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對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經驗的思考

對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經驗的思考

發布時間:2021-03-12 05:03:33

1. 分析國外旅遊文化發展的先進經驗對我國有何啟示

許多國家為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採取了各種措施,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版很多國家通過直權接投資、減稅或設立旅遊發展基金形式來支持旅遊業的發展。如,巴西政府每年向旅遊公司投入一定資金,而且對旅遊委員會批準的飯店實施免除10年的聯邦稅收。英國的旅遊設施竣工後,可享受20%的資助金,每建一間標准客房資助1000英鎊。墨西哥旅遊法規定設立全國旅遊發展基金。新加坡和泰國徵收的旅遊稅收僅為營業收入的10%。在以色列,無論是內資外資,只要是投資重點旅遊業,就可獲得總投資額25%的政府補貼,並且購置旅遊車是免稅的。另外一些國家很注意發揮自己旅遊業方面的長處,例如法國。法國很注重旅遊的高品位,充分展示浪漫國度的形象。政府在政策上應予以支持,如對重點旅遊項目進行補貼、減稅、獎勵等,開展如奧運會之類的大型活動,以提高自身的旅遊總體形象Vhao:xh656632031。大力發展交通,以求能夠滿足遊客的需求,創造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使物價平穩,政治穩定。

2. 國外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很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開始高度重視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採取了多種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給予扶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出台專門法律法規,為新興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2、制定專項戰略規劃,引導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3、設立管理和中介機構,強化領導和服務功能
4、實施財稅金融優惠政策,扶植新興產業成長
5、重視創新合作機制建設,推動技術研發和應用
6、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 提供充足智力支持。

