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3-10 08:29:02

❶ 阻礙一個鄉鎮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結合實際提出建議

1.人口,鄉鎮人口一般復不多,會出現制勞動力不足等問題。2,交通,鄉鎮交通一般不如城市,在人口、物資流動方面不如城市。3,教育,鄉鎮教育明顯比城市落後,居民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通常會搬遷到城市,帶走的不只是勞動力,還有消費力量。教育不好也影響到本地勞動力質量以及當地科技力量。4,文化,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對一個地區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一個好的文化品牌確實能夠提高一個鄉鎮的軟實力。5,地理環境,生態環境等應該也有影響。6,政策,有政策的傾斜也是一個有利方面。7,市場,臨近市場,發展特色產業。不要讓市場把自己的特色復制去。保持產業獨特性也很重要。

❷ 我國鄉鎮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問題是什麼

當前鄉鎮企業來發展面臨的突出自問題有:一是發展環境亟待改善。特別是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擔保難,成為制約鄉鎮企業發展的瓶頸;當前一些地區正在進行第二輪機構改革,有的縣鄉兩級鄉鎮企業管理機構被撤消,出現鄉鎮企業無人抓無人管的局面。二是結構調整亟待加強。鄉鎮企業行業、產業、產品趨同現象仍較嚴重,企業之間無續競爭比較普遍;區域性特色經濟發展不夠突出。三是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東部與中西部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今年1-11月,東部地區鄉鎮企業增加值佔全國的67.8%,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而中部和西部地區則分別下降0.6和0.5個百分點。

❸ 我國目前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我國目前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部分地區糧食生產由微利轉為虧損,糧食安全問題需引起重視

由於高庫存與全球性供給過剩,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持續低位徘徊。與此同時,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若算上土地費用、人工費和折舊等,糧食生產幾乎沒有利潤。

一些年輕農民認為「種糧無前途」,外出打工才是首選,中老年農民種地主要為口糧,中青年在家務農的主要目的是贍養父輩、照顧兒女,有的地方由於種地虧損,耕地撂荒現象常有發生。即使是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由於種糧效益過低,也不得不調減種糧面積,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二、農業生產要素比較優勢下滑,農業整體競爭力趨於下降

近年來,我國傳統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正逐漸消失。我國勞動力成本每年上漲10%左右,而勞動生產率並未同步提升,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趨弱。即便是競爭力最強的果蔬,近三年的出口額增速也持續回落,貿易順差不斷減少。

三、多數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倒掛,農業產業安全遇到挑戰

近年來,大宗農產品內外價差不斷擴大,農產品進口快速增長,導致國內庫存攀升,造成了「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的局面。從2013年到2015年,穀物進口量從1458萬噸增長到3271萬噸,使國內玉米成為結構性過剩品種,造成儲備膨脹。

目前我國已實施14個自貿協定,隨著貿易標准不斷提高,在我國農業競爭力先天不足的情況下,若缺乏必要保護措施,價低質優的國外農產品將大量湧入國內市場,農業產業安全可能遇到更大挑戰。

四、農業立體式污染加劇,農產品質量安全引發社會關注

農業自身造成的污染日趨嚴重。受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影響,農業污染問題已由化肥、農獸葯、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使用不合理造成污染或殘留,轉變為「水源—土壤—大氣—生物」多方面、立體式污染。例如,大量工業污水流至江河湖海,每年造成水產業損失達幾十億元。

(3)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農村社會發展新戰略:

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理好「穩糧」與「增收」的關系

基於農業「二八現象」,目前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只依靠增產和提價的方式來促進農民增收有相當大的難度,應遵循「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原則,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路子。大力培育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向規模要效益;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向科技要效益。

二、促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互聯網+」能有效地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將農民分散的個性化供給和需求積聚起來,促進農業領域分工分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融合發展。應抓住契機,通過互聯網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著力解決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存在的「分有餘、統不足」的問題。

