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材料一反映出我國文化發展上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雖然從建國以來國家堅持百花齊放的文化方針,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但是現在我國文化產業規模仍然較小,現有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文化產業還處在一種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對稱結構性矛盾的狀況之中。家庭的文化方面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依舊很小。究其原因,仍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人們將大部分收入投入到醫療、購房、教育和儲蓄等方面,整體消費不夠高。
第二,我國文化發展受到外來文化打壓。近年來國際外來文化大量湧入中國,「韓流」席捲中華大地,好萊塢大片充斥各大影院,中國本土的文化發展難以維系,雖然也有一些產品,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很難蓬勃發展。
第三,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對文化有著獨創性的人才的出現,需要大批文化機構的支撐。但是目前,我們一方面缺少人才,人才培養上存在斷層;另一方面,創造力、生產力低,文化資源不能形成產業效益。我國正是在上述兩個方面都顯得被動和遲鈍。
第四,文化發展中傳統文化的流失。我國擁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傳統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民族。然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物質觀念的泛濫,人們拋棄了傳統文化,一些優秀的傳統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反而在韓國等國家被注重,比如,韓國端午祭被列入聯合國非遺就是一個很大的諷刺。我想這應該引起人們的深思吧!
第五,投資渠道不暢通,缺乏資金支持。本較高文化產業的投資渠道可分為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和外資的進入。政府包辦的體制及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民間投資成本較高,外資由於文化市場准入方面受到限制也較難進入,致使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資渠道過於狹窄和單一;由於只講投入不注重產出,政府投資效益不佳;另外缺乏必要的引導和保護,民間和外國投資也存在重復和無效現象,投資回報率不高。這些都使得文化產業投資不足,進而嚴重製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進程。
⑵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第一,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制約了文化產業的正常發展。 成熟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包括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文化要素市場。建立並完善我國的文化市場體系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場能夠促進各類文化產品和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文化市場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不夠發達,文化要素市場的發展就更為滯後,例如,資金市場、設施市場、人才勞務市場、中介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急需建設和發展。這種狀況無疑阻礙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限制了我國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 第二,豐富的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國有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方面,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不勝枚舉;民族文化資源方面,56個民族的民族文化資源多姿多彩,極為豐富;現代文化資源方面,在20世紀,中國在政治上經歷了帝制、總統制、共和制,在經濟上發生了從小農經濟、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型,在文化上則是各種社會思潮、思想流派異彩紛呈。但是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很少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流傳久遠的《花木蘭》故事,讓許多人熟視無睹,但在被好萊塢加工成動畫片後,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票房豐收。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深厚文化積累、多樣文化形態,是怎麼估計也不過分的寶貴文化資源。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產業等途徑,把我國令人稱羨的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第三,文化產業法規建設滯後。 早在1993年,就有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建議制定文化市場管理法,以解決當時存在的文化管理跟不上,文化市場立法滯後的問題。但由於部門利益紛爭、職能嚴重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場管理法至今尚未形成。當前,根據以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以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要盡早推出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法律法規,使文化產業在發展在法律層面得到保障。例如,可以出台「文化產業促進法」、「文化產業振興與發展條例」等法律法規。 第四,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著體制不順、管理不暢等問題。 只有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思路,以及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部制改革嘗試中,考慮組建統籌管理我國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的機構或部門,集中力量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既可以考慮對現行的宣傳文化部門設置體制進行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的組合,形成一個整合現有各部門與文化產業發展有關的職權和職能的新的綜合性部門。
⑶ 說明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長期以來,人們對文化和經濟之間關系的理解停留在表層,常常把文化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手段,熱衷於「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把文化視為花錢的事業,甚至於認為文化建設是宣傳文化部門的事情,對文化發展採取漠不關心以至於規避的態度。
前瞻網報道:2003年,國家統計局會同宣傳文化部門開展了「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課題研究,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研究提出了我國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2005年課題組依據2004年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進行了統計驗證,獲得了較為完整、翔實的文化產業統計數據。2009年,國家統計局根據2008年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數據,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統計分析。從2010年起,文化產業統計已納入統計部門的經常性工作。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2004~2008年間,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為22%,其中法人單位的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為23.3%,高於同期GDP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18.4%)近5個百分點,高於同期服務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19.4%)近4個百分點。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文化體制改革奉獻給全社會及宏觀管理部門的一份「厚禮」。
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傳承和傳播文化的載體,早已跨越了單一的紙張時代,文化載體的多元化、多樣性,把多業態的文化產業與製造業、旅遊業、建築裝飾業、信息業、包裝業等門類較多的相關產業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在文化資源的挖掘、保存、開發和利用以及文化產品和服務從生產到傳播再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前端鏈接各類裝備製造業(如廣播電視、電影、演藝、考古、印刷等設備生產),後端對接各類電子設備製造業(如電視機、計算機、手機、閱讀器等終端設備生產),文化內容(如新聞、資訊、影視、動漫、游戲、演藝)已成為信息業、旅遊業的「血液」,以設計為核心的文化創意正在改造提升建築、裝飾、包裝等傳統產業,如果將民族文化元素或符號,經過創意設計植入建築、裝飾和包裝材料及旅遊紀念品,將會提高物質產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隨著立體視覺產業的興起,立體視頻的採集、製作、播映、顯示所需的攝像機、電視機、計算機、手機、銀幕等設備必然面臨更新換代,對製造業的拉動作用將是巨大的。一旦立體攝像機進入家庭,市場前景更為廣闊。
文化是無形的,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力。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滲透於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化不再單純搭台,它要在推動經濟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
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答案滿意還望採納謝謝!
⑷ 材料一 : 根據《文化軟實力藍皮書: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2011)》指出,我國文化產業佔世界文化市場
(1)與美國相比,我國文化產業佔世界文化市場、佔GDP的比重較低,差距較大。「十二五」時期我國將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2分) (2)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於經濟政治。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3分) ②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設文化強市。(2分) ③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需要建設文化強市(3分) ⑸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針對我國文化發展的現狀,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