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制定美好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應注重哪些
一、組織領導
為確保美好鄉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成立區農委美好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主任任組長,分管主任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副組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產業化科,負責聯系對接美好鄉村建設日常事務。
二、工作思路
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方略,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為根本要求,強化規劃引領,抓好村級產業發展,注重生態優先,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村美」的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
三、目標任務
從2014年開始,每年重點培育建設24個左右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重點村,抓點示範,整合資源,綜合治理。到2016年,全區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重點村達到40%以上,2020年達到80%以上。
四、實施內容
1、編制規劃方案。以鎮街為單位,編制《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結合規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每年篩選確定編寫若干個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2、編制項目。以鎮街為單位,對已被列為年度實施的產業發展重點村,編制示範村產業建設項目書。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整合涉農資金支持美好鄉村建設的意見》,將所有能爭取到的項目資金,向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傾斜。同時,建立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項目庫,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條件的項目及時申報,多渠道爭取資金投入美好鄉村建設。
3、抓好生態經濟建設。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八項農業生態經濟工程(即自然生態保護工程、生物種子工程、畜牧業、漁業、農村環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綠色(有機)食品經濟工程)。同時著力培育「一村一品」經濟和主導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抓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結合城鄉一體化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提高農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農村土地節約集約使用水平,推進農村節能工作,推廣沼氣利用技術,引導農村新建住宅採用節能新技術。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協同推進農村路網、農田水利設施配套、飲水安全等工程建設,以及建設農村環保設施,建立農村衛生保潔常態化管理機制,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連線成片整治;協同開展村莊綠化,村居綠化率達到40%以上。協同抓好農村飲用水安全配套、污水處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實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鄉村風景。
5、抓好現代農業發展。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型美好鄉村為核心,推進生產經營產業化、農業技術集成化、農業生產機械化、基礎設施配套化、農業服務社會化。積極引導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由小農生產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利用方式由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型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6、抓好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繼續實施「451」工程,圍繞全區鄉村自然生態、田園風光、聚落與建築文化、鄉村人文活動、民俗文化、鄉村產品與工藝、鄉村景觀意境等,著力打造江南田園和山鄉獨有的「青山、綠水、梯田、人家」的鄉村景觀意境。加強統一規劃,明確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區為龍頭、骨幹景點為支撐、「農家樂」休閑觀光旅遊業為基礎的鄉村旅遊業發展格局,建成一批「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為主題的特色農庄。
7、抓好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統籌培訓機構、項目資金、師資力量,開展新型農民培訓,讓受訓農民不僅僅只是種、養技術的提高,尤其是將年富力強的農村勞動力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使之成為美好鄉村建設的排頭兵和領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區委、區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明確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機制,常抓不懈。
2、強化督查指導。堅持「半月一走訪」、「一月一調度」、一季度召開一次協調會或觀摩會(發現問題,找出差距,及時整改;交流經驗,推廣典型);做到半年小結,年終總結,謀劃安排下步工作。
3.嚴格考核獎懲。將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標任務,年底實行百分制考核,評先評優,實行獎勵或優先安排項目資金,全力推進全區美好鄉村建設。
❷ 怎麼發展本村談思路和想法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對於中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學習十九大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對於鄉村振興發展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建議:
