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促進機制促進人才發展

產業促進機制促進人才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2 01:24:55

1. 淺議如何抓好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企業發展麻煩告訴我

特別是當前我們新礦集團正處於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施「三個集中」,推進「三個轉變」,打造「四大產業板塊」,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必須緊緊圍繞企業中心任務,科學規劃,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快形成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提升企業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
一、堅持科學人才觀,充分認識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堅持科學的人才觀,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何為人才,什麼才是合格的人才?應當說從來沒有統一的標准。現代企業建立科學用人觀就應樹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人才的觀念,即誰能夠適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需要,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做出貢獻,誰便是人才,這就要本著不求全才、只求專才的態度來選人、用人,只要一名同志在某個領域能夠較好地勝任工作、做出一定成績,即使存在其它一些不足,但也就可以說他具備了人才的素質,就可以在工作中去重視、去挖掘,在實踐中不斷促進其成長,助其成為企業真正可以委於重任、獨當一面的合格人才。
近年來,新礦集團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初步建設了一支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人才隊伍,為企業改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新礦集團人才現狀與企業改革發展的戰略要求相比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主體專業人才相對偏少,煤化工、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短缺,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高技能人才所佔比重較小等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立足於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來重視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
二、以建立科學的人才隊伍機制為重點,充分發揮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人才的培養事宜方面,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抓好人才的培養、吸引、使用、評價和激勵五個環節,只有把握好這五個環節,才能不斷加強人才工作意識,進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效率。
一是要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強化對各類人才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業務技能培訓,為其提供外出培訓、內部學習的良好機會,突出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人人有機會通過個人努力成為人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科學的人才吸引機制。主要做好對外吸引人才、對內發掘人才兩方面工作。對外要以良好的企業發展前景、廣闊的才華施展平台、先進的企業理念來築巢引鳳,吸引企業真正所需人才,達到進一個人、活一盤棋的良好功效。對內要多方面開展人才選拔工作,以工作考察為主,綜合民主評議、思想水平、專業知識等綜合測評,對那些立足本職、吃苦耐勞、成績突出的同志,重點培養,精心栽培。
三是要建立合理公平的人才使用機制。首先要通過對人才所專所長特點的准確定位,對人才的類型、優缺點有清醒的認識,把個人意願和企業需求有機結合,讓人才運用到真正可以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去,真正做到才盡其用。同時,要在企業內部切實維護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公平,為所有職工提供「人人都成才」的機會,暢通人才交流渠道,整合配置人力資源,最大限度發揮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是要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通過工作考察、個人述職、民主測評等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人才評價工作,特別要注意評價的全面性、公正性和一貫性,不能以一次工作失誤而否定以往的工作成績,應當對人才採取包容和幫助的態度,採取正面激勵與善意批評兩種手段促進人才的成長。
五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健全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按效、按資、按技術等分配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一方面,要以崗位責任和工作成績為依據,深化分配製度改革,規范工資制度,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基本工資制度,使工資、獎金分配和工作考核緊密掛鉤,保證真正有所學、有所才、在工作中干出成績的人才在收入上得到體現。另一方面,要在精神層面使人才得到滿足,給予必要的榮譽和精神獎勵,使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業的發展壯大中自我價值的體現。
三、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改善和優化人才成長的環境,促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良好的環境是人才健康成長的沃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更新觀念、搭建舞台、加強組織建設不斷改善和優化人才成長的環境,促進人才隊伍的快速成長。
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用人觀念。首先要確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倡導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的用人觀念,著眼於企業發展的大局,著眼於職工整體結構的優化配置,著眼於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氛圍,鼓勵人才敢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為人才成長創造和諧的環境。
二是要為人才施展才華搭建舞台。這就要求對傳統的企業人事制度在探索中進行變革,改變原有用人體制中「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問題,並結合本單位實際靈活實施「競聘上崗」、「末位淘汰」等激勵制度,探索建立工作職能明確、精幹高效、適應加快發展的組織管理機構,使一批優秀的人才得到提拔,幹部隊伍結構得到改善,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歷覽古今興衰事,成敗得失在用人。人才不僅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也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和興衰成敗。 (作者單位:山東能源新汶礦業集團辦公室)

