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蘭考縣在精準脫貧中作古琴中蜜瓜和紅薯體現了各地脫貧應該什麼
精準脫貧應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打好自己的品牌。
B. 簡述瓜州發展蜜瓜 枸杞等特色產業的有利條件
每日甘肅網訊據酒泉日報報道今年以來,瓜州縣圍繞「365」現代農業行動計劃,主攻「做精一產」,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積極推進農業標准化建設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設施蔬菜、蜜瓜、枸杞等特色產業,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蜜瓜是瓜州的主導產業,也是農民增收的「甜蜜」產業。2007年以來,瓜州縣積極適應市場經濟形勢,堅持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把蜜瓜作為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示範帶動、服務拉動等措施,做大做強蜜瓜產業。同時,瓜州縣逐步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龍頭企業、專業組織投入為主體,項目作支撐,社會經濟成分為補充的多元化、市場化、社會化蜜瓜產業財力保障機制和融資體系,一批新品種、新技術得到推廣,實現早、中、晚品種梯次錯時上市。
此外,成立了甘肅省瓜州縣蜜瓜研究院,聘請8位專家為客座研究員和技術顧問,通過會議宣講、現場指導等形式向全縣幹部、技術人員和群眾講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知識,指導發展全縣農業特色產業。2013年,全縣蜜瓜種植面積達11.16萬畝,創歷年新高。
今年,瓜州縣緊盯「365」現代農業行動計劃,預算整合25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於龍頭企業發展、先進農業技術引進推廣、規模化產業基地建設等,全力聚集生產要素,推進現代農業向集約化、高效化、市場化發展。至目前,全縣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50.5萬畝。其中,蜜瓜、枸杞、葡萄、甘草、蔬菜等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40.2萬畝。建成西湖鄉、南岔鎮、瓜州鄉等5個無公害蜜瓜種植出口基地,哈密瓜、西甜瓜、加工型番茄等12個特色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特色產業逐步走上優質發展道路。上半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期內現金收入達3440元,同比增長21.9%。
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瓜州縣堅持以外部市場為主、內部市場為輔的生產經營策略,把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交易市場和品牌建設作為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快農產品流通的重要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動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同時,對發展勢頭好、潛力大的龍頭企業,從資金、稅收、用地等方面予以扶持,促進企業增強實力、做大規模、做響品牌、提升檔次,形成了對外以產地集散點批發銷售為主,對內以縣城消費零售為輔的特色農產品銷售網路。
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銷售等環節,瓜州縣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鼓勵現有企業提檔升級,著力培育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目前,引資建設元通農副產品批發交易、慧安牛羊屠宰加工、鑫諾甘草切片、枸杞烘乾、蜜瓜包裝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58家。有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0家,建成農產品交易市場8個。全縣已具備5萬噸番茄醬、1萬錠棉紗、1萬噸棉籽精煉油、4萬噸棉仁蛋白加工生產能力,1200噸枸杞制干能力,5000噸蔬菜瓜果儲存保鮮能力,20萬噸蜜瓜交易銷售能力,300萬套蜜瓜、葡萄等包裝箱生產能力。
C. 涼州在哪
