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如何發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如何發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發布時間:2021-03-12 08:56:05

A.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科學發展觀是新形勢下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要求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來發展。淄博作為一個正處於加速轉型時期的老工業城市,要把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作為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機遇,摒棄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思路,提升發展層次,扎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區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命門,始終把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始終把節能降耗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牢牢抓住不放。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針對我市傳統的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的現狀,牢固樹立新資源觀,把我市現有產業鏈中大量的中間型、原料型產品作為下一步加快發展的新資源,通過拉長產業鏈、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業已形成的龐大的存量資產,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產業布局、優化所有制結構等措施,注入優質增量,提高技術含量,搞好資本運作和品牌運營加以盤活,形成有效積累,夯實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突出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在某種程度上講,產業特色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要強化規劃引導,堅持比較優勢原則,立足各區縣發展基礎和潛在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著力構建特色明顯、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區縣域經濟發展格局。把握好工業化進程,突出抓好「三個一批」,培植一批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大力繁榮發展服務業,有規劃、有重點地推動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市各區縣擁有國家批準的經濟園區12個,要引導區縣搞好園區產業發展定位,大力培育園區的差異性優勢,把園區建成有特色、有實力、有後勁的區域經濟發展高地。繼續抓好經濟強鄉鎮、強村居和強企業建設,努力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培植更多的區縣域經濟強勢增長點。

三、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形勢下加強「三農」工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發展區縣域經濟的重中之重,必須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一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把發展農村經濟放在首位,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調整優化農業內部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實施「陽光培訓」工程,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二是抓好以「水、電、路、醫、學、氣」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擴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農民行路難、飲水安全和農村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不斷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盡快實現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救助體系,擴大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探索建立健全農村養老、失地農民保障等制度。以「一池三改」(即建設戶用沼氣池,改廁、改廚、改圈)為重點,推動農村生態建設。三是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作為組群式發展的城市,淄博以城帶鄉的作用明顯,我們要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科學編制和實施村鎮發展建設規劃。在城市近郊、重要經濟帶沿線,選擇部分有產業依託、區位和特色優勢明顯的鄉鎮,整建制推進城鎮化,使其成為繁榮農村、服務農業、聚集農民的重要載體,切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切實改善農村面貌。

四、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發展是增強區縣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緊緊抓住發達國家和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資本轉移的機遇,優化招商載體、改進招商方式,切實搞好項目策劃包裝,更加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堅持把招商引資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與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結合起來,提高項目准入門檻,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重點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環保產業以及基礎設施領域的項目。加強區縣域中小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的戰略合作,圍繞園區產業集群培育及優勢產業鏈拉長和配套,通過資產並購、股權並購、增資擴股、上市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專業化招商。加強利用外資項目的管理和服務,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主動適應外經貿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大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把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作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在技改貼息、研發資金資助以及政策性貸款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著力擴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引進產業鏈條長和技術含量、附加值高的加工貿易項目,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五、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項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是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把擴大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落實鼓勵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努力營造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保障覆蓋范圍,全面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提高社會保障能力。發展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使解決特殊困難家庭基本生活問題制度化、長效化。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醫療衛生體制和葯品流通體制改革,提高農村衛生保健水平,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快以區縣文化中心為重點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開展「平安縣區」建設,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六、大力優化區縣域經濟發展環境。實現區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最根本的是通過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區縣域經濟自身發展活力。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理清事權,擴大區縣經濟決策權、事務統籌權和社會管理權,增強區縣域經濟自主發展能力。繼續加大對高青、沂源兩個相對欠發達縣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深化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區縣域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和政績考評制度,形成推進區縣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激勵機制。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要創造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積極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擔保基金,完善中小企業資金支持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扶持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注重把市場驅動和政府推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破解區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難題。堅持依法行政,嚴厲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努力營造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滿意的創業環境。