3. 外國文化產業事例

美國百老匯2008年的票房收入幾乎未受影響、倫敦西區音樂劇的預售票房比2007年高了13.5%,以戲劇和劇院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對一個城市,尤其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
吳丹
金融危機一周年之際,當人們在驚濤駭浪之後開始盤點時,驚訝地發現,美國百老匯在整個2008年的票房收入幾乎未受影響。跟過去一樣,百老匯的劇院產業依舊為紐約市帶來51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在倫敦西區,戲票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賣,當地音樂劇的預售票房甚至比2007年還高13.5%。
在這場風暴面前,文化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並獨立堅挺地呈現出一種反周期態勢。這也使人們再次思考:以戲劇和劇院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對一個城市,尤其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
今年,由上海靜安區政府主導的「靜安現代戲劇谷」正式啟動,這一野心勃勃的項目正是追著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輝煌而去。近日,國內外學術界、文化界和商界人士齊聚上海「2009福布斯•靜安南京路論壇」,試圖探討文化的商業價值,以及中國上海能否以「靜安現代戲劇谷」為坐標締造出下一個世界戲劇商業街區。
文化如何推動城市經濟
在現代戲劇史上,美國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堪稱無可挑剔的獨特樣本。戲劇文化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在這兩座大都市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早在1870年代,紐約市的劇院就紛紛聚集到時代廣場附近,這些劇院每晚燈火通明熠熠生輝,所謂「偉大的熒光帶」,就是指百老匯從那個年代開始的繁榮景象。這一景象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在黃金(228,-1.64,-0.72%)時期,百老匯的42街道布滿劇院,夜夜歌舞昇平。不幸的是,隨著經濟的蕭條,百老匯在20世紀60年代陷入低谷,許多劇院倒閉,色情場所和犯罪活動長驅直入,到了80年代,遊客和紐約市民都不敢再踏足時代廣場。
在百老匯,歷經百年滄桑的家族企業有不少,美國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是其中之一。倪德倫家族的年輕傳人小羅伯特•倪德倫曾多次來過上海,當他看到政府對「靜安現代戲劇谷」所投注的人力物力,立即聯想起紐約政府當年對百老匯的力挽狂瀾。
「紐約新政府上台後,意識到『一個充滿生機的時代廣場和百老匯產業將促進城市的發展』。於是,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干預,打擊犯罪、清理色情場所,讓人們恢復安全感。此外,政府收購了7家劇院,建立『時代廣場聯盟』的非營利機構,每年在時代廣場慶祝新年拉攏人氣。百老匯的戲劇慢慢回歸,時代廣場又成為紐約市的文化娛樂中心。」小羅伯特•倪德倫提供了一組數據,從1991年至1992年,百老匯有7159場演出,獲得740萬美元票房,時隔15年,2006年至2007年的演出達到11923場,票房收入達1230萬美元,增幅近60%。令人意外的是,83.5%的百老匯門票都是由非紐約的遊客購買的,這些專門沖著戲劇演出而來的遊客,僅在2006年就為紐約市帶來4.15億美元的消費額。
小羅伯特•倪德倫認為,百老匯對紐約經濟的影響不僅在於票房創造的價值,還包括解決無數就業機會,「百老匯為紐約人提供了4400個全職工作機會,14000人的工作和演出與百老匯直接相關。而其他輔助產業的工作崗位,有3萬多個。最重要的是,藝術提升了紐約市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水準,讓他們以生活在紐約而自豪。」
同樣,居住在倫敦的英國人也會以這座城市而倍感驕傲。大衛•萊特博帝是英國麥金托什公司全球商業負責人,在他看來,戲劇是倫敦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沒有西區,倫敦的經濟和文化都是面目全非的。沒有西區就沒有倫敦。如果倫敦只有銀行家,只有女王,就不會有遊客,倫敦就不是現在的倫敦。」
倫敦西區對城市的經濟影響,同樣是一組驚人的數據——2007年,這里的5家劇院一共上演了153部劇目,創造了4.69億英鎊的票房收入,對倫敦經濟的影響超過15億英鎊。
「倫敦西[FS:PAGE]區的戲院並沒有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很多英國人確實取消了歐洲旅行的計劃,但他們紛紛來到倫敦看戲。對他們來說,倫敦西區提供了很強的文化資源,一種巨大的吸引力。這也就是城市的性格,使得我們能在經濟衰退中得到一個抗衰退的保護。」大衛•萊特博帝說。
上海能否成功?
什麼是城市的文化性格?在余秋雨看來:「文化性格就是在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一個長久閱歷,時間比較長的閱歷就變成了性格。」
在美國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啟示下,上海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創造自己的商業奇跡?
回顧中國歷史,余秋雨能看到許多文化與商業珠聯璧合的輝煌例子——公元8世紀,長安的西市是貿易集中地區,商業極其繁榮,甚至通用波斯金幣。東市裡一家最熱鬧的酒家叫胡姬,常聚集大量詩人吟詩作賦;公元13世紀至14世紀,開封的商業活動與民間藝術活動非常發達,宋朝的首都從開封搬到杭州以後,杭州的文化活動也大量存在;公元16世紀到17世紀,蘇州和南京因為崑曲的繁榮完全被文化的熱潮所包圍,甚至有幾萬人在山上唱歌的盛況。他認為,「靜安現代戲劇谷」一定是一個創新的產業:「我們一定在這會出現讓今天的80後、90後,而且是今天各種各樣階層的人能夠全身心投入的戲劇活動。」
「靜安現代戲劇谷」在台灣戲劇導演賴聲川看來,「是一張充滿潛力的圖像」。通過倫敦與紐約的經驗,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戲劇本身:「只要你有好戲,就有人來看戲。看戲的人多了,才可以養劇場。我們能不能享受到靜安區有10個劇場每天晚上爆滿的1萬多個觀眾?我當然說是有可能,但是關鍵是演什麼戲。」
大衛•萊特博帝提出疑問:為什麼那麼多年來,世界上只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沒有第三個城市照抄成功的案例?「任何戰略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被模仿,但舞台藝術是一個例外,它的質量不是那麼好模仿的。倫敦戲劇區的繁榮,主要是由卓越的專業藝術家們所驅動的。」
當高檔商場、寫字樓、奢侈品牌旗艦店、五星級酒店不斷入駐上海市靜安區之後,如何在這塊繁華區域探尋更深層次的文化訴求,成為「靜安現代戲劇谷」的重任。上海能否成為下一個戲劇產業基地,這是尚難以回答的問題。
賴聲川解答得簡單而朴實:「必須要創造一個環境讓更多的藝術家有機會把他們最想寫的東西發揮出來,那麼市場自然就會產生。究竟是拿文化賺錢,還是把文化做出來?我覺得,把文化做好了,錢就來了。」

