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河多金屬礦產開發產業集群
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隸屬於大興安嶺成礦帶。在大興安嶺的南東、小興安嶺的西北部,東南與伊春、綏化市接壤,西南與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西北部與漠河礦產資源經濟區相接,東北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黑龍江相對。轄嫩江、孫吳、遜克縣部分地區,北安、五大連池二市和愛輝區共六個行政區。中心城市為黑河市。
1.銅、鉬多金屬礦產資源優勢
黑河市共有7處大型礦床,包括多寶山銅(鉬)礦床、銅山銅(鉬)礦床、翠宏山鐵多金屬礦床、東安岩金礦床、爭光岩金礦床、三道灣子岩金礦床等重要礦產地,其中大多寶山礦銅儲量達304.28萬噸,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銅礦。
銅、鉬、伴生金、銀等主要分布於嫩江北部,鐵與鉛鋅鎢鉬等主要集中於翠宏山一帶,岩金分布於東安、爭光、三道灣子等地。從儲量分布看銅主要集中在多寶山、銅山礦床,鉛、鋅、鎢集中於翠宏山礦床,鉬儲量集中於翠宏山、銅山、多寶山礦床,岩金儲量主要分布於東安、爭光、三道灣子等礦床中;銀集中多寶山礦床。銅一直是我國的緊缺礦種,每年需要大量進口銅礦石。據統計,黑龍江省對銅的需求量大約每年6~7萬噸,而多寶山、銅山等礦床銅的利用率目前僅為0.1%,因此多寶山礦區銅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對緩解銅資源供應緊張的現狀,促進地方乃至全省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鉬礦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4處,分布於鐵力市二股東山和鹿鳴一帶。鹿鳴鉬銅礦床正在勘探中,前期求得資源量約11.767萬噸,估算潛在資源儲量超過20萬噸。霍吉河鉬礦探明儲量超過10萬噸,達到大型規模。興安嶺林場的翠嶺鉬銅礦床與鹿鳴礦床相似,未列入2008年儲量表,估算潛在資源量超過2萬噸。其他鉬資源量均為伴生礦產,包括二股東山鐵多金屬礦床(鉬伴生礦,資源儲量1744噸)、二股西山鐵多金屬礦床(伴生鉬797噸)和徐老九溝鉛鋅礦床(伴生鉬資源儲量2760噸)等。
2.地域優勢
黑河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黑河市,是黑龍江省北部重要的邊境城市,地理位置屬於大興安嶺的東端、小興安嶺的北部,小興安嶺猶如一道天然綠色屏障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市。黑河市東南與伊春市和綏化市接壤,西南同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北部與大興安嶺地區和呼瑪縣相連,其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海蘭泡)隔黑龍江相望。
黑河市是中俄邊境線上唯一的與俄聯邦主體首府相對應的距離最近、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功能最全、開放最早的中國邊境城市,這為黑河市的礦業開發帶來了巨大的地域優勢。黑龍江省礦產資源開發一直貫徹國家「必須加強利用國外資源工作力度」指示,遵循「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原則,積極尋找緊缺礦種的國外資源、優勢礦種的國外市場等。黑河市作為一個開放的邊境城市,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在利用國外資源、開發國外市場方面具有優勢,同時在招商引資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便利。黑龍江省和俄羅斯遠東諸州的礦產勘查開發部門之間具有密切的合作傳統,雙方曾就黑河經濟區的資源勘查、開發進行過多次交流與合作,俄科學院遠東地質研究所、構造所及阿穆爾州、赤塔州地礦局研究人員和專家先後多次到多寶山銅山銅礦、三道灣子岩金、東安金礦、高松山金礦區等進行考察。黑河市礦產資源開發的地域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黑河市是黑龍江省南北連通的要道,西南同齊齊哈爾市毗鄰。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黑河經濟區的發展。「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著力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建設多種產業相互配套,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結構合理、高速增長的產業高地和經濟密集區,成為黑龍江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而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中,需要大量的金屬產品,如鉬、銅等金屬產品,從而為黑河市的建設發展,特別是礦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場。黑河市地處大小興安嶺腹地,「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為黑河經濟區的發展創造契機。
綜上可見,黑河經濟區建設具備極好的地理優勢,可以同時享受到八大經濟區建設中的兩個政策優勢。
3.礦業政策優勢
國家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能源工業政策,黑龍江省重點開展「八大經濟區」規劃建設、「十大工程」推進措施及大力發展原材料和能源工業的指導戰略等,都將更加有力地促進黑河經濟區礦產資源的開發進程,實現黑河市礦業經濟的率先突破。加之黑河市具有的良好的鉬銅多金屬源稟賦優勢和地域開發優勢,在各級政府的各項礦業政策的指導下,黑河市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發展將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在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礦產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合理利用,是重要的基礎保障。國家鼓勵勘查開發有市場需求的礦產資源,特別是一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礦產資源嚴重短缺,銅等金屬資源短缺尤為嚴重。為此國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開展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開展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與重要資源儲備戰略,表明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程度在大幅度提高。2004年起,國家開始討論、擬建「大興安嶺有色金屬基地」,由國土資源部牽頭組織各方面專家,對大興安嶺有色金屬資源的開發前景潛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論證,同時就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過科學論證。黑河市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在「大興安嶺有色金屬基地」的規劃中,處於「梨子山—鄂倫春鐵鋅鎢金鉻鉛成礦帶」內。許多典型礦床如多寶山、翠宏山、三礦溝、霍吉河、東安等的勘查與開發,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4.產業集群式開發的原則
