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迅速打造產業集群
(一)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核心方式
1、立地成佛
圍繞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區域,立足於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迅速梳理出主導產業鏈、促進要素聚集,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做強做大主導產業鏈,吸引配套產業鏈,建設支撐產業鏈,演進為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區域大循環的、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如餘姚塑料產業集群、江蘇吳江絲綢產業集群都是此類典型案例。
2、中心開花
實施先聚焦中心、後周邊開花的策略。先集中政策資源迅速引進或培育一個或兩三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形成中心;然後傾斜政策重點吸引配套,鼓勵配套技術、設備、產品投資商、配套服務商進入,逐步形成大配套產業集群。例如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拉動
通過建立或者升級專業市場,促使市場信息、銷售渠道、研發設計、裝備製造、產品製造、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產業有機地結合,形成以市場為核心的大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義烏的小商品產業集群,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相關產業大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研發驅動
圍繞研發中心,聚集創新要素,通過研發技術產業化、研發服務全球化,實現研發、製造、銷售各產業環節聚集,最終形成產業集群。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國矽谷,成為了全球最著名的創新產業集群,是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風投資金的融匯地。
5、OEM聚集
通過代工型企業的聚集,自動形成主導產業突出、配套完整的產業集群。這類集群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6、2.5產業匯聚
2.5產業,又稱生產性服務業,它像一種雙棲動物,兼有第二產業(工業)與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特性,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於生產者,它在生產過程中投入,架構了生產與服務的一體化,又具備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產品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生活中所見到的金融、保險、管理咨詢、倉儲、人力資源等等都可以被納入2.5產業的范疇。它們一般具有高技術含量、高知識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點,不僅自身創造價值,也能助力製造業再上一個台階。利用2.5產業與製造業在空間上的可分離性, 2.5產業正被北上廣深、江浙等發達地區所重視,開始專門打造2.5產業聚集中心,形成2.5產業集群,例如金融產業集群、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廣告產業集群、設計產業集群(如深圳設計之都),把發展2.5產業集群提高到了促進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高度。
(二)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主要抓手
1、「抓住牛鼻子」——促進集群要素集中化
「牽牛要牽牛鼻子」,要快速打造產業集群,關鍵是要促進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產業集聚發展中的最初階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階段。在要素集中階段,政府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產業集聚區的選址,應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規劃產業布局,並通過減免稅費、降低土地出讓金、增強政府補貼等政策措施來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場拉動為主的產業集群建設為例,關鍵就是吸引需求、匯聚商家。例如蘇州木瀆鎮的汽車商貿產業集群,最開始的時候是大力引進4S店,在匯集大量4S店後,蘇州人買車基本上都到木瀆,買賣市場開始形成,為後面的汽車用品市場、二手車市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個汽車商貿集群形成過程中,最初匯聚4S店就是整個產業集群的啟動環節,而4S店就是關鍵要素。
2、「拉長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
