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南省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發展定位和特色主導產業不盡合理
(二)企業結構不合理,分工協作網路尚未形成
(三)忽視資源和市場條件約束
(四)產業集聚區發展規模不足
(五)創新能力不強
(六)人才和資金等要素制約特色產業的發展
(七)管理體制亟待理順
B. 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產業集群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模式,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產業集群已經成為世界上引人矚目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已經越來越引起有關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廣泛重視。
隨著區域經濟的日趨發展,產業集群成為各省市經濟的重要組織形式,對產業集群的統計、分析、研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各個省市對產業集群的統計並沒有統一的標准,更沒有綜合評價的標准。然而科學客觀的評價產業集群質量,觀察產業集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探索提高產業集群市場競爭能力,如何科學有效的測評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和提升產業集群的競爭力,都需要設計一套科學、完整、能夠從多方位多角度反映集群特質的指標體系。為此,產業集群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產業集群實際上是把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通過分工專業化與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是推動地方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首先,發展產業集群,可以提高區域生產效率。大量的中小企業集聚於一定區域,可以進一步加深區內生產的分工和協作。在這種集群內發展,除了可以分享因分工細化而帶來的高效率外,而且還由於空間的臨近性,大大降低因企業間頻繁交易而產生的交通運輸成本。此外,在現代產業集聚體內,經濟活動主體的合作交易往往能夠在社會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上達成共識,這種基於社會網路信任基礎的合作分工,可以減少企業之間的相互欺詐,對於維持集群穩定和提高生產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發展產業集群,可以產生滾雪球式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到此集聚。擴大和加強集聚效應。集聚本身產生的外部經濟就是外部企業進入的動力,產業集群的雛形一旦形成,便進入了內部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過程,即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與單位向該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業與單位又增大了集群效應,如此產生滾雪球效應,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第三,發展產業集群,可以促進集群內新企業的快速衍生與成長。在集群內部,不僅有很多的相關企業在此集聚,而且還有很多相應的研發服務機構及專業人才,新企業在此發展,可以面臨更多的市場機遇,獲得更豐富的市場信息及人才支持,從而降低市場風險。而且由於集群內部分工的不斷細化,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業,從而進一步增強集聚體自身的競爭能力。 產業集中(instrial concentration)是指某一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幾個企業在整個產業內的份額,是產業組織研究的一個重點。產業集中可以通過絕對集中指標和相對集中指標來反映,絕對集中指標通常用位於某一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幾個企業的某項指標(如市場佔有率等)在整個行業中的佔比來反映,從中可以看出規模最大的幾個企業對整個行業的壟斷程度,而相對集中指標主要以洛倫茨曲線(Lorenz Curve)及以洛倫茨曲線為基礎的吉尼系數來衡量,可以反映整個產業內所有企業的集中程度。一般來講,如沒有特別說明,產業集中主要反映產
業內企業壟斷程度的高低,而與產業的空間分布沒有直接關系,同時也沒有對產業內企業間聯系進行特別關注。因此,產業集中與產業集群的概念相差比較遠,兩者沒有直接聯系。 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是產業鏈有效整合,通過確立產業鏈環節中的某個主導企業通過調整、優化相關企業關系使其協同行動,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最終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過程。產業鏈整合發展具有降低成本、創新技術、開拓市場、擴張規模、提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強大競爭優勢,同時它還是發展區域經濟、促進產業轉型的重要形式 。
產業集群發展的首要因素是具有行業領先的主導企業和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兩者缺一不可,若缺少行業領先的主導企業,則群龍無首;若缺少完整的產業鏈,則市場風險因素較高。因此分析這兩個條件,成為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首要分析要素。
C. 工業集聚帶來的好處
優點:
①可以加強企業間信息的交流與合作
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了生產建設的投資。
④有利於生產效益與利潤的提高,從而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取得規模效益。
缺點:
①工業的集聚會使得當地的污染
②用地用水緊張,出現爭奪公共設施的現象。
拓展資料
我國產業集聚的五種主要類型
1、自發成長型產業集聚。該類型一般都是依託歷史較為悠久的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在較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格局,逐步演進為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比如江蘇吳江的絲綢產業歷史悠久,清朝時期即號稱「日出萬匹,衣被天下」,改革開放後更是快速集聚壯大,目前已成為全國三大紡織產業集群之一。
2、企業擴張型產業集聚。是在一個或若干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主導下,抓住市場和政策機遇,迅速擴張裂變為一個產業集群。
例如,江蘇江陰以一家上市公司(申達集團)為啟引點,吸引同類產品和配套產品投資商進入,逐步形成為「亞洲包裝中心」;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帶動型產業集聚。是通過專業市場的帶動發展而形成的產業集群。從帶動效應來看,市場對產業集聚的作用最大,可以使市場信息、產品製造、銷售渠道、服務產業等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浙江義烏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形成了11個專業市場、14條專業街,目前已形成集運輸、產權、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市場體系,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科技驅動型產業集聚。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