中國歷史上的「涼州」,不僅僅是今天的甘肅涼州區。自漢朝建郡以來,「涼州」的名字換了多次,有時叫「武威」,有時叫「姑臧」,有時叫「西涼」,有時叫「前涼」……,其疆域,也時大時小。最大時,把大半個甘肅都佔了,還擴延到周圍幾省,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不過,涼州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盤的大小來衡量。要研究中國文化,你不可能繞過涼州。比如:佛教傳入中原時,涼州是最關鍵的一站,佛光西來,自此擴散,才有後來的格局;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就在涼州住過十多年,他對中國漢文化的了解,就是在涼州完成的。至今,他那個著名的焚不爛的舌頭還埋在涼州,接受著歷代過客的朝拜;要是你研究中國的建築,那就更繞不開涼州了,北京西安等舊都城的模式,最初的源頭,就是涼州。……總之,中國文化的許多方面,其發祥地就在涼州。陳寅恪的《隋唐制度淵源論稿》里,有許多相應的證據。
涼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東接蘭州,西通新疆,山脈前隔,沙漠後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古浪峽被稱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於是,就留下了許多故事,比如:宋代的楊門女將,征西夏時,到古浪峽,走投無路,跳崖自盡,留下了「十二寡婦滴淚崖」的傳說。西路軍也在古浪峽跟馬家軍打過一戰,死傷慘重。上次,我帶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編輯吳金海和黃韜去我家,路過古浪峽時,他們不由得驚嘆:難怪西路軍受挫,這兒,只要架挺機槍,就很難過去。的確,那是條狹長的走廊,峭壁千仞,勢若蜂腰,中有小道,蜿蜒西竄。整個涼州,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便是地理書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涼州,就等於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
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涼州便成為絲路重鎮和經濟交流的都會,同時也決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積淀。涼州自古多安定。古謠雲:「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涼州百姓愛好和平,從不排外,能忍辱負重,講究「吃虧是福」,商賈往來,從不欺凌,漸成經濟文化重鎮,在唐代,就有「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之說。
涼州歷史悠久,據考證,原始氏族公社時期,人類就在這兒活動。四千多年前,這兒就開始使用銅器。春秋時,為西戎屬地。當周幽王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後,攻入酆鎬之地的西戎兵中,就有涼州人的祖先。戰國後,涼州為月氏住地,後為匈奴休屠王所佔。漢時,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襲擊匈奴,取得勝利,河西走廊哭聲動天:「亡我祁連山,使我牲畜無繁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此後,漢武帝設河西四郡,涼州始名為「武威」,歸屬中央版圖。
涼州人愛好和平。幾千年來,這塊土地上,沒爆發過一次農民起義。僅有的一次所謂「暴動」,是清末的抗清義士齊飛卿發動的。當時,官府對百姓的壓榨已到極點,據涼州小調的唱詞稱:「娃娃要的爬爬錢,老漢要的拐棍錢。」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當時,據說與孫中山先生有聯系的齊飛卿等人,便以哥老會為基礎,雞毛傳貼,發動百姓,反抗官府。這次行動,被志書上稱為「暴動」,但老百姓卻叫「打巡警」。這一稱謂,很有意思。前者融入了民族大義,後者僅是泄憤而己。涼州百姓可不管朝廷叫「清」,還是叫「明」。他們只管對方是否欺負了自己。有個涼州小曲兒,專唱這事:數千百姓,湧上街頭,把巡警樓砸了個稀爛,群情激憤,氣焰囂天,但官兵一到,便作鳥獸散了。齊飛卿外逃,後來又潛回涼州,再次舉事,卻被堂兄弟告密,叫官府逮去,砍了腦袋。這便是涼州歷史上最有陽剛氣的一次行動了,一哄而起,一鬨而散,既無波及四方之勢,亦乏其應有的堅韌頑強。這不是偶然現象,了解此理者,便了解涼州。