在找到牛鼻子、匯聚關鍵要素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逐步轉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導產業上來,通過「補鏈」,即把主導產業鏈的缺失環節補充完整、拉長主導產業鏈環節,達到「縱向成鏈」的目的。這個階段要把優惠政策的重點放在吸引與現有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具有「食物鏈」關系的商家進來,鼓勵「以商招商」,強化重點環節招商。以研發驅動的產業集群為例,例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集群,在研發科技人員關鍵要素匯集後,隨後的產業化、市場化環節就顯得尤其重要,有了研發技術,就鼓勵生廠商、貿易商大量進入,現在的中關村產業集群就是一個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集群。
3、「增粗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規模化
在「縱向成鏈「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放到「強鏈」上來,針對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鼓勵適度競爭,吸引相關企業進入,達到「橫向成群」的目的。從國內外產業集群的發展來看,各環節大量企業的相互競爭,不但不會削弱產業集群競爭力,反而會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有效擴大集群的市場規模。
4、「擴散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區域化
在完成上述三個階段後,產業集群的主導特徵已基本形成,產業集聚已基本完成,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要轉移到「大配套」上來,鼓勵各種配套企業以及其它緊密關聯、廣泛關聯的企業進入,促進集聚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推動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快速上升。最重要的是廣泛配套主導產業鏈的發展方式,能夠促進產業集群知識、技術外溢,並強力輻射周邊產業,引導該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真正實現產業集群區域化。
② 上汽通用五菱 150億資金和1000萬只口罩助力產業鏈夥伴復工復產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亂了全國各行各業生產節奏,尤其是對於資版金壓力大、用工成本高權、復工復產難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而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上汽通用五菱再次做出行業創舉,拿出150億元人民幣用於支付供應商夥伴貨款,並承諾支付時間比雙方合同規定的付款時間提前一個月。該舉措大大緩解了供應商夥伴的現金流壓力。更讓人溫暖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同時還快速組織生產1000萬只「五菱牌」防疫口罩,用於支持供應商、經銷商一線員工安全復工復產。
「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舉國抗疫關鍵時刻,上汽通用五菱將與產業鏈夥伴攜手同行,共克時艱。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中國製造業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帶來哪些便利
「我方無法承擔貿易摩擦新增的關稅。請問你方怎麼考慮?如果不能接受,能否提前通知我方?」7月6日,美國宣布對340億美元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後,中國機械鑄造企業安徽應流集團給所有美國采購商發了一封通知函。得到的回復卻驚人地一致:所有美國客戶都同意由他們消化關稅上漲帶來的成本。原來,美方企業經過精確測算後發現,即使加征25%的關稅,中國產品相對於美國產品仍具有性價比優勢。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業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條,與世界各國企業開展貿易往來,進行產業投資,同時引進和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中美兩國企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實現共贏,交流帶來機遇。
中國製造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惠及各國客戶
「面對美國加征關稅,我們不慌,是因為10年前我們就開始轉型升級,產品過得硬。」安徽應流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丁邦滿介紹,公司客戶大多是國際上的高端製造業企業,他們更看重產品的質量和交付能力,其次才是價格。「如果客戶要用別的供應商來代替我們,將涉及到圖紙、模具、工藝、合規等諸多生產環節的改變,短期內很難實現。」
杜應流是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在給美國客戶發完通知函後,他帶著研發和市場團隊到歐洲拜訪了一些企業。如今,他們不僅要開拓、鞏固美國市場,還在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推銷中國產的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葉片。
