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高素質的農業勞動力缺乏,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我國農業勞動力主體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農村受過較高教育、年富力強的農村「精英」大多流出就業,留下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素質較為低下的婦女和老人,由於缺乏文化知識,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的能力,「谷賤傷農」現象頻頻發生。也由於缺乏科技知識,也使一些高新技術成果難以推廣和運用,難以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低素質、低技能農業勞動力過剩,高素質、高技能勞動力短缺,農業向高端升級遭遇勞動力技能障礙。
二、農業產業化水平欠佳,難以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
我國總體上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產業化進程緩慢,仍然沒有跳出小規模、低水平、傳統粗放生產方式,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低,生產效率低下。細碎化的土地小規模經營和兼業化的養殖方式,造成專業化和標准化程度低,農產品產量低、質量次,無法滿足規模化農產品加工業對成片規劃化種植和養殖基地的需求,許多加工企業要從眾多分散種植的小農戶手中收購農產品,大大增加了收購成本。
三、農產品質量不高,難以保障現代農業發展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階段,該階段正是能源資源消耗、污染排放強度較大的時期,扭曲的市場機制拉動工業畸形增長。工業、城市用水急劇增加,與農業用水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由於缺乏嚴格的保護和治理措施,水質性污染導致水資源質量進一步下降。在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下,我國可用水資源的供給更加匱乏。工業污染導致不少農產品原料質量偏低,達不到加工業對農產品質量要求,還有一些農業生產者受利益驅使,濫用化肥農葯,導致農產品安全問題,加工品出口和國內市場銷售受影響,進而影響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四、綜合服務體系不夠健全,難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社會服務體系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的產前、產中、產後全程綜合配套服務的專業組織,服務內容涉及銷售、信息、科技、物資、加工、勞務、金融、經營決策、政策和法律服務等諸多方面。我國很多地區各類行業協會與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不平衡,整體規模小、服務形式單一,如何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布局規劃、項目可研、決策咨詢及相關的農業擔保、保險等系列服務還較欠缺。
『貳』 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對於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 設,鞏固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地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分析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振興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對 策。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 問題 對策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 重新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框架, 培育壯大 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使村集體「手中有糧」,從而強化農 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 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群 眾共同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集體經濟是農村公共產品投資的主體。 我國 「三農」 問題突出的表現是農村 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短缺。 家庭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後, 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及 取消農業稅以後, 農村中用於公用事業的費用嚴重不足。 大部分農村的基礎設施 建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受到嚴重的制約。而在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 其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不僅沒有降低, 而且還有新的提高。 集體經濟是農民 增收和擴大就業的主要途徑。 集體經濟發展對農民就業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在 集體經濟發達的地方, 農民在集體企業就業, 是所有者和生產者的統一, 是資金 合作與生產合作的關系。 相應地, 農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就業的途徑 更廣。同時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也是解決農村富裕勞動力問題的迫切需要。 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
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 缺少專業的經濟管理隊伍。 絕大 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科技人才嚴重缺乏。 由於農村集體經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受傳
統觀念及現實社會問題的影響, 農村集體經濟很難吸引人才。 絕大多數有管理才 能和科技知識的人才不願離開大城市到人才亟需的農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現實問 題。 甚至, 就連家鄉在農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學成後也不願回到農村, 為農村 服務。人才引進成為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體經濟發展不僅缺乏總體規劃, 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 模糊不清, 給政策制定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農村集體 資產管理比較混亂、 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 當前, 農民群眾迫切希 望政府給予土地使用、啟動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落後的, 因資金短缺, 普遍感到起步難; 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村級集體企業, 因建在集體所 有土地上的房屋沒有產權,面臨隨時拆遷的窘境,對今後的發展感到很困惑。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土地面臨法律困境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 對土地需求越來越大, 農村集體所有土 地急劇減少, 存量土地及其廠房、 商鋪租金等土地非農收益成了社區集體的主要 收入來源,經營土地成為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憲法規定「農村土地歸農 民集體所有」,但作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只有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 建設住宅或者鄉鎮、 村公共設施和公共事業的情況下, 經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 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 轉讓或出租用於非 農業建設; 對民間私人資本推動的農村工業化, 引起的對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需求 擴張估計不足; 沒有為私人創辦企業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間。 自發、 私下的農村非 農建設用地流轉, 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實施帶來較大沖擊, 並且由 於村民集體出租非農建設用地不受法律保護,如發生爭議,集體就要遭受損失。 (四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且管理體制不順暢