(1)黑河市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規劃必須堅持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基礎,以礦山的開發建設為先導,以礦產品的深加工為延伸,形成采—選—冶—加—銷的產業鏈條,建成鉬銅多金屬生產、加工基地。
(2)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發展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相對優勢的礦產資源為基礎,符合國民經濟發展需求,有利於提高礦產資源集約化利用程度及礦業持續發展能力。重視礦產開采、選礦、冶煉新工藝的應用,不斷開拓新的應用領域,提升鉬銅多金屬礦產品在黑龍江省內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
(3)整合礦山資源,調控礦山開采規模,發揮整體效益。加強多寶山、翠宏山、鹿鳴、五道嶺、弓棚子等主要礦床的勘查、開發力度。調整優化礦產品結構。調整采、選、冶、產品精深加工等生產環節的資源配置結構,加快科技創新,積極培育和研發新產品,努力調整衰退產業。重點是新產品的研發,增強精、深、細產品的加工和生產能力,延長產業鏈。鼓勵開展《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的礦產項目,禁止《屬於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中的礦產項目。淘汰落後的原字型大小產品,努力提高礦產品的附加值。
(4)調整優化技術結構。在大力開發岩金、鉬、銅的同時,加強對伴生的低品位金、鉬的綜合回收利用研究。鞏固內產,鼓勵外購,引入可采選15%~20%超貧鐵礦的先進技術,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好已有資源,延長鐵礦山的服務年限;積極研究開采鹿鳴鉬銅礦床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努力穩定多寶山銅鉬礦的礦精粉生產能力。引進、推廣應用的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改變礦山采選設備、技術水平落後的局面,提高礦山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降低開采貧化率,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提高鉬銅多金屬礦山的采礦機械化程度,淘汰落後采礦方法、設備。
(5)加強礦山安全生產的監測、預警機制建設,確保礦山生產安全;引進先進的礦產品生產技術工藝,推進高科技含量鉬銅多金屬加工業的發展,增加新品種,延長產業鏈;鞏固優質鉬銅多金屬礦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加強礦產資源有效保護和利用,重視資源的循環利用,努力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堅決杜絕采富棄貧,采大棄小的短期行為,走統籌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健康發展的礦業經營之路。
(6)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得到加強,提高礦山復墾水平,達標率在70%以上,嚴格新建礦山准入條件。堅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健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礦山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全面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通過重點工程治理,全面推進「綠色礦業」建設,為「生態省」、「生態市」的建設奠定基礎。建立比較完善的預防監測與保護的動態信息管理體系。
5.銅、鉬多金屬開發產業集群基地建設
以鉬、銅、金、鉛、鋅、鐵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產品深加工為主要產業,形成相互協調的產業鏈;根據鉬銅多金屬礦業發展需要,近期優先發展的資源產業主要是鉬銅多金屬和岩金開采及冶煉、加工產業。在黑河市設立鉬、銅等金屬高新技術研發加工基地。黑河市的研發中心以銅、金加工產業及相關產業為主。
高新技術開發基地建設,以培育和發展鉬銅等金屬深加工為特色的骨幹企業為主要任務,努力整合各種科技資源,鼓勵和協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核心技術領先、服務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進、基礎功能完備、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鉬銅金金屬加工企業,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帶動黑河礦產資源產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優先發展鉬、銅金屬加工產業,以黑河市的對俄外向型經濟建設為重點,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優勢,推動科技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為加強和促進優勢資源的快速開發利用,將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中的重點礦種確定為優先開發、重點扶持的礦業基地,資源儲量規模略小,或資源遠景尚未查明的礦產地集中區確定為礦業區。在以黑河市中心城市為依託,規劃建設3個銅、鉬多金屬礦業基地和1個礦業開發區和技術研發中心。
(1)多寶山-爭光銅鉬金產業基地
多寶山-爭光銅鉬金基地由多寶山銅礦、銅山銅礦、三礦溝銅礦、小多寶山銅礦和爭光金礦等五個礦山組成。
多寶山地區現有資源儲量:銅363.7萬噸、伴生金84.31噸、伴生銀1320噸、伴生鉬13.8萬噸、伴生錸98噸、伴生硒1427噸、伴生鋅3.6萬噸。以開采銅和加工銅產品為主,以伴生的金屬礦產綜合利用為輔,引進先進的采礦、選礦、冶煉、產品加工工藝和管理,提高礦山的利用價值和發揮整體效益,將該區建設成為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銅業基地。在采選銅的同時,對伴生資源量較大的鉬、金、銀、錸、硒、鋅等有用資源進行回收利用,提高礦山的利用價值,形成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的礦山。其中,多寶山礦床綜合回收金、銀、鉬、錸、硒;銅山礦床綜合回收金、銀、鉬、錸、鋅;三礦溝礦床主要回收金、銀、鐵。另外,對尾礦中未進行回收的鈀、鉑、銥、鋨等資源要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便於今後在條件成熟時進行回收。
采選聯合企業:包括多寶山銅礦山、銅山銅礦山。
多寶山礦業:多寶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4平方千米之內,由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礦山采礦規劃分兩期進行建設,首期設計規模為年采礦石750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二期設計規模為年采礦石900萬噸,2010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70年。礦山選場採用浮游選礦法工藝選礦,規劃分兩期建設,首期設計規模為年處理礦石750萬噸,2008年完成選廠基本建設,2009年投產,年產銅精礦8.2萬噸;二期增加處理礦石900萬噸,2009年完成選廠二期工程建設,2010年達產,年產銅精礦10.3萬噸;到2010年,年處理礦石總量達到1650萬噸,年產銅精礦18.5萬噸。
