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港口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
港口經濟影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經濟學界對港口經濟影響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經濟學家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交通、航海、港口、倉庫、公共事業與公共工程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一部港口經濟影響文獻是1953年美國特拉華河港口局發表的《每一噸貨對地區經濟價值》,文章對港口的直接經濟影響進行了衡量。此後,港口經濟影響的研究文獻不斷出現,根據筆者統計,從本世紀中葉到2000年,在美國至少有60篇港口貢獻的研究報告公布;2000年後,從歐洲的鹿特丹港到美洲的休斯敦港、溫哥華港,全世界共有數十篇港口經濟貢獻報告發布。僅2006年就有休斯敦港、奧克蘭港、西雅圖港、波特蘭港等港口發布港口貢獻報告。
但相對其他學術問題,港口經濟貢獻的文獻數量偏少,且多以研究報告形式公布,這是由港口經濟影響的特點決定的。港口是交通運輸的樞紐,便利的運輸吸引著金融、倉儲、物流、港口工業在港口周邊落戶。港口經濟影響有著影響范圍廣、涉及產業多的特點。這導致了研究港口經濟貢獻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進行繁雜的調查和統計,以盡可能的讓研究模型貼近實際。以休斯敦港2006年的港口經濟貢獻報告為例,研究者與港口管理當局合作,調查了1046家依賴於港口的企業,達到了95%以上的覆蓋度。
因此,一般是由咨詢公司(例如Martin Associates)、港口管理機構或其他組織對港口經濟貢獻進行研究,以研究報告形式公布,這些研究機構的參與者能相對容易的獲得數據。學術論文的作者也大多有管理機構的背景,以個人名義發表的論文大多是對現有研究方法的評論和改進的設想,且很少能進行實證研究。
(一)港口經濟影響研究的初始階段
1953年美國特拉華河港口局發表的《每一噸貨對地區經濟價值》可以說是世界上研究港口對區域經濟貢獻的第一篇報告,這標志著港口經濟影響研究的開始。報告研究了在費城港口地區,每裝卸1噸貨物的直接耗費和收入。從那之後,美國許多港口都發表了港口對區域經濟貢獻研究的研究報告,如1966年紐約港務公司的研究《港口和社區》、1971年西雅圖港發表的《西雅圖海事商務及其對全縣經濟的影響》、1978年紐約港務公司發表的《美國產業的經濟影響—水運業投入產出分析》等。
在研究港口經濟貢獻的同時,研究者們基於港口經濟貢獻研究進行港口的規劃。在這段期間,關於港口對區域經濟貢獻研究的主要不足之處在於缺少標准化方法,研究報告之間沒有可比性,而且某些數據容易被懷疑是為了有利於港口爭取更多投資而做過處理的。
Waters(1977)反對利用港口經濟貢獻研究進行港口規劃的做法,對當時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批評,提出研究方法和調查方法有重大的局限性。批評意見主要集中在兩點。首先,就業、收入、工資以及其他與港口有關的服務成本的數據很難獲取。Waters列出了需要調查的64項數據,他認為,港口相關企業的服務成本很難確定,幾乎不可能完全做到,其結果也是不可信的,也不能反映港口在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他認為,現有的方法不能分析港口城市在沒有港口的情況下的物價結構,導致進出口對當地消費價格的影響沒有得到體現,與進出口有關的工作崗位、工資、收入的影響數額不確定,並且很難確定,而且港口經濟貢獻研究對於新建設施增加的效益或貢獻很難進行衡量;研究方法忽視了進口的影響、忽視了技術變動、假設價格水平不變。
Chang(1978)回應了Waters的批評,文章肯定了Waters的大多數觀點的同時,為港口貢獻研究方法進行了辯護。他指出,Waters的批評與港口經濟貢獻無關,因為Waters對研究對象有誤解。Chang認為,港口經濟貢獻主要研究在特定時期港口的經濟貢獻,而非港口新建設施的經濟貢獻。Waters的文章指出了港口經濟貢獻研究方法的許多局限性。他提出了一個模型,將港口能力與收益現狀、港口利用狀況和預計的對港口能力的需求關聯的模型,評估對港口建設的需求。Coto-Millán(1986,1988,1988,1993,1995)在他的基礎上對港口能力需求預測進行了研究。
Davis(1983)也對港口經濟貢獻研究提出了批評。他認為,港口經濟貢獻研究還存在問題:沒有獲得普遍認可港口產業的界定;不能衡量港口服務變化引起的港口貢獻變化。Davis提出的問題至今也沒有完全解決。
您好,如果回答有幫助到您,望採納。
㈡ 急求韓語港口物流翻譯! 翻譯器免進,在線等!!多謝!