三、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抓手,發展集體經濟

體經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國相當多的地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位,集體資產權能缺失,集體經濟「空殼化」現象較為普遍。應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抓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特別是專業合作社,防止集體經濟缺位。

四、培養經濟發展帶頭人,為農村發展培育強勁動力

總體看,我國農村發展既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動力,更缺乏在經濟、文化、治理理念上的帶頭人。實踐證明,凡是發展得好的鄉村,大多離不開「能人」的帶動。各級政府應當出台鼓勵政策,培養農村經濟發展帶頭人,吸引來自不同階層的精英、能人帶動農村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農業發展面臨戰略抉擇

❹ 從宏觀角度談鄉鎮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鄉鎮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到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鄉鎮企業也將受到更加嚴峻的考驗和挑戰,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大市場,鄉鎮企業如何找好自己的市場定位,強化自己的競爭力,在全球化經濟中不落伍,不後退,保持住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這說到底就是一個發展問題,研究和探討新形勢下鄉鎮企業的發展問題,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

一、鄉鎮企業必須重新研究自己的發展戰略

鄉鎮企業要及時跟蹤研究外部環境變化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必須重新研究自己的發展戰略,要認真分析現實和潛在的競爭對手,挖掘自己的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提供的機遇,培植自己的強項。因為鄉鎮企業走向國際經濟大循環已經不是自己願意不願意或想不想的問題,而是迫到臨頭的現實。據有關方面統計,世界500強大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已有230多家,鄉鎮企業面對的現實是,在國內市場要與國有企業,國際強者競爭,在國際市場更要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所以鄉鎮企業重新研究自己的發展戰略十分重要。如自己要進入或退出哪一市場,如何設定市場佔有目標。主攻的市場區域是國內還是國際,是收縮戰線壯大主業,還是戰略擴張,多角經營;如何選擇技術發展方向,如何確定新產品開發方案,是靠投資建設實現擴展,還是走兼並聯合與協作之路,如何選擇適宜的企業組織結構和財務管理體制,如何設定企業資產負債結構,主要融資方式是什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為一個決策者和經營者,如此等等眾多的問題,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過程中,都是需要認真研究和回答的。不能到時再說市場不相信眼淚,更不同情弱者,如果到時候再說,以不變應萬變,必然坐失商機,什麼都晚了。

二、鄉鎮企業必須確立人才、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在企業中的基礎地位

在短缺經濟下,買方求賣主,市場營銷沒有作用;在供不應求情況下,產品可以幾十年一貫制,技術開發和人才沒有地位,在市場約束增強,企業競爭加劇之後。過去的一切全然變了。一些擁有巨型生產能力的企業竟出現虧損,一些曾填補過我國「空白」的企業也陷入困境。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幼稚企業」卻如一匹匹黑馬,頻頻爭標奪魁。從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短缺經濟,賣方市場條件下證明企業實力的是生產能力,而轉向供需平衡之後,決定企業興衰的則是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周期的大幅縮短,使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突出地表現為技術實力的競爭;用戶越來越充分的選擇性,使得企業營銷能力,經營策略,服務水平已直接影響經營業績,而決定這兩者水平的是人才。