銅山礦業:規劃銅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2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礦山采礦規模為200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70年。銅山採用浮游選礦法工藝選礦,選礦廠年處理礦石200萬噸,2008年完成選廠建設,2009年投產,年產銅精礦2.4萬噸。
采礦企業:由三礦溝礦山、小多寶山銅礦山組成。
三礦溝銅礦山:處於開發末期,資源儲量已接近枯竭,不再進行改擴建。
小多寶山礦山:規劃小多寶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0.3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和礦山管理部。采礦規模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10年,礦石運往多寶山選礦廠。
冶煉企業:規劃建設統一的銅冶煉廠,設在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到2010年底,年冶煉銅精礦20.9萬噸。規劃冶煉廠佔地面積控制在0.5平方千米之內。
輔助設施規劃建設:包括水源地工程、引水工程、輸變電工程。水源地建在泥鰍河中游二坎村附近。引水工程主要是由二坎河水庫引水至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銅山礦區—多寶山礦區,供四個礦山和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的生產、生活用水,水源地工程佔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內。規劃輸電線路一條,由黑寶山至銅山、多寶山。
產業經濟效益概算:到2010年底總投資21.1億元。預期年產值37.36億元,年總利稅4.48億元。
成本:全部建設完成需要投入資金共計38億元,其中多寶山礦山為30.6億元、銅山礦山為6.4億元、小多寶山礦山為1億元。資金主要投放於礦山基本建設、設備安裝、選礦廠、尾礦庫、水源地與引水工程、輸電線路及變電所、污水處理、礦山管理、職工生活區及礦山內道路建設等各個方面。礦山與工廠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
此外,為保證礦山持續穩定的正常生產,還需在多寶山、銅山、小多寶山、三礦溝一帶進一步加強銅礦資源的尋找,擴大本區的銅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多寶山、銅山兩個礦山的低級別資源量地段進行系統勘查,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0.7億元。
收益:到2010年,預期年產值將達到銅業經濟年總產值37.36億元,其中包加工附加值4億元(銅產品加工總量將達到年產銅量的40%左右),預期年總利稅4.48億元。
爭光金礦區現有岩金資源儲量10噸,預測資源量50噸。
①規劃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冶煉廠、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②礦山采場規劃建設:年采礦石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20年。
③建設選礦廠規劃建設:年處理礦石15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
④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礦山建設總投資1.6億元,主要用於采場、選礦廠、尾礦庫等的建設。礦山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達產後預期年產黃金600千克,年產值0.9億元,年利稅0.108億元。
⑤在多寶山、銅山、小多寶山、三礦溝、爭光一帶進一步加強金礦資源的尋找,擴大本區的金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礦山的低級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0.3億元。
(2)三道灣子-付地營子銅金產業區
三道彎子-付地營子銅金基地由三道彎子金礦、付地營子銅礦二個礦山組成。
三道彎子金礦山現有岩金資源儲量4300千克,預測資源量5000千克;銀資源量14.2噸。
規劃三道灣子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冶煉廠、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采礦:規劃建設礦山一處,年采礦石15萬噸;建設選礦廠一處,年處理礦石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8年。2007年完成礦山與選礦廠基本建設與設備安裝調試,2008年投產。
礦產勘查:在三道灣子礦區北部(北大溝)和上馬廠一帶進一步開展岩金資源的勘查,擴大礦區周邊的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礦山的低級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3000萬元。
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概算礦山建設總投資1.3億元,主要用於建設采場、選礦廠、尾礦庫及其他輔助設施等。融資渠道:礦山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由政府籌措資金解決。預期達產後年產黃金840千克,預期年產值1.26億元,年利稅1512萬元。
付地營子銅礦原有銅資源儲量1.59萬噸,鋅1.46萬噸、銀11噸、金353千克。目前,龍珠礦業已對其進行開發,在開采銅的同時對鋅和部分硫進行了綜合回收。資源儲量表中現有銅資源儲量1.1萬噸,但礦山實際的剩餘資源量僅1000餘噸,鋅與銅的資源量同比例減少,按目前的開采規模,2~3年之內即將閉坑,屬於危機礦山。該礦床的開發方向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加大資源尋找的力度。在礦區的周邊繼續尋找銅礦體,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同時在礦區附近尋找岩金資源,以利於在礦山銅資源發生危機時,向開發岩金資源轉型。二是研究尾礦回收利用技術與流程,加強尾礦資源的利用。規劃投入銅、岩金資源勘查費用2000萬元,投入尾礦選礦流程500萬元。到2010年,礦山主導產品產值保持現有1800萬元的水平,綜合回收金和銀,按金、銀潛在價值的30%計算,三年時間回收完畢,每年回收金銀產值可達1000萬元,年總產值將達到2800萬元,實現年利稅216萬元。
『貳』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礦產資源型城市
礦產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包括地級市、地區等地級行政區和縣級市、縣等縣級行政區)。相近的概念包括礦業城市、工礦城市等。按照國務院《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國發〔2013〕45號)文件關於資源型城市的界定,我國的資源型城市包括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等)、縣級市、縣(包括自治縣、林區等)和市轄區(開發區、管理區)等4個類型的城市。
2.1.2 礦產資源型產業