例如,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內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中國科學院等各級各類科研機構213家,先後吸引了聯想、方正、微軟、IBM、諾基亞等國內外知名高新技術企業萬余家,成為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的密集區域。
5、外資帶動型產業集聚。這是我國產業集聚中發展最快的類型,大多是在近十年內,由外商以及我國台商等投資企業逐步發展而成。這方面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
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地區,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D. 如何推進產業聚集與升級
一、構建產業體系,加強集群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的構成不是獨立的,而是產業鏈條健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競爭力強勁的產業集群,既有主導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多層次聯合發展,又有三次產業的相互促進。加強產業集聚發展,一是實現縣域內各產業的關聯、組合發展。主導產業生產技術先進,增長率高,產業關聯度強,對其它產業和整個帆毀區域經濟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其他產業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特色,結合主導產業的導向,積極做好專業分工和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相互依託、相互支持的產業集群。二是實現各產業園區協調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基本環節,產業集聚區、專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商務中心區是集群發展的戰略重點,各產業園區的協調均衡發展能夠加強三次產業的聯系,形成互促、互動、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實現各產業園區低碳環保發展。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產業發展的首要位置,以「建設生態宜居郟縣」奮斗目標為工作要求和標准,形成優化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共識。
二、優化投資結構,提高質量效益
近年來,我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投資增速連年保持在20%以上,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由於多年的快速增長,投資總額已接近GDP總額,投資增幅的上行空間變窄,持續增長壓力日顯。因此,必須推進投資結構的調整,提高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是優化投資結構。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高新產業體系,把新興高新產業加快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工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大力發展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服務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引導社會投資向第三產業傾斜,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究與開發、電子商務、法律、資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以農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加快土地流轉,延伸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鏈條,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二是推進各集聚區內項目建設進度,緊抓建成項目的投產達產。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落實開工條件,爭取盡早動工建設,對久拖不動的項目啟動退出機制。堅持實行企業全程跟蹤服務制度簡肢,解決問題,積極支持,促進項目盡早投產、達產,盡早將投資轉態咐備化為生產力和經濟社會效益。
三、注重科技發展,強化創新驅動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深刻變化,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和區域之間競爭發展的關鍵。產業層次和競爭力的提升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以科技創新破解經濟發展的要素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一是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支持企業建設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培育扶持力度,落實財稅、金融等優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示範機制。積極申報由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二是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結合集聚區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依託龍頭企業,重點對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進行聯合開發,探索建立科技租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進一步面向社會搞好技術服務。三是加強專業人才培育。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合理配置教育培訓資源,研究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健全培養、引進、激勵高技能人才的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努力建設一支與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四、緊扣產城互動,發展惠及群眾
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因此,產業集聚發展應與現代城鎮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產興城、依城促產。推動產城互動融合發展需要突出抓好兩個方面,一是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平台與城市建設有機對接。按照產城一體發展思路,統籌各產業集聚發展平台和城市建設,強化功能集合構建。推進產業園區內金融、郵政、衛生醫療、生活服務區等功能設施項目的建設;推進城鎮與產業集聚園區發展規劃和設施建設的無縫銜接和功能共享,提升產業集聚園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二是以產業集聚發展帶動人民增收。產業集聚的直接效應是人口集聚,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勞動力的流向。要及時引導和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創業並且注重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E. 漯河市東城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和發展定位
東城產業集聚區食品加工及配套、電子機械為主導產業,建設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食品加工及配套產業,電子機械產業集聚區,河南省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區。
