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房地產業現狀
混亂不堪。
未來幾年前景如何?從新洗牌,良性發展唄。
Ⅱ 中國房地產發展現狀以及前景
我來拋磚引玉吧.就我知道的中國房地產業的現狀說一點.
從大的經濟形式來看,目前中國為通貨膨脹時期。中國通貨膨脹率官方公布為:3.2%(我認為遠遠大於這個數值).而國際經濟學上講膨脹率3%為紅色警戒。通貨膨脹的意思是:國家發行的貨幣流通量大於市場實際需求量。通俗的講就是錢不值錢(這跟國際上的貨幣兌換率不沖突)。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很復雜,其中房地產業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而房地產業的混亂與不堪,go-vern-ment的要付全責。
兩個原因:1、銀行競爭下的貸款開放和中國特色的按揭;2、地方政府的GDP政績和貪婪。
這兩大原因主導造成了現在樓市的高房價。至於惡性貸款套現和惡性按揭套現的操作手法,郎咸平早已公開。銀行手裡只剩房子,沒有錢。更不敢降低房價。一句話總結現在的房地產市場:開發商高成本、樓市高房價、消費群體低收入(這也跟房地產業的混亂關系密切)。
面對這種現狀不斷修訂房地產業的法律法規;銀行緊縮銀根,提高存款利率,而貸款和按揭的條件也越來越緊;對其他行業不斷鼓勵扶持(特別是環保行業)。房地產業重新洗牌,砍掉跟風的目的不良的中小房地產企業,扶持真正為社會為人民,為中國經濟發展著想的企業。這用來解決第一個原因造成的問題。
那麼第二個問題呢,地方政府的貪婪和不作為。就是再出個朱鎔基,就能一下把這種現狀扭轉過來?中國地大物博,很多省市天高皇帝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個人認為,這個是個艱巨的任務,貪官要抓要治,但是其根本問題,還是教育問題。試想如瑞典這樣的國家,小孩子一出生就生長在社會的和諧環境中,吃的是社會的,用的是社會的(食品、教育、醫療、保險等等),政府起的是保護作用。小孩子長大後,經商賺錢了,即使錢再多也會用來回報社會。他們那樣的國家,企業的稅率達到50%,但是他們的人民都願意交這個稅,因為他們都知道政府拿了稅款去養育了他們的下一代,去保護了他們的下一代。說實話,這樣的國家,這樣的社會我很嚮往。(扯遠了,但是忍不住,不吐不快)這第二個問題,我不知道go-vern-ment會怎樣解決,我也不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但是能肯定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時間不會短。
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我國房地產業就能大地回春么?不知道。但是至少能走上正軌。
Ⅲ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現狀求詳細
金融貨幣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需求有著決定性意義,貨幣金融政策是決定房地產市場冷熱絕對的推動力。貨幣擴張將降低利率,降低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購房者的融資成本,從而提高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上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利潤提高,因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規模也上升,從而拉動總產出上升。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影響下,房地產市場出現購銷兩旺的局面。
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2010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並用,從抑制需求、增加供給、加強監管等方面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控,與往年不同,2010年的房地產政策緊盯市場變化持續出台,政策力度不斷加強並一直延續到2011年。
調控政策密度、嚴厲程度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明確提出「房價控制目標」,加上限購措施的大力度、大范圍執行,將大大改變參與各方預期,特別是購房者(包括投資者)對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將因此得到顯著抑制。另一方面,二套房首付提高、營業稅徵收從嚴、加息等政策也將大大增加購房者的資金成本和未來的交易成本,也將增加投資性購房的獲利風險。
一線城市由於經濟發展水平高、發展前景看好、市場輻射力強,在當前全社會貨幣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仍將擁有強勁的市場需求。然而在一線城市土地價格大幅上漲、購房負擔明顯高於二三線城市的大背景下,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正是由於一線城市各方面的壓力和政策的調控,同時未來中國城市化重心將更多轉向二三線城市及中小城市,住房市場的發展空間也會相應轉移,所以曾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為主「戰場」的中國房地產,將逐步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使一線城市土地供應進一步受限,難與少數央企爭地的開發商加快向中小城市轉移。此外,由於高鐵等大大改變了交通格局,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提速,也為房價上漲打開了新通道。相對於一線城市發展已較為成熟穩定的市場,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正處快速的上升周期。隨著區域一體化的推進,城市化進程加速,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也隨之增加,為二、三線城市房地產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空間。
中國行業信息研究網發布的《2010-201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概況,接著從政策環境、土地市場供需、市場運行及發展前景幾個方面深入分析,相信能夠解答您的問題,有需要可以去網站看看。
Ⅳ 中國房地產市場現狀
(一)全國房地產發展狀況
1、全國房地產市場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房地產投資增速將略有減緩。在政府控制房價、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加強土地控制、信貸控制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陸續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過度的投資沖動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對土地與房屋開發投資的增速也將相應減緩。與此同時,加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措施所導致的房地產開發貸款與消費貸款增速的放緩將直接影響房地產開發的規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從整體上看,如果國家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到位,未來2—3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將略有減緩,但估計不會低於20%。