才的作用不可低估。今後若干年,人才的爭奪戰將會越來越激烈。鄉鎮企業先天人才不足,但是一些有遠見的經營者卻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上不惜花血本,下大功夫吸引到自己的企業,國內鄉鎮企業發達地區的發展深深地證明了這一點。廣東省超億元的鄉鎮企業已達437個,以1995年博士後落戶佛山鄉鎮企業為標志。廣東鄉鎮企業在技術最高領域開始了更為激烈的人才爭奪戰。連技術帶人才一起「搶」,使更多的人才匯集到鄉鎮企業旗下,成為廣東省鄉鎮企業從人海戰術到人才戰略轉型的標志。以科龍集團為例,1983年,靠9萬元試制費起家,到1997年已成為世界冰箱十強之一,總部搬到了香港,還到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家電研究機構。還有1997年之後的美的集團,平均每五天就有一項專利申請這種讓人佩服的發展舉措,無不顯示了各種高級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的聰明才智。我市鄉鎮企業中的有些企業也是人才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南高營集團擁有一個高級工程師組成的智囊團,專門為南高營的企業出謀劃策,使企業及時抓住機遇,避免了走彎路和負出不必要的學費。東郊鏈輪總廠有一百多名大學本科生在廠里的各個關鍵崗位上。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市場。為了提高整體競爭力,鄉鎮企業必須把發展的基點落實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人的素質上來,必須對自己可控制的資源(人、財、物)重新作出安排,著力壯大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的實力。

三、鄉鎮企業必須搞好結構調整,用自己的「拳頭」產品,敲響兩個市場的大門

在全球化經濟中,鄉鎮企業靠什麼來躋身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只能靠自己的產品。一般的產品是不行的,必須用自己的「拳頭」產品。所謂的「拳頭」產品,包括名牌產品,特色產品,別人沒有我有的產品等。拳頭產品的誕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要求鄉鎮企業根據兩個市場的變化和需求。本著「名、優、新、特」的原則,確定自己主攻產品的方向,找好自己的市場定位。

一個企業實力的強弱,最終反映在產品上,大多數拳頭產品,名牌產品出自骨幹企業,骨幹企業是開發拳頭產品的主要載體,也是構成優勢產業的基本單元,最終發揮著結構調整的導向和帶頭作用。從現實經濟生活中看,優勢產業,拳頭產品,骨幹企業三者互為條件,互相依存。只有精心培育優勢產業,才能誕生「拳頭」產品。這首先要搞好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是當前頗受關注並正在嚴格實施的一項政策,這中間許多調整的政策涉及鄉鎮企業,特別是關閉「五小」或「十五小」企業,直接針對鄉村中的中小企業,成為造成有些地方的鄉鎮企業增長下滑,投資出現負增長的重要因素。面對當前總體經濟增長質量不高,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中央決定進行結構調整,無論在近期還是將來對整個經濟的健康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這也給鄉鎮企業今後的發展敲響了警鍾,鄉鎮企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求自己的既得利益,更不能吃子孫飯,短子孫路。鄉鎮企業必須嚴格遵循國家的產業政策,產業計劃和項目布局必須法律化,產業結構要不斷的高級化,要樹立規劃先行的意識,只有規劃合理,規劃科學,才能確保開發建設建立在「高智能,高水準,高品位」的平台上。就我市鄉鎮企業而言。我們對鄉鎮企業的未來規劃發展應有一個科學的、可行的總體思路。就是說,全市鄉鎮企業應該按規劃發展,不能盲目,隨意性地發展,才能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鄉鎮企業今後投資上項目也好,擴大企業規模也好,都不能是自發的,純經驗式的,而應是體現創新精神與目標管理相結合的理智行動。而現實是,有的決策者還在盲目的上一些與國家的產業政策相違背的項目。他們的出發點是,賺錢就干,賺一天是一天。地方保護主義也為這種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這也成為鄉鎮企業結構調整的難點之一。

產業結構的定位,科學的規劃發展,關繫到今後鄉鎮企業發展能否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大局。我們要接受和吸取鄉鎮企業二十多年來發展的經驗教訓,要適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把培育產業「龍頭」作為拉動點,帶動特色產業快速升級發展。把發展骨幹企業群作為支撐點,促使特色產業擴規模,上檔次,再造特色產業優勢,從而誕生「拳頭」產品,有效地擴大市場知名度和輻射力。從而佔領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總而言之,全球化經濟給鄉鎮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鎮企業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揚長避短,把結構調整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結合起來;同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結合起來。然而鄉鎮正處於不利的政策環境之中,結構調整也極需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的有力支持和推動。規定相應的標准,制定激勵機制,從資源和環境保護出發建立補償或限制的制度等等。