礦產資源型產業是指以探明的礦產資源為對象,從事礦產資源開采、加工,直接向社會提供礦產品及其初加工產品的工業部門,包括煤炭采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和其他礦采選業。
由於礦產資源型產業屬於初端產業,具有很強的後續延展性,因此,礦產資源型產業與其相關產業(包括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以及後續的金屬加工、機械製造等形成了巨大的資源產業鏈和產業鏈集群(包括單純產業鏈、含群產業鏈、交叉產業鏈等多種形式)。這些資源產業鏈和產業鏈集群已成為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對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資源保障和經濟支撐作用。相關研究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來,物質資本投入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礦產資源對我國經濟總量的貢獻高達30%左右。然而,巨大的資源產業鏈和產業鏈集群在支撐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由於低技術水平上的粗放方式開發利用,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資源供給嚴重不足,資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而且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研究結果表明,1990年以來我國礦業及相關產業佔到工業廢水排放量的50%~60%,廢氣排放量的80%~90%,固體廢物產生量的90%左右。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資源產業鏈乃至總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2.1.3 可持續發展
1987年以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為首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研究報告,對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明確定義:「要求人類應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關系,應在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情況下追求經濟發展。」
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基本內涵包括:
1)發展的主題。《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指出「滿足人的需要和進一步發展的願望應是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和社會的有效變革。」
2)可持續性原則。可持續性是指現存的生態狀況需要在一定福利水平上維持當代人和後代人的生活水平。
3)公平性原則。包括時間上的代際公平和空間上的代內公平。
4)共同性原則。指世界各國須採取共同行動。
5)整體性原則。指人類發展要與生物圈協同進化。
6)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叄』 怎麼才能推動產業鏈發展
如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是:促進一、二、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國家產業政策的合理引導,實現 資源優化配置。第二,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環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 新體系,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第三,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 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道 路,努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第四,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發展先進製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區域產業結構和布 局,優化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努力擴大就業,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產業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轉變,由粗加工向深 加工轉變,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促進產業做大做強。一要鞏固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第一產業由薄弱轉為 穩固;二要著力振興裝備製造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加強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 進第二產業由大變強;三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更快更好地發 展。貳00吧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力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支持開發重大產業技術,制 定重要技術標准,構建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加快高技術產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加快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准、下一代互聯 中國等重大成果的推廣應用,繼續組織實施新型顯示器、寬頻通信與中國絡、生物醫葯、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高技術產業化專項。注意充分發揮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集 聚、引領和輻射作用。 第二,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要繼續依託重點建設工程,通過自主創新、引進技術、合作開發、聯合製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圍繞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製造設備等關鍵領域,推進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發和國產化。 第三,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鼓勵運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製造業,提高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高端產品比重。引導和推動鋼鐵、水泥、造紙、裝備製造業等領域企業的兼並重組。 