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赫哲族是漁獵民族,它都有什麼魚文化呢
赫哲族是漁獵民族人們都是以魚為主,都是以魚為生
㈡ 56個民族之赫哲的資料
赫哲族民族概況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少數人散居在饒河縣、撫遠縣、樺川、依蘭、富饒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清代有人叫他們其中一部落為費雅喀,赫哲人在俄羅斯境外有幾支,納乃,烏爾奇族,奧羅克,烏德蓋,也是赫哲人,有人提議成立納乃語支
赫哲族衣食住行
捕魚和狩獵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來源。赫哲族人喜愛吃魚,尤其喜愛吃生魚。這一習俗沿襲至今,顯示了這個民族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特點。赫哲族人一向以殺生魚為敬。
不僅以魚肉、獸肉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魚皮、狍皮和鹿皮製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綴兩排用鯰魚骨做的紐扣,女子多穿魚皮或鹿皮長衣,式樣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魚皮套褲以及狍皮、鹿皮和魚皮製的鞋子。用魚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婦女的一大特長。故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魚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館里,我們看到了展出的兩套用熟好的大馬哈魚皮縫制的男女魚皮套裝,做工考究,款式古樸大方。
赫哲族人民風俗
赫哲人在飲第一口酒前,要用筷頭蘸少許酒甩向空中和灑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諸神。但不喜歡喝茶,有時也把小米炒焦後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葉以及小柞樹的花苞采來曬干沏水當茶喝,但大多數一年四季均喜歡喝生涼水。
赫哲族婦女生小孩時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鯽魚湯、嗄牙魚湯、兔子肉湯以及「莫溫古飯」、面片、面湯、雞蛋等食品。產後三天內不能吃青菜,以免產婦和嬰兒瀉肚。在坐月子期間均吃滾燙的熱飯,以免受涼,影響身體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後,必須用麵粉製成油炸薄面塊和各種形狀的薄面點心,供在桌上,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們也食用。
赫哲族人民婚俗
在男女青年訂婚的過程中,要擺酒宴宴請雙方的長輩和媒人;迎親時,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時,新娘要面朝牆「坐福」,直到送親的人散席離去後,才可下地並與新郎一起共吃豬頭豬尾,新郎吃豬頭,新娘吃豬尾,意為夫領婦隨,團結和睦,最後新娘新郎共吃面條,以表示情意綿綿,白頭到老。
赫哲族人民食俗
赫哲族人喜歡吃「拉拉飯」和「莫溫古飯」。「拉拉飯」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軟飯,拌上魚松或各種動物油即可食用。「莫溫古飯」是魚或獸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鹽而成的稀飯。現在與漢族相同,絕大部分人家均吃饅頭、餅、米飯和各種蔬菜。
赫哲族有一些獨特的魚、肉類風味食品,可以分成: 生食和熟食。生食有生魚干、生肉乾和新鮮生魚。新鮮魚的吃法較多,主要是拌菜生魚。還有一種冬季食用的凍魚片,如果尊貴的客人來了,有一盤凍魚片是上等的下酒佳餚,其味鮮美涼爽,現在仍然備受人們的歡迎。 熟食如加工好的鱘、鰉、鮭魚子,其營養價值較高。也將魚片和瘦肉蒸、烤、煎、燉、煮、炒等技法加工後食用。其中魚松每餐必不可少。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魚,赫哲人叫「剎生魚」;半生不熟的特色烤魚,赫哲人叫它:塔拉哈(哈讀四聲重音)魚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赫哲族民族禮儀
