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佔gdp

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佔gdp

發布時間:2021-03-09 06:37:20

A.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總產值超3.9萬億元,佔GDP比重首次超過


小題抄1:C
小題2:C

B.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的困惑

增加值是指常住單位生產過程創造的新增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是一個增量概念。一般有收入法和生產法兩種計算方法,收入法計算:增加值等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之和。生產法計算:增加值等於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平時講的GDP,簡單地說就是各行業增加值的總和。總產出等於總產值加上應繳增值稅。
而平常統計中提到的產值,一般是指銷售產值或工業總產值,是一個總量概念。從總量來看,全國2010的產值可能有100多萬億,而不是39.8萬億了。在平時的新聞報道中,常常看到用總量去與增量相比的情況,那是一些人將兩個概念進行了混淆使用。

C.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取得哪些輝煌的成就。文化方面來說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年來,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下,中國大力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培育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和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廣大文藝工作者競相奉獻精品力作,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不斷守正創新,迎來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博物館、共同圖書館等文化站遍及

70年前的中國大地上,僅有21座博物館、55座公共圖書館、896所文化館和群眾藝術館,鄉鎮文化站幾乎一片空白。而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76家、文化館站44464個、博物館4918座,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已基本建成。

2、市場繁榮,文化產業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8737億元,比2004年增長10.3倍;2005-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9%,高於同期GDP現價年均增速6.9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逐年提高,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3、業態創新,融合發展趨勢強勁

2016年、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0.3%和34.6%,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營業收入均增長8.6%,文化新業態已成為引領和示範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游戲和電子競技、網路文學、數字出版也迎來了發展的強勢期。2018年,我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2144.4億元,佔全球游戲市場的比例約為23.6%。

4、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文化繼承發展成效突出

截至目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4296處,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3154家,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總數達40個,世界遺產55處,位居世界第一。

D. 材料一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截至2006年1月,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總產值近1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8%,而日本文化

宏觀方面,文化產業發展相對落後,經濟發展重速度,質量沒沒跟上;微觀方面,個人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和消費不足,對經濟的拉動力不強。

E. 美國日本韓國文化產業佔GDP比重數據是多少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平均為5.26%,約3/4的經濟體在4.0%~6.5%之間。其中,美國最高,達11.3%;日本約為7.0%。

F. 中國文化產業總值佔GDP總量的比重是多少

文化產業總值為3.9萬億.比重首次超3%。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G. 文化產業何時成為我國經濟支柱產業

