再也不見了,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也許你會說,不是有桶裝飲用水嗎?但喝桶裝水不是解決水污染的最好辦法,喝桶裝水一樣要用到水資源。而且喝桶裝飲用水對人們的身體不是很健康。前山河:我曾經到前山河進行調查,發現前山河的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河水混濁,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塑料垃圾,並且時不時會傳來一陣難聞的味道。原來在昌盛大橋下,居住著許多「三無」人員。他們的行為給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創傷。白天,他們吃喝拉撒,隨地大小便……任由他們這樣持久的持續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會被他們給糟蹋。如今,雖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還是渾濁的。我還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邊還有一座座工業廢料堆成小山。所以,我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的飲用水不是總會覺得有一股鹹味嗎?這是珠海的咸潮。在調查中,我深受啟發: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我們組織了環保小分隊,開展環保在行動的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環保在行動在今年「十一」黃金周里,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過一個環保的長假。我們走進社會,用鏡頭去展現「環保」世界中的「精彩」。我們在使用數碼相機有一定的難度:一般的相機都會有開關鍵。開是ON,關是OFF。我們的數碼相機也一樣,把鍵移到ON處。接著,我們要調好焦距,最後,輕輕一按就可以了。在按快門的同時,手不要顫抖,要拿穩相機,這樣拍出的效果才會好。拍攝好以後,發送照片也有難度:首先要進入免費郵箱,點擊寫信,在框內打上主題,寫上發給誰。由於是發送相片,所以要點擊添加附件,粘貼照片,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點擊「發送」便可。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掌握了現代的通信技巧。我們拍攝的照片刊登在10月14日的《珠海特區報》的《生活周刊》上。首頁的相片是我們學校的朱晨緯同學的作品,編輯還特地放大了呢!顯得十分顯眼。一棵棵鬱郁蔥蔥。咦!是一個塑料罐做成的。真是別有用心!再看這一副:電話廳到處貼滿了廣告紙,花花綠綠的。我們的目光又被一張照片吸引住了,這是一張人們破壞環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畫花的牆壁,照片旁邊還寫著一句話:「還牆壁一張的臉。」它提醒我們無時無刻都要愛護環境。我在活動中,嘗到了現代科技的甜頭,用數碼相機更加清晰;電郵讓溝通更加舒暢。環境你我他,環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愛環保,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更美好!參考資料:珠海星樂網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報告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珠海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海上雲天,天下珠海」就是最好的概括。珠海是美麗的,但是美麗中隱藏著一種「奇特的色彩」。因為個別市民不注意衛生,給美麗的珠海添上了不和諧的「污點」。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周圍環境進行了調查。白色污染,可怕!紙張的發明使到人類的發明迅速地發展。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張張潔白無暇的紙張讓人類的周圍環境遭到了極大的污染。浪費紙張:在我們班級里和學校的垃圾池裡,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紙張在垃圾池裡。黃的、白的、綠的……眼花繚亂。一張張色彩艷麗的作業紙揉成一團。紙張回收:我在調查中,發現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塊。「混」,原來這就是紙張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們把垃圾分開來,分門別類進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對自然環境就會大大減少,並且我們生活環境也就大大不同。一次性紙杯:現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了。一次性用品浪費資源,又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應該怎樣選擇呢?市民為了貪圖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一次性紙杯。人們說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為一次性紙杯的產生,使到我們周圍的環境受到了極度的破壞。市民們使用了一次性紙杯,就隨地亂扔,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水污染,健康當心!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地球的什麼生物都會無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魚在游」再也不見了,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也許你會說,不是有桶裝飲用水嗎?但喝桶裝水不是解決水污染的最好辦法,喝桶裝水一樣要用到水資源。而且喝桶裝飲用水對人們的身體不是很健康。前山河:我曾經到前山河進行調查,發現前山河的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河水混濁,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塑料垃圾,並且時不時會傳來一陣難聞的味道。原來在昌盛大橋下,居住著許多「三無」人員。