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近年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近年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1 15:03:28

⑴ 電子信息產業能帶動周邊哪些產業發展

一是主要行業總體穩定發展。通信設備行業佔全行業比重持續增加。1—8月,通信設備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3324億元,同比增長11.2%,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5747億元,同比增長3.2%,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內銷產值7578億元,同比增長18.1%,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通信設備行業佔全行業比重持續增加,2015年4—8月通信設備行業銷售產值佔全行業比重分別為18.4%、18.6%、18.9%、19.1%和19.2%。1—8月,全行業生產手機104654.3萬台,同比下降1.3%;移動通信基站17852.6萬信道,同比下降2.1%;程式控制交換機1264.8萬線,同比下降13.1%。

家用視聽行業小幅增長。1—8月,家用視聽行業實現銷售產值4788億元,同比增長5%。家用視聽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230億元,同比增長3.2%,高於1—7月0.1個百分點,低於去年同期5.1個百分點。內銷產值2559億元,同比增長6.5%,高於去年同期5.1個百分點。1—8月,全行業生產彩色電視機9802萬台,同比增長4.5%,其中液晶電視9200.4萬台,同比增長3.6%。

電子元件行業增速回暖。1—8月,電子元件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1318億元,同比增長8%,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4005億元,同比下降8%,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內銷產值7313億元,同比增長19.5%,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1—8月,電子器件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0780億元,同比增長12.4%,高於去年同期3.8個百分點,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6433億元,同比增長7.9%,高於去年同期5.3個百分點,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7.8個百分點。內銷產值4347億元,同比增長19.9%,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1—8月,全行業生產集成電路701.5億塊,增長8%;半導體分立器件3754億只,增長5.5%;電子元件22456.4億只,下降5.3%。

計算機行業保持低速增長。1—8月,計算機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3946億元,同比增長1.2%。出口交貨值10093億元,同比下降3.1%。計算機行業佔全行業比重持續下降,1—2月計算機行業佔全行業比重為22.6%,1—3月為22.1%,1—4月為21.9%,1—5月為21.6%,1-6月為21.3%,1—7月為20.3%,1—8月降至20.1%,比去年同期下降2.1個百分點。計算機行業對全行業增長的貢獻率3.2%。1—8月,全行業共生產微型計算機18919萬台,同比下降13.5%,其中筆記本電腦11571.2萬台,同比下降12.6%,數碼相機1314.5萬台,同比下降16.8%。

二是內銷佔比持續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逐漸加強,1—8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內銷產值37691億元,同比增長16.2%,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出口持續下滑,出口交貨值31845億元,同比增長0.1%,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可見內銷比重逐步擴大。

三是中西部地區保持平穩增長,東北部地區增速持續放緩。1—8月,西部地區完成銷售產值6251億元,同比增長12.5%,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完成銷售產值8525億元,同比增長20.9%,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12.7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完成銷售產值53951億元,同比增長6.3%,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東部地區銷售產值佔全國比重77.5%,中部和西部兩個地區銷售產值合計佔全國比重21.3%。東北地區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實現銷售產值808億元,同比下降9.7%,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7.9個百分點,銷售產值佔全國比重1.2%,與1—7月持平。

四是內資企業比重持續擴大,外資企業銷售產值增速下滑。內資企業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佔全國比重持續擴大,1—2月內資企業銷售產值佔全國比重為35.8%,1—3月為36.7%,1—4月為37.1%,1—5月為37.8%,1—6月為38.8%,1—7月為39.3%,1—8月擴大到39.7%。1—2月內資企業出口交貨值佔全國比重為14%,1—3月為14.2%,1—4月為14.4%,1—5月為14.9%,1—6月為15.5%,1—7月為16.1%,1—8月擴大到16.3%。1—8月,內資企業的銷售產值為27611億元,同比增長17.5%,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9.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為5184億元,同比增長10.5%,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6419億元,同比增長8.8%,出口交貨值9826億元,同比下降0.1%。外商投資企業銷售產值增速下滑,1—8月銷售產值為25506億元,同比下降0.6%,低於去年同期2.1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6834億元,同比下降2.7%,低於去年同期1.9個百分點。

五是企業利潤率增勢高位趨緩。2015年2—7月,全行業實現利潤率分別為2.8%、3.7%、3.9%、4.2%、4.5%和4.4%,7月利潤率首次下降,改變了2—6月以來一路走高的態勢增勢趨緩,但仍高於去年同期0.4個百分點。1—7月,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228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利潤2600億元,同比增長17%。

