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與扶貧

產業發展與扶貧

發布時間:2020-11-24 23:35:45

A. 扶貧的重要性和意義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中國由於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採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發揚革命傳統,鞏固國防都有重要的作用。扶貧在構架和諧社會,增進城鄉居民親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更為突出。
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產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為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B. 我省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了什麼的脫貧產業格局

我想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因例句你發展措施產業深圳了什麼都脫貧產業歌曲。這個身高這種東西產業部部彭富文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地。神經的各種脫貧產業閣足浴。

C. 產業扶貧指導員職責

(一)主動入戶,摸清貧困戶產業發展情況。產業指導員要主動入戶開展貧困戶產業發展調查摸底,掌握貧困戶產業發展現狀,了解貧困戶產業發展難題,溝通貧困戶發展需求,幫助貧困戶選准特色產業。
(二)加強學習,落實貧困戶產業扶貧政策。產業指導員要加強產業扶貧相關政策學習,掌握當地政府出台的產業幫扶舉措,並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對貧困戶的政策宣傳力度,尤其是財政資金申請使用、扶貧小額信貸、特色農業保險、農產品營銷幫扶、資金收益等政策,確保相關政策真正落實到戶。
(三)強化聯絡,及時解決貧困戶技術難題。產業指導員要加強與縣級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溝通交流,保持常態化工作聯絡和技術對接,接受專家組的技術培訓和到村到戶巡迴指導,遇到技術難題應及時向專家組反映並尋求支持。
(四)開展對接,促進貧困戶農產品順暢銷售。產業指導員要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了解市場行情,主動與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合作社、收購企業、電商等市場主體溝通對接,推動其與貧困戶簽訂產銷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的後顧之憂,化解貧困戶產業發展的市場風險。
(五)加強跟蹤,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台賬。產業指導員要為對口指導的貧困戶建立產業發展台賬,登記貧困戶的產業名稱、種養規模、銷售方式、經營收入、幫扶資金、帶貧主體等情況。貧困戶產業發展台賬每年要及時更新完善。

D. 產業扶貧聚焦干什麼,怎麼干,誰干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採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產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階段二,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產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眾互助,採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階段三,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政策調整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准,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 第二次調整是在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經過重新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增至592個。 第三次調整發生在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時年出台,綱要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但總數不變,同時將國家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以此為標志,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
扶貧對象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扶貧標准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准,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准,該標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准。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准。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准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這個標准比2009年1196元的標准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標准變化
2007年,按絕對貧困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785元,按低收入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統一為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
2011年,年人均收入低於2300元。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脫貧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E. 電商扶貧屬於發展產業脫貧一批嗎

屬於
簡單把電商扶貧歸為產業扶貧,或理解為通過產業開發實行的專項扶貧,是不夠全面的。電子商務不僅僅是個產業發展問題,同理,電商扶貧內容也廣泛得多。按《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工作格局的分析框架來看,也是如此。

-專項扶貧:電商扶貧既可用於一業、一地、一事,又可同時用於或輻射到多業、多地、多事。電商扶貧有時可以是個產業扶貧的專項,有時卻又往往不能用產業扶貧專項的邊界去框定它。那種養雞的扶貧款不能用來養羊的產業專項扶貧的陳規,尤其不宜用於電商扶貧。想通過開網店幫扶貧困戶,就更要敬畏市場,更要跟著用戶需求、而不是按照扶貧主體的良好意願走,有時,根據市場用戶的需要,進行自我否定和快速調整是必須的;

-行業扶貧:電子商務涉及面廣,電商扶貧也應該納入各行業部門扶貧的內容,明確部門職責,條塊聯動發展和優化特色產業依託,從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開展電商扶貧,完善電商基礎設施,改進對電商的公共服務與管理,完善電商從業者的社會保障,助力實現資源與生態環境目標;

-社會扶貧:電子商務目前已經覆蓋到我國半數網民和企業,電商扶貧也無疑需要社會各類主體的廣泛參與。電商扶貧不僅可以、而且應該與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各界各主體的扶貧開發活動盡可能結合起來,體現在幫扶對象和幫扶效果上。