❺ 淺析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 要:小城鎮的發展對於推進我國的城鎮化,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減輕大中城市因農民工流入帶來的巨大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我國小城鎮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比如小城鎮數量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長.但是,在小城鎮的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而來了很多的問題,嚴重的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針對小城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城鎮 土地流轉 戶籍管理制度 社會保障 投資機制
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是"十一五"規劃的戰略重點,它指出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國內外的各種城市發展經驗也都表明,小城鎮在推動城市化進程,拉動農村經濟,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成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進一步擺脫小城鎮發展的束縛,加快小城鎮發展速度,提升小城鎮建設品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是勢在必行的.本文基於我國小城鎮發展的現狀,從小城鎮建設中凸顯出來的問題入手,著重研究了能夠推動小城鎮發展步伐的各種對策,來解決小城鎮發展中的各種障礙.
1 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例如:我國農村建制鎮已經自1978年的2173個發展到了1998年的19060個,增長了7.77倍,平均每年增加844.35個;1998年小城鎮人口為16984萬,其中非農業戶口的人數約1.25億人,小城鎮人口占農村總人口比重的17.9%,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13.6%,比1978年佔全國人口比重的5.5%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1].這些驕人的成果都是必須肯定的,但是在充分肯定小城鎮發展的這些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在小城鎮發展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了小城鎮發展的效果,增加了小城鎮發展的副作用,同時也約了小城鎮向更深層次的發展.
1.1 小城鎮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
由於政府功能軟制弱,加上各種自然原因導致的小城鎮發展的自發性,致使小城鎮建設缺乏科學的規劃,總體指導不明確,具體表現在:
(1)在我國小城鎮的發展過程中,缺乏統一的穩定的科學規劃,小城鎮建設的數量眾多,但卻基本雷同,造成了嚴重的重復建設.資源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浪費嚴重.這種"全面"建設小城鎮的發展思路使本來就緊缺的資金更加緊張,使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很低,質量很差,尤其是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遠遠達不到小城鎮建設的要求.
(2)孤立的發展小城鎮,沒有把小城鎮的發展納入到大的城市群的體系之中,使小城鎮的發展與周圍大中城市和其它小城鎮的發展相脫節,沒有能夠形成統一的城市網路體系,隔斷了小城鎮和周圍大中城市的相互推動作用,不能夠使小城鎮的發展藉助於大中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能很好的找准小城鎮發展的定位,把小城鎮建設孤立於城市體系之外.
(3)很多小城鎮的發展存在著盲目攀比,不注重實際情況的問題.小城鎮的發展不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而是一味的追求政績,照搬別人的建設經驗,結果不適合的發展道路不但不能促進反而阻礙了小城鎮的發展.小城鎮的發展政策還缺乏連續性,朝令夕改,反復建設,頻繁改造,造成極大的浪費.很多地方都是邊建設邊規劃,甚至是先建設後規劃,致使小城鎮建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1.2 小城鎮的規模過小
我國的小城鎮數量眾多,但是規模過小.有關研究認為,小城鎮鎮區人口在5萬左右才能正常發揮集聚的功能[2].而我國農村鎮鎮區人口才6000多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只有3300多人[3].如此小的規模造成我國小城鎮的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帶動能力不強,難以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和鄉鎮企業向小城鎮轉移.小城鎮規模過小還導致了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過高,小城鎮基礎設施不健全,不能滿足小城鎮居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制約了小城鎮的建設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3 制約小城鎮發展的制度性因素依然存在