2. 如何促進創新創業人才發展

(1)學校及教育機構積極培養學生創業創新精神
-推進學生的品格素質教育和提升職業規劃能力

(2)推進學校和企業的結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應源自於企業服務予企業

(3)研究和引入國際最先進的CDIO職業教育理念
-結合中國實際應用到我們的職業教育環節中去

(4)政府積極組織會議、交流及創業創新的平台
-營造創業創新的環境扶持創業創新人才的發展

3. 促進人才發展有哪些稅收支持政策

(一)實施促進人才投資優先保證的財稅金融政策

各級政府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確保國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逐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投入結構,較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提高投資效益。進一步加大人才發展資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發展重大項目的實施。鼓勵和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發展基金。在重大建設和科研項目經費中,應安排部分經費用於人才培訓。適當調整財政稅收政策,提高企業職工培訓經費的提取比例。通過稅收、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用人單位、個人投資人才資源開發。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引導中西部地區加大人才投入。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投資人才開發項目。

(二)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政策

建立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平台、開展合作教育、共同實施重大項目等方式,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發展專業學位教育,建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高層次人才雙向交流制度,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提高博士後培養質量。實行「人才+項目」的培養模式,依託國家重大人才計劃以及重大科研、工程、產業攻關、國際科技合作等項目,重視發揮企業作用,在實踐中集聚和培養創新人才。對企業等用人單位接納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等實行財稅優惠政策。

(三)實施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流動政策

對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人才,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提高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採取政府購買崗位、報考公職人員優先錄用等措施,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中小企業就業。逐步提高省級以上黨政機關從基層招錄公務員的比例。制定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創業就業扶持辦法。開發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實施公職人員到基層服務和鍛煉的派遣和輪調辦法。完善科技特派員到農村和企業服務的政策措施。實施東部帶西部、城市帶農村的人才對口支持政策,引導人才向西部和農村流動。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繼續做好「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工作。加強和改進幹部援藏援疆、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少數民族科技骨乾和少數民族地區小學「雙語」教師特殊培養等工作,為西部地區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

(四)實施人才創業扶持政策

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業貸款等業務的規范發展,完善支持人才創業的金融政策。完善知識產權、技術等作為資本參股的措施。加大稅收優惠、財政貼息力度,扶持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創辦科技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加強創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服務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繼續加大對創業孵化器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創建創業服務網路,探索多種組織形式,為人才創業提供服務。制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的激勵保障辦法。

(五)實施有利於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和創新政策

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建立符合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不同特點的職業發展途徑,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在創新實踐中成就事業並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對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全面推行職員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擴大科研機構用人自主權和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健全科研機構內部決策、管理和監督的各項制度。建立以學術和創新績效為主導的資源配置和學術發展模式。改進科技評價和獎勵方式,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辦法,克服考核過於頻繁、過度量化的傾向。加大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的投入力度,建立以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創新績效綜合評價制度。完善科技經費管理辦法和國家科技計劃管理辦法,對高水平創新團隊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激勵機制,注重向科研關鍵崗位和優秀拔尖人才傾斜。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條件,有條件的城市可在國家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優先解決住房問題。

(六)實施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合理流動政策

完善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和掛職鍛煉制度,打破人才身份、單位、部門和所有制限制,營造開放的用人環境。擴大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跨地區跨部門交流任職范圍。拓寬黨政人才來源渠道,完善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選拔人才制度。完善黨政機關人才向企事業單位流動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

(七)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

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制定完善出入境和長期居留、稅收、保險、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安置,擔任領導職務、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參與國家標准制定、參加院士評選和政府獎勵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制度。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創業或以多種方式為國服務。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建設,提供創業資助和融資服務。建立統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和人才需求信息發布平台。完善外國人永久居留權制度,吸引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工作。加大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力度,探索實行技術移民,制定國外智力資源供給、發現評價、市場准入、使用激勵、績效評估、引智成果共享等辦法。擴大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規模。開發國(境)外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完善出國(境)培訓管理制度和措施。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推動我國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積極支持和推薦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推進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國際、地區間互認。發展國際人才市場,培育一批國際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制定維護國家重要人才安全的政策措施。
(八)實施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發展政策

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種所有制組織中的人才,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開發納入各級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制定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意見。政府在人才培養、吸引、評價、使用等方面的各項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資金、項目、信息等公共資源,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平等開放。政府開展人才宣傳、表彰、獎勵等方面活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平等參與。

(九)實施促進人才發展的公共服務政策

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全國一體化的服務網路。健全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企業用工登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人事檔案管理、就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滿足人才多樣化需求。創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務的方式,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為各類人才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創造條件。加強對人才公共服務產品的標准化管理,大力開發公共服務產品。

(十)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政策

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職務技術成果條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保護科技成果創造者的合法權益。明確職務發明人權益,提高主要發明人受益比例。制定職務發明人流動中的利益共享辦法。建立非職務發明評價體系,加強對非職務發明創造的支持和管理。制定國家支持個人和中小企業發明創造的資助辦法,鼓勵創造知識財產。加強專利技術運用轉化平台建設。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措施。完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加大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和執法保護力度。建立健全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信用制度。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制、市場和文化氛圍,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推進國際合作交流。