你好:
才看到你提出的問題,翻譯的不太好,請你參考使用,肯定與電腦機翻譯是有區別的.
加快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化和擴大區港聯動試點,爭取將保稅區的政策延伸到丹東、營口、錦州等港口和沈陽等城市的特定區域,推進內陸干港、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項目運作,把開放前沿和腹地緊密連接起來。
대련동북아국제 배송중심 쾌속 건설과 구강련동시점의 심화와확장정책이 단동 영구 금주등항구와 심양등성시의 특정지구 까지 챙취하기위하여 내륙의 건조한 포트 바다와 철도의 련합 운수 컨테이너 블록 기차항목운작을 개방한 전선과 배후지를 긴밀히 련결시겨야한다.
重點開發建設大連長興島、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和遼西錦州灣,通過「三點一線」大開發,形成沿海與內地互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大力發展以石化、鋼鐵、大型裝備和造船為重點的臨港工業,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形成產業特徵明顯和競爭力強的臨港產業集聚區。加快沿海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和整合沿海的土地資源.
중점개발건설은 대련의 장흥도 영구연해산업기지와 서금주만이다 "세점일선"대개발을 통하여 연해와 내지를 호상 움지기게하여 대외개방의 새로운 패턴을 형성하는것이다. 대력으로 석유화학 강철 대형장비와 조선을 중심으로하는 림항공업 가공무역 물류 금용 정보등현대 복무업을 발전하여 산업특정을 선명이하여 강력한 림항 산업집결구의 경챙력을 형성한다.연해개발의 기초설비건설을 가속화하여 연해 토지자원을 정합하여 개발한다.
港口建設要重點提升以大連港為主體的各樞紐港總體功能和吞吐能力,加快沿海港口集裝箱、原油、礦石和散糧等四大系統的專業化碼頭建設,調整碼頭布局結構,優化整合全省港口資源,形成各港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港口集群。
항구건설의 중점은 대련항구를 주체의 각허브항으로 총체공능과 처리량 능력을 승급하여 연해 항구 컨테이너 원유 광석 량식등사대계통의 전업화한 부두건설을 가속화하며 부두의 레이아웃구조을 조정하여 전성의 항구자원을 최적화적으로 통합하여 각항구의 분공합작 호상보충하는 집군항구의 우세를 형성하는것이다.
重點建設大連大窯灣三期工程、北良散糧泊位、長興島港區開發、營口港四期工程、營口港 15 萬噸級航道、錦州灣 25 萬噸級原油碼頭和丹東集裝箱碼頭等一批項目,港口吞吐能力達到 5 億噸。
중점적으로 대련 대요만제3기공정 북부 량식 그레인 정박 장흥도 항구개발 영구항제4기공정 영구항15만돈급 배송길 금주만25만돈급 원유부두와 단동 컨테이너부두등 한피의 항목을 건설하여 항구 처리량 능력이 5억돈에 도달 하는겄이다.