市場供求不平衡矛盾將繼續存在。近年來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影響需求變動的因素主要有:上調銀行存貸款利率、控制二次購房與投機性購房、控制拆遷規模等。但是,由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斷刺激「熱錢」湧入我國,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產領域,未來2-3年我國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性需求仍將有所提高。
房地產價格將保持上升趨勢。從對供求關系的分析可以判斷,未來2—3年我國房地產價格仍將保持上升的趨勢,原因是:
第一 房地產市場供求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特別是需求將繼續迅速增長的趨勢)必然反映在房價的持續增長上;
第二 近年來地價、建築材料、商品房品質提高所帶來的開發成本增加將推動房價上漲;
第三 從經濟學理論來看,房價的運動趨勢和國民經濟增長率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正相關。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加、除非遭遇金融危機,經濟增長趨勢被迫中斷,否則房價的運行趨勢只會上升,而不可能下降。
普通住房供應量將上升,高檔住宅供應量將減少。為了合理引導住房建設與消費,國家在規劃審批、信貸、稅收等方面對中小套型、中低價位的普通住房給予了優惠的政策支持,並明文規定了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的具體標准。未來2—3年,隨著各地房地產宏觀調控細則的相繼出台,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的供應將有所增加。
東部地區仍將是投資的主要區域,中西部地區將保持較快投資增速。東部地區在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中的佔比將繼續下降,中、西部地區將繼續保持較快的投資增速,在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中的佔比將有所提高。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產重組將向縱深推進。部分開發企業將轉移戰線,大力開拓東部二、三線城市市場,並逐漸向全國延伸,從而帶動這些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Ⅳ 中國房地產業的現狀
一 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水平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出了貢獻。據有關部門的統計,2003年直接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間接拉動0.6~1.2個百分點。2003年中國房地產業在開發投資高速增長中,供銷兩旺,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供應結構漸趨合理,價格走勢平穩的良好勢頭。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從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11.4平方米。2003年1~9月份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495億元,同比增長32.8%,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幅(31.4%)1.4個百分點,占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25.1%。商品房施工面積增長27.8%,其中,新開工面積增長30.4%。購置土地面積230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4.7%,增幅平穩下降。土地開發面積1136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9%,與前兩年增幅持平。商品房竣工面積增長34.9%,銷售面積增長35.9%。銷售面積增幅大於同期竣工面積增幅1個百分點。通過2003年12月「國房景氣指數」所屬的八個分類指數的走勢與10月相較,房地產市場呈現2升6降的格局。其中,竣工面積、土地開發面積、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土地轉讓收入、商品房空置面積和資金來源分類指數呈現下降趨勢;房地產開發投資、新開工面積分類指數繼續保持上揚勢頭。可以說,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是健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地產業發展中仍然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二 中國房地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資源的浪費與流失。由於開發失控和無序發展,導致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1992~1993年的「開發區熱」和「房地產熱」高潮時全國形形色色的開發區達上萬個,規劃佔地1.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國當時的城市建成區總面積,而真正實現有效開發利用的僅為2%左右。
②商品房空置量增加,而且正在進一步擴大。僅1993年底商品房空置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此後這一指標持續上升,2000年達9000萬平方米。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商品房空置面積已突破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5%,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積為4220萬平方米。國際慣例商品房的空置率一般是控制在10%左右,而中國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房已超過了這個指標。雖然建設部領導多次強調消化空置房,許多地區空置房也有些下降,但總的情況來看,中國的空置商品房仍然繼續上升,現已接近20%。
③房地產開發中的短期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開發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致使建築密度過高、容積率過高,缺少綠色空間,一些房地產開發建設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④房地產業發展與金融業關系尚未理順,房地產開發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房地產金融基礎體系欠完備,國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住房消費信貸一般佔到整個房地產信貸總額的70%左右,而我國消費信貸占房地產信貸的比例不到10%,僅占銀行全部貸款總量的1%。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房產業面臨的一項戰略任務。