4. 淺議如何抓好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企業發展

趙 娜在當前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在企業發展中愈來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當前我們新礦集團正處於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施「三個集中」,推進「三個轉變」,打造「四大產業板塊」,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必須緊緊圍繞企業中心任務,科學規劃,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快形成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提升企業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
一、堅持科學人才觀,充分認識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堅持科學的人才觀,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何為人才,什麼才是合格的人才?應當說從來沒有統一的標准。現代企業建立科學用人觀就應樹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人才的觀念,即誰能夠適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需要,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做出貢獻,誰便是人才,這就要本著不求全才、只求專才的態度來選人、用人,只要一名同志在某個領域能夠較好地勝任工作、做出一定成績,即使存在其它一些不足,但也就可以說他具備了人才的素質,就可以在工作中去重視、去挖掘,在實踐中不斷促進其成長,助其成為企業真正可以委於重任、獨當一面的合格人才。
近年來,新礦集團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初步建設了一支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人才隊伍,為企業改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新礦集團人才現狀與企業改革發展的戰略要求相比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主體專業人才相對偏少,煤化工、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短缺,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高技能人才所佔比重較小等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立足於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來重視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
二、以建立科學的人才隊伍機制為重點,充分發揮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人才的培養事宜方面,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抓好人才的培養、吸引、使用、評價和激勵五個環節,只有把握好這五個環節,才能不斷加強人才工作意識,進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效率。
一是要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強化對各類人才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業務技能培訓,為其提供外出培訓、內部學習的良好機會,突出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人人有機會通過個人努力成為人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科學的人才吸引機制。主要做好對外吸引人才、對內發掘人才兩方面工作。對外要以良好的企業發展前景、廣闊的才華施展平台、先進的企業理念來築巢引鳳,吸引企業真正所需人才,達到進一個人、活一盤棋的良好功效。對內要多方面開展人才選拔工作,以工作考察為主,綜合民主評議、思想水平、專業知識等綜合測評,對那些立足本職、吃苦耐勞、成績突出的同志,重點培養,精心栽培。
三是要建立合理公平的人才使用機制。首先要通過對人才所專所長特點的准確定位,對人才的類型、優缺點有清醒的認識,把個人意願和企業需求有機結合,讓人才運用到真正可以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去,真正做到才盡其用。同時,要在企業內部切實維護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公平,為所有職工提供「人人都成才」的機會,暢通人才交流渠道,整合配置人力資源,最大限度發揮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是要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通過工作考察、個人述職、民主測評等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人才評價工作,特別要注意評價的全面性、公正性和一貫性,不能以一次工作失誤而否定以往的工作成績,應當對人才採取包容和幫助的態度,採取正面激勵與善意批評兩種手段促進人才的成長。
五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健全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按效、按資、按技術等分配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一方面,要以崗位責任和工作成績為依據,深化分配製度改革,規范工資制度,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基本工資制度,使工資、獎金分配和工作考核緊密掛鉤,保證真正有所學、有所才、在工作中干出成績的人才在收入上得到體現。另一方面,要在精神層面使人才得到滿足,給予必要的榮譽和精神獎勵,使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業的發展壯大中自我價值的體現。
三、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改善和優化人才成長的環境,促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良好的環境是人才健康成長的沃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更新觀念、搭建舞台、加強組織建設不斷改善和優化人才成長的環境,促進人才隊伍的快速成長。
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用人觀念。首先要確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倡導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的用人觀念,著眼於企業發展的大局,著眼於職工整體結構的優化配置,著眼於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氛圍,鼓勵人才敢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為人才成長創造和諧的環境。
二是要為人才施展才華搭建舞台。這就要求對傳統的企業人事制度在探索中進行變革,改變原有用人體制中「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問題,並結合本單位實際靈活實施「競聘上崗」、「末位淘汰」等激勵制度,探索建立工作職能明確、精幹高效、適應加快發展的組織管理機構,使一批優秀的人才得到提拔,幹部隊伍結構得到改善,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歷覽古今興衰事,成敗得失在用人。人才不僅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也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和興衰成敗。為此,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企業人才管理的先進經驗,不斷地去探索有效手段、改進存在問題、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建立起具有本單位特色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知識動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單位:山東能源新汶礦業集團辦公室)