⑵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哪些問題和不足

前瞻網摘要:受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影響,轉型升級逐漸成為當前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的主題。對於企業而言,產業鏈延伸與整合將是應對當前形勢,實現成功轉型升級的一大方

我國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第一大國,但是行業規模與實力並不成正比。從國際產業價值鏈分工來看,我國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的中低端,且以生產組裝為主。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長期存在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發展受制於人等問題。在我國國民經濟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尤其艱巨。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受全球產業調整及部分主要行業衰退的負面影響,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增加值、銷售產值、出口、投資等關鍵指標方面均呈現小幅波動和不斷下調的情形,未能突破產業發展瓶頸。

此外,成本的壓力與盈利水平的降低也是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2013年1-8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914億元,增長25.0%;全行業實現利潤率3.3%,低於去年年底0.8個百分點,低於工業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企業經營成本方面,1-8月全行業主營業務成本51684億元,增長10.2%,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9.7元,高出工業平均水平近4元。

預計2013年第四季度,在歐美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同比增速還將下調至11%左右。

二、電子信息製造企業轉型的方向:產業鏈延伸

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新特點將倒逼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褪去「世界工廠」的外衣,我國勞動力以及土地等要素優勢加速消失,產業轉移出現新態勢。一方面,我國傳統代工製造業逐漸向要素更加廉價的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轉移,另一方面,國內東部發達地區的電子信息製造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

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發展模式會轉變。對於企業而言,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產業鏈延伸與整合將是應對當前形勢,實現成功轉型升級的一大方向,具體來看,主要縱向內涵式延伸、橫向外延式延伸兩種模式。

縱向延伸:從縱向上來看,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產業鏈主要由五個環節構成:研發設計廠商、材料零部件供應商、信息設備製造商、營銷商和消費者。企業在發展本行業的基礎上開發上下游工業,通過產業鏈的深化提高附加值。目前,國內很多彩電企業都加快向模組、面板、晶元、操作系統等領域的延伸和拓展,這些都將成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橫向延伸:簡單地說,橫向延伸就是實現多元化發展,在現有生產過程和產品基礎上向以外其他產業延伸。海爾是我國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多元化戰略成功的典型。集團從一個生產冰箱的小企業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具有高美譽度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這與企業所制定的多元化戰略是密不可分的。

未來幾年是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和企業發展又處在一個新階段的關口。能否成功轉型,實現產業升級,將決定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的長遠發展及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⑶ 當今電子信息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產業規模平穩增長

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規模呈平穩增長的態勢。2014-2018年,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逐年增加,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4.20億元,較2017年增長9.0%。