三 中國房地產業的可持續性分析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資源在當代人群之間及代與代人群之間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滿足當代人對房地產的各種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後代人的生產生活創造必要的空間發展條件。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應把房屋、業主和環境三要素作為一個整體,重視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和保護,爭取實現向自然的索取與對自然的回報之間的平衡。其目標包括:房地產業的發展既要與整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相協調,也要與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相協調;房地產業的發展要與人口發展、環境發展、資源利用相協調;房地產業的發展既要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還要考慮後人開發的餘地,決不能進行掠奪性開發;房地產業的發展要使開發效益與資金效益得到較好的協調。從而實現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住宅業的穩定協調發展、房地產市場完善與人居環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目標和要求。從而,推進中國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
①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避免浪費。土地資源是房地產業發展的命脈。但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是實現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房地產市場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的基本前提,對於有限的土地資源,要按照可持續原則開發利用。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房地產開發通常是對城市邊緣土地進行開發,因此要注意保護好這一地區的農用地,防止過多的農用地成為城市建設用地。農地轉變為非農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的規定,有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嚴格把關。對於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用地的農用地,要提高其使用效率。嚴格執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有關規定,即對未投資開發或投資未達到一定比例的土地,嚴禁轉讓;在一定時間內不進行投資的,政府應無償收回,從根本上抑制炒地皮、哄抬地價現象的發生。要根據城市規劃,對各類用地及郊區新入市的農用地合理配置,以實現土地資源高效配置。
②重視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房地產業發展要與人口發展、環境發展、資源利用相協調。生態保護水平的差異,將會極大地影響房地產的價值,房地產生態價值的實現是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在開發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使房地產業成為城市生態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開發的過程中要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塑造環境優美、和諧的社區。在2003年9月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城市開發專業委員會在北京珠江國際城舉辦的「房地產文化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一直認為,21世紀的房地產競爭已經逐漸上升到文化競爭,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文化力比政治力和技術力對房地產業的作用更持久,更廣泛,更深遠。
③完善房地產金融體系,建立和發展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長期以來金融信貸一直是制約房地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房地產業進一步發展一直面臨資金來源、期限錯配、資金流動性等的約束。為實現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房地產金融體系,著手研究建立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實現抵押貸款的證券化,將一、二級市場作為一個整體納入金融大循環,打通房地產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根據統計,世界個人住房貸款佔全社會貸款比為20%,但我國卻只有1.6%。鑒於我國房地產業有效需求不足的現狀,房地產金融信貸應更多地向消費信貸轉移,實現房地產業的生產——消費的良性循環。
④加快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第一,長期以來,中國過分注重對增量房地產征稅,而忽視了對存量房地產征稅。優化稅收結構是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的源泉。第二,企業在觀念、產品方面的創新。不能片面追求環境、降低容積率、人均居住用地超過規范要求。房地產業必須進行環境成本核算。由於中國執行的是土地資源無價或低價、產品高價的價格政策,壓制了資源再生產活動的積極性,刺激了人們對土地的消費需要,乃至浪費。因此,實現房地產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第三,是消費觀念的創新。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住房消費往往有梯度消費意識和借貸消費意識,導致中國房地產市場潛在需求大,有效需求相對不足。因此,更新消費觀念促進潛在需求的轉化,是保證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第四,要注意在市場服務領域的創新。實現中介(經紀)、物業管理有新的形式和內容,住房貸款等繁瑣的手續要簡化、科學、利於操作。第五,中國房地產業目前已處於數量和質量並重的時代,而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要生存並壯大,惟一的出路是創新。