4. 國外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對我國農村有何借鑒

1、遵循市場規律。市場的需求是農民(農場主)生產的動力和基礎,因此,第一,要把市場放在首位,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要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實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第二,企業和農戶的所有經營方式和行為都要從市場出發,重視社會消費需求的變化,注重市場調研,重視市場營銷。第三,要積極開拓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不僅要著眼於國內,而且要放眼國際,在國際大市場上找出路,特別是要抓住人世的有利時機,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以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發揮品牌效應,積極搶占國際市場。
2、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美國十分注重有機農產品生產,盡量減少化肥和農葯的使用。在我國,雖然己開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的步伐,但發展較慢。WTO的加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農產品質量(外觀和內在品質)成為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沒有統一的標准只能是單打獨斗,形成不了規模和氣候,更不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給我們的機遇的需求。因此,加快制定符合WTO等國際標準的農業質量標准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已成為非常緊迫的課題。建議加快這方面的工作步伐。
3、要加大農業環保力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美國政府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對農業環保要求嚴格,盡量減少化學葯劑,鼓勵使用有機肥料、生物農葯。我們應進一步加大環保力度,嚴格控制化肥農葯使用量,保證食品安全,遏制生態環境惡化。
4、要改革管理機構和體制。全方位發揮市場功能美國政府在促進農業發展中的作用主要在於引導而不是支配。因此,要使政府部門真正能在產業化經營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加強宏觀引導,加強農業質量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以及農業執法體系建設。重點應放在專業批發市場的建設,擴大和完善市場功能。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使市場主體能夠獨立自主、自負盈虧地在這些體系和框架內運營,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作用和市場的調節作用。