文化產業近年有較快增長
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標志,是產業創造的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以上。從近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態勢看,2004年我國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為3440億元,佔GDP的2.15%,而2012年僅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創造的增加值就突破了1.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了3.5%,我國文化產業實現較快增長,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正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方向邁進。
1.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實現較快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05年至2011年間,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現價的年平均增速為23%,高於同期GDP現價增速6.6個百分點,法人單位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1.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2.9%。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18071億元,按同口徑和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5%,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6.8個百分點。
2.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穩步提高
2012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與GDP的比值為3.5%,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加0.2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對當年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為5.5%。
3.產業構成保持相對穩定
2012年文化製造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72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文化批零業實現增加值1187億元,增長9.4%;文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631億元,增長16.7%。文化製造業、文化批零業和文化服務業增加值占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0.1%、6.6%和53.3%,與上年39.8%、7%和53.2%相比無明顯變化。
4.新興產業迅速興起,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
隨著網路、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網路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興起,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動漫產業產值自2005年以來年均增長率超過40%。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革新和功能拓展,互聯網和移動網路游戲類型日趨豐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2年達60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3%。其中移動網游戲市場規模為65.1億元,同比增長68.2%,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5.文化產業投資和文化資源開發持續升溫,文化產業集群不斷形成
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下,文化產業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大量資本和人力資源湧入文化領域。例如,一些長期從事金融、礦業、地產等領域的大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文化產業。2012年,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2011年回落3.4個百分點的情況下,文化體育娛樂業的投資增速反而上升了16個百分點,達到了36.2%。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近十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規模從小到大,發展勢頭良好,整體實現了較快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穩步提高,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逐年加大。
多因素疊加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1.經濟增長的多重效果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發展文化產業有多方面的意義。
第一,日益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正在重塑自己的生活。2001-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7%。文化產業既是中國發展後人們開創幸福生活的必需,也是中國人以新面貌自立於世界之林的重要標志。
第二,經濟增長的結果之一是政府和社會可以更多投資於文化領域。政府不但加大投入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而且增加公共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與此同時,大量社會資金也湧向文化產業領域。文化產業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看作是新的投資領域。相對充裕的資金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第三,近年來,各地政府致力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把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首要任務。這些戰略舉措最終指向了現代文化產業。
在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的沿海地區和大城市,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人們認識到,文化產業不但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部門,而且具有其他產業所不具有的低消耗、無污染、效益好的特點,實體經濟需要文化經濟的補充和矯正,虛擬經濟、體驗經濟、知識經濟、符號經濟特別是文化產業,也就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2.文化體制改革有力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
一是文化體制改革區分了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推動一大批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成為合格的獨立市場主體,極大地激發了內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成為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4月,我國共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69.8萬家,其中經營性企業法人60.7萬家,公益性事業法人(包括社團、基金會)9.1萬家。
二是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兼並重組、整合資源,支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積極作用日益發揮,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三是文化體制改革帶動了文化與科技、商貿、旅遊、金融等的深度融合,推動了文化業態更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為文化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是文化體制改革中不斷完善各項政策,持續加大財稅、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法制環境和政策環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化產業良性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促進了社會主義文化全面繁榮發展,提升了我國文化軟實力。
文化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文化產業起步較晚,發展基礎仍不夠牢固,整體實力還不夠強,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主要表現為文化產業總量偏小,離支柱產業有不小的距離;文化產業在內容、科技、服務等方面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較突出,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較少;文化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區域、城鄉發展不協調現象仍然突出;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尚不完善;文化產業人才短缺現象依然突出。
1.文化產業總量仍然較小,結構調整的壓力仍然很大
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文化產業總量小,佔GDP比重低。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相關數據來看,我國文化產業在「數量」和「質量」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美國、日本和韓國為例,美國的文化產業產值佔到GDP的24%,是出口的第一大產業;日本的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超過10%,韓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也超過7%。我國文化產業仍以中小企業居多,單位的人員規模偏小,文化產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亟待提高。
2.文化投入總量仍顯不足
資金是否充足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為了促進新興的文化產業發展,政府的資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雖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於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底子薄、基礎條件差,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文化投入總量仍顯不足,文化產業發展基礎條件薄弱。
3.文化消費水平較低,動力不足
文化消費市場具有巨大潛力,但從實際情況看,這種潛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中,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服務支出比重僅為12.2%。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中,人均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比重為7.5%。可見,城鄉居民文化消費的潛力還遠未得到釋放。
相對較低的文化消費制約了文化市場的發育,主要表現在一是居民的收入水平較低。無論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全國均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這是影響文化消費的主要因素;二是創新產品缺乏,全國的文化產品依然是在傳統之中徘徊,文化消費水平和消費層次較低,新興文化消費品和傳統文化消費品發展不平衡;三是文化產品的供給滯後。文化產品是文化消費鏈條的上游,因此文化產品的豐富度如何,文化產品的質量和數量等都深刻地影響著文化消費的發展。
4.多種因素仍制約文化消費空間的擴大
一是沒有時間消費。年輕居民、高收入居民、高學歷居民擁有豐富的文化消費需求,他們在各種文化休閑娛樂項目上的參與率顯著高於一般居民,然而休閑時間不足成了其文化消費最大障礙。
二是沒有錢消費,文化消費價格過高。一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得一般老百姓對文化消費望而卻步。
三是缺少合適的文化設施和活動場所。一些地區文化設施和場所離居民的需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鄉鎮和農村缺乏良好的文化消費環境,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薄弱。如圖書館以及圖書館的藏書、文化館及公共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科技館及科技知識普及等不能滿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四是隨著網路的普及,對書、報、刊以及電影市場帶來一定沖擊,而農村文化消費主要群體外出務工,對農村文化消費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多種因素表明,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不僅切切實實地體現在增長速度上,更體現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的巨大推動作用上。
從文化產業的角度看,人口多體現為需求多、市場大的優勢。相對富裕的中國人,文化消費需求逐步釋放,是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充分依據。加之中國文化消費還處於較低的水平,遠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消費潛力還沒有釋放出來。
文化產業在解決不同層次群眾的精神需求、解決勞動力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據有關專家測算,網路游戲對相關產業會產生1:10的帶動效果,它每賺1元錢,所帶動的產業鏈相關行業就能賺到10元錢,文化產業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視。相關研究發現,發達國家的家庭文化支出一般佔到家庭總收入的15%至18%。我國人均GDP目前已經突破6000美元,可以據此推算出文化市場大約有5萬億元左右的潛在需求,足見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文化產業以創意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其發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綠色產業、低碳產業,具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特性。同時,文化產業屬於高附加值、高回報產業,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形象可以轉化為出版物、影視作品、動漫遊戲、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費者認可,就能在經濟收益上產生疊加效應,實現一次投入、多次轉化、持續回報。
文化產業涉及近百個行業,跨度很大,這些行業對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差異也很大,因而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適合各種類型的企業、人群和資本的進入,既可以發展擁有高新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也可以接納個體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產作坊,既可以吸納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滿足具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要求。在經濟結構調整時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於吸納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將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H. 中國文化產業總值佔GDP總量的比重是