⑤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督,健全房地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在促進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有兩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一是減少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政府行為,根除腐敗,杜絕暗箱操作,嚴格執法,取消不合理收費。二是逐漸完善房地產相關的法律法規。目前,雖然中國已經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法》,實踐證明這兩部法律對於1990年代的房地產市場的規范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我們要注意到現在房地產已步入較為理性發展的階段,已購土地是否能在兩年內開發應當由企業根據市場狀況自己決定。有些企業擔心管理部門收回,而不顧市場需求強制性進行開發投資,把上一輪的過量批地變為新一輪的過量開發,這種做法勢必帶來不良後果。這就要求政府要盡快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此外,還要保證房地產法規與其他法律法規的協調配合,要在其他法律法規中充實有關房地產的內容。
四 中國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是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很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評價指標體系大都從人民生活、經濟、環境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根據胡學鋒(2000)提出的評價指標,人民生活方面主要反映收入增長及人口的增長與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包括人均居住面積、居民住房成套率、居民居住面積、住房價格收入比、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增長率、銀行住房消費貸款增長率、城鎮人口增長率等7項指標。經濟方面反映的是房地產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和相互影響,有房地產業增加值、人均房地產業環保增加值、房地產企業環保總資產貢獻率、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房地產企業環保全員勞動生產率、房地產企業環保成本費用利潤率、房地產價格指數、房地產銀行貸款償還率等8項指標。環境反映房地產業的生態效益,包括全社會房屋使用效率、房地產開發小區綠化覆蓋率、建築垃圾及污水排放量、土地有效利用率、土地開發面積增長率、農業用地被徵用面積增長率等6項指標。
Ⅵ 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概況
目前 200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業景氣指數隨著房價的持續高漲而呈現走高的趨勢。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竣工面積、土地開發面積、新開工面積等指標增幅都有較大回落,政府對土地資源的控制,導致人們對土地這種稀缺資源的升值預期空前高漲,無論出於投資或自住,業主都樂意盡快掏錢購買。
2006年1-7月中國房地產開發綜合景氣指數為103.51,房地產開發投資指數為101.52,土地開發面積指數為100.99,銷售價格指數為109.54。
2006年1-7月中國完成開發土地面積12731.1萬平方米,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1.8%,全國完成購置土地面積18520.1萬平方米,與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
2006年1-7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9411.5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4%,中國東部地區房地產投資額為6125.6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0%。中部地區的房地產投資額為1621.6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35%。西部地區的房地產投資額為1664.3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30.1%。
2006年全國土地交易價格指數(工業倉儲用地)第一季度的價格指數為104.5%,而全國土地交易價格指數(商業、旅遊、娛樂用地)第1季度的價格指數為107%。
2006年1-7月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額為1126.7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15.6%。辦公樓投資完成額為413.4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13.6%。
隨著以美式摩爾為代表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落戶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中國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已經或計劃建設大型的購物中心,這就為商業地產商的發展留下了巨大市場發展空間。商業地產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的商鋪租賃形式、以全面融合地產業與商業為特色,正悄然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新寵兒。中國商業地產將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商鋪地產、購物中心地產、酒店地產、寫字樓、工業地產都將成為未來商業地產投資的亮點。
Ⅶ 請分析下房地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發展趨勢在我看來,一種理想的房地產融資體系是這樣的:房地產前期開發所需的資金主要都是自有的,或者是通過合作開發、股權轉讓等權益型融資方式獲得的;中期資金則通過混和型信託基金、債券、及少量的銀行貸款等途徑獲得;在後期銷售過程中,購房者的個人住房貸款則主要通過銀行和住房公積金中心獲得;在存量房市場中,銀行資金則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簡單地說,就是銀行資金向風險相對較小的住房消費領域傾斜,信託基金、股權轉讓、企業債券則迅速補充銀行在開發領域收縮所產生的行業發展資金不足。在這樣一個融資體系中,金融業與房地產業都實現了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這種體系具有一種自我調節和平衡機制,房地產業不會因為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而對自身經營產生太大的沖擊,同時由於房地產資金來源的多元化與公眾化,金融系統的風險也得到了保證。更重要的是,金融業的資金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房地產業也能夠保持理性的發展,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這一融資體系具有以下五個特點:融資渠道多元化、價格指標市場化、產品形式證券化、資金來源公眾化、收益風險對稱化。