他們的行為給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創傷。白天,他們吃喝拉撒,隨地大小便……任由他們這樣持久的持續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會被他們給糟蹋。如今,雖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還是渾濁的。我還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邊還有一座座工業廢料堆成小山。所以,我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的飲用水不是總會覺得有一股鹹味嗎?這是珠海的咸潮。在調查中,我深受啟發: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我們組織了環保小分隊,開展環保在行動的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環保在行動在今年「十一」黃金周里,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過一個環保的長假。我們走進社會,用鏡頭去展現「環保」世界中的「精彩」。我們在使用數碼相機有一定的難度:一般的相機都會有開關鍵。開是ON,關是OFF。我們的數碼相機也一樣,把鍵移到ON處。接著,我們要調好焦距,最後,輕輕一按就可以了。在按快門的同時,手不要顫抖,要拿穩相機,這樣拍出的效果才會好。拍攝好以後,發送照片也有難度:首先要進入免費郵箱,點擊寫信,在框內打上主題,寫上發給誰。由於是發送相片,所以要點擊添加附件,粘貼照片,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點擊「發送」便可。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掌握了現代的通信技巧。我們拍攝的照片刊登在10月14日的《珠海特區報》的《生活周刊》上。首頁的相片是我們學校的朱晨緯同學的作品,編輯還特地放大了呢!顯得十分顯眼。一棵棵鬱郁蔥蔥。咦!是一個塑料罐做成的。真是別有用心!再看這一副:電話廳到處貼滿了廣告紙,花花綠綠的。我們的目光又被一張照片吸引住了,這是一張人們破壞環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畫花的牆壁,照片旁邊還寫著一句話:「還牆壁一張的臉。」它提醒我們無時無刻都要愛護環境。我在活動中,嘗到了現代科技的甜頭,用數碼相機更加清晰;電郵讓溝通更加舒暢。環境你我他,環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愛環保,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更美好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盡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垃圾污染垃圾侵佔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製品等等。在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佔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為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食品污染食品是構成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類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們吃的各種食品,如糧食、水果、蔬菜、魚、肉、蛋等,在生產、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過程中,混進了有害有毒物質或者病菌。食品污染可分為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兩大類。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污染食品。屬於微生物的細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雞蛋變臭,蔬菜爛掉,主要是細菌、真菌在起作用。細菌有許多種類,有些細菌如變形桿菌、黃色桿菌、腸桿菌可以直接污染動物性食品,也能通過工具、容器、洗滌水等途徑污染動物性食品,使食品腐敗變質。真菌的種類很多,有5萬多種。最早為人類服務的黴菌,就是真菌的一種。現在,人們吃的腐乳、醬製品都離不開黴菌。但其中百餘種菌株會產生毒素,毒性最強的是黃麴黴毒素。食品被這種毒素污染以後,會引起動物原發性肝癌。據調查,食物中黃麴黴素較高的地區,肝癌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幾十倍。英國科學家認為,乳腺癌可能與黃麴黴毒素有關。我國華東、中南地區氣候溫濕,黃麴黴毒素的污染比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絛蟲、旋毛蟲等,這些寄生蟲一般都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後再使魚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後會引起寄生蟲病。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種農葯是造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還有含鉛、鎘、鉻、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食用色素、防腐劑、發色劑、甜味劑、固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作食品包裝用的塑料、紙張、金屬容器等。如用廢報紙、舊雜志包裝食品,這些紙張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病症。多氯聯苯是200多種氯代芳香烴的總稱,當今世界生產和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相當大。有資料證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極的企鵝、北冰洋的鯨體內,都發現了多氯聯苯的蹤跡。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鮮艷色澤。