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產業鏈及其意義,以及如何完善產業鏈的發展
近年來,「產業鏈」這個名詞在報刊和文獻上頻繁出現,如:紡織產業鏈、啤酒產業鏈、生態產業鏈、服務產業鏈等,應用非常廣泛,但有關產業鏈的概念基本還未明確提出。筆者認為,產業鏈可以定義為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產業集合,這種產業集合是由圍繞服務於某種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為基礎、相互依存的產業所構成。從現代工業的產業鏈環節來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間產品生產、製成品組裝、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實際上,任何產業都能形成一條產業鏈,現實社會中存在著形式多樣的產業鏈,而且眾多產業鏈會相互交織構成產業網。
產業鏈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產業鏈包括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所有企業集合,涉及到相關產業之間的關系;
狹義的產業鏈則重點考慮直接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企業集合部分,主要關注產業內部各環節之間的關系。
經過初步研究,筆者認為產業鏈一般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徵:
①構成產業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它們在技術上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上游產業(環節)和下游產業(環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物質、價值方面的交換關系,且它們之間具有多樣化的鏈接實現形式。
②產業鏈上的各個組成部分呈現出分離和集聚並存的趨勢,它們存在著技術層次、增值與盈利能力的差異性,因而就有關鍵環節和一般環節之分,而且各個組成部分對要素條件的需求具有差異性,這就導致了產業鏈的戰略環節存在區域差異性。
③產業鏈受產業特徵及發育狀況影響,存在繁簡程度的差異性,同時產業鏈之間相互交織,往往呈現出多層次的網路結構,存在主鏈條、次鏈條的區分,而且這些鏈條都處於一定的外部支撐環境之下。
『貳』 農業標准化體系尚不完善指的哪些方面
農業標准體系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在主要農副產品及種子、農葯、化肥、飼料、獸醫葯、農機具等農業技術規范方面制定了國家標准1000多項,行業標准1600項,這些標準的制定對規范農業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我省共制訂省級農業地方標准170項,縣、市級地方標准129項。這些標准涉及糧油、茶葉、棉花、水果、山芋、食用菌、烤煙、席草、黃牛、生豬、水產等我省主要農產品。但是,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農業的快速發展,對農產品的品質、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有的農業標准暴露出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一是標準的技術內容老化滯後,標齡過長難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對部分內容進行修訂和更新;二是標準的結構不夠合理,涵蓋面尚不完善。初加工產品標准少,技術含量高的農產品標准少,體現農產品優質、安全及市場准入方面的標准少,新品種及優質品種標准少,加工、流通方面標准少;中葯材、蔬菜、蠶桑、禽類、林木花卉、名特優農產品生產加工方面的標准很不完備;三是標準的層次不合理,採用國際標准程度低。國家和行業農業標准在省地方的配套標准不健全,很不利於國家行業農業標准,尤其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推廣應用。由於過去缺乏對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研究,我省現有標准難以與國際標准接軌,標准指標體系很難適應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
『叄』 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存在問題
農產品流通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還有就是農產品流通成本高、信息不靈和產銷銜接不暢。針對這些問題,為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強組織化程度,我們主要圍繞冷鏈建設、加工配送、產銷對接和信息引導等方面開展工作 。
第一,加強冷鏈系統建設。商務部已經把冷鏈系統作為今年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重點。我向大家介紹一組數據。在發達國家,食品和鮮活農產品冷藏運輸率達到80%-90%,中國只有10%左右,差距相當大。中國的鮮活農產品損耗率在25%左右,在美國只有2%到3%,發達國家只有5%左右。我們每年農產品的損耗至少700億元人民幣,還有人測算是1000億。中國有7億多農民,相當於每個農民100元錢。如果把損耗降低下來,農民人均就能增收100元。所以,商務部把冷藏、冷凍、冷鏈運輸這方面作為今年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點。
第二,加強產銷銜接。發達國家把這個叫訂單農業,就是我吃什麼,你賣什麼,我賣什麼,他就產什麼,沒有產不出來的,只有賣不出去的。美國訂單比例佔80%左右,馬來西亞也達60%。這些超市和市場與農業合作社簽訂一個合同,明確水果和蔬菜的品種和價格,穩定供銷關系。中國在這方面比例還是很低,通過訂單合同銷售的農產品還不足15%。所以,今年我們想在產銷銜接上、訂單農業上、農超對接上加大力度,鼓勵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超市與農業合作組織、農業加工企業進行對接,減少盲目性,增加預見性。去年我們搞了一些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據物美、家家悅、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反映,實施農超對接後,農民銷售農產品價格平均提高約15%,超市的售價下降15%,既促進了農民增收,也有利於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農民、消費者、企業三方受益。國家當然要鼓勵。