融資渠道多元化指的是房地產融資渠道即包括股權融資,也包括債權融資,在債權融資中,既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方式,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的形式進行,還可以通過房地產信託來實現,在股權融資上,既可以通過上市發行股票融資,也可以通過合作開發融資,還可以通過房地產基金來融資。價格指標市場化是指房地產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其價格指標(包括債務融資下的利率與證券化後產品的價格)會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財務狀況以及項目自身的風險由市場決定,形成完全市場化的價格。產品形式證券化是指未來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更多地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證券(股票、債券、短期融資券、ABS、MBS、收益權證等形式)來實現,而且這些證券也日益標准化,成為公開發行且可流動的權證。這些產品的形式不僅有直接參與房地產融資的產品市場,同時還會形成由房地產融資派生出的二級產品市場,如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等等。 資金來源公眾化是指房地產融資的資金來源逐漸由金融機構向公眾個人轉變,社會公眾成為房地產融資來源的最主要渠道,金融機構成為中間的組織和管理機構。收益風險對稱化是指在整個融資體系中,每種融資方式的收益都能夠根據他所承擔的風險不同而有所差別,風險與收益是種對應的關系。
Ⅷ 我國房地產發展狀況
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1982年國務院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後,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後,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開始復甦。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台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台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
詳細: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大致這樣:首先從1981年開始,在深圳和廣州開始搞商品房開發的試點,在這以前,國內只有房地產開發,沒有商品房開發,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單位造房子主要是用於內部職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於福利分配,沒有房地產市場。由於當時搞試點比較成功,後來就小范圍的開始試點開發。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視察後發現特區搞市場經濟建設之後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房地產開發非常成功,認為開發區的經驗值得向全國推廣,於是他就吹響了中國房地產開發的號角,由沿海城市一帶開始展開,特別是在海南、北海、廣州、深圳等這些大城市,但時間不長,由於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形成了嚴重的泡沫。
1993年朱鎔基總理到海南視察,發現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場迅速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泡沫。於是朱鎔基總理一聲令下:停止銀行貸款。銀根收緊後使剛剛起來的房地產市場立馬遭到重創,造成的結果是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始終波瀾不興。
1998年對中國房地產業來說是關鍵之年,分水嶺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開發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紛紛賣掉退出市場。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開始發生變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產發展的政策,主要一個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著所人們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場上去買房,通過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這種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內爆發,並大幅快速上升。這政策的第一效應就是「趕末班車」——凡是有錢的單位紛紛購買現房,把當時市場上所有當時賣不掉的現房一掃而空。這時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稅收政策又創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斷地降低利率,還有按揭門檻降低,當時首付只要30%、20%,有的銀行甚至提出零首付。還有價格政策,在這之前商品房的價格受到物價局的管制,不能隨便漲價,是限價的。但是在這時候取消了這些管制,為後來開發商漲價提供可能,這以後開發商自己喜歡怎麼定就怎麼定,開始亂漲價。於是1999年至2003年為中國房地產業高速增長期。2003年到達高峰,暴露出房價過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導致嚴重的社會矛盾,房地產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04年開始實施宏觀調控,主要特徵是收緊土地與信貸兩個閘門,以調控供給為主。
2005年中央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主要特徵是供給與需求雙向調控,以調控需求為主。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2006年,成交量開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當長三角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在下雪的時候,北京、深圳、廣州這些城市卻是一片艷陽天,房價漲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長三角,結果導致3月份調控的政策又進一步加強。
2006年的宏觀調控主要特徵是以調整房地產產品結構為主。目前的房地產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轉變: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由以投資主導向以消費主導轉變、由短期投資向中長期投資轉變、由以土地為中心向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由以增量市場為主向以存量市場為主轉變、由普漲普跌現象向有漲有跌現象轉變、由籠統市場向細分市場轉變。
