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加強文化產業人才和精品

加強文化產業人才和精品

發布時間:2021-03-10 16:57:58

⑴ 如何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就要以風險分擔為原則,制定差異扶持金融政策,對不同類企業、不同類業務實行差異扶持。要鼓勵建立文化產業投資風險基金,制定無形資產評估質押貸款等辦法,為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文化產業類企業不良貸款呆賬自主核銷的辦法與措施。
第二,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政策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因此,要繼續完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科技稅收政策,要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國家在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經相繼實施的一系列稅收政策。進一步完善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的稅收政策,減輕其稅收負擔,促進公益性文化產業發展。
第三,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財政政策與文化改革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堅持財政政策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政策目的,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立足我國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支持和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的靈活性,拓寬文化產業資金投入來源,設立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建立公眾申請、專家評審、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樣化和靈活化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機制。
第四,深化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文化產業人才長期發展規劃,整合人才培養的「源流」,構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宏觀上調控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使之達到產業發展的需求。完善文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文化人才引進基金機制,解決引進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為加大文化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高層人才的引進,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五,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政策。要在現有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構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體系。應當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框架、原則、體制等基本制度,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法統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梳理完善現行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制度,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則性內容進行細化立法,系統構建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制度。

⑵ 如何創新開發文化產業高端人才培養模式

這個問題很好,當下正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趨勢,但相關的人才驅動成為最核心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培養專項人才,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主要的是要大力培養綜合性人才,為這類人才提供一系列的平台及綠燈。
您提到的是創新開發?以及模式?其實這是兩個問題,也是兩種產品,如果是涉及到創新開發,那就要涉及到相關軟體平台,以及教程科目,針對高端人才設計出一款創新的手機APP平台,通過與各大文化產業企業合作簽約、各大文化產業院校合作簽約,形成會員制服務,而你就是一個服務商,中間平台,一手為企業推送相關專業人才,一手為各大文化創意產業科目院校高材生提供相關實習及工作平台。最終你成為專項人才培養基地。
以上是針對院校畢業生而言,如果是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高端人才,是企業所需的,那就需要針對模式而言,進行量身定製一套「文化產業高端人才培養計劃」,如今的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就拿當下的旅遊來說,已經發展到度假游,私人訂制旅遊,那麼,我們的人才培養計劃,就是要為符合文化產業的相關人才,提供一次「量身定製的工作之旅」即在工作中用旅遊的模式進行創意式、體驗式的工作,在體驗中進行自己的工作課時;時期為一個月,可針對企業用人情況進行隨時調節,此種模式可作為儲備幹部,進行相關淘汰制,同時在培養期間,企業要為人才解決一系列所需的問題,滿足人才的合理所需,例如住房、飲食、辦公、交通等系列問題;滿足人才內心的幸福感,歸屬感,同時通過培養期的人才,企業可針對發展,為人才搭建系列平台,例如入黨、加入行業協會一員、辦理系列證件(暫住證、工作證、職業資格證等)

⑶ 文化產業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要求

我也是從某篇文章里截取的。需要你自己再加工一下。。。。話說我也沒寫完呢。。愁死我了。。4000字。。。

「從文化產業分層的情況看,也可把文化產業人才分為核心層從業人員、相關層從業人員和外圍層從業人員。
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我們通常把文化產業的人才概括為兩大類型:第一類是文化產業創意人才,主要從事內容的創作和設計製作,這是文化產業價值體系中的核心部分。這種人才類型的關鍵特徵是其文化創新性,就是一種將抽象的文化直接轉化為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文化產品的能力,顯然,這是一種利用文化資源和個人智能創造產值的過程。這種文化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文化與核心藝術;二是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移植與嫁接;三是源自個人的創造力。由於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的緊密結合,這類人才也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技術,使原始的文本和創意必須通過他們的技術手段才得以轉化為文化產品。第二類是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這類人才能夠對產業環境進行科學的評估和把握,從而制定出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拔創意人才,對策劃、設計、生產、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規劃、統籌和運作,並能站在行業的角度審視本企業的發展方向,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同時,這種人才還要具備一定的資本運作能力,熟悉金融領域同時又有較高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水平。這種人才類型通常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具備將專業知識與其他領域的知識相聯系的能力。