第三,提高組織化程度。中國農產品流通還是「千家萬戶」、「千軍萬馬」地分散進行,而國外是靠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中國也有合作社,但組織化程度還不夠高。一些地方搞了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把千家萬戶的農民吸收進來,加工後再配送到商場、超市,這些對於解決產銷銜接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支持批發市場建立可追溯系統,配備電子交易卡,就可以跟蹤產品從哪兒來,批發到哪兒去了,將品種、價格等信息存入檔案。如果農產品出現安全問題,可以及時採取措施。
所以,通過支持冷鏈運輸、產銷銜接、組織化程度,質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將有利於搞活農產品流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產品流通安全。
『肆』 為什麼農產品經常出現滯銷的問題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法
農產品的周期比較短,瓜果蔬菜容易損壞,必須盡快銷出,不然就很容易出現滯銷和農民資金回收困難的現象。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多方面,供求關系、信息不對等、農產品自身品質、營銷方式等等,總體來說就是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相互脫離了,沒有關聯。正如馬雲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發表演講中說到的:貧窮不是我們農民不努力,而是我們的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沒有完美的結合。針對這個問題,日前商務部印發《關於推進農商互聯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目的是為了農產品既產得好又銷得好,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強產銷銜接,發揮農產品流通對促進農業生產和保障居民消費的重要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通知》主要內容如下:
1、構建長期穩定的產銷銜接機制
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長期采購協議,發展訂單農業。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生產或銷售環節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產加銷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參股控股、兼並收購等多種方式進行股權投資合作,實現產銷優勢互補、風險利益共擔共享的產銷銜接。
2、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發揮他們對農戶的組織帶動作用,組織農戶通過土地流轉、託管等各種方式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
3、培育打造農業品牌
選擇一批品質上乘、標准化程度高的特色農產品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銷促銷,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4、打造全產業鏈條標准體系
覆蓋農產品種養加工、檢驗檢測、質量分級、標識包裝、冷鏈物流、批發零售等各環節,提升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標准化水平。
5、扶持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
支持和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零售企業和農產品電商企業設立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專檔、銷售專櫃和扶貧頻道,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拓展銷售渠道。
6、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建設田頭市場、冷鏈流通設施、信息服務平台和農產品電商平台等,補齊設施短板,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
農商互聯與以往的產銷對接相比,具有全面精準、深入緊密、長期穩定等特點。
全面精準,是指各種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包括批發、零售、電商等在內的農產品流通企業全面合作,引導農業以銷定產,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
深入緊密,是指以訂單采購、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方式開展深層次的合作,農商雙方除買賣關系外,還是合作夥伴關系,利益聯結更加緊密;
長期穩定,是指通過打造產加銷密切銜接的農產品全產業鏈條,將一次性的、鬆散的、隨機的買賣關系固化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產銷渠道暢通、生產消費雙贏的新型農商關系。
『伍』 農業產業鏈比較薄弱是什麼意思
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
目前我國的冷岸總容量為1000多萬立方米,但只限於肉類、色類的冷凍貯藏,我國的鐵路冷藏運輸設施非常陳舊,大多是機械式的速凍車皮,缺乏規范保溫式的保鮮冷凍冷藏運輸車廂,冷藏食品運量僅占總貨物運鑿的1%。公路運物中,易腐保鮮食品的冷凍冷藏運輸只佔運編總是的20%,其餘80%左右的禽肉、水產品、水果、蔬萊大多是用普通卡車運輸。總體而育,發達國家預冷保鮮率為80%-100%,冷藏運輸率80%-90%,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比率1%-3%,而我國分別為30%、10%-20%、0.3%。在硬體設施和運翰效率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59%,水果和肉類產量佔46%,禽蛋和水產品產量佔35%。近年來中國生鮮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規模大。 另外如果LZ想了解更多關於農業產業鏈方面的問題 可以上前瞻資訊去看 網站上有很多關於農業這方面的經濟文章和產業數據,應該會對你有幫助的。
希望我的回復可以幫到你。
『陸』 針對我國農產品競爭力存在的主要問題,應採取哪些對策進行解決
面臨的問題