電商扶貧的主要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種:

一是直接到戶:即通過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形式,幫助貧困戶直接以電子商務交易實現增收,達到減貧脫貧效果。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幫助貧困戶在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上開辦網店,讓他們直接變身為網商。例如,今年以來,甘肅、廣東等地扶貧辦組織的電商扶貧培訓,中石化在安徽岳西縣、河南慧谷電商學院和濟南綠星農村電商培訓中心等組織的培訓,都特別把貧困戶、「兩後生」、殘疾人等幫扶對象和精準扶貧對象作為培訓重點,幫他們掌握電商知識,乃至手把手教他們開辦自己的網店,並提供後續服務。

二是參與產業鏈:即通過當地從事電子商務經營的龍頭企業、網商經紀人、能人、大戶、專業協會與地方電商交易平台等,構建起面向電子商務的產業鏈,幫助和吸引貧困戶參與進來,實現完全或不完全就業,從而達到減貧脫貧效果。例如,在我與梁春曉主編的《「新三農」與電子商務》一書中,列舉了許多此類案例,從趙海伶、杜千里、孟宏偉到世紀之村、中閩弘泰,從潘東明領銜的遂昌網店協會到呂振鴻創辦的「北山狼」,他們不僅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也幫助眾多身邊的鄉親、包括貧困人群增加了收入。[ii]當地政府支持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支持電商扶貧。

三是分享溢出效應:即電商規模化發展,在一定地域內形成良性的市場生態,當地原有的貧困戶即便沒有直接或間接參與電商產業鏈,也可以從中分享發展成果。例如,我們在沙集,親眼看到電子商務為著名的淘寶村--東風村帶來的變化:招工難,讓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僅很容易在網銷產業鏈中找到發展機會,而且由它帶動起新型城鎮化進程,建築、餐飲、交通、修理等一般性的服務業快速發展,也提供了大量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道路、衛生、光纖入戶、水電、公共照明等設施的改善,電商園區建設帶來的農民住房條件的改善和服務便利化,也惠及包括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內的所有村民,讓他們分享到電子商務發展的溢出效應。

在現階段,針對我國大多數貧困地區電子商務尚待啟動的現實,電商扶貧應更多圍繞上述前兩種形式著力;對於後一種電商扶貧,應有待當地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程度後,及時列入議事日程。

F. 如何發展好特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

一、充分認識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扶貧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貧開發任務和措施逐項落到實處。
二、緊緊扣住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工作的三個環節
1、是把扶貧對象弄准確。
2、其次是採取公開、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驟,把各地扶貧對象戶和農村低保戶平穩、准確地識別出來。
3、識建立規范的檔案,做到戶有卡、村有簿、縣鄉有電子檔案,同時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動態管理制度,使貧困對象進退有章可循。
三、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項目扶持為主要手段,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人制宜、因戶施法,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有力的抓手。
四、產業是強縣之本、致富之源、脫貧之基,是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是提振能力的「試金石」,是扶貧開發的「生命線」。產業扶貧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點,是貧困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路徑。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產業扶貧是落實精準扶貧和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關鍵措施。
五、實施特色產業精準扶貧,推行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結合貧困地區資源、產業、區位與貧困人口現狀,找准特色產業發展突破口;構建「市級統籌、區市負責、鎮村落實、扶持到戶」的扶貧格局,形成推動精準扶貧的整體合力;落實扶貧主體責任,簽訂扶貧責任狀,確保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落到實處;發揮政府、部門、企業的幫扶作用,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部門幫扶、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貧困戶跨入特色產業發展門檻;堅持幹部幫包到戶到人、跟蹤服務,幫助解決發展困難。

