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糧食局與國家農業部是什麼關系
國家農業部是國務院直屬機構,而國家糧食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屬機構,兩者在行政領導上沒有關系。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糧食局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不再保留國家糧食局。
(1)農業農村部產業發展司擴展閱讀:
國家糧食局的職責:
一、研究提出全國糧食宏觀調控、總量平衡以及糧食流通的中長期規劃、進出口總量計劃和收儲、動用中央儲備糧的建議,擬訂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推動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研究提出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戰略的建議。
二、承擔糧食監測預警和應急責任,負責全國糧食流通宏觀調控的具體工作,研究提出糧食最低收購價原則的建議,指導協調最低收購價糧食等政策性糧食購銷和糧食產銷合作。
三 、起草全國糧食流通和中央儲備糧管理的法律法規草案和有關政策並監督執行,制定糧食流通、糧食庫存監督檢查制度並組織實施,負責對糧食收購、儲存環節的糧食質量安全和原糧衛生進行監督管理。
四、負責糧食流通的行業管理,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政策,擬訂有關國家標准,指導糧食收購市場准入標準的制定並組織實施,指導糧食流通的科技進步、技術改造和新技術推廣,擬訂國家糧食質量標准,制定糧食儲存、運輸的技術規范並監督執行,開展糧食流通的對外合作與交流。
五、承擔中央儲備糧行政管理責任,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中央儲備糧的規模、總體布局和收購、銷售、進出口總量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審批中央儲備糧輪換計劃並監督實施,監督檢查中央儲備糧的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制定中央儲備糧管理的技術規范並監督執行,指導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的業務。
六、擬訂全國糧食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編制糧食流通、倉儲、加工設施建設規劃,管理有關糧食流通設施國家投資項目。
七。承辦國務院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㈡ 為啥很多農村都成為了空心村,未來農村該何去何從
2019年7月1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介紹《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司司長曾衍德在會上指出,解決好「空心村」問題,根本還是要發展鄉村產業。
這是農業農村部近一個月以來,第二次談「空心村」問題。6月5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鄉村治理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指出,農村人口向城鎮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對於空心村要探索網格化管理方式,加強群眾聯系。通過行政辦法和經濟激勵等措施鼓勵空心村剩餘人口向中心村轉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能連續7年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4.9萬億元,鄉村休閑旅遊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農村網路銷售額1.3萬億元,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
今天的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指出,總體上看,鄉村產業還存在產業門類不寬、產業鏈條不長、要素活力不強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亟需加強引導和扶持。
近年來,中國不少地方出現「空心村」的問題,一些鄉村留不住人,日漸凋敝。
曾衍德解釋,「空心村」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鄉村沒有產業。「沒有產業,鄉村就吸引不了資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解決好「空心村」問題,根本的還是發展鄉村產業。」
此次國務院印發的《意見》中對鄉村產業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指出鄉村產業是根植於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以農民為主體,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體系。同時,鄉村產業源於傳統種養業和手工業,主要包括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休閑旅遊業、鄉村服務業等,具有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供應鏈健全以及農業功能充分發掘、鄉村價值深度開發、鄉村就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等一系列特徵,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
「在現行的統計制度中,種養業增加值佔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小,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閑旅遊、電子商務、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這些延伸、交叉、融合的產業增加值統計起來,比重則很大。」余欣榮透露,目前正在研究提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值的指標體系和測算辦法,重點是提出農業延伸的產業、交互的產業,以及農業農村功能價值拓展的產業。把這些產業分類,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並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考核的重要內容。
余欣榮強調,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的路子,讓鄉村產業成為撬動「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金杠桿」。
「為確保鄉村產業的綠色發展,文件對供地、規劃、金融等多種制度保障作出了明確規定,從而在積極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保證農業環境不受影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 余欣榮說。
余欣榮提出以綠色標准體系引領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在梳理現有標准基礎上,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制定和修訂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新業態等方面的國家和行業標准,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准入標准。
同時,《意見》在基本原則中特別強調以標准化生產推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余欣榮指出,要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綠色糧倉、綠色果(菜)園、綠色牧(漁)場,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最後,余欣榮表示,要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促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產業。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產能、列入國家禁止類產業目錄的、污染環境的項目,不得進入鄉村,不要再撿回落後的低質低效生產。
