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台灣海洋資源與海洋產業發展

台灣海洋資源與海洋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1 23:59:18

1. 台灣海峽的海洋資源

台灣海峽資源豐富。這里暖寒水流交匯,水交換暢通,魚蝦種類多,是我國重要漁場之一。主要漁產有:鯕魚、鯊魚、魷魚、鯛魚、鮪魚、鯔魚、虱目魚等,其中鯕、鮪和鯊為這里三大漁產。鮪魚,每條平均50多千克,味道極好,又可生食。海峽兩岸人工養殖牡蠣與虱目魚很多。相傳,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曾倡導人們飼養虱目魚。這種魚,體長可達1米多,肉白色,味鮮美。養殖面積約上百萬畝。另外,兩岸還養殖了各種貝藻類,其中連江縣曉沃是著名的花蛤之鄉。這里的石花菜、紫菜、龍須菜等也很多,尤以澎湖列島的石花菜最為有名。紫菜以海譚島的最好。
海峽底部富集油氣資源,估計約有2萬平方千米的地方,是很有希望的遠景區。還有鈦鐵、磁鐵、金紅石、獨居石和鋯石等礦,品位高,儲量大。

2. 台灣海峽的海底礦產資源豐富嗎

台灣海峽資源豐富。這里暖寒水流交匯,水交換暢通,魚蝦種類多,是我國重要漁場之一。主要漁產有:鯕魚、鯊魚、魷魚、鯛魚、鮪魚、鯔魚、虱目魚等,其中鯕、鮪和鯊為這里三大漁產。鮪魚,每條平均50多公斤,味道極好,又可生食。海峽兩岸人工養殖牡蠣與虱目魚很多。相傳,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曾倡導人們飼養虱目魚。這種魚,體長可達l米多,肉白色,味鮮美。現在的養殖面積約上百萬畝。另外,兩岸還養殖了各種貝藻類,其中連江縣曉沃是著名的花蛤之鄉。這里的石花菜、紫菜、龍須菜等也很多,尤以澎湖列島的石花菜最為有名。紫菜以海譚島的最好。

海峽底部富集油氣資源,估計約有2萬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很有希望的遠景區。還有鈦鐵、磁鐵、金紅石、獨居石和鋯石等礦,品位高,儲量大。

3. 台灣的海洋生物資源 百度知道

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1%是約佔三億六千多萬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它是人類獲取食物、葯物及生活用品等物資的重要來源。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創新,陸地環境的不斷惡化,陸生資源日益匱乏,人們將研究和發展的重心從陸地移向海洋。海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它巨大的開發潛力是解決人類人口劇增、環境惡化及能源短缺這些題問的希望。

我國是海洋大國,漫長的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加上島嶼岸線則達32000多公里。大陸沿岸的海域面積遼闊,海區面積470多平方公里,海洋漁場面積42億畝,海水可養殖面積73萬畝,適合發展鹽業的灘塗幾百萬公傾。自然條件優越,海洋資源十分豐富,魚類5000多種,蝦、蟹、貝、藻類千餘種,我國海域已有記載的生物可達萬余種。我國海洋資源中不僅生物資源繁多,還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動力資源和海水資源。我國近海石油儲量據估計可達50億—150億噸,其他海洋資源的總蘊藏量約有9億千瓦,沿岸砂礦中含有鋯英石等多種價值極高的原料。海水中還含有鹽、溴、鉀、鈉、鎂等多種化學資源。

海洋生物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其種類繁多,蘊含著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資源,與陸地生物比較,海洋生物往往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我國近海石油儲量據估計可達50億~150億噸,是東亞地區重要的海洋石油國,在渤海、南黃海、東海、北部灣等六個大型油氣盆都打出了高產井。我國濱海砂礦中含有多種原料。例如:遼東半鳥、山東榮成、海南、台灣西南海岸沿岸砂礦中都含有核潛艇和核反應堆用的可耐高溫、抗腐蝕的鋯英石;遼東半島、海南沿岸、台灣西南海岸沿岸砂礦中還含有獨居石和鈦鐵礦。獨居石中含有鍀和鈮,鉭可用於反應堆及微電路,鈮是飛機、火箭外殼的原料。遼東半島沿岸砂礦中還含有金等多種原料

只供參考,\
-----------------------------------
祝你好運.!!

