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雲南省十二五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雲南省十二五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3-08 06:03:11

A. 如何查找政策文件的文號

我看了下,你提供的材料有的並不是文件,只有文件才會有規范的發文單位、版發文字型大小,我覺權得
《雲南省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雲葯產業化研究》
這些都不大可能有文號,《關於加快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決定》可能會有,你可以上雲南政府網站上查,應該會有政府文件公開之類的欄目,有的可能會查到,如果沒有的話,也只有在政府部門的文件存檔中查詢了,當然,在政府部門那裡查可能能查到的最多。

B. 生物醫葯產業規劃案例,哪裡能找到詳細的參考案例

這里有來幾個關於生物醫葯產業規劃源的案例,由於文字太多,所以只能先把案例名稱給您:
1、北京大興生物醫葯基地產業規劃(2012-2030)
2、天津開發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3、內蒙古金山高新區乳業、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4、常州生物醫葯產業園區規劃
5、孝感臨空經濟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6、山西臨汾醫葯產業「十二五」規劃

C. 「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科學技術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5
(一)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5
(二)生物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戰略重點 6
(三)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產業將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7
(四)生物技術將成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突破點 7
(五)生物技術將成為生物安全的支撐點 8
二、總體思路與指導原則 9
(一)總體思路 9
(二)指導原則 9
三、發展目標 10
四、重點任務 11
(一)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 11
(二)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13
(三)研究開發一批重大產品和技術系統 16
(四)加強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建設 20
五、保障措施 22
(一)深化體制改革創新,完善國家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協調機制 22
(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22
(三)鼓勵產學研結合,促進生物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建設 22
(四)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 23
(五)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模式,加強高素質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23
(六)擴大國際與地區合作,充分利用國外優勢技術人才資源 24
名詞解釋: 25

