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趨勢
文化創意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世界各國政府都對這一產業的發展給予了特別關注和高度重視,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效益日漸明顯。2009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8400億元左右,快於同期GDP現價增長速度3.2個百分點。2010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更達到了1萬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約為2.75%。預計到2015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18000億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尤其是在一些基礎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產業更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500家,其中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從2004年到2010年,文化部先後命名兩批共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4批共204家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催生了一批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的創意產業園區。經過測算,2010年國家級園區基地的收入平均增長率都在40%以上,國家級園區基地的總收入也達到了2500億元,總利潤達到了365.2億元。
但是在各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背後,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如園區太多、資源分散;建設模式雷同,房地產色彩濃厚;園區定位不明確,產業結構雷同;園區之間相互分離而自成體系,缺少必要的分工與合作;園區耗費巨資建成後,租金高,企業入駐率低,難以吸引創意階層,文化氣息淡薄等。
盡管目前創意產業暴露出了各種問題,但從整個國際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創意產業仍有廣闊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暫停審批創意產業園,可以看作是一個調整改善過程,未來即將繼續加大創意園區的開發和建設,但與此同時政府管理將從嚴,向著適合社會產業需求的方向引導。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稱,要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積極作用,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
此外,一些地方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把發展創意產業園區提到了重要位置,如深圳市的「十二五」規劃中要求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籌規劃,加快推進國家級創意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培育和推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頭企業和文化產品。
Ⅱ 創意產業園區的現狀
以行政區域劃分或行業分割方式構建的創意產業園區,畢竟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影響,難以達到理想的要素組合和產業的深化。
大多數大城市在實現工業化後,都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創意產業已不僅是一個發展的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實。只有促進創意成果轉化為經營資源,通過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和產業鏈的整合與延伸,進行深度開發,才能充分獲取創意產業的效益。
發展創意產業的核心是要構築創意產業鏈,並盡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規模,獲得最大經濟效益。要在較短的時間里領跑全國,趕上西方國家,就必須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場規律的、完整的創意產業鏈,並圍繞產業鏈培育出一批富有競爭力的創意產業集群。
例如,上海應以現有的創意產業集聚地為基礎,加強區域和行業的協調,從完善創意產業鏈和優化資源配置出發,進行規劃和整合,探索建立幾個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顯特色的創意產業園區。如上海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以浦東軟體園為依託,以先進的科技水平、多樣的藝術形式、健康的文化內容、現代的產業功能為發展主線,重點建設文化與高科技密切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意產業,集中體現了「研發、培訓、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因此,可以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為龍頭整合分散在各區的動漫和網路游戲業、多媒體內容產業和影視後期製作業,加強合作,共鑄並共享「上海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品牌,形成優勢,實現共贏。
還有,總投資12億美元、佔地1300畝的亞洲創新創意產業園區在南京浦口。這個國內首家「復合式」創意產業園主體建設項目包括軟體園區、展覽展示館、教育培訓中心、創意商品步行街、主題樂園及相關服務配套等。產業園建成後,將重點在數字動漫、影音娛樂、市場運作、媒體整合及人才培育5個方面大做文章,引進包括動漫策劃製作等相關數字內容的150家優秀企業分批入駐。
相關鏈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機遇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開拓出文化產業新的發展空間;新聞出版媒體「整體上市」,標志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技術進步醞釀突破,廣電和電信產業的融合穩步推進;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這些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宏觀總體形勢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機從美國發端並蔓延全球之際,到2008年底為止,中國文化產業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與感應最明顯的製造業特別是出口外向型企業相比,危機對文化企業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呈現集中爆發勢頭,對於一些堅持創新的文化企業來說,風暴雖然潛藏風險,但更蘊含機遇。這次金融危機正好可以迫使中國下決心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會加速文化產業轉型的步伐。國家拉動內需、拉動消費、減少收入差別程度等政策的實施,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改革,都會直接推動文化消費,直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十一五」規劃已經把文化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確提出在五年內文化產業要實現年均15%的增長。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雲南、重慶、四川、河南、山西等諸多省、市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在規劃中都提出文化產業要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文化產業是投資回報最好的行業之一。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產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文化產業的資本盈利率比較高,文化產業方面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最後從消費角度看,文化產品是與日俱增的消費熱點。