G. 如何利用好產業扶貧政策發展村裡的主導產業

加大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力度,切實解難題、實事、惠民生、促發展。一是要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發展主導產業。要從幫扶村的實際出發,堅持「一村一策」,強化產業幫扶,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樹立商品意識和市場觀念,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鼓勵種植經濟作物和發展養殖業及多種經營,加快發展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不斷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水平,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二是要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要針對農民群眾看病難、購物難、出行乘車難等問題,完善農村醫療服務網路體系、農村商貿流通和農產品銷售服務網路體系、農村公交站點公共交通服務網路體系,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實事。三是要加大農村扶貧解困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針對農村低保戶、五保戶、特困戶、因病致貧戶和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幫扶救助體系,加大幫扶救助力度,解決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問題,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四是要大力提升農民增收水平。要採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穩步提升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主攻工資性收入,提高財產性、轉移性收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五是要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H. 扶貧產業政策落實不力、推進走樣 如何整改

個別地區扶貧扭曲走樣

一些受訪扶貧幹部和群眾反映,產業扶貧在積極推進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在顯露。部分地區產業發展隨意性強,缺乏深加工等產業鏈配套,產業扶貧探索往往效果不佳,此外,扶持資金和保障體制不健全也困擾著扶貧政策的落實。

一是產業發展隨意性強。部分地區盲目整縣整區推進某一項目,不計成本投入且效益差,導致一哄而上發展,最後整體失敗。2014年至2015年,西部某貧困縣在沒有深入考察群眾養殖技術、養殖成本及市場風險等情況下,在兩個鄉鎮3000多戶貧困戶中硬性推廣綠殼蛋雞養殖,由於蛋雞養殖防疫不到位、養殖成本較高、簽約企業設置諸多門檻等,政府投入幾百萬元的養殖項目全面失敗,部分農民還因為發展綠殼蛋雞效益差,背著死雞到政府上訪。

此外,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缺乏深加工等產業鏈配套,往往是各地產業扶貧探索失敗的共性因素。《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貴州某縣采訪發現,近六年來,當地先後實施了核桃、天麻、養羊、黨參、太子參等扶貧產業,但都不同程度地失敗。由於深加工能力低、組織化程度低,分散農戶難以應對市場風險。以茶葉為例,這個縣近年來發展了20萬畝茶園,目前存活並發展相對較好的有10萬畝左右。但由於沒有深加工產業鏈,當地只賣初級產品,產品的附加值低效果不明顯。當地扶貧幹部反思說:「農業具有高風險,如果沒有熟諳市場和技術的龍頭企業帶動,僅靠幹部和群眾的一腔熱情,最終是國家花了錢,農民反而受了害。」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保障體系

對於產業扶貧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應加大對產業扶貧的金融支持力度,構建開放性的產業扶貧平台,合力構建「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在扶貧中的引領作用。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司長海波等受訪幹部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推動產業扶貧:一是大力發展扶貧小額貸款。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的作用和優勢,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3年期以上,3至5萬元,執行基準利率,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並由財政扶貧資金全額貼息,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二是構建開放性的產業扶貧平台。貴州民族大學反貧困專家孫兆霞等人認為,產業扶貧中,企業、大戶、農民更接地氣,應由他們決定或與他們商量發展什麼產業,政府著力在構建產業鏈、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貧困群體能力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通過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貧困群體等主體平等參與和協同行動機制,讓產業扶貧決策更加科學和更具參與性,避免產業扶貧因缺乏多方能動性發展一大片,失敗一大片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針對目前我國涉農保險嚴重欠缺,貧困戶發展產業存在較大風險等問題,基層幹部建議,政府、商業保險機構、企業等利益攸關方,需創新思維,合力構建「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保險機構可根據貧困地區地域特色和產業發展特點,積極推進大眾農產品產量保險、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各類產品;並積極構建「保險+銀行+政府」的多方信貸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力破產業扶貧保險缺位等問題。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不少邊遠貧困山區需求尤為迫切。」河南一位貧困縣縣委書記說,部分農村沒有產業、深陷貧困,與這些地區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沒發展思路、沒號召力、沒干勁等密切相關。他建議,這一輪產業扶貧要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尤其是創新模式機制,鼓勵發展能帶來集體收入的合作經濟,將激發村級組織積極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I. 扶貧針對大山區地方有什麼好的產業發展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六個方面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

(一)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同時,研究建立重點縣退出機制,建立扶貧開發效果評估體系。

(二)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國家制定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專項扶貧措施要