中國房地產價格的走勢,1998年開始起到的房地產市場到2003年,這一輪的上揚達到高峰,然後從2003年到2007年都在頭部橫盤整理,2004年調控供給、2005年調控需求、2006年調控結構、2007年繼續調整,估計到2007年底差不多調整完畢,然後,隨著2008年奧運會這個東風的作用,中國新的一輪房地產,在把頭部轉化為底部以後,又有一波上揚。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風險被釋放、泡沫被消減、結構被調整,不合理的狀況被緩解,積壓的房子被消化,這就為下一輪發展夯實了基礎,從2008年開始新的一輪平穩增長,這是一個台階式的上揚,這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特徵。
Ⅸ 房地產市場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21世紀的10年代已經開啟,然而,這個新時代開始的冬天對於熱了好幾年的中國房地產來說,似乎有些寒冷。在最近的一個多月里,中央密集出台了信貸、稅收、土地等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證券時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春頂博士文章表示,中國房地產在新的時代將經歷怎樣的變化和發展,未來的走向如何,是一個重要問題。
房地產對中國經濟貢獻卓著文章稱,已經過去的10年,是中國房地產取得飛速發展和巨大成就的10年。自1998年中國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正式確立了房地產的全面市場化方向,計劃和分配時代長期積聚的需求得到了極大釋放,加上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城市化步伐的邁進,推動了中國房地產業的大發展,房地產規模和建築面積逐年遞增。同時,房地產市場逐步形成、完善和成熟,當前的房地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包含土地、建築、交易和金融服務的多鏈條、多部門的重要產業,同時房地產的投資和投機屬性也已充分的顯現和發揮作用。
在過去的10年中,房地產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貢獻卓著。在消費、投資和出口貿易這三大經濟增長的動力中,投資和出口構成了中國增長的核心,其中房地產是投資中的重要力量。整個循環的過程是,出口形成了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解決了就業,增加了居民收入,也給國家帶來了巨額的外匯儲備和稅收收入,政府轉而將這些收入轉化為政府投資用於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實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對城市化的需求,從而推動了房地產的快速發展,進而又推動了經濟的增長。所以,可以說,在「中國式增長」的動力中,出口、政府投資和房地產是三大重要力量。出口增加了政府和居民收入
,政府收入用於投資,居民收入轉化為儲蓄和房地產需求,同時房地產又給了政府土地財政,逐步升高的房價剝奪了居民的多數儲蓄,讓我們這個高儲蓄的國家在缺少消費時,同樣能夠取得驚人的經濟增長。
中國的房地產似乎一直處於稀缺的賣方市場狀態,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長速度,但仍然難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原因是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帶動了城市的就業和人口增加,以及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都形成對房地產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產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的投資品,在房價上漲的預期下,投資和投機需求鋪天蓋地的進入市場。目前,投資和投機已經過度,推動房價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漲,嚴重脫離了經濟增長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長速度。房價泡沫毋庸置疑,近期被福布斯列為全球六大資產泡沫第二位,其中蘊涵的風險不可小覷。
未來10年發展趨勢和特點
文章指出,展望10年代,房地產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中國的城市化比率和國外相差甚遠,「居者有其
,房地產仍然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然而,當前問題的重點,是高房價的風險及其帶來的一系列隱患。首先,高房價帶來的資產泡沫一旦破滅,將影響房地產相關的產業鏈,嚴重影響經濟增長和金融安全;其次,高房價不利於房地產的進一步發展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過高的格將阻礙正常需求,不利於中國城市化推進;再次,高房價剝奪了居民的收入,不利於啟動內需和消費
的增長。
可以預期的是,2010及之後的中國房地產將呈現以下的發展趨勢和特點:
第一,房價將逐步回歸理性,呈現平穩漸進發展的趨勢。如果相關調控政策及時有力,化解了當前房地產泡沫的風險,並推動其健康發展,則會實現平穩的過渡;而如果任由房價按照目前趨勢推進,則未來的下行和危機難以避免;預計房價在10年代會有一個泡沫破滅和價格下跌的過程,而後再逐步平穩健康發展,但下跌的幅度和引起的危機程度則取決於市場和政策的組合作用。
第二,保障性住房將得到加強。從目前的政策措施看,未來中國將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但中國人口眾多的實際和計劃供給帶來的分配畸形和無效率決定了依靠保障難以解決中國住房的民生問題。
第三,中國房地產在10年代會經歷較快的發展過程。這是由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和城市化發展的現實需要決定的,所以中國房地產預計不會出現如香港和日本的一旦下跌則一蹶不振的局面。
第四,目前的房地產價格基本已經達到高位頂點,2010年繼續大幅上漲的局面應該不會出現,原因是政策已經開始對房地產發力,人們的預期和觀望情緒業已出現。
當前調控應關注兩個層面文章認為,從中國房地產當前的形勢看,2010年的調控政策應該重點關注兩個層面,一是嚴厲打擊房地產投資和投機,控制房價,防止泡沫的繼續擴大;二是防止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危機和風險,保持房地產和房價的健康穩定發展。政策可行的路徑是,一方面控制投資和投機以控制房價,另一方面通過保障住房緩解自住需求,同時加快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逐步擠壓房地產中的泡沫。近期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經顯示了政策上的重視和關注,營業稅優惠政策調整、「國四條」出台、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變動等從各個方面打擊了房地產的投資和投機,保障住房建設等增加了供給和解決了民生。沿著這樣的政策路線發展,10年代的中國房地產將會更加健康穩定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