一、必須要解決人的問題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不論是工業振興還是鄉村振興,都需要一支具有戰鬥力的人才隊伍。目前,遼寧省鄉鎮人員編制「編多人少」,一些幹部身兼數職,疲於應付,有時需要犧牲節假日加班才能完成工作,還有些鄉鎮幹部基本工資難以保障。另外,村幹部崗位吸引力不夠強,村幹部面臨後備不足、無人願意乾的窘困局面。優秀人才不願回鄉、不能回鄉,使得鄉村發展缺少活力和後勁。
建議:一是借省機構改革之機,進一步充實鄉鎮幹部隊伍,提高鄉鎮幹部服務水平,激發鄉鎮幹部工作激情。二是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通過設立特聘崗位等方式,推進村支書和村民委員會主任職業化管理。三是省委、省政府應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優惠,吸引從鄉村走出去的企業家、公務員和知識分子返鄉,利用他們的知識、資源、情懷,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新生代農民返鄉將對鄉村振興戰略起到積極的作用,他們吸收了現代城市文明的一些精華,並且有著一定的專業技能與創業意識,而且他們相比父輩更加具有環保與生態以及綠色發展意識,只要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具有足夠吸引力,且當地農村具備了良好的創業環境與人居環境,那麼這些年輕的農民很有可能返回故土,重振鄉村,為現代化農業與農村的發展作出一番貢獻。
二、必須要解決規劃的問題
由於沒有專門制定村莊規劃,如今大部分村級發展規劃不合理,大都依靠老經驗、老辦法,推一步走一步,村莊無序建設,土地利用粗放,或者「一刀切」禁止任何建設,導致村莊功能難以完善,嚴重阻礙了農村的快速持續發展進程。
建議:一是由縣級統籌制定鄉村規劃,與城鎮規劃相銜接,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全面覆蓋農村,並突出農業生產、農村居住、生態環境保護和農耕文明傳承等功能。二是加大鄉村「雙違」治理宣傳引導力度。應推動「雙違」治理宣傳工作重心向鄉村傾斜,採取公益廣告、標語橫幅和宣傳冊等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普及城鄉規劃建設法規和整治「雙違」工作政策措施,增強群眾遵法守法意識,打造全民自覺參與、合力推進整治的局面,從而達到宜居鄉村建設的目的。
三、必須要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問題
近年來,農村的水、電、路、訊、房和環保等基礎設施整體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薄弱地方亟待改進,其中水、電問題尤為突出。例如,部分農村還存在因夏季或春節等用水高峰期供水不足、飲用水質不達標問題,夏季用電高峰時段出現電器無法使用、電燈照明出現紅絲等現象。如果滿足基本生活的水電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就無從談起,城鎮居民也沒有人願意帶著資金和技術到農村發展。
建議:一是加大農村飲用水管網的鋪設和改造及電網改造升級力度,確保農村居民用水、用電無憂;二是建議在大水廠供水充足的情況下,提倡大片區供水,關閉一些分散的、設施落後的小型水廠,確保用水安全。
四、必須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
鄉村的振興發展,首先應以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為基本遵循,大力發展鄉村經濟。而鄉村振興首先需要產業振興,對於鄉村產業發展,一般普遍期望通過吸引大型招商項目落地來實現,而忽視根據各村實際,培育村莊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建議:一是加大對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宣傳力度,通過精心的銷售策劃,擴大其知名度。二是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對產業條件成熟的村先行項目策劃和實施,做到成熟一批發展一批。三是通過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吸引當地一些外出務工青年回家鄉企業務工。通過農村青年返鄉,減少農村「三留守」人員數量,促使長期駐守農村的老人、婦女、兒童能夠得到家人的長期關愛,從而提升農村居民的幸福指數。
五、必須解決資金的問題
鄉鎮和村處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線,但實際可支配財力明顯不足。村級的財政轉移支付保障不足,鄉村建設只能擠壓村級資金。財政保障的工資標准太低,村莊保潔、路燈電費等村級公共服務支出也沒有全額納入財政轉移支付保障范圍。村級債務遲遲得不到化解,成為農村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建議:一是加強鄉村資金投入,各級政府「三農」投入都應該重點下移到鄉村,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支出。二是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三是把農村土地出讓金全部留在鄉村,做到取之於地、用之於地。四是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利用財政資金化解公益事業債務,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化解其他債務,按規定核銷不合理支出造成的債務,同時嚴禁舉債搞振興。五是推動公共服務資源覆蓋農村,出台優惠政策,改善基層醫療、養老、教育條件,打造城鄉聯動的農村生活服務網路。
❸ 西辛庄村的發展思路及目標
發展思路:穩定蔬菜、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非農產業;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生存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全面實現奔小康目標。
發展目標: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增加投入,逐步提高村民素質,促進科技向生產力轉化。切實改善農田水利、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農業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0%以上,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加強村容整治,鄉村道路硬化率80%以上;村莊綠化率40%以上;垃圾處理率達50%以上;安全飲用水率80%以上;加強以沼氣、電力為主的潔凈能源建設,使用率達70%以上。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農民對黨支部的滿意度達90%以上;農民對政務公開滿意率達80%以上;農民對社會治安滿意度達80%以上;農民對一事一議滿意率達80%以上;農民對計劃生育滿意率達90%以上;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100%;農民對管理民主滿意率85%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9年以上;農村信息化程度達35%以上;村級文化、體育場所普及率達60%以上;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真正把西辛庄村建成文明村、生態村、和諧小康村。
❹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