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防止食品污染,不僅要注意飲食衛生,還要從生產、運輸、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著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土壤污染土地是人類的衣食之本,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土地卻遭受到空前的破壞。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軟刀子,正在剝奪大片肥田沃土的生產力。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質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無法消除這些有害物影響的現象。嚴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減退甚至枯萎亡,這些污染後果是可以及時發現的。更多的土壤污染並無明顯表現,卻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特別是通過農作物對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裡危害牲畜和人體健康,必須引起高度警惕。土壤污染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以及化肥和農葯。生活污水和人畜糞尿中含有許多植物需要的養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糞肥一般會使農作物增產。但這些廢水、廢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蟲及蟲卵等則進入農田,沉積於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觸了污染的土壤和農產品,會引起破傷風、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等。現代農業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鹽、硫酸鹽、氯化物等無機物大量殘留在土壤中。它們破壞土壤的理化性質,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從而使農作物減產。使用農葯則使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有機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動植物和人。大氣中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塵埃等有害物質會自然地或隨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煉廠和汽車排放的廢氣中的鎘、鉛等有害物也會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廠周圍和公路兩側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屬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鉻、錳、鎳等還能在人體不同部位引起癌症。土壤中金屬含量過高也會使植物受害。據實驗,每公斤土壤含銅20毫克時,小麥就會枯,達到250毫克時,水稻也會枯。每公斤土壤含鋅超過50毫克,就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響很難被消除。有機農葯分解很慢,重金屬根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繼續污染的情況下,三五年內仍含較高的有害物質,並可通過食物鏈富集危害人類。所以,受到嚴重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飼料或肥料。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進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奠基性工程。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是促進和推動環森林,是生命的搖籃。覆蓋地球陸地面積曾達三分之二的森林,呵護、哺育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其中就有人類的祖先。 在遠古時期;人類祖先棲居森林之中,以森林抵禦寒風,樹葉為衣,野果飽腹,積木為巢,鑽木取火,木棍獵獸,依靠森林發展了人類文明。而今,全球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27%,而且森林面積仍然在減少中。人類終因對森林的掠奪性利用嘗到了苦果: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全球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淡水緊缺,到2025年將有50個國家遭遇嚴重的缺水問題;大氣質量惡化,其中二氧化碳的劇增使全球變暖,到2100年,冰川的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升高144至217厘米,許多沿海地區遭受滅頂之災;大量野生動、植物絕滅,全球每小時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能夠有效地延緩、阻止以上災難的發生。森林由於具有高大的形體、復雜的多層次結構、盤結交錯的龐大根系,以及分布廣、面積大;生產力高和壽命長等特點,使得森林在自身的生長和繁衍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改變著一系列的物理條件和生物條件,具有強大而持久的生態環境效應和、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防止和減少自然災害、凈化環境、消除雜訊等多種生態功能。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稱。森林由於有對二氧化碳的分解並釋放大量氧氣的巨大功能,又被林為「人類的肺部」。4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10至15分貝,綠化的街道可減少雜訊8至10分貝,可見,森林又有「滑噪音」的功能。森林能防止水災的功能更是人所共知……植樹造林不僅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使我們的居住地變得更加美好,同時還有巨大的生態效益。