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富源縣第三產業的發展

富源縣第三產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0 07:01:17

⑴ 第三產業的發展背景是什麼

首先是國家政策上的宏觀調控,把發展的核心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內
在國家的調控下容,很多廠房現在都遠離城市,N多的產業園陸續興建,在此基礎上國家的政策,扶持幫扶條件陸續興起,很多地方應付以此來當招商大企業進駐的條件等等。

⑵ 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

國家統計局2014年1月20日上午發布的2013年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GDP為568845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49684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262204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多出12520億元,增速快了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到了46.1%。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總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在增速方面,也是繼2008年以後,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再次超過第二產業。
2014年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消息顯示,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0.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內需結構進一步改善。
當前,國內外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有多種不同觀點。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重點產業科技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研究課題組通過對全國60個行業、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31個省區市,以及美國等6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表明,2013年我國人均GDP相當於美國40年前的水平,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相當於美國70年前的水平。第三產業擁有20萬億元左右的潛力,即使在第二產業增長減速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能夠保持近中期經濟持續增長,且經濟總量有望超過美國,而要長期保持世界最大經濟體地位,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成為世界新的創新中心。

⑶ 在雲南省富源縣富村鎮開家休閑吧能不能賺錢

曲靖市轄1市1區7縣,即宣威市、麒麟區、沾益縣、馬龍縣、富源縣、羅平縣、師宗縣、陸良縣、會澤縣。下設124個鄉(鎮)、街道,其中鎮51個,鄉69個,街道4個;1578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居民委員會56個。
宣威市轄榕城、來賓、倘塘、格宜、田壩、羊場、板橋7鎮及17鄉。
麒麟區轄5個街道、3個鎮、3個鄉:南寧街道、建寧街道、白石江街道、廖廓街道、西山街道、三寶鎮、越州鎮、東山鎮、珠街鄉、沿江鄉、茨營鄉。
沾益縣轄3個鎮、5個鄉:西平鎮、白水鎮、盤江鎮、炎方鄉、播樂鄉、大坡鄉、菱角鄉、德澤鄉。
馬龍縣轄5個鎮、3個鄉:通泉鎮、舊縣鎮、馬過河鎮、王家莊鎮、納章鎮、馬鳴鄉、大庄鄉、月望鄉。
富源縣轄8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中安鎮、營上鎮、黃泥河鎮、竹園鎮、後所鎮、大河鎮、墨紅鎮、富村鎮、古敢水族鄉、雨汪鄉、老廠鄉。
羅平縣轄4個鎮、10個鄉:羅雄鎮、板橋鎮、富樂鎮、馬街鎮,環城鄉、大水影鄉、魯布革鄉、舊屋基鄉、鍾山鄉、長底鄉、牛街鄉、阿魯鄉、老廠鄉、阿崗鄉,下設148個村民委員會和7個居民委員會。
師宗縣轄4鎮4鄉5個社區104個村民委員會767個村民小組:丹鳳鎮、雄壁鎮、彩雲鎮、葵山鎮,竹基鄉、龍慶彝族自治鄉、五龍壯族自治鄉、高良瑤族苗族自治鄉。
陸良縣轄8個鎮、2個鄉:中樞鎮、板橋鎮、三岔河鎮、馬街鎮、召誇鎮、大莫古鎮、芳華鎮、小百戶鎮、活水鄉、龍海鄉。 富源縣位於雲南省東部,地處東經103°58~104°49',北緯250~25058′之間,東接貴州省盤縣、興義,西連沾益縣和麒麟區,南抵羅平縣,北依宣威市。全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斜,烏蒙山支脈自北向南縱貫全境。東北部的老黑山(主峰2737米)由北向南展布;西部的東山(主峰營盤山海拔2749.9米),由北向東展布;南部的十八連山(主峰海拔2410米),東北走向。縣城座落在巒崗、白馬、定南山之間的鳴鳳山上,北高南低成緩坡形。東門河、西門河由北向南,匯入城南小黃河(塊擇河上游)。縣境內海拔最高點在墨紅鎮的營盤山,為2748.9米,海拔最低點在古敢水族鄉的特土峽谷,為1100米。縣城距曲靖市政府駐地麒麟城63公里,距省政府駐地昆明198公里。2006年,全縣轄中安鎮、後所鎮、墨紅鎮、大河鎮、營上鎮、竹園鎮、富村鎮、老廠鄉、十八連山鄉、黃泥河鎮、古敢水族鄉8鎮3鄉。