B. 關於如何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一些思考

我國的縣制萌芽於西周,產生於春秋,發展於戰國,定製於秦朝,興盛於當代。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縣級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地域實體。而縣域經濟是以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承上啟下的紐帶,是區域鏈、創業鏈、再生鏈、產業鏈的紐帶。發展縣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影響,關繫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一、目前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反思過去的發展理念和實踐,目前縣域經濟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縣域經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但實際上,很多地方存在重城輕鄉的問題,財政資金絕大多數投向城區建設。城市發展突飛猛進,但農村地區發展相對緩慢,與發達地區還有很大差距。 2、縣域經濟工業化程度較低。一般而言,多數地方縣域現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發展水平較低,目前粗放經營,產品低端現象較為普遍。3、農業產業化進度緩慢。目前技術、人才、資金都向大城市集中,縣域農業產業化經營質量不高,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難以做大、做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還不規范,在提高科技興農中的作用還極其有限。農村市場建設落後,難以支撐規模化的農產品生產與加工。 4、支農資金投入比例偏小。支農資金與城市建設投入相比,比例偏小,還很不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城鄉統籌發展的步子應再大一些。這個題不破,就不可能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二、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幾點思考 發展縣域經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立符合縣情的科學發展思路和措施,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1、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科技興農、基地扶農、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業,以及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2、要把培育特色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從區域競爭的態勢看,特色就是財力,特色就是潛力,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經濟發達縣市的實踐也證明,發展特色經濟是成功之道。特色經濟多是「塊狀」、「集群」型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縣一業」、「一鄉一產」、「一村一品」,帶有鮮明的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因此,發展縣域特色經濟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規思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結合本地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辟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 3、要把加快城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從城鄉發展的格局看,經濟騰飛的「龍頭」在城市、在集鎮。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提升人氣,提增財氣,提高品位,做強城鎮經濟。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准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堅持軟體硬抓,硬體精抓,優化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盡快向城區集聚,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 4、要把抓好項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從經濟發展的動力看,只有堅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項目、引資金,才能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要想靠有限的資金投入換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就必須立足自身實際,以市場為先導,選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層次盲目重復建設。通過抓好項目建設,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5、要把優化經濟環境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競爭點。環境出生產力,環境出競爭力。只有著力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創新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域,創造寬松公平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務環境,才能形成「磁場效應」,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優化環境要通過積極創建「服務型」政府,最大限度地實現行政提速、審批暢通和辦事高效;在服務領域上,要從適應企業和民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由單一搞審批辦手續向搞好產業指導、信息咨詢和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斷健全政府部門行政效能評估監督制度,從源頭治理,從機制入手,堅決清除一切不利於環境發展的障礙。三、結合縣情,切實推進我縣經濟社會爬坡上坎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我認為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堅定信念,保證科學發展的思想不動搖。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切入點,在全面推進小康建設中擔當重要任務。堅持科學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縣域經濟。去年,我縣生產總值達到119.1億元,增長12.3%,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8億元,縣域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的戰略目標是利用五年左右時間,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堅定信念,就是時刻要以這個戰略目標為重心,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培育高效特色產業,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澧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強化學習,保證學以致用的態度不鬆懈。加強學習,一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把握理論體系,增強黨性意識,提高黨性修養。其次要認真學習領會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的各項重大方針政策,不僅要能幹好工作,還要能對省市縣的發展戰略說出一二三來,並且深刻地領會到位。第三要注意完善知識結構,要根據履行崗位職責的要求,廣泛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同時,還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善於把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聯系起來,研究問題產生的原因、發展的規律,從中受到啟發,獲得靈感,提出新見解,並運用到工作中去。要把學習的成果體現在完成工作的業績上,體現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上。3、埋頭苦幹,保證艱苦奮斗的作風不含糊。新中國建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應該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戰的准備。只有通過紮根基層,埋頭苦幹,腳踏實地,深入群眾,聯系群眾,把握縣情,才能更好地為縣域經濟發展獻力獻策。 4、務實創新,保證經濟轉型的方向不轉向。堅持「工業強縣、創業富民」戰略,推動我縣經濟形態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社會形態由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型,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2009年,我縣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31.4:33:35.6,一、二、三產業是三分天下,各占其一,這種經濟結構的弊端是單一產業拉動整個經濟發展困難較大。因此,需要突破產業結構發展,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推動工業做大做強,突出支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C. 論文 家庭暴力的參考文獻