圖4:產業鏈角度下的文化產業的人才分類
以創意人才為例,來說明創意人才的內涵及特徵。創意人才是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創意產業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人才和科技支撐是創意產業起飛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創意產業持久發展的最重要條件。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源頭在於人才培養。所謂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是指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以頭腦服務為特徵,以專業或特殊技能為手段的精英人才。主要包括具有原創能力和技術能力的專門人才,如設計、策劃人員等;將創意轉化為經濟價值的人才,即將創意思想商業化的人才;專門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及其規律的人才。創意人才的特徵有以下幾點:
1、 工作性質具有創造性。「現代廣告教皇」大衛.奧格威在他那本經典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這樣描述了創意人才的特徵:創造力。有創造力的人都特別敏於觀察,他們比別的人更重視准確、能說明真理的觀察。他們天生頭腦發達,他們有更多的能力同時抓住許多概念,能對他們進行比較——從而能做出更豐富的綜合。

圖5:創意人才主要特徵
2、 文化和藝術素養較高。如時裝設計的人才,要有對美的事物和時尚流行的敏感度,同時要具備良好的文化藝術知識和較高的審美素養。
3、 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呈復合性。文化創意產業是交叉性、邊緣性的學科,勢必所需的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是復合性的。如創意策劃人才,不僅有較高的專業理論,設計水平,還需要有豐富的閱歷和社會體驗。
4、 市場意識具有敏銳性。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彭吉象教授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最缺的是經營管理人才。這些經營管理人才不僅要懂傳媒,更要懂經濟,懂市場,能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的需求。
5、 團隊歸屬具有流動性。在首都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狀況的實證分析中有個調研,在被調查者中,77%的創意人才換過工作單位,47.6%的創意人才不擁有北京戶口,38.5%的管理者認為本單位的創意人才流失嚴重。創意人員一般不會固守在某個工作崗位上,而是經常會去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6、更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一份調查公司的研究報告寫到,創意人才往往更重視自身價值的實現。盡管對個人的薪酬感到滿意的只有27.8%,但在工作目標的選擇上,69.8%的人員選擇了「展示個人價值」;在回答跳槽的原因方面,首要因素是「不能充分展現個人價值」,佔33.1%。
結合國家人才統計標准和寧波市文化產業人才建設的實際,對文化產業人才作如下規定:一是具備中專及以上學歷;二是具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國家承認的文化產業相應行業職業資格;三是在文化企業或事業單位中承擔一定的管理或技術工作。在文化產業中從事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創意工作,符合以上三條標准之一,並為產業發展創造一定價值和作出貢獻的人即為文化產業人才。」