全縣年平均氣溫13.8℃,最高年氣溫為14.5℃,最低年為13.2℃;一年內最高氣溫為7月,最低為1月;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73.9小時,最高年為2052.2小時,最低年為14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最高年為1565.2毫米,最低年為847.3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5%,3月乾燥,8月濕潤;年均風速3.4米秒,風力最大為1~4月,月平均為4.1~4.9米秒,最小月為8月,月平均為2.2米秒;年均無霜區為242天,最多年為287天,最低年為172天。
2006年,全縣年末戶籍總人口73.76萬人,比上年增長1.62%,其中非農業人口5.64萬人,增長0.07%。總人口中,男性38.43萬人,增長1.19%;女性35.33萬人,增長2.1%;性別比例(以女性為100)為108.8。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數6.03萬人,占總人口的8.2%。全縣常住人口70.16萬人,比上年增加1603人,增長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
竹園鎮位於縣城西南,北抵營上鎮,東與羅平縣富樂鎮接壤,南與麒麟區東山鎮相連,西與墨紅鎮毗鄰。地處東徑104°12'~104°21',北緯25°19'~25°27'之間。鎮黨委、政府駐地竹園乍勒村,距縣城47公里。全鎮總面積164.05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94個村民小組。境內最高海拔2330.8米,最低海拔1685米,平均海拔1773米,年均氣溫14.8°C,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鎮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有煤炭、鉛、鋅、銅、鐵等多種礦藏資源,其中煤炭地質儲量16.9億噸、工業儲量12.3億噸。全鎮現正形成以煤炭為龍頭產業,帶動特色經濟、民營企業和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的蓬勃之勢,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安定團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人口與計劃生育:2004年,全鎮總戶數1萬戶,人口4.31萬人,其中男2.21萬人,女2.11萬多少人,男女比例為100:95。境內居住有漢、彝、回、白、哈尼五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5851人,占總人口的13.5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3人。計劃生育在抓好「一放二扎」的常規工作基礎上,把「獎優免補」、「合
同化」管理等措施落到實處。全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內。
經濟概況: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億元,比上年
增長1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12萬元,比上年增長10.6%。
本級財政收入1031萬元,比上年增長46.9%,其中國稅完成本級收入350萬元,地稅完成本級收入6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65元,比上年增長18.01%。金融部門發放支農貸款3400多萬,企業貸款2000多萬元。
糧食經濟作物: 2004年全鎮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烤煙產值實現歷史最好水平。全年共收購烤煙119萬公斤,實現產值1460萬元,比上年增長47.4%,僅此一項人均多收入85元以上;油菜種植達6500畝,實現產值420萬元;蠶桑產業創新了運作模式,並取得了成功的經驗;魔芋種植650畝,實現產值217.8萬元。
畜牧林業:2004年全鎮畜牧業實現產值4100萬元,比上年增長7.69%,畜牧業收入2910萬元,比上年增長7.45%。全鎮境內飼養大河烏豬100頭以上的大戶有5戶,20頭以上的大戶有80戶,並形成一批有規模的養殖廠,如「金兆來科技園」、「金香園藝場」、「茂蘭養殖場」。全年義務植樹60萬株、2000畝,全鎮退耕還林、補植補造8940畝。
扶貧攻堅:扶貧工作緊緊圍繞改廁、改灶、飲水、居住環境的改善和弱勢群體的救助開展工作。共救助弱勢群體1100戶、2700人次,合人民幣15.4萬元,救助特困生12人,2173元。
基礎設施建設: 鎮政府與縣電力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資
600多萬元,建設35千伏變電站一座;完成丫布基至雲發、竹園至茂蘭共計40.2公里通村油路項目的前期工作;投資60多萬元實施集鎮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投資80多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平方公里、渠道清淤6公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500畝。
教育文化:2004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達到了「普九」標准以上,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學校危房改造2432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積4726平方米,並投資60多萬元,解決600多名中學生的校舍問題。全鎮在校學生9212人,其中初中2247人,小學6930,幼兒園35人。現有教師413人,其中初中教師103人,小學教師310人。文化、郵政、通訊信息化工程建設有了新突破,全鎮基本實現了無通訊盲區,政府機關安裝了電視電話會議監控系統;文化部門加大稽查力度,規范了對電子游戲室、網吧等娛樂場所的管理。
勞動就業:全年共組織培訓各類技術人員450人次,從業人員基本實現了持證上崗;組織外出務工人員505名,實現收入440萬元;就地轉化農村富餘勞動力5400人,農民創收3240萬元。
煤炭產業:全年共生產原煤146.26萬噸,焦煤69.8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了38.57%和55.38%。實現煤炭工業產值3.45億元。