赫哲族人注重禮儀,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老愛幼 赫哲人注重禮儀,有尊老敬長的良好社會風尚。晚輩出門回來,與長輩相見時,要向長輩行跪拜禮,依次向父母、兄嫂問安,以示敬重。長輩吻小輩的額頭,以示親熱愛護。
待客禮 居住在黑龍江同江、饒河一帶的赫哲族,以捕魚和狩獵為主業,有吃生魚的飲食習慣。客人來訪,常以涼拌的生魚待客,先請客人吃一口魚,表示敬重對方。如果客人不吃,則被認為是失禮。對客人須奉上魚頭,以示尊敬,上桌的魚菜,總是把魚頭朝著客人。吃菜時,總是用筷子點點魚頭,示意讓客人吃。科學實驗表明,魚腦含高蛋白,營養價值高,特別是鯽魚頭更是營養美味。
祈子禮 在北方,赫哲族舊時認為,小孩死後,其靈魂先變成麻雀,再轉生為人。年逾30歲尚未生育的婦女被視作缺乏轉生靈魂的人,須請薩滿找魂求子。舉行儀式前,求子的婦女應暗中將薩滿的帽帶或神裙飄帶挽上一個結。薩滿在神桿前脫神衣時發現此結,便問是誰挽的,該婦女即刻跪在神桿前灑酒許願、求神賜子。於是薩滿擊鼓跳神禱告,並命求子者在3至4日之內到薩滿家取胎兒靈魂。屆時,求子的夫婦攜帶狍皮或鹿皮製成的「收魂袋」來到薩滿家,在炕沿上並肩而坐,薩滿的兩名助手扶著他們的雙肩。薩滿在屋內跳神找魂時,夫婦二人中只要有一個雙肩抖動,即被認為魂已附體,薩滿即放下手中的鼓,拿起收魂袋,向袋內吹一口氣。得子後,該夫婦須以牛、馬、豬、羊等酬謝神靈。
祭靈禮 人死了以後,人們還要舉行一些與他或她有關的禮儀,稱「祭靈禮」。這是靈魂不滅觀念的反映。
赫哲族認為男子死後第七天晚上,女人死後第九天晚上靈魂要回家中。當晚,死者家人將用紙做的衣服、飯菜等,擺放在大門口,並放一碗灰驗證鬼魂是否回家。第二天早上,右灰上留有雞、鴨等動物的印跡,表明靈魂回來過,反之則無。留有何種動物的痕跡表明死者靈魂已依附了該種動物。
㈢ 赫哲族的詳細資料
赫哲族民族概況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沛代有人叫他們其中一部落為費雅喀
捕魚和狩獵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來源。赫哲族人喜愛吃魚,尤其喜愛吃生魚。這一習俗沿襲至今,顯示了這個民族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特點。赫哲族人一向以殺生魚為敬。
不僅以魚肉、獸肉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魚皮、狍皮和鹿皮製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綴兩排用鯰魚骨做的紐扣,女子多穿魚皮或鹿皮長衣,式樣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魚皮套褲以及狍皮、鹿皮和魚皮製的鞋子。用魚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婦女的一大特長。故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魚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館里,我們看到了展出的兩套用熟好的大馬哈魚皮縫制的男女魚皮套裝,做工考究,款式古樸大方。
赫哲人在飲第一口酒前,要用筷頭蘸少許酒甩向空中和灑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諸神。但不喜歡喝茶,有時也把小米炒焦後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葉以及小柞樹的花苞采來曬干沏水當茶喝,但大多數一年四季均喜歡喝生涼水。
赫哲族婦女生小孩時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鯽魚湯、嗄牙魚湯、兔子肉湯以及「莫溫古飯」、面片、面湯、雞蛋等食品。產後三天內不能吃青菜,以免產婦和嬰兒瀉肚。在坐月子期間均吃滾燙的熱飯,以免受涼,影響身體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後,必須用麵粉製成油炸薄面塊和各種形狀的薄面點心,供在桌上,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們也食用。
