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非遺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非遺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9 12:14:45

㈠ 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京開幕

易車北京報道 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北京798藝術中心開幕。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CEO魏嵐德博士(Dr.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致辭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上致辭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表示:「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與清華美院建立的創新基地三年來碩果累累。我們為創新基地為非遺傳承人以及非遺保護做出的開創性、引領行業的傑出貢獻驕傲與自豪。創新基地的探索完美闡釋了BMW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以『賦能』為手段,以『創造共享價值』為目標的理念。自『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發起以來,我們始終致力於發揮BMW的品牌影響力,嫁接『聯結』利益相關方和本土社會的橋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教授

本次展覽歷時三天,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從11月14日至16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該展覽邀請了由創新基地歷年來培養的17位非遺傳承人,展示了近250件以「非遺走入現代生活」為理念指導設計開發的非遺文創品,包括藍印花布、湘綉、彝族服飾等。

成果展還展示了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該車由寶馬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教授領銜的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合作,研發歷時12個月,繼2019年成都車展發布後,首次亮相北京。該車以中華傳統美學中對「奢華」的理解與運用,將寶馬精湛百年造車技藝與中國傳統文化象徵元素相融合,在豪華品牌寶馬的旗艦車型中,完美詮釋了「東方大美,近雅唯和,臻於至善」的中華美學思想,是新時代美學價值的典範。

整車設計選取漢代玉環紋樣、霽藍瓷、降真香等中國文化象徵元素,並結合刺綉、大漆、螺鈿等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藝,用創新思維展現出寶馬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是東西方文化互融共生的典型代表,是寶馬向中國文化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正如魯曉波教授指出的,「我們並非在復制過去,而是用創新的思想,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藝術與科學、以及藝術本身各種形式的融合中,尋求和諧與統一。」在為社會各界展示「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創新思維的同時,該車的開發思路體完美體現了BMW與利益相關方「創造共享價值」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雷教授帶領清華美院設計團隊介紹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設計理念及工藝

今年,基於寶馬與清華美院前三年合作的成功經驗,創新基地全新升級。在「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探訪活動中,共有5位非遺傳承人成功選入創新基地,清華美院的教授將作為設計師,攜手傳承人以「研培+藝術設計+產業」有機結合的方式,推動非遺的創新性轉化與發展。目前,5位非遺傳承人已順利完成在創新基地的研修課程,將與設計師共同設計並開發具有市場需求的非遺文創產品,預計於2020年3月面向社會發布。

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

同時,「BMW中國文化之旅」攜手知名旅遊網站馬蜂窩,連續四年推出以非遺為主題的旅遊攻略,繼續探索「非遺+旅遊」的跨界融合。今年,繼成功推出四川、湖南和玉樹三個目的地的非遺主題旅遊攻略後,《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旅遊攻略》正式上線。

㈡ 中國非遺文旅產業聯盟的介紹是什麼

中國非遺文旅產業聯盟是國家版權中國非遺保護傳承項目社會信用代碼91110105M&&&&是在文化和旅遊部主管非遺司局和中國非遺產保護中心及國家版權局北京國優文化藝術中心北京非遺保護傳承技藝測評中心指導下由全國各非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組成聚集聯合共同體,旨在團結所有非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整合行業及國際資源,進行非遺產業的平台共享、優勢互補,深度融合與產學研合作,全力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和產業創新,共同為中國非遺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依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落實教育部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學計劃,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搶救保護工作.制定保護技術標准和工作規范,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外交流與合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訓工作等。

㈢ 結合材料,作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非遺保護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新華社南京9月26日路透社鼓動日本太鼓鬼,美麗的韓國長鼓,鼓...... 9月20日溫暖中國24,在南通舉行,江蘇省第九屆亞洲藝術節在韓國三大藝人的觀眾鼓合奏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除了中國戲曲,狂言日本,韓國唱劇,以及古代書法和珠算的表演。

全球化席捲亞洲當代文化是強大的西方文化面前,「啞巴」,「蒼白的」,特別是對瀕臨滅絕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和韓國已成為人們關注的共同話題。

日本:文化藝術民族
關於文化,青木保日本文化廳,部長20日會議日本和韓國舉行的說:「21世紀,文化,藝術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流失失去生存。保護文化遺產,維護文化多樣性,文化的振興東亞,日本和韓國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2001年,日本開發「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以及各種文化的推廣策略。今年二月,日本也推出了在未來五年,政策「的第二個基本原則」,揭示了當今文化藝術振興的意義,那力量是國家的文化的力量,緊密結合文化與藝術經濟,明確指出。 「文化與藝術國家」的目標。