隨著5G牌照的發放,2019年迎來了5G商用元年。伴隨著網路基礎能力的提升,通信業務也會獲得新的發展,前瞻分析認為,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未來我國通信設備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中通信設備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⑷ 電子產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電子產業是我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1995年到2003 年, 電子產業總產值由2471 億元增加到24058 億元, 增長874%, 年均增長32.9%; 電子產業增加值由449 億元增加到3545 億元, 增長690%, 年均增長29.4%, 均遠遠高於同期製造業的平均增長速度。電子產業的持續快速增長, 初步確立了我國作為世界電子產品生產大國的地位。1998 年中國大陸電子產品總產值佔世界電子產品
總產值的4.52%, 超過作為世界重要電子產品生產基地的韓國(3.96%) 和台灣(2.86%), 僅次於美國(30.40%) 和日本(19.58%)。①電子產業的快速增長是與該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密切相關的,電子產業是外商投資最集中的製造業領域。本文將就電子產業外國直接投資的現狀、趨勢、特點及其影響進行分析, 最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一、電子產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現狀
1.電子產業FDI 在製造業中的地位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是外商投資最集中的製造業領域, 該產業三資企業資產合計為7645.07億元, 占我國全部三資企業資產總額的19.47%,資產超過排名第二位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的兩
倍; 同時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也是外資資產比重最高的行業,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三資企業資產佔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資產的63.25%, 遠遠高於23.26%的全國製造業平均水平。
電子產業之所以成為外商投資額最多、增長
速度最快的製造業領域, 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長及巨大的市場潛能。以
通信行業為例, 僅2004 年一年, 中國新增局用電
話交換機容量就達到7019.6 萬門, 新增行動電話
交換機容量達到6048.9 萬戶。中國市場已經成為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巨大的
市場吸引跨國公司展開激烈的爭奪。二是中國國
內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按現行匯率計算, 中國國
有製造業職工的周工資只有22.35 美元, 分別相
當於泰國的38.33%, 馬來西亞的28.7%, 韓國的
9.2%, 台灣省的6.8%, 香港特區的5.1%, 美、
日、德的4%左右(呂政, 2003)。為降低製造成
本, 外資將電子產業中的低端產品或技術含量不
高的生產環節向中國轉移, 以利用中國在勞動密
集型產品上的比較優勢。比如, 隨著台灣製造業
成本的提高, 台灣電子信息產業的企業紛紛向中
國內地轉移, 中國台灣電子信息硬體製造產值在
海外已達50.1%, 其中中國內地產值高達31.1%
(胡靜林, 2003)。
2.電子產業吸引外資的平均規模
1996 年以來, 各行業總計的外商對華直接投
資平均協議金額和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
金額變化幅度不大, 均穩定在200 多萬美元。但
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
額總體上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從1996 年的
258.3 萬美元增加到2003 年的742.7 萬美元, 其
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最高的2000 年達到
742.7 萬美元。
電子行業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額增大的重要原
因一是來華投資的跨國公司增多, 目前位居世界500 強的電子電氣類跨國公司已全部來華投資。
二是跨國公司投資金額增大, 例如諾基亞在2000
年5 月主要投資並倡導了一項總投資達100 億元
人民幣的北京星網(國際) 工業園項目。2000 年
電子行業外商協議投資金額大幅度增長可能與當
年上述大型外商投資協議的簽署有很大關系。但
是也應該看到, 雖然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外商
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較高,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
仍有較大差距。根據《1994 年世界投資報告》,
設置在發達國家分支機構的平均FDI 規模為1730
萬美元, 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資, 平均每個企業
的外資規模約為430 萬美元。與世界水平比較,
中國外資平均項目規模仍然明顯偏小。
3.外資投資企業類型的變化
1997 年以來, 電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量
變化不大, 但外資企業數量卻保持較大幅度增長
的勢頭, 規模以上外資企業數從1997 年的330 個
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45.2%。在外資企業
中,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數從1997 年的423 個減少
到2001 年的386 個, 下降8.7%; 而外商投資企
業數從1997 年的330 個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速度較快, 增幅達到45.2%, 外商投資企業
的比重超過港澳台投資企業而成為電子行業外資
的主體。從登記注冊類型來看, 合資經營企業、
合作經營企業、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數量變化
不大, 外商獨資企業數量快速增加, 從1997 年的
60 個增加到2001 年的207 個, 增幅高達245%,
外資在電子行業的投資有傾向於採取獨資企業形
式的趨勢。
外商直接投資方式變化的原因在於: 在改革
開放之初, 外商對中國投資環境還很生疏, 通過
合資或合作的形式與合適的中方夥伴結成合營載體, 既有利於與各級政府溝通並順利進入中國市
場, 又有助於規避各種非市場因素帶來的風險,
加之當時的法規不允許外商建立全資銷售子公司,
中方合營者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便成為外商選擇
以合資或合作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因素。隨
著改革開放的日漸深化, 中國各級政府的辦事效
率和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外資政策放鬆, 外商
投資企業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 原先因其具有
明顯的互補性而成為中方可以利用的那些資源逐
漸減少並弱化。近年來大量進入中國的國際著名
跨國公司, 往往擁有人才、技術、產品、品牌到
規模、融資、管理等多種有形和無形的所有權優
勢, 為了實現壟斷核心技術和獲取高額市場回報
的雙重目標, 並實施全球化的經營控制戰略, 通
常更願意選擇以獨資方式進行戰略性的集中投資
(朱仲羽等, 2002)。
4.外商投資方式的變化
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並購一直是外商直