4. 台灣島在我國的海洋交通運輸和海防方面具有什麼重要的價值

台灣是亞洲的重戰略地位
台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 請問海洋資源與環境就業方向就業前景如何

我原來就有感覺,除了考公務員之外,就是考研吧。畢竟,我不是很想去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這也不會,那也不行,只能湊合著過下去嗎?臨近畢業有些迷茫。我們班導有一次給我們說現在找不到工作就說明你現在還沒有明白自己到底會什麼。嘰里呱啦說了一大堆,經過我提煉總結之後,環境方面,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恢復等。畢竟,我們不僅學習海洋資源,而且還把環境帶在後面,對嗎?

最後,班導還給了我們一些衷心的建議:一定要把英語學好,最好再學一門外語,德語啊,西班牙語啊,日語啊什麼的,這樣方便以後掙外快啊。找個輔導班學一期之後再自學就行了。然後漁業資源評估(也叫種群動力評估)這門課程一定要學好!切記!還有METLAB,R語言,總之一句話,學好了有飯吃!

6. 台灣適合發展海洋能么

台灣非常適合發展綠能能源(包含海洋能源),原因如下:

  1. 台灣本身缺乏石化與煤炭燃料,本土沒有大型煤礦與石油礦井,僅依靠南部平原地區有限的天然氣礦井,遠遠不能滿足台灣的能源需求,對於核能來說,台灣也匱乏鈾礦,所需的鈾礦石根據協議由美國提供台灣,所以台灣購買能源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外匯。

  2. 台灣本土有著豐沛的再生能源潛力。台灣的西海岸的平均風速約為8m/s~9m/s,預計等效小時數可達到4000小時,比歐洲項目高出約10%~15%。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 4C offshore統計,全球 18個最適合建設海上風電的風場中,有 16個在台灣海峽。同時台灣東部海域蘊藏著全球最豐沛洋流發電能源——黑潮。根據台灣工研院的預估,東部的海洋洋流發電潛在的裝置容量大約相當於4-8座大型核能發電廠。另外台灣本土的淺層地熱資源以及太陽能發電潛力也非常可觀(因為你的問題是海洋能源,這里就不提這些非海洋能源的項目)。

  3. 海上綠能項目已經成功開展。從蔡政府上台到年底短短半年,累計有7家能源公司(5家外資,2家台資)斥資超過新台幣1萬億在台灣新建綠能項目,比如丹麥的東能公司斥資4000億新台幣建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台灣電力公司斥資3500億新台幣建立海上風電項目,加拿大Northland與新加坡IanHatton聯合投資1570億新台幣,德國西門子與台灣中國鋼鐵公司、上緯公司等合資設立海上風電公司投資超過1000億新台幣,德國英華威斥資300億新台幣,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投資250億新台幣,新加坡Equis集團投資150億新台幣,還有德國聯邦政府復興信貸銀行打算設立1000億新台幣的金融融資項目投資台灣綠電項目。

7. 如何實現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

海洋資源既有賦存於國家管轄海域的國土資源,又有分布於公海和國際海底的共有海洋資源。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越來越需要海洋資源、資源配置向全球化方向發展、資源在國際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共有資源開發保護成為全球共同性任務的新形勢下,要形成新的海洋資源戰略。樹立大海洋思想,珍惜我國的海洋國土資源,放眼關注世界海洋資源;確立大力開發、積極保護、永續利用的基本戰略,以及合理開發保護海洋國土資源、多元化利用國外海洋資源、積極參與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資源、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等戰略選擇,實現使海洋成為戰略性資源基地、海洋資源永續利用、促進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1.合理開發保護海洋國土資源