政府為藝術和文化遺產保護年輕人的目光,人才培養和教育水平,使日本社會形成了尊重傳統,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氛圍。日本狂言家庭和泉日本狂言家庭在南通21這個戲劇性的形式,與中國的崑曲表演藝術家同台演出曲目「秋江」,觀眾們耳目一新。主演和泉元彌說:「在日本,從事文化遺產」狂言師廣受我出生在我家的社會尊重,學習的600年歷史的歷史狂言引以為傲。「

「狂言這樣的古文化底蘊,也有不能被理解現在的年輕人,因為不懂這么無聊的很多地方,我們只是讓觀眾,特別是青少年了解狂言有趣的地方。」和泉元彌頻繁。「狂言師「身份參加一個電視節目,介紹狂言劇目風格和特點。 「雖然服裝,語言是幾百年前,但人們是相互關聯的,超越時代。」

在日本,囈語,以家庭主要遺產。和泉元彌和他的兩個姐妹開始了在約3歲的階段,袁眯4歲的女兒也來到了中國這個時候,他的父親同台演出。他們認為,所有年齡在同一個階段,人們更貼近觀眾。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責任,狂言是傳播優秀文化數百年,而我們希望它繼續流傳下來。」元彌說。

韓國:

會想知道本屆亞洲藝術節,韓國唱劇「清除」和豐富多彩的表演韓國中國觀眾體驗到華麗的服飾和優美的韓國民間舞蹈團。

事實,韓國電視劇「大長今」風靡,有這么多的中國人對韓國傳統服裝,食品和傳統津津樂道。戲里的「韓流」,讓劇中的場景仁川成為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韓服和泡菜的外國遊客喜歡購買的產品。

韓國文化和旅遊部在藝術學院總監劉姨說,韓國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於1997年成立了「文化產業基金」在1999年被「文化產業促進法「2001年,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政府已經成立了」阿里郎獎「等獎項,以鼓勵那些誰取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單位和個人的保護作出貢獻。

據報道,韓國政府以國家認可的人生活補助發放,如韓國的藝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老藝術家獲得每月1500000韓元。 「年輕人不喜歡傳統文化,因為他們不了解,缺乏系統的了解,所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們體驗到童年,傳統的韓服很漂亮,很優雅的鄉村音樂,優秀的傳統祖國上午驕傲的文化。「首爾國立大學,梨花大學,已開設了鄉村音樂系,韓國國立國樂院的教育中心開設每周六,市民可以了解中國的音樂在這里免費。平台中國:讓「過去」成了

財富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整個世界的未來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的傳統文化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消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增加投資的傳統文化藝術,保護,以促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一年,文化部「文化遺產日」,公布了第一批民間文學,傳統體育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等五大類226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誰擁有對社會產生廣泛的影響。通過建立代表性傳承人制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交付。

做的努力,「美國偶像」的傳統藝能「返老還童」,同時也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關注。白先勇先生策劃的作家「牡丹亭」青春版,由青年演員帥氣的外表,華麗的服裝和時尚的舞蹈,讓「陽春白雪」崑曲瞬間席捲了人們的熱烈追捧。

在21世紀中,代表該國一個國家的魅力,提供的傳統文化資源的文化影響力之源文化的影響。保護傳統文化遺產,是讓「過去」成為我們未來的財富。

㈣ 什麼產業與多業態融合是體現文化產業園區復合功能的保障

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也在不斷地升級換代。有些順應市場和時代的需求,發展勢頭良好;有些卻經營不善,落寞離場。企業對園區的需求有什麼變化?應怎樣促進產業園區和基地的良性發展?

從外源推動轉向內源驅動

與國外發達國家不同,我國在探索政府政策與文化創意市場機制協同的作用方式時,由於原有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基礎比較薄弱,從而在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更大程度上必須通過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加以扶持,表現在直接介入文創園區、街區等集聚區的建設與運營管理上。

具體到地方的文創產業及其園區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的定位乃至發展動力的來源,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賴地方政府的政策效應。從現實來看,近些年各地建設的大大小小上千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就是基於這種推動模式下的跨越式邁進,這些園區反映出來的泡沫現象也主要是基於這種外在的推動模式,導致動力不可持續性、擴張發展盲目性和運行機制低效性等問題。

因此,一些區域特別是先行發展地區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地方政府已在積極推進政府職能定位和政策導向的轉換,進一步培育和強化市場機制及市場主體的作用,著眼於更大程度上激發市場活力和主體動力,從而逐步探索文創園區以內生動力為主的政府與市場協同驅動模式。