接投資的主要推動力。在1990 年, 全球外商直接
投資金額為2020 億美元, 其中並購金額為1510
億美元, 佔75%, 到2003 年, 外商直接投資達1.3
萬億美元, 其中, 跨國並購金額為1.1 萬億美元,
佔85%左右。但我國利用外資長期以綠地投資為
主, 與全球跨國公司投資存在嚴重錯位, 其產生
原因主要在於中國法規和政策上的限制。但近幾
年來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跨國公司在華並購有增
加的趨勢, 發生在電子信息產業外資並購案主要
有: 愛默生電氣斥資7.5 億美元購買華為的電氣
業務部門, 阿爾卡特通過收購中方股份獲得上海
貝爾的控制權, 東芝公司收購東芝與無錫華晶合
資的「無錫華芝」中方股份。外資並購投資的增
加主要在於政策的放開, 2001 年11 月14 日, 中
國證監會和外經貿部聯合頒布《關於上市公司涉
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規定》, 允許外商非投資性
公司, 如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通過受讓非流通股
的形式收購國內上市公司股權, 實現買殼上市;
2001 年2 月14 日, 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外商投
資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
明書特別規定》, 外資企業可能獲准收購國內500
強企業, 包括國內A 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
國有股和法人股。另一方面, 由於創建合資企業
從考察談判到開業一般要1.5- 2 年時間, 要達到
一定規模又需3- 5 年時間, 而並購只要3- 5 個月
就可以迅速形成生產規模, 獲得被收購企業的市
場份額。所以對跨國企業而言, 採用並購投資方
式, 可以快速、低成本地進入中國市場, 減少市場競
爭, 並可以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李曉華等, 2005)。
5.外資投向的地區集聚
從總體上看, 電子產業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
天津、廣東、上海、福建、北京、江蘇和山東等
七省市電子產業的企業數量佔全部電子產業企業
數量的52.69%, 資產佔全部電子信息行業資產的
65.20%。電子行業在省內也呈現出地區集聚的特
點, 例如, 廣東東莞、江蘇蘇州已形成電子產業
集群和世界電子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 廣東的深
圳、東莞、惠州、廣州四市電子產業總產值佔全
省的83.67%。外資在電子產業的分布也呈現出地
區集聚的特徵, 以所有者權益衡量, 投向上述七
省市電子產業的外資占電子產業全部外資的比重
達到86.68%。電子信息產業以及投向電子信息產
業的外資均呈現地域集中的特徵, 電子信息產業
的地區集中度與外資的地區集中度表現出很強的
相關性。
電子產業以及該行業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地
區聚集的成因有以下幾方面: (1) 外國及港澳台
公司在某個地區投資後, 如果收益高, 該公司會
繼續進行後續投資, 包括對原有子公司的追加投
資和設立新的配套公司; (2) 當某個大型跨國公
司在某地投資後, 其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和各
類專業服務公司以及競爭對手也會隨之進入; (3)
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聚集能夠促使該地區的企業
產生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推動外資投向的進一步
集中。美國學者Head 進行的一項對外國投資影響
的研究發現, 在對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區, 地區聚
集存量每增加10%, 該地區被潛在投資者選中的
可能性就增加5- 7% ( Head, 1995)。
二、外國直接投資對電子產業發展的影響
1.外資對電子行業增長速度的影響
產業的增長速度與外商直接投資表現出比較
明顯的相關性, 外資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較高的行
業, 增長速度相對較快(江小涓, 2002)。電子產
業的快速發展是與外國直接投資密不可分的。從
圖1 可以看到, 在電子信息產業製造業, 三資企
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總體上快於整個電子信息產
業製造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 三資企業工業總產
值占電子信息產業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95 年
的37.49%增長到2003 年的69.68%, 三資企業的
快速發展對信息產業製造業的快速增長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2.利用外資對電子行業出口的影響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我國外貿出口一直保
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外貿出口總額從1995 年的
1487.7 億美元增長到2003 年的4382.3 億美元,
與此同時, 電子產品的增速更為迅猛, 電子產品出口總額從1995 年的165.32 億元增加到2003 年
的1420.9 億元, 電子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的比重
從1995 年的11.11%增加到2001 年的32.42%, 增
幅遠遠高於外貿出口額的增幅。聯合國跨國公司
與投資司的研究發現, FDI 與出口存在顯著的正
相關性, 人均FDI 每增加1%, 發展中國家高技術
產品出口就會增加0.78%, 中技術產品出口增加
0.39%, 低技術產品出口增加0.31% (UNCTAD,
1999)。電子產業出口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外商直接投資推動的。電子產業中三資企業出
口額占電子產業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994 年的57.
35%增加到2003 年的83.72%, 年均增長36.8%,
其中外商獨資企業所佔比重從1994 年的20.84%
增加到2003 年的59.43 %, 年均增長47.37 %,
均高於電子行業合計出口額31.17 %的平均增
長率。
3.電子行業出口競爭力的變化
我們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來衡量電
子產業競爭力的變化。一般而言, RCA<1, 則表
明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於比較劣勢; 若RCA>
1, 則表明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於比較優勢,
RCA 越大則比較優勢越大。RCA 指數大於2.5 表
示具有極強的出口競爭力; RCA 指數介於1.25 和
2.25 之間表示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介於0.8 和
1.25 之間表示具有中等競爭力; 小於0.8 表示競
爭力較弱。由於數據收集上的困難, 本文採用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中辦公設備及電子
產品(Office machines and telecom equipment) 的數
據來近似地替代電子工業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RCA。分析表明, 中國辦公設備及電子產品的
RCA 值持續增加, 從1990 年的0.58 提高到2003
年的2.11, 從競爭力較弱發展到具有比較強的競爭
力, 辦公設備及電子產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也從
1990 年的1.05%增加到2002 年的12.64%