㈣ 赫哲族飲食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來客的各種飲食
我們談談看客下菜,人與人、集團與集團之間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了差距。有的人和集團是要設法顯示和體現這種差距的,這一般要在有差距的人或集團發生接觸的時候。一些個人或階級在飲食條件上的優越,也要時時找機會體現出來。清代宮廷飲食中的滿席分等及其使用,是炫耀飲食條件差別的一個好例子。專門為皇帝做飯的有「御膳房」,後妃們另外設一個膳房。為大宴群臣而製作的「滿漢全席」專門由外膳房和御茶房負責。滿席菜譜分六等:
一等席:設計高一尺五,每桌銀價八兩。適用於皇帝、皇後死後隨筵。用面一百二十斤,玉露霜方酥夾餡各四盤,白蜜印子、雞蛋印子各一盤,黃、白點子松餅各二盤,合圖例大餑餑六盤,小餑餑二盤,紅、白饊子三盤,乾果十二盒,鮮果六盤,磚鹽一碟。二等席:設計高一尺四,每桌銀價七兩二錢三分。使用於皇貴妃死後隨筵。用面一百斤,玉露霜二盤,綠印子、雞蛋印子各一盤,方酥翻餡餅各四盤,白蜜印子、黃白點子松餅各二盤,餑餑以下與一等席同。
滿漢全席
三等席:設計高一尺三,每桌銀價五兩四錢四分。適用於貴妃、妃、嬪死後隨筵。用面也是一百斤,玉露霜方酥夾餡各四盤,白蜜印子、雞蛋印子各一盤,四色印子四盤,福祿馬四盤,其餘與一等席同。四等席:設計高一尺三,每桌銀價四兩四錢四分。使用於元且、萬壽節、皇帝大婚、大軍凱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宴席以及貴人死後隨筵。用面六十斤,其餘與三等席同。
五等席:設計高一尺一,每桌銀價三兩三錢三分。使用於賜宴朝鮮進貢的正、副使臣,西藏達賴和班禪額爾德尼的貢使,除夕賜下嫁外藩的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饌宴。用面四十斤,其餘與四等席同。六等席:設計高一尺,每桌銀價二兩二錢二分。使用於賜宴經筵講書,衍聖公來朝,越南、琉球、暹羅、緬甸、蘇祿、南掌等國來朝進貢的使臣。用面二十斤,無方酥夾餡、四色印子、雞蛋印子,其餘與五等席同。
賜宴朝鮮進貢
小編和大家談談把最好的讓給客人習俗,客人是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是很少來到自己家的人,是專程來看望自己的人。怎樣招待客人,各民族採取的方式不同,但是精神是一樣的,那就是把最好的東西給客人吃喝。在許多民族習俗中「酒」或其他有價值的飲料是少不了的,殺雞在一些民族的觀念中也是待客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主要從事畜牧業的民族則多殺羊雞的哪一部分最好吃呢?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標准。許多民族認為雞頭最好吃。布依族殺雞待客是常常把雞肉卸為八塊,稱為「雞八塊」,其中雞頭要夾給客人。黔東南苗族則視雞肝為最好吃的部位。
苗語中實體的「肝」和抽象的「心」是一個詞彙,雞肝要獻給最老的人,表示「獻心意」。老人多,則把肝分開,每人得一點。受獻者也不會獨吞,而是再分給其他年紀比他(她)稍小的人。在祭祖的時候,宰殺任何禽畜,肝都是不可少的祭品。東鄉族人把雞的不同部位分為十三個等級,按照輩分分吃不同的部位和等級,其中以雞尾為最尊貴,待客時讓給最受尊重、最年長的貴客。保安族殺雞待客,也將雞尾讓給首席客人,以示尊敬。如果客人不吃,說明主人有什麼地方招待不周,客人不滿意了。
雞頭宴
雲南一些地方的苗族,殺雞待客時雞肝、肚子、雞頭給老人,雞腿給小孩,把翅膀給客人。而雲南瑤族,雞腿給家長,雞腳給客人,腿是兒童的專利品,雞肝給老人。台灣高山族中的布農人殺雞待客,也是把雞腿留給客人,但要等客人回去的時候才給他們,讓客人在回家的路上吃。赫哲族喜歡用生魚宴來招待貴客。常見的十幾個菜,有生殺魚、生魚片、刨花、大馬哈魚子、鱘鰉魚子、鰉魚腮、鰉魚脆骨、鰉魚鼻子、鰉魚翅、鱘魚干、鰉魚肚等。
哈薩克族認為「祖先遺產中有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凡是來訪的或望門的,無論認識與否,都熱烈歡迎,竭誠接待。宰羊是常事,如果是貴賓,要殺一匹小馬駒,以示美好的祝福。待客不能殺黑羊,認為黑羊代表不吉利。在宰羊前,先把羊牽進門,用胳膊摟著羊脖子面向客人,請求祝福。客人中有威望的長者致答祝詞之後,在座的主人和客人齊聲祈禱:「真主保佑。」儀式結束,主人才把羊拉出去宰殺。肉煮熟後,把盛有羊頭、臀部肉和肋條肉的大盤放在客人面前。由客人中的長者執刀將羊頭面頰肉割一塊回敬年老的主人,再割下右耳朵給主人家最年幼的孩子,最後割一片鼻前肉放在自己的盤子內或吃掉,然後把羊頭敬還主人,以表示謝意。