⑷ 第三產業的發展方向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又稱第三次產業) .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我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我國就業壓力。(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
第三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分為15個門類即自F類到T類計48個大類,為分類最多的產業。
三次產業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第三產業
F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可以認為是現代物流業)
51 鐵路運輸業
52 道路運輸業
53 城市公共交通業
54 水上運輸業
55 航空運輸業
56 管道運輸業
57 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
58 倉儲業
59 郵政業
G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60 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
61 計算機服務業
62 軟體業
H 批發和零售業
63 批發業
65 零售業
I 住宿和餐飲業
66 住宿業
67 餐飲業
J 金融業
68 銀行業
69 證券業
70 保險業
71 其他金融活動
K 房地產業
72 房地產業
L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3 租賃業
74 商務服務業
M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5 研究與試驗發展
76 專業技術服務業
77 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78 地質勘查業
N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79 水利管理業
80 環境管理業
81 公共設施管理業
O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82 居民服務業
83 其他服務業
P 教育
84 教育
Q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85 衛生
86 社會保障業
87 社會福利業
R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88 新聞出版業
89 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
90 文化藝術業
91 體育
92 娛樂業
S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93 中國共產黨機關
94 國家機構
95 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
96 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
97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T 國際組織
98 國際組織

⑸ 雲南曲靖富源縣跟宣威縣哪發展的好哪個前景更有空間

您好,網友,我看了您的問題,您問的是曲靖富源縣和曲靖宣威市的發展對比。今天滇小管電腦培訓中心李老師就來和你說說這個問題。

關於富源縣的概況:

富源縣隸屬於雲南省東部,曲靖市東部,2017年,富源縣轄中安街道、勝境街道、後所鎮、墨紅鎮、大河鎮、營上鎮、竹園鎮、富村鎮、十八連山鎮、老廠鎮、黃泥河鎮和古敢水族鄉9鎮1鄉2街道,161個村、居(社區)民委員會(其中18個社區,143個村委會),1782個自然村。

經濟狀況:2017年,富源縣實現生產總值150.7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49.2億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增加值64.5億元,增長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51億元、同比增長14.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萬元、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42元、增長8.8%。

比較客觀的說:但是我想說的是富源的貧富差距比較大,您問題中所說的:聽說那邊百分之五十以上農民都建別墅,農村經濟是這么好嗎???這個問題,在我們農村很多人都出去沿海城市工廠打工,一家人省吃儉用,全家出動五六年回來建一個房子也正常。但不代表就是富源的經濟水平發展得怎麼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網路知道,幫助需要知道的人!