⑷ 如何促進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為主題1500字論文

淺思加快新疆文化產業發展
內容提要:新疆擁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色文化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文化建設成效顯著,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隨著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層次、多形式和多樣性發展趨勢。新形勢下我們要大力挖掘和整合文化資源,解放文化生產力,發揮優勢,形成特色,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積極探索新疆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新疆文化 文化產業 產業發展
新疆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是古「絲綢之路」要沖,古代中國、印度、伊斯蘭和希臘等四大文化體系交匯於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語種、多風俗的特色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快新疆文化產業發展,不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內涵和群眾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設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強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和維護國家文化戰略安全的重大舉措。
一、新疆文化建設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全國各省區市一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新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文化建設步伐顯著加大。通過不斷加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繁榮文化市場,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保障程度不斷提高,新疆文化建設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文化藝術事業欣欣向榮。新疆現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90個,年均演出9000餘場。藝術門類從以各民族歌舞音樂為主發展到歌劇、話劇、京劇、秦腔、豫劇、新疆曲子、兒童劇、雜技、曲藝、交響樂等各類藝術平衡發展的局面。一大批突出時代主旋律、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的優秀劇目在國內外舞台上一展風采。維吾爾歌劇《木卡姆先驅》、歌舞《我們新疆好地方》、話劇《吳登雲》等20多部作品先後獲得國家文化部「文華獎」等多個獎項。雜技「高空鋼絲」等在全國雜技比賽和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分獲「金獅獎」、「銀獅獎」。
新聞出版行業異彩紛呈。新疆現有出版社13家,比1978年增加7家,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和錫伯6種文字年出版各類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約3000種。650餘種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獲國家、省部級獎項。報紙98種,較1978年增加了58種,少數民族文字報紙佔42%,有國內唯一的柯爾克孜文報紙《克孜勒蘇報》、世界唯一的錫伯文報紙《察布查爾報》。全疆縣以上新華書店有96家,其他書店1500多家,較1988年增長了7倍。各類印刷企業4000多家,印刷業年工業產值近11億元。
廣播影視事業精品迭出。新疆有省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兵團電視台、教育電視台各1座,地級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9座、廣播電視台8座。開辦廣播節目121套,用維、漢、哈、蒙、柯5種語言全年播出52萬小時,綜合覆蓋率達93.54%;開辦電視節目141套,用維、漢、哈、蒙、柯、英6種語言全年播出57萬小時,綜合覆蓋率達93.48%。2003年以來,新疆有328件廣播影視作品獲國家級獎項,其中6件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6件獲「中國新聞獎」,《新廣行風熱線》欄目榮獲全國十大名欄目。天山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四部影片獲中國電影「華表獎」,《買買提的2008》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迎奧運獻禮影片。
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擴大。1998年以來,新疆出版物陸續走入中亞、歐美、東南亞及港澳台市場,《福樂智慧箴言選粹》、《新疆自然保護區》等40多種圖書進入「中國對外圖書推廣計劃目錄」。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與美國蒙勒克好萊塢電影公司聯合製作的《神秘中國—絲路之謎》一片在全球在線播放,其DVD銷往歐美地區。僅2000年至2006年,新疆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達425個。新疆廣播電視「走出去工程」自2004年開始實施以來,中央和新疆的廣播電視節目先後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土耳其五國落地播出。
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加快。2001年新疆成立了文化產業管理機構,文化產業的管理、服務和規劃工作有序展開。自2002年起,新疆先後組織歌舞團、歌劇團等演出單位及民營企業的文化產品參加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首屆及第二屆文博會,2007年參加第三屆文博會的參展單位達48家,涉及文化、廣電、出版、旅遊等多個領域,展品包括和田玉、民族工藝品、精品圖書、影視作品、歌舞演出等多方面內容,與國內外客商簽約1.2億元。新疆各地文化部門也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力促產業項目與市場接軌。隨著新疆文化領域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吸納就業人數不斷擴增,文化資源開發經營規模日益擴大,文化產品項目投資日漸活躍,新疆文化市場發展趨勢良好。據統計,2008年新疆文化產業增加值近14億元,同比增長35%以上,經營性文化產業機構萬余個,從業人員數近3萬人,已基本形成了集國家、集體、私營、個體等所有制並存,演出、娛樂、音像、網吧等門類齊全品種多樣以及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場經營格局。絲綢之路、龜茲樂舞、和田國玉等文化品牌聲名鵲起。
當然,新疆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各族人民群眾的文化鑒賞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呈多層次、多形式和多樣性發展趨勢,這既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顯現了文化產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認識不足,資金投入少,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對文化重要性的認識相對不足,傳統的思維觀念導致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認識不夠。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對新疆文化事業的投入顯著提高,但由於基數小、歷史欠賬多,投入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管理仍沿用事業管理體制,一些改革措施難以落實、成效難以顯現。現行的文化產業體制還存在政企不分、職能交叉、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概念模糊等問題。文化企事業單位長期屬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營模式,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文藝單位「等、靠、要」問題突出,市場適應能力弱。二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人才缺失嚴重。目前,新疆文化基礎設施普遍處於落後、老化的現狀,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有限,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還不強,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外來文化沖擊和對民族傳統文化挖掘傳承的缺失,一些民間文藝、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亡,急需拯救、恢復與傳承。而因自然環境、生活待遇、發展空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文化事業隊伍中人才外流嚴重。三是文化資源產業化經營不到位。目前,新疆文化建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日益呈現,但因受到傳統文化事業管理體制的制約,文化資源整合難度較大,文化企業單體規模較小,導致文化產業產值總量較小,整體競爭力偏弱,文化產品市場影響力小。四是文化產品精品缺乏,「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新疆的文化產品的傳播與其擁有的地緣優勢,文化資源的豐富、獨特性不相稱。主要表現為一些文化產品如雜技、歌舞、音樂等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展示方面,還主要局限於為經濟或宣傳形象「搭台」的層面。