小城鎮的發展需要各種配套政策的支持,而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各種相關政策不僅不能推動小城鎮的發展,反而羈絆了小城鎮前進的腳步,它集中體現在承包土地流轉制度,戶籍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
1.3.1 農民承包土地流轉的制約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轉制度,土地的流轉程序和市場不規范.主要表現在:(1)農民之間的土地流轉有很多都沒有簽訂合同或者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不規范,不具有法律效力,這就使日後發生糾紛時取證困難,增加了處理糾紛的難度,不利於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2)農業生產的風險性大,投入多,收益小的特點和農民的承包土地地塊小,土地分散,不利於管理等原因,致使農民承包的土地想要轉讓卻無人願意接手,使農民的承包土地流轉困難重重.
另外,由於我國農民有幾千年來的"土地情結",但農民進城落戶不能攜帶土地,即我國的非農業戶口沒有土地的使用權力,這就使很多進城務工和經商的農民並沒有放棄原有的土地,從而造成了"離土不離鄉"的現象.尤其在小城鎮中,帶地進城的人口佔小城鎮的總人口比重很大,農民進入小城鎮後在農村依然保留著基本責任田和宅基地,這不但不利於農村土地的集中經營和農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也不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轉移.
此外,對於土地的出讓,轉讓,股份合作等經濟行為必須明確土地的產權,而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規定農民對其承包的土地具有使用的權力,但是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很不充分,比如我國規定了土地的延包期限為三十年,但是很多地方並未落實執行,土地承包依然調整頻繁,致使農民的承包權不穩定;另外,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容方面都受到限制,在現行的制度安排下,農民無法對自己承包的土地使用權進行抵押貸款以獲得所需資金.農民承包權的不充分,弱化了農民對土地的享用權利,減少了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可能性[4].
1.3.2 傳統的戶籍制度的制約
長期以來,戶籍問題是困擾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大問題,也是困擾小城鎮發展的大問題.傳統的戶籍管理制度以身份為核心,以出生地為基礎把我國人口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形成了城市和農村戶口的二元化管理.按照我國現行的戶籍制度,農民是農業戶籍,進入小城鎮也仍然是農業戶籍[5].農民要想獲得城市戶口有很多的限制,也有很大的難度.有些時候農民進入小城鎮,獲得城鎮戶口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戶籍制度成為農民進入小城鎮的一隻攔路虎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傳統的戶籍制度把戶口和社會保障,醫療,子女教育,社會福利,社會地位直接掛鉤,形成了進城農民與原有市民的不公平身份和不平等的待遇.這種對農業戶口的"歧視"嚴重地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小城鎮的發展.雖然國務院1997年20號和1998年24號文件規定,實行以居住地和現行職業確定落戶地點和身份的管理制度,但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指標控制,嚴格的進城落戶條件和審批程序等問題.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限制了農村人口的流動,制約了農民進入小城鎮.
1.3.3 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制約
目前,小城鎮的就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還很不完善,社會保障水平不高,跟大城鎮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且小城鎮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滯後,政府投入的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等,使其遠遠跟不上小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不能夠適應小城鎮居民對於安全,穩定的要求.農民進城落戶之後,就要放棄原有的土地,而在小城鎮中的工作和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障又不能保障其生活的穩定,保障其失去工作和正常收入後的基本生活,這就減弱了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吸引力.社會保障制度不能夠消除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也是進入小城鎮的農民不願放棄土地的一個主要原因.
1.4 小城鎮發展中資金短缺