生物技術是當今國際科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生物產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對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健康、糧食、能源、環境等主要問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下簡稱《綱要》)已將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2010年9月通過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也將生物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貫徹落實《決定》和《綱要》的部署,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實施,全面推進我國生物技術與產業的快速發展,特編制《「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一、形勢與需求
(一)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生物技術是當今世界高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過去10年,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論文總數已佔全球自然科學論文的50%以上;近10年來,《Science》評選的年度10項科技進展中,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佔50%以上;2008年評出的SCI影響因子前20名期刊有16種屬於生命科學類。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及幹細胞等前沿生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對生命世界的認識水平發生質的飛躍;醫葯生物技術將大幅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提高生活的質量;農業生物技術將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工業生物技術將加速「綠色製造業」發展,大幅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產成本;發展生物質能將有效緩解能源短缺壓力;環境生物技術將在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生物技術還將在保障國家安全、防禦生物恐怖威脅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相關研究已經占據了科學研究的主導地位。
(二)生物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戰略重點
為搶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世界各國紛紛制訂國家戰略規劃,發布專項政策,大幅度增加資金投入。2009年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發布了《21世紀的「新生物學」:如何確保美國引領即將到來的生物學革命》的報告,建議採取國家行動以加快發展「新生物學」,重點加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在糧食、能源、環境和健康4個領域的應用。2010年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BSRC)發布了發展生物技術的5年規劃《生物科學時代:2010-2015戰略計劃》,將尖端生物科學與技術作為首要優先支持領域。日本將生物技術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將「生物技術產業立國」戰略作為日本新的國家目標,通過強大的財政支持,發展生物技術產業。韓國科技部在公布了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5年構想》後,又制定了國家規劃《Bio-Vision 2016(2006-2016)》,指導和推動韓國生物科技的發展。2007年,印度發布了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在5年內,把生物技術投資翻4倍。我國《綱要》把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把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我國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三)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產業將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生物技術正在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生物醫葯、生物農業日趨成熟,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快速興起。全球生物產業的銷售額每5年翻一番,年增長率高達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倍,生物產業已成為增長最快的經濟領域。根據2009年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制葯、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產業的收入達到9170億美元,其中制葯佔74.61%,達6842億美元,生物技術產業佔21.27%,達1951億美元。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2011 年6 月14 日發布的生物技術行業年報顯示,2010 年生物技術行業產值穩步增長,是繼2009年全球生物技術產業首次實現全行業盈利之後的第二個盈利年。截至2010年底,全球(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澳大利亞)約有生物技術企業4700多家,其中上市生物技術公司622家。上市生物技術公司總收入846億美元,研發投入228億美元,凈盈利47億美元,比2009 年增長30%。我國2009年生物產業產值達1.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醫葯產業產值為10381億元,生物農業約1200億元,生物製造約1800億元,生物能源約280億元。2010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超過1.5萬億元。
(四)生物技術將成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突破點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健康、糧食、能源、環境等問題日益嚴重。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為應對這些重大挑戰提供了科學可行的解決思路與方案。在農業方面,生物技術是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生物育種技術將大大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豐富農產品的種類。在醫療保健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預測性、預防性、個體化、參與性」(Preventive、Predictive、Personalized、Participatory)的「4P」醫學將替代傳統以治為主的診療方式,高通量篩選、組學技術、生物信息等技術的發展為預防醫學、個體化治療提供可能。體細胞重編程技術解決了生物倫理學面臨的難題,以幹細胞和組織工程技術為核心的再生醫學顯現出巨大應用前景,有望成為繼葯物、手術之後的新治療模式。生物基材料為材料領域帶來了重大變革,以人工合成細胞與生物催化劑為核心的生物製造技術和以生物質為原料的生物燃料技術將逐步減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大大降低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領人類進入低碳生活。生物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發展將為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帶來巨大變革。
(五)生物技術將成為生物安全的支撐點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逐漸成為一個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等諸多領域的世界性安全與發展的基本問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生物安全領域投入巨資鞏固並擴大其優勢地位,生物安全綜合實力發展迅速。據專家估算,我國僅11種危害較大的農業入侵生物所造成的年經濟損失就超過574億元。2003年以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警醒我們更加關注新發傳染病帶來的安全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發達國家掠奪生物資源的重要目標地區。據估計,我國生物遺傳資源引進和輸出比例大約為1:10,流失情況相當嚴重。我國防禦生物恐怖的能力亟待加強。由於天然森林破壞,致使野生動物棲息和分布區日益縮小,加上人為亂砍濫獵,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在我國動、植物種類中,已有15-20%的物種受威脅。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安全迫在眉睫。解決生物安全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快醫葯、農業、環境等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以確保國家利益和生物安全。
二、總體思路與指導原則
(一)總體思路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綱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緊緊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搶占前沿技術的制高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點,選准自主創新的突破點,夯實科學發展的支撐點。
(二)指導原則
1、整體部署、分步實施。緊跟國際生物技術發展前沿,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根據國家各大科技計劃的側重點,兼顧現實和中長期發展,整合覆蓋醫葯、農業、製造、能源、環保等各領域的資源,集成各部門和地方的力量,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體現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銜接。
2、突出創新、支撐產業。充分吸納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成果,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相結合,加強協同創新,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培育原始創新成果,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對重點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涵蓋上、中、下游的多學科、多單位聯合攻關,改造提升現有產業結構,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3、點面結合、跨越發展。重點開展以新一代測序技術為代表的前沿核心關鍵技術點、重大技術體系和重大產品的研究開發,構建具有行業帶動性的重大技術體系,建立國家級生物技術孵化器和集成示範基地,集成官產學研資等各方力量,以點帶面,促進生物技術產業跨越發展。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目標是:生物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生物產業整體布局基本形成,推動生物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其中,發表SCI論文總數達到世界前3位;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數總數進入世界前3位;生物技術研發人員達到30萬人以上,生物技術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
四、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層面和環節。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科技計劃進行落實。其中,對於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中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主要由973計劃來實施;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主要由863計劃重點支持;生物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化開發示範主要由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對於生物技術發展中涉及全局性、跨行業、跨地區的重大技術問題和集成技術示範主要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並通過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有關創新能力建設由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對應計劃聯合支持。
本規劃重點任務的實施,按年度、分步驟、有計劃地在對應的國家各科技計劃中組織實施,並按照各計劃的組織實施管理模式執行,做好各科技計劃間的銜接與配合。建立和健全涉及生物技術及生物產業發展相關部門的部際協調機制,定期召開部門協調會,協調統籌國家有關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集成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的資金與力量,加強銜接與配合,科學、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全力促進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等工作,形成強大合力,推進我國生物技術及產業快速發展。