「起初,有很多機械產品我們製造不出來,國際上的那些企業對我們並不關注。」杜應流介紹,「而一旦我們具備生產能力,他們就會表現出歡迎的態度,願意與我們合作。市場中多一個參與者,就更有可能降低產品成本。」
以發動機葉片為例。最開始國際上的幾家葉片製造商之間缺乏競爭,所以定價格、定標准時非常強勢,這讓采購葉片的發動機廠家很被動。「不少知名的國際發動機廠家也受制於這些企業,希望看到有新的葉片製造商加入競爭,提高產品性價比。我去拜訪了幾家歐洲發動機廠,對方都對與我們合作表示出強烈的興趣。」杜應流說。
中國資本支持科技創新,助力各國創業企業
不但中國製造走向世界,中國資本也開始參與國際投資,向世界提供廣闊的市場。
在美國華盛頓州,初創型生物科技公司Cerevast研發了一種科技產品,該產品通過超聲波溶解血栓,可以第一時間對中風患者進行急救。市場上,許多這樣的先進創新技術是由中小型創業企業完成的,但這些企業要實現量產,進一步開拓銷售市場,還需要更多資金、戰略和產業鏈的支持。Cerevast在C輪融資中,就引入了來自中國的民營風投海銀資本。
中國資本如何幫助這家美國科技企業?海銀資本創始人王煜全介紹,首先是幫助Cerevast進入中國市場。通過與北京中關村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合作,該公司向中國國家葯監局提出醫療器械注冊與審批申請。如果順利,18個月內就能完成報批。
更重要的是,海銀資本可以幫助這家公司實現從研發到量產的轉變。「與跨國巨頭相比,小公司在規模化量產和產業鏈組織能力上往往差距很大,導致許多創新產品未能最終實現量產,走進市場。」王煜全說。
王煜全帶著Cerevast生產的原型機來到深圳,這里擁有世界級的製造業集群,能夠支撐起創新產品的快速驗證並迅速實現量產。一家深圳廠商拿到王煜全帶來的產品後自信地說,只要Cerevast選擇在深圳投產,很快就能實現量產,降低產品成本。
來自中國的投資和製造能力,支持了一家美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而且在審批、生產上並沒有給外企「添堵」。「產品早一天上市,就能早一天讓各地的中風患者獲益。這樣的國際商業合作在中國很受歡迎。」王煜全說。
④ 如何助力傳統企業實現戰略轉
1、從規模目標轉向價值目標
許多傳統產業正在進行「去產能、去庫存」的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需要改變長期形成的追求規模的慣性,將成長目標定位於價值。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考慮規模目標,而是在多個目標排序時,將價值目標放在首位。這里的「價值」,首先是指企業為顧客創造的價值;其次是指企業自身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兩種含義的「價值」在邏輯上存在這樣的聯系:通過為顧客創造價值,獲取較高附加值以及長期收益率,從而支撐和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而顧客價值以及附加值的背後,則是企業需不斷開發、尋找和積累的價值源泉:要麼是技術資源,要麼是文化歷史資源,要麼是提升營運效率的管理知識……企業追求價值目標,必然導致從傳統的粗放型、外延型、資源型成長方式轉向內涵型成長方式。
2、從策略性優勢轉向體系性優勢、結構性優勢
許多基於國內巨大市場成長起來的企業,其競爭優勢主要來源於策略尤其是市場營銷策略,比如設計富有吸引力的產品(服務)概念、採取貼近顧客的銷售模式、密集猛烈的廣告投放,等等。策略性優勢並不具備穩定、堅實的基礎,當市場需求不再放大(甚至萎縮)或者競爭者紛紛模仿跟進時,很可能快速消解。因此,需將策略性優勢轉化成體系性優勢——具有技術、人力資源以及資金等要素支撐的優勢,價值鏈上研產銷各項專業職能相對領先的優勢,基於管理體系和管理平台的優勢。體系性優勢的形成,意味著企業成長從營銷驅動演變為營銷、技術雙驅動,意味著從依賴機會成長轉向依託能力成長,也意味著經營和管理的平衡。在體系性優勢的基礎上,中國的優秀企業應追求企業優勢的更高境界——結構性優勢,即由各個戰略要素和戰略環節組合而成的、他者不易模仿的、能夠獲取超額利潤的優勢。這種優勢主要來源於獨特的商業模式,來源於價值鏈(價值網)的組合、聯接及運行方式,來源於企業在產業鏈上以及產業生態中的地位(話語權)和角色(組織者)。當企業具備了結構性優勢,就築起既高且厚的競爭壁壘,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競爭。
3、從被動生存轉向主動適應
企業作為一個與環境互動的生命體,始終處於「刺激——回應」的狀態,根據環境的挑戰不斷做出抉擇。我國不少企業當下之所以面臨成長瓶頸甚至陷入困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漠視趨勢、忽視變化,不能前瞻性地在戰略層面預先做出准備。當市場、產業嚴冬已經降臨的時候才開始尋找、准備寒衣,被動地掙扎在生存線上。因此,對它們而言,轉型的方向之一是成為主動應對挑戰、適應環境的能動組織。首先,應提高企業生命體的敏慧程度;核心團隊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打破「智障」,把握乃至引領未來的潮流。其次,應具有開放性和彈性。只有與外部主動、積極交流、互動,才有可能消除組織內部失去功能的「積碳」,獲得新的能量補充。企業應超越組織邊界整合、利用資源,迅速構建適應多種環境挑戰和競爭要求的動態能力體系。同時,以靈活、網路化、平台化的組織形態、架構以及自組織機制應對外部的不確定。再者,企業應具有「進化」屬性,即根據環境變化和生存需要,不斷發育、生成某些功能,不斷強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生存方式(這里包括戰略方向、商業模式、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等多個方面)從低級向高級演進。
4、從「個人型」企業轉向「共同體」企業