以日本為例,日本全國森林覆蓋率為65%,為此,森林土壤年貯水量達23O0億噸,森林防止泥沙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8100萬只,提供氧氣5200萬噸,吸收二氧化碳6900萬噸。僅這幾項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能相當於日本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3.8%,而為同年農業漁業產值的2.6倍,是木材產值的8.5倍。植樹造林,是人類在面臨巨大自然災害面前的最有效的自我拯救措施之一。為了讓地球上多一片綠色,多一決生命的屏障,讓我們行動起來。12億中國人,人人都為祖國奉獻一點綠,那將會創造出世界造林史上的一個奇跡。我們與周圍環境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進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奠基性工程。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是促進和推動環森林,是生命的搖籃。覆蓋地球陸地面積曾達2/3的森林,呵護、哺育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其中就有人類的祖先。 在遠古時期;人類祖先棲居森林之中,以森林抵禦寒風,樹葉為衣,野果飽腹,積木為巢,鑽木取火,木棍獵獸,依*森林發展了人類文明。而今,全球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27%,而且森林面積仍然在減少中。人類終因對森林的掠奪性利用嘗到了苦果: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全球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淡水緊缺,到2O25年將有50個國家遭遇嚴重的缺水問題;大氣質量惡化,其中二氧化碳的劇增使全球變暖,到21O0年,冰川的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升高144—217厘米,許多沿海地區遭受滅頂之災;大量野生動、植物絕滅,全球每小時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能夠有效地延緩、阻止以上災難的發生。森林由於具有高大的形體、復雜的多層次結構、盤結交錯的龐大根系,以及分布廣、面積大;生產力高和壽命長等特點,使得森林在自身的生長和繁衍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改變著一系列的物理條件和生物條件,具有強大而持久的生態環境效應和、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防止和減少自然災害、凈化環境、消除雜訊等多種生態功能。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稱。森林由於有對二氧化碳的分解並釋放大量氧氣的巨大功能,又被林為「人類的肺部」。4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10-15分貝,綠化的街道可減少雜訊8—10分貝,可見,森林又有「滑噪音」的功能。森林能防止水災的功能更是人所共知……植樹造林不僅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使我們的居住地變得更加美好,同時還有巨大的生態效益。以日本為例,日本全國森林覆蓋率為65%,為此,森林土壤年貯水量達23O0億噸,森林防止泥沙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81O0萬只,提供氧氣52O0萬噸,吸收二氧化碳6900萬噸。僅這幾項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能相當於日本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3.8%,而為同年農業漁業產值的2.6倍,是木材產值的 H.倍。
H. 植物根繫上吸附這大量的微生物,它們在生態系統中屬於什麼
1)微生物是有機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最大的價值也在於其分解功能。它們分解專生物圈內存在屬的動物和植物殘體等復雜有機物質,並最後將其轉化成最簡單的無機物,再供初級生產者使用。
(2)微生物是物質循環中的重要成員:微生物參與所有的物質循環,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質的循環中,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員,起主要作用;而一些過程只有微生物才能進行,起獨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環中的關鍵過程,起關鍵作用。
(3)微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光能營養和化能營養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它們具有初級生產者所具有的二個明顯特徵,即可直接利用太陽能、無機物的化學能作為能量來源,另一方面其積累下來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鏈、食物網中流動。
(4)微生物是物質和能量的貯存者:微生物和動物、植物一樣也是由物質組成和由能量維持的生命有機體。在土壤、水體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貯存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
(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微生物是最早出現的生物體,並進化成後來的動、植物。藻類的產氧作用,改變大氣圈中的化學組成,為後來動、植物出現打下基礎。
I. 微生物復習-微生物生態
第八章 微生物生態
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內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生態學:研究生物與其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微生物與其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各種環境中的微生物的種類、分布;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關系;微生物與物質循環;
第一節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特點:
