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吉林省特色小鎮項目發展規劃面臨哪些挑戰
與南方江浙地區相比,吉林在小鎮培育上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的挑戰方面:
一、發展歷史較短,城鎮規模較小:吉林省小城鎮總數雖然已達到600多個,但規模普遍較小,鎮區城鎮人口超過3萬人的鄉鎮只有63個,超過5萬人的鄉鎮只有34個。
二、產業特色不突出,經濟實力不足:吉林省小城鎮多數是自發形成的傳統農業服務型的行政中心,且絕大部分是80年代以來隨鄉改鎮在基層政府機關駐地形成的「城鎮型」居民點,改鎮之前大部分僅具有集鎮功能。在產業結構中,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發展落後,形成了以農業為主體產業,二、三產業比重很小的基本結構特徵。而農業中又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中又以玉米為主的農業經濟結構。這與特色小鎮的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協調性,造成總體產出功能差、經濟效率低。
三、缺乏統一規劃,城鎮布局混亂
四、建設資金匱乏,基礎設施落後
五、規劃理念落後,小城鎮建設景觀差
六、缺乏頂層設計,特色小鎮後勁不足
Ⅱ 吉林市的主要經濟產業是什麼
是農業。主要經濟增長點是農業和旅遊業。未來吉林市會提升金融供給質量、暢通資金循環堵點,統籌推進穩增長、強基礎、補短板、調結構、促融合,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展前景會更好。
吉林市的第一產業發展狀況:
1、2017年,吉林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82.12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實現農業增加值769.91億元,增長5.3%。
2、林業增加值62.01億元,下降5.4%;牧業增加值570.06億元,增長2.5%;漁業增加值27.23億元,增長3.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52.91億元,增長2.6%。
(2)吉林玉石產業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吉林市未來的改革方向:
1、豐富融資模式,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渠道。鼓勵銀行、擔保、創投等機構加強合作,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入合格投資者。吉林省還設立了省級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2、國開行吉林省分行深化銀政企合作,引導和支持成長型企業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與企業在專項建設基金、技術改造項目貸款、PPP等領域深化合作,優先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納入省級擬上市企業資源後備庫。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吉林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穿越產銷那道「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Ⅲ 發展岫玉加工 謀劃產業升級
2009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鑒
2009年岫岩玉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得到長足發展,2009年岫岩玉產業實現產值25億元,銷售額3.8億元,利稅1.6億元。全縣對岫岩玉資源進行整合,嚴格執行《岫岩滿族自治縣玉資源保護條例》及《實施辦法》,礦山企業由原來的8家整合為3家,對集體所有的縣玉石礦進行了停產改制,采礦人員進行分流。全縣七大玉器市場有經營業戶3050戶,有市級玉雕大師135人,省級玉雕大師26人,國家級玉雕大師3人,中青年玉雕技工5000多人,玉雕加工企業1200戶,其中龍頭骨幹企業36戶,現正在組建玉雕加工園區,產業集群將進一步顯現。
1.岫岩玉產業發展目標及規劃
通過科學發展岫岩玉行業,全力把岫岩縣打造成中國最大的玉石原料和玉雕藝術品的集散地,中國乃至世界玉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重要的玉雕人才培養基地,使之真正成為玉雕產業最積聚、市場功能最完備、加工工藝最先進、玉文化氛圍最濃厚、產品檔次最高的、充滿活力、魅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中國玉都。具體規劃:
(1)保護礦山資源,加快礦山改制和整合步伐,促進可持續發展。岫岩縣委、縣政府將岫岩玉管理納入法制軌道,制定了寶玉石資源的地方性法規《岫岩玉資源保護條例》及《岫岩玉資源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為了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對小玉礦進行了整合關閉,對礦山企業實行限量開采,為岫岩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9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鑒
(2)培養玉雕專業人才,對設計人員、技術工作和銷售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不斷加強玉雕學校的師資力量,提高辦學質量。岫岩玉管理局、鞍山市寶玉石協會每年都要舉行幾次玉雕技術培訓班、玉雕作品評比會,並對玉雕技術人員進行技術評定,實行持證上崗。經過幾年努力,岫岩玉雕人才隊伍實現了質的飛越。
(3)培育壯大骨幹企業,在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玉雕加工和銷售企業聯合、兼並,逐步形成規模經濟,培育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岫岩玉雕骨幹企業扶持,引導企業走集團化道路,逐步形成政府推動、龍頭帶動、市場驅動、能人帶動、科技拉動的玉雕產業發展格局。