F. 產業集聚及創新
1.3.10.1 產業聚集及創新效應突出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正式啟動。依據《河北省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冀發〔2009〕21號),石家莊市按照一產集約、二產集聚、三產集優的思路,出台了《構建石家莊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和《關於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積極融入京津冀都市圈,著力做大做強生物醫葯、裝備製造、循環化工、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兩大優勢產業,強力打造現代商埠、現代裝備製造、現代循環化工和中國現代葯都(簡稱「三現一都」),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傳統優勢產業為依託、先進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1.3.10.2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2009年全市有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23個,石家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生物醫葯、電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特別是把生物醫葯確立為第一主導產業,以龍頭醫葯企業帶動產業發展;鹿泉經濟開發區已成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4所、13所電子信息科研成果的轉化基地;辛集經濟開發區皮革、化工等產業已成為當地強市富民的主導產業;井陘礦區的大型煤化工、趙縣的輕工食品、晉州市的化工紡織、正定縣的小商品城等園區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石家莊市被批准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家「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試點城市、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國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高新區)、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生物醫葯基地、裝備製造基地、循環經濟化工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紡織服裝基地效益顯著。
1.3.10.3 政產學研聯動創新體制與機制基本形成
創新聯動體制與機制基本形成。石家莊市政府與21家科研院所簽訂了全面科技合作協議,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意見》,建立了「省會產學研合作基金」,開展了多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區域科技協作機制,以解決技術瓶頸為重點,進行技術對接。建立了「省會高校科研院所聯席會」制度,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合作機制。
G. 工業集聚的好處是什麼
優點:
①可以加強企業間信息的交流與合作
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了生產建設的投資。
④有利於生產效益與利潤的提高,從而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取得規模效益。
缺點:
①工業的集聚會使得當地的污染
②用地用水緊張,出現爭奪公共設施的現象。
拓展資料
我國產業集聚的五種主要類型
1、自發成長型產業集聚。該類型一般都是依託歷史較為悠久的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在較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格局,逐步演進為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比如江蘇吳江的絲綢產業歷史悠久,清朝時期即號稱「日出萬匹,衣被天下」,改革開放後更是快速集聚壯大,目前已成為全國三大紡織產業集群之一。
2、企業擴張型產業集聚。是在一個或若干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主導下,抓住市場和政策機遇,迅速擴張裂變為一個產業集群。
例如,江蘇江陰以一家上市公司(申達集團)為啟引點,吸引同類產品和配套產品投資商進入,逐步形成為「亞洲包裝中心」;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帶動型產業集聚。是通過專業市場的帶動發展而形成的產業集群。從帶動效應來看,市場對產業集聚的作用最大,可以使市場信息、產品製造、銷售渠道、服務產業等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浙江義烏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形成了11個專業市場、14條專業街,目前已形成集運輸、產權、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市場體系,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科技驅動型產業集聚。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
例如,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內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中國科學院等各級各類科研機構213家,先後吸引了聯想、方正、微軟、IBM、諾基亞等國內外知名高新技術企業萬余家,成為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的密集區域。
5、外資帶動型產業集聚。這是我國產業集聚中發展最快的類型,大多是在近十年內,由外商以及我國台商等投資企業逐步發展而成。這方面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
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地區,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H. 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同一產業在某個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內,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容斷匯聚的一個過程。產業集群亦稱「產業簇群」、「競爭性集群」、「波特集群」。
2.形成類型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向性集聚和經濟聯系集聚。產業集群是創新型產業集群和資源型產業集群。
3.特點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個不同類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相關服務業,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
I. 商丘目前的產業集聚發展優勢有哪些
一是積極承接集群式或鏈式產業轉移。以形成產業集群和培育龍頭企業為重點,大力開展集群招商、產業鏈招商,引進上下游產品和配套企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二是嚴格實施產業規劃布局。圍繞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推進重大項目按照產業規劃加快向產業集聚區集中布局。
三是政策引導。把主導產業的營業收入和項目入駐數量作為產業集聚區發展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加快發展主導產業和培育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