⑸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

今年以來,我國軟體產業呈現持續快速發展態勢,月均增速保持在30%左右,收入規模接近萬億元,信息技術服務增勢突出,產業集聚態勢明顯。下面就由福州卓躍教育就這一消息做一具體介紹。

我國軟體產業繼續呈快速增長態勢,增幅始終高於電子信息產業平均水平,產業規模繼續擴大,軟體出口平穩增長,產業結構與布局不斷調整。福州軟體培訓機構認為軟體產業成為拉動電子信息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並在促進信息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軟體產業每月實現軟體業務收入達千億元以上,累計到7月底,共實現軟體業務收入9588億元,同比增長29.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完成軟體業務收入1523億元,同比增長31.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

另外,1-7月,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實現收入892和1271億元,同比增長36.1%和35.8%,增速高出全行業6.5和6.2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分別增長33.8%和43.1%。嵌入式系統軟體實現收入1625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7個百分點。軟體產品和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發展平穩,分別實現收入3430和2089億元,同比增長28.9%和27.5%。IC設計增長放緩,實現收入282億元,同比增長13.4%,低於去年同期20個百分點以上。

工信部數據還顯示嵌入式軟體出口下降,導致行業出口增速回落。7月份,軟體出口增長3.9%,是今年以來增速最低的月份。累計到7月底,全國軟體業共實現出口154.6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0.5個百分點。其中嵌入式軟體出口下降0.8%,是行業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軟體外包服務出口27.3億美元,同比增長44.7%,對軟體出口增長貢獻率達到40%,成為拉動軟體出口的重要力量。

⑹ 近年來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有哪些進展

電子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信息通訊技術(電信技術)專業則涉及信息的通訊、中轉和加工處理,其中信息通訊必須用到無線電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重要領域有數字信息處理、電子和光信息技術、高頻技術和通訊網路等。基於數字信息處理技術(數字技術)的重要性,電子計算機和電腦程序起了主導作用。自動化技術專業講述過程式控制制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包括所需的硬體和的製作和使用。自動化技術和傳導技術的問題的解決以系統理論和調節技術、測量技術、過程式控制制電腦和通訊技術等方法的運用為前提。微電子技術專業對於上述三個專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以上領域的經濟和技術開發倚賴於電路板、半導體元件和高復性集成轉換電路等內容的運用。目前就業的渠道主要有:網路的開發與設計,網路設備的研發,電子信息產品的設計,通信網路的維護與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等。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
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⑺ 電子產業現狀和以後的發展。

前瞻網發布的 《中國電子行業深度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前瞻》電子信息產業具有產業規模大、技術進步快、產業關聯度強等特徵,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戰略性產業。 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走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宏觀環境雖企穩向好,但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與問題仍然存在,國際市場依然波動起伏,產業尚未完全恢復至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這需要進一步認清產業發展趨勢,把握產業發展重點,立足長遠、超前布局,以期獲得持續穩定的較快增長。 試猜想未來五年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

對電子產業發展的幾點判斷

仍然是發達國家搶占的戰略制高點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了新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美國注重各種智能系統和先進通信技術的發展,並在出台的經濟刺激計劃中重點關注醫療電子和光伏、光電子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歐盟、日本出台的電子信息產業相關發展戰略中,還特別將物聯網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作為未來發展重點。

IT創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徵更顯著

一是信息技術越來越表現為技術群的協同發展,例如以集成電路、網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群帶來了通信產業的革命,並已滲透到各個學科和領域。二是技術的綜合集成與交叉融合增大了技術研發難度,需要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集中投入,企業研發投入大,形成專利多,少數大企業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形成標准或體系結盟,對後進入企業形成壁壘,進而主導產業發展。

跨國公司兼並重組步伐加快

自2009年以來,世界各大IT企業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紛紛通過並購重組戰略整合優勢資源,開拓新興市場,實施產品多元化發展策略,從而提升行業地位和自身的競爭力。

在未來5年內,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恢復,這種發展態勢仍會繼續,各大跨國IT企業將繼續利用其已有資源積極開展並購,拓展業務領域和市場空間。

跨國公司兼並重組步伐加快

自2009年以來,世界各大IT企業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紛紛通過並購重組戰略整合優勢資源,開拓新興市場,實施產品多元化發展策略,從而提升行業地位和自身的競爭力。

⑻ 電子信息的發展狀況和就業前景

就業去向
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專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屬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設備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設備的裝配、調試、檢測、應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設備、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閱讀全文

與近年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