(一)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
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選擇關鍵瓶頸問題,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不斷提升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帶動基礎研究和技術科學的結合,引領未來高新技術發展。
發展重點:
1、農業科學
圍繞農業動植物育種、科學養殖和栽培、資源高效利用、病蟲害有效防治以及生態環境改善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農田資源高效利用、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及農產品安全等農業高產、優質、抗病、高效研究,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農林草生態和綜合農業系統。
2、人口與健康科學
結合生命科學發展前沿,圍繞疾病發病機理及其防治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非傳染病慢性復雜性疾病、衰老和衰老相關疾病、計劃生育與生殖健康、災害醫學、感染與免疫等疾病機理及其防治的基礎研究;針對傳染性疾病的重大需求,研究主要病原體致病與重要傳染病的發病機制、重要疫苗創制中的科學問題、重要傳染病診斷治療和預警新技術;圍繞我國特色的中醫科學,開展中醫基本理論科學內涵詮釋,創新發展中醫基本理論,中葯及方劑應用,針灸辯證論證相關的基礎研究。
3、工業生物科學
研究新功能人造生命器件及集成,基因組學的網路分析,基因組的精細合成原理和技術,重大生物基產品的合成新理論、新途徑、新方法等。
(二)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選擇具有中國特色和優勢核心關鍵技術,集中優勢資源,實現重點突破,力爭在國際生物前沿科學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搶佔一批國際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制高點。
發展重點:
1、「組學」技術
以開發新一代測序技術為我國生物技術實現跨越發展的突破口,帶動基因組技術、轉錄組技術、蛋白質組技術、代謝組技術、表觀遺傳組技術、結構基因組技術等各類組學研究技術的快速發展,研發高通量生物醫學數據分析與文本挖掘技術,高通量樣品分析技術、微量樣品提取和放大技術、海量數據分析技術等,加快組學技術與生物信息技術在疾病防控、臨床診治和生物製造、品種創制、新葯開發等領域的應用。
2、合成生物學技術
發展高通量、低成本DNA合成技術和基因片段高效組裝技術,蛋白質結構功能的分析、定向設計與合成技術,標准化生物元件與功能模塊的構建技術,建立合成生物學在葯物前體和中間體、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學品等的應用技術,逐步探索合成生物學在醫葯和能源領域的應用。
3、生物信息技術
突破生物調控元件的計算、設計、組裝與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個體基因組、群體基因組、個體化信息搜索引擎和各類新的生物學數據分析技術,研究基於個體組學數據的疾病風險分析、疾病診治模型和系統研究;研究農業生物逆境脅迫相關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建立國家生命科學、醫葯技術領域數據匯交、管理和共享技術平台。
4、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
研究胚胎幹細胞、成體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等分化、發育、與體內微環境相互作用的機制,細胞重編程、遺傳分化與幹細胞誘導分化技術,幹細胞分離鑒定、擴增及識別技術,幹細胞的免疫排斥、安全植入以及活體精確觀測示蹤等關鍵技術,復雜器官三維構建、組織工程醫療產品保存技術等核心關鍵技術。
5、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技術
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遺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一批靶向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前瞻性的生物治療關鍵技術研究,以關鍵技術的突破來帶動重點產品的研發,加快生物治療技術應用於臨床治療的速度。
6、分子分型與個體化診療技術
開展重大疾病及常見疾病的分子分型分期與疾病早期診斷關鍵技術研究;建立標准化、規范化、數字化的可共享的臨床資料、標本資料庫及信息系統;研究重大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重大疾病分子分型的生物標志物的發現、確證及臨床評價,重大疾病個體化的臨床診療方案。
7、生物晶元與生物影像技術
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具有市場前景的臨床檢測及衛生防疫用基因晶元、蛋白晶元及晶元實驗室產品。研究生物分子結構、三維形態與快速變化的超分辨成像,大尺度、跨層次的高分辨生物成像;研究單分子分辨/多分子網路調控的快速、無損、並行高通量成像監測,細胞、模式小動物及人體整體水平的活體三維無損結構成像監測,神經系統高分辨結構與功能三維無損成像監測;研究基於多層次多參數影像信息的整合建模方法,結合臨床重大疾病診療的成像信息監測與表徵。
8、生物過程工程技術
研究和開發生物過程宏觀代謝信息和細胞生長環境信息的在線檢測技術、生物過程優化和控制技術;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小分子的分離、提取和精製技術;發酵過程與分離耦合技術;新型高效動植物細胞生物反應器、光生物反應器的設計、放大和製造技術。
9、生物催化工程技術
開展酶的定向改造、高效表達、固定化、輔酶再生、多酶耦合、酶與化學耦合、酶與發酵耦合以及不對稱及對映選擇性生物轉化技術、非水相生物催化反應過程優化及放大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本低、可工業化生產的生物催化工程技術,提高我國工業酶開發和應用水平。
10、葯靶發現與葯物分子設計技術
研究基於系統生物學的葯物靶標網路分析技術,靶標蛋白功能及生物活性構象模擬技術,基於新功能基因及其信號通路的高通量篩選模型,基於結構、針對多個靶標的葯物設計技術,計算機輔助組合化合物庫設計、合成和篩選等關鍵技術,葯物先導化合物的設計方法,化合物成葯性評價葯物虛擬設計技術,網路葯理學設計技術,葯物代謝工程模擬等技術。
11、動植物品種設計技術
以主要植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蔬菜、林草等)、動物(豬、牛、羊、雞等)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重要動植物品種性狀的分子構成解析、優異性狀多基因聚合;動植物品種分子設計的信息系統、品種分子設計工程、品種分子設計的技術體系與驗證。
12、生物安全關鍵技術
開展生物安全監控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及公共衛生應急葯物與裝備的研製;研究病原體跨種傳播機制,建立生物威脅相關病原體溯源技術;開展生物入侵防護關鍵技術研究。
(三)研究開發一批重大產品和技術系統
圍繞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求,加強生物技術集成創新,重點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能力的重大產品,著力推進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的發展,實現我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由技術積累向產業化開發的戰略轉變。
發展重點:
1、生物醫葯技術及產品
針對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用葯需求和培育發展醫葯產業的需求,突破一批葯物創制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研製創新葯物,改造葯物大品種,完善新葯創制與中葯現代化技術平台,建設一批醫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葯物創新體系。
圍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突破臨床診斷、預測預警、疫苗研發和臨床救治等關鍵技術,研製新型診斷試劑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的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
建立疫苗和抗體的大規模和快速反應生產新技術,系統的疫苗效果及質量評價技術體系,人源化抗體構建及優化技術;對傳統疫苗進行改造增效,針對新發、再發重大傳染病和多發感染性疾病研製新疫苗和抗體葯物;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製治療性疫苗和抗體葯物。
突破一批體外診斷儀器設備與試劑的重大關鍵技術,研製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在一體化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等高端產品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體外診斷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大幅提升我國體外診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突破一批生物醫用材料前沿高端產品,開展一批主要依賴進口的高值替代產品研發,創制一批量大面廣的生物醫用材料,突破生物醫用材料製品個體化設計、生物醫用材料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產品生物力學、耐久性及安全性檢測等共性關鍵技術。
2、生物農業技術及產品
圍繞主要農作物和家畜生產,突破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規模化轉基因、生物安全等關鍵技術,完善轉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性評價體系,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新品種,實現新型轉基因棉花、優質玉米等新品種產業化,整體提升我國生物育種水平,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實現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加快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及林木危險性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開展生物農葯、生物獸葯、動物疫苗、生物肥料、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綠色農用產品應用的示範試點和普及,推進全降解農膜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研究開發生物農葯、生物肥料、新型動物疫苗和診斷試劑、動物用生物技術葯物和獸葯、生物飼料添加劑等。
針對特種生物資源,重點開展冬蟲夏草、靈芝等重要珍稀葯用真菌資源化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系列產品;發掘和篩選在特殊環境生長、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生物資源,開展人工培育技術研究,建立種苗繁育基地,開發深加工系列產品。
研究開發海洋漁業新品種選育繁育和標准化、規模化、生態健康養殖關鍵技術,開發水產養殖重大病害監測預報和免疫防治技術,建立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3、生物製造技術及產品
重點研究化工產品生物合成途徑構建與優化、原料綜合利用與生物煉制、工業生物催化與轉化、生物-化學組合合成等關鍵技術,突破生物基平台化合物、手性化工中間體、生物基材料等重大化工產品生物製造的產業化瓶頸。形成有機酸、化工醇、生物基材料等產品製造的平台技術體系,形成手性醇、手性酸、甾體等高附加值手性中間體生產的創新生物製造路線。
研究開展生物技術在紡織、造紙、製革等工業中的應用,開發生物紡織、生物脫膠、生物製革、生物造紙等新技術工藝和裝備,促進紡織、造紙、皮革等企業應用生物技術工藝,推動行業的清潔生產。
選擇酒類、醬油、醋等傳統釀造產品,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對菌種進行改良,對釀造過程進行優化控制,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4、生物能源技術及產品
研究開發非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氣、生物制氫等生物能源產品製造過程的共性關鍵技術和專用設備,以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棄物為原料,建立生物能源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技術示範。
研究開發微藻生物固碳核心關鍵技術,建立年固定二氧化碳總量超過萬噸的工業化示範系統,率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藻固碳的產業化,同時開發高附加值的系列微藻產品,為微藻大規模固定二氧化碳及微藻能源的發展提供技術、經濟及環境評價指標,為微藻生物固碳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示範。
5、生物環保技術及產品
大力開發環保生物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重點發展高性能的水處理絮凝劑、混凝劑等生物技術產品,發展廢氣廢水生物凈化技術, 開發新型好氧、厭氧和復合的高效反應器、高效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開發污染物降解生物新品種,發展石油煉制、醫葯化工行業有機污染物生物降解技術, 促進石油、重金屬、農葯等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修復。
針對煤炭、工業廢氣和煙道氣,開展微生物脫硫技術研究,重點開展高效功能菌的選育技術、微生物對硫代謝途徑的控制技術以及復合微生物脫硫技術的研究,發展多菌群、單/多相反應器的研究,以及生化/物化法的復合技術推進微生物脫硫技術的工業化應用。
(四)加強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建設
根據生物技術自身發展的需要,系統加強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優化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科技資源配置,打造布局合理、科學高效並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共享平台和產業化示範基地,促進生物技術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共享,為生物技術研究和成果產業化提供有效支撐。