管轄海域的自然資源是重要的國土資源,象陸地國土一樣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基礎。我國的海洋資源既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又有急需加強保護的雙重任務,應該實行合理開發戰略,使國家管轄海域成為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基地。

海洋礦產資源包括國家管轄海域的石油資源、天然氣資源、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砂礦資源,國際海底區域的多金屬結核資源、富鈷結殼資源、熱液硫化物礦產等,有巨大的潛力。要加大海洋礦產資源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儲量,提高國家的資源保證程度。力爭在海上發現新的大型油氣田,使海洋油氣產量在全國油氣總產量中的比重從目前的10%提高到25%以上,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要把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列入國家計劃,重點進行南海北部陸坡區相關海洋環境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為商業性勘查做好資源、環境和技術准備。要加強有爭議海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並積極貫徹「擱置爭議、共同原則」,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力爭海洋權益主張重疊區域的資源份額。

重視保護已經嚴重衰退的海洋生物資源,海洋捕撈業要採取捕撈量「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政策,減少捕撈量,爭取逐步恢復主要經濟魚類、重要漁場的漁業資源。科學合理利用灘塗和淺海的可養殖海域,減少養殖業的自身污染,保護養殖海域的生態環境,積極推廣生態優化養殖模式,採取大型海灣和近海的海洋農牧化、重要經濟種類的人工增殖放流、近海漁場綜合整治等措施,保證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珍惜愛護每一處可用於海洋旅遊娛樂業發展的海灘、海水浴場、海水運動場、珊瑚礁區、沿海紅樹林等資源,積極發展海洋旅遊業。要重視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防止海洋生態環境退化,保證海洋的永續利用。

2.多元化利用國外海洋資源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世界許多沿海國家的海洋資源可以與外國合作開發。根據我國的國情和海洋資源特點,從戰略角度考慮,既要充分挖掘本國海洋資源的潛力,也要走出去,採取各種形式,多元化利用國外資源:(1)要進一步合作開發利用外國漁業資源。我國已跨入世界主要遠洋漁業國家的行列,遠洋漁業的作業區域遍布西非、東非、南亞、中東、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南美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海,今後應進一步加強這種合作,共同開發其管轄海域的漁業資源,尤其應加強與阿拉斯加、非洲沿岸和拉美地區國家合作,採取獨資、合資形式開發這些國家近海資源。(2)我國與日本、韓國、越南的漁業協定生效後,有大批漁船要退出傳統作業漁場,大量漁民面臨轉產轉業的嚴重形勢。要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延長現有漁業協定中的安排,也可考慮爭取建立共同漁業開發區等措施,維護我國漁船在傳統漁場的捕撈利益,減少漁業協定生效造成的損失,為漁民轉產轉業爭取時間。(3)利用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地緣優勢,爭取與海上鄰國、海洋油氣資源條件較好的非洲和拉美國家合作,勘探開發其海洋油氣資源,優化我國油氣資源配置。

3.參與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資源

國際海底區域約佔地球表面積的49%,是地球上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最大的政治地理單元,蘊藏著豐富的多金屬結核、鈷結殼、熱液硫化物、天然氣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等資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類充分認識和開發利用的潛在戰略資源基地。我國於1991年3月獲准在聯合國登記為國際海底先驅投資者,獲得了7.5萬平方千米礦區。今後要在進一步加強多金屬結核勘探工作的基礎上,關注其他深海礦產資源,盡快摸清富鈷結殼礦區資料,提出探礦區,並選擇較好礦區,適時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出申請。

應積極參與聯合國關於公海漁業資源開發和保護管理條約的制定,積極加入國際性和區域性漁業組織,為我國企業利用公海漁業資源創造良好的大環境。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大洋性公海漁業,開辟新的作業海域和新的捕撈品種,要把金槍魚資源豐富的西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海域作為新的作業區。