Ⅲ 如何做才能促進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二)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三)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園政策配套體系建設。
(四)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校區、社區融合。
(五)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
(六)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Ⅳ 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最新規劃思路是什麼
文化產業園區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發展規劃中要著重研究三個結合。一是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結合。二是文化產業與消費能力的結合。三是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
Ⅳ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模式有什麼特徵
(一)從整體規模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體量大、數量多、分布廣。
(二)從園區類別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多形態、多類型、開放度高。
(三)從運作經營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空間大、附加值高、市場需求大。
(四)從產業布局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品牌企業多、主導企業集聚度高。
(五)從園區管理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運行規范、服務完善。
Ⅵ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缺乏戰略層面的全盤設計和整體規劃。
(二)缺乏有效統籌和推進合力。
(三)缺乏園區個性培育和產業鏈打造。
(四)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
(五)缺乏文化創意人才。
(六)缺乏有力的園區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Ⅶ 產業園的未來發展趨勢
1、產業園區的分類
產業園區大體上分類為科技園區、一般工業園區、專業園區三大類。科技園主要指聚集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是吸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科技園區的主要功能是:孵化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大學生創業、技術轉移,是新世紀、新形勢下的高端技術企業的研發地、人才聚集地、創新示範地。科技園區的產業主要以高新技術產業或國家戰略發展創新型產業為主,主要產業有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數字圖像、環境保護、化學醫葯、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領域。
圖片源於網路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國產業園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一般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一般工業園區主要包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以及省級各類工業園區等。
專業園區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統一規劃指定區域,區域內專門設置某類特定行業、形態的企業、公司等,並進行統一管理。為集中於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系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組織等行為主體。專業園區主要包括農業園區、物流園區、創意產業園區和總部經濟園區等。
2、業發展現狀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緊跟國家政策,加緊建設各種不同類型的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投資運營商依託政府的政策、稅收支持,為終端企業客戶提供有償的園區開發和管理服務,以此創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三方在園區開發運營過程中實現協作共贏。截至 2017年底,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數量超17.7萬 家。經過三十多年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通過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及一系列創新創業服務,已經成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企業家精神的重要載體,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將不斷提升創業孵化載體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眾創-孵化-加速」機制銜接,通過創業孵化培育新興產業、促進區域轉型升級、服務科技型創業企業成長,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但是受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模式的影響,當前的產業園區普遍存在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產業集群程度不深、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破壞、產城融合步伐緩慢、管理體制缺乏創新、園區配套設施不足、園區建設形象低端等嚴重製約著園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必須以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聚、產城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生態園區建設為導向加快園區轉型升級步伐。因此,國內許多產業園區的孵化器功能日益顯現。
3、行業發展前景
(1)國家政策的支持