二、新疆發展文化產業的優勢與潛力
新疆地域廣袤,民族眾多、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優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於亞洲中心腹地,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要沖,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國接壤,是我國與鄰國交界最多的省區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通往歐洲的「咽喉」。目前已形成了民航、鐵路、公路環形布局,縱貫南北、橫連東西、通達率不斷提高的交通網路格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為新疆文化大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豐富的自然資源。新疆地域遼闊,地理形態復雜多樣,自然風光獨具特色,旅遊資源豐富多彩,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還是舉世聞名的「瓜果之鄉」。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朴中深藏博大、本真、原初性,處處展現著文化的獨特、神秘與魅力。
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新疆是多教匯集地,原始宗教、薩滿教、襖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先後在新疆廣泛傳播。古文化遺址、絲綢之路、克孜爾千佛洞、交河故城、尼雅遺址、樓蘭遺址等豐富的文化遺跡享譽中外。《十二木卡姆》獲聯合國「世界人類口頭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英雄史詩《瑪納斯》等1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優秀的文化底蘊是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石。
多民族的異域風情。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語種地區,多元兼容並包的文化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產業發展素材,13個世居民族就使用著10種語言,我國四大史詩在新疆就有《瑪納斯》、《江格爾》和《格薩爾》三部。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歌謠曲賦、舞蹈、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多種文化載體與形式,都展示了濃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徵,民族文化絢麗多姿,獨特神秘,魅力無限。
三、加快發展新疆文化產業的途徑
新疆獨具特色、豐厚質朴的文化資源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大力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資源,解放文化生產力,在深度開發和挖掘保護中形成規模、做成產業、打造品牌,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是當務之急。
一是轉變觀念,多渠道發展文化產業。充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從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培育和扶持文化企業。加大對國有文化企業的改造力度,加快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使之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文化企業。充分調動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積極吸引外資參與相關領域文化產業經營,使文化資源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機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力量相互促進,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製成份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相應組織協調機構,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全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研究制定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階段目標的實施與建設。加快組建具有規模優勢的文化產業集團,扶持其做大做強。重視文化產品的銷售推介,加大新聞媒體的強勢宣傳,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加強文化產品目標市場的營銷,開發市場潛力。建立新疆文化產業網站,構築快速、便捷、現代化的宣傳營銷網路平台,利用文化資源和品牌最引人注目的閃光點,推介新疆的文化形象和產品,擴大對外影響力和吸引力。
三是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鼓勵支持特色文化產品的開發,深入挖掘、提升文化資源的內涵,探求適合產業發展的途徑和模式。圍繞和闐玉文化、伊犁酒文化、新疆民族風情旅遊、歷史文化旅遊、民族歌舞、民族飾品開發、民族飲食等主題,進一步挖掘並做大做深,打造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市場潛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積極促進文化企業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斷為靜態的文化資源注入活的時代因素,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表現技巧激發文化資源的釋放力、創造力,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表現力、吸引力,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不斷提高文化產品市場競爭力,努力實現文化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統一。
四是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環境文化內涵。文化素質決定勞動力的素質。努力建立公共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與國民經濟、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相適應的機制,不斷夯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設立新疆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護和扶持民族文化事業發展,加大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保護和傳承力度,加大對優秀文學藝術原創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鼓勵各民族文藝工作者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文化作品。鼓勵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異域風情上大做文章,提升文化內涵。如在城市建設、環境綠化等方面,突出新疆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在建築風格上,努力將民族風格與現代審美統一起來,形成不同民族風格的特色建築風景帶。在環境綠化美化亮化中,將新疆的胡楊樹、沙棗樹、紅柳等特色植物與現代城市綠化景觀植物相結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環境綠化美化風景線,打造獨具魅力的城市景觀植態環境。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文化產業本身是內容產業,其核心和源頭就是創造、創新和創意,這一切都取決於人的智慧。文化產業大發展,必須實施人才興文戰略。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拓寬人才選拔途徑,培養和引進一批經營管理人才、文化經紀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政策、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立起引得進、留得住、用的活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專院校、企業參與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