4.發展高科技,促進海洋資源利用

海洋資源開發需要海洋科技支撐,應本著促進資源開發、提高經濟貢獻率的根本目的,實行高技術先導戰略,形成高技術、關鍵技術、基礎性工作相結合的戰略部署。發展海洋資源勘查技術,不斷發現新的可開發資源;發展低成本高效益海洋資源利用技術,開發利用密度低、品位低、開發難度大、成本高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資源深加工技術,開發利用海洋功能食品、海洋醫葯產品、海洋精細化工產品等,提高資源的二次利用率,廢棄物再利用;發展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包括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行為和影響、局部海域環境自凈能力和環境容量、污染物的生物效應及局部生態變化過程的監測、預報、控制和管理技術,海域生態環境的修復技術、生態工程技術和污染損害的防治技術等,為修復近海的生態環境作好技術儲備;發展海洋監測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重視海洋自動監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廣泛應用衛星遙感技術,逐步實現對我國近海海域的全自動動態監測。

5.建立海洋生態經濟模式

海洋已經出現嚴重的生態經濟問題,重要海洋資源過度開發,海洋生態環境退化,海洋產業衰退,沿海地區發展受到影響。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由海洋環境、海洋資源、海洋開發活動、沿海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共同決定的。海洋資源開發要走資源持續利用、產業持續發展、生態優質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增加新的可開發資源,但開發規模和速度不應超過海洋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實施資源和環境綜合管理,把海洋資源開發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形成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8. 海洋經濟與海洋礦產資源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2.1.1 2007年我國海洋產業經濟概況

隨著海洋產業的發展,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翻了5番,2000年達到4000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平均每年遞增15.0%以上,大大高於全國經濟平均發展速度。

2005年,我國海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16987億元,海洋產業增加值為72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相當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海洋經濟總體水平在世界海洋國家中已達到中上水平。

「十五」期間,海洋產業布局更趨於合理,海洋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第一、二、三產業結構已由「九五」末期的50∶17∶33調整為2005年的17∶31∶52。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海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十一五」開局的200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達到20958億元。2007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492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10.11%,比上年高出0.1個百分點(圖2.1)。海洋經濟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的部分。《2007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我國海洋經濟總的發展趨勢呈現4個特點:

圖2.1 2001~2007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發展

一是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日趨突出。

二是海洋經濟發展速度有所回落,2007年全國海洋經濟增長速度為15.1%(按可比價計算),相比2006年有一定回落,表明逐漸由數量增長型過渡到質量增長型。

三是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三次產業結構為5.1∶46.2∶48.7,與2006年的5.4∶46.6∶48.0比較,第三產業增長了0.7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海洋科技發展水平有所提高,進出口貿易不斷擴大,海運交通和濱海旅遊及海洋服務業發展迅速。

四是涉海就業規模逐步擴大,涉海就業人員3157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個就業崗位,佔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的15.8%。

2007年,我國12個主要海洋產業經濟發展,按其全年實現增加值由高到低排位如下:

1)海洋交通運輸業。全年實現增加值341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全國億噸級港口增至14個,貨物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2615萬標准箱,首次躍居世界第2,僅次於新加坡。

2)濱海旅遊。主要包括海洋觀光游覽、休閑娛樂、度假住宿、體育運動等活動。全年增加值3242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3)海洋漁業。包括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海洋漁業服務和海洋水產品加工等活動。全年實現增加值1904億元。山東省海洋漁業增加值佔全國海洋漁業增加值28.7%,繼續位居全國首位。

4)海洋油氣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全年增加值769億元,比上年增長17.3%。中石油在冀東南堡新發現10億噸大油田;中海油在渤海灣、北部灣等海域新發現10個油氣田,其中9個為自營油氣田。廣東省和天津市海洋油氣業增加值之和佔全國海洋油氣業增加值的85.3%。

5)海洋船舶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年實現增加值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6%。造船完工量突破1800萬載重噸,新接訂單躍居世界第1,超過7000萬載重噸。遼寧省的增加值佔全國增加值的29.5%,位居全國第1。