⑹ 如何提升我市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服務功能推動著第一、二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經濟體制轉軌、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不僅具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廣闊的就業門路,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的一般意義,而且對於促進市場經濟發育、優化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和整個經濟的長期穩定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長遠意義。
一、我市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市委、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我市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去年我市出台了《岳陽市流通產業中期發展規劃》(2014--2020),明確了我市總體產業布局,即「一中心」--城陵磯國際航運流通中心;「兩圈」--岳、臨、榮都市商業圈和汨、湘、營城市商業圈;「三帶」--沿長江航運流通帶,東西向陸運流通帶和南北向陸運流通帶。加大了工作力度,我市第三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第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結構逐步優化,內在質量明顯提高,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吸收勞動就業的主體。
總體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到2014年,我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937.07億元,是十一五計劃的2倍,年平均增長12%。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三次產業比例10.9:54:35.1其中第二產業佔比下降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顯現。
成為吸納社會勞動力的重要渠道。2014年,我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為29.7%,與十一五期間相比增加了6.6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我市社會從業人員共增加23.4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五年間減少了10.7萬人,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分別增加2.5和11.6萬人,也就是說,第三產業不僅消化了社會新增就業人員同時還吸納了大量從第一產業轉出的勞動力,第三產業已替代第二產業成為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為我市順利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作出了突出貢獻。
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十二五」時期,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三次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發生了較大變化,第一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下降,二、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逐漸增強,我市國民經濟走向高效、低耗、優質的更高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2010年我市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為31.3%,比2005年高2.7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在GDP年平均12.3%的增長速度中,有4個百分點是第三產業帶動的,第三產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以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為主共同帶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形成了新的消費熱點,拉動國民經濟穩步增長。「十一五」以來,旅遊、房地產等消費熱點已逐漸形成,成為對服務業拉動作用較為明顯的行業。2014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311.06萬人次,增長13%,全年旅遊業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增長19.9%。旅遊已成為假日經濟中的主要消費熱點。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1%,銷售額增長23.7%,房地產稅收貢獻增長23.1%。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市第三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我市經濟發展階段和人均收入所應達到的水平相比,與國內其它城市相比,還存在著總量不足、比重過低、服務領域狹小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三產業總體水平不高,比重偏低。縱向對比,我市第三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佔GDP比重逐年提高,就發展趨勢來說,產業結構的變動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但橫向對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總量不足、比重偏低的問題十分明顯。從總量看,2014年我市GDP在全省同級城市中列第2位,第三產業增加值僅列第8位,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比較落後。從比重看,2014年我市第三產業比重為35.1%,明顯低於90年代初發達國家60%的水平,也低於國內先進城市平均45%的水平;第三產業比重低還表現在從業人員的比重上,2014年,我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僅為29.7%。
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不均衡。商貿餐飲等傳統行業比重較高,但後勁乏力;信息、社會服務等新興行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規模不大;為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不合理的行業結構造成了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的不平衡,同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很不適應,成為制約我市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規模小,城市化水平不高,服務業發展空間狹窄。城市化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需求基礎,第三產業的規模和結構,取決於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結構。改革開放以後,盡管我市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成效也非常顯著,但是仍然處於比較低的水平上,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農業人口比重仍然較高,2014年我市農業人口比重為62.3%。農村人口相對較多、城市化水平偏低,使我市服務業發展空間狹小,客觀上制約了我市第三產業總量的提高。
市場化程度低、產業化進展慢、國際化水平不高。第三產業的一些領域,具有兼帶公益性、自然壟斷性、關系安全性等產業特性,影響了第三產業一些政策的制訂和改革開放措施的實施,使第三產業作為整體的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程度,都明顯低於其他產業,缺乏快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三、發展思路及具體措施
「十二五」期間,我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進入新的重要歷史時期。第一、第二產業整體上處於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階段,主要工農業產品相對過剩,僅靠數量擴張帶動經濟增長的餘地已經不大。與第一、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潛在需求大,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帶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第三產業發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機遇:
首先,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不斷完善,許多與第三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改革難點問題將取得重大突破,直接為第三產業發展培育出更多的增長點;
其次,我國加入WTO後,到今年7月,15年的國內保護期即將結束,開放程度相對較低的第三產業領域將會成為外商投資的巨大潛在市場,外資的進入,一方面會加劇這些領域的競爭,另一方面將帶動第三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優化第三產業結構、擴大服務領域、改進服務質量、增加知識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經濟、文化各領域互相交往和合作的進一步增加也將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
