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中國經濟,需要新動能和新的增長點,支撐中國經歷未來發展的五大驅動力分別是什麼
一、去產能,促進供求新平衡。
無效供給的「減」,換來有效供給的「加」。「鋼鐵行業受益於國家去產能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全面取締地條鋼,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合規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文兼武表示。
二、去庫存,城鎮化以人為本。
去庫存不只是賣房子,還要順應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堅持以人為本,將去庫存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3.7%,降幅比上月末擴大0.4個百分點。
三、去杠桿,引導資金進實體。
實現高質量發展,去杠桿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而是有保有壓,讓實體經濟沐浴更多陽光雨露。「今年銀行對我們的總授信額度增加30%,公司上下對今後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江蘇驃馬智能裝備公司董事長季松林說。
四、降成本,轉型步伐更輕快。
擴大減半徵收所得稅的小微企業范圍、清理能源領域政府非稅收入電價附加……今年,減稅降費「紅包」一波接一波,全年減輕社會負擔超萬億元。1—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同比各減少0.26元、0.25元。
五、補短板,日子越來越舒坦。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發展短板加速補上。1—11月,我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3.6%、23.3%和16.6%,快於全部投資16.4、16.1和9.4個百分點。
(1)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擴展閱讀:
基本路徑是:
堅持以新技術為驅動。聚焦前沿技術,打破轉化壁壘,讓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堅持以新組織為主體。推動各類創新組織、創新企業迅速成長,培育扶持一批獨角獸企業,聚集一批新經濟領域高端領軍人才。
堅持以新產業為支撐。順應新產業發展趨勢,推動工藝流程、產業場景、創意設計和生產要素組合再造,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打造一批新經濟聚集區。
堅持以新業態為引擎。推動信息技術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聯網+」創新聯盟,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精準醫療、互聯網教育、IP經濟等新業態。
堅持以新模式為突破。加速發展平台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共享服務模式,積極引入共享經濟企業在蓉設立分支機構。
「五新」之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表現形式,新技術、新組織是驅動力量,共同構成集成、協調、系統的新經濟發展路徑。我們要准確把握戰略目標和基本路徑,明確新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
2. 你覺得電影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
當然是創新了因為電影產業也要,有的創新還有就是抓朱光大消費者的視角,看看他們喜歡看什麼然後,你就拍什麼樣的電影或者是激發大家一些情感的電影。
3. 促進工業發展的巨大動力是什麼
促進工業發展的巨大動力,是不斷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其中包括生產工具的革新和應用,以及勞動者的科學技術水平。
4. 經濟新常態下認為那些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中國經濟正在尋求向新常態過渡的新動力。只要新動力找到,向新常態平穩過渡就基本無憂。長期以來,很多人根據宏觀經濟學特別是凱恩斯理論的基本原理,將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反復在增加出口和擴大內需上做文章。其實,「三駕馬車」只是GDP的三大組成部分,只是應對宏觀經濟波動的需求邊短期動力,只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非原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大發動機」是近年來提出的人本發展理論(或「五人理論」,即滿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導人、資源裝備人、分工安置人),對經濟發展動力的新概括。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與新一屆領導強調的釋放改革紅利、推進結構調整、強化創新驅動(簡言之,改革、轉型、創新)是基本吻合的。
制度變革即制度改革,這里的制度包括法律法規、標准規則、政府等組織、市場機制、宏觀政策等有形制度、文化制度等無形制度,以及各種制度的實施機制。結構優化包括產業結構優化(新型工業化、產業轉型升級等)、區域結構優化(新型城鎮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消費結構優化(消費結構升級)等。要素升級包括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和信息化等。要素升級與要素投入有區別,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投入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升級則是技術、人力資本等要素的質的提升。
5. 創新驅動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發展壯大新動能」作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智能產業,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當今中國,「新」字當頭。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風起雲涌,經濟新風撲面而來。從飛馳穿梭的高速鐵路到人工智慧的製造工廠,從揮舞指尖的移動支付到「掃碼就走」的共享出行,從足不出戶的外賣美食到自動買單的「無人超市」……新技術引爆新產業,新業態激發新活力,新模式拓寬新路徑,新消費締造新變革。新興經濟發展的「進度條」不斷加速,改變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了蓬勃動力。
6. 行業的發展動力有哪些
中國的經濟數據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質疑,英國《金融時報》載文指出,毋庸置疑,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切實存在。在未來幾年,8%到10%的實際增長率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文章認為,在微觀層面上,中國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確實存在,而且還造就了全新的企業和行業。數以千萬計的人口現在越過了溫飽線,第一次有了可以隨意使用的可支配收入。他們正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行使這種權力,例如,他們能夠選擇三種不同的大米,不像以前那樣只有一種可選。 從全國層面來看,消費者需求也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是受出口導向型活動驅動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低成本製造中心。它已經享受到了直接投資帶來的好處。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建立新工廠和基礎設施,生產產品滿足全球的需求。國內活動的重要性在於,它可讓中國經受住美國或其它國家偶爾經濟放緩的沖擊。 文章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的金融改革,其重要性也是雙重的。在微觀層面,這些改革措施正在創造向一些公司投資的機遇。其中有些公司是我們以前不可能涉足的——確切說,就是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盡管第一批進入市場的公司一般都是規模最大、以前由國家掌控的銀行,它們在質量和特性方面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話說回來,它們的標價相當具有吸引力。
7. 什麼事產業轉型的內在動力。
首先是推進城市空間轉型升級。促進由單中心向多中心、組團式發展的轉變,形成布局合回理、規范有答序、高效暢通、生態宜居、疏密有度、錯落有致的城市空間秩序。
其次是推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實力顯著提升,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四化」同步發展,依託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資源優勢,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重點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著力構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進一步把握產業關聯規律和城市發展規律,樹立全域發展理念,突出規劃銜接、項目支撐,堅持以工業化為主導,提高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比重,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