5. 談談國外連鎖經營發展的經驗對國內企業有何借鑒意義

當前,我國零售業競爭激烈,中外零售企業已開始全面對決,國外零售企業不僅具有先進的硬體設施和卓越的組織管理能力,在競爭中優勢明顯。本文主要研究了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管理的發展趨勢,及其給我國零售企業組織管理的啟示。 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的管理現在,國外許多大型零售企業的組織管理正積極向扁平化方向發展。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和更好地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和家樂福紛紛減少企業的管理層次,向下分權。在沃爾瑪的組織結構里,上層的CEO下面只設四個事業部: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店、國際業務、配送業務,下層就是龐大的分店。眾所周知,家樂福的各個分店具有較大的自主權,管理更趨扁平化。組織扁平化 傳統的零售企業組織結構為「金字塔型」層級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下級間層級分明,每個人都有明確的權利和責任,中間為一個龐大的管理層。該結構在穩定的環境下,是一種比較高效的組織結構,適合企業的發展。但當前,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迅速,就像英特爾前總裁葛洛夫所說的那樣:現代社會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特別是在零售業,市場環境變化迅速,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已明顯不利於零售企業的發展。同時,信息技術在零售業的廣泛應用使扁平化結構和管理成為可能。管理分權化 當前,管理分權化已成為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管理的共識。它和扁平化趨勢產生的背景一樣,都是由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及技術在零售業的應用所推動的。分權化是指上層管理者把一些管理權和決策權與下級共享。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鼓勵下級並使其努力工作,從而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注重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並為各級員工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組織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正確、合適的企業文化能大大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企業的發展。國外的大型零售企業普遍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他們不僅制定了切合企業自身的企業文化,而且通過各種途徑加以強化,使之深入人心。廣泛運用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西方零售企業組織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美國、歐洲、日本,許多零售企業採用POS、EOS、SCM、MIS、CMS等信息系統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沃爾瑪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衛星通訊網路,早在1988年,管理者們就可在2小時內把全球4500家分店盤點一次。同時通過公司的閉路電視,總部能向各分店展示各種新產品的信息,以便合適地采購。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在零售企業的大量運用極大地提高國外零售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成為國外零售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之一。廣泛採用連鎖經營 自1895年,世界上第一家連鎖店誕生以來,連鎖經營就以獨特的魅力風靡世界,目前已成為國外零售企業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連鎖經營以產權或契約為紐帶,將獨立的店鋪組織起來形成整體,從而使企業經營實現規模化和集約化。國外零售企業在國內外的擴張,絕大部分採用連鎖經營的組織形式,以發揮規模效應。如美國沃爾瑪、德國麥德龍、英國特易購、法國家樂福、日本伊藤洋華堂等企業都是採用連鎖經營模式。 據有關資料稱,在歐洲,連鎖業實現的銷售額已佔到社會商品銷售額的50%至60%。在美國,事實上連鎖店已經控制了美國的零售業,連鎖經營的銷售額已佔社會零售額的60%以上。日本連鎖商店的銷售額已佔零售總額的30%。重視供應鏈的管理 近幾年來,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價格競爭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整個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要求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上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視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所謂供應鏈管理是指將生產、流通和顧客消費與服務等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計劃、控制、協調,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優化,從而使企業利益最大化。零售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為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也能使零售商與供應商的關系變得融洽。 在國外零售業中,沃爾瑪與寶潔公司的合作可以說是零售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典範。他們通過EDI和衛星通訊網路共享信息。寶潔公司告訴沃爾瑪各種產品的成本,並保證其有穩定且價低的貨源;沃爾瑪也把各分店的銷售和存貨信息傳向寶潔。這種關系使雙方都獲得了"雙贏"。雖然家樂福對供應商施加許多苛刻的條件,但也很重視與供應商的夥伴關系。上世紀70年代,曾有28家法國企業與家樂福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系,其中的23家現在已成長為大企業。現任家樂福CEO官迪朗說家樂福的秘訣是:與供貨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使雙方平等互惠、雙贏共榮。瑪莎百貨也同樣重視供商關系,其中有一部分供應商,從瑪莎成立之初就一直與其合作到現在

6. 你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借鑒國外哪些有益的經驗或教訓

關鍵不是中國該不該借鑒國外哪些有益的經驗和教訓

而是中國有沒有能力,去借鑒國外版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權驗或教訓

可以說,截止目前為止,中國電影業連模仿西方電影文化的能力都沒有,更不用說去借鑒了;

電影業最講究的是「創意」,而這恰好是中國最缺乏的東西,所以,多少年下來,至今中國也沒能拍出獲得奧斯卡評委認可的優秀電影,從大片到動畫片,可看性很高的,幾乎全來自西方,這已經不是靠借鑒能解決的問題了;