相對於戰亂頻繁的中國歷史,涼州實在是個安定的角落。便是在元初,成吉思汗的鐵騎如熱湯潑雪一樣,把世界上許多名城夷為平地、生靈們的血淚黃河般流淌時,涼州仍是個安定的港灣。同屬河西走廊的酒泉,就被蒙古兵屠城,血如河海,頭似滾沙,據說死了四十萬人。那個叫西夏的王朝,更是被蒙古人的大筆,從歷史上塗抹得一干二凈,連文書也成了稀罕物品。可是,當時做為西夏陪都的涼州卻神奇地活了下來,並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盟——由蒙古王子闊端和西藏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參加的「涼州會盟」。此前,西藏是「浪跡天涯的遊子」,此後,它正式歸屬中國版圖。薩迦班智達圓寂後,就埋在涼州的白塔寺里。那靈塔,遂成西藏歸屬祖國的重要物證了。
在和平的港灣里打著酣美呼嚕的涼州成了中原士人的避難所。每遇戰亂,他們便來涼州避難,像胡三省在《通鑒》注示稱 :「永嘉之亂,中州之士避地河西,張氏(軌)禮而用之,子孫相繼,衣冠不墜,故涼州號為多士。」薈萃於涼州的士人們,留下了一筆可觀的文化財富。「其文化上續漢魏兩晉之學風,下開(北)魏(北)齊、隋唐之制度,承前繼後,繼絕扶衰」(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論稿》)。
這筆文化財富的歸宿有二:一是顯文化,除成為敦煌學主要來源的那部分外,還有許多以手抄本形式流傳下來的古籍,其完整,其原始,其價值,不在敦煌出土的之下,有的完整程度,似乎超過了出土古籍。出土古籍中有的,這兒大多有相應抄本,而許多東西,卻是涼州獨有,如賢孝、寶卷等;二是隱文化,如民俗風情、民眾心態、人們的群體性格等。時下,最應該研究的,正是後者。
熟悉涼州的外籍人都說涼州很「怪」,是難以捉摸的「怪」。——當然,本地人是見怪不怪的,千年了,也沒人詫異過這「怪」。倒是覺出了「怪」味的外地人不久便被這「怪」腌透了,進而也情不自禁地繁衍出「怪」味,染上地道的涼州氣了。
漢唐以來,許多外來民族就這樣被同化了。他們可以異常強悍地揮動金戈,驅馳鐵馬,縱橫中原大地;但一入涼州,便無聲無息地消融於涼州文化的大池塘里,連個水珠兒也沒有濺起。
他們都成為地道的涼州人。
也許,他們也曾覺出過涼州的「怪」,但甚至來不及嘆息,自身便成為「怪」味的來源。
這是一個既異常封閉又能大度包容的怪圈,其豐富和獨特舉世罕見。一日本漢學家故稱:欲了解敦煌學,不了解涼州不成;欲了解絲綢之路,不了解涼州不成;欲了解中國,不了解涼州不成。
相對的安定,導致了人文薈萃,而薈集的佛道文化,又成為安定的一個文化基因。久之,涼州遂形成一個文化怪圈。這個怪圈文化既有封閉性,又有包容性。其封閉性使其地域文化完全異於別處,即使佛道兩教也打上了鮮明的涼州烙印;其包容性又促使了民族的大融合。秦漢以來,這塊土地上先後有戎、翟、大胝、烏孫、羌、匈奴、鮮卑、吐蕃、回鶻,黨項、蒙古、滿、回等民族,但久而久之,連一些本來獨立性很強的民族也被同化了。
在這個文化圈中,既能孕育天才的唐鍾漢簡銅奔馬,亦不乏巫婆神漢師公子,高雅的西涼樂舞,通俗的賢孝寶卷,陽剛的攻鼓子,陰柔的民間小調,皆能各得其位,各具其妙。
由於涼州文化之豐富且封閉,不少學者對涼州知之甚少,即使對西域十分熟悉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先生,在寫到涼州時也只能一筆帶過。他可以寫敦煌,寫樓蘭,寫長安,但他寫不了涼州。因為進不了涼州文化圈子,即使是天才的構想,也顯得十分虛假。
千百年來,主流文化的車輪可以在中原大地甚至邊陲異域巨雷般滾動,但涼州文化怪圈卻一次次將它拒於門外。面對外來文化的一浪浪沖擊,怪圈坦然笑道:「你不可改變我。」有時,這個怪圈也會慷慨地敞開大門,但其目的不在於吸收,而在於同化。它可以開門揖「盜」,誘敵深入,而後同化你。
吸收與同化的區別在於前者取其精華,剔其糟粕;同化則是「腌」,像涼州人腌菜一樣,把白菜、蘿卜、芹菜等混在一起,撒上調料,直腌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分彼此,一團和氣。其時,優點與劣勢並存,糟粕和精華共在,諸味相串,叫你很難用好壞來衡量。
在這個怪圈中,一切都被異化了,連「以戒為師」的佛教,也難倖免。你見過漢地有飲酒茹肉娶妻生子卻被命之為「和尚」的嗎?涼州有。在涼州洪祥鄉,就有這種祖傳的行業,可娶妻生子,可茹肉飲酒,平時是俗人,發喪成和尚,誦佛經,行佛事,並沒人覺得大逆不道,老百姓只要認你,你就有生存的價值,就能以「和尚」命之。這雖是個別現象,其象徵意義卻很重大。
在涼州,你幾乎找不到純粹「拿來主義」的圈外理論。這兒決不可能如南方諸地忽爾這個主義流行,忽爾那個主義吃香,張口閉口,多夾生的外來名詞。
翻開歷史,每次時代浪潮在中國大地拍響時,帶給涼州的,也許僅僅是漣漪。怪圈外山洪勃發,怪圈內死水微瀾。時代的呼喚總很遙遠,喚不醒沉睡的涼州人。偶有清醒者,也想震聾發聵地吼幾聲,但也許連個迴音也聽不到的。不久,他定然也會在連天呵欠的感染下昏昏欲睡了。我的長篇小說《大漠祭》寫的就是這種生存狀態。涼州是塊奇異的文化活化石,很有了解和研究的必要。
可以說,明清之後,涼州人的群體性格便成為歷史進程的凝滯點。這一點,可以用流傳數百年之久的賢孝、寶卷、民間小調來證明。他們可能是絞去辮子的清朝人,甚至可在任何朝代發現他們的影子,獨唯不能安在他們頭上的,是「現代人」這個詞。
D. 澳大利亞這個城市移民後有哪些優點
有很多優點!