(4)建立中國寶玉石原料大市場,為玉雕產業提供充足的原料。整頓現有岫岩玉銷售市場,規劃建設精品市場,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同步提高,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保持岫岩玉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岫岩玉全行業開展誠信教育,開展「信用工程」、「放心店工程」,提高行業服務水平,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經營風尚。
2.2009年重大活動概況
2009年5月8日,岫岩玉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岫岩(中國)玉雕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遼寧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藺曉剛,遼寧省人民政府鎂資源保護辦公室主任全躍以及來自全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領導和玉雕大師參加了論壇會,共商岫岩玉雕產業發展大計。
3.2010年活動介紹
2010年岫岩將舉辦首屆中國玉都岫岩玉文化藝術節,在岫岩舉辦全國「玉星獎」評比活動,將邀請「歡樂中國行」欄目組助陣演出。同時邀請國內珠寶玉石產業基地領導和玉雕大師參加。
2009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鑒
Ⅳ 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張蘊韜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或基於當地歷史文化的積淀,或憑借當地寶玉石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或是最初幾位珠寶企業人士的先行與開拓,逐步發展壯大。而真正快速的發展則直接得益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得益於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2005年,迅速發展起來的珠寶產業集聚地正面臨著「集群的產業沒有集群的效應」的境地,突出表現為:寶玉石資源開發規范性不強,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珠寶首飾加工技術水平落後,產品附加值較低;當地政府珠寶產業發展規劃滯後,區域性品牌的影響力較弱。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有效推動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發起並開展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認定和培育工作。
2006年10月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主辦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與會的各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集聚區政府領導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和發展的對策與未來。此次會議的召開,正式拉開了我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序幕,搭建了珠寶特色產業基地間相互交流與合作的平台,開啟了政府強力主導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新局面。
2009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鑒
說明:本圖底圖引自地質出版社資料,審圖號:GS(2007)946號
Ⅳ 吉林省 的產業布局結構 急!!
吉林省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一)吉林省產業結構現狀與美國產業結構比較
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其產業結構的優化是密不可分的,優化的產業結構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決定的,也是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普遍趨勢。通過與美國產業結構的比較,可以發現吉林省產業結構中當前存在的問題。
1.產業人口結構的比較
美國的勞動人口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分布呈現倒三角形結構。即第一產業佔3%,第二產業佔28%,第三產業佔69%。吉林省的產業結構呈現以農業勞動人口為寬底邊的結構,吉林省目前農業勞動人口佔50%,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勞動人口分布基本持平。
2.產業產值結構比較
美國的產業產值結構依然呈現倒三角形,即第一產業佔2%,第二產業佔23%,第三產業佔75%。吉林省的產業產值結構圖形呈現棗核形,即第一產業佔19.4%,第二產業佔45.2%,第三產業佔35.4%。
通過產業人口結構和產值結構的比較.可以看到美國的產業結構為一元化結構,即產業人口分布由高到低的順序為三、二、一,產業產值由高到低的順序也是三、二、一。吉林省的產業結構為二元化結構,占就業勞動人口最多的第一產業的產值最少。吉林省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性主要在於:手工的農業、機械的工業和緩慢發展的第三產業。
(二)吉林省產業結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
近年來,吉林省農業改革進展順利.隨著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農產品的附加值有所增加。但是,在農用工具現代化、農業機械方面還有待加強,手工程度較大,仍然對農業勞動力的投入有較高的要求,沒有對工業形成有效的需求。
2.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第三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是知識、科技、資本集中型產業。只有高速發展的第j產業.才能有效地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才能在全范圍內實現生產要素的有效分配。經過幾年建設,吉林省的第三產業雖然已經有一定規模,但目標向內主要瞄準的是城鎮居民服務業,外向性和工業目標不明確,信息業和生產技術服務業不完善,不能有效地促進資金、科技等生產要素內、外融通。