個體微小、代謝營養類型多樣,適應能力強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微生物的分布生境的特徵在某些生境中,高度專一性的微生物存在並僅限於這種生境中,並成為特定生境的標志。
一、空氣中的微生物(理解並掌握)
1)無原生的微生物區系;
2)來源於土壤、水體及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
3)種類主要為真菌和細菌,一般與其所在環境的微生物種類有關;
4)數量取決於塵埃數量;
5)停留時間和塵埃大小、空氣流速、濕度、光照等因素有關;
6)與人類的關系:傳播疾病、造成食品等的污染制備微生物氣溶膠實現群體免疫微生物學的基本技術:無菌操作技術
二、水體中的微生物
一)江河水(理解並掌握)
1)數量和種類與接觸的土壤有密切關系;
2)分布上更多的是吸附在懸浮在水中的有機物上及水底;
3)多能運動,有些具有很異常的形態(例如柄細菌);
4)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並且有很多對健康不利的細菌,因此不宜作為飲用水源;
5)水體自身存在自我凈化作用:
a)致病菌一般對營養要求苛刻,因此在一般的水中只能存活2-3天;
b)水表微生物會受輻射等作用而被殺滅;
c)原生動物等的吞噬作用;
d)由固形物吸附再沉積到水底;
飲用水的微生物指標:總菌數: < 100個/ml大腸桿菌:< 3 個/L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會對水質產生重要影響嚴重污染的水會通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危害人類健康活的非可培養狀態(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 VBNC state)
細菌處於不良環境條件下時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生存方式或休眠狀態。
在常規培養條件下培養時不能生長繁殖,但仍然是具有代謝活性的活菌。一般表現為細胞保持完整,胞內酶維持活性,染色體及質粒DNA均保持穩定,而用顯微鏡觀察,其細胞會表現為縮小成球狀,細胞表面產生皺折等。
活的非可培養狀態(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 VBNC state)VBNC現象是我國青島海洋研究所的徐懷恕和美國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R R Colwell等於1982年通過對霍亂弧菌和大腸桿菌在海洋與河口環境中的存活規律進行研究後首次提出的,近年來已成為微生物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證明VBNC可以復甦的手段:
1 )在VBNC所處環境中加入營養物質,但營養過於豐富並不利於VBNC的復甦。
2) 溫度的改變,在低溫下進入VBNC的細胞在環境溫度升高後可以復甦;
3 )致病菌在宿主體內復甦;
4) 通過其它可培養的活菌的幫助而復甦;
(二)海水
1)嗜鹽,真正的海洋細菌在缺少氯化鈉的情況下是不能生長的。
2)低溫生長,除了在熱帶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中發現的細菌多為嗜冷菌。
3)大多數海洋細菌為G—細菌,並具有運動能力。
4)耐高壓(特別是生活在深海的細菌)。南極Vostok湖冰芯樣品中的微生物
(三)(理解並掌握)水體的富營養化作用和「水花」、「赤潮」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水體大量的有機物或無機物,特別是磷酸鹽和無機氮化合物→水的富營養化→藻類等過量生長,產生大量的有機物→異養微生物氧化這些有機物,耗盡水中的氧,使厭氧菌開始大量生長和代謝→分解含硫化合物,產生H2S,從而導致水有難聞的氣味,→魚和好氧微生物大量死亡,水體出現大量沉澱物和異常顏色。上述過程又稱富營養化作用,它是水體受到污染並使水體自身的正常生態失去平衡的結果。「水花」或「水華」(water bloom):藻類(主要是微藻)的大量繁殖使水體出現顏色,並變得渾濁,許多藻類團塊漂浮在水面上形成。赤潮或紅潮(red tides):在海洋中,某些甲藻類大量繁殖也可也可以形成水花,從而使海水出現紅色或褐色。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藻類除通過消耗水中的氧氣危害養殖業外,很多藻類還能產生各種毒素,使動物得病或死亡,因此由於富營養化作用致死的魚等水產品不能食用。
三、(理解並掌握)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固體無機物(岩石和礦物質)、有機物、水、空氣和生物組成的復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適生境。土壤微生物種類多、數量多、代謝潛力巨大,是主要的微生物源,是微生物的大本營。
1)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分布主要受到營養物、含水量、氧、溫度、pH等因子的影響,並隨土壤類型的不同而有很大變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分布受季節影響;
3)微生物的數量也與於土層的深度有關,一般土壤表層微生物最多,隨著土層的加深,微生物的數量逐步減少。
20世紀80年代,美國能源部-----地下科學計劃(Deep Subsurtace Program)目前已知微生物的最高生長溫度: 113℃ (海底火山口)地下的微生物在陸地可達4公里深(每下降1公里溫度上升20℃),在海底則可深達7公里(每下降1公里溫度上升15℃)。目前的采樣深度:2.8公里
四、工農業產品上的微生物
1.微生物引起的工業產品的霉腐大量工業製品都是用用動植物產品作原料來製造的。纖維製品、木製品、革製品、橡膠製品、油漆、卷煙、化妝品等。有些工業產品如塑料、建築塗料等也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光學儀器上的鏡頭,建築泥漿、鋼纜、地下管道、金屬材料等,各種電訊器材、文物、書畫等也可被多種特殊微生物所破壞。
微生物在各類工業產品上的生長所造成的產品的霉腐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另一方面,有時也努力想開發並推廣使用可被微生物降解的產品,或利用微生物的降解特性。---生物可降解塑料----開發、利用纖維素(能源、飼料)----薴麻脫膠
2.食品、農副產品上的微生物不利影響:由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而腐爛、變質,不能再食用或使用;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引起傳染性疾病;很多微生物在食品、農產品上生長後會產生對人有害的毒素;肉毒毒素、黃麴黴素等