從園區建設轉向園區運營

集聚或集群化發展是文創產業發展的基本空間形式和組織形態,而在產業集聚發展的路徑上不同國家或地區具有各自特色,大致可歸為兩種模式:一是市場機製作用下各類經濟主體自發集聚形成的產業群落,二是地方政府主導下通過園區建設形成的文創類產業園區,而後者是當今中國各地大力推進文創產業集聚發展的主要模式。

近幾年,各地規劃建設的園區雖然規模和層次都不盡相同,但一般都具有明確的空間地理邊界、企業組織范圍、產權邊界、管理機構主體等。

空間、組織的有界性以及園區行為的主體性是這類園區的基本特性。在「政府政策+市場機制+園區機構+企業主體」共同構成的運行體系中,園區組織成為文創產業體系運行中的重要行為主體,而且在從園區建設進入園區運營優化發展階段後,園區組織將成為集成產業群系統資源更為關鍵的因素,並在文創產業園區的潛在功能發揮和可持續發展中具有推動作用。

一些文創產業先行發展地區的地方政府,在政策導向的著眼點上已在推進從園區建設向園區資源的整合、質量和功效的提升、市場化運營組織的培育等方面的轉化,並且對園區運營機制模式的優化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創新,這種創新和探索的成效也已初步顯現,涌現了一批典型的園區運營模式,如北京「尚8模式」、上海「德必模式」、深圳「靈獅模式」等。

從單一產業振興轉向融合發展

隨著國內外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文創產業顯現出更深層次的潛在功能,由此也促使人們對其融合發展方式及其功能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即文創產業的融合特性已使得它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產業現象,而是一種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新生發展範式。特別是由於它與科技融合而相得益彰,與傳統產業融合而促使其新生活力和價值倍增,與新興產業融合而促使其業態更放異彩,由此衍生出了文化科技類園區如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非遺文化產業類園區如深圳羅湖區梧桐山藝術小鎮等。

此外,我國發達地區在先行發展文創產業的基礎上,已在進一步強化創意經濟時代融合發展的理念,特別是2014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促進了文創產業與旅遊休閑、時尚服務、建築裝潢、工業製造、農業生產等特色經濟領域的融合發展。這些趨勢在文創園區內消化得更加明顯,比如,梧桐山藝術小鎮不僅積極發展非遺項目的研究與研發、展覽展示、體驗和交易的「政、產、學、研、銷」專業平台,而且整合資源,將發展文化產業與城市更新結合起來,積極倡導「非遺+科技」「非遺+旅遊」的經營理念,立志打造成為深圳非遺產業開發的文化標桿。再如,2013年5月開園的深圳鹽田國際創意港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成立之初就以「文化+電商」「學院+園區」融合為發展定位,開創了全國首個「文化創意+電子商務+工業設計教育培訓」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從多部門分業管理轉向機構協同

文創產業日益顯現出國民經濟支柱和國家或區域軟實力的重要地位,但由於文創產業與傳統產業有很大不同,它實質是融合性的產業經濟形態,除了文化、創意、科技等因素緊密融合外,幾乎所有產業也都需要融入「創意」元素,從而「創意」生產也就成為各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在文創產業園區建設發展中,各地主管文化、傳媒、出版等部門的黨委宣傳部已成為地方領導和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包括部分地方政府的相關行政或經濟部門也對園區「齊抓共管」。

隨著產業的發展和園區的成型,外延式擴張及外源式驅動的作用實效開始遞減,這就需要培育形成系統協同機制激發內源性驅動的作用模式,以取代原有外源力量主導和簡單疊加作用的體制機制模式。

因此,根據文創產業的融合發展特性,我國在文創產業不斷探索發展的進程中,先期發展的許多地方已意識到以往傳統的管理體制難以適應如今創意經濟時代融合發展的範式,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為克服原有體制的弊端,在整體的管理體制機制上積極進行創新探索,正在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管理協調體制的「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杭州模式」。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都成立了由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相關職能管理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或協調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或類似機構負責承擔日常統一管理協調工作。所不同的是,各地主要責任部門的任務分工及協調機制存在差異。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產業園區規劃機構。)

㈤ 丹寨「又雙叒叕」真的火了嗎

10月17日至25日,歷時一個多星期的中國丹寨非遺周將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萬達小鎮隆重舉辦。

巧奪天工的非遺技藝,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貴州十萬大山深處的丹寨匯集了苗侗等近21個少數民族聚居,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據不完全統計,丹寨縣全縣范圍內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45項,包含貴州省級非遺21項、國家級非遺7項,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非遺之鄉,其中蠟染、古法造紙、卡拉鳥籠等傳統非遺技藝更是馳名中外。

㈥ 非物質文化遺產米糧囤高蹺,優秀民間藝術該如何傳承下去呢

主要是從小選好苗子,從小培養,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㈦ 試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