7. 如何看待中國影視業與國外影視業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的電影文化業正在改進和提高,電影正在成為社會文化輿論的中心,在文化娛樂欄目里,電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國的電影產業化改革正在進一步加快,中國電影業正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
一、 我國影視產業發展的機遇
(一)我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影視產業的發展
2009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頒發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並且重點發展具有創意的文化作品和影視製作、出版、印刷、復制、發行,對產業政策體系進行完善,推動中國的文化產業促進其產生跨越式的發展。隨著2010年1月出台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對創作生產十分重視並且加大對其支持力度、積極培育新的企業,對城鎮數字影院建設極力支持,鼓勵頒發更多的投資和融資政策,對院線管理經營規模進行繼續擴大,努力加強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積極推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加強公共服務,完善監管體系等從九個方面採取相應措施進而促進中國電影業的發展與繁榮。為了增強中國電影的在國際間的影響力,我國頒發了許多給予中國電影生產企業支持的政策,鼓勵中國影視產品從多個渠道實現真正的「走出去」。
(二)我國的經濟發展為影視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
經濟增長是影視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經濟發展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提供了經濟基礎,恰好金融危機使全球各地的經濟步入「低谷」,文化產業也在這場風暴中經受摧殘:世界各地先後取消了一些大型的博覽,劇院接連倒閉,電影節停辦,電影拍攝的作品數減少。2010年,中國核心文化產品的進出口總額為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15.1%。在海外銷售中,中國自己產的電影銷售總額超過了35億元人民幣,圖書的版權輸出和引進從2005年的1:7.2縮小至2010年的1:3。2010年,深圳的文博會文化產品的交易額超過一千億元。通過這一升一降,我們可以看出金融危機有利於世界文化產業的模式建設並且有利於中國的影視產業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
(三)我國濃厚的文化底蘊為影視產業提供了多樣的文化背景
中國是一個擁有博大精深以及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對於我國所擁有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具有我國悠久歷史的沉澱的特點,我國影視產業從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傳承以及加入創新思想,把傳統與創新結合起來,將文化創意和科技更好地糅合在影視產業中,使其在傳承原先優秀元素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現如今機遇與挑戰布滿了新世紀發展的道路,我們要對影視業的文化特性進行重新探討並且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給出新的定義,重新定位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根據現代觀眾的習慣在審美層次和消費習慣上進行相應的改變,讓他們慢慢適應我們的影視產品特點。我國將豐富的文化資源充分利用了起來,在其基礎上不斷創新,結合了現代科技的特點,融入了現代科技的特色以及技巧,加入各種特效讓影視作品顯得更有技術性,讓國外的觀眾在觀看我國的影視產品時不僅對我國影視作品內容上產生認可,也對我國影視作品的製作技巧上也產生認同感。我國的影視作品將我國的特色與我國的影視產業結合在一起,在文化領域中學習其他國家的長處並且運用到我國的影視產業中實現了優勢互補。
二、我國影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 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1. 起步較晚且發展水平較低
我國的首部電影在100多年前被製造出來,但是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都被用於宣傳一些看法和意見等,並沒有被用來售賣以產生金錢上的價值,商業上很難發揮出其優勢。我國的文化產業在90年代初開始嶄露頭角,漸漸開始發展起來,在發展過程中慢慢整合並且在原有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優勢一步一步進入軌道,迅猛發展起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文化產業也開始漸漸找到適合我國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我國的產業性質仍然發展得不夠完善,這是困擾著我國影視產業的一個大難題。1920年美國的影視產業開始走向產業化,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現如今美國的影視產業的產業運行機制已經發展得很完備。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來說,影視產業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相比不具備競爭力,在我國整個文化產業中處於弱勢較無競爭力。
2.規模經濟效應尚未形成