「在現行的統計體系中,養殖業增加值占當地GDP的比重越來越小。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閑旅遊、電子商務、醫療保健等新興產業形式計算在內,這些延伸性、交叉性、綜合性產業增加值將占很大比重,研究提出了以農業推廣產業、互動產業、農業和農村功能性價值擴張產業為重點的農村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整合的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對這些產業進行分類,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並將其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評價的重要內容。
㈢ 農業農村部地址電話
各位首長:您們好!從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的黨政官員來看;都借簽的俄羅斯政府集體待職的形式,從司法機關到黨政機關在這大災之年,不近不為老百姓辦,反而制裁老百姓產業發展。
㈣ 農業部的事業單位有哪些
我國農業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業機械、鄉鎮企業、飼料、農墾、農村經營管理、農村能源和農業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舉辦的事業單位。
㈤ 農業部下面有哪些司都管什麼的
農業部組織機構:
辦公廳
人事勞動司
產業政策與法規司
農村經濟體制內與經營管理司
市場容與經濟信息司
發展計劃司(全國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
財務司
國際合作司
科技教育司
種植業管理司
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畜牧業司(全國飼料工作辦公室)
獸醫局 農墾局
鄉鎮企業局
漁業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
機關黨委
離退休幹部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處
㈥ 農業農村部要求提升秸稈產業化利用率嗎
2018年7月26日,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司長廖西元今日在談及秸稈利用問題時表示,當前秸稈綜合利用仍然面臨很多困難,工作任務依然繁重,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強化政策配套等四方面工作,著力提升秸稈產業化利用水平。圍繞秸稈綜合利用公益性導向,加大還田離田機具購置及作業補貼,終端產品等補貼
7月26日上午,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三是強化技術支撐,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內增設秸稈綜合利用崗位科學家,推動組建東北區域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協同創新聯盟,開展科技攻關,組織專家組與12個試點省開展技術對接,印發秸稈全量化利用技術導則,發布秸稈農運十大模式,加快技術模式推廣應用。
廖西元稱,雖然目前秸稈綜合利用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由於秸稈面廣量大,種類多,季節性強,各地水熱條件差異等因素,當前秸稈綜合利用仍然面臨很多困難,工作任務依然繁重,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聚焦三大方向,著力提升秸稈農用水平,繼續堅持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三大利用方向,不斷提升秸稈農用水平,擴大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范圍,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整縣推進秸稈處理利用,打造形成配套政策全、工作力度大、技術支撐強、服務組織多、綜合利用率高的典型樣板。同時探索秸稈生態補償制度,形成可持續、可推廣的技術路線、模式和機制。
――夯實發展基礎,著力提升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水平,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組織,建設秸稈儲存規范化場所,配備秸稈收儲運專業化裝備,建立縣域范圍內全覆蓋的收儲網路,形成商品化秸稈收儲和利用能力,提高就地就近綜合利用水平。
――強化政策配套,著力提升秸稈產業化利用水平。圍繞秸稈綜合利用公益性導向,進一步推動用地、用電、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落地,加大還田離田機具購置及作業補貼,收儲運建設補貼,終端產品補貼、運輸綠色通道等關鍵政策創設力度,培育一批可產業化運營的經營主體,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科技創新,著力提升秸稈利用標准化水平,圍繞重點領域熟化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爭取在秸稈還田技術標准和規范、大馬力秸稈收割打捆一體機,加工設備和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從農作物品種、種植、收獲、秸稈還田、收儲到「五料化」利用等全鏈條、全過程的技術規范和裝備標准,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標准化水平。
㈦ 農業部最大的司是哪個司
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 陳曉華
總經濟師、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 張玉香
種植業管版理權司司長 陳萌山
畜牧業司司長 王智才
獸醫局局長 李金祥
漁業局局長 李健華
人事勞動司司長 梁田庚
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 張紅宇
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 鄭文凱
發展計劃司(全國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司長 楊堅
財務司司長 王鷹
國際合作司司長 李正東
科技教育司司長 張鳳桐
種植業管理司司長 陳萌山
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 王智才
農墾局局長 楊紹品
鄉鎮企業局局長 甘士明
機關黨委書記 尹成傑(兼)
離退休幹部局局長 趙方田
㈧ 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農業產業負面清單嗎
2018年7月26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楊禮勝表示,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與促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農業產業負面清單,目前已有階段性成果。
王俊勛表示,現在生豬產業正處於轉移的過程當中,農業農村部將持續關注,指導各地畜牧部門加強監管,發揮好養殖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既要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又要為畜產品的供應作出自己的貢獻。
㈨ 農業部稱發展鄉村產業核心在留住人嗎
2018年8月18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在北京強調,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鄉村能工巧匠等措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針對農村面臨的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問題,魏百剛強調,「發展鄉村產業核心在人。沒有產業留不住人,招不來人,沒有人發展不了產業。」