5. 如何不斷健全人才優先發展的有效保障機制

1、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堅持人才引領創新發展,將人才發展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綜合運用區域、產業政策和財政、稅收杠桿,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堅持人才發展與實施重大國家戰略、調整產業布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研究制定「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國製造2025」、自貿區建設以及國家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等人才支持措施。創新人才工作服務發展政策,鼓勵和支持地方開展人才管理改革試驗探索。圍繞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地區、行業系統以及重點領域人才發展規劃。鼓勵各類優秀人才投身國防事業,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建立軍地人才、技術、成果轉化對接機制。

2、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人才發展投入機制,加大人才開發投入力度。實施重大建設工程和項目時,統籌安排人才開發培養經費。調整和規范人才工程項目財政性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揮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創新人才與資本、技術對接合作模式。研究制定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人才創新創業資金扶持力度。落實有利於人才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完善國家有關鼓勵和吸引高層次人才的稅收優惠政策。

6. 要推進科技和人才發展,關鍵要加強什麼創新

為深入實施人才高地策略,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實現區域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向人才驅動、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轉變,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建鄴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優勢,促進區域又好又快發展,現就推進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創新突破、科學發展」的主題,牢固樹立「人才是科學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把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力,立足「一區五城」產業發展格局,立足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立足重大應用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為重點,充分發揮新城產業發展載體、平台和項目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作用,推進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的「四位一體」,為打造「四個適宜」的現代濱江生態新城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十百千」計劃(3—5年內,培育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10個,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建設科技創新創業載體1000萬平方米)和人才隊伍建設「十百千」計劃(3—5年內,引進10名海內外領軍人才、1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迅速集聚一支擁有自主創新成果、通曉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善於整合運作國內外資源的高素質企業管理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成以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為主體的科技城,形成高新技術、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地,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區域自主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創新資源集聚地和創新成果輻射中心。
三、實現路徑
以「打造功能園區、培育產業集群、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服務環境、集聚領軍人才」為基本路徑,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聚集,實現科技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優勢轉化,為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強大驅動。
打造功能園區。全區域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點打造科技城、金融城、會展城、文體城、商貿城,實施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街道特色產業園的梯度建設,分別集聚高端資本和產業形態、高新技術產業和中小科技企業。結合功能園區建設,引進和培養各類各層次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產業培育夯實基礎。
培育產業集群。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建設,制定並實施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形成高新技術企業、高技術服務企業集聚;聚焦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加快構築若干高端產業集群。以新的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吸引高端人才,形成產業促人才成長,人才促產業壯大的良性互動機制。
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的政策體系和配套措施,創新人才和科技企業引進、培育機制,以新城科技園為主要創新創業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機制、科技企業成長機制、領軍人才集聚和培養機制。
優化服務環境。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服務和人才服務兩個平台,為科技企業和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積極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優化投融資平台,著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環境。
聚集領軍人才。大力實施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工程,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形成一支有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家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重點吸引在產業核心領域有突出創新創業能力的領軍人才,為打造創新型城區提供有力支持。
四、主要措施
1、建設創新創業載體,打造科技功能園區。圍繞「一區五城」的產業布局,立足區域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合理確定開發建設的時序和方針,整合各類要素資源,集中投入,實施梯度建設,著力打造適合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載體,加快建成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功能園區,以良好的產業平台加速形成產業集群,快速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致力將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頂級研發中心、頂級投資人聚集中心、頂級人才聚集中心,吸引國際國內的頂尖人才。新城科技園實施「533」工程,建設500萬平方米科技創新產業載體,引進或培育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300家,引進或培育在重點產業核心科研領域有突出創新能力和重大業績貢獻度的領軍型人才30名。有條件的街道要成立特色產業園,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力爭3—5年內,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5個以上,引進和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科技企業3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2、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立足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不斷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緊密結合,綜合運用招商引才、園區引才、企業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種方法,定期組織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推介會,積極組團參與境內外各類引才活動;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平台的重要引才作用,以重點項目帶動人才引進;鼓勵領軍人才通過師承關系、同窗關系、同事關系、合作關系等引進人才,組建團隊,做大做強企業;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人才開發投入,鼓勵企業建設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打造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鼓勵科技領軍人才參與企業自主創新活動和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帶動科研人才向創新主體流動。
3、加大扶持引導力度,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區財政設立億元規模的人才和科技專項資金,其中:人才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適當資助企業人才引進項目,鼓勵企業引進領軍人才,並通過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資金擔保、貢獻獎勵等方式直接資助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人才;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主要用於設立科技引導資金和知識產權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創新,設立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專項資金,提高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擔保的能力,創新科技經費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財政科技投入的效益。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經常組織銀企對接活動,促進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增強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優化資本環境。加強人才、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和靈活運用,發揮風險投資、中小企業創新資金的作用,選擇、推薦一批成長性好的科技企業,爭取風投和創新資金的資助;與投資銀行、證券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幫助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實施創新型企業上市培訓計劃,培育和扶植一批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實現創新型產業與資本市場的高效融合。
4、有效整合資源要素,帶動高層次人才集聚。整合南京國際企業孵化器、金陵留學生創業園、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台,建立高層次研發中心,創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建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信息庫,完善人才市場、高層人才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吸納科研人員創業。幫助創新創業人才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全面提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大力宣傳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創新創業人才,提升他們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與上級組織、人事、科技等部門的聯系溝通,積極爭取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政策支持。優化培育機制和流程,適時成立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管理(服務)公司,集成各類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優化工作流程,滿足企業對信息、人才、資本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完善企業發展不同階段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構建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通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示範作用明顯的一流科技企業。
5、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通過「數字建鄴」工程和政務流程再造,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透明高效的一流政務環境。完善和發展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服務,以新城人才市場為依託,全方位提供人才招聘、求職推薦、人事代理、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建立專門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機構,注重對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輔導。完善和落實高層次人才項目資助、創新創業、子女入學等各項扶持政策,打通「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分類建立高層次人才協會,定期舉報高層次人才沙龍和論壇,深入開展以「職能部門聯系重點企業、領導幹部聯系高層人才」為重點的「雙聯系」活動,傾聽呼聲,掌握情況,解決問題。加快引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積極組織和參與境內外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為入駐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在重點科技企業、重大科技項目的審批、規劃、建設等環節上提前介入,落實「一對一」項目幫辦制,提升行政效能,降低政務、商務運行成本,致力將河西新城打造成為人才和企業服務示範區,為高新技術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一流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居住環境和人文環境。
五、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統籌協調和全面推進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分設人才隊伍建設辦公室和科技創新工作辦公室,負責落實專項工作。全區各部門、街道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明確職責,落實措施,