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 構成復雜, 目前多數沒有進行確權登記, 產權不 明,容易造成資產流失。加之目前集體資產的經營和管理主要還是村兩委成員,
多數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 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 展。 個別得益於地緣經濟優勢, 靠土地徵用積累較大集體資產的村, 沒有及時進 行量化固化,集體資產名義上「人人有份」,實際上掌握在個別或少數人手裡, 有的出現決策失誤,有的資產流失,審計中發現多起違規問題。
二、我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策
(一人才管理創新: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隨著基礎教育在農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為保證村幹部候選人的素 質, 應該積極擴大高素質村幹部候選人的有效供給。 要通過引入市場觀念, 拓寬 選人用人渠道, 為社會各個階層中有志到農村的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 建立 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 因此, 地方政府應該有計劃地培養受過高等教育的後備力 量。 受農村復雜的地緣、 血緣關系, 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現行相關法律的限制, 每年政府應該有計劃、 有針對性地選拔一批當地高中畢業生, 送他們到相關院校 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 畢業後回村參加管理建設, 在治理村莊的過程中接受基層 民主的鍛煉,以新的理念治理村莊、發展集體經濟。對於一些城郊地區、流動人 口頻繁的村莊,應該適當放開村幹部的身份限制,准許一些「准村民」參加村委 會選舉。 如興辦經濟實體居住本村超過一定年限、 其戶口尚未遷入的; 已經轉為 非農業戶口,仍在原村居住、工作並履行村民義務的;部隊、企業、行政單位離 退休人員和離職回鄉人員居住本村的;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 稱以及其他優秀人才, 自願到農村工作和生活達到一定年限的。 這樣可以打破與 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封閉型農村社區,讓更多的人有村幹部的選舉權和被選舉 權, 拓寬村幹部力量的來源渠道, 為農村基層組織源源不斷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 (二組織載體創新: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
繼十六大提出 「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 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 的要求 之後,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推進制度創新, 增強服務功能」 , 十六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 「增強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 。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我
國農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本組織形式, 是雙層經營體制的載體。 堅持農村公有 制,必須堅持不懈地健全鄉村集體經濟組織。
『叄』 我國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小,競爭力弱。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區、不同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在許多鄉鎮農業產業化已初步完成了由產品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轉變。但由於中國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沒有對農業進行橫向的和縱向的以及深度的擴展。例如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等發展滯後,土地經營權的平均分配製度和生產要素市場化機制的缺乏,使農業生產只能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規模長期凝固化,形成了農業生產中每個農戶分散式的小規模經營。農民的市場意識差,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數量也較低,導致農業產業化組織的規模小,競爭力弱。
2市場發育不成熟,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政策法規不健全。一是農民分散、細小的生產經營方式限制了產品的交易方式,多呈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使他們在市場上總是處於被動地位,缺乏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難以抗衡社會上各利益集團對農民權益的侵蝕。同時,在宏觀上缺乏代表其利益參與市場和自我保護的市場主體,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的國際市場環境。二是市場建設和市場運行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情況比較嚴重;市場秩序尚不規范。摻雜使假、欺行霸市、虛假廣告時有發生,干擾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調節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農民等之間關系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政出多門,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3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不規范。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利益分配機制是決定產業化經營能否長期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有的企業在產品難以銷售時拒收農產品或壓價收購農產品,忽視農民利益;有的農戶在農產品促銷時不按合同約定賣給企業等。目前在企業與農戶的購銷關系中,很多都是口頭約定或君子協議,真正簽訂協議訂單的只有43%,而且違約現象時有發生。
4土地流轉機制與規模經營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目前,我國土地經營大都停留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包」這一層次上,這種分散種植的格局和分散的農戶利益,與產業化經營的規模經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沖突,很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分散的小農戶無法和發達國家現代化、產業化和一體化的農業組織進行競爭。
『肆』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建議和理由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戰略問題。威信縣是農業縣,目前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經營粗放,農業發展經濟條件比較差;二是農業生產自然條件比較嚴酷,各類自然災害發生頻繁,農業生態環境脆弱。在這兩大難題雙重擠壓下,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艱難的戰略選擇。我認為,解決這兩大難題,是威信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著眼點。 一、堅持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努力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地,努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改造中低產田地的關鍵是治水改土,要針對中低產田地的成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繼續抓好成效顯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有效灌溉面積;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同時改變不科學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積極發展水利產業的多種經營,搞好水產養殖業,提高水域生產力和水的綜合經濟效益。 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立足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不斷拓展農業功能,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開發與農業相關的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新產品新產業。