第四,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加強分類指導和有效監管,進一步創新、完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和 機制,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准入制度。發展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地位,有條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 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會計、知識產權、技術、設計、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 業,加快教育培訓、養老服務、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出台加快服務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對國家鼓勵類服務業實行與工業用電、用水、用熱基本同 價。組織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城市服務業發展試點。編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示範工程專項規劃,用好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 第五,加強地質工作,提高資源勘查開發水平。圍繞"找新區、上專項、挖老點、走出去",切實加強國內外礦產資源勘查。擴大地質工作服務領域,重點做好汛期 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防治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方面要取得重要進展。加強地勘行業管理,穩妥推進國有地勘單位改革。加快建實建強中央和地方公益性 地質調查隊伍。 第六,積極發展現代化能源原材料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以大型高效機組為重點優化發展煤電,在生態保護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積極發展核電,加 強電中國建設,優化電中國結構,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加快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調整改造中小煤礦,堅決淘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浪費破壞資源的小煤礦。根據能 源、資源條件和環境容量,著力調整原材料工業的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 型,繼續實施交通發展長遠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大力建設現代化水上安全監管體系。加快發展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重點建設客運專線、運煤通道、區域通 道和西部地區鐵路。基本建成國家高速公路中國,推進農村公路建養管運一體化發展。整合港口資源,加快煤、油礦箱專業化碼頭建設,完善功能。大力發展以長江黃 金水道為重點的內河航運。擴充大型機場,完善中型機場,增加小型機場,構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功能完備、協調發展的機場體系
『肆』 「中國銀都」湖南永興千億產業靠什麼撐起
地處湖南省東南部的「中國銀都」永興縣境內沒有任何金屬礦藏,卻是中國第一大白銀產地,鉍、碲產量幾乎佔全球一半,鉑、鈀、銦等金屬產量也居中國前列,創造了「無礦開采」的奇跡。
據統計,近10年來,該縣從「三廢」和「城市礦產」中回收白銀1.8萬噸、黃金53噸、銦450噸,其他有色金屬160餘萬噸,相當於減少了2億多噸高品位原礦開采量,節約了大量礦產資源。
仲夏時節,來自中國各地的廠礦渣料、煙灰以及「城市礦產」等一車車運抵永興縣各稀貴金屬綜合回收企業。雖每天與各類廢物交集,永興縣並沒有黑煙繚繞,噪音喧囂,只有干凈的街道、鬱郁蔥蔥的植被、清新的空氣以及清澈的便江穿城而過。
這得益於永興在「金銀之利」與「環保之憂」的博弈之間,選擇經濟發展為環保讓步。永興縣環保局局長何雄軍介紹,永興採用園區集中治污模式,通過關停並轉將全縣稀貴金屬企業重組成30家企業,集體遷入柏林工業園和太和工業園兩個「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園區內兼有廢渣廢水處理中心、廢氣集中處理站等,在園內化解了二次污染,徹底改變了永興曾經「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情況。
同時,永興縣積極引導企業研發應用先進生產工藝,走精深加工道路。目前,該縣有1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鉍合金、鈀材等30多種精深加工產品被認定為環保型、科技型產品。在傳統工藝與三維制圖、3D列印等現代技術的結合下,該縣先後開發出4大系列500多款銀製品,大大提升了白銀附加值。
『伍』 城市礦產的示範基地
(1)已被確立為國家或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2)實行園區化管理;
(3)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4)有符合標準的各項環保處理設施;
(5)年可利用的資源量不低於30萬噸;有合理產業鏈,加工利用量占「城市礦產」資源量的30%以上,且工藝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示範基地建設要按照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要求,堅持多元化回收、集中化處理、規模化利用。具體要求如下:
(1)回收體系網路化。示範基地要積極創新回收方式,通過自建網路或利用社會回收平台,形成覆蓋面廣、效率高、參與廣泛的專業回收網路。
(2)產業鏈條合理化。示範基地要形成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完整的產業鏈條,著力資源化深度加工。推動示範基地內企業之間構建分工明確、互利協作、利益相關的產業鏈。
(3)資源利用規模化。示範基地要通過吸納企業入園、重組兼並等方式,實現企業集群、產業集聚效應,提高產業集中度。要結合本地區實際,開展多種「城市礦產」資源的循環利用。
(4)技術裝備領先化。示範基地要通過產學研相結合,開展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培育形成具有成套處理裝備研發、設計、製造能力的企業。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向產品高端化發展。
(5)基礎設施共享化。示範基地要加快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實現「五通一平」,建立物流體系,組織搭建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的公共服務、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平台。