3.工業脫離第一、第三產業,獨立發展
機械化的工業與手工農業和緩慢發展的第三產業不協調,工業只是向農業索取原材料,沒有將農業需求作為主要的市場。同時,由於第三產業的滯後,工業在生產要素配置方面自我完善.沒有給第三產業提供足夠的市場空間,沒有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抑制了自身的發展。
總之,吉林省產業結構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次產業脫節,不協調,沒有形成相互促進的作用形式。
二、吉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
(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生產社會化程度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必然趨勢。發展第三產業可以大量容納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勞動力,調整勞動人口結構:可以全面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業現代化:可以促進科技、資本融通,推動生產要素市場化進程。根據吉林省的實際情況,當前在發展第三產業的工作中應重點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對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行業
主要是科學研究事業、教育事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和公用事業.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作好基礎工作。
2.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
主要是商業、物資業、旅遊業、房地產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文化衛生事業等。這些行業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業人口的分流。
3.農村的第三產業
主要是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行業,為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的行業。這些行業有助於促進農用機械的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4.促進生產要素融通的行業
主要是對外經濟貿易業、金融業、保險業、信息業、咨詢業(含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等)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機械化的工業不需要過多的勞動力投入,但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要求越來越高。金融業、信息業、各類技術服務業和對外經濟貿易等行業有助於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生產要素的融通,保證工業的順利發展。
(二)調整優化第二產業
吉林省工業主要矛盾表現在:內部結構不合理,行業間發展不平衡.基礎工業落後於加工工業的發展,加工工業結構的變動滯後於需求結構的變化,致使一些企業因原材料缺乏或市場開發不力而開工不足。調整和優化吉林省工業結構,應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繼續加強基礎設施與基礎工業的建設
要加快交通、能源、通信、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開發與建設,要選擇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產業和建築業作為先導產業,以帶動和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的增長。
2.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
特別是發展信息、生物工程、醫葯、合成材料、糧食深加工和環保等產業。
3.面向農業
將農業作為主要市場,發展為農業提供工具、運輸、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的行業。
4.積極拉動第三產業
在生產要素的配置、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等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行業.為其提出要求和指導。一方面,可以留出更多的精力自我完善和發展;另一方面,又可以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5.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鼓勵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和名優產品
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限制沒有市場銷路的產品生產,採取有力措施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努力開發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
(三)大力加強第一產業
吉林省是糧食大省,在發展中依然存在基礎薄弱.勞動生產率低下,產品單一、農業結構升級緩慢的問題。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處理好農村內部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把多餘的勞動力、資金、物資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引導和支持鄉鎮企業面向市場調整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具體應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調整農業內部結構
在確保基本糧食作物穩定增產、品質提高的同時,鼓勵農民開展多種經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域比較優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開發。