D. 雲南十二五規劃與橋頭堡戰略的重要內容

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雲南省第八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對於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富民強省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精神,結合雲南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緊抓難得機遇,增強科學發展的信心

(1)「十一五」時期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十一五」時期是雲南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面對百年不遇特大旱災的嚴重影響,面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嚴峻考驗,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省第七次、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奮力克難攻堅,不斷開拓創新,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效。全省生產總值實現翻番,人均生產總值接近翻番,糧食連續8年豐收,工業增加值實現翻番,旅遊等第三產業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8萬億元,比「十五」時期增加2.2倍,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效。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6‰左右,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改善民生取得重大成效。城鄉居民就業不斷擴大、收入持續增加,城鎮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面加強,民族貧困地區發展加快,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10萬人,全省各族人民居住、生活、交通、通訊條件全面改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重大成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七彩雲南保護行動」深入實施,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和重點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完成,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森林雲南」建設有序開展,森林覆蓋率達到53%,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今天的雲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族團結、邊境安寧,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五年來,在推進科學發展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始終堅持增強後勁提高質量,始終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始終堅持統籌協調維護穩定。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

(2)「十二五」時期是我省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為我省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促進生產要素重組提供了有利條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雲南發展,作出了把雲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重大部署,為我省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全面發展、實現跨越提供了重大契機。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更加重視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為我省進一步打牢基礎、培育產業、改善民生、建設生態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繼續加快,增長動力更加重視內需拉動,生產要素更加突出技術創新,為我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營造了良好環境。尤其是經過多年的積累,雲南進入了厚積薄發新時期,支撐發展的產業平台更加扎實,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各族人民群眾加快發展、奮力崛起的內在要求不斷增強,為我省加速發展積蓄了強大能量。

(3)全面做好「十二五」時期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我省加速發展、進一步提升競爭實力的重要時期。必須認清形勢,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齊心協力建和諧,使雲南豐富的資源優勢迸發出巨大的活力,使雲南優越的區位條件迸發出巨大的活力,使雲南多年積累的基礎條件迸發出巨大的活力,使雲南各族人民加快發展的激情和干勁迸發出巨大的活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二、著力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

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由於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於一體的特殊省情,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集中表現為綜合經濟實力較弱、發展方式粗放、產業支撐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城鄉居民收入偏低、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維護社會穩定任務繁重、少數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等。必須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周密地做好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准備,更加准確地把握發展中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富集、市場廣闊等潛在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加快改革創新,加大開放步伐,加強統籌協調,強基礎、快發展,調結構、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諧,不斷推進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雲南建設邁上新台階。

——必須突出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發展是解決雲南所有問題的關鍵,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期待。在新形勢新階段條件下,我們要爭取一個更高起點、更高標准、更高質量的發展,全面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千方百計使雲南在科學發展軌道上走得更好更快,走出一條更有效率和更富活力的科學發展之路。

——必須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我省經濟發展層次不高、環境約束較大,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尤為迫切、尤為重要。要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重大任務,大力調整經濟結構,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使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變。要下更大決心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解決需求結構失衡、供給結構不協調、要素利用效率低、環境損害大、空間布局不夠合理等突出問題,著力提升我省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抗風險能力。

——必須突出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這個抓手。雲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是因為「四化」進程緩慢。要更加有力地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努力形成「四輪驅動」的良好局面,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

——必須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戰略舉措。要更加註重社會建設,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發展手段和目的的有機統一。

——必須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這個重要保障。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鞏固雲南生態優勢的必然選擇,是破解資源環境制約的有效辦法。要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必須突出改革開放這個強大動力。改革開放是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適應國內外環境和條件的新變化、新要求,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創造參與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5)「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要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兩強一堡」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就業持續增加,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全省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確保實現兩位數增長,力爭實現翻番。