孫鰲,陳雪梅,.政府外部性的政治經濟學.學術論壇,2006,(3)
王群勝,.淺析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對策.企業家天地(下半月),2005,(9)
郝春艷,.淺談家庭暴力.理論界,2005,(S1).
郭玲霞.對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9).
張亞林.論家庭暴力.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5).
女性弱者遇到家庭暴力該怎麼辦?.法制與經濟,2005,(10).
河北省社科規劃項目課題組,.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研究.河北學刊,2006,(1)
江珊,.家庭暴力緣何陰影不散.兵團工運,2006,(1)
丁海霞,.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及預防.解放軍健康,2006,(3).
袁冶,.路在何方——韓流沖擊下的國產家庭倫理劇.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3)
劉曉梅,.英國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實踐及其啟示.法學雜志,2006,(3).
馬蘭花.家庭暴力犯罪類型探析.攀登,2005,(5).
吳俊,郭志民.家庭倫理傳統的嬗變與當代價值——第4屆海峽兩岸倫理學研討會綜述.倫理學研究,2005,(1).
黃偉林,.透視人情人性殘缺 重建家庭倫理語言——論東西的「後家庭倫理悲喜劇三部曲」.當代文壇,2006,(2).
林少菊.家庭倫理語境下的犯罪原因研究.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
劉艷臣,.關於香港家庭倫理電視劇的一些見解.青年文學家,2005,(8)
林少菊.家庭倫理與家庭暴力犯罪的成因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5,(5).
王群勝,.淺析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對策.企業家天地(下半月),2005,(9).
女性弱者遇到家庭暴力該怎麼辦?.法制與經濟,2005,(10).
張亞林.論家庭暴力.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5).
江珊,.家庭暴力緣何陰影不散.兵團工運,2006,(1).
焦少林.家庭暴力的主體與特徵.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家庭暴力,住手!.家庭與家教,2005,(3)
丁海霞,.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及預防.解放軍健康,2006,(3).
丁海霞.家庭暴力, 一杯難咽的苦酒.價格與市場,2005,(4).
王海寧.孕期對家庭暴力說不.家庭醫學.新健康,2005,(7) 按照這些到網上就可以找到他們的內容了。

D. 河北省石家莊有哪些特色產業

石家莊重點發展制葯、皮革、紡織、裝飾材料等10大特色產業集群,正定板材、高內邑建陶、井陘鈣鎂、趙縣澱粉容、欒城醫葯等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政府提出的「一特三化」的發展思路,突出縣域產業特色,大力發展龍型經濟....加快石家莊市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紡織業,小商品批發等佔有主導位置。