澳洲移民政策的優點!
義務教育:中小學12年的免費義務制教育
學生津貼:孩子十八歲後,享受學生津貼
助養費用和津貼:孩子十八歲之前,享受助養費用和津貼
養老金政策:凡60歲的女士和65歲的男士均可享受養老金
免費醫療保險:全民享受免費醫療保險(Medicare)
失業救濟金:政府部門提供失業救濟金低收入津貼:對低收入的人群政府會提供津貼補助。
無息貸款:大學學費可獲無息政府貸款
其他的福利:分娩津貼,多子女津貼,未婚父母津貼,單身父母津貼等
緊急綜合救濟和學生津貼,其他福利都一樣,如免費中小學教育、學生貸款、免費醫療等。在持有PR兩年後,就可以享受所有澳洲福利。
拿到PR後,符合一定條件,可以申請澳大利亞國籍。值得注意的是:入籍要求每個人單獨申請,不可以一家人一起申請。如妻子住滿 4年了,妻子可以申請。先生如沒住滿,就不可申請。
從福利政策的角度來說,新的永久居留簽證持有者在最初兩年內不得申請失業救濟,如果只是拿到PR,只能免簽證進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所有的其他國家都需要簽證,因為你還是中國籍。但是一旦入籍,就是澳大利亞的公民了。
如父母雙方有一方是澳大利亞綠卡持有者,如孩子在澳洲出生,那麼孩子生下來就是澳洲公民。如孩子在中國出生,那麼孩子是中國公民,當然可以以後申請澳洲綠卡。如父母雙方有一方是澳大利亞公民,不管孩子在那兒出生(如中國),孩子生下來就是澳洲公民。
希望能幫助到你!
E. 根據瓜洲所在位置聯系當地氣候特點指出蜜瓜甜度高的主要原因
瓜州蜜瓜,甘肅省瓜州縣特產。瓜州縣種植蜜瓜歷史比較悠久,特別是該縣瓜州鄉所產白蘭瓜、黃河蜜等蜜瓜品種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走俏市場。瓜州蜜瓜有4個系列30多個品種,質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達14%一19%,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詩贊曰:「冰泉浸綠玉,霸刀破黃金;涼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2011年,列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氣候方面,瓜州縣地處西北地區,具有優越的光熱氣候條件,全年日照總時數3360小時,大於等於10℃的積溫3661.5℃,年平均氣溫8.8℃,平均日較差16.1℃,年較差35.3℃,極端最高氣溫42.8℃,極端最低氣溫-29.1℃,年均降水量45.7mm,年蒸發量3140.6 mm,年相對濕度39-41%,無霜期138-146天。[3]
瓜州蜜瓜種植基地
水資源方面,瓜州地域遼闊,水土資源相對豐富,是典型的農牧業縣。境內有疏勒河、榆林河兩大水系,年平均徑流量4.2億立方米,有各類水庫、塘壩37座,總蓄水量2.53億立方米,其中雙塔水庫庫容達2.4億立方米,是甘肅省最大的農業灌溉水庫。擁有耕地50萬畝,適宜於小麥、玉米、棉花、蜜瓜、枸杞、甘草、紅花、番茄、葡萄、酒花等多種農作物生長。享有中國「蜜瓜之鄉」美譽。[4]
品質特點
瓜州縣瓜州鄉是瓜州縣種植蜜瓜歷史比較悠久的鄉鎮之一。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瓜州鄉所產白蘭瓜、黃河蜜等蜜瓜品種就開始走俏市場。瓜州蜜瓜有4個系列30多個品種,質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達14%一19%,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詩贊曰:冰泉浸綠玉,霸刀破黃金;涼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
F. 民勤在哪
地理位置
民勤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鎳都金昌,東北和西北面與內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是鑲嵌在古絲綢之路要道上的一顆綠色寶石。 具體地理位置在東經101°49′41〃—104°12′10〃、北緯38°3′45〃—39°27′37〃之間。東西長206公里,南北寬156公里,總面積1.59萬平方公里。全縣最低海拔1298米,最高海拔1936米,平均海拔1400米,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種基本地貌組成。
自然條件
民勤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大陸性沙漠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冬冷夏熱、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發量高達2644毫米,晝夜溫差25.2℃,年均氣溫7.8℃,日照時數為3073.5小時,無霜期162天,特別適宜農作物生長。
文化旅遊