——結構調整邁上新台階。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步伐加快,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消費率持續上升,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業基礎更加牢固,傳統產業得到優化提升,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成長,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提高,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長,貧困人口比例明顯降低,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各族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建設邁上新台階。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民族文化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各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保持更加和諧穩定。

——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江河湖泊水質進一步好轉,「森林雲南」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持續降低,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循環經濟取得新進展,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明顯增強。

——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橋頭堡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開放合作平台和機制進一步完善,國際大通道建設全面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實現重大突破,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打牢「三農」發展基礎

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強化對「三農」的投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6)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農業基礎產業、農民基本素質、農民基本保障、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基本隊伍建設。推進「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提高單產和品質,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嚴格保護耕地,加強農村土地整理復墾,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和「興地睦邊」農田建設工程,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增加旱澇保收的高穩產農田。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優質農產品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高優勢特色經濟作物和生態畜牧業的比重。加強農業良種基地建設,發展現代種業,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山區綜合開發,大力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和木本油料基地建設。引導外商投資發展現代農業,支持優勢農產品擴大出口,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

(7)加快農業產業化。以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完善和落實支持農業產業化的政策措施。引進和培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廣泛推廣訂單生產,完善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服務鏈條,形成有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8)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全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村基層科技推廣、動植物防疫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加大農村危舊房和林區、墾區、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力度。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開展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農墾改革、供銷社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

(9)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實施「農民收入翻番計劃」,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持續增收。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增強農民轉移就業的穩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建立和完善支持農民創業的政策體系,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創業就業。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民直接補貼力度。建立健全大宗農產品價格保護機制。

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經濟競爭能力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必須選准突破口,抓好具有支撐作用的大產業,培育具有領軍作用的大企業,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10)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產業政策為導向,加大工業投入力度,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繼續發揮煙草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作用,深度開發糖、茶、膠等優勢資源,積極發展特色鮮明、市場廣闊、吸納就業人員多的食品、葯品、生活用品、石材和工藝品加工等產業。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推動有色、冶金、化工等傳統行業向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方向發展,提升裝備製造業。完善礦電結合政策,加快發展現代新型載能產業。統籌發展配套產業,增強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的配套能力。

(11)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准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立足於現有產業基礎,確定重點領域,加強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和發展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光電子及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一批前沿性、關鍵性、基礎性技術,抓好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群。

(12)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重視企業在產業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增強企業的創新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鼓勵兼並重組,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培育發展更多擁有核心競爭力、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強與國際大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央企入滇」取得更大成效,積極引進知名民營企業來滇發展。加強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優勢企業向園區聚集,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

五、進一步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

更加註重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完善以內需促發展的內生機制,進一步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13)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提升傳統商貿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拓展新興業態。著力抓好農村消費市場體系的配套建設,健全農村流通網路,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社區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規劃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一批大型商業中心。加強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建設。

(14)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完善激勵政策。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善居民消費預期,增加即期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大力培育文化、體育、保健、旅遊、汽車等新的消費熱點。合理引導消費行為,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

(15)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旅遊業「二次創業」,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資源整合、項目開發、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促進文化與旅遊互動發展,推動雲南旅遊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省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業集團和大型商品集散市場、專業市場,把雲南建成連接國際國內市場的重要物流樞紐。堅持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舉,大力發展金融、信息、科技、商貿、服務外包、會展以及社區、餐飲、家政、養老等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加大財稅、金融、投資、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營造有利於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

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的要求,以產業為依託,以城鎮為載體,加速人口、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有序集中,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布局得當的區域發展格局。按照統籌城鄉、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科學定位城鎮功能,推進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

(16)完善生產力布局。加快實施滇中城市經濟圈規劃,將其培育成全省加快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聚集區。重視建設沿邊對外開放經濟帶。通過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引導,吸引各種生產要素向城鎮、園區和重要交通沿線聚集發展,形成一批輻射力強的增長極和對內對外開放的經濟走廊。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突出區域發展特色,防止同質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逐步形成以優勢產業為標志的特色經濟區域。著力培育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培育一批經濟強縣。進一步開展擴權強縣試點,擴大縣級管理許可權。

(17)優化城鎮體系和管理。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加快構建大中小並舉、分布合理、優勢互補、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體系。做強大城市,做優中小城市,做特小城鎮,做美鄉村,加快推進城鎮村落一體化,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培育發展城市群、城鎮帶和組團型城市,促進不同規模的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重視集約、節約用地,多利用荒坡荒地、緩坡丘陵搞建設,強化土地、水、能源和環境等要素保障。堅持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籍限制,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注重從制度上維護好農民工權益,研究解決農民變市民後的土地、山林、宅基地、生育及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實際問題,力爭「十二五」時期末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著力構建城鎮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鎮管理水平。規范發展住房市場,有效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應,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18)推進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把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優先安排與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益性項目,不斷壯大民族地區經濟實力,有效改善民族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邊境地區、高寒山區和石漠化地區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增強欠發達地區的內在發展動力。加快我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以扶持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深度貧困群體脫貧發展為突破口,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扶貧工作,重點解決深度貧困群眾溫飽問題。加快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步伐,推進青藏高原東緣地區、烏蒙山區、滇西邊境山區整體脫貧。

七、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條件

堅持擴大投資規模和優化投資結構並舉,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增加對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的投入,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適度超前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19)突出加強水利建設。科學規劃,統籌實施,掀起新一輪水利建設高潮。繼續推進「潤滇工程」建設,以農村人畜飲水安全、農田水利配套、城鎮用水供給為重點,完成一批骨幹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推進滇池補水工程,力爭開工建設滇中引水工程,從根本上解決滇中地區的缺水問題。開展地下水普查和規劃,科學利用地下水資源。繼續開展六大江河干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洪體系建設,提高重點城市和農村集鎮、糧食主產區的防洪保障能力。加強跨界河流防護治理,確保國土安全。