㈢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打造向海經濟的藍色引擎
據報道,早前相關領導在視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時表示,要建設好北部灣港內口,打造好向海經濟,容在沿海地區要想富也要先建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漸入佳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也以北部灣港為依託,向海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正在打造完善向海經濟的藍色引擎。
據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依託港口和產業這兩大「輪子」,打造一條有廣西特色的向海經濟發展之路,不僅是北部灣經濟區實現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新要求,同時也是順應「一帶一路」發展的必然趨勢,意義非凡,而對於廣西打造向海經濟有著區位、政策、歷史等多方面的優勢。
㈣ 什麼是臨港產業帶
臨港產業帶即臨港經濟區
該區擁有魯南經濟帶惟一出海口,與山東半島城市群和蘇北兩大經濟板塊緊密相連。日照港是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魯南擴大開放、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戰略資源,是山東省南部及其他內陸腹地外貿物資、能源、化工、糧食、水泥、礦石、木材幹線大港和集裝箱支線港,區內交通網路完善,商貿物流發達,具備發展臨港經濟的得天獨厚條件。
規劃建設魯南臨海產業區。加快魯南經濟帶開發,必須搞好載體建設。要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依託港口資源優勢,在日照臨海地區劃出一塊區域,規劃建設魯南臨海產業區,實行產業集中布局、聯合共同開發,著力構築臨港產業體系。規劃范圍覆蓋嵐山區和日照經濟開發區及東港區的全部地域。重點打造鋼鐵及配套產業、能源、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糧油加工、漿紙製造、造船、水產及食品、木材加工、汽車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物流倉儲加工產業等「十大功能板塊」,建成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生產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撐有力、生態環境優良,工業區、港區、城區、物流區有機融合的山東南大門「黃金產業帶」。
突出發展商貿物流業。積極培育「中國商貿名城」,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綜合競爭力強的市場群體,把臨沂建成功能齊全的物流基地和重要的區域性物流樞紐城市。發揮商貿流通和區位資源優勢,依託龍頭企業,積極發展配套關聯項目,帶動中小企業群體化發展,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工程機械、紡織服裝、化工、建材、醫葯、木材加工等優勢產業集群。
㈤ 港口城市應重點發展哪些工業
港口不僅是交通運輸的樞紐,而且是現代化大工業密集布局的理想地帶。作為依託回港口資源優勢答催生發展的城市產業群,臨港產業主要包括以港口裝卸運輸為主的港口直接產業;與港口裝卸主業緊密聯系的海運、集疏運、倉儲等港口共生產業;憑借港口綜合條件而形成的石化、船舶修造、機械製造等依存產業;與港口產業相關的信息、金融、保險、商貿等服務業。
在產業布局方面,發展臨港重化工業或製造業集群,形成區位組合優勢,延伸產業鏈。利用便捷的港口運輸條件,發展臨港大進大出的重化工業,如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等產業,為港口城市工業化奠定雄厚基礎。
在配套服務方面,依託港口,大力提升現代臨港服務業。通過發展現代物流業、運輸服務業、信息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和倉儲業,把港口城市建成該地區的國際物流中心,以及區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真不少,主要是依託港口的優勢
㈥ 千葉港的港口影響
千葉港是日本戰後伴隨著工業騰飛而發展起來的新興港口的典型代表,在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的新興港口發展的經濟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據此,中國新興港口的發展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快臨港產業發展,培育產業集聚點。產業聚集的形成,關鍵在於其誕生、雛形階段。當某地因某種因素使得同類或相關的幾家企業在一個地方出現,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就意味著形成了某產業聚集的雛形,產業聚集的雛形一旦形成,便能夠進入了內部強化的良性循環過程,即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與單位向該集群聚集。在產業聚集的誕生、雛形階段,政府應該發揮主要作用,制定產業聚集吸引政策,如土地管理與規劃、行業專門人才培養、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健全服務體系、強化服務理念等。另外,規劃產業集聚點時,要注意發展臨港特色工業園區,推進園區的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增強園區吸引力。
2.長遠發展中要注意產業鏈發展的完整性,盡早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現代產業理論認為,產業的運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隨著分工的不斷演進,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分工鏈條不斷加長,只有深化分工、相互協調才能帶來最終產品生產效率的提高以及市場交易的增加。也就是說,聚集經濟只有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才能出現,這就意味著,新興港口的經濟要想保持長久的增長和競爭力,必須延伸產業鏈條,細化產業分工。