E. 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我縣工業經濟新作為

一、要充分認識新常態給我縣工業經濟帶來的挑戰
一是增速的挑戰。近年來,我縣工業經濟增長雖然取得長足的發展——三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接近翻一番。全縣工業經濟增長趨於常態,仍處於合理區間,但我縣工業總量與合肥市、其它縣區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差距拉大。廬江工業短腿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廬江工業發展的壓力增大。
二是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挑戰。由於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時期。我縣工業也是如此,我縣工業企業主要屬於勞動密集型、資源型企業,技術創新力強、科技含量高類型的企業很少,過去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和廉價勞動力、自然資源支撐,保持著一定的高速增長優勢。現在面臨著原有動力減弱的挑戰,主導產業礦業由於受市場的影響,礦石產量增加,價格降低,整個礦業經濟增幅緩慢。其它產業,由於受用工、融資等要素成本增加的影響,增長動力難以為繼。
三是工業投資乏力的挑戰。工業發展離不開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近年來,我縣工業投入雖然逐年增加,但增速卻呈逐年下降趨勢,且投入的質量不高。從近年企業項目看,近年總投資在20億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僅有1個,即安徽銅冠礦業有限公司,目前還處於項目工程建設中,10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僅有7個,其中礦業項目佔4個,實質性開工建設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的大項目很少,廬江面臨著工業投資乏力的挑戰。
二、要在新常態下彰顯新作為
新常態是新挑戰,也是轉型發展新動力和新機遇,既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也要科學制定戰略戰術,勇於擔當,積極作為。
一是在新常態下要大有作為。廬江歷史人文,資源稟賦,聞名遐邇。區劃調整以後,我縣區位優勢更加明顯。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各類優勢越來越突出,廬江大有作為。廬江工業總量小,有很大發展空間。廬江工業僅佔全市工業總量的2.2%左右。縣經濟開發區的工業引擎潛力還未充分發揮,龍橋工業園還處於規劃、基礎設施配套的起始階段,園區發展空間很大。廬江資源豐富,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廬江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礦業經濟是我縣及今後一段時期工業的主導產業,但礦業深加工產業鏈一直沒有形成,資源優勢不能形成產業優勢,更沒有形成經濟優勢,因此我縣工業發展潛力很大。我們要科學分析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的新變化,分析其原因,謀求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新機遇,不能順勢而下,而應積極應對。
二是在新常態下要敢於作為。堅持「工業立縣」戰略不動搖,做到「立思想、立政策、立機制、立項目、立園區」真立真行,敢於作為,敢於先行。要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尋求重大項目突破。突出「產業第一」導向,依託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區位資源優勢,以產業鏈合作為主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努力使我縣成為全市新型工業化發展的主戰場,力爭形成礦業及其深加工千億元產業集群,磁性材料及電子、機械製造及汽配兩個百億元產業集群,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建材、輕紡業三大特色產業集群,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以二產發展帶動三產發展,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
三是在新常態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適應新常態發展新要求,自覺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自然發展規律,自覺走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之路。廬江是省會合肥南部副中心,又有合肥空間發展戰略規劃「1331」廬南產業新城。建設美好廬江,要以高度警醒的生態自覺,統籌劃定好產城發展邊界,站在全市、全縣長遠發展的大局,規劃好廬南產業新城的產業定位、發展方向,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定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不能盲目追求產值投資最大化,對沿海、大城市產業轉移的項目要實行嚴格的環保審批,大力發展和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牽動性強企業,大力加快淘汰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實現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朝著環境友好型工業方向邁進。
四是在新常態下為企服務要親力親為。經信委作為工業企業服務部門,服務企業是我們主要職責,工作不能錯位,要按照工業立縣的總要求:精力向工業集中、資源向工業匯集、政策向工業傾斜。堅持服務工業經濟三項制度,創新服務方式,堅持問題導向,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對「企業家懇談會」活動中梳理的解決中和未解決問題跟蹤督查,加強調度,限期解決。對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向企業詳細說明原因,要引導企業規范管理,開拓市場,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F. 產業集群地區分布和空間分布有什麼區別