哈薩克族羊頭宴
土族認為「客來了,福來了」。客人一進院門,主人熱情相迎,請進屋子裡,坐到鋪有大紅羊毛氈的炕上,以茶點招待。茶是加了青鹽的濃茯茶,點心是西瓜般大小的「孔鍋饃」。如果是貴賓,桌上加擺一個插有酥油花的炒麵盆,大盤手抓肉,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壺上系一撮白羊毛。
程序與方式,男女、老幼、主客、尊卑的差別,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也要體現出來,那就是誰坐在什麼位置與怎麼吃的規定。男女一般是翁媳不同桌,更普遍的是年輕的姑娘或媳婦不陪客。川東南的土家族,宴客時一般是男左女右而坐。至於老幼問題,都是尊敬老的,讓他們坐在最高級、最舒服的座位。常常要注意的是主客的關系,尤其是客人怎麼吃。這反映著主人對客人的態度,反映著主人和客人的關系。
川東南的土家族
在東鄉族地區,來客人了,主人請客人上炕, 主客居中,以示首位,其餘按照輩分或年齡分坐兩邊。在用餐的時候,主人就要下炕了,不與客人一道用餐,而是只站在炕沿前招待,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海南五指山區中心地帶的黎族有「請客不陪客」的習俗。在擺好飯菜、客人人席之後主人就退出,任客人自斟自飲。黎族認為這樣才使客人感到自由,因而沒有拘束地開懷暢飲。客人吃好,自己洗涮碗筷,放回原來位置。傈僳族宴客時一般不備菜餚,有的只是酒。主客圍著火塘而坐,倒-碗酒每人喝一口,邊喝邊聊。興趣來的時候,常常要喝同杯酒(又叫連心酒或「貼面酒」):不分男女,兩人摟著肩共喝一碗酒,一飲而盡。
在西藏牧區,進帳篷做客之前先吹口哨,主人聞聲會趕來迎接。主人斟茶或青稞酒時,酒壺嘴。上或酒杯沿上要抹一小塊酥油,表示吉祥。主人斟來的酥油茶,客人不能直接端來就喝,要等主人端到面前才接過來喝。一般是先喝一口,主人接著斟滿,稍後,邊斟邊飲。如果是酒,端來之後先用右手無名指在酒杯中蘸一下,接著往上彈三下,然後飲第一口,主人接著續上,再來第二口、第三口,最後一口要乾杯。
黎族
湘南苗族多以打油茶待客。客人要連吃四碗,寓意四季平安。客人吃第一碗用的是哪個碗,主人就接著用那個碗為你盛來。客人多的時候,需要茶盤端來,主人會記住你的茶碗的位置,以示對客人的關心和尊敬。
川東南的土家族待客時,如果主人先吃完,應該把筷子放在碗上陪坐,一直等到客人全部吃完才能一起下席。而在黔南布依族和黔東南苗族地區,主人無論如何要慢慢陪客人吃,故意吃得比客人慢得許多,等客人吃好了,還要勸他們再吃一點。在客人還沒有吃好之前把碗筷先放下,那是意味著催促客人快點,怎麼那麼慢,怎麼吃那麼多,這是不禮貌的
㈤ 赫哲族的風俗習慣
1、建築:
赫哲人的住房原始、簡陋。臨時住處有尖圓頂的撮羅子和地窨子、「溫特哈」、草窩棚等。固定的住處有馬架子、用草苫頂的正房。歷史上的赫哲族還曾住過樹屋,是巢居的痕跡。正房的東側或西側一般還搭建魚樓子,存放魚和獸肉乾、糧食或其他物品。
2、飲食:
赫哲人的飲食以魚、獸肉和野菜為主,小米是副食。赫哲人的飲食分生、熟兩種。生食有鮮魚和魚、獸肉乾;熟食則有魚松、燉魚、煎魚、炸魚、烤魚、獸肉乾、燉肉、炒肉、魚肉粥等。魚松是每餐必上的一道菜。生吃的魚類有鱘魚、鰉魚、鯉魚、白魚、草根魚、鰱魚等。
3、服飾:
赫哲人的傳統衣褲、鞋帽、被褥等綉有各種圖案。衣領、衣襟、袖口、下擺、圍裙、褲腿、帽耳、鞋面、煙荷包上綉有雲紋、幾何紋和各種花朵、蝴蝶等。還把魚、獸皮剪成各種圖樣,再用顏料或天然植物顏料染成各種顏色縫上。尤其是婦女穿的衣服,托領、襟邊、袖頭、圍裙上多綉或鑲嵌各種雲紋、花朵。
4、婚姻:
赫哲人實行氏族外婚,一夫一妻制,過去富戶或官吏也有一夫多妻的。婚齡一般為十七八歲。過去婚姻儀式比較簡單,但後來受滿、漢民族影響較大,婚姻儀式趨於繁瑣。改嫁不受限制,與初婚相似,但喜車無彩篷。現在,婚姻形式與漢族無太大區別。
(5)赫哲文化產業擴展閱讀
赫哲族的文化藝術活動:
赫哲人是一個民間講唱文學十分豐富的民族,包括「伊瑪堪」(說唱故事)、「特侖固」(傳說)、「說胡力」(故事)、「嫁令闊」(民歌)、謎語、諺語等。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伊瑪堪」。有大段大段的唱詞,講唱者繪聲繪色地模仿老年調、青年調、男調、女調、求助調、勝利調等。