五、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
1、嗜熱微生物
2、嗜冷微生物
3、嗜酸微生物
4、嗜鹼微生物
5、嗜鹽微生物
6、嗜壓微生物研究意義:
(1)開發利用新的微生物資源,包括特異性的基因資源;
(2)為微生物生理、遺傳和分類乃至生命科學及相關學科許多領域,如:功能基因組學、生物電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課題和材料;
(3)為生物進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第二節 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相互關系
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一般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從低到高的組織層次
群體(population):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間內的同種個體群,是組成群落的基本組分。
群落(community):在一定區域或一定生態環境內,各種生物群體構成的一個生態學結構單位,群落中各生物群體之間存在各種相互作用。
生態系統(ecosystems):生物群落和它們所生活的非生物環境結合起來的一個整體,是生物圈的組成單元。
任何一個相對完整的自然整體都可以被看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如一個池塘,一片森林,一個污水處理池,等等。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非生命環境的總稱。
個體→群體→群落+非生物環境生態系統→生物圈
微生物生態的研究特點:以微生物群體,即種群作為主要研究單位。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有利關系:一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對另一種生物的生長產生有利的影響,或相互有利;
有害關系:一種生物的生長對另一種生物的生長產生有害的影響,或相互有害;
中性關系:二種生物生活在一起時,彼此對對方的生長代謝無明顯的有利或有害影響;
主要介紹微生物間及微生物與其它生物間最常見的幾種相互關系:
一、互生(理解並掌握)
二種可以單獨生活的生物,當它們生活在一起時,通過各自的代謝活動而有利於對方,或偏利於一方的一種生活方式。「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一)微生物間的互生關系纖維素分解細菌 ←→ 固氮菌
二)人體腸道正常菌群
互生關系(正常情況) 寄生關系(某些特殊條件下)
人腸道內的菌群:60-400種不同的微生物,占糞便乾重1/3的是細菌,其中厭氧菌佔了絕大多數。 正常菌群通過腸道獲取營養; 通過排阻、抑制外來致病菌;提供許多人體所必不可少的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對人體作出貢獻;環境條件改變或著生部位改變:正常菌群→ 致病菌 濫用抗生素; 人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 吃了不潔凈的食物;
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大腸桿菌,一旦進入泌尿系統,引起尿路感染。人體表面的正常菌群,一旦它們進入傷口也會引起感染。條件致病菌:人體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一旦進入非正常聚居部位,或生態結構發生改變而引起人類疾病的微生物。可以通過口服某些活的微生物制劑來治療由於正常菌群失調而導致的腹瀉,例如,含蠟狀芽孢桿菌(B cereus)的「促菌生」,含地衣芽孢桿菌的「整腸生」等,它們都是通過
芽孢桿菌的生長,為腸道重新創造良好的厭氧環境,促使腸道內正常的厭氧菌的生長繁殖,這類活微生物制劑又稱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一般用於恢復腸道內的正常生態環境,若腸道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服用!
二、共生(理解並掌握)
二種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協作、相依為命,甚至形成在生理上表現出一定的分工,在組織和形態上產生了新的結構的特殊的共生體。互惠共生:二者均得利
偏利共生:一方得利,但另一方並不受害
一)微生物間的共生關系
生理上的共生:結構上的共生:形成有固定形態的葉狀結構:真菌無規則地纏繞藻類細胞,或二者組成一定的層次排列。地衣繁殖時,在表面上生出球狀粉芽,粉芽中含有少量的藻類細胞和真菌菌絲,粉芽脫離母體散布到適宜的環境中,發育成新的地衣
一)微生物間的共生關系細菌與原生動物間的共生關系:細菌棲息於原生動物細胞內,獲得營養和保護環境,並且這些細菌在原生動物細胞外都不能生長;
原生動物通過共生菌獲得生長所需要的維生素及其它生長因子二)微生物和植物間的共生關系
根瘤菌與豆科植物間的共生------形成根瘤共生體根瘤菌固定大氣中的氣態氮為植物提供氮素養料;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長,同時,還為根瘤菌提供保護和穩定的生長條件。三)微生物與動物的共生關系1. 與昆蟲的共生關系 外共生:例如白蟻與其腸道內的微生物之間的共生食木質的白蟻自身並不能分解期望上纖維素,必須依賴腸道中共生的原生動物和細菌通過厭氧發酵過程來分解纖維素。
內共生:昆蟲與其細胞內的共生性細菌這些細胞內的共生性細菌能為宿主提供B族維生素,使昆蟲能以缺乏維生素的植物為生。
2. 與反芻動物的共生關系
反芻動物,如牛、羊、駱駝、長頸鹿等以植物的纖維素為主要食物,它們在瘤胃中經微生物發酵變成有機酸和菌體蛋白再供動物吸收利用。 瘤胃也為裡面居住的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營養和生長條件----食物和嚴格的厭氧環境三、寄生一種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相對較大型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從中取得營養和進行生長繁殖,同時使後者蒙受損害甚至被殺死的現象。寄生物(parasite)←→ 寄主或宿主(host)