魏百剛表示,針對這一問題,一些地方已開展了探索,比如湖北啟動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
魏百剛強調,要重點抓好幾類人才,包括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鄉村能工巧匠,同時可以鼓勵下鄉創業,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醫生教師等市民下鄉,支持能人返鄉創業,落實扶持政策,等等。
他認為,解決鄉村產業缺人才的問題,應立足城鄉人口流動大趨勢,堅持內培以及外引相結合,強化育才措施,優化留人環境,促進各種人才上山下鄉投身鄉村振興。
300餘位專家代表參加本次論壇,會上,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長崗宣讀成立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新農人發展委員會的批復和班子成員任命的決定,以及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文化委員會班子成員任命的決定。
㈩ 國家鄉村振興局三定方案擬定中 或為國務院直屬局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刊登了「中共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的署名文章《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文章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刊登了「中共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的署名文章《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文章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與此同時,國家鄉村振興局這一全新的機構,則首次亮相。
2月18日晚,央視推出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該節目由央視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製作。劉永富頭銜已變成「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相關專家也變為「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蘇國霞作為「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則以「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司長」的新身份出鏡。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目標的完成,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上日程,國務院扶貧辦轉身為國家鄉村振興局順理成章。目前,國務院扶貧辦的官網仍在正常運行,辦領導和機構設置等尚未變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國家鄉村振興局的三定方案正在擬定過程中(三定指定部門職責、內設機構、人員編制),新機構有望成為國務院直屬局,2月底有望正式掛牌。
或轉為國務院直屬局
國務院扶貧辦全稱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為副部級單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主要任務是擬定扶貧開發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規劃,審定中央扶貧資金分配計劃,組織調查研究和工作考核,協調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重要問題,調查、指導全國扶貧開發工作等。
作為議事協調機構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小組組長為國務院副總理,小組成員則包括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中央組織部、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開發銀行、國家電網等約50個部門的負責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中央政府官網上的「國務院組織機構」的介紹,在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中,沒有國務院扶貧辦的身影。
國務院扶貧辦轉身為國家鄉村振興局,其機構定位還有待官方正式公布。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國家鄉村振興局有望成為國務院直屬局。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農村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國消滅絕對貧困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這個背景下,設立鄉村振興局,將參與鄉村振興政策設計、具體推進工作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竹立家進一步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等部委為國務院組成部門,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稅務總局等則為國務院直屬局,兩者職能有所區分。國務院直屬局會參與公共政策制定,但側重在政策執行和監督。
目前,國家鄉村振興局三定方案尚未公布。另有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務院扶貧辦承擔議事協調機構的日常工作,改為鄉村振興局可能仍然沿襲政策協調的職能。
與現有部門如何分工?
地方政府也已收到將扶貧辦轉為鄉村振興局的消息。不過,地方政府的扶貧辦,部分歸屬在農業口下,部分則有專職機構。
1月15日,河南焦作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焦作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黨組書記王國建表示,焦作市將根據上級安排,推動焦作市扶貧辦的整建制改革,組建焦作市鄉村振興局。
湖南某縣專職從事扶貧等工作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扶貧工作已經比較少了。今年農歷新年前夕,仍然會有些慰問走訪的活動,比如給部分困難群眾發放紅包等。他們的確已經收到消息,扶貧機構要改為鄉村振興局。
扶貧與鄉村振興的范疇相差很大。脫貧攻堅涉及到約1億貧困人口,而鄉村振興則事關5億多農民。
2020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具體而言,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要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黨中央還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成立國家鄉村振興局之後,與農業農村部門等鄉村振興主要推進部門職責如何劃分,也為外界所關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財政、技術、幹部等資源支持,比如很重要的人才輸出,如何確保駐村幹部、高技能高知識人才等能安心留在鄉村發揮作用,可能需要常態化規范化的機制加以保障。扶貧辦轉為鄉村振興局,職能可能發生很大變化。鄉村振興局的職能,可能會與農業農村部等現有部委存在交叉、重疊。理順新機構的職能,是成立鄉村振興局、完成中央戰略使命的關鍵環節」,竹立家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在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從2021年開始,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五年過渡期內,扶貧辦改為鄉村振興局之後,守住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仍然是新機構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