第三,結構調整將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空間,第一產業逐步走向市場,需要大量的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這將大大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第二產業的結構優化和升級,將加大對金融、證券、研究開發、中介咨詢、市場營銷、網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變化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使教育、旅遊、文化、體育、醫療保健等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將會促進服務性消費的比重不斷上升;
第四,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我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任務,將促進城市內部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從而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廣闊的需求空間。
「十三五」期間,第三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加嚴峻的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提升發展水平,是第三產業工作的基本任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第三產業工作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高素質的人才。結合我市第三產業自身發展特點,我們認為提升我市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圍繞「將岳陽打造成湖南經濟新的增長極」的目標任務,按照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寬領域、提高水平的要求,抓住我國全面深化經濟改革的有利時機,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為方向,增加第三產業資金和技術投入,完善商品市場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逐步形成適應未來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服務完善、功能齊全,具有岳陽特色的第三產業發展體系。具體可採取以下措施:
1、在確保優勢行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加快新興行業的趕超步伐,積極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抓住擴大內需的機遇,制定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旅遊、批零貿易餐飲、交通運輸、金融保險和房地產等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行業,拉動全市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擴大第三產業整體規模。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寬服務領域,扶持、壯大信息服務、社區服務和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產業關聯度高、滲透性強的現代服務業,使其逐步實現產業化,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帶動第三產業全面發展。
2、擴大開放度,適應多元化供給市場。抓住中國全面深化經濟改革的有利時機,按照國際標准,加大改革力度,積極推進第三產業國際化進程,努力與國際標准接軌,提高第三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整體服務水平;堅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落實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同時加大對內開放力度,立足滿足本地需求,延長服務半徑,加強對外輻射。
3、採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對第三產業的投入。要廣開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按照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和境外投資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市政府和各市、區政府,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預算資金,通過貼息、補貼等方式,扶持第三產業發展中具有全局性且帶動作用大的項目。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優先安排符合產業政策和發債條件的第三產業企業發行股票和債券。調動社會個方面力量,多渠道地吸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投入第三產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第三產業社會化投資體系。
4、推進城市化進程,改善城市規模結構。有計劃地擴大小城鎮規模,合理引導城市工業企業向小城鎮轉移;加快戶籍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對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的消費需求,刺激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業發展,促進我市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拓寬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領域。通過中心城區質量的提高、結構的轉換,輔城和小城鎮的擴張和功能的完善,來提高城市的集聚效應和輻射能力。
5、加大第三產業企業改革力度。加快企業改革步伐,打破地區、部門、所有制界限,鼓勵民營、私營企業參與企業間的重組、合並、購並,實現產權多元化,在服務業內部形成投資多元化、經營規模化的新格局。面對「入世」的激烈競爭,加快商業、旅遊、交通等重要行業的改革步伐,理順行業管理體制,形成整體發展合力。
6、積極培植第三產業名牌企業。充分利用我市已形成的知名工業企業集團的品牌優勢,通過產業滲透、產業整合、資產重組、資本擴張等多種手段,引導工業名牌向第三產業輻射和滲透,發揮現有工業名牌企業集團的現代化管理和無形資產效應的優勢,帶動形成服務業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在旅遊、港口貿易、商貿餐飲、社區服務等窗口行業樹立品牌意識,亮化城市形象,培植形成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服務名牌。
7、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進三」。優化結構調整是我市「十二五」時期的重要經濟任務,要促進我市三次產業由當前2-3-1向3-2-1演變,切實在市區推行「退二進三」戰略。支持市區的工業利用級差地租,進行土地置換,遷往市郊或五市,利用原有土地發展服務業,鼓勵市區的工業企業利用現有的資金、設備和場地興辦服務業。
8、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提高第三產業的整體開發和管理水平。針對第三產業內部行業門類多、發展程度不平衡的特點,大力興辦各種相關的崗位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採取專業培養和定期培訓相結合的辦法,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高業務素質的服務業中初級專業人才隊伍。面向國內外高薪引進和培養造就一批金融、房地產、信息、社區服務、旅遊等行業的專業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對專業人才減收、免收城市增容費等積極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來青落戶,重獎從事第三產業有突出貢獻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通過發展高級人才評薦機構促進高級人才的合理流動,營造第三產業培養、使用、儲備和凝聚人才的良好環境。
9、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提升第三產業科技含量。按照「利用高新技術嫁接、改造服務業」的總體要求,以加快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的結合作為我市產業結構升級的著力點,以優勢企業為依託,加大技術創新各種力度,選擇並扶持一批重點項目和產品,增加技術、人才、資金的投入,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的技術含量,積極完善技術市場的建設和配置,促進科技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切實發揮科技進步在第三產業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提升我市第三產業的行業素質和生產競爭能力。
10、加快法制、規劃建設,營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環境。加快制訂和完善規范第三產業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對第三產業的行業標准、服務范圍、價格收費、監督管理和糾紛仲裁等作出明確合理的規定,作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要嚴格按照城市的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涉及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重點發展。