(20)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鐵路新通道,大幅增加鐵路營運里程和運輸量,加快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努力構建完善的鐵路運輸體系。繼續完善公路網路,提高等級和路網密度,基本建成連接各州市、通達周邊的高速公路網和覆蓋全省的高等級公路網,實現州市高速路、縣縣二級路、縣鄉柏油路、鄉村硬化路的目標。完成昆明新機場建設,擴建、遷建、新建一批支線機場。加強港口、航道等航運設施建設,增加通航里程,提高通航能力。

(21)推進信息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寬頻網路、無線通信、衛星通信等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發展,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信息網路普及水平。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突出抓好城鎮路網改造、通訊、能源、給排水、防災減災設施和無障礙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承載能力。積極開展園林綠化,加強城鎮綠化體系建設。

(22)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轉變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把雲南建成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地。積極開發利用水電,提高火電清潔化水平,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開發,探索發展核電,進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生產中的比重。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積極發展沼氣等農村新能源,大幅提升水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全省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完善省內城鄉電網,提高西電東送、雲電外送能力。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

八、深入實施科教興滇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及省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奠定堅實的科技和人才基礎。

(23)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繼續實施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把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重大工程,推進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努力在共性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強化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台建設。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廣泛開展科技服務,加強科普工作。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積極推進質量興省戰略。

(24)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以鞏固義務教育和發展職業教育為重點,全面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積極調整優化教育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分類指導,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積極發展民族教育,關心支持特殊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探索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質量評價制度。加強教師隊伍能力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健全教育資助體系。努力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

(25)強化人才支撐。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全面加強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工業人才、技能人才等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體制機制,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牽引的人才引進機制,重點引進我省發展急需緊缺的專門人才和高端人才。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平等公開和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改進人才管理方式,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動人才事業全面發展。

E. 請問昆明有哪些鼓勵高新科技,特別是醫葯產業方面的政策文件

據中央電視台2008年7月15日消息:昆明提出醫葯產業發展方向及鼓勵政策,獲中國名牌獎20萬元。
7月14日,昆明市雲葯產業發展大會在官渡酒店召開。
記者從昆明市雲葯產業發展大會上獲悉,《昆明市醫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即將出台,「討論稿」中提出中葯現代化、生物醫葯等五大產業發展重點及方向,實行上規模企業獎勵制度,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名牌產品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20萬元。
目標
培育10個國家、省級知名品牌。
產業
重點突破中葯現代化、生物醫葯的發展,加快化學原料葯、醫療器械、保健食品、葯材種植發展,培育醫葯產業集群,形成現代醫葯產業體系。
企業
到2012年,力爭培育年銷售收入超30億元的企業2戶以上,超10億元的企業5戶以上,超1億元的企業30戶以上。
產品
重點培育白葯、三七、天麻、燈盞花、燈台葉、青蒿素系列等產品,到2012年力爭培育單年產品年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的品種20個,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0個,培育10個國家、省級知名品牌。
技術
力爭到2012年,全市開發新產品60個,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0%以上,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0個,擁有5個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基地
按照中葯標准化、規范化、產業化、地道化要求,加快建設10個優質中葯材種植基地,規劃建設5個中葯、生物醫葯、化學葯產業研發生產基地。
方向
提出5方面發展重點
《昆明市醫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討論稿)提出5方面發展重點及方向,分別是:加速推進中葯現代化、大力發展生物醫葯產業、加快發展化學原料葯和制劑葯品、大力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積極發展保健功能食品。
政策
獲中國名牌獎勵20萬元
《綱要》提出,通過聯合、兼並、參股、控股等手段,加快重組與調整步伐,培植和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實施上規模企業獎勵制度,對銷售收入首次過30億元、50億元的企業經營班子給予表彰獎勵。
鼓勵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實施創新項目,對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在研發、立項、經費補助給予優先支持。鼓勵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對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獲得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
引導產業集群發展,凡新建、引進工業項目和企業入園選址發展,園區外不再安排工業項目,鼓勵主城區工業企業實施搬遷改造。建立醫葯產業信息平台,鼓勵支持醫葯企業加入國家醫葯工業情報信息中心、發展外向型經濟,扶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創公司、在國外尋求總代理。
市級財政每年安排醫葯產業發展資金,採取補助、貼息等方式專項用於醫葯產業基地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基礎性研究及新葯開發。科技三項費用和其他資金向醫葯產業傾斜。市政府對上市企業進行獎勵,對企業研發進行稅收方面的優惠,對醫葯龍頭企業所需用地優先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
我市將組建醫葯產業行業協會,建立健全中介服務機構、醫葯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制度。醫葯產業發展還將作為一項重點工程,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葯業產業基地選址新城
記者昨天從昆明市葯業發展大會上獲悉,市委、市政府確定,雲南葯業產業發展基地選址在呈貢馬金鋪鄉的昆明新城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雲南葯業產業發展基地在昆明新城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南部,靠近老昆洛路東側。首期規劃用地2000畝,預留發展用地3000畝。規劃發展目標為:完善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支撐平台,優化生物醫葯產業鏈,引進、培育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在強化培育一批重點項目基礎上,再培育10多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大型生產、研發項目,爭取使雲南葯業產業發展基地的產值到「十二五」末達到100至150億元以上;到2020年達到200億元以上。
截至去年底,在昆明高新區從事生物產業的企業已有127家,從業人員5000多人,生物制葯企業工業總產值達41.5億元,佔全省59%,初步形成了醫葯產業集群。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戍軍昨天透露,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水、電、氣、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而雲南葯業產業基地的招商引資政策,與高新區已出台的招商引資獎勵、項目扶持、稅收優惠等政策一致。也就是說,進入雲南葯業產業基地的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待遇。

F. 十二五期間,生物醫葯行業有政策扶持嗎行業前景樂觀

10月股市的政策將是一個信息密集的月份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將討論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主題是否炒作的機會來了嗎?