近半年來,盡管部分畜產品市場劇烈波動,但是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高位趨穩,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經濟利益相對較多。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當前,要特別處理好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消費者利益,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盡快恢復需求缺口較大的畜產品生產能力,加強市場監控,防止糧油及其肉禽蛋價格上漲的連鎖反應擴大化,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穩定。
一、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性相對較高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於生產季節的關鍵期。盡管今年我國農業面臨自然災害可能偏重發生,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增多,農產品市場不穩定性增加,農民擴大生產的風險加大。但是,目前多數農產品價格高位運行,農業生產資料供求基本平衡。總體上看,有助於進一步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積極性的因素占據主導地位。這將促進糧油生產的穩定,加快實現肉禽蛋生產能力的恢復。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糧油等多數農產品價格恢復性上漲,促進了農業效益的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城鄉居民食品消費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6.2%,其中糧食上漲6.7%,而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7.3%,穀物上漲8%。農民銷售農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高於居民食品消費價格。近半年來主要農業生產資料供求總體上平衡,價格比去年同期的上漲幅度明顯低於農產品生產價格。第一季度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75.1元,而家庭經營費用現金支出只增加了7.7元,尤其是農業生產支出穩定在去年的水平。這些表明農民能夠從農產品價格上漲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幾年來,國家實施的各項糧食補貼政策和價格支持政策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各類補貼政策紛紛到位,並且力度還明顯增加。在調查中,注意到糧食政策在農業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廣泛存在。
在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作用下,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可能穩中有增,糧食生產進一步擴大,糧食可能繼續增產。農作物種植意向調查表明農民已經連續第4年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優質高產糧食品種所佔份額進一步上升。全國夏糧生產氣候條件總體上較好。從已經基本收割完小麥的省份來看,夏糧收成較好。考慮到玉米價格大幅度上漲,稻穀價格水平相對較高,秋糧生產形勢有利因素較多。
如果今年能夠將受災面積占播種面積比重控制在28%以內,保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基本穩定,實現糧食總產量突破5億噸的目標是可能的。
二、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盡管近期農產品波動劇烈,增加了消費者經濟負擔,甚至影響了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質量。但是,農產品價格明顯上漲總體上有助於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實現農民較快增收。尤其是糧油價格高位平穩運行,肉蛋價格繼續大幅度恢復性上漲,支撐農牧業收入快速增長。農民增收出現了多年難見的好形勢。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260.5元,實際增長12.1%,為1997年以來同期增幅最高。第一季度農民家庭經營人均農牧業現金收入較上升同期增長57.1元,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34.3%。
受國民經濟增長較快,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和農民工資性收入水平提高等積極因素影響,農民非農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第一季度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20元,同比增長16.3%,增速比去年同期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屬於較快的。
考慮到近期食用油價格和肉禽蛋價格等明顯上漲,農民銷售農產品增多等因素,以及受農民就業機會增多和工資率上升等因素積極影響,上半年農民收入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從全年來看,農民增收的有利形勢將繼續維持,估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4000元左右。
從目前影響農民增收的各種直接因素來看,實現農民收入名義增速高於去年的可能性上升。這種情況下,農民收入能否實現較高速度的實際增長,關鍵在於能否控制整體物價水平,阻止糧油價格上漲所引起的飼料價格上漲和畜產品價格上漲,進一步導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連鎖反應。20世紀80年代末糧油價格輪番上漲,農民收入名義增長速度很高,但實際增長非常有限。只有穩定物價總體水平,在農產品價格波動中實現合理的比價,才能確保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三、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明顯
繼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數農產品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尤其是主要作為飼料原料的玉米以及肉禽蛋上漲幅度相對較大。糧油價格上漲及其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仍在持續。今年第一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中玉米上漲了15%,生豬、家禽和禽蛋分別上漲了18%,12.7%和11.8%。第二季度這類農產品價格繼續保持上漲勢頭,5月份一些集貿市場上的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翻一番。