⑺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的是東方核算體系MPS,該體系的核心是對物質產品進行核算的。但隨著經濟發展,非物質產品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按照MPS體系核算,既不能全面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也不利於國際對比。進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逐步由東方的MPS向西方的SNA核算體系過渡,客觀上要求我國要建立和加強第三產業統計。

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建立於1985年。1986年,國家統計局首次正式公布了198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到1988年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制度已基本形成。為了摸清第三產業的底數,為各級政府制定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提供依據,1993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並建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同時為了實現向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全面轉軌,1993年國家統計局加大了對各專業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推行了「7+1」套表,增加了財務統計的內容,建立了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一套表統計制度,以滿足計算GDP的需要。但由於基層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力量薄弱,難以保證數據質量,1997年國家取消了上述兩項制度,對這些行業的統計調查處於空白狀態。

在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增加值依據相關專業的統計資料、普查年份的行業結構資料和有關部門的財務統計資料等來推算。

我區的第三產業統計工作與國家是同步開展的,並且我們在貫徹國家各項統計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自治區政府的要求,於1998年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三產業快速調查,在快速調查的基礎上,於2000年建立了《服務業滾動統計調查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將現行統計中沒有覆蓋的第三產業行業按四年一個調查周期,每年調查幾個行業,針對不同的行業,採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的指標是用於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該項制度的建立填補了我區第三產業部分行業統計的空白,為非普查年份計算第三產業增加值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

雖然我區第三產業統計工作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並且經過全區各級統計人員的辛勤勞動,第三產業統計數據在為各級政府宏觀管理和決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與自治區政府提出的加大對第三產業實施統計監控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問題依然比較嚴重。目前在第三產業統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第三產業中部分行業的統計制度不完善。表現為一是核算方法不完善,特別是對部分行業中核算基礎差的服務活動,沒有一套科學統一的核算方法,這也是造成GDP數據在地區之間不銜接的重要原因;二是統計指標不健全,統計分類粗。受長期以來重生產、輕服務核算思想的影響,在我國的統計制度設計中,對物質生產部門的統計指標設置細而全,而對於非物質生產部門則比較粗。從第三產業內部看,也存在著不平衡的情況,如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的統計指標比較完整,其它行業僅對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進行統計,而對於人員狀況、設備情況、提供的服務類別等都沒有反映,難以反映第三產業的全貌。三是調查時間不同步,交通業、批零貿易業、房地產業統計實行按月統計,其它行業則實行四年為一個調查周期的統計,且指標設計的粗細程度不同,口徑不一,很難進行加工匯總,不能按月、季提供完整的第三產業資料,影響了定期統計監測工作的開展。

2、第三產業單位財務核算基礎薄弱,嚴重影響了增加值的准確性。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計算是以會計報表為基礎,由於第三產業涉及行業復雜,且新的行業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有相應的會計制度對其經營狀況進行管理、監督,由於其主辦單位的經濟成分各異,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因而沒有建立起正常的財務收支制度。從我區的實際情況看,第三產業單位多為一些經營規模小、人員少的中小企業,財務收支帳目不健全、不規范的現象十分普遍,,為開展調查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3、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下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第三產業調查對象經濟結構復雜,利益主體呈多元化格局,受各自利益的驅使,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大大下降,特別表現在對個體戶的調查中,為了偷稅、漏稅,個體戶瞞報、漏報的現象十分嚴重;另外部分企業也存在著「兩本帳」的問題,加大了搞准統計數據的難度。