摩根大通證券許鵬,在早期規劃草案制定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趨勢,行業披露各行業主管部門看,「變化」將成為「十二五」規劃,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話題。總結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宏觀三個轉型,由過去依賴投資和出口,專注於發展內需轉變,從高耗能,勞動密集型產業過渡到一個低碳,高科技產業,第三類的變化應逐步提高國民收入,「在手發展國內。

轉化為股市投資將變得更加鮮明,大消費概念,節能減排的概念,新興產業概念,產業升級為主線的核心話題概念等,將越來越受到股市投資人的身份,更傾向於這樣的行業,傳統的銀行,地產,煤炭,鐵,鋼,石油化工等領域,在10月份以後的主要資金配置十月或忽略不計。

「十二五」規劃內容幾乎涵蓋所有行業,投資者該如何從眾多板塊中挑選有望在10月的政策利好股票和行業的節能減排首當其沖的出色表現嗎?

瑞銀證券劉東勝,進入第四季度,節能減排將被列為最優先考慮的管理,確保完成。在10月,在討論的「十二五」規劃,節能減排規劃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以避免再次發生「最後一擊」的現象。借用的話,當地的領導下,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的預期指標,如國內生產總值,節能減排是一項約束性指標,該指數預計將努力完成的,具有約束力的目標,必須完成。

預計10月,引進新的節能減排政策,同時參與規劃在「十二五」規劃的節能將更加強硬,這構成了等板塊表現積極在節能,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市場,預計在10月。

板帶輪子的效果

通聖勇,分析師銀河證券,雖然它預計即將到來的10月將是更有利的,在討論「十二五」規劃新聞,但新興產業,如節能部門在不久的將來更充分的炒作,所以投資者不應過於激進的回調機會。

特定的角度來看,移動通信行業的醫葯,海洋工程,文化傳媒業,電動車行業,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以及作為高科技領域將成為10月的焦點,投資者可以採取提前篩查股票,密切跟蹤的方式來對待。面臨著重新洗牌的行業為鋼鐵,煤炭,水泥,保持適當的關注能找到這樣一盤的兼並和重組的??機會。

在一般情況下,在不久的將來,由於和「十二五」規劃相關的板塊一直在猜測,在2009年年初推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 ,10月井噴式的集體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板塊輪動機會。

G. 生物醫葯的振興規劃

十二五生物醫葯振興規劃將在今年年內出台,生物醫葯「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葯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葯物、蛋白葯物、單抗克隆葯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葯物等。同時,國家將拿出100多億元來支持重大新葯創制,平均每個新葯持獲得500-1000萬元的項目資金。
針對醫葯行業的改革,國家也一直不斷的出台相應的政策。去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把重要產業的發展提上日程。
金融界首席分析師楊海表示,國家出台生物醫葯發展規劃,主要是為了發展新興產業規劃。因為在國家重點發展的幾大類新興產業規劃中,就把生物醫葯行業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國內的生物醫葯行業發展不均衡,具備生物研發實力的企業不是很多。另外,國際上又出現了超級病菌,這也讓生物醫葯又被抬升了國際地位,因為研製和攻克一些疑難病症都是需要生物醫葯來完成的。
在利好政策面前,國內醫葯行業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楊海表示,在二級市場上,並不是所有的醫葯類上市公司都能分得生物醫葯規劃這塊誘人的蛋糕,作為投資人,他們要選擇符合條件的公司作為投資的對象,主要鎖定具備兩方面條件的企業就行,一類是傳統基因工程方面的企業;一類是做生物制劑的企業。上述公司都是走高端路線的公司,只有掌握這兩項技術的企業才符合生物醫葯的要求,這些公司會做一些用於一些疑難病症和新葯方面的研發,因此,它們的市場前景還是比較好的。
上市公司要想在這次醫葯規劃中分得一杯羹,主要公司涉及新興制劑和新興葯品的公司才能有機會獲得,有的企業不具備這方面的優勢。現在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對相關企業來說是利好的,如達安基因、海王葯業等。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國內生物醫葯類上市公司近來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可謂是賺足了風頭。而生物醫葯振興規劃的出台,到公司真正的消化,需要時間的考驗,國內醫葯公司能否抓住時機,在醫葯行業規劃中分得一杯羹,將值得期待。

H. 十二五醫葯規劃國家資金支持額度是多少

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該份規劃將於12月份發布,該規劃提出,生物醫葯產業由中央財政扶持資金將超過400億。未來五年中,預計通過生物醫葯的帶動,中國的醫葯工業產業最低以20%的增幅,實現逼近4萬億元的規模目標。

此外,未來生物葯品中原料葯的標值測序將成為重要環節。

中央支持超400億

目前,生物醫葯產業規劃雖沒有正式發布,但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分步實施了。

據了解,北京順義的北京萊博賽醫葯有限公司,已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核,獲得了國家第一批重大專項創制項目的專項資金600萬元,該公司在11月份已經拿到240萬元經費。

有關人士透露,在生物醫葯的規劃中,未來將要重點突破葯物創制、新型疫苗、抗體葯物以及規模化制劑、疾病早期診斷等關鍵的一些技術工藝。其中也將包括生物醫用材料,以及醫學影像、醫用電子、臨床檢驗、微創介入、放射治療和激光治療等先進醫療設備。