2017年文化產業總值佔中國GDP總值4.5%。

數據顯示,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和《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核算後,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

佔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同時認為,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8)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佔gdp擴展閱讀

數據顯示,在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按行業分,2016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88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8.6%;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2872億元,增長13.0%,佔9.3%;

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16024億元,增長17.5%,佔52.1%。按活動性質分,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9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3.8%;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1130億元,比上年增長9.5%,佔36.2%。

數據顯示,在文化產品的生產所涉及的新聞出版發行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7個類別中,2016年,增加值佔比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增速居前三位的則是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藝術服務。

I. 如何認識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認識階段(1979-1992年)
該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國有企業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績。文化的發展則相對滯後,嚴重製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目前,市場經濟體制與文化發展現有機制的嚴重矛盾造成國家財政統包的藝術團體、出版業、影視業面臨著自身生存、發展的重大危機。人們認識到傳統文化管理體制嚴重製約了文化的發展,文化發展必須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協調。1979年,廣東東方賓館誕生了大陸第一家音樂茶座,這標志著我國文化娛樂市場發展的開始。這一時期,由於缺乏法律支持,政府對個體和私營文化經營活動的管理相當混亂。直到1987年,文化部、公關部、國家工商局聯合發出了《關於改進營業性舞會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明確了舉辦營業性舞會的合法性質,政府從法律上確認了文化市場的合法地位。
2.初步發展階段(1993-2002年)
著一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是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對文化的經濟屬性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且逐步深化。1993年,文化部頒布了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管理辦法》,對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的申報和審批、場地和設施、經驗與管理、獎勵和處罰做出了規定,這是對娛樂業經濟屬性的充分肯定。1996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同意,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了廣州日報社進行報業集團改革試點,廣州日報業集團正式掛牌面世。這標志著文化產業的價值屬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隨後,廣播影視業、圖書出版業等事業單位的企業化改革逐步進行,部分建立起企業化運營機制。
3.全面推動階段(2002年至今)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3]68隨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展開,特別是在經營機制、投融資機制、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的產業化改革全面展開。在投資機制上,資本開始進入傳媒,廣電系統的上市公司有湖南電廣傳媒、北京歌華有線、中央電視台中視傳媒、陝西廣電網路、上海東方明珠等5家。在管理體制上,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深化了文化企事業單位的內部改革。
(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
1.對文化產業的理論認識逐步形成共識,文化產業政策有了基本框架
經過對文化的產業屬性的理論探討,人們對文化的產業化發展逐步取得共識。文化產業也真正落實到了具體實踐中。
2.文化產業發展的勢頭好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音像、娛樂、報刊、影視、演出等行業的文化進程推進很快,有些行業或文化門類已經完全市場化產業化了。第二,國內多家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以各種方式投資文化產業。第三,是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日益密切,並逐漸成為了大中城市的支柱型產業。
3.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
在1993年,原國家體改委對媒體管理體制進行了創新,成立了有公司投資創辦的《中國改革報》,打破了以往僅靠政府辦機關報的先例。1998年,湖南廣電集團成立,打破了行業界限,涉及到多種媒體經營。
4.文化產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 入世之後,我國將在3至5年內逐步取消包括廣告領域的限制,允許外資參與改造、改建中國影院等。

J. 我國在2018年消費產生的產值對GDP的貢獻佔GDP總量的()

你好!
我國在2018年消抄費產生的產值對GDP的貢獻佔GDP總量的42.32%
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保持較快增長。
初步核算,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
380987/900309=0.4232

與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佔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