參考文獻:
1、張運德:《以先進文化為導向推進新疆文化產業發展》,《新疆社科論壇》,2004年第3期。
2、《文化產業政策匯編》,文化部文化產業司,2004年。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籌委會辦公室:《新疆50年》,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
4、2007-2008年《新疆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

⑸ 如何加強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⑹ 如何加強基層文化人才建設

第一、國家要高度重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一是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文化人才發展規劃,特別要將農村文化人才和革命老區文化人才發展規劃納入其中。培養各級各類文化藝術專業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各地黨委、政府要將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擺上議事日程,納入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

第二、加大基層文化人才定向培養力度。

基層需要要留得住的「常駐」人才,要對現有人員進行定向培養,為其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是要採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大力開展培訓工作,鼓勵和支持職工參加自學、函授、講座、集訓、考察、掛職鍛煉等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對學有專長、事業初成、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專業人才,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等辦法,到高校和國家級、省級文化單位進修培訓班深造,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條件許可也可選送出國、出境深造。

二是要完善學習保障機制。建立帶薪學習、經費保障和畢業獎勵等制度,鼓勵文化藝術各類人才在職自學,對自學成才者給予獎勵;有計劃地安排好學習人員的工作和學習時間,支持並保證有關人員能按時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各類人才培訓;繼續在文化系統評選專業拔尖人才,調動文化專業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並以此帶動文化單位其他人員的發展、進步。

同時,加大對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要大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經營、善策劃、會管理的文化產業專門人才。

第三、大力培養農村文化能人。

「單向傳播式」的文化下鄉已遠不能滿足當代農民對文化的需求。培育和造就一大批農民身邊的文化能人,讓與農民朝夕相處的文化能人發揮榜樣的力量,不僅能促進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還能激發農民自辦文化的積極性。

一是扶持組建農村藝術隊,積極開展農村民間文藝活動。培養和激勵鄉土藝術家,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讓農民自辦文化,讓鄉土藝術家在民間「紅」起來。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幹、民間藝人,充分發揮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

二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文化能人進行扶持。舉行民間文藝工作會議,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扶持農村民間藝人、文化能人開展文化活動。

三是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文化傳播功能,通過免費提供就近就便的文化服務和培訓,努力實現每人掌握一項文化技能的基層文化人才培養目標。文化站可根據農民群眾的文化要求,實行訂單式教學,有針對性地舉行文藝培訓;組織農民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第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培養基層文化人才。

建議國家設立基層文化人才培養專項資金,大力扶持省、市、縣特別是革命老區用於人才培養、引進和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類人才的創造潛能。用人單位建立激勵機制,對優秀的人才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

對民間的文化傳承人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在生活上給予幫助,解決其後顧之憂,安心致力於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再創造,給我國民間文化的創作與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第五,國家出台完善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有關政策。

要珍惜現有人才,招聘急需人才,留住高層次人才。盡力打破人才進出不暢的瓶頸,對引進的人才在項目經費、工資福利、住房補貼、家屬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特殊的待遇。建立引進、培養、選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報告和工作通報制度,促進人才培養選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⑺ 談談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多方利益的博弈。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合作。
國家層面:制定文化產業規劃,做好法律和政策指導和扶持
企業層面:培植大型示範企業,企業要做好,做大,做強
教育層面: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促進我國文化消費,這是根本
人才層面:政府學校社會等要積極為培育文化產業人才而做出一些貢獻
社會層面:要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對外環境
經歷層面:還要繼續發展經濟,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經濟這個強大的後盾
政府層面:需要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並切實實行一些政策
學者層面:積極研究理論和實踐,力爭理論研究能夠跟得上實踐
個人層面:要愛國,愛人民,愛自己國家民族文化,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⑻ 建設文化產業人才隊伍主要有哪些內容

人才的培養與挖掘,市場的培育,內容的創新。最早的是要有合適的懂文化產業的人,而不是燒錢。

閱讀全文

與加強文化產業人才和精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