(6)環保處理集中化。示範基地要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治設施,對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實行集中收集和處理,嚴禁產生二次污染。支持示範基地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7)運營管理規范化。示範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指標考核體系,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組織結構,實現行業管理規范化、高效化,切實解決單個企業「小、散、亂」的問題。 示範基地建設要按照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要求,實現回收體系網路化、產業鏈條合理化、資源利用規模化、技術裝備領先化、基礎設施共享化、環保處理集中化、運營管理規范化。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示範基地的監督管理,確保示範基地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法規和標准,職業安全的法規和標准。
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支持示範基地建設,中央財政資金將主要發揮引導和鼓勵作用,地方財政應立足自身做好示範基地建設的相關資金支持和政策引導工作。同時,有關部門將積極落實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措施,研究完善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 1.開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是緩解資源瓶頸約束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一方面,經濟增長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巨大,2009年我國石油消費量由2000年的2.24億噸增加到4億噸,鋼消費量從2000年的1.4億噸增加到5.3億噸。另一方面,國內礦產資源不足,難以支撐經濟增長,重要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我國每年產生大量廢棄資源,如有效利用,可替代部分原生資源。2008年,我國10種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約為530萬噸,佔有色金屬總產量的21%,其中再生銅約占銅產量的50%。
2.開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是減輕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城市礦產」資源已經載有原生資源加工過程中能耗、物耗、設備損耗等。利用「城市礦產」資源就是充分利用廢舊產品中的有用物質,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可產生顯著的環境效益。2008年我國廢鋼利用量達7200萬噸,相當於減少廢水排放6.9億噸,減少固體廢物排放2.3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0萬噸。開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將拆解、加工環節產生的污染集中處理,能有效減少環境污染。
3.開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發展循環經濟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利用「城市礦產」資源能夠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切實轉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增長方式,是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的集中體現。
4.開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客觀要求。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的逐步實現,「城市礦產」資源蓄積量將不斷增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同時,利用「城市礦產」資源有助於帶動技術裝備製造、物流等相關領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
『陸』 寬城縣礦產資源型產業發展階段分析
按照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根據第三章關於「河北省礦產資源型產業發展階段分析」結果,河北省的鋼鐵、煤炭和水泥等礦產資源型產業均處於成熟期。
國務院《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將資源型城市劃分為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種類型。河北省共14個資源型城市,其中成熟型城市10個,包括張家口市、承德市、邢台市、邯鄲市4個地級市,鹿泉市、任丘市2個縣級市,青龍縣、易縣、淶源縣、曲陽縣4個縣(自治區)。衰退型城市3個,分別是井陘礦區、下花園區、鷹手營子礦區。唐山市是河北省唯一一個再生型城市。寬城縣隸屬承德市,承德市屬於成熟性城市。
《河北省寬城縣長河礦業經濟區發展規劃研究》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寬城縣主要礦產探明儲量:鐵礦探明儲量30億噸,煤炭儲量1000萬噸,黃金儲量30噸。截至2010年年底,寬城縣主要礦產保有儲量:鐵礦保有資源儲量28.71億噸,煤炭資源保有儲量257萬噸,黃金保有儲量16噸,優質石灰岩(水泥、制灰、熔劑灰岩)10億噸。據此計算鐵礦石資源累計采出量為1.29億噸,占已探明可開采儲量的4.3%;黃金資源累計采出量為14噸,占已探明可開采儲量的46.7%;煤炭資源累計采出量為743萬噸,占已探明可開采儲量的74.3%。除煤炭資源超過資源枯竭的標准外,鐵礦石和黃金等資源均較大程度低於資源枯竭城市的標准,尤其是鐵礦石,資源采出量僅占已探明可開采儲量的4.3%,遠遠低於資源枯竭城市的標准。而寬城縣的工業支柱產業是冶金礦山采選業,2010年鐵精粉產量佔全縣礦產品總產量的90%,所提供的稅收佔全部財政收入的9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初步判斷出寬城縣礦產資源型產業處於成熟階段前期。
由以上分析可知,河北省鋼鐵、煤炭、水泥等礦產資源型產業均處於成熟期,承德市屬於成熟性資源型城市,寬城縣的鐵礦石、黃金、灰岩以及其他建材類非金屬礦產等主要礦產品開采處於成熟期。綜合以上分析,可得出寬城縣礦產資源型產業處於成熟階段前期,寬城縣屬於成熟型礦產資源型城市。
國務院在《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提出:成熟型資源型城市是現階段我國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區。應高效開發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型產業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培育一批資源深加工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盡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續替代產業。同時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切實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礦區土地復墾工作。
『柒』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實踐與探索