民勤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2800多年以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創造了「沙井文化」。西漢武帝時,在縣境置武威縣、宣威縣,後又置武威郡。前涼除置宣威縣外,收祖厲流民在漢武威縣附近置祖厲縣。北魏置襄武縣及武安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唐大足元年(701),於縣東北置白亭軍,後降為白亭守捉。明洪武中,置臨河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鎮番衛。清雍正二年(1724)改為鎮番縣。中華民國17年(1928),以「俗朴風醇,人民勤勞」易名民勤。民勤素有「人居長城之外,文在諸夏之先」的美稱,歷史上「文運之盛甲於河西」,是全省文化之鄉和教育名縣。
縣城內名勝古跡和文物眾多,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這里有國內獨一無二的以蘇武命名的蘇武山,據專家考證正是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這里有亞洲最大沙漠水庫 -紅崖山水庫,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瀚海之中;這里有西部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園-瑞安堡,雄偉宏奇,造型獨特;這里有聞名國內外的沙生植物王國-沙生植物園,技術和勇氣使這片沙漠變成沙生植物的勝地。豐富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大漠風光吸引了從多的遊客。
民勤人口
至2009年底全縣共有人口31.31萬人,常住人口30.3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2.58萬人,佔74.5%,城鎮人口7.73萬人,佔25.5%;漢族佔99%以上,境內主要有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東鄉族、彝族、滿族等14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不足1%。
行政區劃
全縣轄東湖鎮、西渠鎮、收成鄉、紅沙梁鄉、泉山鎮、大灘鄉、雙茨科鄉、東壩鎮、羊路鄉、蘇武鄉、三雷鎮、大壩鄉、薛百鄉、昌寧鄉、重興鄉、蔡旗鄉、南湖鄉、紅沙崗鎮18個鄉鎮、249個村。
民勤教育
民勤素有崇文重教之風,尊師重教,人才輩出。近年,高考在甘肅諸縣名列前矛,在武威獨領風騷 。2008年,全縣普通高考重點錄取400人,錄取率7.42%;二本以上錄取1293人,錄取率23.98%;三本以上錄取1562人,錄取率28.97%;各類高等院校錄取3947人,綜合錄取率67.26%。2009年,全縣普通高考重點錄取423人,錄取率7.19%;二本以上錄取1264人,錄取率26.2%;三本以上錄取1689人,錄取率35.01%;各類高等院校錄取4625人,比2008年增加678人,綜合錄取率達82.02%,同比提高14.76%;有80名考生被「985」工程院校錄取,162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錄取。2010年,全縣普通高考重點錄取423人,錄取率7.38%;本科以上錄取2023人,錄取率35.27%;各類高等院校錄取5164人,比2009年增加539人,綜合錄取率達90.04%,有111名考生被「985」工程院校錄取,215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錄取。
特色資源
民勤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日照時間長,光輻射強,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宜於農作物尤其是瓜果類的糖份積累。全縣糧食生產以優質小麥、玉米和啤酒大麥為主,年總產量1.5億公斤,是甘肅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農副產品遐邇聞名,龍眼大板黑瓜籽、小茴香、黃河蜜瓜、白蘭瓜等名優產品遠銷海外;甘草、鎖陽、發菜、沙米等名貴野生資源極具挖掘潛力,開發前景看好。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鹽、石膏、芒硝、石灰石、水晶石、磷、鐵、銅、鎳、鉀鹽鹵水等。其中煤炭總儲量為5.8億噸,主要分布於西大窯礦區、紅沙崗礦區;鹽總儲量約25.2萬噸;石膏儲量約70萬噸,分布在狼刨泉山和阿拉古山;石墨礦石總儲量667萬噸;石墨儲量60.083萬噸,分布在唐家鄂博山一帶;芒硝儲量738萬噸,分布於西硝池、白土井、湯家海子、蘇武山一帶;鐵礦儲量34.9萬噸,分布於紅崖山一帶。煤炭灰粉低、含硫量少,熱量在4000大卡左右,主要用於工業;石墨礦平均品位9.11%,是西北成礦條件較好的礦種;其餘礦種分布零散,礦產品位較低
經濟概況