6)海洋工程建築業。沿海各地加快海洋工程建築業發展步伐,多個大型海洋工程項目投入施工。全年實現增加值342億元。山東省的增加值佔全國增加值的49.7%,居全國首位。

7)海洋化工業。包括海鹽化工、海水化工、海藻化工及海洋石油化工的化工產品生產活動。全年實現增加值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

8)海洋鹽業。是指利用海水生產以氯化鈉為主要成分的鹽產品活動,包括采鹽和鹽加工。全年增加值50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山東省的增加值佔全國增加值的54.4%,繼續居全國首位。

9)海洋生物醫葯業。是指以海洋生物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進行海洋葯品與海洋保健品的生產加工及製造活動。全年實現增加值40億元,比上年增長37.7%。山東省的增加值佔全國增加值的46.3%,居全國首位。

10)海洋電力業。是指在沿海地區利用海洋能、海洋風能進行的電力生產活動(不包括沿海地區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全年實現增加值5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廣東省的增加值佔全國增加值的24.9%,位居全國之首。

11)海洋礦業。包括濱海砂礦、土砂石、地熱、煤礦開采和深海采礦等采選活動。2007年,國家正式實施禁止天然砂出口管理措施,海砂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海洋礦業呈現出穩中趨降的趨勢。全年實現增加值5億元,比上年減少24.2%。

12)海水利用業。是指對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活動等。2007年,《海水利用專項規劃》穩步推進,海水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海水利用產業化進展迅速,海水利用業初具規模。全年實現增加值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目前海洋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為5∶46∶49。各主要海洋產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特別是海洋船舶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工程建築業、濱海旅遊業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長均超過17.0%以上。其中海洋油氣業在海洋產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也逐年增長,而濱海砂礦業有所減少(圖2.2)。

圖2.2 2003~2007年海洋油氣業和濱海砂礦業在海洋產業總產值中的比重

2.1.2 海洋礦業在海洋經濟中的戰略地位

當今世界海洋礦業,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其次為濱海砂礦、某些近岸固體礦產(如由陸地向海底延伸的海底煤礦、鐵礦)和磷鈣土等。

世界海洋石油產量從1990年的9.07億噸增至2007年的12.5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4%,天然氣產量7000億立方米,佔世界總產量的25%。近25年來,世界石油與天然氣總產量的增長主要是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結果。海洋油氣業在海洋礦業中佔主導地位,在世界海洋產業經濟中居首位,其產值約6500億美元,佔世界海洋總產值(18500億美元)的35.13%;其次為海洋運輸業和海洋漁業。

據國家海洋局《2007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資料,全國海洋產業增加值為148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1%。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為: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341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成為第1大海洋產業;濱海旅遊業增加值3242億元,比上年增長19.9%;海洋漁業增加值1904億元,退居第3位;排序第4位的是海洋油氣業,其增加值為769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前三個產業佔主要海洋產業總增加值的57.8%,成為我國海洋經濟三大支柱產業。

其餘9個產業佔全國海洋總產值的42.2%。其中海洋油氣業增加值769億元,居第4位;而濱海砂礦業增加值僅5億元,居第11位。由此可見,目前海洋礦業在我國經濟中的貢獻率較低,與世界海洋油氣業和濱海砂礦業相比,差距還相當大。

9. 海洋——豐富的資源與經濟作用

人類最初認識海洋,就是從生活需求獲取海洋中的漁、鹽之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能夠獲取的海洋資源越來越多,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經濟活動也日益發展。這構成了海洋經濟的主要內容。

海洋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的異常豐富和海洋資源的可再生性,為陸地資源遠不可及。當代人類已經可以開發利用海洋的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水化工資源、海洋能源以及海水資源,已經形成了海洋捕撈漁業、海水養殖業、海洋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等多種海洋經濟產業。