2.積極推動鄉鎮企業發展
主要是醫葯和糧食深加工業,鄉鎮企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地實現農業勞動力分流,使農業剩餘勞動力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
3.處理好發展小城鎮與保護耕地的關系
在全地區范圍內.統籌規劃,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加快小城鎮發展,另一方面,切實保護好農用耕地。
當然,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三產之間的協調配合。農業現代化要求實現有效的人員分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人員分流的關鍵,發展第三產業又需要工業的積極配合,工業的發展需要向農業索取原材料,現代化農業的需求又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吉林省是以汽車、醫葯、糧食深加工為主的老工業基地,又是糧食大省,只要正確處理好三次產業之間的關系,必將會推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Ⅵ 中國玉石產業現狀
一、中國珠寶首飾行業發展現狀
近20年的時間,中國的珠寶首飾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從產值1個億發展到近1000億元,從業人員從2萬人發展到200萬人,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鉑金消費國,年銷售鉑金量達140~150萬盎司;中國是亞洲最大的鑽石市場之一,年消費鑽石達11億美圓;中國還是世界上第四大黃金消費國,年黃金首飾需求達到200噸左右;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費市場。可以說,中國珠寶消費已經在國際上占據重要地位,中國市場的走向將直接影響國際市場的動向和價格。
回顧中國珠寶首飾業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停滯、恢復、發展三個階段。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珠寶首飾業始終處於停滯狀態,之後經過近十年的恢復期,從1990年至2000年中國珠寶首飾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方面珠寶首飾生產能力迅速增長。到九十年代末,全國金飾生產企業已有500多家,珠寶首飾生產企業4千餘家,從業人員達200萬人。另一方面,珠寶首飾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到2000年珠寶首飾總銷售額為800億元人民幣,2002年全國珠寶首飾的消費量達到1000億元,出口近30億美圓。
縱觀國內珠寶首飾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一些特點:
1、中國珠寶首飾行業發展快,是因為初期的高利潤促使千軍萬馬搞珠寶,開珠寶店。一方面對珠寶業的發展是一個大的促進,大的普及;另一方面,千店一面,沒有區別,沒有特點。品牌之間,企業之間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們缺的也可以說是我們沒有來得及學習的是品牌定位的差異性,企業定位的差異性。可以說,中國珠寶首飾業發展快、但缺乏特點和特色,同質化趨勢嚴重。
2、國內珠寶首飾製造水平有待提高。在選料、加工、設計等方面,相關人員需要經驗、製作技巧以及文化底蘊等多方面的積累。要不斷提高我們的設計、製作能力,完善我們的加工工藝。在學習國外的技術、工藝、設計的同時,還要挖掘出我們本民族的產品,生產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藝術品、高檔珠寶消費品。
3、市場競爭還處於低層次的價格競爭,制約了行業的整體發展。亂打折,個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現象時有發生,極大損害了我們珠寶首飾行業形象,行業自律任重道遠。
同時,我們行業的優勢也是明顯的,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1、十多年的鑲嵌飾品加工業的發展,我們已具備了相當的水平和能力。據統計,香港有90%以上的鑲嵌首飾是在大陸加工的,我們有200多個加工廠常年為國外加工首飾,年產值30多億美圓。我們還有300多個工廠具備加工外單的能力,潛在的加工能力還遠沒有挖掘出來。可以說,在珠寶鑲嵌加工方面,中國的優勢極為明顯,有成為世界珠寶加工中心的能力和基礎。
2、中國淡水珍珠產量佔世界產量90%以上,質量提高的快,年產量達600噸。但是問題是以養殖原珠為主,沒能形成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和完整的產業鏈。
3、我國已成為世界人造寶石的切磨加工中心,以廣西梧州為代表的中國人造寶石切磨加工中心的形成,使世界人造寶石的加工、生產重點轉移到我國。
4、中國鑽石加工能力和水平也已達國際水準,年加工300萬克拉,從業人員18000人,只要政策疏導好,鑽石加工業可解決幾萬人的就業機會,發展潛力巨大,我們成為世界鑽石加工中心是可能的。
5、中國的石雕、玉雕獨具特色,是一個具備濃郁文化內涵的行業,有40多萬從業人員。拿翡翠來說,翡翠產自緬甸,但市場卻在中國,從數量看80%的原料在中國內地加工銷售,從質量上看,自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正逐漸成為主要的高檔翡翠市場之一。
6、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珠寶玉石行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了很大發展,利用當地的資源、傳統工藝的優勢、以及區位優勢,陸續形成了一批珠寶玉石資源開發、首飾加工、貿易中心或產業基地。形成以深圳、番禺、東莞、梧州、昌樂、鎮平、諸暨、東海、福州、青田、岫岩等20多個城鎮為代表的區位優勢和寶玉石資源優勢基地。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居民收入迅速增長,每年居民銀行存款額增長都過萬億,到2002年年末存款總額已突破八萬億,2003年上半年又突破了1萬億人民幣,居民購買珠寶首飾的經濟支持力仍然強勁。