中國的民營企業,雖經幾十年發展,但大多數仍然是「個人型」的企業:企業創始人一人(或一家)股份獨大——若是上市企業,雖未必絕對控股,但大股東地位以及控制權非常牢固;企業決策許可權集中;員工很少分享利潤。概要起來就是缺少兩個「分」字:一是分權、二是分享。在更為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未來的企業成長更加依賴於全體員工的內驅力,更加依賴於內部的協同性,更加依賴於知識、知識型員工以及人力資本;因此,採取更加開放的權利結構,容納更多的利益訴求,整合更多的利益願望,激發組織中細胞的活力,形成「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的組織機制以及同舟共濟、相助共生的組織氛圍——總之,成為個人與組織休戚相關、共治共享的「共同體」就變得殊為重要了。所謂「共同體」,首先是股權相對分散、員工持股范圍較大的利益共同體;其次是權責邊界清晰、分權授責並且協同運作的事業共同體;而最高層次,則是戰略意圖一致、使命追求一致、奮斗精神一致的使命共同體。
⑤ 上汽通用五菱投150億資金和1000萬只口罩助力產業鏈夥伴復工復產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亂了全國各行各業生產節奏,尤其是對於資金壓力大內、用工成本高、復工復產容難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而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上汽通用五菱再次做出行業創舉,拿出150億元人民幣用於支付供應商夥伴貨款,並承諾支付時間比雙方合同規定的付款時間提前一個月。該舉措大大緩解了供應商夥伴的現金流壓力。更讓人溫暖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同時還快速組織生產1000萬只「五菱牌」防疫口罩,用於支持供應商、經銷商一線員工安全復工復產。
「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舉國抗疫關鍵時刻,上汽通用五菱將與產業鏈夥伴攜手同行,共克時艱。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互聯網思維如何助力產業鏈升級
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各行業的產業鏈都已經融入了互聯網應用場景。如何結合互聯網思維,助力實體產業鏈轉型升級,慕雲居營銷創始人楊慕雲,做出如下剖析。
慕雲居營銷創始人楊慕雲
線上流量帶動實體製造精準化生產
互聯網所注重的是流量抓取和資料庫建立;不管是電商的消費產業鏈,還是人工智慧發展,亦或是企業的自動化生產。都是建立在流量轉變和資料庫建立的信息化管理,來帶動產業鏈發展的。在互聯網和實體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互聯網加快了實體產業鏈的升級,實體則支撐著互聯網消費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資料庫的完善,實體製造業將可以獲得更為精準的消費者需求資訊,從而讓製造業可以按照消費需求來滿足產品的生產流程及工藝。能最大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降低庫存風險。線上流量可以帶動實體製造精準化生產。
減少消費環節附加費用
傳統的消費是依照廠家和經銷商高低層次之間來流通產品銷售;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會將商品的流通費用提升。而互聯網則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環節的費用率。原本廠家只能通過經銷商來實現自身產品的流通;最終由終端消費者來購買。但是具備了互聯網作為平台化的支撐後,廠家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台直接面對消費者,從而省略了經銷商之間的流通環節,可大大降低產品的流通費用。從而讓消費者可以買到更實惠的產品。
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思維轉變刻不容緩
互聯網就像是一台隱形的粒子加速器,其本身就具備了超高速運行的能力。所以在互聯網因素的帶動下,所有產業鏈的發展速度都無形中提升了速度。從電腦誕生以後,終端互聯網的發展還非常緩慢,中國家用電腦的普及率在中國用了20年,最高峰值也不過才60%左右。但是當終端互聯網發展到移動互聯網時,智慧手機的普及率卻僅僅用了不到五年,就高達95%以上。所以手機將會成為更多人的就業、創業工具。同時,消費也已經從實體終端逐步轉化到移動互聯網環節,想要在這個足夠大的市場環境中獲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盡快轉化思維,讓自己融入到這個時代環境中。
消費已經不在是消費者與商家的事
當互聯網成為了消費的主流載體後,以往單一的消費環節就變得無限可能。電商只是互聯網消費的開始,緊隨其後的社交零售(微商)、共享經濟(摩拜單車)、社團銷售(拼多多)等多元化的銷售消費模式,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手機里。
同時,消費者的身份,也隨著互聯網消費模式的轉變而發生了不同的改變。以往只有商家店家是銷售者,而買家是消費者。現如今,每一個消費者又可以同時成為銷售者的身份。既可以選擇需求的產品,又可以參與銷售的盈利。帶動了銷售產業鏈的發展,又提升了消費環節的二次盈利空間。消費已然不在只是消費者與商家的事;更大程度的,未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同時具備銷售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身份;實現利益共同體的商業生態圈。
來源:慕雲居新聞編輯辦
⑦ IFS助力飛鶴乳業實現產業鏈精細化管理
我家孩子喝這個有些上火,大便有點干,現在給他換成了聖元,仿生配方的,口感清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