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三)健全乾部駐村幫扶機制。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工作基礎上,普遍建立駐村工作隊(組)制度。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組),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組)要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落實保障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實現駐村幫扶長期化、制度化。

(四)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加大資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強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項目資金要到村到戶,切實

使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把資金分配與工作考核、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結果相結合,探索以獎代補等競爭性分配辦法。簡化資金撥付流程,項目審批許可權原則上下放到縣。以扶貧攻堅規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台,整合扶貧和相關涉農資金,集中解決突出貧困問題。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有效做法。堅持和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積極發揮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作用,加大違紀違法行為懲處力度。

(五)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導向作用,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發展。引導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貧困地區信貸投放。在防範風險前提下,加快推動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功能,規范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貧

困村資金互助組織。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增加財政貼息資金,擴大扶貧貼息貸款規模。進一步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推動金融機構網點向貧困鄉鎮和社區延伸,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加快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發展農業擔保機構,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改善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金融服務。

(六)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建立和完善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制度。充分發揮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在社會扶貧中的引領作用。支持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與扶貧開發工作,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開發。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協調協作和監管機制。全面落實企業扶貧捐贈稅前扣除、各類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等相關支持政策。支持軍隊和武警部隊積極參與地方扶貧開發,實現軍地優勢互補。

J. 如何讓產業扶貧發揮實效

(一)組織科學有效的引導和廣泛有力的輿論宣傳。將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納入全市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統一部署協調,並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指導;建立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與相關部門定期召開會議,及時溝通情況,加強協調配合,研究解決企業在扶貧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積極主動抓好企業與扶貧村、貧困戶的牽線搭橋工作,引導企業結合各自實際,選擇相應的產業發展項目,在方式上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扶持模式。同時,強化宣傳,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對參與扶貧開發並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本著在政治上肯定、精神上鼓勵、社會上宣傳、政策上引導、經濟上支持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給予及時宣傳,總結典型經驗,表彰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努力營造參與扶貧開發光榮的輿論導向和社會環境。
(二)扶持多形式參與扶貧。政府部門積極主動為企業提供全面具體的基本情況,幫助企業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開展幫扶,充分發揮企業優勢,綜合運用產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捐贈扶貧等多種方式,把企業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與貧困地區土地、勞動力等特色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幫助貧困群眾創業置業,增收致富。一是把企業轉型升級與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按照經濟發展規律,推動發展一批特色產業。二是從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實際出發,積極吸引農民工就業,努力開展有效的就業扶貧。三是通過捐資助學、醫療救助、生活救助等方式,重點落實一批公益捐贈項目。公益扶貧要向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向貧困家庭的高校學生、重病患者、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特困人群傾斜。同時,加強各方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任務落到實處。
(三)重視精神脫貧。精準扶貧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因此既要扶貧又要扶志,在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的基礎上,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要讓貧困戶們認識到: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要配合企業保持在扶貧開發中的生命力,而不僅僅是看企業直接拿了多少錢,幫助修了多少條路、打了多少個井,更重要的是企業能把貧困村和企業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村、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促進、互惠共贏」,才能使企業在扶貧的領域中常做常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扶智至關重要。提高農民素質是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關鍵環節。企業扶貧,農民素質至關重要。同時,發展設施農業、規模養殖業,對勞動者學習應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一起,一方面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並拿出部分資金對開展扶貧對象培訓的企業給予適當補貼;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素質,為加快產業扶貧步伐提供技術支撐。
(五)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推動企業參與扶貧不能靠行政命令,只有通過政策激勵、建立互惠互利機制,引導、鼓勵企業主動參與,才能經營長久。針對當前政策不配套的問題,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財政、稅收、農業、國土、林業等部門,制定出台對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如無償捐助的稅收抵扣、扶貧項目支持、企業貸款貼息、企業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對企業參與扶貧的項目開發,各級各部門要在政策范圍內給予大力支持,優先安排農業產業化資金,優先安排財政貼息貸款,優先安排土地使用計劃,優先享受產業扶持政策;對在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以及農民培訓、基地認證、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給予一定的補助或獎勵;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參與扶貧的資源配置政策,不斷優化工作環境,以調動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積極性。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與扶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