當前,要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結合退耕還林,努力發展林果、蔬菜、園藝、中葯材、山嵛菜等高附加值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加快名、優、新、特農產品基地開發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水平。要樹立「以生豬生產為主導,草食畜禽為補充,突出特色產品開發,積極發展健康養殖業」的畜牧產業發展思路。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黃牛為主的草食型、節糧型畜牧業和以烏骨雞為主的名優畜禽,發展畜產品加工,優化畜牧業結構,提高畜牧生產品質和效益,使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有較大上升。 依靠科技和教育,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推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項目,以點帶面。為此,必須穩定農村科技隊伍和加快農村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引進、推廣優良品種,繼續建設好縣內育種基地;深入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密切「農科教」結合,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鼓勵和促進各類農業專業技術協會和科技農戶的發展,以推廣豐產技術為中心,為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搞好服務。真正把農業的增長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促進農業從粗放型索取性開發經營向集約型保護性開發經營轉變。 二、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加強生態建設和生態管理 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建立具有保護環境和較高經濟生產功能的農業體系。總體上,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全面安排。在山頂建設林牧生態系統,實現林牧協調發展;在山腰建設果園生態系統,實行果糧、果肥間套種;在山腳建設農田生態系統,推廣立體高效栽培的地埂農業、田埂農業;在農戶庭院形成「種植-加工-養殖-沼氣」的良性循環。達到生態農業「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建設目標。 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自然資源。要堅持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節約並舉的方針,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進行農業林牧資源的合理配置,發展方向各有側重。要保護好基本農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過增加復種、立體種植、帶狀種植等形式,提高光、熱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產力;要建立科學的灌溉制度和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 根據地域性的農業經濟條件和生態環境條件,規劃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結構體系。總的原則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兩個中心,從資源狀況和經濟目標出發,在較大范圍內,結合各地的氣候、水利、農田、山地等自然資源的實際情況,著力搞好農業區域性開發規劃,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在小范圍內,以建立良性農田生態系統為中心,調整種植、養殖結構。 以防護林體系、水源涵養林體系、水土保持林體系為重點,以改善中小氣候為中心,建立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環境系統,同時結合經濟林、草山、草坡建設進行。一是認真實施好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工程、長治工程、長防工程、綠色扶貧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搞好封山綠化、封山育林,減少水土流失,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二是要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延長退耕還林補助期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抓好生態管理。一是注意在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根據農業生產地域特點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實際,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二是按所採取的生態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特點,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要擺正開發與生態建設的關系。建立由政府主導的農業風險防範機制,提高降低各類災害對
『伍』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一、高素質的農業勞動力缺乏,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我國農業勞動力主體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農村受過較高教育、年富力強的農村「精英」大多流出就業,留下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素質較為低下的婦女和老人,由於缺乏文化知識,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的能力,「谷賤傷農」現象頻頻發生。也由於缺乏科技知識,也使一些高新技術成果難以推廣和運用,難以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低素質、低技能農業勞動力過剩,高素質、高技能勞動力短缺,農業向高端升級遭遇勞動力技能障礙。
二、農業產業化水平欠佳,難以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
我國總體上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產業化進程緩慢,仍然沒有跳出小規模、低水平、傳統粗放生產方式,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低,生產效率低下。細碎化的土地小規模經營和兼業化的養殖方式,造成專業化和標准化程度低,農產品產量低、質量次,無法滿足規模化農產品加工業對成片規劃化種植和養殖基地的需求,許多加工企業要從眾多分散種植的小農戶手中收購農產品,大大增加了收購成本。
三、農產品質量不高,難以保障現代農業發展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階段,該階段正是能源資源消耗、污染排放強度較大的時期,扭曲的市場機制拉動工業畸形增長。工業、城市用水急劇增加,與農業用水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由於缺乏嚴格的保護和治理措施,水質性污染導致水資源質量進一步下降。在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下,我國可用水資源的供給更加匱乏。工業污染導致不少農產品原料質量偏低,達不到加工業對農產品質量要求,還有一些農業生產者受利益驅使,濫用化肥農葯,導致農產品安全問題,加工品出口和國內市場銷售受影響,進而影響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四、綜合服務體系不夠健全,難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社會服務體系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的產前、產中、產後全程綜合配套服務的專業組織,服務內容涉及銷售、信息、科技、物資、加工、勞務、金融、經營決策、政策和法律服務等諸多方面。我國很多地區各類行業協會與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不平衡,整體規模小、服務形式單一,如何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布局規劃、項目可研、決策咨詢及相關的農業擔保、保險等系列服務還較欠缺。
『陸』 農業產業規劃應注意哪些問題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託龍頭帶動和促版進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權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村經濟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力措施,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遠景設計研究院在農業產業規劃這塊提醒特別要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規劃
產業基地的現狀與評價分析
產業基地發展思路與目標
農產品基地發展規劃
農產品發展規劃
農業配套服務提升方案
在以上幾個方面認真做好之後應該就沒有什麼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