資金不足是小城鎮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小城鎮建設和阻礙小城鎮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從總體上看,小城鎮的投融資體制比較單一,投資的最重要來源仍然主要是政府.而在我國,鎮政府不是一級完整的預決算財政單位,所得稅收需上繳縣財政,鎮政府的所需費用是縣財政分發的人頭費和超收部分的提成,這些費用僅夠鎮政府的正常運轉,因此,城鎮建設的資金就主要依靠預算外收入來彌補.鎮政府的預算外收入來源主要是土地拍賣所得和高額的城鎮建設配套費.為了增加收入,加快小城鎮建設,政府只能抬高土地價格和建設配套費用,這就形成了限制農民進城和投資開發商進入的"門檻",增加了鄉鎮企業,農民和外部資金向小城鎮集中的成本,抑制了鄉鎮企業和農民進城的積極性,減弱了招商引資的優勢.
1.5 缺乏有效的產業帶動
小城鎮的發展缺乏經濟增長點,缺少有效的產業來帶動.這是因為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日趨完善,市場競爭日益的激烈,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而大部分鄉鎮企業領導因為思想僵化,文化程度不高,不具備所必需的管理素質和知識,沒有能夠適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的發展方向,致使管理不善,沒有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所以,近幾年來,鄉鎮企業出現了增長速度放慢,吸引帶動能力下降和經濟效益下滑等問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城鎮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二產業發展的不充分,再加上小城鎮的規模和人口過少,又影響著小城鎮的規模和輻射效應,也就無法達到小城鎮第三產業發展的需求.此外,政府也沒有能夠根據小城鎮自身特點和優勢,制定出適合小城鎮發展的經濟道路.小城鎮發展和建設的盲目性很大,很多地方沒有明確的發展路線或者其發展道路不適合,不能夠拉動和引導小城鎮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2 針對小城鎮的發展應採取的措施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我國工業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國發展小城鎮的條件和環境也日益的完善和成熟.掃除小城鎮發展的障礙,提升小城鎮發展的速度和品質,增強小城鎮的功能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緊迫,針對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各種相應政策,加快小城鎮的發展.
2.1 加強小城鎮發展的科學規劃
做好小城鎮發展的統一規劃,合理安排小城鎮發展的布局和步驟.避免小城鎮發展的重復建設,土地和資源的浪費.要把小城鎮的發展建設放在大的城市體系之中,放在大的環境之下來考慮.小城鎮的發展必須以大中城市為依託.在城市化發展中,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各有其優勢,城市化體系必須是一個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完整的城市體系.小城鎮的建設要藉助大中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與大中城市一起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
小城鎮的發展也要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穩定連貫的政策.要根據小城鎮的地理位置,資源環境,人口等各種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政策,切莫盲目模仿,攀比.
2.2 加快鄉鎮企業和人口向小城鎮流動並選擇一批重點鎮優先發展
轉變小城鎮規模過小的限制,應加快鄉鎮企業向小城鎮的聚集,對進城的鄉鎮企業在駐地,建房,辦照等方面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務,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特事特辦,所有手續在一個地方辦理,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從而調動鄉鎮企業向小城鎮聚集的積極性.此外,還需要大力發展小城鎮的二,三產業,提高小城鎮的就業空間和小城鎮對農村閑置勞動力的吸收能力, 在小城鎮的人口政策方面,要逐步取消戶籍制度的限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
另外,小城鎮的數量眾多,而政府的力量有限,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如果使所有小城鎮齊頭並進,全體發展,勢必會造成小城鎮規模小,層次低,質量差的問題.因此,要想改變小城鎮規模過小的局面,除了要制定政策吸引人口和鄉鎮企業向小城鎮流動以外,還一定要改變小城鎮"遍地開花"的發展戰略,走分步驟,有階段的小城鎮發展道路.首先,要選擇一批基礎好,經濟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比如縣城和縣域中較大的鎮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這樣既有利於提高小城鎮發展的速度和品質,也有利於完善小城鎮的功能,形成一定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為下一步其他小城鎮的發展創造條件和積累經驗.然後,在重點鎮充分發展的基礎上,