鶴壁市是河南省重要的資源型產業基地。長期以來,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給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帶來了沉重壓力。近年來,我們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明確把發展礦業循環經濟作為促進全市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初步探索出一條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轉變,由資源依賴型向資源效益型、資源生態型轉變的礦業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的快速持續發展。
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一)礦產資源概況
目前,我市共發現礦種33 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23 種,其中煤、白雲岩、玄武岩、水泥灰岩為我市的優勢礦種。煤炭原探明儲量為11.42億噸,目前保有約9億噸,煤層中約含有100億立方米的瓦斯氣;白雲岩為冶煉金屬鎂用原料,共有礦產地17處,資源儲量約2.5億噸,已探明3700萬噸,保有儲量3200多萬噸;水泥用灰岩預計儲量8.5 億噸,已探明兩處約1.6億噸,保有儲量為1.3 億噸;玄武岩在我市主要用於高速公路路面材料,礦產地有三處,儲量約4200萬噸,已探明2000萬噸,已基本采完,其他地方暫定為禁采區保有1700 萬噸。除此之外,我市還有豐富的建築用石料灰岩約10億噸,花崗岩、石英砂岩等也有一定的儲量規模。
截至目前,全市開發利用的礦產19種,占發現礦種的60%。其中煤炭開發規模最大,2006年核定生產能力為966萬噸,包括國有煤礦(鶴煤)9家734萬噸和地方煤礦21 家264 萬噸。其他開發規模較大的非煤礦山有水泥灰岩、建築石料灰岩、白雲岩、玄武岩等,共214家礦山,總生產能力為996萬噸。目前全市共有持證礦山244家。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鶴壁雖然是一個資源型城市,但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礦產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粗放現象還一定程度上存在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礦山企業多,但規模總體偏小。特別是非煤礦山企業,大型礦山僅占礦山總數的0.9%,整體實力不強,並且存在著嚴重的短期經營思想,不能嚴格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開采。二是工藝裝備落後,技術水平低,市場適應性差;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礦產品產業鏈短,多數企業以銷售原礦和初級加工品為主,經濟效益差。三是資源利用率較低,還存在浪費現象。
2.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由於觀念、體制等原因,我們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監督管理還有很多漏洞。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以罰代法等現象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國家財產的流失。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環境破壞嚴重
一是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由於大多數礦山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後,環境保護意識差,廢水、廢氣、廢渣隨意排放、堆放,造成水體、大氣污染等嚴重環境污染和大量土地被佔用。二是實踐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礦區生態恢復和復墾制度,部分廢舊礦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恢復,佔用和破壞了大量土地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地面塌陷和沉降等地質災害。
二、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鶴壁市委、市政府針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充分利用鶴壁作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市的優勢,大力開展了礦業循環經濟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一)資源整合方面
積極開展了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對原有的48對小煤礦進行整合:對25個小煤礦聯合重組為10個,設立獨立塊段9個,關閉12個,2個小煤礦經改造形成年產30萬噸能力煤礦。
對188個建築石料灰岩礦和3個玄武岩礦開采企業實施整合,資源整合後,規劃保留各類建築石料灰岩礦山141個,玄武岩礦山1個,其中規劃年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聯合重組建築石料灰岩開采企業20 個,年生產能力30萬噸聯合重組玄武岩開采企業1個,單獨保留建築石料灰岩礦山121 個。目前,規劃整合的20家,其中15家已換發新證;單獨保留的121家,其中70家已換發了新證;自行退出11 家,其他40 家采礦登記手續換發工作正常進行;擬關閉的16家,其中15家已關閉,1家采礦許可證年底到期實施關閉。
(二)煤電產業方面
煤矸石、礦井水、瓦斯(煤層氣)都是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針對這些廢棄物,規劃和開工建設了一批項目,形成了以「礦井水———電廠發電循環水」、「煤層氣———發電」、煤矸石、粉煤灰———新型建材、煤變電、電廠脫硫改造等為重要內容的煤電產業鏈,實現了綜合利用。鶴煤集團2×13.5萬千瓦綜合利用熱電聯產項目,年可消耗煤矸石、煤泥、劣質煤70萬噸,替代分散運行的46 台小鍋爐向新區集中供熱。與使用小鍋爐相比,年減排二氧化硫400多噸;所產生的粉煤灰全部做成陶粒沙及砌塊,既可替代河沙,同時可減少灰場佔地300 余畝。鶴煤集團2004 年在河南省率先安裝投運了2台500千瓦瓦斯發電機組,每台機組年抽采瓦斯氣160萬立方米,目前已有12台500千瓦發電機組投入運行,年發電4080 萬千瓦時,可有效利用煤層氣1940.12萬立方米。2007 年再安裝10 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後,年發電量可達6358 萬千瓦時,摺合標煤2.57 萬噸,利用煤層氣2338萬立方米。在建的年處理3249萬噸礦井水綜合利用項目,2007年9月底項目建成後,用於2×13.5 萬千瓦熱電廠和2×60 萬千瓦電廠生產用水。目前煤矸石燒結磚和粉煤灰製品項目,總規模達到7.2 億塊,2007 年底全部建成後,不僅可消耗掉全市當年產生的全部煤矸石和部分粉煤灰,還能逐步消耗多年堆存的煤矸石,滿足全市建築用磚需要。電廠一、二、三期等正在建設脫硫設施,年底脫硫項目全部建成後,全市電廠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3萬噸,脫硫後伴生的硫酸鈣和亞硫酸鈣7萬噸可用於生產水泥和高品質石膏。
(三)水泥產業方面