1.從根源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集團或個人的創造,面向該集團並世代流傳,它反映了這個團體的期望,是代表這個團體文化和社會個性的恰當的表達形式」。由此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反映了民眾集體生活,並長期得以流傳的人類文化活動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文化價值。尤其重要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民間的、口傳的、野史的、活態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彌補官方歷史之類正史典籍的不足、遺漏或諱飾,有助於人們更真實、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認識已逝的歷史及文化。
當今世界面臨著喪失文化多樣性的嚴重威脅,例如1970年代全世界還通用8000多種語言,但是現在僅存6000多種,而且這其中還有許多少數民族語言在互聯網和現代通訊工具的沖擊下正處於快速消亡中。這再次提醒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傳承價值中的文化多樣性價值,充分重視保護文化多樣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大意義。

2.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深深蘊藏著所屬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這些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傳沉積下來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在內的群體意識、群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的本質和核心。因此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潛在威脅下,確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傳,就是每一個民族無法迴避的重要任務,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化傳遞和保存的生動有效的手段、工具和載體,能夠很好地將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傳遞到每一個人、每一代人這些活生生的載體上,從而造就一個有獨特文化個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偉大民族。

㈧ 如何與旅遊結合結合打造"非遺特色小鎮

1、非遺產業與特色小鎮的聯姻

特色小鎮在國內緣起於浙江,浙江把建設特色小鎮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路徑,為企業搭建新平台,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新樣板。所以,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的發展空間平台,產業是其核心要素。如此,依託於特色產業而造就的特色小鎮,關鍵在於「特色」與「產業」。

譬如,杭州市特色小鎮產業定位為浙江省重點發展的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七大產業,並結合杭州市「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定位,增加了文化創意產業,茶葉、絲綢等歷史經典產業以及地域特色產業。

非遺作為一個區域或族群的名片,天然具備成為特色小鎮的「特」字來源,而且以非遺為核心打造一個文化產業鏈條也完全有可能。例如浙江的黃酒小鎮、貴州的茅台小鎮,其實都是以釀酒技藝類的非遺作為核心,進而將產業鏈條延伸至旅遊、文創等范疇。

2、非遺小鎮的營造邏輯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

特色小鎮的培育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過程,在方塘智庫看來,但凡空間營造,基礎或深厚,或較薄弱。非遺特色小鎮的營造也不外如是,一是在原有建制鎮或產業園區的基礎之上的升級,二為以非遺為內容的重新營造。

其一,原有小鎮的升級。在2016年住建部發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單中,127個特色小鎮均為建制鎮。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總規劃師、規劃院院長沈遲此前表示,培育特色小鎮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有條件的鎮更好地發展。

其二,打造新的非遺特色小鎮。在當下的國內外文旅產業中,影視IP主題型的文旅小鎮遍地開花,依託影視拍攝地、影視人物、影視場景、動漫等IP元素,結合旅遊產業,從而形成特定效應的主題小鎮。以非遺為內容的空間重新營造,依託於特色小鎮這樣的平台,其實質是整合在地的文旅資源,從而構建一個綜合性服務型平台,這也是非遺空間化的中國模式。如此,就牽涉到特色小鎮選址的問題,以及如何再造的問題。

3、非遺小鎮的啟示與國際化表達

特色小鎮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有益探索,在國內屬於新的實踐,生長於中國本土市場,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產物。以非遺為內容的特色小鎮的營造無論是在建制鎮的基礎之上,還是啟用閑置土地資產以非遺產業充實這方面,以及在特色小鎮營造中非遺產業的單一與多源,其實都沒有離開「特色」二字,這是對於非遺多重價值的信任,優質內容從來不缺市場,否則非遺的產業化無從談起。

作為非遺小鎮,本身的特性既包含「無產業不小鎮」的營造邏輯,這使得規模化的非遺產業成為必然前提,又包含宜居的特性,這就要吸納非遺全產業鏈從業者的參與,包括非遺傳承人、設計人員以及各類相關機構、企業等。

作為配置全球資源的平台,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合、升級與對外表達,才是非遺小鎮的價值所在。那麼,在大文旅時代,非遺作為嵌合在社會文化當中的重要符號元素,其文化價值自不待言,當其見證產業化並以特色小鎮為載體,何以與國際文旅產業對話?

非遺中國的邏輯

中國之美,非遺發現。方塘智庫「非遺中國的邏輯」系列,致力於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散布於中國大地上「最安靜的風景,最沉默的文明」的尋訪和思辨,尋找中國文化的基因,表達中國故事的靈魂。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特色小鎮「產業研究+規劃+落地」機構。

閱讀全文

與非遺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