我國現有影視產業的經營模式散亂,還有製作與發行的影視公司數量較多,但這些機構規模普遍較小。由於規模較小,很多的資源、設備在我國都不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現有影視產業再投資和擴大規模從目前看來是遙不可及的。中國的影視產業中外部規模經濟還沒有達到形成的要求。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國擁有的各類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機構約1160家,各類電視劇的製作機構約127家,規模大小不相等的電影製作機構約100多家。從數量上來看,我國的影視產業的各類製作機構已然是成為了生產大國,不過與影視產業強國相比較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每一家製作單位的工作都是分離的,之間並沒有相關的聯系,各自為自己所負責的區域擔負起責任。地理位置也分布的天南地北,影視拍攝基地可謂是「遍地都是」。為了拍攝一部電視劇、製作一部電影等,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都會成為製作成本中一筆不小的支出。
3.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影視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在產品方面,還體現在專業的影視人才資源方面。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影視專業人才的培育體系關繫到該國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影視產業市場缺乏一批對經營管理十分了解並且對文化市場發展走向掌握得淋漓盡致的資深專業人士,因此導致開發手段老舊並且沒有創意。除此之外,我國當下許多導演和編劇注重短期效益,對抗戰片和宮廷劇的市場情有獨鍾像如今熱播的許多劇中,宮廷劇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雖然宮廷劇在我國得到了很高的收視率,但是這個收視率僅僅局限在我國,由於國外的觀眾本身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大了解,再加上語言上的障礙,宮廷劇對國外的觀眾來說起不到什麼吸引。我國忽視了開發具有文化深度的影視作品市場,無論什麼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人才儲備上的過硬才能促進影視產業的發展,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這個問題會在根源上制約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 (二)影視作品與市場需求不符
1. 強調民族性但文化折扣大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影視產業嘗試與國際接軌,但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一時間難以取得其國際上的認可。例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在注重藝術性的威尼斯電影節獲獎,但是在傳播范圍上仍然很有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語言。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雖然是漢語,但是在中國之外的漢語使用人群多為亞裔聚集地,且絕大多數多在亞洲。歐美國家的觀眾難以理解電影背後所要表達的文化和意思,考慮語言障礙和文化因素是我國的影視作品在傳播交流的過程必須要處理好的問題。
2. 迎合本土市場而忽視國際市場
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本土文化融入影視產品也不例外。一方面,我國的影視產品的傳播有利於民族文化的發展,但是當下影視產業的主題單一趨同,重復傳播不利於影視產品可持續發展,更會使觀眾對過分刻意宣揚的某些文化和精神產生抵觸感。中國影視產品自發展開始就有社會公共服務性,但若要向國際市場發展,那麼就不能繼續迎合本土市場,也不是簡單的出口到國際市場,我們要針對商業性需求來生產供給適銷對路的影視作品。
3. 我國影視產業平均產能和質量都偏低
我國的影視作品就絕對的生產數量而言還比較樂觀,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鑒賞水平的提高,影視文化市場上相對符合大多數觀眾需求的作品數量還無法滿足國人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另外,低質量影視作品的炮製,將嚴重阻礙影視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比如當下雷人的劇集層出不窮,武俠超人亂入抗戰劇。這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在數量和質量上兩手抓。
(三)我國影視產業投資體系有待完善
任何國家的影視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因此,建設和完善影視產業投資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在影視產業發展的初期,大多數影視產品主要靠國家扶持才能順利完成製作。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也放寬了民間資本進入影視產業的限制,但是由於回報率不高,許多投資者轉投其他行業,也不將資金投入到支持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一直靠政府機構扶持才能發展的影視產業是沒有前途的,我國影視產業的若要向國際發展,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影視產業投資體系。
三、未來影視產業發展的可行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電影產業且形成產業規模