我國商業服務行業以及產業園區建設有較多的政策支持。2012 年 8 月 27 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中部地區鞏固成果、發揮優勢、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為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推動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應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重點物流區的規劃建設,規范產業園區建設。2014 年 10 月9 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全文》指出「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關鍵一環,對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2)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帶來的園區開發機會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鞏固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迫切需要,也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深層次問題的根本舉措。圍繞體制突破和機制完善,深入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服務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強製造業集聚區、服務業集聚區公共平台建設,是當前大力推動服務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主要舉措。各地區也因此紛紛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為載體,優化創業環境,營造創新氛圍,吸引高新技術企業,使園區成為薈萃知識精英、激發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的創業園、孵化器和集中區。
(3)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國家為大力發展經濟,頒行實施了一系列營造良好市場競爭環境的法律法規,放寬了中小企業的市場進入標准,為中小企業發展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這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小企業出現高速增長。中小企業的高速增長也為相關產業帶來機遇,這其中就包括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產業園區行業。
4、屬行業發展趨勢
(1)融資渠道日趨多樣化
產業園區以商業地產、工業地產以及園區配套的商業住宅開發建設為主。以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為行業關注重點,目前我國商業營業用房和辦公樓所採取的投資模式和其他用途的房地產類似,主要以銀行信貸為主,債券、股票、信託及基金等作為輔助方式。 從長遠來看,各級政府對當地開發區的建設日趨重視,同時大力支持並鼓勵優質的開發區概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打開融資渠道。隨著國內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的密切程度加深,未來開發區可以股票、債券、信託及特定基金等方式打開融資渠道,緩解發展期的資金瓶頸。
(2)以增強園區特色為重點
進入 21 世紀,我國出現了「園區熱」。眾多的園區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然而許多園區在盲目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明確的定位,具體表現在產業功能定位趨同,產業布局重復較為嚴重。在以往的園區發展中,各園區存在主導產業定位相似度較高,競相發展熱門新興產業,片面追求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等問題。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以此作為主導產業的省份就有 21 個,其中東部 11 個,中西部 10 個,存在著嚴重的產業重復布局現象。針對以上問題,各園區從特色定位、特色產業、特色環境和特色制度等方面出發,結合自身優劣勢,打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突出差異化。
(3)園區間協作帶來共贏發展
園區之間的協作,主要體現在產業領域的協作,包括園區產業定位、產業規劃協作,產業鏈與產業集群的構建,以及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園區之間的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協作等內容。通過協作,使園區產業或實現優勢互補,或實現強強聯合,以進一步整合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目前,上海漕河涇開發區、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無錫國家高新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寶鋼集團、上海電氣集團、華誼集團等 40 家園區和大型企業集團已經成立了「長三角園區共建聯盟」。
(4)由注重招商引資向促進園區內部企業發展轉變
園區的服務是園區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在大部分園區仍然處在「招商引資」的初始過程時,已經有部分園區向促進園區內部企業發展方面轉型。根據企業的成長需要,有些園區根據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為其提供不同的關鍵服務。
在企業創業階段,園區孵化器為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服務;在企業成長階段,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等,在幫助企業成長的同時,也拓寬了園區的多元化發展道路。
(5)增強園區產業綜合服務
各大主要產業園區紛紛努力在服務理念、服務水平、服務效率、服務能級、服務措施、服務平台等方面尋求新突破,並通過貼心服務展示園區開發商形象,通過增值客戶服務提升公司綜合價值。以服務園區客戶為中心,力爭把產業園區全方位打造成一個國際化、多層次、讓各類人才都有歸屬感的創新高地。
(6)產業園區戰略投資轉型
各大主要產業園區繼續保持對園區內高科技企業的股權投資強度,重點強化對已投資項目的增值服務和持有管理,適度退出已進入收獲期的財務投資項目,以實現產業園區公司的戰略轉型。
Ⅷ 上海創意園區的現狀及困境
困境
至2009年,上海的75個創意產業聚集區未能擺脫高空置率等問題,處境日漸艱難的尤其是藝術類創意園區,M50、紅坊以及田子坊內的許多畫廊處於交易量驟減、資金回籠困難等經營狀況。
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的黃昌曾在建國路八號橋工作過3年,最初他考慮此地具有創意氛圍而租下約50平方米的辦公室,但最終由於無法接受建築漏水和管理不善等多種問題而搬離,其中,上漲了約30%的租金也是原因之一。事實上,核算上物業管理、交通成本與時間成本,創意園區的低租金優勢未必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自1999年以來,創意園區的發展有些盲目,數量和面積都過量了,不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自然也就出現了生存問題,這其實是園區業主定位存在問題,很多業主只是進行簡單的舊建築改造、然後出租,提供的只是單一的硬體,缺乏多角度的考慮。
遍布咖啡館、西餐廳和創意特色商店的田子坊
顯然,創意產業依賴的載體是那些被改建的老廠房、老倉庫和歷史建築,但這些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創意園區更像是被當作創意地產來經營,譬如項目投資規模近4000萬元的八號橋,其目標是「場地包租20年,計劃5年收回投資」,過於功利和現實的因素已然成為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某種包袱。解決問題的思路
每個園區都已享受了不同的政府優惠政策,但由於所有園區都面臨償還銀行貸款的壓力,因此,虹口區舉辦座談會來了解園區入駐企業的情況,並與上海銀行探討租賃經營使用權是否能作為抵押。毫無疑問,最需要擔心的是園區的投資者和運營者,「他們才是真正需要解決問題的人」。
有觀點認為園區業者不應該把自己的角色局限於租賃者,而是應該主動促進以創意園區為載體的創意產業鏈的形成。向上,為設計提供銷售渠道,幫助設計與品牌或企業接上頭;向下,為設計提供配套服務。創意園區還可以提供更多的軟性服務,比如幫助設計公司進行媒體推廣宣傳等等。這些都是創意園區的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