去年下半年,受國際市場糧食供求關系趨緊影響,國內進口減少,糧食價格出現了恢復性上漲。玉米價格走出波谷。加上受乾旱等不利氣候影響,玉米加工燃料乙醇需求增長較快,玉米供給嚴重滯後消費增長。玉米價格大幅度上漲,增加了畜牧業飼養成本。由於我國肉禽蛋產業化發展的水平不高,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利益反應機制尚未形成,去年又正是我國主要畜產品生產的經濟效益經歷最困難時期。飼養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銷售價格未能作出及時反應,使得農戶養殖效益大幅度下滑,紛紛退出養殖業,削弱了生產能力。肉禽蛋當前貨源緊張,價格居高不下是典型的周期高位波動。
考慮到肉禽蛋生產的周期性,生產能力恢復需要一段時間,肉禽蛋價格的穩定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監管。但是,隨著夏季的來臨,肉禽蛋需求相對不旺,尤其是禽蛋生產能力由於恢復相對較快,估計禽蛋市場價格的穩定性將逐步顯現。入冬後,生豬市場價格也會逐漸趨於穩定。
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近期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是農業生產能力不穩定的表現。短期內,多數農產品的價位趨高,有助於農業生產能力的擴大,改善農產品供求關系,促進農產品市場穩定。但是,從長期來看,農產品市場劇烈波動,不但影響到中低收入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對小農經濟沖擊也較大。
主要對策建議
當前,我國一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處於緊平衡,這些農產品市場價格極易受到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發生異常性波動。為此,必須平衡好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實現農業比較效益,穩定增加農產品供給,允許農產品市場合理波動,加強市場監控,確保農產品市場的穩定。
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對於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政治活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農業主管部門要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是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發生,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
要繼續發揮支農惠農政策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抓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有利時機,優化支農結構,著力改善農業設施。考慮到糧食市場價位相對較高,最低收購價格政策發揮的作用有限等情況,重點應想方設法擴大農業補貼規模,盡快將生豬補貼納入補貼范圍,繼續增加轉移效率相對較高的農業補貼項目。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波動性明顯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經營制度的確立和鞏固。實踐表明,小規模家庭經營是農業穩定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肉蛋市場劇烈波動,與大量農戶退出養殖市場,生產能力削弱直接相關。國家補貼農業不但要以糧油等比較效益相對較低的農產品為實施對象,而且還要更加關注小規模農業生產者的經濟利益。國家惠農政策不但要通過實施低保制度解決農戶生活保障問題,而且還要保護小規模農戶的生產能力。
要加強農產品市場和農村市場調控。針對今年農產品市場價格過度波動可能性上升,國家相關監管和調控部門應及時監測。一旦出現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消費品市場出現異常波動的苗頭,應配套使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將農產品市場和農村市場價格過度上漲勢頭控制好。同時,充分發揮國家庫存的吞吐作用,切實做好農產品進出口的管理工作,增加玉米進口,控制玉米等飼料價格上漲幅度。要統籌考慮生物能源和糧食安全,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柒』 為什麼會說我們的農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
首先,農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的買方市場;
其次,農產品生產的成本很高,需要除草劑等;
最後,我國現行的生產制度還不是機械化生產,因此效率低。
『捌』 農產品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怎麼完善
近幾年來,農村電商被一一挖掘改善,雖然為農產品助力了不少,但對於物流成本方面還是有很大問題。
農產品電商,尤其是生鮮電商,更多的是人們構築了一個很美的夢,讓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取想要的新鮮的水果、蔬菜等生鮮產品。而且農產品電商的未來一直是被普遍認可的,但是事實上,農產品電商在實際的運作中卻面臨很多難以跨越的鴻溝。
如今,即使是在農村裡,快遞代收點和網店基本已經有了,那可以首先推進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企業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以及及時促銷以免滯留。
另外就是現在農產品供應鏈比較落後,所以以現在的物流方式運輸,一些農產品很容易在運輸的過程中變質,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推出定時、定點、定線的農村電商物流「貨運班線」模式,拓展縣到鄉鎮雙向物流運輸服務,提高農村物資運輸的時效性和便捷性。
歸根結底,生鮮電商是定位和路徑問題,究竟是為了讓農產品上網還是為了更好地通過網上銷售農產品需要深思,最終也還要與傳統路徑相融合。如果普通農產品能便捷地在社區實現網上交易和就地送配的無縫對接,也許生鮮電商的大問題就真的破解了,最終「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過如果對於自己還是有難度的話,這里我推薦一個大商創的農村電商解決方案,它是以農村需求為核心,全面構建集PC、APP、微信於一體的終端設施,為消費者提供最為貼心的跨屏購物體驗。關鍵是採用了賣家自提或就近配送,切實匹配農村特色,有效規避了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