❻ 鄉鎮企業的發展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億萬農民沖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實現了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使鄉鎮企業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經濟和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農民轉移就業的主渠道,成為城鄉經濟市場化改革和以工哺農的先導力量,起到了其他企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我國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推進中國特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改變農村經濟格局開創農民就業新路
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農村經濟單純依靠農業發展的格局。
1978年,社隊企業總產值只相當於當年農業總產值的37%左右。到1987年,暨鄉鎮企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鄉鎮企業中二、三產業產值合計增加到4854億元,這相當於農業總產值的104%,首次超過了農業總產值。這是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中國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到2007年,鄉鎮企業增加值已佔農村社會增加值的68.68%,成為支撐農村經濟最堅實的支柱。
鄉鎮企業的出現和發展革命性地開創了農民在農村就地就近就業的新路子。到2007年,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15090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9.13%,比1978年的9.23%提高了10個百分點,極大地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優化了農村勞動力結構,同時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了條件。繼聯產承包解決溫飽之後,鄉鎮企業成為實現農村小康生活的另一把鑰匙。到2007年鄉鎮企業支付職工工資達13700億元,農民人均從鄉鎮企業獲得收入1420元,比1978年的10.74元增加了130多倍,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8%,比1978年的8%上升了26個百分點,大大加快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進程。
與大工業依存補充增加社會有效供給
從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間,鄉鎮企業用於支農、補農、建農的資金達4012億元,顯著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加了農業技術裝備。鄉鎮企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儲藏、保鮮、運銷業,實行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為農戶與市場之間架起橋梁,帶動農業的企業化、集約化和產業化。同時,在農村區域和市場條件下開創了中國特色農村工業化的道路。2007年鄉鎮工業增加值達47800億元,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46.5%,而在1978年這一比重只有9.95%。從企業結構看,鄉鎮工業主要是中小企業,與國有大中型企業一起形成了我國大中小結合的較為合理的工業企業結構。
從產業結構看,鄉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資源開發、勞動密集型、輕型加工企業為主,城郊鄉鎮工業相當一部分是為國有大工業加工配套的,與國有企業形成了互為市場、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系。
鄉鎮企業通過拾遺補闕成為增加社會有效供給的有生力量。目前,鄉鎮企業的許多產品,特別是日用消費品,已佔全國相當大的比重,如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佔17%,機械佔26%,原煤佔40%,水泥佔40%,食品飲料佔43%,服裝佔80%,中小農具佔95%,磚瓦佔95%,繁榮了我國的城鄉市場,增加了社會有效供給。同時,鄉鎮企業已成為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方面軍和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2007年全國鄉鎮企業增加值680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52%;出口商品交貨值30200億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34%;實繳國家稅金7200億元,約佔全國稅收總額的20%。
大小企業同步推進創新合作漸成主流
30年來,鄉鎮企業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但是,鄉鎮企業的發展壯大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創新。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內部分化和差距日益擴大,並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沖破社區所有制對鄉鎮企業要素流動的限制,促進農村現代市場體系的形成。鄉村集體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大中型鄉鎮企業(包括私有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
同時,企業要加快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步伐。市場競爭的加劇逐步淘汰了那些落後的技術和企業,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更多的鄉鎮企業越來越重視技術創新、設備更新、科技投入,重視人才培養,重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此外,鄉鎮企業以其在機制、產業結構、資源和已有的實力等方面的優勢,擴大與國外的合資合作,許多地方和企業利用國外資源、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本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提升,沿海很多鄉鎮企業將朝著外向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隨著經濟梯度發展規律的作用,外向型經濟的觸角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區延伸。向工業小區和小城鎮集中布局。目前全國已有的4萬個鄉鎮工業小區、5萬個小城鎮包括1.8萬個建制鎮,很大程度上是鄉鎮企業帶動起來的,反過來進一步吸引鄉鎮企業的集中,使鄉鎮企業職工職業轉移與空間轉移相結合,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推進,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從而使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目前我國城市化率為30%,正在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城市和小城鎮將成為鄉鎮企業發展的主要「載體」,鄉鎮企業成為促進城市化的決定性力量。

❼ 結合"國家十三五規劃"談談家鄉特色產業的科技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相關論文

(一)主題的寫法[2]
畢業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范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二)題目的寫法
畢業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
(三)摘要的寫法
畢業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畢業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閱讀全文

與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