在這一歷史時期,我國珠寶首飾業仍將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但數量的增長將讓位於質量的提高,只有通過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營銷技巧,才能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中國珠寶首飾業發展前景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以企業數量劇增為特徵的規模化發展階段,到21世紀以塑造企業形象為特徵的品牌化發展階段,中國珠寶首飾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由於產業發展環境的不斷改善,中國珠寶首飾業保持了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首先,中國政府為鼓勵和發展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先後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措施。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積極調整相關政策,總平均關稅從2001年12月15.3%已下調到2004年的10%左右。2000年10月,上海鑽石交易所正式成立;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運行;2003年8月鉑金正式掛牌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進行交易,標志著中國珠寶首飾原料和製品從流通體制上步入了市場經濟的軌道。2003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停止執行包括黃金製品生產、加工、批發、零售業務在內的26項行政審批項目,標志著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及其製品從管理體制上實現了市場的全面開放。在稅收調整方面,針對進口鑽石、鑽石消費稅及進口黃金、鉑金等都有相應的一系列稅收政策的調整,這些既是對世貿組織和上海APEC會議承諾的兌現,更是中國珠寶首飾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高競爭實力的重要保障。目前,上海鑽石辦、上海鑽交所和中國寶玉石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就鑽石進出口環節的有關稅收調整問題做了大量工作,我們希望通過鑽石稅收政策的合理調整,理順鑽石產業的環節,推動國內鑽石加工業的大發展。
其次,我們一直在努力培育和規范珠寶玉石首飾市場。國家已經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標准和規定,如《珠寶玉石名稱》、《珠寶玉石.鑒定》、《鑽石分級》、《珍珠分級》及《金銀飾品標識管理規定》、《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等等。各省市也制定有多項辦法、標准等。這些為規范市場和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3年2月,中國寶玉石和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聯合召開了「全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自律工作會議」,得到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土資源部大力支持。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和60多家珠寶檢測機構及100多家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通過大會討論,向全行業公布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自律公約》,並將2003年作為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自律年。我們相信,在政府、協會、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必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再次,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為推動珠寶首飾業的騰飛創造了基礎。據統計,我國各種珠寶首飾的營業額已超過1000億人民幣,2003年出口將達30億美圓。成為世界上銷售珠寶超過100億美圓的少數國家之一,並且每年以高於10%的速度繼續增長。我國每年約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婚慶消費總額達2500億元,只要其中的10%用於珠寶消費,那全年就是250億元以上。同時旅遊資源所帶來的國際遊客的珠寶消費,每年也在100億元以上。許多國外珠寶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洋品牌已逐漸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珠寶消費的多元化,珠寶首飾市場被不斷細分,品種極大豐富,內在質量也有所提高。黃金、鉑金、鑽石飾品及各類有色寶石、玉石、白銀飾品各領風騷,特別是黃金、鉑金、鑽石飾品發展潛力巨大。我國鑽飾消費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據有關機構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調查,每對新人平均鑽飾消費5820元,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增加,鑽石首飾的購買力還將繼續增長。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發展的市場,我們有理由預計到2010年,中國珠寶首飾有望實現年銷售額1800億元,出口額達到70億美圓。
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豐富的寶玉石資源和獨特的珠寶文化,中國珠寶首飾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我們相信,通過政府的支持,行業的自律和業內有序的管理和競爭,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珠寶加工、貿易的重要集散中心之一
Ⅶ 從天工獎看玉石產業的發展
奧岩