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特徵

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內,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並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有機整體。其競爭力是群內企業通過競爭與合作機制,在市場競爭中為集群整體帶來持續性競爭優勢。國內外實踐證明,產業集群是有效的區域發展戰略,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因此,各區域經濟競爭力演變為各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通過對順德家電、溫州火機、嵊州領帶、諸暨大唐襪子、紹興紡織集群等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進行研究,發現其有以下共同特徵:
主導產業定位清晰,產業鏈式較長。這些集群是眾多相互關聯企業圍繞某一特定領域集聚發展的,主導產業定位清晰,因此,集群的發展方向始終是產業鏈縱向與橫向的拓展。企業會進行有效地分工,生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從而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當集群區域規模進一步擴大,打開了區域內的市場需求空間,集群對分工更細、專業化更強的產品和服務的潛在需求也相應增加,產業鏈也隨之擴張。
產業鏈各節點競爭充分,企業能持續不斷的創新。這些集群產業鏈節點多,每個節點有數十甚至數百個企業經營,例如浙江紹興全縣有5.66萬家紡織單位分布在不同節點。這樣有利於企業專而精,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技術創新。因為所處的環境都一樣,為了使自己的產品比眾多本地同行的產品成本更低,質量更好,花色品種更有特色,就需要動更多的腦筋,就要有更好的創意。而一個好的創意又很難長期獨享。通過人員的流動,用戶之間的串連,好的創意很快就會被當地的同行學會。企業要想求得長期的領先,就需要不斷地創新。於是,整個產業集群區域內的創新壓力不斷升高。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協作程度高。服務業逐步從生產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從而派生出一批服務型企業,包括包裝、運輸、倉儲、物流、信息、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企業生態群不斷得到完善,增強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園區總體規劃。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園區建設這個載體,園區科學規劃包括產業的發展方向明確:交通、水電、信息等基礎環境優良;產業發展、法規、金融、財政、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等公共政策配套;園區企業共享低成本的公共資源,增強產業鏈發展的合力和張力。
有很強品牌影響力。例如紹興紡織業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其影響力已經由國內擴展到全球,由業內擴展到整個社會。隨著品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紹興的紡織業集群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徐州市已經崛起多個特色縣域產業集群,集群經濟優勢日益顯現,有力促進了新農村的建設,集群經濟在縣市工業經濟中占據主導的地位,成為縣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徐州市具有一定規模的縣域產業集群有16個,集群企業數1000多家,涉及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塑編、輕工等行業;2007年實現的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徐州縣域有代表性集群狀況如表1所列。
總的來看,目前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呈現以下特點:
主導產業定位清晰,但產業鏈式較短。徐州市產業集群仍基本處於「自下而上」的初期發育階段,即使規模較大邳州市官湖鎮的木材加工產業集群,也僅限於對木材進行簡單的加工和生產,產業鏈式短且不完整,群內缺乏細致的專業化分工,還沒有形成網路化分工優勢,「產業鏈的企業化傾向」比較嚴重,即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的生產全過程都是在一個企業集團內完成的,企業習慣「單打獨斗」和「小而全」的經營方式,造成分工協作意識較差,上下游企業關聯度較低,導致在集群缺乏凝聚力,聚集程度不高,布局分散,這些現象不利於產業集群整體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
產業鏈各節點競爭不充分,企業創新能力弱。如邳州宿羊山鎮大蒜集群區域內,同種產品是由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生產,競爭不充分而使其創新動力不足。也很難出現為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企業。使得全市產業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次、老品種、粗加工階段,多數產品處於產業鏈的末端,附加值低。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協作程度低。如賈汪傢具集群在園區內缺乏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信息、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配套企業,降低企業效率。專業市場建設滯後,中介服務社會化程度不高,集群的自律組織機制難以形成或發揮作用。

公共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產業集聚發展緊密聯系的公共服務體系比較薄弱,特別是公共技術服務和公共信息服務業建設相對滯後;部分集群園區建設缺乏明確的功能定位和統一規劃,集群產品研發體系、檢測和質量認證體系、教育和培訓體系、信息化服務體系、電子商務和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不完整,區域配套功能不完備,處於無序狀態,不同產業犬牙交錯,特色不明顯。
品牌影響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現有產業集群在品牌建設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集群自身品牌知名度、影響力較低,集群內企業品牌意識不強,除官湖鎮的木工板是國家級名牌外,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較少,集群缺乏強有力品牌支持。另外,集群內大多企業的規模小,科研創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撐不夠有力,科技服務企業缺乏,使得徐州市產業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次、老品種、粗加工階段。

提升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策略

(一)科學規劃以促進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
規劃的過程也是一個再認識的過程,有利於系統地分析集群發展的條件、前景,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措施。目前徐州縣域集群正處在大發展的前期,有些正在形成集群的雛形,若規劃到位,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規劃內容包括:
主導產業規劃。根據徐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按照各地資源稟賦特點、產業發展現狀、產業鏈形成規律,結合小城鎮建設、江蘇省振興蘇北和重點發展徐連經濟產業帶及長三角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選擇最具有本地比較優勢的產業或產品,重點培育一、二個特色主導產業,科學編制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形成集群主導產業,把培植壯大集群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有目標地吸引那些具備產業帶動優勢以及有產業關聯效應、配套協作功能的項目進入產業集群,把引進的外來技術和品種與集群的優勢條件相融合,融入到集群的文化建設之中,使引進的項目本土化,努力形成大中小企業密切配合、專業分區與協作完善的網路體系