海洋生物資源包括海洋動植物資源,海洋養殖生物資源和海洋微生物資源。據生物學家統計,海洋生物已達20多萬種,其中動物18萬種左右,植物2.5萬種左右。在18萬種動物中,有魚類2.5萬種,貝類10多萬種,以及對蝦、龍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在2.5萬種植物中,絕大多數為藻類。其中可供食用的70多種,海帶、紫菜、石花菜、鵡鴿菜等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將為人類提供大量的蛋白質,同時,海洋生物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葯物原料。

生命之本——海洋海洋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物資源。海洋礦物資源的勘探及採掘技術的研究,是目前海洋研究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最大的一個方面。目前,人類發現的礦物有2200多種,包括礦物變種在內約3300種,已知有利用價值的約150種,其中大部分都能在海洋中找到,尤以海濱砂礦、海底油氣、深海錳結核和海底熱液礦床比重最大。

海洋化學資源是海水中利用潛力最大的資源。海水是一種復雜的天然溶液,迄今已發現海水中含有90多種化學元素,有人做過計算,在1000噸海水中,有965噸淡水、23噸食鹽、4噸芒硝、3噸氫氧化鎂、0.5噸鉀、6.5千克溴、170克鋰和3克鈾。海水能為人類提供十分豐富的化學資源。

另外,海水本身所產生的勢能和熱能等都可利用,有待人類進一步加以開發利用。

由於海洋包圍與分割了陸地,因此,國際間的經濟交流離不開海洋的紐帶作用,各大洲之間、隔海國家之間以及沿海國大陸與島嶼之間,都必須通過海洋來實施經濟交流。海洋的經濟紐帶作用是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

目前,海上運輸量佔世界貿易總量的2/3以上。海洋運輸在世界交流活動中發展迅速。今天的海洋經濟紐帶作用,已呈現出海面、海洋上空、海水深層與海底的立體性,形成了海洋船舶運輸、海洋航空運輸、海洋電訊、海底鐵路交通、海底公路交通等多種經濟行業。正是海洋經濟紐帶作用的迅速發展,導致了當代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向。從某種意義上說,海洋是世界經濟的戰略生命線。

海洋經濟活動的蓬勃發展,推動著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也引發了國際間的海洋矛盾與斗爭。一個沿海國家如果沒有海上武力來保衛海洋資源與空間的安全,國家的海洋經濟權益必然會受到損害。世界歷史表明,在人類海洋觀念經歷了由「靠海吃海與就近航海」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這一歷史飛躍以後,世界強國往往成了海洋經濟大國和海洋軍事大國的同義語。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的興起,特別是世界強國的興起,無不與其海外經濟掠奪和海外殖民經濟有關,也無不依賴於其強大的海上武力,他們海洋經濟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強度的加大,都直接依賴於海洋經濟活動范圍的加大。知識點海和洋的區分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關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於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於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10. 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是指賦存於海洋環境中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量以及與海洋開發有關的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按其屬性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與海洋空間資源。在當今全球糧食、資源、能源供應緊張與人口迅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開發海洋資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行業主要有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鹽及鹽化工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濱海砂礦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

海洋的能源資源屬於可再生資源。其中以波浪發電和潮汐發電的技術比較成熟,如日本、英國等國已研製成功了波浪發電裝置和法國郎斯潮汐電站。

關於「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石油開采,可追溯到19世紀末,1896年,美國開始在加利福尼亞的聖巴巴臘海峽鑽井;1947年,美國在墨西哥灣鑽出第一口商業性油井,這是淺海開發石油的起點。從此,海底採油技術不斷發展。1973年,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石油禁運和不斷上漲的油價,使得海底開採石油的利潤大大提高。現在,海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已成為沿海國家的重要經濟活動內容,成為某些國家的經濟支柱。
據估計,世界海底石油的潛在可采儲量約有3000億噸,基本集中在大陸邊緣地區,其中80%-95%分布在離岸200海里范圍內,包括大陸架和上部陸坡。大陸架面積約為2750萬平方千米,可能蘊藏海底石油總儲藏量的55%-70%。

閱讀全文

與台灣海洋資源與海洋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