赫哲人的傳統舞蹈多模擬捕魚、狩獵和戰斗的場面。天鵝舞表現了傳說中的一位赫哲少女為了反抗封建婚姻,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最後被迫投河自盡變成一隻美麗天鵝的故事。薩滿舞有獨舞和群舞兩種。薩滿獨自一個人載歌載舞,即為獨舞。
赫哲人的樂曲主要是民歌曲調,分為「嫁令闊」、「伊瑪堪」、「白本初」、「博布力」等。「嫁令闊」調是赫哲族音樂的基本調型,輕柔悠揚,用以歌頌美麗的大自然,抒發對家鄉的山河、風光、沃土、曠野的無限熱愛的心情。
㈥ 佳木斯馬華赫哲魚皮文化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佳木斯馬華赫哲魚皮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11月17日,主要經營版范圍為魚皮製品、工權藝品、禮品盒加工、銷售(法律、法規禁止的不得經營,應經審批未獲審批前不得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馬華
成立時間:2011-11-17
注冊資本:5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080010009659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區長安路西段
㈦ 赫哲族的文化有什麼特色
1、新中國成立以前,赫哲人普遍存在圖騰崇拜、自然崇拜、靈物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及薩滿教信仰。萬物有靈論構成了赫哲人原始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礎。
2、赫哲人認為,自然界的萬物都有神靈,如樹神、山神、水神、火神、虎神、熊神、狼神、鷹神、閃電神等等,不勝枚舉。
3、赫哲人認為,某一物體是神物,就能夠驅凶避邪。對奇山、怪石、神樹、護身符的崇拜屬於靈物崇拜。在嬰兒搖籃邊懸掛熊、虎、狼等獸牙的習俗,即認為上述物體可以驅凶避邪,是保護嬰兒的神物。
4、赫哲人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因此也相信祖先的靈魂不死,崇拜祖先。他們稱祖宗三代為「別歐本瑪法」,過年時要把祖先供在屋內西牆上,以豬頭等為供品,焚香悼念。
(7)赫哲文化產業擴展閱讀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沿岸。少數散居於樺川、依蘭、富錦三縣和佳木斯市。是中國北方唯一的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赫哲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有自己的文字,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文,用大馬哈魚頭記年。
他們世代依山傍水,飄泊流離,居無定所。遇雨張革為屋,取名「撮羅子」,冬季挖地窖子禦寒。以漁獵為生,使用簡單的漁叉、鉤具和弓箭、鏢槍、獵犬,穿獸、魚皮做的衣裳,吃豆做的醬、吃燒烤食品和「塔拉哈」(烤魚片)。
生活是辛苦的,但也樂在其中。赫哲民歌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對這種漁獵生活的描述和歌詠,如《烏蘇里江水》、《我們家鄉多美好》、《漁歌》、《四季》等歌中唱道;「春季里克莫得力、克莫得力,冰凌花兒水凌凌,風和日麗好季節,赫哲人打獵上山崗」。
春天裡風和日麗,不畏嚴寒的冰凌花兒在早春的風雪中競相開放,它們象徵著不畏嚴寒的赫哲人,激勵著赫哲人去和大自然搏鬥。
㈧ 赫哲族的東極撫遠赫哲文化
在東極撫遠的赫哲族,他們身著傳統服裝,膜拜萬物靈性,崇拜著最原始的信仰,內每逢節容日他們會唱著『伊瑪堪』跳著『鹿神舞』,這就是祖國最東方的赫哲族部落。
他們的造衣方式獨特。
由於生活在江河一帶,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所以在早年,撫遠赫哲族人在外捕漁回家,婦女會挑選出魚質較好的魚,揉制加工成魚皮魚線,並且用野花染成各種顏色,然後用赫哲族人精巧的雙手縫製成各種魚皮服飾。
他們用剩餘的魚骨作為扣,拾掇各種各樣的貝殼作為邊飾。
用魚皮製作出來的服飾具有輕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濕、易染色的特性,特別是在冬季,不硬化、不會蒙冰,是東極撫遠赫哲人漁獵生活的好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