一)微生物間的寄生 噬菌體—細菌 蛭弧菌—細菌 真菌—真菌 真菌、細菌—原生動物二)微生物與動植物間的寄生關系各種各樣的致病菌多是行寄生生活擇生生物,或稱為悉生生物或定菌生物(Gnotobiote):-------------整個個體不攜帶或只攜帶已知微生物的生物 用於科學研究:干擾因素少,操作易控制,既可進行定性分析,也可進行定量分析,實驗結果准確、可靠,對於了解微生物與宿主之間復雜的關系及其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拮抗某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可抑制它種生物的生長發育甚至將後者殺死。 微生物間的「化學戰術」抗生菌產生能抑制其它生物生長發育的抗生素; 微生物間的生長抑制因某種微生物的生長而引起的其它條件的改變,從而抑制它種生物的生長五、競爭兩個種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長基質或其它環境因子,致使增長率和種群密度受到限制時發生的相互作用,其結果對兩種種群都是不利的。六、捕食一種種群被另一種種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種群從被食者種群得到營養,而對被食者種群產生不利影響。微生物間的捕食現象: 原生動物吞食細菌和藻類; 粘細菌吞食細菌和其它微生物; 真菌捕食線蟲和其它原生動物;捕蟲菌目(Zoopagales)在長期的自然進化中形成的特化結構,特化菌絲構成巧妙的網,可以捕捉小型原生動物或無脊椎動物,捕獲物死後,菌絲伸入體內吸收營養。
第三節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一、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生態系統生物群落←→所生活的非生物環境生產者: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消費者:利用有機物進行生活,一般不能將有機物直接分解成有機物
分解者:分解有機物成無機物
微生物可以在多個方面但主要作為分解者而在生態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理解並掌握)
1、微生物是有機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最大的價值也在於其分解功能。它們分解生物圈內存在的動物和植物殘體等復雜有機物質,並最後將其轉化成最簡單的無機物,再供初級生產者使用。
2、微生物是物質循環中的重要成員;微生物參與所有的物質循環,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質的循環中,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員,起主要作用;而一些過程只有微生物才能進行,起獨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環中的關鍵過程,起關鍵作用。
3、微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光能營養和化能營養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它們具有初級生產者所具有的二個明顯特徵,即可直接利用太陽能、無機物的化學能作為能量來源,另一方面其積累下來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鏈、食物網中流動。
4、微生物是物質和能量的貯存者;微生物和動物、植物一樣也是由物質組成和由能量維持的生命有機體。在土壤、水體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貯存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
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微生物是最早出現的生物體,並進化成後來的動、植物。藻類的產氧作用,改變大氣圈中的化學組成,為後來動、植物出現打下基礎。
J. 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1. 微生物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作為分解者,參與了食物鏈的物質能量循環,如果沒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這個地球上早就被不能腐爛的屍體占滿了下不了腳。同時,其它植物等的生長也沒有了營養來源。
2. 微生物可以制葯,青黴素、頭孢等常見的抗生素西葯都是從微生物中生產的,一些轉基因的微生物甚至可以生產自己本身不產,需要從動物體內提取的葯物,如:胸腺激素。此外,螺旋藻等藍細菌本身就是很好的保健品。
3. 微生物可以生產食品,包子、麵包、造酒、醋的發酵都離不開微生物。除了直接給人吃的外,一些有機化肥的生產也靠微生物進行。
4. 微生物可以修復生態環境,很多受污染的環境,如城市的排污渠,可以通過微生物的方法降解有機污染物,減輕污染。
5. 微生物可以指示和監控環境,如:北京奧運會的自來水生物監測,用的就是發光細菌,可以即使對水中的有毒污染報警。
6. 微生物可以生產能源,目前利用微藻制氫和油的研究在國內和國際上如火如荼。
7. 微生物武器...
酵工程以其生產條件溫和,原料來源豐富且價格低廉,產物專一,廢棄物對環境污染小和容易處理等特點,而在醫葯工業、食品工業、農業、冶金工業、環境保護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逐步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發酵工業。在一些發達國家,發酵工業的總產值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5%左右。
在醫葯工業上的應用
發酵工程在醫葯工業上的應用,成效十分顯著,生產出了如抗生素、維生素、動物激素、葯用氨基酸、核苷酸(如肌苷)等。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已達100多種,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紅黴素類和四環素類。另應用發酵工程大量生產的基因工程葯品有人生長激素、重組乙肝疫苗、某些種類的單克隆抗體、白細胞介素-2、抗血友病因子等。
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
發酵工程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十分廣泛,主要包括:
第一、生產傳統的發酵產品,如啤酒、果酒、食醋等,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得到明顯提高。
第二、生產食品添加劑。如L-蘋果酸、檸檬酸、谷氨酸、紅曲素、高果糖漿等。
第三、單細胞蛋白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