與此同時,中央對生物醫葯產業的專項扶持資金累計超過400億。「目前是不到500億,隨著發展形勢也許將接近這個數。」一位參與生物醫葯「十二五」規劃起草的人士稱。

該人士表示,規劃明確稱,申請扶持資金的方式要以聯盟的形式進行,即科研單位與工業企業實行聯盟捆綁,以自己的優勢,一同制定未來在生物醫葯方面的發展計劃,將計劃上報工信部等待審批,審批通過後,才能申領到中央財政的專項扶持資金。

據了解,工信部之所以推出聯盟捆綁形式,一方面是擔心企業拿了錢不發展,同時也擔心企業拿了錢後,科研技術不精而浪費資金。

但一位醫葯領域專家認為,科研、技術創新、申請專項資金,應該有個門檻,嚴格把關才能實現先期有序和未來預期中的產業增長。

目前中國有生物醫學類的科技園區60個左右。但在生物產業的發展、研究開發方面與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等國家相比,差距比較大。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技術創新能力弱,產業規模小,產品的競爭力不足,特別是缺乏資金,融資渠道不暢。

上述參與規劃起草人士介紹,規劃相應提出了改善方式,預期是通過新興醫葯產業的帶動,整個醫葯工業的產值在「十二五」時期佔到國家GDP的7%~8%,去年這一比例是5%。

另外,通過生物類創新葯物的帶動,未來五年中醫葯工業的總產值實現3.7萬億元,發展形勢好的話逼近4萬億。依據工信部的統計,2010年中國整個醫葯工業的總產值是12560億元,同比增長21%。

引入基因測序

在去年醫葯工業總產值的大盤子中,與生物醫葯相關的生物製品、疫苗、生物醫葯相關的產值,總和僅僅為1400億元左右,佔比不到10%。「而中國生物醫葯的市場份額,只佔全球市場份額3%左右。」上述參與規劃起草人士介紹。

據了解,2010年中國的葯品銷售總額為7000億,外企的葯品銷售額佔27%左右。「中國一線城市醫院65%的利潤來自外資葯。」中國醫葯協會一位人士透露,因為目前中國使用中的生物醫葯,大部分來自於外資葯企。

目前,中國生物醫葯主要是單抗、干擾素、EPO(紅細胞促進素)幾大類,但中國生物制葯的基礎科學強,應用能力比較差。「軍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中國醫科院都做得非常好,但是轉化做得非常差。」一位從事生物制葯研究的人士稱,中國醫院現在用的大部分還是傳統的東西,真正的生物醫葯即利用單抗來治療癌症,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該人士表示,生物葯品中原料葯的標值測序,將是未來生物制葯的重要環節,因為通過基因測序後,葯物分子的精細標值才會明確,才能提升葯物的穩定性,從而促使其更好地轉化。

哈葯集團人士稱,目前國內部分制葯企業將生物制葯的基礎研發部分外包給了美國生命技術公司,其中就包括癌症類用葯,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葯品。該公司在生物醫葯的基礎研發中,主要通過基因測序來分析葯物原料。「通過基因測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到患者DNA病變的情況,根據病變特點,增加生物葯品、減少葯物成分。」醫院人士稱,未來以上疾病將會傾向於此種治療方式。

I. 求《十二五生物醫葯產業振興規劃》等

對於股市而言,10月將是一個政策性信息密集的月份,十七屆五中全會將討論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題材性的炒作機會能否再度來臨?

大通證券許鵬介紹,「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對於我國宏觀經濟走向具有重大意義,從前期各個行業主管部門披露的行業性規劃草案看,「轉變」將成為「十二五」規劃的核心話題,也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從市場的角度歸納,宏觀經濟將出現三方面轉型,從過去的依賴投資、出口,到注重發展內需轉變,從過去的高耗能、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低碳、高科技產業轉變;第三種轉變應是逐步提高國民收入,這與發展內需相輔相成。

轉變成為核心話題,股市的投資主線也將變得更加鮮明,大消費概念、節能減排概念、新興產業概念、產業升級概念等等,將越來越受到股市投資者的認同,主力資金的配置也將在10月之後更傾向於此類行業,而傳統的銀行、地產、煤炭、鋼鐵、石化等領域,在10月或將受到冷落。

節能減排首當其沖

「十二五」規劃內容幾乎涵蓋所有行業,投資者該如何從眾多板塊中挑選有望在10月借政策性利好而表現出色的個股和板塊?

瑞銀證券劉東升認為,進入四季度,節能減排將被列為管理層的頭等大事確保完成。而在10月份對「十二五」規劃的討論過程中,對節能減排的規劃必然提出更加嚴格要求,避免再出現「末期突擊」的現象。借用某地方領導的話講,發展新興產業、提升GDP等屬於預期性指標,而節能減排屬於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是努力完成,約束性指標是必須完成。

預計在10月,將有關於節能減排的新政策出台,同時「十二五」規劃中涉及節能減排的規劃將更顯強硬。這對於市場中的節能減排、新材料、新能源等板塊構成利好,此類板塊有望在10月表現優異。

板塊應有輪動效應

銀河證券分析師佟聖勇認為,雖然預計即將到來的10月份將因討論「十二五」規劃而出現較多利好消息,但新興產業、節能減排等板塊在近期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炒作,因此投資者不應過於激進,應等回調機會。

具體來看,醫葯流動行業、海洋工程、文化傳媒行業、電動汽車行業、新能源新材料行業、以及高科技板塊將成為10月的焦點。投資者可採取提前篩選個股,密切跟蹤的方式來對待。此外,對於鋼鐵、煤炭、水泥等面臨重新洗牌的行業,也可保持適當關注,尋找此類板塊中的兼並重組機會。

總體看,由於和「十二五」規劃相關的板塊在近期已經有過炒作,因此在10月出現2009年年初「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推出時那種井噴式集體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應呈現板塊輪動式機會。

閱讀全文

與雲南省十二五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