中國玉石產業經過近年來的高速發展,進入了近百年來的高峰時期。從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8年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的玉石產業已經進入一個產品多元化、行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實力不斷增強、行業整體性逐漸完善的可喜階段。同時,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引起業界的注意。
1.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
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評選活動是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於2002年創立的一項專業評比活動,此項評比活動的推出填補了當時該項領域評選活動的空白。為玉石雕刻行業提供了一個展示作品,發現人才,引導行業發展,促進玉石行業向規范化、正規化方向發展的平台。
「天工獎」的創辦,源於對中國玉器市場的混亂與無序以及對中國玉雕產業發展的擔憂。2002年,中國的經濟在經歷了近20年的快速發展後,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而中國正處於改革變型期,原有的工藝美術體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都已經停辦,此時的玉石市場無論是從業人員還是消費者都處於迷茫的局面。生產廠家沒有了方向,產品的生產以及人的發展都沒有了方向,買家更是不知什麼樣的玉石產品才是好的,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購買到好的產品。面對這樣的行業狀況,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承擔起社會責任,創辦了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設立了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的評定。其目的在於讓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方向性,將中國當年度最好的產品展示給業內外,讓業內同仁看到業內的發展狀態,通過「天工獎」這個平台來交流學習,從而創造出更好的產品。本著權威性、史實性、導向性、參與性和公正性的原則,「天工獎」在舉辦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順應藝術發展的規律,並積極引導作品在用材、主題、工藝、表現形式等方面有所創新。
作為一項公益性活動,「天工獎」舉辦8年來,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每年一度的行業盛事。非商業性的運作保證了天工獎的權威性,使得天工獎走上了一條可持續性發展之路。歷經8年的摸索、發展和考驗,在保持其創辦初衷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天工獎」已經成為行業玉石產品的風向標,成為中國現代玉雕、石雕作品頗具影響力的專業獎項。
2.中國玉石產業的發展
「天工獎」的獲獎作品是當代中國大陸玉雕界最高水平的代表,8年的「天工獎」歷史記錄了中國大陸玉石產業8年的發展歷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近代少有的玉雕發展輝煌期,在悠久的中國玉文化歷史上烙上了當代的時代特色印記。中國玉石產業近年來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產業發展具有方向性
近年來,在政府及相關協會組織的大力支持下,玉石產業的發展逐漸擺脫閑散無序狀態,發展逐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這種方向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玉石產品發展的方向性,二是玉石雕刻人員發展的方向性。
2009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鑒
針對目前玉石產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制約發展的瓶頸,中國玉石產業發展必須跳出單一優勢資源發展產業的思路,走一條全新的綜合性復合型發展的道路,基於地方的產業基礎,開辟出整合產業上下游各種資源的綜合性產業基地。通過高標準的規劃、設計和運營,整合周邊城市的相關資源,發揮自身的區位和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打造中國玉石文化創意產業總部基地是玉石產業發展升級的必然選擇,中國珠寶玉石產業的發展方向應該走以下道路:一是優勢資源的集聚;二是產業規模及運營模式的升級;三是立足國內,走向世界。
4.1優勢資源的集聚
優勢資源的集聚是將分散的、單薄的力量匯集成更具發展能量的群體,形成更強大的發展動力,使得產業做大做強;優勢資源的集聚將優勢資源合理配置,打造得更加優勢。
4.2產業規模及運營模式的升級
產業規模的升級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是實現優勢資源整合的機會;同時,產業規模的升級將帶動產業的快速發展,真正實現文化、藝術、產業等多方位共同發展。
4.3立足國內,走向世界
中國玉石產品的發展相較於以前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需要在產品的分級分層上做更多的工作,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要更有針對性地發展。中國玉文化的傳播不應只停留在國內,中國的玉雕藝術不僅僅是中國的藝術,而且要成為世界的藝術,後者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要努力對外拓展,將中國的玉石產業發展成為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產業。
中國玉石產業正在朝著健康有利的方向發展,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行業組織及業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不容忽視的是,玉石產業也同樣面臨著一定的問題,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仍然需要業內同行、相關的政府部門及行業組織的共同協作努力。相信當代的中國玉石產業將發展得更好,中國悠久的玉文化將烙下當下時代的印記,形成具有特色的當代中國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