與煤電產業相銜接,利用粉煤灰、廢渣和脫硫伴生物作為年產4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的摻和料;利用水泥煅燒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建設發電項目。以同力水泥公司為龍頭,形成了「粉煤灰———水泥」和「水泥余熱———發電」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利用產業鏈。同力水泥公司利用煅燒工序排放的余熱進行發電,裝機容量2×0.9萬千瓦,2007年9月份建成後年可發電1.2億度,為自身年用電量2.8 億度的40%;發電運營成本是外購電價的1/4,節約標准煤5.6 萬噸,每年可增加效益3738 萬元。利用電廠排放的粉煤灰和工業廢渣作為配料生產水泥,目前全市3條水泥生產線每年消耗粉煤灰(廢渣)50萬噸。
(四)金屬鎂產業方面
發展工業廢水———水煤漿———金屬鎂冶煉、廢渣———建材及鎂深加工產業鏈。以維恩克公司為龍頭,利用新型水煤漿冶煉法和蓄熱式還原爐技術改革傳統工藝,使能源綜合利用率提高2 倍,噸鎂成本降低2500 元,能耗和環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綜合利用工業廢水生產水煤漿,已投入運行,利用金屬鎂廢渣生產新型建材項目已建成,達產後年消耗廢渣10 萬噸。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鎂合金壓鑄件、鎂合金板材等鎂精深加工項目,以及高溫煙氣余熱回收等鎂冶煉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
(五)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面
投資420萬元,開展了鶴壁一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該項目治理工程共填埋廢棄礦井19對、整理土地1100 畝、新增耕地300 畝。通過治理,周邊村莊及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成功申報了浚縣大伾山風景區、鶴煤集團四礦、鶴煤集團七礦三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共爭取上級資金580萬元。浚縣大伾山風景區項目將集中對原有廢氣採石場進行治理,項目完成後,將復墾耕地100餘畝,景區生態環境也將得到較大改善;鶴煤集團四礦治理項目完成後,將對當地鐵路沿線及周邊耕地部分存在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鶴煤集團七礦項目主要是對原來的沼澤地進行治理,項目完成後,將修建涵洞工程47米、管道工程672米、護坡工程622.54平方米,並新增耕地20餘畝。
三、下一步需要做好的幾項工作
綜合考慮鶴壁這幾年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工作情況,在今後的工作中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現階段社會對其認識不足,現有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還不能適應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個別領導幹部對循環經濟的認識還存在偏差,政府部門和礦山企業片面強調經濟增長而忽視人與自然生態的相互協調;有些領導也講循環經濟,但對循環經濟的內涵及其建設機制與保障政策等還有待進一步把握。因此,發展礦業循環經濟首先必須要提高對循環經濟的深刻認識,轉變傳統觀念。
(二)進一步加大整頓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力度
進一步加強機構建設,強化縣、區、鄉監管職能,加強監管力量,責任到人,建立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查處違法開採行為的快速反應機制,加大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力度,形成市、縣(區)、鄉、村四級監督管理網路,維護礦產資源開發正常秩序,促進礦業經濟穩定發展。
(三)強力推進資源整合,努力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總體水平
在完成全市煤炭資源整合的基礎上,要全力推進其他礦種的資源整合工作。積極推進礦山企業聯合重組,徹底解決礦權分散、布局不合理的問題。治理亂采濫挖、無序開采,最大限度地減少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資源合理、有序、高效利用,增加礦業經濟發展後勁。
(四)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開采准入的管理
根據我市采礦權審批許可權,進一步加強開采礦產資源的管理,嚴格市場准入標准。嚴格按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設置采礦權。凡參與資源開發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規模,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相應的管理水平,防止盲目參與資源開發,造成資源浪費。
(五)制訂發展循環經濟相關政策法規,加強礦產資源行政管理
礦業循環經濟必須要有一整套健全的政策法規來規范人們的礦產開發利用行為,並支撐其發展,還要有相關的優惠政策來鼓勵、促進和引導礦業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要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提高監管執法人員的素質,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理順市縣各級政府之間和政府部門之間在礦產資源管理中的權屬關系,做到權責明確,保證礦產管理部門能夠真正按照國家所賦予的職責對其所轄區域的礦產資源做到依法管理和保護,並科學合理地加以開發和利用。
『捌』 市場上、中、下遊行業分別指哪些
市場上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和生產的行業。
根據微笑曲線理論,上游往往是利潤相對豐厚、競爭緩和的行業,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著某種資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因此許多投資者都偏愛上遊行業的股票。
下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
煤炭的下遊行業是發電業。
(8)城市礦產產業鏈擴展閱讀:
上游產業原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包括重要資源和原材料的採掘、供應業以及零部件製造和生產的行業,這一行業決定著其它行業的發展速度,具有基礎性、原料性、聯系性強的特點。在現代的產業鏈理論中,上游產業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與中游產業關系。比如農業是糧食加工、紡織、傢具工業等企業的上游產業,同時又是化肥、農葯等生產企業的下游產業。紡織印染是化纖業的下游產業,同時又是服裝加工的上游產業。那麼,紡織印染則是介於化纖業和服裝加工業之間的中游產業。
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上游企業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業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下游企業生產製品投入市場,上游企業的材料也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各個行業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應該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