3.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避免聚集不經濟的制約瓶頸。新興港口必須以循環經濟為發展目標,從一開始就應規劃建立完整的生態工業鏈網,使區域內各企業的產品和副產品在系統內有效流動,使上游企業的產品和「廢料」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通過區域內企業間副產品和廢物交換、能量和水的梯級利用、基礎設施和其他設施的共享來實現整體的經濟發展。
4.加強技術創新環境的培養。首先,要注意培育和引進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從港口規劃開始,就確立技術創新的導向。其次,要加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多方面提高港區高素質人才的整體待遇。當然,要注意,提高待遇絕不是單純要求企業提高工人的工資水平,因為工資水平的提高會加大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影響港口經濟的長期發展,並降低發展初期對資本投資的吸引力度。可以採取以下措施:①由政府發放高素質人才補貼;②降低從業人員的生活成本,比如降低住宅用地價格,降低住房成本;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生活環境,提高從業人員的社會收益,間接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待遇。
㈦ 地理問題
一、黃河三角洲建設抄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條件:
1.處在河流三角洲地區,地形平整,有利於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2.處在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
3.靠近海洋,交通便利,且水運成本較低;
4.北連京津唐地區,南近長江三角洲,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市場廣大;
5.地處山東,毗連京津,靠近北方經濟中心,經濟發展基礎較好,而且技術條件優異。
二、西北區為我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地區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1.西北地區地處內陸,不易受季風影響,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從而不利於植被的生長,由此導致生態脆弱;
2.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滯後,人們的生產經營方式常常是粗放式經營,過度放牧,濫砍亂伐現象嚴重,生態嚴重失去平衡;
3.西北地區資源豐富,在開采資源過程中不注意保護環境,加上資源的過度開發,帶來環境的嚴重惡化。
這是根據我初高中學過的地理知識來回答的,希望能幫到你。
㈧ 沿海經濟開發區怎樣趨利驅避的發展經濟歷史方面
所謂臨港經濟,是指以基於港口的優勢,以港口城市為載體、以綜合運輸體系為動脈、以港口相關產業為支撐、以海陸腹地為依託,展開生產力布局,發展與港口密切相關的特色經濟,進而推動區域繁榮的開放型、優先型經濟模式。其作為一種經濟發展路徑,對於減輕對資源的依賴、保護環境,走集約型發展道路,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河北處於中國唯一的大內海渤海海岸帶,環渤海5800公里的海岸線,河北占據487公里,沿海城市有秦、唐、滄;腹地有首都北京以及廣大的三北地區,甚至蒙古、俄羅斯、中亞諸國。優越的路網格局和廣闊的經濟腹地,是發展臨港經濟的重要保障。臨港經濟是河北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地方,應該作為河北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
一、依據臨港資源優勢,建立和發展功能完善的臨港產業
通過多年來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社等聯合發布《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及其中的各個子項目的研究與比較,其中,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裡的測算與排名顯示,產業經濟競爭力是推動經濟綜合競爭力上升的中堅力量。從全國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和省域經濟競爭排名之間的比較來看,大多數省、市、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升降與產業經濟競爭力排名升降基本同步,產業經濟競爭力與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密切關系,表明產業經濟競爭力是經濟綜合競爭力中的主要競爭力。因此,可以看出,臨港產業是臨港經濟發展的核心,只有產業做強作優,臨港經濟的發展、沿海強省的崛起才能具有實體的支撐。
臨港產業是指港口運轉和裝卸、過港貿易、倉儲業、綜合物流配送和信息處理、旅遊業、衍生出的重化工業、建築建材業、高科技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總和。臨港產業是臨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的重要載體,臨港產業的發展,應緊緊抓住環渤海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移,充分利用沿海臨港地區的區位與資源優勢,使臨港產業成為河北省加快實現新型工業化進程和培育重化工業製造中心的重要動力,成為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一是發展港口直接產業,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港口直接產業是以港口裝卸業為主的港口企業所經營的全部產業。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由貨主(企業)投資建設的專用碼頭和配套倉儲設施,積極引入港口各類大宗貨物中轉項目。千方百計增加港口吞吐量,提高設施、設備的利用率。
二是發展港口關聯產業,建設現代化大物流業。港口關聯產業,是與港口主業有著前後產業關聯的產業部門,如,海運業、集疏運輸業、倉儲業等,這些產業部門分布在以港口主業為核心的產業鏈的不同部位。堅持實施多元化投資方針,加快以港口、倉儲為中心的現代物流業建設。通過引進外資,建起一批商用集裝箱碼頭和通用碼頭。要根據各大港口的主要運輸功能和運力,結合臨港工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發揮主導運輸功能的基礎上,超前發展運力運途各異的內外線綜合航運網路。發展以保稅功能為主的倉儲業,提高倉儲量,增加倉儲效益。建立同港口配套的綜合運輸體系,組建輪船運輸公司,建立貨運車隊,完成內陸運輸服務。此外,要加強港口通往內地的高速公路、鐵路的建設,增強集疏運輸能力。