民勤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為了建設美好家園,優化生存和生活環境,近年來,民勤縣幹部群眾群策群力,萬眾一心,發揚「勤樸、堅韌、尚學、求真」的民勤精神,認真貫徹溫總理「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重要批示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創建全國節水模範縣和防沙治沙示範縣為目標,實施生態安全、工業強縣、科教興縣三大戰略,大力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加快建設以縣城為中心、紅沙崗為次中心的縣域經濟增長極,培育壯大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綠色農業、現代服務四大產業,把民勤建設成為石羊河流域生態屏障區、全市經濟轉型先導區、綠色產業和潔凈能源開發區、科教人文示範區,努力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全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09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2.48億元,增長10.71%;大口徑財政收入8808萬元,增長24.34%;一般預算收入5129萬元,增長3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0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4746元,增長1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4億元,增長17.42%。
民勤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有著無限廣闊的發展潛力;民勤縣一片翹首企盼的熱土,必將給投資者以豐厚的回報。走向開放的民勤已敞開大門,熱忱歡迎海內外各界朋友來此實地考察,洽談貿易,投資興業,旅遊觀光,共創偉業,再造輝煌。
G. 安西是什麼地方,是省,市,還是縣
安西是縣,2006年8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改名為瓜州縣。
瓜州縣隸屬甘肅省酒泉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石油城玉門市,西接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西北與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瓜州縣境東西長185公里,南北寬220公里,面積2.41萬平方公里。
瓜州縣轄5鎮10鄉、73個行政村,2011年末,瓜州縣常住人口14.95萬人,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5萬人(2011年)。
瓜州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個。
2011年,瓜州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GDP)49.77億元,可比價比2010年增長25.8%。2018年10月10日,甘肅省政府批准瓜州縣退出貧困縣。
瓜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四千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稱瓜州,宋元相沿,至清雍正年間設安西衛,民國2年(公元1913年)改為安西縣,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瓜州縣。
瓜州,以瓜得名。自古就因盛產蜜瓜而名揚中外。西晉《廣至》記載:「瓜州大瓜如斛,御瓜也,甘勝如蜜。」瓜州蜜瓜質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詩贊曰:「冰泉浸綠玉,霸刀破黃金;涼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
更有「仙女獻瓜」、「瓜州美瓜救張騫」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讓四方來客遐想聯翩。瓜州蜜瓜久負盛名,得益於這里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和先進的栽培技術,培育出的蜜瓜號稱「世界上最甜的瓜」。 2004年,瓜州縣被中國特產協會命名為「中國蜜瓜之鄉」。
瓜州,因風揚名。瓜州縣素有「世界風庫」之稱,是全國風能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風電、光電等新能源產業飛速發展,成為引領瓜州經濟發展的龍頭。被譽為「全國風電裝機第一縣」、「 新能源產業百強縣」。如今,瓜州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一排排「白色風車」彷彿一片片「白色森林」,蔚為壯觀。瓜州正在由「世界風庫」變為 「世界風電之都」。
瓜州境內文物古跡眾多,旅遊景點星羅棋布,走進瓜州你彷彿到了歷史巨型博物館。縣境內現有不可移動文物點保護單位46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鎖陽城遺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
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眾多的古城遺址、自然景觀形成了集大漠風情和古城石窟為一體的特色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