我國的影視產業應把優勢集中起來形成競爭的態勢,對我國現有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並且在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開發新的優勢,從而降低影視產業的交易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集團化是美國的影視公司通過親自實踐而得來的戰略,要提高中國電影市場的集中度,市場的輔助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應當鼓勵國有大型的影視集團繼續研究與強化股份制改革,成為國際大型影視集團的股東,與國際電影集團一起經營投資負其相關的責任。除此之外,要鼓勵中小型電影公司也有機會融入到產業分工合作中,盡快建立完善的電影產業價值鏈。這有利於增強我國影視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完整的影視產業價值鏈有助於開發附加產品的價值。
(二)加強國際營銷力度
國際營銷渠道的建立主要通過完善發行網路,讓中國的影視文化產品有多種渠道打入國際影視市場。首先,應該讓中國的影視產業與其他國家的同行建立長期合作,爭取和聯合現有的發行網路來促進中國影視產品的出口。其次,要對全球各個市場的需求進行調研分析,針對不同文化的偏好推出適銷對路的影視產品。最後,要盡量減少因文化差異性產生的影響,適當將本土特色結合先進的製片技術,加強我國影視文化產品的國際營銷力度,從而贏得國外的觀眾。
(三)利用文化因素
中國堅持全球文化多樣性的基本立場,支持世界各國共同建立公正透明的影視產業競爭體系。目前我國參與國際影視市場競爭的水平較低,我們盡一切可行的辦法保護中國影視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
經濟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化差異逐漸變小,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仍然很大,好萊塢電影無法替代中國本土電影的文化特徵與認同感,中國本土電影的文化特色是獨一無二的。對於這點,中國的影視產業應當充分利用中國多樣的文化傳統資源,要恰當應用並將其融入作品當中,由於國人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以及歸屬感,不管國人走到哪裡,對祖國的熱愛與熱忱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具有中國特色影視作品在全球的華人華文電影市場擁有十分龐大的發展空間,這讓他們觀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影視作品之後能夠找到一種「家」的感覺。此外,中國影視產業可以藉助越來越流行的「漢語熱」和孔子學院,利用這些極受歡迎的平台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的有利因素,推進中國影視作品在國外的發展並吸引海外年輕消費者對中國影視文化產品的關注。
(四)加強政府對電影產業貿易的支持。
政府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給予中國影視產品製作經濟上的支持,並且在技術和題材上進行創新,吸引觀眾的目光,有利於增加票房。政府還應該鼓勵和支持影視風險投資基金和影視產業基金的發展,這對於擴大影視文化產業規模起著基礎性的保障作用。
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環境的好壞與政府是否有在資金上進行支持密切相關。政府可以在影視產業貿易上給予資金上的支持與幫助,幫助中國電影產業走向國際電影市場。例如,頒發一些政策以非關稅管理措施的方式來限制國外電影產業資金上的投入;規定國產電影在影片放映的總時間的最低佔比,以及規定外國電影在影片放映的總時間的最低高佔比;做好外國電影的進入許可證工作,宏觀調控進口電影的產品結構,適當採用政策性支持保障國產電影的發展;通過對不同種類的影視作品收取不同等級的稅來限制外國影視作品進入中國的總量。當然,對於中國的電影作品走向國際市場,我國的電影作品與進口的外國電影之間的關系的處理必須符合國際慣例的要求,盡可能消除貿易摩擦。
四、 政策建議
(一)影視產業層面
培養領導能力類型的影視產業。中國的電影和電視行業正處於轉型階段,在電影和電視的轉換應當加強企業間的戰略聯盟,以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規模化和集團化發展,升華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價值鏈。 加大開發影視衍生品的力度,提高影視產品的附加值。我國的影視產業著眼於影視本身的開發與製作,通常會把影視衍生品忽略掉,但是影視衍生品的附加價值往往才是真正的大蛋糕,能夠產生巨大的收益,人們在觀看影視作品之後如果對該影視作品十分喜愛,對劇情或者人物十分喜愛的話,那麼有關該影視作品的影視衍生品將會在影迷觀眾之間大受歡迎。政府要引導相關企業轉變對影視衍生品的開發觀念,讓衍生品開發成為獲取影視產品價值的另一種方式,開發影視衍生品讓影視產業盈利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並且拓寬了盈利的渠道,我國在獲取影視衍生品的利益的同時還可以提取影視產品中的高科技因素,採用先進的製作技術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價值鏈向高端路線發展。
(二)政府層面
我國政府在影視文化產業的整合升級過程中要繼續發揮其積極作用,結合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並且在技術上進行創新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積極擴大我國影視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引導和支持我國的影視文化產業與世界各國的影視文化產業建立公正透明的分工合作機制,從而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價值鏈的升華。

閱讀全文

與對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經驗的思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