三是發展港口依存產業,建立穩定貨源基地。港口依存產業是以港口條件為選擇依據而設立的產業部門,如修造船業、貿易、鋼鐵、化工等。河北沿海地區具有重化工業的良好產業基礎,建立臨港工業區,發展鋼鐵、石化等產業,可以利用便利的海運條件,降低原料運輸成本。大力發展臨港工業,也可為港口運輸業帶來穩定的貨源。河北要將能源、鋼鐵、石油化工、鹽化工等受資源、環境狀況制約的基礎產業轉移到沿海,依託港口加快臨港工業的發展,提升港口「板塊經濟」效應。港口貿易業要爭取本省、本市的出口貨源在當地港口出口;同時要大力引入國際轉口貿易,爭取建立保稅區;設立貿易型企業,不斷擴展轉口貿易對象,擴大進出口貿易。
四是發展港口服務業,擴大進出口貿易。港口服務業包括建立在沿海一定范圍內的,與港口直接產業、港口關聯產業、港口依存產業的經濟活動有關聯的金融、保險、房地產、飲食、商業等。發展港口服務業,通過對水電、通訊、保險、金融等服務業在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支持,使其適度超前發展,為臨港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
二、強化項目帶動, 建立外向型臨港產業加工區
臨港經濟產業加工區是臨港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臨港經濟有著典型的外向型經濟的特徵,可以較為便利地得到國外及區域外的經濟資源,同時,也可以利用出口加工區內的加工工業的集聚和加工貿易的發展,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由於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使工業更依賴於海運,從而使得港口兼有了運輸和工業的雙重功能。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港口大多建有工業區和工業專用碼頭,集儲存保管、集散、加工、成交和轉口於一體。因此,河北臨港地區可以利用便利的海洋運輸條件,建立具有明顯產業特色、高起點、高效率、生態化、現代化的臨港產業區,建立加工基地,發展大進大出的加工工業。
積極引進國內外一些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力強、代表著世界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進入臨港產業加工區。通過大項目落戶臨港地區,一批由貨主(企業)投資建設的專用碼頭和配套倉儲設施可以迅速崛起,在給河北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將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經驗,推動臨港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因此,要充分認識臨港產業發展在全省經濟整體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及對全省經濟的拉動作用,緊密結合國家產業布局、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主要行業的發展規劃,對全省產業布局進行適當調整,重點在秦皇島港、京唐港、黃驊港的開發區和周邊地區布局一些大型鋼鐵、化工、石油化工等行業重點項目,在港口周邊地區開發若干產業園區及加工基地,形成臨港開發區、工業區、倉儲區和商貿區,促進沿海產業帶的形成和發展。為了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充分體現河北沿海地區的城市風格和產業特點, 秦、唐、滄三市應按照建設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生態型現代化大項目精品園區的目標定位,啟動臨港產業加工區內大項目的建設。把臨港產業招商作為重中之重,強化項目投資促進,以項目建設推動新型臨港工業發展,在做大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出台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在資金、稅收、水電價格、土地批租等方面加大對跨國、跨行業項目引進的系列優惠政策力度,主動與有實力的國內外公司、世界著名跨國公司接洽,引進、開發和建設科技含量高的臨港工業項目,培育新的增長點。
三、依託主導產業,建立臨港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應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和區域動態比較優勢原理,正確選擇各階段的符合區域優勢的地區主導產業和一般專門化產業,並圍繞這些產業相應發展與之配套的相關產業,是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各臨港地區應該充分考慮港口和臨港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和限制因素,根據臨港產業發展階段,正確選擇能發揮港口功能、關聯度高、收入彈性高、技術進步大、發展潛力大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建設,並通過前向、後向、旁側關聯效應,誘導地區新興工業部門、新技術、新型原料等產業的出現,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改善和優化本地區的產業結構。臨港地區的區位優勢和低成本運輸優勢,是許多產業集聚的基本動因和動力。定位準確的臨港產業將誘導更多的前、後關聯產業向本地區聚集,可以持續提高區域經濟的容量。河北沿海地區應依託臨港主導產業,發展產業集群,提高整個地區的區域競爭力。根據河北省臨港地區的資源條件、經濟基礎、戰略定位,以及國內外產業發展環境與市場條件,河北省臨港地區應優先選擇發展的產業領域是:現代港口物流產業、沿海石油化工產業、沿海鋼鐵產業、臨港建材產業、沿海特色旅遊業、沿海地區高新技術產業、海水淡化產業。圍繞主導產業,突出抓好綜合性港口的建設和開發,促進市場急需和替代進口兩類產品向下游拓展,盡早形成以煉油化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清潔能源、機電一體化為代表的先導產業群。要以發展產業集群的理念提升改造現有的工業園區,加快園區的頭雁企業的入園,從而帶動配套企業的發展;要創新發展產業集群的體制和機制環境,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培育產業集群,從而將優勢產業做強作大,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