G. 如何打造產業鏈條完整,配套體系較完善的新興產業集群

一、構建產業體系,加強集群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的構成不是獨立的,而是產業鏈條健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競爭力強勁的產業集群,既有主導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多層次聯合發展,又有三次產業的相互促進。加強產業集聚發展,一是實現縣域內各產業的關聯、組合發展。主導產業生產技術先進,增長率高,產業關聯度強,對其它產業和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其他產業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特色,結合主導產業的導向,積極做好專業分工和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相互依託、相互支持的產業集群。二是實現各產業園區協調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基本環節,產業集聚區、專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商務中心區是集群發展的戰略重點,各產業園區的協調均衡發展能夠加強三次產業的聯系,形成互促、互動、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實現各產業園區低碳環保發展。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產業發展的首要位置,以「建設生態宜居郟縣」奮斗目標為工作要求和標准,形成優化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共識。
二、優化投資結構,提高質量效益
近年來,我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投資增速連年保持在20%以上,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由於多年的快速增長,投資總額已接近GDP總額,投資增幅的上行空間變窄,持續增長壓力日顯。因此,必須推進投資結構的調整,提高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是優化投資結構。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高新產業體系,把新興高新產業加快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工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大力發展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服務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引導社會投資向第三產業傾斜,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究與開發、電子商務、法律、資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以農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加快土地流轉,延伸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鏈條,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二是推進各集聚區內項目建設進度,緊抓建成項目的投產達產。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落實開工條件,爭取盡早動工建設,對久拖不動的項目啟動退出機制。堅持實行企業全程跟蹤服務制度,解決問題,積極支持,促進項目盡早投產、達產,盡早將投資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社會效益。
三、注重科技發展,強化創新驅動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深刻變化,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和區域之間競爭發展的關鍵。產業層次和競爭力的提升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以科技創新破解經濟發展的要素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一是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支持企業建設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培育扶持力度,落實財稅、金融等優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示範機制。積極申報由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二是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結合集聚區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依託龍頭企業,重點對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進行聯合開發,探索建立科技租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進一步面向社會搞好技術服務。三是加強專業人才培育。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合理配置教育培訓資源,研究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健全培養、引進、激勵高技能人才的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努力建設一支與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四、緊扣產城互動,發展惠及群眾
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因此,產業集聚發展應與現代城鎮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產興城、依城促產。推動產城互動融合發展需要突出抓好兩個方面,一是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平台與城市建設有機對接。按照產城一體發展思路,統籌各產業集聚發展平台和城市建設,強化功能集合構建。推進產業園區內金融、郵政、衛生醫療、生活服務區等功能設施項目的建設;推進城鎮與產業集聚園區發展規劃和設施建設的無縫銜接和功能共享,提升產業集聚園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二是以產業集聚發展帶動人民增收。產業集聚的直接效應是人口集聚,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勞動力的流向。要及時引導和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創業並且注重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H. 如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一)堅持綠色發展
部分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快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亮點。相對於大城市,縣域具有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勢,貫穿生態綠色、集約發展的理念,促進工業生態化轉型成為這部分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突出特色發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明顯的縣域而言,其經濟發展應該依託本地優勢資源,找準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業、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化、本地資源優化作為這部分縣域產業選擇發展的標准,優先發展農業、旅遊休閑度假、文化產業、本地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經濟。
(三)實現「產城一體化」發展
隨著大城市空間載體不斷飽和與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大城市周邊區縣因區位和生產成本優勢,成為分擔大城市功能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首選地。這部分縣域的發展需要通過與大城市主城區進行統一規劃,功能上統籌分配,實現「產」與「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

I. 如何加快發展縣域經濟

(一)堅持綠色發展
部分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快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亮點。2013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行榜第一名的崑山市地區生產總值高達2920億元。相對於大城市,縣域具有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勢,貫穿生態綠色、集約發展的理念,促進工業生態化轉型成為這部分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突出特色發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明顯的縣域而言,其經濟發展應該依託本地優勢資源,找準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業、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化、本地資源優化作為這部分縣域產業選擇發展的標准,優先發展農業、旅遊休閑度假、文化產業、本地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經濟。
(三)實現「產城一體化」發展
隨著大城市空間載體不斷飽和與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大城市周邊區縣因區位和生產成本優勢,成為分擔大城市功能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首選地。這部分縣域的發展需要通過與大城市主城區進行統一規劃,功能上統籌分配,實現「產」與「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

閱讀全文

與如何發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