4、統計力量薄弱,經費不足,嚴重製約著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開展。第三產業調查單位數量眾多,遍布城鄉,沒有一支強有力的調查隊伍,難以收集到全面、准確的統計數據。而現實情況是從統計系統內部來說,從國家到地方各級均沒有獨立的第三產業統計機構,普查年份靠組建臨時機構,抽調各方面人員來完成;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統計分散在各有關專業,沒有綜合協調機構,對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缺乏總體設計,長遠規劃。從人員情況看,旗縣統計局處於調查工作的第一線,而我區各旗縣從事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人員平均僅有1-2人,且多兼職其他工作,面對如此眾多的被調查對象,統計人員力不從心,漏統、錯統現象很難避免。從外部來說,長期以來,部門統計在第三產業統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部門統計工作被削弱了,從第三產業各行業統計機構人員配備情況看,實行條管單位,如金融、保險、郵政系統等和政府各部門,一般都設置統計機構並配備專職統計人員,而第三產業的其它行業,則很難保證有機構和人員。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調查經費不足,也嚴重困擾著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⑻ 第三產業發展的原因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強調兩點:

1、這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從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為生產服務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一、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來源;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等五個方面論證。

2、它的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標志。

在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很大,並且繼續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這些國家最龐大的產業部門。第三產業的就業在發達國家持續上升,尤其是在二戰之後,上升趨勢更為明顯,說明發達國家工業化已趨於成熟,並開始邁進所謂「後工業化社會」。

我國第三產業的狀況: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我國第三產業相對滯後,第三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較低,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業人員在總就業人數中所佔比重比較低。與我國第一、二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的縱向比較,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間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穩中波動,無論是上升還是波動變化趨勢都不大。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改革開放20年間,上升了近9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之中,朝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這一內容是本框題的重點內容。書中從三個角度論述了我國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第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人類生產活動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第二個階段以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為標志,即所謂工業化階段;第三個階段以資本和勞動力大量湧入信息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為特徵,即現代化階段。我國現在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面臨著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雙重任務,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保證社會安定。就業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關繫到社會的穩定。我國現在一年的犯罪率高於建國後十年的犯罪率,就說明了這一問題。第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⑼ 如何發展第三產業,具體措施有哪些

具體可採取以下措施復:制

一、在確保優勢行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加快新興行業的趕超步伐,積極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擴大開放度,適應多元化供給市場。
三、採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對第三產業的投入。
四、推進城市化進程,改善城市規模結構。
五、加大第三產業企業改革力度。
六、積極培植第三產業名牌企業。
七、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進三」。
八、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提高第三產業的整體開發和管理水平。
九、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提升第三產業科技含量。
十、加快法制、規劃建設,營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環境。

⑽ 如何發展第三產業

1、從舊的產品觀、產業觀和財富觀中解放出來,提高對服務產品、服務產業和服務財富的認識 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產業不僅包括有形產業工農業,而且包括無形產業服務業,現代社會產品不僅包括工農業生產的實物產品,而且包括第三產業生產的服務產品,現代社會財富不僅包括工農業創造的實物財富,而且包括第三產業創造的非實物財富。[詳細]
2、從工農業是「當家長子」的舊觀念中解放出來,提高對第三產業戰略地位的認識 要清醒認識邁向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的前景,在分析服務業演變歷史、趨勢和成因的基礎上,把握第三產業比重上升規律;在服務型生產資料、服務消費品、GDP貢獻份額、就業貢獻份額、第三產業比重增大趨勢和資源制約的程度等層面,全面認識第三產業的戰略地位。[詳細]
3、從發展實物經濟的傳統觀念束縛中解放出來,提高對推動服務經濟發展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實際上,服務業因提供的服務產品具有生產消費的同時性、非存儲性、非移動性等非實物屬性,在生產上既與實物經濟有很多共性,又有不少特性。因此,必須按服務經濟發展規律來發展。就廣東而言,要通過服務業體制創新和供給創新,擴大服務業發展空間;堅持生活服務業和生產服務業並舉,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興服務業,實現數量擴張和質量提高;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國民經濟整體素質。

閱讀全文

與富源縣第三產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