7. 如何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徵學科交叉融合加速,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前沿領域不斷延伸,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基礎科學領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帶動幾乎所有領域發生了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徵的群體性技術革命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邊界日趨模糊,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當代科技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這個過程。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眾多主要經濟指標名列世界前列。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規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強,我國經濟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優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現在,世界發達水平人口全部加起來是10億人左右,而我國有13億多人,全部進入現代化,那就意味著世界發達水平人口要翻一番。不能想像我們能夠以現有發達水平人口消耗資源的方式來生產生活,那全球現有資源都給我們也不夠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裡?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前幾天,我看一份材料,說「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由於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技術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列印、人工智慧迅猛發展,製造機器人的軟硬體技術日趨成熟,成本不斷降低,性能不斷提升,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家政服務機器人已經成為現實,有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已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思維和學習能力。國際上有輿論認為,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主要製造商和國家紛紛加緊布局,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看到這里,我就在想,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我們的技術和製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佔領市場。這樣的新技術新領域還很多,我們要審時度勢、全盤考慮、抓緊謀劃、扎實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我國進入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並聯發展、疊加發展的關鍵時期,給自主創新帶來了廣闊發展空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動力。我多次講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我國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從這個經驗看,關鍵是時機和決斷。歷史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我們有改革開放30多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有持續創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備良好條件。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對國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科技決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決斷,不然就可能與歷史機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價,2013年3月,我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講過這樣一個意思,就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總是用別人的咋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實踐告訴我們,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問題看到了,就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快馬加鞭改變這個局面,不能說了很多年,最後老是沒有根本改變。當然,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斗,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封閉世界之外。我們要更加積極地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當前,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在傳統國際發展賽場上,規則別人都制定好了,我們可以加入,但必須按照已經設定的規則來賽,沒有主動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就是要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從而使我們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如果我們沒有一招鮮、幾招鮮,沒有參與或主導新賽場建設的能力,那我們就缺少了機會。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也總是留給有思路、有志向、有韌勁的人們的。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中後來居上、彎道超車,主要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李四光說過:「科學的存在全靠它的新發現,如果沒有新發現,科學便死了。」法國作家雨果說過:「已經創造出來的東兩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我國科技發展的方法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要高度重視原始性專業基礎理論突破,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基礎性、系統性、前沿性技術研究和技術研發持續推進,強化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要積極主動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從我國現實需求、發展需求出發,有選擇、有重點地參加國際大科學裝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設和利用。要准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准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後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意思是,駿馬一躍,也不會達到十步;劣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遠;雕刻東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會刻斷;如果不停刻下去,金屬和石頭都可以雕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於擔當、勇於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於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8. 如何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結合

參考:http://wenku..com/link?url=IAgrLW5ejLg6ZsPOcc__

閱讀全文

與產業促進機制促進人才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